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4月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198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4月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4月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4月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4月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4月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4月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4月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4月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4月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4月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4月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4月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含解析)1.有学者认为商周祭祖动机不同,前者出于对祖先神秘而伟大的神性力量的尊崇和敬畏,祈求得到祖先的保佑;而西周祭祖既是为了得到祖先福佑,也是为了敬宗睦族,张扬孝德。该学者认为从商到周祭祖动机的变化反映了A. 商代政治具有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神秘色彩B. 西周的祖先崇拜具有世俗化特点C. 西周的祖先崇拜已经取代了商代的神灵崇拜D. 商、周两朝都崇尚对祖先的崇拜【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西周春秋祭祖既是为了得到祖先福佑,也是为了敬宗睦族,张扬孝德”结合所学宗法制可知,西周的祖先崇拜具有显著的宗法性、道德性,这说明西周的祖先崇拜具有世

2、俗化的特点。故B项正确。A项本身正确,但不能说明商周祭祖动机的变化本质,排除。西周的祖先崇拜是发展了商代的神灵崇拜,故C项 “已经取代了”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商周祭祖动机的不同,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2.明朝万历秀水县志载嘉兴王江泾镇,“多织綢,收丝编之利,居民可七千余家,不务耕织”。清初康熙吴江县志载苏州吴江县的盛泽镇,以绫绸为业,“富商大贾数千里辇万金而来,摩肩联袂,如一都会”。这些记载表明A. 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 江南市镇特色经济繁荣C. 跨区域性质的长途贸易兴盛D.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明朝时期王江泾镇、盛泽镇主要是发展织綢、绫绸

3、业,凸显的是市镇特色,B正确;资本主义萌芽的显著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A排除;材料未涉及跨区域的长途贩运贸易,C排除;材料与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无关,D排除。故选B。3.有学者指出,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故事在史书中并未记载,异姓兄弟结义也不是两汉时期流行的习俗。但明代小说三国演义对桃园结义的故事却描写的生动而详实,而同时期民间的许多水陆码头也修建了“结义庙”。这反映出当时A. 市民文学得到快速发展B. 理学思想日益束缚人性C. 大同思想受到时人推崇D. 商品经济发展重视信义【答案】D【解析】【详解】桃园结义之事史籍未载,但是在明代小说中描述极为详细,且在水陆码头有“结义庙”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4、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对商业诚信较为重视,而桃园结义恰好成为典型的象征,D正确;题干只列举了一部小说,不能得出市民文学快速发展的结论,排除A;束缚人性在题干中未体现,排除B;桃园三结义这一事件与大同思想无关,排除C。4.明末清初史学家张承泽的春明梦余录都察院记载,“凡监察御史有缺,令都察院堂上及各道官保举。务要开具实行闻奏,吏部审察不谬,然后奏除。其后有犯赃滥及不称职,举者同罪”。这一规定A. 有利于维护监察制度的严肃性B. 旨在遏制吏治败坏的局面C. 防止了监察制度成为党争工具D. 说明了监察制度趋于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监察御史在履职过程中出现违法乱纪现象,不仅要追求当事人的责任,还要

5、追究举荐者责任的规定,有利于维护监察制度的严肃性,A项正确;材料针对的是监察御史,不是整个国家的吏治,B项错误;监察制度是皇权的工具,无法“防止”其成为党争的工具,C项错误;对监察官员的举荐实行追责的规定,无法说明监察制度趋于完善,D项错误。5.如表是轮船招商局改组(1874年)前后上海至各口岸单位吨重运费统计表对如表中运费变化的推论最准确的是A. 洋务企业经营状况日趋恶化B. 各口岸的近代化程度存在差异C. 中日之间经济联系尤为密切D. 洋务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增强 【答案】D【解析】【详解】轮船招商局在改组后整体运费下降,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故D符合题意;轮船招商局运费的变化无法说明洋务

6、企业经营状况日趋恶化,排除A;BC项无法体现,排除。故选D。6.1897年,时务报司事上书当地官员,称翻印之书雠校不详,错误甚多,又大失原意,误人不浅,要求地方政府予以保护,引起了朝廷和社会的关注,1910年,朝廷通过著作权律,满足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多年保护版权的要求。朝廷的这一举措A. 增强了国人的版权保护意识B. 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C. 实现了国家对出版业的控制D. 保证了出版业的稳健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时务报司事通过上书当地官员,最终使“朝廷通过著作权律,满足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多年保护版权的要求”,这是版权意识增强的结果,同时政府的这一做法又会进一步增强人们的版权意识,

7、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排除B项;“实现了”、“保证了”这种表述都不符合史实,排除CD项。7.申报的受众主要是上海市民。19121928年,申报登载的有关西藏的广告寥寥无几;1928年以后,申报刊登大量西藏故事、西藏风景写真等文化生活类广告。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A. 西藏民主改革卓有成效B. 国家统一认同感的增强C. 文化消费成为国民共识D. 各地广告水平趋于平衡【答案】B【解析】【详解】申报刊登大量有关西藏的广告,有利于增强国民对西藏的认同感,从而加强对国家统一的认同感,故选B;材料与西藏民主改革无关,排除A;CD项无法体现,排除。故选B。8.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提出了“

8、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以预防医学理论为指导,动员全社会进行“除四害、讲卫生、消灭主要疾病”的爱国卫生运动。这A. 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明意识B.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顺利恢复C. 建立了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D. 解决了城乡的卫生防疫问题【答案】A【解析】【详解】掀起爱国卫生运动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讲卫生的文明意识,故选A;爱国卫生运动与国民经济恢复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CD项说法过于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9.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参与公共生活,是在一种复杂的关系网中进行的。一个人同时隶属于多个组织,各组织对其成员加以不同的甚或相矛盾的义务。当其无法兼顾各方利益时,不得不权衡先后,在相互

9、冲突的义务间保持平衡。这种权衡与抉择从侧面反映了A. 雅典城邦直接民主的局限性B. 雅典民主政治出现衰落趋势C. 基于城邦利益下的自由本质D. 公民权利受到一定程度制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当其无法兼顾各方利益时,不得不权衡先后,在相互冲突的义务间保持平衡”结合所学可知雅典公民的自由程度史无前例;自由的本质是对各种要求的权衡抉择,这种自由本质是在遵从城邦利益下的自由,故选C;ABD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10.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们并非不理解残酷的命运和外部世界对人类创造的束缚。然而在他们看来,人类有能力获得知识,而知识的效用在于它能让人们变得“更为明智和幸福”。据此可知,

10、文艺复兴A. 有利于推动科学的进步B. 继承了古代人文精神C. 唤醒了人类的自我意识D. 促进了艺术思想繁荣【答案】A【解析】【详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肯定获得和使用知识会让人们“更为明智和幸福”,这有利于科学的进步,A项正确;材料没有古代人文精神及其对文艺复兴的影响,B项错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艺术思想繁荣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D两项错误。11.如表为某学者对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部分地区动力应用情况的统计据如表可知,当时的英国A. 棉纺织业发展极为迅速B. 蒸汽动力趋势不可逆转C. 水动力在各地仍占优势D. 动力变革推动均衡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可知,工业革命时期,英国

11、大部分地区蒸汽动力的马力数超过水动力,总马力数远超水动力,说明蒸汽动力趋势不可逆转,B正确;题干列举的工厂不一定是棉纺织厂,排除A;C与表格数据不符,排除;各地蒸汽动力使用明显不平衡,排除D。12.20世纪60年代,美国漫威公司创造了绿巨人浩克这一漫画人物形象,情节是苏联间谍在实验中搞破坏,主人公由于受到伽马射线的辐射而变成了绿巨人。这一艺术创作反映出A. 美国民众对于苏联崛起的恐惧B. 漫画人物形象塑造受到时代影响C. 美苏两极对抗扩展到文化领域D. 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文化事业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美国影视形象的塑造刻意地针对苏联,这反映了在时代大背景下美国影视公司的冷战思维

12、,故选B;材料无法反映民众的情绪,排除A;材料仅反映了美国一方,无法体现美苏双方,排除C;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故选B。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生产曾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救治不力极容易产生严重的危机。灾害一旦发生,统治阶级往往表现为救政与救灾制度两套制度同时并行,并形成制度化的框架。一般而言,统治者会先采取自谴制度,以对上天的警示做出回应,表达忏悔。若短期不见效果,君主就开始深入检讨自身之外的问题,着手改善吏治以及政府部门,由此将责任外延。帝王在救政制度之外开始实施救灾制度,主要包括物质储备、报灾与勘灾、物资赈济、扶持灾民再生产、水利兴修、农业技术推

13、广、市场救济等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影响深远。救灾制度往往伴随国家力量的强弱而发生变化,王朝初肇时期,统治者尚能兼顾政治经济与灾民救助,在救灾同时维护其政权的稳定。但到王朝末期,随着政治腐败与国家财力的萎缩,统治者更关注对执政合法性的维护而较少关注灾民的生活。摘编自李军、黄玉玺救灾与救政:中国古代社会救灾制度反思材料二 爱尔兰饥荒(18451852)作为英国和爱尔兰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由于马铃薯霉病所引发的大饥荒,造成100多万人丧命。它的发生是多重因素合力的结果。爱尔兰经济欠发达,尤其是农业落后,是饥荒发生的客观背景。英国政府未能准确地评估,对灾害重视不够,政策出台受到多方制约,进而加

14、速了爱尔兰饥饿向饥荒的转变。英国主要的政治经济学家及其信徒们认为,爱尔兰的经济发展需要人口减少和资本投资的增加,不管高死亡率,他们坚称需要最小的干预和自由贸易。英国政府确实为救助爱尔兰进行了努力和尝试,包括进口粮食、“以工代赈”、制定粥厂法案、通过济贫法、移民等,但其力度和程度远远不够来应对饥荒。两届政府政策的不连续性,延缓了救济的有效进行。西方学者认为,将饥荒置于全球化背景下考量,来自政治领域的暴力和非人道的冷漠才是大饥荒得以蔓延肆虐的根本原因。摘编自杨天虎英国政府对19世纪中叶爱尔兰大饥荒的对策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社会救灾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

15、括古代中国政府和近代英国政府救灾政策的异同,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府救灾政策效能认识。【答案】(1)特点:以保障农业生产为目;受儒家“天人感应”思想影响;救灾与救政相结合;形成制度性框架;救灾效果随国家力量变化而变化。(2)相同:维护政权为目的;救灾以政府为主导;赈灾、救灾与生产自救结合。不同:中国:救灾政策形成制度化;政策具有连续性,执行力度大;英国:救灾政策出台受多方制约;政策缺乏连续性,执行不力。原因: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农耕经济发达;儒学的影响;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工业革命,工业文明发展;自由主义思潮影响。(3)认识:从政治体制、科技水平、

16、经济基础、统治政策角度阐述皆可。【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农业生产曾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救治不力极容易产生严重的危机”得出以保障农业生产为目的;根据“统治者会先采取自谴制度,以对上天的警示做出回应,表达忏悔”得出受儒家“天人感应”思想影响;根据“救政与救灾制度两套制度同时并行”得出救灾与救政相结合;根据“形成制度化的框架”得出形成制度性框架;根据“救灾制度往往伴随国家力量的强弱而发生变化”“随着政治腐败与国家财力的萎缩,统治者更关注对执政合法性的维护而较少关注灾民的生活”得出救灾效果随国家力量变化而变化。(2)相同:根据材料,可从维护政权为目的,救灾以政府为主导,赈灾、救灾与生产自

17、救结合等分析总结。不同:中国:根据“形成制度化的框架”得出救灾政策形成制度化;根据“这些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影响深远”得出政策具有连续性,执行力度大;英国:根据“政策出台受到多方制约”得出救灾政策出台受多方制约;根据“但其力度和程度远远不够来应对饥荒。两届政府政策的不连续性,延缓了救济的有效进行”得出政策缺乏连续性,执行不力。原因:中国:根据所学,可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农耕经济发达,儒学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回答;英国:根据所学,可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工业革命开展,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等角度分析回答。(3)认识:综合材料,可从政治体制、科技水平、经济基础、统治政策角度分析总结。14.阅读材料,完成

18、下列要求。材料 近代中国的历史就是中国人民为建立一个新国家、形成一个新社会而奋斗不息的历史,现代化始终是先进的中国人追求的目标。但是,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向中国提出来的,而不是当时中国社会发展自身产生的,这个事实对中国人影响巨大。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二卷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的观点(说明:可以肯定、否定或自己提出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答案】示例1:外力作用推动下,开启中国现代化之路西方殖民国家利用船坚炮利,叩开中国紧闭已久的大门,中国社会逐渐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下,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中国

19、经济结构悄然变化,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同时,在西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先进思想文化的影响下,先进的中国人尝试用改良与革命的方法,试图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追求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从而开启了中国现代化之路并为之而奋斗。因此,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西方资本主义从多方面扮演着外力推手的重要角色。示例2:吸收借鉴西方,立足自身走中国现代化道路船坚炮利打破了清王朝“天朝上国”迷梦,开明的地主阶级发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器物制造。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的合力之下,民族资本主义艰难起步。西方思想的传入,先进的中国人转变观念,觉醒中服膺“天赋人权”观念,民族资产阶级尝试用改良和革命方法,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

20、主国家。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化,为中国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新方向。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最终打倒国民党政府,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因此,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思想无一例外,都在给古老的中国提供着学习的范本,中国自身在阵痛中嬗变完成自己的现代化历程。(提示:也可从中国的现代化对中国社会影响角度回答。角度新颖,言之有理皆可。)【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材料总结论点,再围绕论点引用史实展开论述。根据“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向中国提出来的,而不是当时中国社会发展自身产生的,这个事实对中国人影响巨大”可知中国现代化

21、道路是在外力的推动作用下开启的,西方资本主义从多方面扮演者外力推手的重要角色。结合鸦片战争、自然经济解体、西学东渐等相关内容进行论述即可。或者从其他角度提出论点进行论述,言之有理亦可。15.材料 1934年2月19日,蒋介石在江西南昌行营发表题为新生活运动要义的演讲,一场由国民党和国民政府主导的新生活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蒋介石说,新生活运动即求全国国民于衣食住行四项实际的基本生活能彻底改进之一种社会教育的运动也。以最简单最急切之方法,涤除我国民不合时代不适环境之劣根性,以求适合于“礼义廉耻”,培养从前未有而近代国民所必须有之德性,使国民生活的高尚,即生活艺术化;国民生活的富足,即生活生产化;巩

22、固国民生活,即生活军事化。新生活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启,疾风暴雨地在全国推进,终因缺乏物质基础而收效甚微,最终随国民党败退台湾而无声落幕。摘蹁自陈建云、杨唯汀大公报与国民政府新生活运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开展新生活运动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生活运动进行评价。【答案】(1)特点:以改造国民性(提高国民素养),建设国家为目的;中华传统道德与现代文明相结合;运动有始无终,对社会影响不足;由国民党和国民政府主导,旨在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其独裁统治。(2)积极:改善社会环境,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国民经济建设;有利于抗战。消极:对人民进行思想控制(性质反动);运动脱离国情和人民

23、的实际需要,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新生活运动即求全国国民于衣食住行四项实际的基本生活能彻底改进之一种社会教育的运动也”可归纳出以改造国民性(提高国民素养),建设国家为目的;根据材料“涤除我国民不合时代不适环境之劣根性,以求适合于礼义廉耻”可归纳出中华传统道德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根据材料“新生活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启,疾风暴雨地在全国推进,终因缺乏物质基础而收效甚微”可归纳出运动有始无终,对社会影响不足;结合新生活运动的目的可知,旨在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其独裁统治。(2)评价:结合上述分析的特征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评价可从改善社会环境,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

24、国民经济建设、有利于抗战、对人民进行思想控制、运动脱离国情和人民的实际需要及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16.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用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武器:1915年,德军在西线的伊普尔战役中首次使用了毒气,造成对方重大损失;在此之后,英、法也使用了化学武器;坦克首次被用于战场,1916年英国第一辆坦克出现时,便成为机关枪毁灭者;战争加速了飞行器的发展,飞机被用于对地摄影侦察、指挥炮火射击;德国人使用飞艇轰炸英国;潜水艇则是这次战争中最具破坏力的新式武器,德军的潜水艇在海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虽然德国军事技术比较先进,但协约国的整体科技实力强于同盟国。1917年4月6日,

25、旁观两年多的美国,在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逼迫下对德宣战。6月派出以潘兴为司令的欧洲远征军到欧洲参战,美国参战极大地加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在美国参战的影响下,许多国家纷纷放弃中立政策,对同盟国宣战。1918年11月11日清晨,德国签署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摘编自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胜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争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启示。【答案】(1)协约国阵营的不断扩大,尤其是美国参加协约国阵营:英法等协约国综合国力强于同盟国:协约国军事科技强于同盟国。(2)关系: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26、科学技术对打赢战争具有重要作用。启示:首先要重视发展科学技术,这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用好这把剑,更好地为人类造福【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信息“虽然德国军事技术比较先进,但协约国的整体科技实力强于同盟国”、“美国参战极大地加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在美国参战的影响下,许多国家纷纷放弃中立政策,对同盟国宣战”得出:协约国军事科技强于同盟国、协约国阵营的不断扩大;结合所学知识从英法等协约国综合国力强于同盟国的角度补充。(2)“关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对打赢战争具有重要作

27、用等角度考虑。“启示”,依据所学知识从重视科技发展及提高人的素质两个角度考虑。17.材料 张伯苓,私立南开系列学校创办者,中国近代体育开拓者。幼年体弱,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后,对拳击、击剑、足球等西方体育项目均有系统学习,身体逐渐强壮。甲午战争中,作为一位实习军官,目睹了中国海军体质虚弱、萎靡不振的状态。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后,他选择脱离海军,矢志以教育来改造国家。从1904年开办私立中学敬业学堂起,便将诸多西方体育项目引进学校体育。他认为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改造国人的道德、知识、体魄。“在德智体三育之中,我国人最差的是体育”,主张“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须先强身”“强我种族,体育为先”。1908年,前往伦

28、敦第四届奥运会的比赛现场,回国后,积极传播奥运精神和理念。1924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正式成立,张伯苓任主要负责人。随后,全国各地体育活动大量开展并开始形成规模,得到国际奥委会认可,推动中国运动员第一次获得参奥资格。1949年,婉拒蒋介石赴台邀请,选择留守大陆。摘鹅自张伯苓全集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伯苓的体育思想并指出其重视体育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伯等的体育实践活动。【答案】(1)体育思想:三育并进体育为先;重视学校体育;国家发展与体育发展相联系。原因:个人通过体有体质增强;甲午战争中的经历;民族危机立志教育救国。(2)评价:推动了近代体育运动

29、的发展与普及:促进了国民身体素质提高:推动了中国奥运的起步。【解析】【详解】(1)体育思想:根据材料“在德智体三育之中,我国人最差的是体育”可归纳出三育并进体育为先;根据材料“强我种族,体育为先”可归纳出重视学校体育;根据材料“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须先强身”可归纳出国家发展与体育发展相联系。原因:根据材料“对拳击、击剑、足球等西方体育项目均有系统学习,身体逐渐强壮”可归纳出个人通过体有体质增强;根据材料“目睹了中国海军体质虚弱、萎靡不振的状态”可归纳出甲午战争中的经历;根据材料“矢志以教育来改造国家”可归纳出民族危机立志教育救国。(2)评价:结合张伯苓体育思想及体育活动可知,关于评价可从推动近代体育运动的发展与普及、促进国民身体素质提高和推动中国奥运的起步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