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一中等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2004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一中等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一中等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一中等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一中等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一中等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一中等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一中等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一中等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一中等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一中等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一中等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一中等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一中等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烟台市莱州一中等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综析】试题考查的知识范围,都出自考试说明所要求的内容,对知识点的考查层次要求与考试说明相一致。试题突出了对能力的考查,强调能力立意,整套试题大多都以考查能力为着眼点,并且考查层次分明、全面,在承上启下、开拓创新方面还在于突出了学科内的综合考查。建议命题中要适当关注史学界和历史教学研究的新成果,把其中公认的主流观点作为命题参考,从而提升历史试卷质量及应试策略。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文】1隋代以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但隋代以后“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

2、迹,皆属考功。”由此可见,隋代A实行了科举制度 B加强了君主专制C加强了中央集权 D三省六部制约皇权【知识点】A2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隋朝加强中央集权【答案解析】C 解析:“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体现了官吏的选拔权在地方;隋代以后“悉由吏部”体现了官吏任免权收归中央,这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C。【思路点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特点:A、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B、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题文】2据古碑记载:“汉建成二十年设沛国于相(今淮北市),颁布酒榷,在濉溪口、柳孜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材料表明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实行了分封制实行盐铁专卖政策

3、对市场进行严格管理A B C D【知识点】A2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分封制汉代商业【答案解析】D 解析:材料“设沛国于相”可知汉代实行分封制,“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可知汉代对市场严格管理,故选D项。其他选项材料不能体现。【思路点拨】近两年高考试题对此部分内容进行重点考查。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兼有。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主干知识,如重庆卷、海南卷、新课标全国卷等考查了古代发达的农业;上海卷、福建卷、天津卷等考查了手工业的进步;江苏卷、北京卷等考查了商业的发展;山东卷、浙江卷等考查了古代的经济政策。【题文】3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

4、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规定反映了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古罗马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D古罗马严格限制商品交换【知识点】A3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答案解析】B 解析:“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这是对物品所有人财产的一种保护,体现出的是保护私有财产,故此题应选B项。【思路点拨】十二铜表法地位:是罗马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它对罗马早期习惯法作了总结,为以后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但仍保留了一些野蛮的习惯法。它是平

5、民反对贵族斗争的结果,是平民的胜利,但它的目的是为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根本利益。【题文】4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当时法国A宪法规定议会有特赦的权力 B欲借助工人力量建立共和政体C希望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D国民议会中君主派力量强大【知识点】B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法国共和政体【答案解析】C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抓住时间“1880 年”这一信息分析问题,当时法国刚刚确立共和制,为了缓和社会矛盾而采取了以上政策。故选C。A项错误,总统有特赦的权力; B项错误

6、,共和政体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不可能借助工人阶级的力量;D项错误,共和制确立后,民主派的力量超过了君主派的力量。【思路点拨】法国1875年宪法使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制政体。法国共和制确立艰难曲折,民主派和君主派势均力敌,共和派确立政权后,为了巩固政权,采取了政治宽容的政策。法国1875宪法的内容也需要掌握。规定法国实行议会制共和制,总统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英国、美国德国等国的政治体制的类型和确立的标志文献也需要掌握。【题文】5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这些变化A说明原有的官僚体系遭到否定 B是殖民主

7、义冲击专制主义禁锢的结果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 D无益于近代中国的发展【知识点】C1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鸦片战争的影响【答案解析】B 解析:清朝后期出现的“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机构都是和外国交往密切相关的,反映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也体现了传统政治结构的变化,故选B。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C项错误,应该是半殖民地化的表现;D项错误,虽然这些机构的出现是列强冲击的结果,但是也推动了中国的政治的近代化。【思路点拨】2015年高考复习应注意:一是关注主干:列强侵华的重大史实及其对中国的双重影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尤其是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民

8、大革命、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和近代国共关系的演变。二是渗透史观:运用多元史观理解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用革命史观整合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三是关注社会热点,如中日关系、中美关系等。【题文】6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B社会主义己由理想变为现实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知识点】D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二月革命【答案解析】D 解析:依据所学,1917年俄国进行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成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是一场社会

9、主义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故材料叙述的“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是肯定了二月革命。故选D。【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由材料中的“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分析可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1917年由俄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推翻封建王朝的二月革命,其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因此D符合题意,而ABC的表述均不合题意。【题文】7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对当代世界秩序这样描述:“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而文明的冲突模式似乎满足了这一需要。”这里“新的框架”可以理解为( )A两极格局 B单极

10、世界 C多极化和多元化 D“一超多强”【知识点】G3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答案解析】C 解析:“冷战”结束后,世界一方面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另一方面总体局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但也存在局部的动荡。AB项不符合题干信息“意识形态不再重要”,D项不全面,从属于C项,故本题选C。【思路点拨】在复习中一是要把握二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趋势演变的过程和原因,二是要注意热点,如针对亚太局势联系美日关系的演变、朝鲜战争等。【题文】8有西方报纸说:“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消除了国外人们头脑中一个好战的中国的形象。他的发言代表了亚洲人的声音美国本想

11、在会议上孤立中国,但经过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的出色工作和斗争,使它自己陷于孤立。会议开始时,中美双方的关系是十分紧张、尖锐对立的,经过这次会议则架设了中、美官员双方接触的桥梁。”材料反映的事件应是A日内瓦会议 B亚非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尼克松访华【知识点】F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日内瓦会议【答案解析】A 解析:参加日内瓦会议是周恩来首次登上国际舞台。他本着学习的精神,以无产阶级政治家和外交家的气魄和胆略,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了大量的国际统一战线的工作,团结和争取了一切可以团结和争取的力量,揭露和击退了杜勒斯之流对会议的破坏,使会议取得了成果。有的西方报纸说,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消除了国

12、外人们头脑中一个“好战的”中国的形象。周恩来的发言代表了亚洲人的声音。美国本想在日内瓦会议上孤立中国,但经过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的出色工作和斗争,美国搞的一套不能得逞,反而使它自己陷于孤立。日内瓦会议开始时,中美双方的关系是十分紧张、尖锐对立的。经过日内瓦会议,架设了中、美官员双方接触的桥梁。故本题选A。【思路点拨】高考复习中注意理解分析新中国外交政策和方针演变的国际国内背景。【题文】92013年是朝鲜战争结束60周年。这场战争A爆发于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之后 B实质上是华约与北约的较量 C是美苏冷战背景下的“热战” D导致朝鲜半岛分裂【知识点】G1两极世界的形成朝鲜战争【答案解析】C 解析:

13、朝鲜战争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热战”,故本题应选C项;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于1955年华约的成立,晚于朝鲜战争爆发的时间“1950年”,故排除A、B两项;朝鲜半岛分裂于1945年,早于朝鲜战争爆发的时间“1950年”,故排除D项。【思路点拨】在复习中一是要把握二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趋势演变的过程和原因,二是要注意热点,如针对亚太局势联系美日关系的演变、朝鲜战争等。【题文】10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 B经济重心已经转向湖广C太

14、湖流域取代江浙成为全国粮食主产区 D江浙地区经济发展日趋缓慢【知识点】H1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宋代农业【答案解析】A 解析:根据题目“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南宋时期苏湖地区种植业的发展,再到“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则说明明清时期出现了棉纺织业,可以说明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其他说法无法从材料找到依据。【思路点拨】在2015年高考复习中,要注意:(1)以农业耕作方式和商业的发展为线索,分析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与经济政策的关系;(2)认识古代经济与人类政治活动和思想文化发展之间的联系,关注当地社会与之相关的经济部门的发展状

15、况;(3)结合民生和“三农”等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分析古代的经济政策及其对社会民生产生的影响。【题文】11英国在18011861年,大城市人口平均增长2.085,而小城镇和乡村人口年均仅增长1.039,大城市人口增长比其余地区快近l倍。导致英国大城市人口增速更快的主要原因是A黑奴贸易带来大量劳动力 B纺织业等制造业的发展C世界市场形成,外来移民的涌入 D英国人口出生率迅猛上升【知识点】I2 两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答案解析】B 解析:从时间上来看,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题目所问是“导致英国大城市人口增速更快的主要原因”,显然选项B符合,因为纺织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产业,并采用工厂制

16、组织生产,促进了城市化,人口集中到城市;而A项的“黑奴贸易”是从非洲运到美洲,而不是运到欧洲;C项中“世界市场的形成”,说法过于笼统,因为此时,只能说是初步形成,当时人口并不能自由流动,故排除;材料突出是城乡差别,而如果是“英国人口出生率迅猛上升”,则应是城乡相差不大的,所以D项不正确。【思路点拨】工业革命的影响仍是复习和考试重点,要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特点及其对世界市场的影响。【题文】12读“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图示中两次发展低谷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C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 D中国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知识点】J2中国民族资

17、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答案解析】B 解析:19191927年间一战结束,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陷入困境,19361949年间,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日本和美国经济势力入侵,故图示中两次发展低谷出现的共同原因是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ACD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选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图片信息解读能力,依据相关所学可直接答题。【题文】13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

18、预 D鼓励私营企业发展【知识点】M3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苏联的经济改革【答案解析】C 解析:根据1971年时间点可知属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经济上对赫鲁晓夫的政策做了一些调整,如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结合材料可知政府主张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选C项。ABD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本身并没有跳出斯大林体制的弊端,不可能发展市场经济。【思路点拨】勃列日涅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对斯大林体制有所调整,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但是在其改革时期,积极地对

19、美国进行争霸战争,耗费了大量的国力,同时僵化的色彩更加明显,最终其改革以失败告终。【题文】1419291933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图所示。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C殖民地人民的抵制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知识点】M1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解析】D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二战后才确立,排除A;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并非扩展原因,排除B;C显然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0、。1929-1933年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说明美国经济与其余资本主义经济的联系紧密。【思路点拨】在2015年高考复习中应注意:(1)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2)突出罗斯福新政的借鉴意义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认识当前各国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的必要性。【题文】15对下列图表中农业总产值增长率变化原因的解渎,正确的是1953198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A个体农业经营落后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自然灾害的影响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点】K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答案解

21、析】D 解析:19581962年间三大改造已经结束,所有制形式为公有制,故错;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在1958至1960年间,错;1966至1970年间,我国农业总产值下降是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影响,错;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农业生产获得较快发展,故选D。【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可依据所学知识运用排除法排除相关错误选项。【题文】16右示材料说明当时A计划经济仍占主导地位B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战略方针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知识点】K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答案解析】A 解析:材料信息“但绝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

22、划的统一领导”表明计划经济仍占主导地位。BC项与题干信息无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是在1992年十四大提出的,题干时间为1982年的十二大,故本题选A。【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图片信息解读能力,解题时抓住题干关键信息“但绝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和“十二大”进行分析判断即可。【题文】17下表为某国际经济组织对中国的援助战略和主题内容,该国际经济组织是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知识点】N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世界银行【答案解析】A 解析:依据表格内容可知该组织旨在解决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问题,可知该组织应为世界银行,因为其使命

23、就是与贫困作斗争,符合题干内容,所以选A【思路点拨】在2015年的高考备考中,要注意结合当前国际社会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等热点,认识二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过程及推动演变的因素,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宗旨和作用。【题文】18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A民主科学,人文启蒙 B考据训诂,追求本真C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D精神修养,理想人格【知识点】O2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经世致用【答案解析】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不难

24、判断出A项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B项是清代学术思想的主流,C项是明清之际启蒙思想积极倡导的学术思想,D项是程朱理学追求的精神理念,故答案选C项。【思路点拨】在2015年高考复习中,一是复习古代中国思想文化时要抓住一条主线,两个特点:“一条主线”是指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历程;“两个特点”是指儒家思想根据社会的发展演变不断发展演变;儒家思想不断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以完善发展和对后世的影响。【题文】19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最可能指的是A上帝 B罗马教皇 C君主 D马丁路德【知识

25、点】P1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答案解析】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个“权威”应该指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经分析马丁路德破除了天主教会的权威。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思路点拨】本题学生易错选D。本题看似简单,但是如果审题不清,极易把第一个“权威”理解为是马丁路德。【题文】20下图是1917年鲁迅受蔡元培之邀设计的北大校徽,造型是中国传统的瓦当形象,“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的想象。下列对此

26、校徽理解正确的有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A B C D【知识点】R2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答案解析】A 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用排除法解答。题干中的时间是1917年,而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故排除即可。故选A。【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解题时抓住题干关键时间限制1917年运用排除法排除即可。【题文】21有种由技术驱动的唱片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以前那种纯粹的“民族”音乐。相反,正是音乐的种种特殊品质一种不受国家边界束缚的文化形式、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中任意流动、社会身份与个体身

27、份最为强烈的情感经验来源是唱片工业起步时不必按照国家的边界进行组织和管理。对这段文字的含义表述最合适的是A音乐具有超越国界的特质 B唱片工业是音乐全球化的本质C国家边界在文化交流中不再存在 D全球化中的音乐保持了民族特色【知识点】S3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音乐【答案解析】D 解析:从材料中“并没有改变以前那种纯粹的“民族”音乐”说明音乐保持了民族特色;又从材料“一种不受国家边界束缚的文化形式、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中任意流动、社会身份与个体身份最为强烈的情感经验来源”反映的是全球化的背景。故D项正确。【思路点拨】针对近现代世界文学艺术,复习的重点不仅是分析艺术特点,还要重点分析艺术特点形成的原

28、因。【题文】22与中国明末清初产生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相比,欧洲启蒙思想的突出特征包括代表早期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从法律角度证明社会变革的合理性 反对君主专制 强调“公民意识”A B C D【知识点】P2启蒙运动启蒙思想的特征【答案解析】A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注意审题,其中“反对君主专制”是中国明末清初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和欧洲启蒙运动的共性,不能启蒙思想的突出特征。【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抓住题干要求“启蒙思想的突出特征”运用排除法排除与中国明末清初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共同主张即可。【题文】23晚清时期,一些仁人志士在意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同时,却又鼓

29、吹“西学中源说”:如薛福成认为,“所谓西学者,无非中国数千年所创,彼袭而精究之,分门别类,愈推愈广,所以蒸蒸日上,青出于蓝也”。就是作为西方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议院,也成了中国的发明,梁启超认为,“洪范之卿士,孟子之诸大夫,上议院也;洪范之庶人,孟子之国人,下议院也”。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A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承 B有助于推动当时向西方的学习C为学习西方找到了科学的依据 D受国人盲目排外旧观念的影响【知识点】R1维新变法思想早期维新思想【答案解析】B 解析:“中体西用”思想只学习西方器物,而材料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结合晚清时期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解放潮流可知不是盲目排外,故D项错

30、误;“西学中源说”不是科学的依据,故C项错误;“西学中源说”出现一些仁人志士意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有关,故推动了当时向西方的学习,故B项正确。【思路点拨】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学习,抓住四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题文】24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A资本主义

31、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C民主革命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D中国特殊国情决定【知识点】R4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答案解析】D 解析:中国国情复杂,阶级较多。实践证明,工农阶层只有联合中小资产阶级才具备打倒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大资产阶级的实力,而后才能消灭剥削阶级,这些均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故选择D项。A项错误,无法说明中国革命的阶段的问题;B项错误,十月革命走的是城市中心路线,与中国的国情并不符合。C项说法本身正确,但和材料问题无关。故本题选D。【思路点拨】2015年高考复习应注意: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尤其是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中国民主革

32、命道路的探索和近代国共关系的演变。运用多元史观理解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用革命史观整合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关注社会热点,如中日关系、中美关系等。【题文】25“此后20年,中国经济奇迹般的腾飞,其政治基础、舆论基础乃至社会基础,均由小平同志那席南方谈话开始奠定。”上述评价主要基于,南方谈话A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B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D提出建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知识点】R5新时期的理论探索邓小平理论南方谈话【答案解析】C 解析:根据所学,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为改革开放作了必要的准备。故选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

33、生对南方谈话的理解。A项是十四大内容;南方谈话是在1992年,B项是中共十三大的内容;D项是1980年。所以选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题文】B1 C2 26(16分)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由于国情的不同民主政治又各具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美民主政治建立发展简要进程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在继承大宪章限制王权的基础上,明确了议会主权,国家主权的重心从国王转到议会。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

34、形成。英王统而不治。1832年、1867年和1884年英国三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美国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1787年制定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体现了“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思想。1791年10条宪法修正案,规定人民享有言论自由等权利。美国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目的有两个限制政府的权力和保障人民的自由。材料二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

35、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袁刚国会与辛亥革命(1)概括材料一英美两国在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过程中各自呈现出的特点。(6分)(2)革命需要勇气,政治讲究策略,据材料二回答,为什么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4分)(3)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有人认为“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据此,请你从政治文明的角度评价辛亥革命对中国民主政治的推动。(6分)【知识点】英美代议制辛亥革命【答案解析】第一问,由英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来看

36、,其特点有: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保留了传统的议会制度、君主制、贵族制,议会权高于王权,国王“统而不治”,民主政治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之中。美国民主政治的特点有:在独立战争后确立民主政治,确立三权分立和制衡原则,受启蒙思想的影响。第二问,根据材料信息“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然后结合英国“光荣革命”的史实得出原因。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是民主化进程的一座里程碑。参考答案:【思路点拨】高考复习要要正确认识各国政治特点形成的原因

37、;正确认识、分析、对比四国代议制的异同点;探究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历史渊源;适当联系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分析其特色及历史根源等。【题文】I1 N1 27(18分)全球化自15世纪新航路开辟就已开始,更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使人类的脚步第一次从一个大陆跨到了另一个大陆,刺激了人类向海外开拓的愿望,打破了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历史传统由于西方资产阶级到海外寻求商品销路,奔走全球各地,大量廉价的、过剩的工业产品打破国家的樊篱,涌向世界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的半个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发展最突出的时期,到1914年,几乎地球上的每个地方都以某

38、种方式与外国市场相联系”,世界上几乎再没有与资本主义和世界市场相隔绝的土地和领域。 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1)自1500年起,人类开始走出分散状态,到20世纪初世界己连成一体。依据材料叙述这一时期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6分)材料二 20世纪中后期对世界影响深远的重大经济事件(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中后期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6分)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已经席卷世界,各种生产要素都在通过市场的手段实现配置各个国家也通过市场获得自己需要的产品与资源。自由贸易机制广泛建立,中国也融入其中,在世界各国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物关价廉的中国产品也已经

39、通过和平、合法的方式走向全世界,在改善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造福了世界人民。 复兴之路(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往往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政府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所采取的重大举措。(6分)【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影响【答案解析】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地理大发现”及“西方资产阶级到海外寻求商品销路”从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角度回答相关重大事件;回答影响时依据所学知识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历程方面归纳。第二问,由表格中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等可知战后经济全球化的中心由西欧转向美国;由欧共体、欧盟等的成立可知出现区域

40、集团化趋势;由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的建立可知经济全球化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第三问,依据材料和教材内容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决策、注重科技创新、加入世贸组织等角度归纳即可。参考答案:【思路点拨】在2015年高考复习中应注意:(1)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为线索,明确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两大因素对其起到的推动作用,该内容可能会以主观题形式出现;(2)工业革命的影响仍是复习和考试重点,要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特点及其对世界市场的影响;(3)英国、美国、日本崛起的历史值得关注。【题文】O1 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生逢乱世的孔子,终其一生,都在极力主张“克己复礼”、“

41、天下归仁”,一心要用“仁义”挽救“礼崩乐坏的局面,要求人们以“亲亲之爱”为起点,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仁爱”桥梁。向人们描绘了一幅理想的社会蓝图。(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孔子是如何规划心目中的“理想的社会蓝图”的?(6分) 材料二 孔子68岁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列国周游回到鲁国,他的“参政”生涯至此结束。或许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理想将化为泡影而产生了失望情绪,孔子终于发出了“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的悲叹。客观地说,孔子孜孜以求的政治理想与现实相比,是“格格不入”的,这就决定了孔子的悲剧命运。(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政治理想与现实“

42、格格不入”的社会原因。(4分)材料三 儒家的民本思想一方面表现在对“民”的“关注”、“重视”上,主张“重民”、“爱民”、“以民为本”:另一方面表现在他们对统治者的“德”和“贤”的要求上,主张实行“德治”、“仁政”。他们所突出、关注的不是贵族威严,而是平民意志:不是贵族权益,而是平民命运。(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儒家民本思想的基本特点。并从材料三的角度分析儒家思想后来能够成为古代中国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6分)【知识点】孔子及早期儒学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民本思想【答案解析】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仁义”等从孔子希望统治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结合所学从孔子提倡“克己复礼”主

43、张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等角度归纳。第二问,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纷争,统治者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或占据有利的位置,热衷于强化中央集权和加强对人民的控制,而孔子的思想未能适应形势和统治者的需要,因而不被重视。第三问,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以民为本” 、对“民”的“关注”、“重视”上,他们对统治者的“德”和“贤”的要求上等内容归纳;材料三从关注平民命运而不是贵族权益角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参考答案:【思路点拨】在2015年高考复习中,复习古代中国思想文化时要抓住一条主线,两个特点:“一条主线”是指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历程;“两个特点”是指儒家思想根据社会的发展演变不断发展演变;儒家思想不断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以完善发展和对后世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