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149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作为民族的人文精神的体现,随中华民族的诞生而诞生、发展而发展。中华民族服饰经历了从简朴到复杂再到易简的过程,它广泛地吸收了

2、本土和外来的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在大化流行、融突互补中不断化生新的服饰,使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在世界服饰文化中呈现其绚丽多姿、光彩夺目的独特魅力。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中,形成了它显明的特点,尽管有的需要放弃,有的需要淡化,有的需要改革,有的需要继承,但都是为了适应新的服饰文化的需求。中华民族服饰随时代的变迁,样式有大变、有小变,有大改、有小改,并不时出现新样式。每个王朝建立后,在因袭前朝服饰时,也总要做些改革,以显示新王朝的所新。秦汉时依“五德终始”思想,各朝所尚之色有异,即使是同一王朝内亦不断变化。唐初,士庶不得穿赤黄色。武德四年(621)下敕定三品以上著紫袍,五品以上穿朱,六品以下直至

3、庶民均著黄袍,而与唐初只许皇帝服赤黄袍衫不同。服饰即使是祖制,也不是祖宗之法不可变。明嘉靖八年世宗同意张璁意见,择吉更正其制,玄衣黄裳,衣裳各六章,衣六章古以绘,改当以织。服饰改革都是适应当时需要的,并非固定不变。服饰文化作为礼制的重要内容,故二十四史大都修有舆服志,有的置于礼仪志中。礼以别,乐以和。礼就是区别贵贱上下的,因此,服饰表现等级的差分,便是其应有之义。隋唐五代时皇帝穿赭黄色袍衫,“隋文帝听朝之服,以赭黄文绫袍”,与贵臣通服,唐高祖亦服赭黄袍,“既而天子袍衫稍用赤黄,遂禁臣民服”。各品官员亦加区别:紫为三品、绯为四品、浅绯为五品、深绿为六品,浅绿为七品、深青为八品、浅青为九品之服,并

4、加以固定化和制度化,不得僭越。开元上年(716)唐玄宗曾颁禁僭用服色诏。自唐太宗制定各品服色后,即使是外穿品服,不敢有违礼仪服制,但内衣也被限定于品服之内,亦可见贵贱之辨的严格。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各有自己民族服饰,一直沿袭到现在,凸显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多样性、丰富性。契丹族在后唐明宗时阿保机已是“被锦袍,大带垂后”,在入主黄河流城后,采用汉、契丹两制并行服饰。吐谷浑男子穿长裙缯帽。党项人多服装褐,后建西夏国,元昊反对其父附宋而衣锦绮,他制定衣冠制度,“始衣白窄衫、毡冠红里,”文武百官服紫衣、绯衣。“便服则紫皂地绣盘毯子花旋襕,束带。民庶青绿,以别贵贱”。女真族早年俗好衣白,栎发垂肩,

5、与契丹异,贵贱以布的精细为别,贫富皆衣皮御寒。金建国后仿宋朝舆服制度,金史舆服志有载:“章宗时(1190-1208),礼官请参酌汉唐,更制祭服,青衣朱裳,去貂蝉坚笔,以别于朝服。惟公朝则又有紫、绯、绿三等之服,与夫窄紫、展皂等事。”官员和士人“许服花纱绫罗丝绸”,又制定衣服通制,以使贵贱有等。另外,南方民族众多,各有自己民族的服饰,较普遍是披毡,吐蕃的服饰主要穿毡衣或皮。各民族在交往中互相学习吸收,服饰文化得以繁荣。譬如文成公主到吐蕃后,把中原服饰带到那里,当地人学穿中原式服装,也保留自己的服饰。中原亦吸收各民族的服饰,唐初流行“胡服”,为窄袖袍衫。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有一种“非华

6、风”的时世妆,即椎髻赭面,嘴唇涂黑,是受吐蕃的影响,还有一种“回鹘装”对中原也有影响。各民族服饰在交往中兼容并蓄,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发展共同做出了贡献。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它以人的生命、生产、生活为本,使人的生命充满意义,生产更为方便,生活更为美好;它以民族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选取适合自己民族生活环境、生产条件所需要的服饰;它以对自己民族生命、生活的深切的关怀,体现自己民族风格、民族精神的服饰,来打扮自己;它是体现一个民族典章制度,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标志,一个民族在发展中可以历经改朝换代,但作为一个民族的符号标志之一的服饰文化,会传承下来

7、。服饰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闪光的方面,在当代古今中西服饰文化的融突和合中可转生为既体现中华民族民族人文精神的,又体现现代中国人精神面貌的新国服;既传承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又适合于现代中国人审美观念所需要的新国服。为此,政府应引起高度重视。(节选自张立文民族服饰与民族人文精神)材料二:当前服装设计中存在的偏差,在于过分强调跻身世界,实现与世界直接而又迅速的对话,而忽视了对它的深入细致耐心的研究和分析。虽然,我们也有一些服装设计师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中获大奖,但最终并没有在国际服装舞台上产生持久的影响,而成为一名世界一流的服装设计师。急功近利,丧失独立,只知拿来,这是我们易犯的错

8、误。所以,在服装设计中,我们只有把东西结合,古今结合,这两种结合在现实的国际化的社会背景下进行再结合,即把这四者融为一体,才能紧紧把握住当下世界服饰跳动的脉搏;也只有致力于这样的结合,才能使我们设计出的服装既具有自身民族的特点,又具有世界时尚,能界性。”为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所共同认可和接受。“越具有民族性的东西,越具有世展望未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服装设计,只要立足本土,立足民族,不急不躁,从自身悠久灿烂的服饰文化,特别是唐代服饰文化演变发展的内在规律着眼,必定能诞生出一批世界一流的服装设计师,创造出驰名世界的服装品牌,再显中华服饰文化之魅力和神韵。(节选自郑芳琴兼收并蓄雍容华贵唐代服饰

9、的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在世界服饰文化中有着独特魅力,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它随中华民族的诞生而诞生,经历了从简朴到复杂再到易简的过程。B. 中国历代王朝建立后都会对服饰制度进行改革,如明嘉靖八年的服饰改革对服饰的颜色和款式都做了不同程度地改变,以绘代织,从而适应时代需要。C.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各有自己的民族服饰,但是在表现贵贱上下等级时却表现出了一致性,都是以服色加以区分,以显示贵贱之辨的严格。D. 中华民族在发展中历经改朝换代,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却不断传承延续,形成了显明的特点,并成为彰显民族典章制

10、度、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标志。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时代在发展进步,服饰也需要改变,为了适应新的服饰文化的需求,对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需要批判地继承。B. 作为一名传统文化的忠诚粉丝,如果想要了解某一朝代的服饰文化,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或能满足你的需要。C. 文成公主把中原服饰带到吐蕃后,促进了两地服饰文化交流,吐蕃学穿中原服饰,中原也出现“非华风”时世妆。D. “越是民族性的东西,越具有世界性。”因此要创造出世界一流的服装品牌,必须融人本民族元素和服饰文化。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原服饰文化影响的一项是( )A. 契丹实行汉、契丹两制并行的服饰制度

11、B. 党项人男女贵贱皆“衣皮毛”C. 金国的礼官祭服,青衣朱裳D. 吐蕃君臣去掉毡裘,改穿绢绮4. 请从材料一中简要概括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显著特点。5. 从服装设计的角度看,我们应当如何继承发扬中华民族服饰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 D 2. C 3. B 4. 适时可变性;等级制度性;多样并蓄性;民族人文性。(意思答对即可。) 5. 政府要重视,制作出代表国家、民族尊严的,凸显中华民族精神和魅力的新国服。纠正当前服装设计中存在的急功近利、丧失独立的意识偏差,要将古今中西融为一体,设计出体现民族特点的服装并推向世界。未来的服装设计要立足本土,立足民族,从自身悠久灿烂的服饰文化演

12、变发展的内在规律着眼,再显中华服饰文化的魅力和神韵。【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A项,偷换概念,“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经历了从简朴到复杂再到易简的过程”错。材料一,“中华民族服饰经历了从简朴到复杂再到易简的过程”,所以,原文说的是“经历了从简朴到复杂再到易简的过程”指的应是“中华民族服饰”,而非“中华民族服饰文化”。B项,不合文意,“以绘代织”错。材料一,“明嘉靖八年世宗同意张璁意见,择吉更正其制,玄衣黄裳,衣裳各六章,衣六章古以绘,改当以织。服饰改革都是适应当时需要的,并非固定不变”,由此可见,不是“以绘代织”,而是“衣六章古以绘,改当以织”。C项,以偏概全,“

13、都是以服色加以区分”错。材料一说“女真族早年俗好衣白,栎发垂肩,与契丹异,贵贱以布的精细为别,贫富皆衣皮御寒”,所以,并非“都是以服色加以区分”,女真族早年“贵贱以布的精细为别”。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C项,“文成公主把中原服饰带到吐蕃后中原也出现非华风时世妆”时间搞错。根据材料一说“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有一种非华风的时世妆,即椎髻赭面,嘴唇涂黑,是受吐蕃的影响”可知,“中原出现“非华风时世妆”是在唐宪宗时期。而不是“文成公主把中原服饰带到吐蕃后”。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本题各选项的有效答题区间在材料一的

14、第六、七节。A项,根据材料一第六节“契丹族在后唐明宗时阿保机已是被锦袍,大带垂后,在入主黄河流城后,采用汉、契丹两制并行服饰”可知,该选项说的“契丹实行汉、契丹两制并行的服饰制度”受中原服饰文化影响。B项,材料一中说“党项人多服装褐,后建西夏国,元昊反对其父附宋而衣锦绮,他制定衣冠制度,始衣白窄衫、毡冠红里,文武百官服紫衣、绯衣。便服则紫皂地绣盘毯子花旋襕,束带。民庶青绿,以别贵贱。”由此可知,如果党项族人受中原服饰文化影响,就会穿“紫衣、绯衣”“青绿”衣,而不是“党项人男女贵贱皆衣皮毛”,所以该选项说法错误。C项,根据材料一第六节“金建国后仿宋朝舆服制度,金史舆服志有载:章宗时(1190-1

15、208),礼官请参酌汉唐,更制祭服,青衣朱裳,去貂蝉坚笔,以别于朝服”可知,该选项说的“金国的礼官祭服,青衣朱裳”显然受中原服饰文化影响。D项,根据材料一第七节“吐蕃的服饰主要穿毡衣或皮文成公主到吐蕃后,把中原服饰带到那里,当地人学穿中原式服装,也保留自己的服饰”可知,吐蕃的传统服饰主要穿毡衣或皮,而“绢绮”中原服饰,文成公主到吐蕃后,该选项说的“吐蕃君臣去掉毡裘,改穿绢绮”显然是受中原服饰文化影响。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道题是内容概括题,答题区间在材料一。在分析概括时,要关注每一节的首句话。“中华民族服饰随时代的变迁,样式有大变、有小变,有大改、有小改,并

16、不时出现新样式。每个王朝建立后,在因袭前朝服饰时,也总要做些改革,以显示新王朝的所新”概括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适时可变性。“服饰表现等级的差分,便是其应有之义。隋唐五代时皇帝穿赭黄色袍衫,“隋文帝听朝之服,以赭黄文绫袍”,与贵臣通服,唐高祖亦服赭黄袍,“既而天子袍衫稍用赤黄,遂禁臣民服”。各品官员亦加区别:紫为三品、绯为四品、浅绯为五品、深绿为六品,浅绿为七品、深青为八品、浅青为九品之服,并加以固定化和制度化,不得僭越”“与契丹异,贵贱以布的精细为别,贫富皆衣皮御寒”概括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二:等级制度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各有自己民族服饰,一直沿袭到现在,

17、凸显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多样性、丰富性”概括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三:多样并蓄性;“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概括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显著特点之四:民族人文性。【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材料一主要讲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特点,材料二讲的是唐代服饰对我们的启示。根据题干的提示,本题的答案在材料二中筛选。材料二说“当前服装设计中存在的偏差,在于过分强调跻身世界,实现与世界直接而又迅速的对话,而忽视了对它的深入细致耐心的研究和分析”可知,如果过分强调跻身世界服饰而丢失我们自己的传统服饰,这样的做法不可取。所以,从政府层面看,政府要重视继承发扬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制

18、作出代表国家、民族尊严的,凸显中华民族精神和魅力的新国服。“虽然,我们也有一些服装设计师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中获大奖,但最终并没有在国际服装舞台上产生持久的影响,而成为一名世界一流的服装设计师。急功近利,丧失独立,只知拿来,这是我们易犯的错误。所以,在服装设计中,我们只有把东西结合,古今结合,这两种结合在现实的国际化的社会背景下进行再结合,即把这四者融为一体,才能紧紧把握住当下世界服饰跳动的脉搏;也只有致力于这样的结合,才能使我们设计出的服装既具有自身民族的特点,又具有世界时尚,能界性”可知,目前,发扬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心态急功近利,跟世界风严重,失去自己的特性,所以,继承发扬中华民族服饰文化

19、时,要纠正当前服装设计中存在的急功近利、丧失独立的意识偏差,要将古今中西融为一体,设计出体现民族特点的服装并推向世界。“越具有民族性的东西,越具有世展望未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服装设计,只要立足本土,立足民族,不急不躁必定能诞生出一批世界一流的服装设计师,创造出驰名世界的服装品牌,再显中华服饰文化之魅力和神韵”概括为:未来的服装设计要立足本土,立足民族,从自身悠久灿烂的服饰文化演变发展的内在规律着眼,再显中华服饰文化的魅力和神韵。(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鱼图腾蔡楠现在,我就静静地在白洋淀博物馆里游泳。或者说,我就静静地在玻璃橱窗里游泳。我看着在我面前游来

20、游去的游客。他们对我指指点点品头论足,甚至拍照摄影。我有些烦。我真想一个鲤鱼打挺儿,飞过这些人的头顶,飞出这座新建的博物馆。可是玻璃和石头禁锢了我。我其实是在凭着千万年来的记忆游泳。记忆是现代通向远古的一条通道。我常在这条通道里来回游动。在遥远的记忆里,没有石头、玻璃,也没有这现代化的建筑,只有水草连天的一片泽野,还有古黄河的冲积扇群。就让我从这泽野冲积扇群说起吧。那时,我是一条年轻的白鲤。我和我的同伴红鲤,黄鲤们就生活在这一片水草连天的泽野里。淀水澄澈,水草丰茂,空气细腻、湿润而清香。鸥鸟在葱绿的岛上鸣唱,声音把淀水震得发颤。我们就在这呜唱里处变不惊地游来游去。我有时候还大胆地把身体晾晒在岛

21、边。一只红嘴黑天鹅慢慢地靠近我,长喙啄着我白色的锦鳞,我的身体舒服极了。我是听到妘水妘山的脚步声才匆忙跳进水中的。那脚步声急促而嘈杂。起初是一两个人的,后来便是一群人的。水泽边映出了他们身上脏兮兮的兽皮、乱糟糟的长发和手里高举着的棍棒、石器。这是一支氏族。他们是山顶洞人的后裔。他们是在远行寻找食物的途中迷路的。无意中他们发现了这片水域。那个叫妘水的女首领把脖子上的贝壳项链一下子就拽散了。她的声音随着那落水的贝壳,野花一样绽放开来,妘山,我们找到路了,这里就是咱们以后的路。这还用说吗?这里也是咱们以后的家。被唤作妘山的男人早就跳进了水里。他的衣裳像两片荷叶一样飞到了岸边,精赤粗壮的身体像块黑漆漆

22、的石头砸得水面痛苦而斑驳。他的身后是更多的石头一起砸来。男石头,还有女石头。一个氏族的所有的石头。他们都赤条条地沉入水底,又浮上水面。他们变成了黑鱼,变成了黄鱼,变成了白鱼。而他们洗浴的那片淀水,已经变得浑浊。妘山洗干净了身体,洗干净了头发,上岸,拿来一截削尖了的木棒,一个猛子扎进了水里,又一个跳跃蹿了出来,木棒上就插着一尾因疼痛呐喊的鲤鱼了。妘山把鱼送到了正用骨针盘头的妘水的手里,然后在妘水的脸上摸了一把,又一个猛子扎进了水里。其余的男人如法炮制,他们的木棒上就有了我的同类。我躲在深水的一块石缝间,才逃过此劫。我看见他们就那么赤条条上了小岛,点燃了一堆又一堆的蒲草。鱼们就在火里、在木棒上变成

23、了食物。还有等不及的,干脆就把活鱼直接送入了嘴里。鱼鳞、鱼肠、鱼肚就很不雅观地粘在他们的血盆大口上。他们吃了鱼,有了力气,又向水鸟们发动了进攻。野鸭,野鹭惊飞了半边天。鸟巢被他们捣毁了,鸟蛋成了他们的腹中之物。就连行动慢的鸟儿;也没有逃脱他们的掌控。又是一堆一堆火起,鱼类的好朋友鸟类也焦糊了翅膀。那只红嘴黑天鹅拖着被击中的伤腿,黯然一声哀鸣,冲入云霄,没入了远天的苍茫这片水域真的成了这个氏族的家园。他们盖起了窝棚,建起了水寨,生起了儿女,过起了日月。而我们不得不向深水迁移。在迁移途中,别的鱼们都咒骂着这群恶魔。而我却在思考着另一个问题:人类与我们鱼类不是天敌,也不是非以我们为食不可。我们应该成

24、为好邻居,我们应该创造一种更好的生存方式。于是,我毅然返回了我们那片原始的水域。我跳上了那个小岛。奇怪,当我踏上小岛的时候,我竟然变成了一个人的模样。我找到了妘水。她正在岛上采集野果,肩上还背着一个红嫩的女娃。妘山躺在一堆野草上嚼着草根。鸟们都飞走了,妘山捕猎的工具上已经布满了青苔。我对妘水打着手势,艰难地说着我的思路。我说,你们要学会种植,要学会种粟、种黍。我说,你们要学会养殖,要养猪,养狗,养牛。我说,你们要学会制造,要制造犁,制造杵。我说,你们要学会纺织,要纺布,织衣。我还说,你们眼里不能只有这个小岛,要走遍整个泽野,走遍整个冲积扇平原。妘水听懂了我连比划带说的话,她把那个女娃扔给了妘山

25、,光着大脚板跑了。她吹起了石哨。不一会儿,整个水寨子的成员都聚集到这里来了。妘水还要我再说一遍。我已经不会说了。我跑到了小岛的边缘,跳进了水里。我又变成了一条白鲤。后来,妘水带着她的氏族搬走了。搬到了岸上。他们按我说的做了。他们学会了种植,学会了养殖,学会了制造,学会了纺织。后来,又来了几个氏族。他们建起了部落。妘水让妘山当了部落长。后来,他们建起了这片水泽最早的浑渥城。鱼们和鸟们就又回到了我们的泽国。我们在经历了那么多的伤痛之后,又恢复了往昔的平静。可我已经不能平静。我想去看看浑渥城。我想告诉他们城市还要扩大,还要变迁,甚至还要灭亡。于是我又一次跳到了平地上。我在城里找到了妘山。这次我没那么

26、幸运,妘山妘水没让我回到泽国。他们扣住了我,把我供奉在部落中心的广场上。从此,他们不再吃鱼。我就成了他们的图腾。正如我所预料的那样。那座部落城数番沉降隆起,数番灭亡生长,终于变成了你看到的现代化都市。早已变成鱼化石的我,在千万年出土后,被当作室贝送进了白洋淀博物馆。(选自江西人民出版社鱼图腾)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从古黄河的那片泽野和冲积扇群说起,实际上暗合了黄河是母亲河,更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和成长的摇篮这一共识。B. 妘水拽散项链、声音如野花绽放,是发现新生路的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表明他们将要在新的地方安居乐业、繁衍生息。C. “我”建议被人类采纳,后

27、来他们建立了部落,鱼们和鸟们也回到平静的泽国,但“我”渴望着被崇拜,内心无法平静。D. 作者着眼于人类发展的大背景,从一条鱼的视角讲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人与大自然的相处之道,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描写成为图腾的白鲤被游客参观,结尾交代白鲤成为图腾的缘由,首尾相顾,结构完整,又与小说的题目相呼应。B. 文章多处运用突转手法,如鱼们迁移躲避而“我”却思考如何与人类睦邻友好,从而使情节发生剧变,增强故事曲折性。C. 作者笔下的生存环境是动态的,静谧与喧嚣的对比变化既能够制造矛盾冲突、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又能够表现小说主题。D. 白鲤这

28、一形象鲜明突出,它善于思考,勇于践行,善良仁爱、勇于献身,不断改变着妘水妘山们的生活,给人深刻印象。8. “图腾”一般为原始社会中氏族的标志,代表一种崇拜。文中的白鲤为什么会成为图腾?9. 本文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6. C 7. D 8. 白鲤用智慧为以妘水妘山为代表的人类氏族指明了前进方向,促进了人类生活安定、社会发展、文明进步。人类因白鲤改变了生存生活方式,为了感恩,让其成为自己的情感寄托和精神信仰。 9. 想象新奇,神话色彩浓厚:“我”身为一条有记忆鱼化石,穿越千万年,白鲤幻化为人,讲述中华文明发展进程。语言灵动,气韵流畅: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的灵

29、活运用,让文章充满浪漫气息。构思奇特,意蕴丰厚:妘水妘山的形象蕴含着山水相依的深厚情感和文化传承,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为中华文明蒙上了神秘色彩。【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能力。C项,“但我渴望着被崇拜”是错误的。从“我想去看看浑渥城。我想告诉他们城市还要扩大,还要变迁,甚至还要灭亡”可见,“我”并非渴望被崇拜,而是想看看这座城市,告诉人类未来可能的变化。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D项,“勇于献身”是错误的。白鲤并不想留在岸上,只是它没那么幸运,最后被妘山妘水扣住了。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理解文章内容和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30、。由原文“我对妘水打着手势,艰难地说着我的思路。我说,你们要学会种植,要学会种粟、种黍。我说,你们要学会养殖,要养猪,养狗,养牛。我说,你们要学会制造,要制造犁,制造杵。我说,你们要学会纺织,要纺布,织衣。我还说,你们眼里不能只有这个小岛,要走遍整个泽野,走遍整个冲积扇平原。妘水听懂了我连比划带说的话”可知,白鲤用自己的智慧为以妘山妘水为代表的人类氏族指明了前进方向,促进了人类生活安定、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由原文“我在城里找到了妘山。这次我没那么幸运,妘山妘水没让我回到泽国。他们扣住了我,把我供奉在部落中心的广场上。从此,他们不再吃鱼。我就成了他们的图腾”可知,人类因白鲤改变了生存生活方式,为

31、了感恩,让其成为自己的情感寄托和精神信仰。【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探究作品的创作风格的能力。本文的主人公是一条有记忆的鱼,从一条鱼的视角叙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人鱼大自然的相处之道,想想奇特,神话色彩浓厚。文章中写到鸥鸟的鸣唱把淀水震得发颤,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到妘水脖子上的项链一下子就拽散了,声音随着那落水的贝壳,野花一样绽放开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别的鱼们都咒骂着这群恶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更灵活,让文章充满浪漫气息。文中人物的名字为妘山妘水,以他们为代表来表现人类文明的发展,他们的形象蕴含着山水相依的情感和文化传承,同时山、水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32、的力量源泉,为中华文明的发展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具有浪漫主义的气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李鳞,唐宗室子也。其伯父阳事唐,咸通间为给事中。鳞少举进士,累不中,客河朔间,自称清海军掌书记。谒常山李弘规,弘规进之赵王王镕,镕留为从事。其后张文礼弑镕自立,遣鳞聘唐庄宗于太原。鳞为人利口敢言,乃阴为庄宗画文礼可破之策。后文礼败,庄宗以鳞为支使。庄宗即位,拜鳞宗正卿,以李琼为少卿。献祖、懿祖墓在赵州昭庆县,唐国初建,鳞、琼上言:“献祖宣皇帝建初陵,懿祖光皇帝启运陵,请置台令。”县中无赖子自称宗子者百余人,宗正无谱牒,莫能考按。有民诣寺

33、自言世为丹阳竟陵台令,厚赂宗正吏,鳞、琼不复详考,遂补为令。民即持绛幡招置部曲,侵夺民田百余顷。民诉于官,不能决,以闻。庄宗下公卿博士,问故唐诸帝陵寝所在。公卿博士言:“丹阳在今润州,而竟陵非唐事。鳞不学无知,不足以备九卿。”坐贬司农少卿,出为河中节度副使。明宗即位,以鳞故人,召还,累迁户部尚书。鳞意颇希大用,尝谓冯道、赵凤曰:“唐家故事,宗室皆为宰相。今天祚中兴宜按旧典鏻虽不才尝事庄宗霸府识今天子于藩邸论才较业何后众人?而久置班行,于诸君安乎?”道等恶其言。后杨溥谍者见鳞言事,鳞谓安重诲曰:“杨溥欲归国久矣,若朝廷遣使谕之,可以召也。”重诲信之,以玉带与谍者使为信,久而无效,由是贬鳞兖州行军

34、司马。鳞与废帝有旧,愍帝时,为兵部尚书,奉使湖南,闻废帝立,喜,以谓必用己为相。还过荆南,谓高从诲曰:“士固有否泰,吾不为时用久矣。今新天子即位,我将用矣!”乃就从诲求宝货入献以为贺。因为鳞置酒,问其副使马承翰:“今朝廷之臣,孰有公辅之望?”承翰曰:“尚书崔居俭、左丞姚顗,其次太常卢文纪也。”从诲笑顾左右,取进奏官报状示鳞,顗与文纪皆拜平章事矣。鳞惭失色。还,废帝终不用。(选自新五代史杂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天祚中/兴宜按旧典/鳞虽不才/尝事庄宗霸府/识今天子/于藩邸论才较业/何后众人B. 今天祚中/兴宜按旧典/鳞虽不才/尝事庄宗/霸府识今

35、天子于藩邸/论才/较业何后众人C. 今天祚中兴/宜按旧典/鳞虽不才/尝事庄宗/霸府识今天子/于藩邸论才/较业何后众人D. 今天祚中兴/宜接旧典/鳞虽不才/尝事庄宗霸府/识今天子于藩邸/论才较业/何后众人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宗室,历代皇族称宗室,通常以与皇帝的父系血缘亲疏关系来确定是否列入宗室之列,历代规定不一。B. 进士,是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在唐朝应试者皆被称为举进士。C. 台令,第一个含义为官职名,专门掌管陵寝;第二个含义是指御史台的规章。文中适用第二个含义。D. 博士,古官职名,秦汉时负责掌管书籍文典,后成

36、为学术上通达一经或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鳞是皇室宗亲,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但因替庄宗出谋划策打败张文礼而受到重用,后被任命为宗正卿。B. 李鳞与后唐明宗有旧交而能够多次升迁,官至户部尚书,但他狂傲自大,意欲凭借宗室身份位极人臣,却遭人厌恶。C. 李鳞自以为是,在与杨溥的密谈中认定杨溥有归顺之心,于是向安重诲建议进行招揽,因为事情未果而被贬官。D. 李鳞在听说后唐废帝登基后,认为自己必将获得重用,并且在高从海面前夸下海口,但事与愿违,最终希望落空。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民即持绛幡招置部曲,侵夺

37、民田百余顷。民诉于官,不能决,以闻。(2)从诲笑顾左右,取进奏官报状示鳞,顗与文纪皆拜平章事矣。14. 请简要概括李鳞担任宗正卿时存在的问题。【答案】10. D 11. C 12. C 13. (1)这人就拿着大红色旗帜招募安置部下,侵夺百姓一百多顷田地。老百姓向官府告状,官府不能判决,就将此事上报朝廷。(2)高从诲笑着环视身边的人,拿来朝廷的文书(或:进奏官的邸报)给李鏻看,姚顗与卢文纪都被授予平章事了。 14. 审查不力:没有建立谱牒,无法核验自称宗室子弟的人的身份,以致于被人冒充宗室子弟。玩忽职守:对被荐举之人没有详考,致使其侵犯百姓利益,造成恶劣影响。不学无术:竟然不知本朝皇族陵寝所在

38、地,能不配位。【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天祚”,皇位的意思;“中兴”,是指由衰转盛;“天祚中兴”是主谓结构,意思完整独立,其后应断开,排除AB两项。“霸府”,府属,指地点,其前省略“于”,作“事庄宗”的状语,其后应断开,排除C项。画线句的意思是如今皇位中兴,应当遵循旧典,我李鳞虽然无能,但曾在唐庄宗的幕府任职,在藩邸认识当今的天子,论才能功业,有什么落在众人后面?故选D。2.本题考查识记和理解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文中适用第二个含义”错误,由原文“唐国初建,鳞、琼上言:献祖宣皇帝建初陵,懿祖光皇帝启运陵,请置台令。”可知,文中是说唐刚建国,李鳞、李琼提出建议请求

39、设置台令来管理建初陵和启运陵,所以应指官职而不是规章制度,适用于第一个含义。故选C。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C项,“在与杨溥的密谈中认定杨溥有归顺之心”错误,由原文“后杨溥谍者见鳞言事”可知,“杨溥谍者”是指为杨溥打听消息的人,所以应是李鳞与为杨溥打听消息的人密谈而不是“杨溥”。故选C。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得分点:(1)招置,招募安置;部曲,部下;诉,告状;决,判决;闻,使动用法,使知道,上报。(2)顾,环视;左右,身边的人;示,给看;拜,授予;“顗与文纪皆拜平章事矣”,被动句。5.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题目要求简要概括李鳞担任宗正卿时存在的问题

40、。由文中“县中无赖子自称宗子者百余人,宗正无谱牒,莫能考按”可知,因为没有建立谱谍,县中无赖冒充宗室子弟时无法考核,可见其审查不力。由文中“有民诣寺自言世为丹阳竟陵台令,厚赂宗正吏,鳞、琼不复详考,遂补为令。民即持绛幡招置部曲,侵夺民田百余顷”可知,宗正官吏接受重金贿赂举荐的人,李鳞、李琼不再认真核定就补他为台令,为官后他侵夺百姓土地,造成恶劣影响,可见李鳞工作中玩忽职守。由文中“庄宗下公卿博士,问故唐诸帝陵寝所在。公卿博士言:丹阳在今润州,而竟陵非唐事。鳞不学无知,不足以备九卿。”可知,李鳞竟然不知道本朝皇族陵寝所在地,不配置身九卿之中,可见其不学无术。【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

41、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李鳞,唐代宗室的后代。他的伯父李阳在唐做官,咸通间任给事中。李鳞年轻时考进士,多次没考中,客居河朔间,自称清海军掌书记。拜见常山李弘规,李弘规把他推荐给赵王王镕,王镕留下他任从事。后来张文礼杀掉王镕自立为王,派李鳞到太原拜访唐庄宗。李鳞口齿伶俐敢于说话,于

42、是暗中为唐庄宗谋划可以攻破张文礼的计策。后来张文礼被打败,唐庄宗任命李鳞为支使。唐庄宗登位,拜李鳞为宗正卿,任命李琼为少卿。唐献祖、唐懿祖的陵墓在赵州昭庆县,唐刚建国,李鳞、李琼建议说:“唐献祖宣皇帝的建初陵、唐懿祖光皇帝的启运陵,请求设置台令。”县中无赖自称是宗室后代的有一百多人,宗正没有谱谍,无法考核。有一个人到寺中自称世代任丹阳竟陵台令,重金贿赂宗正官吏,李鳞、李琼不再认真核定,就补他为台令。这人就拿着大红色旗帜招置部下,侵夺民田一百多顷,说这是陵园墙内的土地,老百姓向官府告状,不能断决,就将此事上报。唐庄宗下诏公卿博士,询问过去唐各帝王陵墓在哪里。公卿博士们说:“丹阳在现在的润州,而竟

43、陵与唐事无关。李鳞不学无术,不配置身九卿中。”因此被贬为司农少卿,出任河中节度副使。唐明宗登位,因李鳞是老朋友,召他回朝,多次迁升为户部尚书。李鳞心中很希望受到重用,曾对冯道、赵凤说:“唐家旧例,宗室的人都任宰相。如今皇位中兴,应当遵循旧典,我李鳞虽然无能,但曾在唐庄宗的幕府任职,在藩邸认识当今的天子,论才能功业,有什么落在众人后面?而长久置身朝班行列,各位安心吗?”冯道等人讨厌他的言语。后来为杨溥打听消息的人拜见李鳞反映情况,李鳞就对安重诲说:“杨溥想回国很久了,如果朝廷派使臣晓谕他,可以召回他。”安重诲相信了,把玉带交给通消息的人作为凭信,很久没有结果,因此贬李鳞为兖州行军司马。李鳞和唐废

44、帝有旧交,唐愍帝时,任兵部尚书,奉命出使湖南,听说唐废帝登位,很高兴,认为必定任用自己做宰相。返回时经过荆南,对高从诲说:“士人的道路固然有通有塞,我不被现时重用很久了。如今新天子登位,我将受到重用了!”于是向高从诲索求财宝进献祝贺。高从诲趁机为李鳞设宴,问他的副使马承翰:“如今朝廷的臣子,谁有宰相的声望?”马承翰说:“尚书崔居俭,左丞姚顗,其次是太常卢文纪。”高从诲笑着环视手下人,取来进奏官的报状给李鳞看,姚顗和卢文纪都拜为平章事了。李鳞羞惭失色。回到京师,唐废帝最终没有重用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插花吟邵雍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身经

45、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况复筋骸粗康健,那堪时节正芳菲。酒涵花影红光溜,争忍花前不醉归?【注】两世:即六十年。四朝:指宋朝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诗人花插头上,手持酒杯,酒杯之中又倒映着美丽的花枝,诗人悠然自得、陶醉其中的形象跃然纸上。B. 颔颈两联诗人回顾了盛世经历,自己身体健康硬朗,加之喜逢百花盛开的时节,情不自禁地对未来心驰神往。C. 尾联与首联呼应,更加细致地描绘了花影在酒杯中的动人姿态,进一步激发了诗人痛饮直至大醉方归的意兴。D. 诗人描述插花饮酒生活乐事,极尽渲染时康人寿的太平盛世,表现出心满意足、精神愉悦的

46、情趣以及状态。16. 请赏析本诗的语言特点。【答案】15. B 16. 诗歌纯用口语,间杂民歌俚曲,充满幽默感和生活趣味。语言节奏顺畅自然,“花”“酒”等字往复出现,彰显和乐意足。“况复”“那堪”等词语及末句反问句式的运用,将太平安乐的气氛逐步推向高潮。【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项“对未来心思神往”错,诗歌表达的是对现实的满足感。“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况复筋骸粗康健,那堪时节正芳菲。”意思是:诗人一生度过了六十年的太平岁月,亲眼见了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的盛世,再加以筋体康健,时节芳菲,老人的心遂完全被幸福涨大了。颔颈两联写出了这位处在盛世中的

47、高龄而又健康的老人百花盛开时陶然自乐的满足和幸福。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能力。本诗语言通俗平易,还吸收了民歌俚语的因素。“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纯用口语,顺口妥溜,有民歌俚曲的俗易,又略带打油诗的意味,具有一种幽默感和趣味性;语言节奏的流走顺畅,首联和尾联中“花”、“酒”等字的反复回环出现,韵律和谐,读来上口,也显得和乐遂意;老人筋骨康健本已快乐开心,又偏偏逢上芳菲美好时节,颈联“况复”、“那堪”等词语的运用,给人“幸福更进一步”的感觉,好像一切乐事都汇聚于前,再加上末联“争忍不”的反诘句式,“怎能不大醉而归呢?”把安乐气氛步步向

48、前推进,整首诗洋溢着太平盛世的幸福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处理人际关系当以自身为参照物,不要把自己不喜欢的强加于人,论语卫灵公中的“_,_”两句揭示这一道理。(2)李白将进酒中的“_”一句是对自我才华的肯定与自信;“_”一句流露出对富贵生活的愤慨和不屑。(3)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 ”两句表达了梦中还乡后,四目相对,无语泪崩的生死相隔之痛。【答案】 (1). 己所不欲 (2). 勿施于人 (3). 天生我材必有用 (4). 钟鼓馔玉不足贵 (5). 相顾无言 (6). 惟有泪千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名句名篇

49、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抓题干中的关键字词,选取恰当句子;书写时注意以下字形:“己”不要写成“已”,勿、材、钟、鼓、馔、顾、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有了漫润和充盈着情与爱的军民鱼水情,十送红军,又怎么舍得送完?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对这些 的亲人们来说, 十万红军是亲人组成的队伍,革命的目的就是为_ 的穷苦人争取自由幸福的生活,就是胜利之后回家过日子。多么朴素平实的愿望啊,平平凡凡之中,_着参加革命的初心,诠释着中国革命的真谛。长征的伟大正在这里,长征的温柔也正在这里。“千军万马江畔站,十万百姓泪汪汪”“紧紧拉住亲人手,革命胜

50、利早还乡”,每个字每个音,都诉说着对亲人无尽的牵挂和嘱附,( ),都跳动着胜利回家的渴望。曲曲缠缠绵绵唱不完的红歌小调,诉说着一段段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往事。是的,红军,就是一支在硝烟弥漫中带着情与爱跋涉前行的队伍,而漫漫长征路,就是革命战士用鲜血和生命_ 的对于家园和国家的大爱之道。红军的长征已经结束,( )。作为文学工作者,需要重拾长征精神,团结一心,目光坚定,沿着人性追求真善美的方向,向前、向前、向前,直至永远,甚至永恒。18.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极目远望 饥寒交迫 表征 铺砌B. 望眼欲穿 饥肠辘辘 象征 铺砌C. 望眼欲穿 饥寒交迫 表征 铺筑D.

51、极目远望 饥肠辘辘 象征 铺筑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男女老少都从家里出来相送,跟红军话别,有说不完的情深意长,热泪沾湿了衣襟。”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20. 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答案】18. C 19. 原文句式较为整齐,读之有节奏感,与上文语言风格协调一致。原文的“长”与前文的“响”“乡”合辙押韵,充满诗意,情感表达更饱满。 20. 示例:都饱含着对故乡和土地眷恋文学的长征才刚刚开始。【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和成语的能力。第一处,极目远望:指用尽目力向远处

52、眺望。望眼欲穿:快把眼睛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语境用于指“亲人们”,所以应为“望眼欲穿”,排除AD两项。第二处,饥寒交迫:形容生活极其贫困。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语境指穷苦人生活贫困不幸福,而不是指“饥饿”,所以应为“饥寒交迫”,排除B项。第三处,表征:显示出来的现象;表现出来的特征。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象征”往往是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由上句“多么朴素平实的愿望啊”可知,该句主语“愿望”是抽象的概念而不是具体的事物,所以此处应为“表征”。第四处,铺砌:用砖、石等覆盖地面或建筑物的表面,使平整。铺筑:铺设修筑。语境指“长征路”是革命战士用鲜血、生命和对于家园和国家的爱

53、凝聚而成,是比喻的说法,而不是指“使表面平整”,应为“铺筑”。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从句式上看,原句“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上下两句字数相同,句式整齐,赋予节奏感,与上文“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整齐的句式协调一致。从韵律上看,划线句偶数位的“长”与上半句偶数位中的“响”“乡”押相同的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于音乐感,充满诗意。【20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第一处,由上文“都诉说着对亲人无尽的牵挂和嘱附”和下文“都跳动着胜利回家的渴望”可知,此处句式应为“都着”;内容上,由对亲人的牵挂到对回家的渴望,中间应补充对家乡、

54、对故土的的深情如眷恋等,所以此处可以填写“都饱含着对故乡和土地的眷恋”。第二处,由下文“作为文学工作者,需要重拾长征精神,沿着人性追求真善美的方向,向前、向前、向前,直至永远,甚至永恒”可知,与“长征”有关的文学创作远没有结束,与“长征的结束”恰恰相反,它只是刚刚开始,还需要有不断向前;结合上文“红军的长征已经结束”的句式结构,此处应为“文学的长征才刚刚开始”。21. 下面文段有五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为切实做好疫情期间稳就业,首个重庆市职业技能提升线上培训班“新媒体运营与管理师”培训班于2月12日直播开班,直播期间的峰值在线点击量超过4356人次以上。培训采用在线直

55、播、视频回播、实时答疑的方式,可完成课程实时回放、教师在线答疑、学习进度查询等功能。管理人员随时登陆系统后台,同步查看核实学员线上学习情况。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60余家职业培训机构利用自有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建立的线上培训课堂。【答案】句末加“工作”;“首个”放到“职业技能提升”前;去掉“超过”或“以上”;“完成”改为“实现”;“的”改为“了”。【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处成分残缺,缺宾语,应在句末加“工作”;处语序不当,处多重定语的位置错误,应将“首个”放到“职业技能提升”前;处成分赘余,应去掉“超过”或“以上”;处搭配不当,“完成”与“功能”不能搭配,应将“完成”改为“

56、实现”;处成分残缺,因为“的”的误用,导致该句缺谓语,应将“建立的”中“的”改为“了”。22. 在新闻采编中,我们常常利用采访的录音整理文稿,请将下面的录音口语原稿整理成可供发表在报刊上的书面语体文字。要求保留原有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120个字。 口语实录:这些年咱们天天讲全球化,要问什么是全球化,我想,大家对全球化得有个正确的认识,要解释对了。全球化呢,指的是科技、经济,不是文化。文化能全球化吗?文化要多样啊。越是民族化的东西,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别人越欢迎,越符合全球的需要呀。全球的文化应当是多元化的,不应当是单一的嘛。【答案】这些年我们经常在讲“全球化”,对“全球化”一定要作一个确

57、切的解释。我们讲的全球化,指的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全球环境,不是说文化要全球一致。对文化来说,越是民族化的东西越具有全球价值,因为全球的文化应当是多样的,不应当是单一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题目要求将录音实录整理成可供发表在报刊上的书面语体文字,同时保留原有信息,所以作答时既要抓住其主要信息,又要运用书面语来表达。口语实录共由七句话组成,可分为三层。第一句是第一层,主要是明确对“全球化”一定要作一个确切的解释;第二句是第二层,主要是明确“全球化”所指的范围“科技、经济”,并将其与“文化”区分开;第三至六句是第三层,主要是明确“文化”与“全球化”的关系,由“越是

58、民族化的东西,越符合全球的需要呀”可知,“越是民族化的东西越具有全球价值”,最后结合“文化要多样啊”“全球的文化不应当是单一的嘛”等信息分析原因即可。注意表达时人称的变化和字数的要求。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为制止浪费粮食行为,有的学校出台惩戒措施,对剩饭剩菜的学生扣除一定的品德积分;有的学校则出台奖励办法,学生只要把饭菜吃完清盘,就可以得到一张兑换券,换到一份饭后果盘。这两项措施,都引发了人们的热议。请结合以上材料,针对这两项措施,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节

59、约粮食,养德强国我国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是粮食生产大国,但我国粮食的浪费情况却触目惊心。2020年上半年,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餐饮浪费现象作出了重要指示: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严肃遏制粮食浪费现象,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因此,在大国与小家的统一中,节约粮食势在必行。学校制止学生浪费粮食初衷是好的,但是以奖惩的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节约粮食的目的,这样的做法我认为不太合适。弘扬节约粮食,必须从根本入手,传播节俭美德,弘扬社会正气,让每人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 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志。朱伯庐曾在朱子家训中教育后人要“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诸葛亮在诫子

60、书中曾写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节俭的美德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自古以来便有各种理政方针和家风教育强调节俭。陆游也曾教育后人“警民节用尚俭,切忌骄奢败靡”。新时代,我们更要呼唤传统美德的回归,习近平总书记就以其家风给我们作了一个榜样:即使父亲习仲勋生活宽裕,一众儿女也总穿姐姐不穿的衣服。呼唤传统美德的回归,弘扬节俭既是个人的小事,亦是民族的大事,节约粮食更是大事。节约粮食,是修身养性的最好滋补,是社会正气的源头活水。卢梭有言,奢侈的必然结果是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个人的修养离不开节约的生活态度,奢侈必然导致一个人品行的腐化。而浪费粮食便是奢侈的重要表现。其实在中国传

61、统文化中是非常重视节约粮食的,先辈们敬粮食若神明,不容丝毫亵渎,即使贵为天子,也对粮食心存敬畏,不敢有丝毫的亵渎和浪费。另一方面,社会正气的弘扬需要把节约粮食作为大众的常态认知,反之则会像卢梭所说的那样,导致风化的解体与趣味的腐化,最终造就一个腐败的社会、低能的国家、无望的民族。因此粮食浪费问题必须得到遏制。节约粮食,是中华崛起的精神支撑,是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巴有句谚语:“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华民族更是如此,所以节约粮食势在必行,因为节约粮食能够强国胜国,“节用于内,而树德于外”,节约粮食亦有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个庚续传承的民族,必有一种矢志不渝的意志力量

62、,定有一条复兴强盛的道路,而节约粮食,就是这种力量,就是这条道路。以国为基,助力复兴,离不开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微行。弘扬节约粮食的美德,从点滴小事做起;节约粮食,远离奢侈,应当是我们每个人的担当,无须以奖惩来推动节俭。【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运用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材料中列举了两种促进节约粮食的不同举措,一种是以奖励的方式,督促学生清盘,一种是以惩罚的形式防止学生浪费粮食。材料的核心是“节约粮食、反对奢侈浪费”,当下餐饮浪费现象严重,再加上疫情肆虐, 粮食危机意识淡薄,节约粮食势在必行。这一点考生不能质疑。达到这一目的的措施才是我们本篇作文的讨论重点,学生可针对“

63、奖励”为主和“惩罚”为主的举措发表看法。本题旨在引导考生认真思考,观照现实,多角度立意,写出较高质量的考场作文;而且材料所谈有关节约粮食的话题本出自生活,所以考生只要能正向思考,结合材料联想思考即可。立意:(1)坚守“粮”心,奖惩并举厉行节约;(2)奖惩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重要的是思想意识深入人心;(3)反对浪费粮食,粮食安全人人有责,应自觉践行责任。素材:1. “这是您的光盘行动代金券,感谢您杜绝浪费,欢迎下次使用。”8月13日午餐时间,在马鞍山市花山区公益善食馆内,顾客自觉将光盘送到回收处时,会得到一张2元“光盘行动”代金券。据了解,马鞍山公益善食馆已发放“光盘券”60余万张,价值超过120

64、万元。2. 针对不少民众在宴会、聚餐中忙于聊天应酬而顾不上用餐,结果导致很多饭菜浪费的现象,日本长野县松本市政府发起了一场“3010活动”:希望大家在聚餐开始后的30分钟内专心用餐、不要离席,并在聚餐结束前10分钟再次回到自己座位,将食物吃完。松本市政府还呼吁民众在家也开展“3010活动”,即每月的30日积极利用冰箱里临近保质期的蔬菜、肉类等烹制菜肴,每月的10日与孩子们一起利用一些可食用但经常被扔掉的蔬菜茎秆和外皮来烹饪食品。“3010活动”在当地取得了良好效果,松本市食物浪费现象显著减少。3. 2015年11月,新加坡环境局启动了减少食物浪费推广计划,通过在网站、电视和报纸等媒介和社区等渠道宣传节约粮食倡议,鼓励公众养成合理购买、储存和制作食物的习惯。新加坡政府通过向食品零售机构、超市和食品生产厂商发布减少食品浪费的指南,降低食品在供应链中的浪费。政府还与学校合作,通过提供教育资源,如海报、工具包、视频、游戏和演示材料等,向学生普及节约粮食的重要性。结构层次:本文能准确理解材料,结合新时代的领路人的言语,准确理解、迅速入题,鲜明提出“节约粮食,养德强国”的中心观点;随之能有机结合朱伯庐、卢梭的话和古巴的谚语进行准确分析,以佐证自己的观点,论证较为有力;最后自然而然过渡到作为青年一代的“同学们”身上,过渡自然,一气呵成。全篇文章自然流畅,说理严密,情感真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