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143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11834年,英国两艘军舰仅受轻伤就轻易闯过虎门,威逼广州。为加强虎门要塞,这年底,道光帝任命关天培为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吸取1834年的教训,历时5年,修建了“三重门”的防御体系。战前,多次操练演习。材料表明A面对挑衅,清政府是有所准备的B清政府本质上是腐朽卖国的C清朝备战工作在知己知彼的状态下展开D清朝的备战无法应对工业化的西方军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1834年,英国两艘军舰仅受轻伤就轻易闯过虎门,道光帝任命关天培为广东水师提督。历时5年,修建了“三重门”的防御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面对挑衅,清

2、政府是有所准备的,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清政府本质上是腐朽卖国的,故B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清朝备战工作在知己知彼的状态下展开,故C排除。从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清朝的备战无法应对工业化的西方军队,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背景2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不了解国际惯例,中国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之后,清政府在改订关税税率的谈判中,坚持要求“进口税重,出口税轻”。直到1902年,中外商约谈判,进口税由5%增至125%。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是A清政府提高进口税是为保护民族工业B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属于国际惯例C清政府降低出口税是为抵制外资侵略D改订税率后清政府掌握关税主动权【答案】A【解析】

3、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提高进口税,有利于阻挡外国商品的输入,保护民族工业,故A项正确;清政府“由于不了解国际惯例,中国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由此可知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不属于国际惯例,故B项错误;清政府降低出口税只能起到刺激出口的作用,故C项错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改订税率后清政府仍然无法掌握关税主动权,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南京条约3下列有关太平天国的史事中,能够体现时代发展潮流的是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B进行北伐和西征C发生了天京变乱D颁布资政新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的史事中能够体现时代发展潮流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4、,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能够体现时代发展潮流,故D正确。天朝田亩制度是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故A排除。进行北伐和西征,与资本主义潮流无关,故B错误。天京变乱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故C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4、马关条约的内容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款是A .赔款2亿两白银 B.开发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C.割让台湾、辽东半岛给日本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款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体现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要求,严重阻碍中国民族

5、资本主义发展,故D正确。赔款2亿两白银,没有从市场、原料、劳动力等方面阻碍民族资本主义,故A排除。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主要在商业贸易方面,故B排除。割让台湾、辽东半岛给日本,属于领土主权,与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联系不大,故C排除。KS5UKS5U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马关条约5余英时认为中国“上至朝廷的礼仪、典章、国家的组织与法律、社会礼俗,下至族规、家法、个人的行为规范的一切建制之中”都贯注了儒家的原则,而这一儒家建制整体的迅速崩溃始于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上至朝廷的礼仪、典章、国家的组织

6、与法律、社会礼俗,下至族规、家法、个人的行为规范的一切建制之中”都贯注了儒家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思想上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导致儒家建制整体的迅速崩溃,故D正确。鸦片战争时期,清朝统治没有灭亡,故A排除。太平天国时期,清朝统治没有灭亡,故B排除。戊戌变法仍然为了保存清朝统治,故C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影响6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同时指出“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述旨在强调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B袁世凯上台

7、符合法律程序C社会动荡需要强势人物 D袁世凯上台利于社会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陈旭麓的论述旨在强调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故A正确。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没有突出其历史必然性,故B排除。社会动荡需要强势人物,过于笼统,故C排除。袁世凯上台利于社会发展,不符合“结束动乱、稳定政局”,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后果7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

8、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到1937年日本侵华形势严峻,这反映了国民政府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故B正确。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不符合中日民族矛盾的背景,故A排除。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也没有反映中日民族矛盾的背景,故C排除。试图

9、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仍然不符合中日民族矛盾的背景,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背景8.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C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D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答案】DKS5UKS5U【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

10、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使新文化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新民主主义革命,故D正确。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没有突出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关系,故A排除。五四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新民主主义革命,没有继承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故B排除。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在五四运动之前已经存在,故C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9下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实践的示意图。空白处应为A法国革命爆发B德意志统一C巴黎公社成立 D新中国成立【答

11、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实践的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属于巴黎公社的意义,故空白处应为巴黎公社成立,故C正确。法国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故A排除。德意志统一,也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体现,故B排除。新中国成立,不符合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故D排除。考点: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10“阿芙乐尔”号巡洋舰闻名世界,因为它“亲历”了A英国光荣革命 B北美独立战争C法国七月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阿芙乐尔”号

12、巡洋舰炮轰冬宫,故D正确。英国光荣革命,与“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无关,故A排除。北美独立战争,也与“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无关,故B排除。法国七月革命也与“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无关,故C排除。考点: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过程11“我们现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前面,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这里没有现存的苏区,而需要我们重新去创造,当前的中心问题是怎样战胜川滇黔蒋这些敌人的军队。为了战胜这些敌人,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这一决定的提出A策应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B促使中央红军开始伟大的战略转移C有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D体现红军长征途中军事路线重

13、大转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我们现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前面,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这里没有现存的苏区,而需要我们重新去创造,当前的中心问题是怎样战胜川滇黔蒋这些敌人的军队。为了战胜这些敌人,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长征途中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它体现红军长征途中军事路线重大转折,故D正确。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在湘赣地区,当时属于长征时期,故A排除。当时中央红军处于战略转移过程中,不是开始转移,故B排除。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属于长征前的史实,故C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国共的十年对峙遵义会议12重庆谈判前蒋介石对国

14、民党要员提出了与中共谈判的总体原则,即通过谈判对中共“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这表明蒋介石A企图消灭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 B满足了中共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愿望C以政治民主化换取中共交出军队 D借口中共军事威胁拖延民主进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蒋介石企图消灭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故A正确。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属于形式上的假和平,故B排除。蒋介石不可能实现政治民主化,故C排除。蒋介石的最终目的在于消灭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不是拖

15、延民主进程,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解放战争重庆谈判13以下是某年毛泽东给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发的电文:“(一)完全同意先打黄维;(二)望粟陈张遵刘陈邓部署,派必要兵力参加打黄维;(三)情况紧急时机,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四天以后,他在电报中指出:“第三阶段是解决徐(州)蚌(埠)两处之敌,夺取徐蚌。”与此材料相关的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一)完全同意先打黄维;(二)望粟陈张遵刘陈邓部署,派必要兵力参加打黄维” “第三阶段是解决徐(州)蚌(埠)两处之敌,夺取徐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淮海战役的史

16、实,故B正确。辽沈战役,与徐蚌地区无关,故A排除。平津战役,与徐蚌地区无关,故C排除。渡江战役,与黄维、徐蚌地区无关,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解放战争淮海战役14“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其中“舵手一易齐桨橹”是指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C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D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答案】C【解析】KS5UKS5UKS5U试题分析:据材料“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

17、,革命从此上新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遵义会议的作用,其中“舵手一易齐桨橹”是指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故C正确。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在遵义会议之前,故A排除。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属于长征的背景,故B排除。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在1945年中共七大,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国共的十年对峙遵义会议15某学者评价说:“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的抗日战斗力,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和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这一观点A赞扬了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 B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C主张集中力量进行淞沪会

18、战 D主张以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的抗日战斗力,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和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淞沪会战有关,但材料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即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中国的计划,故B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赞扬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故A排除。材料强调淞沪会战的不利后果,故不主张集中力量进行淞沪会战,故C排除。材料未涉及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淞沪会战16某文件明确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

19、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这份文件应该是A中共“一大”纲领 B中共八大决议C共同纲领 D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还存在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属于新中国初期,符合共同纲领的特点,故C正确。中共“一大”纲领,没有涉及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故A排除。中共八大决议在1956年,当时已经不存在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

20、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故B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没有涉及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故D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共同纲领17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当年英国就首先承认了新中国,并且在1954年中英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到1964年法国在西方国家中最早和中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些表明A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并未真正形成 B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不断遭受挫折C英法两国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各国接受【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英国就首先承认了新中国,并且在1954年中英建立了代办

21、级外交关系。到1964年法国在西方国家中最早和中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不断遭受挫折,故B正确。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已经形成,故A错误。英法两国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过于绝对,在其它许多问题上,英法仍然追随美国,故C排除。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各国接受,过于绝对,故D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背景18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试题

22、分析:据材料“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故D正确。南京条约,没有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故A错误。马关条约,也没有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故B错误。北京条约,也没有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故D错误。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19.假如左宗棠、邓世昌、丘逢甲、张自忠等名人共坐一起回顾谈论各自人生,他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最有可能是A推翻清政府 B建立民主政体 C反对外来侵略,维护主权完整 D驱逐日本侵略者【答

23、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左宗棠、邓世昌、丘逢甲、张自忠等思想主张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在甲午战争中牺牲,丘逢甲抗击日本侵占台湾,张自忠在抗日战争中牺牲,故他们的共同点是反对外来侵略,维护主权完整,故C正确。左宗棠、邓世昌、丘逢甲没有推翻清政府,故A错误。四者都没有涉及建立民主政体,故B错误。驱逐日本侵略者,只符合邓世昌、丘逢甲、张自忠,故D错误。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过程20某班一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需要收集相关的历史史料。小组长列出了主

24、要研究的大事,这一罗列引起了争议,请帮他选择正确的事件太平天国运动 国民大革命运动 中共的诞生维新变法 南昌起义 辛亥革命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反封建的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故正确;国民大革命运动,由国共合作领导,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故错误;中共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故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故错误;维新变法,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故正确;南昌起义,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故错误;辛亥革命,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故正确,故组合正确,故B正确。组合错

25、误,故A错误。组合错误,故C错误。组合错误,故D错误。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性质;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性质21.中共十八届三中全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更加注重“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新时期创建的“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基层民主选举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时期创建的“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是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故B正

26、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1954年已经建立,不属于新时期创建的,故A排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中国初期已经建立,故C排除。政治协商制度在新中国初期已经建立,故D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基层民主选举制度22由新中国提出,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基本准则的是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反对霸权维护世界和平D“求同存异”的方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由新中国提出,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基本准则的外交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基本准则,故B正确。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是新中国初期到新时期的一贯的

27、方针,故A排除。反对霸权维护世界和平,强调反对霸权,没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基本准则,故C排除。“求同存异”的方针,属于万隆会议的方针,故D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3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首次直接会面。在双方的致辞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实现海峡两岸“三通”C台湾改变现有社会制度D开始国共第三次合作【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双方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故A正确。实现海峡两岸“三通

28、”,在此之前已经实现,故B排除。台湾改变现有社会制度,不符合一国两制的构想,故C排除。双方未涉及开始国共第三次合作,故D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祖国统一大业一个中国的原则24照片记录了历史的瞬间。右图记录的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是A与苏联等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首次以五大国地位参加国际会议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D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材料照片记录的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史实,故C正确。与苏联等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1949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排除。首次以五大国

29、地位参加国际会议,在1954年,故B排除。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于图片信息不符合,故D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创外交新局面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25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走向破裂的根本原因是A国家利益的冲突B社会制度的不同C意识形态的对立D处置德国的分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走向破裂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利益的冲突导致美苏战时同盟关系走向破裂,故A正确。社会制度的不同,从属于国家利益,故B排除。意识形态的对立,不是根本原因,故C排除。处置德国的分歧,也是国家利益的表现,故D排除。KS5U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原

30、因2620世纪70年代,日本在某些国际事务中向美国说“不”。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解体B日本受到不结盟运动影响C日本经济发展实力增强D中日之间实现邦交正常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在某些国际事务中向美国说“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日本经济发展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故C正确。美苏两极格局解体在20世纪90年代,故A错误。日本属于发达国家,不可能受到不结盟运动影响,故B排除。中日之间实现邦交正常化,是表现,不是背景,故D排除。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美日关系27有人认为,苏联的解体

31、造成了单极世界的骄狂自大、无法无天这样一种很不正常的局面。在他看来,苏联的解体A导致了国际间力量对比的失衡 B造成了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秩序C为美国实现世界霸权奠定基础 D阻碍了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苏联的解体造成了单极世界的骄狂自大、无法无天这样一种很不正常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的解体导致了国际间力量对比的失衡,使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故A正确。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秩序,早已存在,不是苏联解体的后果,故B排除。在多极化趋势下,美国不可能实现世界霸权,故C错误。苏联的解体促进了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故D排除。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纪之交的世界

32、格局苏联的解体28英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说:“国家只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所拥有的巨大力量,最终是要移交给超国家的全球性机构的。从联邦的世界走向世界的联邦,理所当然,势在必行。”这段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A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客观存在 B全球经济一体化利与弊并存C强调区域政治合作的必要性 D加快推进政治一体化的进程【答案】D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影响292014年5月纽约时报中文网10日刊登题为中国把“门罗主义”用到亚洲的评论文章指出,一个更强大的中国“可能会试图把美国挤出亚太地区,就像美国在十九世纪把欧洲大国挤出西半球那样。”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A中美实现了亚太地区

33、利益新平衡 B国际格局形成中美两极争夺局面C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中美冲突的必然性影响世界安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中国把“门罗主义”用到亚洲,一个更强大的中国“可能会试图把美国挤出亚太地区,就像美国在十九世纪把欧洲大国挤出西半球那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故C正确。中国不是霸权主义国家,不会和美国实现亚太地区利益新平衡,故A排除。中国不是霸权主义国家,不会形成中美两极争夺局面,故B排除。中国一贯追求世界和平,故D错误。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中国30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

34、透露了罗斯福政府对战后世界安排的一些设想,如强调大国合作、建立联合国、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以及推行使美国充当世界主宰的世界主义等。斯大林为苏联确定战后的战略目标时将巩固战争期间取得的胜利果实(包括苏联控制的地盘)、确保国家安全置于优先地位,同时积极谋求扩大苏联的势力及影响。材料表明A美国积极推行主宰世界的世界主义方针B苏联力求巩固胜利果实,保障国家安全C美苏积极谋求扩大本国实力和世界地位D两极格局的形成是战后历史发展的必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罗斯福政府对战后世界安排的一些设想,如强调大国合作使美国充当世界主宰的世界主义等。斯大林为苏联确定战后的战略目标积极谋求扩大苏联的势力及影

35、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美苏积极谋求扩大本国实力和世界地位,故C正确。美国积极推行主宰世界的世界主义方针,过于片面,故A排除。苏联力求巩固胜利果实,保障国家安全,也过于片面,故B排除。材料没有反映两极格局的形成是战后历史发展的必然,故D排除。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背景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20分)材料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

36、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二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材料三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

37、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的对华政策。(3分)为此,中国政府在外交上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并取得了什么成就?(6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并分析指出其变化的主客观原因。(6分)(3)你觉得美国不断调整对华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答案】(1)政策:美国采取了敌视中国的政策。(3分,)方针: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方针。(2分)KS5UKS5U.KS5U成就:与苏联建交、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互助同

38、盟条约、掀起第一次建交高潮(4分)(2)变化:美国从敌视中国转变为谋求改善中美关系。(3分)主观: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需要中国牵制苏联;(3分)客观: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优势;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3分。)(3)根本原因:国家利益。(2分)(2)据材料二“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即可回答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美国从敌视中国转变为谋求改善中美关系。并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指出其变化的主客观原因:

39、主观: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需要中国牵制苏联;(3分)客观: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优势;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3)结合所学两极格局、冷战、美苏争霸、世界格局多极化等知识即可回答美国不断调整对华政策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中美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中美关系3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材料二: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材料三:1945年,在成都流传着一副对联:“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材料 四:1946年,某农村百姓家春联:“抗战

40、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革命运动取得的成果?结合材料中提供的历史信息说明这次运动有何历史意义?(8分)(2)材料二的春联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历史问题?(2分)(3)材料三的对联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国际意义。(6分)(4)指出材料四春联出现的历史背景,并结合历史事实说明此春联的愿望是否实现?(4分)【答案】(1)成果:辛亥革命。(2分)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6分)(2)问题:辛亥革

41、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2分)(3)事件: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2分)国际意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4分)(4)背景: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国共举行重庆谈判,确定了和平建国的基本纲领。(2分)说明:没有。1946年国民政府撕毁和平协议,发动全面内战。(2分)KS5UKS5UKS5U(4)据材料四“1946年”、“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春联,即可回答出现的历史背景: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国共举行重庆谈判,确定了和平建国的基本纲领。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此春联的愿望没有实现,1946年国民政府撕毁和平协议,发动全面内战。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意义;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意义;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解放战争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