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一、教学目标结合实例列举不同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发生前、发生过程中及发生后的各自功能。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2.难点: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问答法四、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5.12汶川地震摧毁了当地的交通、通信设施,地震灾区瞬间成为信息孤岛,外界无法及时得知受灾情况,这使得救援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约8小时后,首批武警官兵到达地震重灾区,并使用北斗用户机实时传递灾情,这是地震重灾区发出的第一束生命急救电波。北斗用户机是一种什么设备?它通过什么渠道传送灾情?新课教学:
2、师:请同学们将课件上展示的图片记录下来,接下来我们边学习边补充里面的内容。(板书)一、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利用装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与传统实地调查等信息获取手段相比,遥感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等优势,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运用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的形成过程,进行准确的预报、预警;能够快速识别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并为灾情统计、灾害救援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案例:2013年10月,第23号强台风“菲特”在我国福建沿海登陆。
3、“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实时监测了“菲特”的行进过程。图a拍摄于10月5日20时,台凤“菲特”已经逼近我国东部沿海;图b拍摄于10月7日3时30分,台凤正影响浙江和福建大部分地区。北川是汶川地震灾情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遥感影像显示,地震导致北川县城及其周边地区多处出现滑坡和泥石流,道路、房屋被掩埋,河道被堵塞。这为抢险救灾提供地理信息支撑。(板书)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一种地理信息技术,它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由卫星星座(空间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地面控制部分)和信号接收系统(用户部分)三部分组成,能够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适用
4、于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目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有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和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利用安装在手机、汽车、飞机、轮船等中的信号接收设备,可以进行精确定位,帮助用户在遭遇自然灾害或面临灾害风险时,发出求救信号,及时报告位置和受灾情况,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例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汶川地震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案例: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35颗轨道卫星组成卫星星座,集卫星定位、短信报文、精密授时于一体,能够高效、快捷地实现信息传递。(板书)三、地理信
5、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理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目的对相关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在防灾减灾领域,地理信息系统利用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提供的地理数据,进行自然灾害动态监测、预报预警,快速确定受灾范围及受灾情况,为制定减灾预案、评估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等提供依据。地理信息系统以图层为基础。图层用图形、符号、文本等描述某个主题的数据,如道路、村庄、河流等。这些图层可通过位置叠加组合在一起,不同的组合可以形成具有不同实际应用价值的图片、数据及文字信息。例如,将雨量站图层与行政区图层进行叠加,可以获
6、得雨量站在行政区的分布信息。案例:温州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温州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利用雨量站、水位站、气象云图等提供的信息进行气象要素、河湖水位、台凤及其形成过程的动态监测。将这些信息与地形、交通、遥感影像等信息进行叠加分析,可实现对灾害的预报预警。课堂小结: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的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运用(了解)、探究(过程)。地理信息技术的主体是遥感技术R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地理信息系统GIS。.重在应用(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加工(输出);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相互关系和变化;地貌景观三维可视化;追踪台风轨迹;灾害风险评估(图层叠加)。内容对学生来说,较陌生。基于此,结合实例,分析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的作用。板书: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一、遥感技术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三、地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