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2课件 专题一 三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318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7.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2课件 专题一 三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2课件 专题一 三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2课件 专题一 三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2课件 专题一 三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2课件 专题一 三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2课件 专题一 三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2课件 专题一 三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2课件 专题一 三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2课件 专题一 三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2课件 专题一 三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2课件 专题一 三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2课件 专题一 三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2课件 专题一 三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2课件 专题一 三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2课件 专题一 三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2课件 专题一 三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2课件 专题一 三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2课件 专题一 三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2课件 专题一 三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2课件 专题一 三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2课件 专题一 三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2课件 专题一 三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2课件 专题一 三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2课件 专题一 三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2课件 专题一 三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一 民主与专题的思想渊源三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课标要求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一、对君主专制的反思1背景明末清初,国内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特别是清统治者所采取的文化专制高压政策,引起一些仁人志士对两千多年来的君主政治进行深刻反思。2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1)黄宗羲: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尖锐批判,表达了一种民主与法治思想。他认为合理的制度应该是“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为了限制专制君主滥用权力,他提出了“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主张,认为国家首先应该重“法治”,主张废除君主专制的“一家之法”,建立保证天下人民之利、国家之治的“天下之法”。易错易

2、混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对君主专制的最高代表皇帝进行了大胆抨击,二是对支配中国社会两千多年的“君为臣纲”的封建教条进行了无情批判,三是对封建的法律进行了无情的揭露。(2)顾炎武:大力抨击君主专制,批判“家天下”的天下观。用“国”和“天下”两个概念来区别属于一家一姓的王朝和属于“匹夫”的天下,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意义(1)黄宗羲、顾炎武等对君主专制的批判,表达了中国知识分子对民主朦胧的渴望。(2)黄宗羲等对君主专制的反思对于促进政治思想从传统向近代转换有着较大的影响。二、民权思想的启蒙1背景(1)1840 年前后,随着与西方资本主义的进一步接触,一些思想革命

3、的先行者开始探索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他们了解、吸收了西方个性解放的思想以及自由、平等、民主的原则,萌发了他们自己的民权思想。(2)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2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1)康有为:比较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民权观。认为只有人人有“自主之权”“自立之权”和“人人平等”,才不违背天赋人权的“公理”。(2)梁启超:对民权思想做了进一步阐发。指出人人有自主之权的原则同专制君主集中权力于一人是完全对立的;认为中国“历古无民主”是中国社会进化缓慢、国家长期积弱不振的重要原因。(3)谭嗣同:积极宣传资产阶级平等、自由和民主思想。认为君主专制制度是万恶之源,指出民权本于自然,是天赋的,提出了

4、“废君主,倡民权,变不平等为平等”的纲领性主张。(4)严复:吸收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思想,传播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论。指出君民关系是一种社会契约关系。3评价(1)局限性:维新派的民权思想只是表达了资产阶级对平等、自由和民主的向往,社会影响较为有限。(2)积极影响:民权思想的启蒙是后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先声。三、孙中山的民权思想1背景(1)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由清朝统治者实现人民的各种权利是极不现实的。(2)孙中山认识到只有通过革命手段推翻腐朽的清朝统治,解除外国侵略者的压迫,才能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2内容(1)1905 年,提出了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首次把革命宗旨概括为民

5、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学说的核心。(2)通过暴力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是孙中山民权思想较具现实性的充分体现。(3)“五权宪法”原则是孙中山民权思想的基本内容。“五权宪法”是孙中山在借鉴西方三权分立学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原则是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加上考试权和监察权。3评价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包含着许多创造性的理论和丰富翔实的内容,反专制、重民权、五权分立及互相制约、彼此监督的一系列设想,凝聚着孙中山民主思想的精华。易错易混 康有为、梁启超与孙中山关于民主政治的论述虽有差异,但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他们都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在实行民主政治的总体目标上是

6、一致的,只是由于前者代表的是资产阶级上层,而后者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中下层,所以在实现民主的方式及具体的政体主张上存在差异。运用“一一二”归纳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一个核心:对民主的理论探索。一种深刻反思:黄宗羲、顾炎武对君主专制的深刻反思。两种探索:(1)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探索民权。(2)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开展革命。要点: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民主思想的异同1相同点(1)从来源上看,都来源于西方,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2)从目的上看,都是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3)从影响上看,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都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4)从根源上看,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思想文化

7、领域的反映。2不同点(1)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通过改良,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发展资本主义,其思想代表了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2)革命派主张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探究 观察下列两幅人物图片:图 1 图 2(1)图 1、图 2 中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的阶级属性有什么不同?(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上述人物的思想主张存在哪些异同。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主张的异同。注意从手段和结果上去比较不同点。答案:(1)人物:图 1 是严复,图 2 是孙中山。阶级属性:严复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孙中山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2)相同点: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实现民主、自由和平等权利。不同点:严复主张通过改良手段实现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通过革命手段实现民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