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对应学生用书P14)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一、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比较项目希腊罗马文明的拓展方式通过殖民建立新的城邦,吸收外部文明并拓展希腊文明通过兼并战争扩大疆域,在继承希腊文明、吸收外部文明的同时拓展罗马文明国家的形式分散的城邦制;各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治对外进行军事扩张,建立庞大的军事帝国,实行元首制并过渡到帝制,加强集权,同时进行法制建设,在帝国范围内推行法律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项目希腊罗马政治体制和统治方式经历了从君主个人统治到贵
2、族集体统治,再到全体公民集体统治的制度演变,在古代首次实现了公民普遍参与、轮番而治的民主制度在摆脱了君主制后建立了共和国,但是一开始权力就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共和国并没有进一步演化为民主制,而是一种贵族共和国,随着疆域的扩大,共和国转化为帝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政治文明领域的突出贡献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制,其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法律至上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罗马政治文明中最伟大的成就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二、中国君主专制政体与古希腊民主政体成因比较中国君主专制政体(1)自然环境:根基于典型的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广阔的内陆平原有利于政治上形成统一的中
3、央集权制(2)经济基础:传统的自然经济和农耕文明是君主专制政体存在的经济基础(3)文化基础: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发展为君主专制政体提供了思想基础希腊民主政体(1)自然环境:是典型的海洋文明。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小国寡民的城邦,决定希腊民主政治的存在与发展(2)经济基础:土地的贫瘠限制了粮食生产,刺激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而海洋资源则为其从事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提供了条件(3)文化基础:工商业活跃有利于平等思想的形成,航海活动有利于形成开放的民族性格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1(2011年山东文综)“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
4、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古雅典的这一制度()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由于开庭前,陪审员对整个案情一无所知,只凭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很难对案件做出正确的判断,说明古雅典司法制度的不公平性,也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故选B项,不选A、C两项;单独的陪审员制度不能说明其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故D项错误。答案:B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2(2010年天津文综)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5、()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C平民中不再有债奴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解析:平民在雅典是一个政治概念,不是一个经济阶层,指没有政治特权的公民,是相对于贵族而言的,平民中的新兴工商业者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答案:D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3(2011年浙江文综)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罗马法的基础 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 B C D解析:老子希望社会退步到“小国寡民”的社会状态,雅典民主政治的前提就
6、是小国寡民,故符合题意。屈原的“美政”理想是政治改革的目标,不是社会状况。罗马法的基础是十二铜表法,与小国寡民无关,故不符合题意。答案:C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4(2010年江苏单科)“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C强调法官至上D体现人人平等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依据罗马法,法官审理案件,必须依据法律条文,公民向法官提出申请,法官才能受理,这说明罗马法非常注重法律程序。答案:ARJ版 历
7、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5(2011年安徽文综)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卢商)早孤,家窭(j,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材料二(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
8、总复习 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3)比较上述两种政治制度变化的主要不同,以及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解析:第(1)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科举制,隋唐之前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由此得出“变化”;“影响”可以从“打破了旧的”“形成了新的”两个角度回答。第(2)问,材料中的“根基”实际是贵族制的社会基础,“作用”
9、可以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回答。第(3)问,“不同”的表述要注意可对比性,从性质、作用、标准等角度回答;“社会观念”可以从人们对知识、财富、个人价值等问题的态度回答。RJ版 历史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答案:(1)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2)开始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工商业发展。(3)前者是封建政权人才选拔制度的进步;后者扩大了奴隶主政权任用官员的范围。前者打击了世家大族势力;后者削弱了贵族世袭特权。前者依据才学选拔官员;后者根据财产授予权利。前者未改变封建专制政体;后者促使旧氏族贵族专制走向奴隶制民主政治。中国人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西方人逐步形成追求财富的观念。中国人崇尚“学而优则仕”,文化知识主要用于维护皇权统治;西方人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重视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