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3学案:第三单元优化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032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3学案:第三单元优化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3学案:第三单元优化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3学案:第三单元优化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3学案:第三单元优化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3学案:第三单元优化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3学案:第三单元优化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3学案:第三单元优化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3学案:第三单元优化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3学案:第三单元优化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3学案:第三单元优化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优化提升一、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1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1)主要内容:主要学习以船坚炮利为中心的西方物质文明,即“器物”观。(2)代表: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及洋务派创办近代军用、民用企业,兴办海军的实践。(3)指导思想:“中体西用”。(4)特点: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停留在“器物”的表层阶段,对封建旧文化的根基并未有任何触动。2第二阶段: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1)主要内容: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2)代表:康、梁的君主立宪政体方案以及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方案。(3)指导思想:由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发展为“三民主义”

2、。(4)特点: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已发展到学习西方的“制度”的深层阶段,但对封建文化没有进行全面彻底的批判。3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1)主要内容:前期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后期宣传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3)指导思想:前期是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马克思主义。(4)特点: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清算封建制度的根源。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已深入到“思想”的核心结构,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期,达到了高潮。存在绝对肯定和否定的偏向,前期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总之,中国向

3、西方学习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随着对西方认识的加深,近代前期的思想演进经历了这样的轨迹: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文化层次,体现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学习过程。【对点训练】1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近百年来,我们盲目抄袭德、日,失败了。又盲目抄袭英、美,失败了这正如百年前的盲目守旧一般,若明白这一点,旧的并非全该推翻,德、日、英、美也非全要不得。”据这段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历了从器物制度思想的演变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旨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政体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宣传民主和科学,是辛亥革命在

4、思想领域反封建的继续ABC D解析:选A。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的演变,正确;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正确;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主要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但是维新派主要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革命派旨在建立民主共和政体,错误;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宣传民主和科学,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反封建的继续,正确,故选A项。二、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三大特征、三大阶段1三大特征(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2)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

5、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3)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2三大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从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对点训练】2王尔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说:“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这里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是()A民主共和 B自由平等C救亡图存 D公正法治解析:选C。本题考查

6、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救亡图存。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侵略深入,民族危机逐步加深。民主共和是救亡图存的方案之一,不是“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故A项错误;自由平等的西方思想是外在的影响,不是“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故B项错误;挽救民族危机是“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故C项正确;公正法治的西方思想是外在的影响,不是“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故D项错误。1 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

7、息“1903年”可知,当时处于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改革教育,创办新式学堂,A、C两项错误;B项明显不是其根本目的;学习西方新知识和禁止使用新名词的根本目的都是维护清朝统治,故D项正确。2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解析:选C。甲午战争后,梁启超宣传维新变法思想,A项错误;白话文运动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B项错误;改良思潮发端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D项错误;根据诗文内容并联系甲午战争后

8、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可知,C项符合题意。3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康有为写作新学伪经考的目的。新学伪经考倡导变法,对于统治阶级是致命打击,因此才会遭到清政府禁毁,故A项错误,C项正确。康有为把西方民主思想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托古改制,利用孔子学说宣传变法,主要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故B、D两项错误。4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

9、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维新派的目的。康有为认为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故其主张易服主要是为变法营造社会氛围,故B项正确。1林则徐在其秦稿中称:“闻该国现系女主唯其贸易夷商,向在他国往往争占马(问码)头,虽无国主之命,亦可私约兵船前往攻夺,得一新地,则许出赀之人取利三十年,乃归其主,故于贸易之处,辄起吞并之心。”这说明林则徐已觉察到英国()A政治制度的先进B对外通商的愿望C殖民扩张的意图 D军事力量的强大解析:选C

10、。根据材料“故于贸易之处,辄起吞并之心”可知,林则徐已经意识到英国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贸易,甚至有吞并所在地的野心,有殖民的意图,故C项正确。2 19世纪60年代末,满清官员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对欧洲政治制度有如下评述:“泰西立君,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这表明作者()A主张推行君主立宪政体B已超越了当时主流思想C推崇西方的代议制民主D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解析:选D。根据材料“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可以看出志刚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故D项正确。3这一时期,“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

11、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该历史现象应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 D国民大革命时期解析:选B。洋务运动时期学习西方停留在器物层面,因而不会出现材料中言时务,建立近代国家等政治思想,故A项错误;维新变法时期向西方学习上升到政治制度层面,符合材料内容,故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时期学习西方上升到思想层面,注重清除封建思想宣扬民主启蒙思想,也不符合材料内容,故C项错误;国民大革命时期强调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革命思想,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4 1917年3月,陈独秀在答俞颂华(宗教与孔子)一文中指出:“中外学说众

12、矣,何者无益于吾群?即孔教亦绝非无可取之点,惟未可以其伦理学说统一中国人心耳。”据此,陈独秀()A认为儒学可以推动社会进步B已经摒弃资产阶级的价值观C并未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D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正确认识解析:选C。据材料“惟未可以其伦理学说统一中国人心耳”可知陈独秀说的是儒家的伦理学说可以统一人心,而不是认为儒学可以推动社会进步,故A项错误;1917年3月的陈独秀仍然是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陈独秀在十月革命之后,逐步向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化,故B项错误;据材料“即孔教亦绝非无可取之点,惟未可以其伦理学说统一中国人心耳”可知陈独秀并未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故C项正确;仅仅根据材料中陈

13、独秀对儒学的一点认识,就说陈独秀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正确认识,有失偏颇,故D项错误。单元综合检测(三) (时间:45分钟,分值:9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近代思想家魏源指出:“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这一言论说明魏源主张()A改革体制,中体西用B兴利除弊,变革政体C经世致用,改革旧法 D变通治法,提倡工商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魏源主张变革,是传统经世致用思想的体现,故选C项。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A项错误;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不涉及政体变革,B项错误;魏源并未提倡工商,D项错误。2 1866年

14、郭嵩焘奏称:“夫将欲使中国火轮船与洋人争胜,徒恃官置之一二船无当也。使商民皆得置造火轮洋人之利,能与洋人分利,即能与争胜无疑矣。”这一认识()A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B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C加快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解析:选A。郭嵩焘主张商民直接参与与洋商的“商战”,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传统洋务的“自强”“求富”以及“官办”和“官督商办”的思想,这表明洋务思想有新的发展,故A项正确。3 1866年,奕在同文馆添设科学班,遭到大学士倭仁的反对;1877年,郭嵩焘劝李鸿章扩大留学,遭到大学者王闿运的谩骂;1880年,李鸿章、刘铭传请修建铁路,只修了天津附近的一小段,并遭到反对。这些现

15、象表明当时()A闭关锁国政策得以延续 B守旧势力主导政局C西方科技大规模的传入 D社会转型异常艰难解析:选D。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开关标志着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束,故A项错误;材料提及洋务派主张和行动遭到顽固派的反对,不能得出顽固派主导政局,故B项错误;材料提及洋务派学习西方科学和先进技术,不能得出西方科技大规模传入,故C项错误;洋务派近代化举动受到众多阻挠反映了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艰难,故D项正确。4轮船招商局章程中写道,“中国官商久不联络,在官莫顾商情,在商莫筹国计。夫筹国计必先顾商情,倘不能自立,一蹶不可复振。”这一观点()A体现了中体西用论 B有利于船舶业发展C蕴含了商战的思想 D抨

16、击了官商的勾结解析:选C。题干中提到“夫筹国计必先顾商情,倘不能自立,一蹶不可复振”体现出了商战的思想,故选C项。题干中并未表现出中体西用的思想,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船舶业的发展,B项错误;题干中“夫筹国计必先顾商情”说明其观点为为官者应该关注商情,D项错误。5观察格致汇编书影(如下图),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A清政府积极倡导国人向西方学习B“格物致知”仍是清末主流思想C当时维新思想得到较广泛传播D国人对西方近代科学已有接触解析:选D。根据材料“是编补续中西闻见录”可知,当时国人已经渐渐开始接受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故选D项。根据图片信息“在上海格致书院发售”可知,并非清政府倡导,A项错误;

17、根据图片信息“是编补续中西闻见录”可知,格致指西方先进科技,非理学的“格物致知”,B项错误;根据图片信息“西历一千八百七十六年二月”可知,指1876年,洋务思想盛行,维新思想尚未广泛传播,C项错误。6中国近代有维新人士提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后人评他“立论锋利,条例分明,感情奔放,痛快淋漓,是当时最有号召力的政论家”。他是()A郑观应 B康有为C谭嗣同 D梁启超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得出题中的政论家是梁启超,故D项正确。7李喜所在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中指出,从维新派本身寻求失败的原因,是从枝节上来找,自然进入了误区;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可能合理地去解释变

18、法为什么失败。作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A变法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群众B变法措施过于全面,进程过于激进C有利于改革成功的社会环境尚未形成D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戊戌政变发生解析:选C。材料“从维新派本身寻求失败的原因”“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说明只有把戊戌变法放在中国晚清大的社会环境中去认识,才能找到变法失败的原因,A、B、D项都是从局部找原因,只有C项是从大的社会环境中找原因,故C项正确。8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这一变化的本质作用是()A促进了民主科学的传播 B结束了封建礼教的

19、束缚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革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解析:选C。据关键信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可知涉及维新派和革命派,他们分别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走资本主义的道路,故选C项。“促进民主科学的传播”“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是新文化运动的作用,新文化运动处于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文化层次,A、D两项错误;封建礼教的观念束缚始终存在,B项错误。9袁世凯称帝失败后,中国社会逐渐呈现出两极化趋向。正是这样一种看似歧异的矛盾格局,孕育和催生了1924年至1927年的国民革命。这里说的“两极化趋势”指的是()A军阀割据混战和文化异彩纷呈B政治不断民主和经济发展迅速C国家实力强

20、大与对外交往扩大D民众权利扩大和社会生活进步解析:选A。袁世凯称帝失败后中国社会在政治军事上是军阀割据混战,社会混乱,政治失序;文化方面则是新文化运动兴起,新思潮汹涌澎湃,故A项正确。10陈独秀认为,以往的历次革命都是“单独政治革命”,均未触及“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艺诸端”,对中国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才能真正巩固共和新制度。材料反映陈独秀()A彻底否定辛亥革命的作用B号召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C割裂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关系D主张思想启蒙与政治革命相结合解析:选D。材料中陈独秀认为以往的革命都未解决“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

21、文艺诸端”,即未真正解放国民的思想,而非彻底否定辛亥革命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强调应当解放思想而非实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故B项错误;材料“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才能真正巩固共和新制度”阐述了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才能真正巩固共和新制度”体现了陈独秀认为思想革命有利于巩固政治革命的成果共和制度,故D项正确。11 1919 年,鲁迅在小说药中写道,当时人们相信人血馒头能治好肺结核。华小栓得了肺结核后,其父亲用沾满鲜血的馒头给他治病,结果华小栓还是命丧黄泉。而人血馒头竟是由父亲从刑场上买来的革命烈士的鲜

22、血做成的。这篇小说反映的时代病症是()A迷信与麻木 B痛苦与沉沦C病急乱投医 D绝症与抗争解析:选A。“迷信”与材料中“当时人们相信人血馒头能治好肺结核”相符,“麻木”与材料中“人血馒头竟是由父亲从刑场上买来的革命烈士的鲜血做成”相符,故A项正确;B、C、D项均与材料中“人血馒头”寓意不符。12陈独秀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产生过重大影响,被人们称为“文化伟人”“政治名人”,这是因为他曾经()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 著有文学革命论,成为文学革命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成为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A BC D解析:选B。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创办青年杂志

23、(从第二期开始改名为新青年)宣传民主与科学,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故正确;陈独秀著有文学革命论,发起了文学革命,故正确;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李大钊的作品,故错误;陈独秀是中共建立的重要人物,是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故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3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深受西方思想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吾今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

24、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材料三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使吾人觉悟者为学术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吾敢断言,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指出“中体西用”思想产生的背景。材料一中“那个世界的部分”的主要内涵是什么?(10分)(2)梁启超的上述主张对中国近代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分)(3)当时陈独秀断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的依据是什么?为实现“伦理的觉悟”,先进的中国人做了哪些努力?(10分)解析 (1)第一小问结合西方列强对中

25、国的侵略、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以及新思想的启迪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军事以及科技角度组织答案。(2)材料主要介绍梁启超兴民权的思想,该思想影响从对维新变法思想以及思想启蒙的角度作答。(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最初使吾人觉悟者为学术其次为政治”的信息并结合西方思想传入以及国内尊孔复古逆流思想盛行角度组织答案;第二小问努力结合新文化运动来回答。答案 (1)背景: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清政府的内外危机;师夷长技思想的启迪。内涵:西方先进的军事装备及近代工业科技。(2)影响: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促进了思想启蒙。(3)依据: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失败教训;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

26、;尊孔复古逆流。努力:发动新文化运动(宣扬科学、民主思想)。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称“夷”。鸦片战争前人们认为西方的科学技术是“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鸦片战争后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演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王中禄天朝上国的反思材料二陈独秀等倡导“民主”的直接目的,并非立即创建民主政治制度,而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观念,进行民主自由观念的启蒙,

27、为民主政治营造社会基础,从根本上动摇封建主义的根基。聂家华、刘洪森中国近代史纲(1)根据材料一说明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变化的原因。通过以上探究,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15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陈独秀等人的政治理想,并从近代化的角度评价陈独秀等人掀起的新文化运动。(10分)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向西方学习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的具体表现来回答;第三小问从不同文明的交流角度来回答即可。(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概括;第二小问主要从近代化角度进行评价。答案 (1)变化:由排斥到接受。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向西方学习思想的萌发;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掀起洋务运动。启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加强文明交流;对待不同文明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2)政治理想:为民主政治营造社会基础,建立完美的民主政治。评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将近代中国向西方的学习推进到思想变革的阶段,为中国近代化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