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教案:第二单元 10 酬赠诗四首 近试上张籍水部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29466 上传时间:2025-11-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教案:第二单元 10 酬赠诗四首 近试上张籍水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教案:第二单元 10 酬赠诗四首 近试上张籍水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教案:第二单元 10 酬赠诗四首 近试上张籍水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酬赠诗四首之二:近试上张籍水部与节妇吟【教学设想】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 必然积极地主动地面对教材,在不脱离语文学习目标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及学生的兴趣,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和改造,从而充分展示教师的教学个性。合理整合教材,这是新课标赋予每个老师的新要求。本课共有四首酬赠诗,一堂课难以完成四首诗的教学,必须对有所取舍,重新安排。仔细研读文本及课后思考探究题,发现节妇吟与近试上张籍水部以及课后附录的张籍的酬朱庆馀在写作手法上有相似之处运用女子形象比兴,因此可以安排在一起讲。而酬乐天频梦微之和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两首诗,前一首是记梦诗,后一首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与张籍、朱庆馀的诗用的手法不

2、一样。这两首诗,要么另开一堂课,要么让学生课后自行赏析。授课过程中,第一首近试上张籍水部重点讲,第二首酬朱庆馀师生共同赏析,第三首节妇吟则可交给学生自主赏析。【学习目标】1.了解酬赠诗的基本特点,体味传统比兴手法在酬赠诗中的运用。2.结合时代背景和课文注释,了解诗歌大意。3.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人情感。4.引导学生委婉含蓄地传情达意,让生活更有情趣。【教学重难点】酬赠诗中用比兴的手法体现出的委婉含蓄的风格【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刚刚过去的农历新年,长辈为了表达对我们的爱,他们会给我们发红包。在“情人节”,人们会送花或礼物来表达对爱人的爱慕。在现代

3、社会送礼、吃饭、喝酒是人们交往的主要方式。而在唐代,人们要追求一个人,感谢一个人,拒绝一个人,或请求一个人给自己帮助,往往会信手写一首诗,把自己的意思委婉曲折地表露出来。可见,互赠诗歌是古人,尤其是唐代人主要的交往方式。我们把这种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的诗歌或者赠给亲友同仁的作品称为酬赠诗。二、介绍酬赠诗三、学习近试上张籍水部(一)初读读1.打出近试上张籍水部原文(不打题目)2.学生齐读近试上张籍水部3.疏通文意问:这首诗写的时间、人物、事件是什么?(二)再读思1.打出题目近试上张籍水部解释题目思考:临近考试,朱庆馀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一首诗给张籍呢?2.关注标题,结合背景,把握感情。标题和背景资料

4、可以帮助我们明白诗的本意,在于表达自己作为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场考试时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三)三读悟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介绍比兴手法2.补充资料象征有一个意义升华、拔高的过程,由“实物”到“虚”的意义或精神,如梅花(实物)象征人的高洁品质(意义、精神);借代是用事物的某一部分或事物的特征来代替这个事物,比如说某个女同学眼睛大,我们称呼她“大眼睛”。对于比兴,要作重点解释。比是比喻,是强调两者的相似性,如新娘的心理与考生的心理两者的相似性是紧张不安、充满期待。 “兴”重在一种联想,由眼前所见之物联想到言外之意。“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言在彼而意在此”。这里

5、的“所咏之辞”是指诗歌想要表达的真实含义或作者要表达的真实意图。字面意义是新娘见公婆时的忐忑不安(言在彼),而真正的意思是“自己考前的紧张不安”(意在此)。所以说答“比喻”不全面。四、学习酬朱庆馀(一)按“读”“思”“悟”的步骤解读诗歌(二)如何理解张籍的回复?本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五、学以致用,自主赏析节妇吟(一)初读读学生齐读诗歌,正音,疏通文意。初读此诗,你觉得像什么诗?这是一首表达男女情事的诗吗?(二)再读思1.关注标题,结合背景,把握感情。2. 比兴手法:请同学们结合背景指出表层与实质的对应关系 主人公:妾 第三者:君 “我”丈夫:良人(三)三读悟讨论:(1)节妇在拒绝君的追求时,

6、她给出了哪些理由呢?明确:理由一:我已出嫁,要守节。理由二:丈夫英勇神武,供职朝廷本诗题为“节妇吟”,但你认为节妇的所思所想真的符合女性之“节”,从情感上讲,她对君的追求到底持什么态度?(提示:抓住描写我的动作、情态、心理的词语来分析)师提示:解读诗歌,我们首先要从语言入手,把握诗歌的形象,进而理解诗歌的主题。讨论,提问学生回答。点拨:“君知”“赠”,两句间加上一个关联词,就是“还”,君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赠送我一对明珠,更可见他对我的缠绵之意,);(“感”“系”)对“君”的感激;“还”拒绝;“双泪垂”“何不”对拒绝“君”而感到遗憾、哀伤。)明确:态度:感激、拒绝并感到遗憾和哀伤师问:如果君看

7、到这首诗,他还会因求爱被拒而恼羞成怒吗?为什么?明确:不会。一方面,让“君”知道我的困境,从而使他可以体谅我;另一方面,让他看到我对他的尊重,而不至于自尊心受损,进而恼羞成怒。师讲:正所谓:“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也需要讲究这种语言的委婉含蓄的艺术,这不是教你圆滑,这是为了让对方更乐于接受你的观点,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六、总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酬赠诗,对酬赠诗常见的手法比兴手法有了一定的认识,而我也写了一首酬赠诗想送给同学们。展示赠阳江三中学子。七、布置作业。结合这首诗,说说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学会说“不”。(任选一个情境,写200字小文段。)情境一:假设,有一位异性多次向你表白他(她)的心迹,并且渴望你能够接受他(她)的超越一般友谊的请求。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你不能(无法)接受他(她)。那么你该怎么跟他(她)讲呢?(前提是既不能亵渎对方的真挚情感,也不要给对方任何一点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