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圳市第二中学2020届语文第一次周练【解析版】2018年9月19日 龙 猫说明:(一)两节连堂90分钟完成除作文外所有内容,包括实用类,答案直接写报纸上;(二)选择题答案誊写在报纸抬头处;(三)主观题不够写抻一个箭头到报眉继续。序图:黄 毅、吴清友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京剧表演的是中国的故事,京剧摄影是将表演的精彩瞬间生动而完美地呈现出来。京剧舞台上动态与静态的变化具有直观性、独特性。剧中人在舞台上,或静如处子,或动如脱兔。人一动,则水袖翩翩,及至扇子、髯口、帽翅的开合、抖动、高扬,以及打出手、云里翻等,都刻画着人物性格
2、,演绎着剧情。那刚柔相济的飘逸之美,流动着艺术的韵律,恰似一幅幅流动的水墨画。摄影家在构思中,以此抓拍而完成的二度创作,源于舞台,又高于舞台,可完美表现摄影艺术的特质,拓宽读者欣赏与想象的空间。动态的瞬间是形,传神的瞬间是眼。京剧演员的眼睛,经过长期的训练,灵动有神,顾盼生辉,因而在剧中优秀演员总会用眼神配合形体,表达剧中人物复杂细腻的感情、性格、思想与意念等。这是京剧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俗称“一身的戏在脸上,一脸的戏全在眼上”。摄影家要把京剧的拍摄提升到一个新的创作境界,应在动态抓拍中以人物为中心,画龙点睛,以眼传神。果如此,自觉抓拍的人物眼睛喜怒哀乐悲恐惊的变化,或是忧愁思忆病醉疯的状态,
3、会有神来之笔,提契全片,摄影作品自会有了灵魂、灵动和灵气。剧场抓拍,并非易事,除了摄影者要具备专业的摄影技术外,还需要他们能够多做功课,包括多读剧本、熟悉剧情、了解人物以及知道一场文戏或武戏的表演特点和出彩在何处,即哪时眼睛最传神,哪时表演的神与情独具魅力等。同时,进行抓拍创作时,又不可按预想刻舟求剑,要手握相机随表演的新变化盯住剧中人,用虚实、远近、渲染、衬托、对比、夸张、仰拍、特写、全景等手法,变换光圈和速度等,方可从容得神来之笔。京剧艺术荟萃中华艺术之美。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国情怀、伦理道德,以及对圣君贤相、清官廉吏的尊崇,对公平正义、美好生活的追求,融会贯通为舞台上的真善美,抽象幻化出内化
4、心灵、外愉耳目之美。单从表演之美观察,它是写意之美、虚拟之美、程式之美与夸张之美的集成,是京剧摄影艺术丰富多彩的素材,激发创作灵感的要素,也是对京剧摄影艺术如何升华的挑战。京剧摄影艺术和其他文艺创作相类,虽然工具是相机,是快门,但一样“功夫在画外”。有志于京剧摄影艺术的专业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需要向京剧演员学习,以他们“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信念为鞭策,摒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冲动,留下京剧艺术的传神瞬间。(摘编自靳国君京剧摄影也需画外功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A技术精湛的摄影家也需要多做功课并且随机应变,方可从容得神来之笔。B在京剧舞台上,剧中人表现的美就像幅幅
5、流动的水墨画,拓宽了读者欣赏与想象的空间。【拓宽读者欣赏与想象空间的是摄影者的抓拍】C京剧演员在舞台上通过眼睛来传神,再由形体来配合,从而表达剧中人物复杂的感情。【应该是优秀演员总会用眼神配合形体】D京剧艺术总是真实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真善美的文化传统,可以净化人的心灵。【“真实展现”不当。】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B)A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京剧摄影要留下京剧艺术的传神瞬间,也需画外功。B文章最后两段分别将两种艺术之美进行类比论证,强调京剧摄影不能急于求成。【倒数第二段没有采用类比论证。】C文章立论的前提是,京剧舞合上动态与静态的变化具有直观性独特性。D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京
6、剧表演形和眼的瞬间,突出了剧场抓拍的难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摄影家需抓拍京剧舞台上动态与静态的变化,才能完美表现摄影艺术的特质。B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京剧摄影家抓拍京剧表演形的瞬间和眼的瞬间也需种画外功。C仰拍、特写、全景等手法的运用,变换光圈和速度等技术并不属于“画外功”。D京剧摄影家需向京剧演员学习,学习他们刚柔相济的表演美,这也是“画外功”。【京剧摄影家并不需要学习京剧刚柔相济的表演美。】(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根据2013年四川高考语文试题修订)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随文命题】(1)“植物小说(实际上是散文)”回顾,我们遇到植物文章或选段时,应该从那
7、几个层面去考虑?举囚绿记白杨礼赞为例。(2)赏析“我们愈是热爱,我们愈是惶恐;我们愈是负疚,我们愈是失魂落魄。”负重的河流黄 毅(当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新疆艺术杂志社社长)【哲学意义1】河流是人类文化的源头。塔里木河曾赋予罗布泊人浪漫的生活气息,长江、黄河乃至家乡的每一条河,都滋养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如今地球上的许多河流正像塔里木河一样在萎缩,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应以破坏自然为代价,否则将会给人类及其文化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哲学意义2】河流具有超越自然生命的文化魅力。塔里木河的率直坦荡,既是自然属性的体现,也是文化人格的写照。在漫长的历史中,自然的河流也许会因为种种原因萎缩乃至消失,但我们
8、依然可以从现存的文化中感知河流的形态与历史,感悟河流的文化意义。这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提到过的著名河流。一条河流在哪里出现,从哪里经过,又归属于哪里,决不是偶然的事。塔里木河的出现,再一次证明了作为一条河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处境】环峙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冰峰雪岭,阻隔着来自外界的声音,那些充满雨意的雷声只能在别人的天空中奏响。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极度干旱的沙漠,裸陈着对天空的一次次叩问,而降雨量几乎等于零的天空,又一遍遍让塔克拉玛干落寞失意。巨大的苍黄壅塞着胸间,铺天盖地的尘沙装满眼眶。多么需要水,她是生活的全部,是生命中的生命。【性格】这是一条多么率直的河流,坦荡、刚烈而勇敢
9、。该扬波的时候必定扬波,该隐忍的时候必定隐忍,该奔涌的时候一定奔涌,该潆洄的时候就一定潆洄;流就流出气魄,纵横捭阖,摧枯拉朽;流就流出韵味,一波三折,百转千回。你再不会见到反差如此巨大的河流。在枯水期,那是生命的一次休整与放松,河水浅吟低唱,嘤嘤细语,有些地方甚至大段大段露出河床,看上去是那样的赢弱;而洪水却是一次生命的张扬与放纵,浩浩荡荡,左奔右突,把河床扩大到几倍,处处呈现的是强悍与力量,时时迸射的是阳刚与霸气。就是这样一条河,最终却不能冲出沙漠。当塔里木河挟着昆仑山的冰雪,一路呐喊冲向沙漠的时候,塔克拉玛干却不动声色,集合了亿万的沙粒,用最柔软的办法,让河水就范。当塔里木河切割开沙漠柔软
10、的皮肤,你看到河的确是赢家,可是到最后,它却锈蚀在沙漠的肌体里,最终折断;当塔里木河饱蘸着冰雪水,在塔克拉玛干这张巨大的纸上写出一笔劲道的点画,那个2750公里的笔锋却在意犹未尽的时候,被沙漠吸尽了最后的墨迹有河总是有树。树是河流的另一种形式,是河接近蓝天白云的一种方式。站立起来的河,哗哗的林涛,让鸟像鱼一样游来游去。追随塔里木河的,是郁郁苍苍的胡杨林。他们高壮精神,粗枝大叶,缘着塔里木河这条苍青的脉管,排列着森森然的汗毛,英姿勃发。但是离塔里木河愈远就愈让人感到吃惊,甚而震惊那是些脱去了绿色的树他们死了,但还以树的姿态直立着。是塔里木河抛弃了他们,还是他们走得太远?他们成了沙漠上没有归宿、没
11、有目的、不知道要往哪里去的流徙者,他们永远挺起胸膛在走,而永远走不出这块沙质的土地。塔里木河在不断萎缩,他的退却不仅让百万胡杨游离失所,更严重的是让人类自己饱尝苦果。罗布泊这个巨泽的消亡,与三大水源之一的塔里木河的断流,有着直接的关系。据清代西域水道记记载,罗布泊人“素习水居,不便陆徒”,而罗布泊据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还有水,彻底干涸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罗布泊人实际上应该是沙漠中的渔民,常以中空的胡杨树一劈为二作为行舟,在水面往来穿梭,迅如利箭。如今没有了水,罗布泊人只能以土为生。他们曾经以湖泊为伴,渔歌唱晚,渔樵互答,何曾想到周围的沙漠日近?何曾想到有一天河水会断流?又何曾会想到一片汪洋的大湖
12、会彻底干涸?他们在罗布泊生活了几十代人之久,有一天忽然就被湖泊抛弃了!这是上苍对他们的戏弄,还是对世代拥有汪洋大泊的人以往的漫不经心和虚掷的惩戒?这是每一本地理书都写进去的著名河流。我们愈是热爱,我们愈是惶恐;我们愈是负疚,我们愈是失魂落魄。一条河从昨天流到今天还要去明天,而我们的内心竟不能轻松如浪波。哦,塔里木河,你为什么这样浑浊?为什么又这样滞重?(有删改)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文章两次提及塔里木河是每一本地理书都写到的著名河流,前后照应,反复强调,蕴含着对塔里木河现状的深沉喟叹。B“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形象地表现出沙漠对水和生命的渴望,蕴
13、含着作者对沙谟缺水少雨的无奈与同情。C作者赋予河流与沙漠以生命,河流率直勇敢,任何时候都浩浩荡荡,奔流不息;沙漠静寂无声,却用柔软的办祛让河水就范。【选项说“河流任何时候都浩浩荡荡,奔流不息”,不符合原文中“该扬波的时候必定扬波,该隐忍的时候必定隐忍”的表述】D文章用历史材料证明罗布泊人在清代依然与湖为伴,古今对比,更能说明塔里木河的萎缩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巨大影响。5文章第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1)生动地刻画出胡杨林坚韧顽强的形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2)深化主题,以胡杨树的生死暗示河流的变化(衬托),表现生命离开河流后的困顿。(3)由河到树,由树到人,承上启下,结构更加严
14、密。【答案解析】分析文段句子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两方面入手,最后上升到主题层面。结构上,所问文段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应为承上启下的过渡运用。内容(象征义)上,用“郁郁苍苍”“高壮精神”“英姿勃发”“永远挺起胸膛在走”形容胡杨林,象征其坚韧顽强的特点,以形象化的方式描述胡杨林、概括其性格,也增强了文章感染力。主题上,文章讴歌了生命的顽强,生命离开河流(水)后就枯萎(死亡)。而文章主题乃集中在塔里木河逐渐萎缩的现状带给作者的担忧,胡杨林正是暗示了河流的变化。6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塔里木河是一条“负重的河流”?(6分)塔里木河身处沙漠,不得不与沙漠进行长期坚韧的较量;塔里木河给沙漠带来生命与文明,却又
15、不得不亲历文明的衰落;塔里木河的奔腾和消失承载着人们的热爱、惶恐等复杂情感,引发了沉重的思考。【解析】此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探究)。题目要求从“河流与文化的关系”的角度探究,这就明确的答题的思路和角度。我们可以从辩证的角度分析,比如河流孕育文化,如黄河文明(文化),河流孕育、滋润生命等。另外题目要求进行“思考”,这里的思考应当是阅读本文后的一种感悟,即从本文中悟出了有关河流与文化、生命的哪些哲理性思考,可从当前的热点环保、文明传承等角度切入。回答时选一个点即可,要切口小,作深入剖析,答案要点(观点)从选文中来。(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6、(本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略。7B(解析:“逐渐淡化阅读功能”错。)8A(解析:B项,“这决定了读者是否愿意进书店”说法绝对。C项,“都超出了”说法绝对。D项,“也是其他书店做不到的”说法无根据,原文并无此信息。)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怎样才能解决当前实体书店的危机。(6分)答案:全面了解互联网时代下读者对实体书店的需求,为读者提供特色服务。实体书店需要系统化和细化的外部支持。加快推进实体书店或各类图书代销代购网点覆盖全国所有乡镇的进程。充分挖掘书籍的商品属性,给其叠加丰富的文化休闲属性等多元化文化体验。(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
17、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发迹史部分翻译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jio)勘【用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和有关资料加以比较,考订文字的异同,目的在于确定原文的真相】。范仲淹以言事【古代专指向君王进谏或议论政事】去国【离开国都,去国怀乡】,余靖论教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发送公文,布告】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谴责警告】。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卖】书者市【购买】之,得厚利【丰厚的利润】。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科举考中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因言事被贬离开京城,余靖争论要救助他,尹洙请
18、求与范仲淹一起贬谪,欧阳修上书责斥司谏高若讷,因此三个人都受牵连被斥责。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京城人士争相传送抄写,卖书的人买了这首诗,也获得了厚利。中兴史部分翻译契丹使适【适逢,刚好】至,买以归【返回】,张【张贴】于幽州馆。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难久立【立身于朝廷】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所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感到困难,难以应付】。三人忠诚刚正,必能尽言。君有过失,不敢之于未然,传之天下后世,其事愈不可掩,此之谓彰【颁示,昭示】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
19、名而无其实【徒有其名】。”夏竦罢枢密使,韩琦、范仲淹在位,襄言:“陛下罢竦而用琦、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盖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进则其类进。众邪并退,众贤并进,海内有不泰乎!虽然,臣切忧之。天下之势,譬犹病者,陛下既得良医矣,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寿民。医虽良术【高明的医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日渐加重】,虽【即使】有和【秦和,古代名医】、扁【扁鹊】,难责效【求取成效,取得成效】矣。”契丹使者刚好到宋朝,买了此诗返归,在幽州旅馆张贴。庆历三年(1043),仁宗更换宰相,亲自提拔余靖、欧阳修及王素任谏官,蔡襄又写诗视贺,
20、三个人一同推荐蔡襄,仁宗即任命蔡襄掌管谏院事务。蔡襄为进谏之路开放而欢喜,同时也担心正人君子难以长久立于朝廷,于是上书说:朝廷增加任用谏官,欧阳修、余靖、王素一天之间一同任命,朝廷内外互相庆贺。然而担任谏官不难,听取进谏却是难事;听取进谏不难,采纳谏言、按谏言办事却是难事。他们三人都忠诚刚正,一定能畅所欲言。君主有过失,不在未出现之前去纠正,流传于天下后代,事情愈加不能遮掩,这就叫彰扬君主的过失,希望陛下明察,不要造成只有好谏的名声而无实际的效果。夏竦被罢免枢密使职务,韩琦、范仲淹在位,蔡襄说:陛下罢免夏竦而任用韩琦、范仲淹,士大夫在朝廷祝贺,百姓也在道路上唱歌庆贺,乃至用饮酒叫喊的方式来表达
21、欢喜之情。况且贬退一邪人,进用一贤士,难道就能关系到天下的轻重吗?这是因为一邪被贬退那么其同类也被贬退,一贤被进用那么其同类也被进用。众邪一同被贬退,众贤一同被进用,国家能有不安定太平的吗?虽然这样,但我很忧虑。天下的大势,譬如病人,陛下已经得到良医了,对之信任不疑,不只使病好了,而且还使百姓长寿。医生虽然有高明的医术,如果不能尽用,那么病将会日渐加重,即使有秦和与扁鹊这样的名医,也难以取得效果了。别传部分翻译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人口税。亦称“丁口钱”】之半。进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徒知泉州,距州二十里万安渡,绝
22、海面济,往来畏其险。襄立石为梁,其长三百六十丈,种蛎于础【堤坝下石礅】以为固【巩固海防】,至今赖【受益,赖利】焉。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闽人刻碑纪德。治平三年,母丧,丁忧。明年卒,年五十六。乾道中,赐襄谥日忠惠。因母亲年老,蔡襄请求任福州知州,改任福建路转运使,开拓古五塘灌溉民田,上奏请求减少省五代时丁口税的一半。进升知制诰,升任龙图阁直学士、任知开封知府。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第二次任福州知州。移任泉州知州。距离泉州城二十里的万安渡,人们隔海而渡,往来畏其险恶。蔡襄立石为桥梁,梁长三百六十丈,在基底种植牡蛎来稳固桥梁,至今人们过海仍依赖于这种方式。又种植松树七百里来荫庇道路,闽人刻碑记载他的功德
23、。治平三年(1066),其母亲去世。第二年蔡襄去世,终年五十六岁。乾道年中,赐蔡襄谥号叫忠惠。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C)C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所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C)A字,古人在本名以外所取的表示德行成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名字,如苏轼字子瞻。B谏官,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谏为规劝之意。C丁口,即男子人口,既是统计人口的基本计量单位,也是派征丁银、徭役的依据单位。【丁口,即男女人口。】D丁忧,按懦家传统孝道观念,朝廷官员遭逢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家
24、守丧,叫丁忧。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蔡襄是非分明。对范仲淹等四人和高若讷的过往,以及后来余靖、欧阳修等人的升官,他均作诗表示祝贺。【对范仲淹等人的过往表示祝贺有误。】B蔡襄忠心劝谏。他认为邪被贬退其同类也应被贬退,贤被进用其同类也应被进用,这样国家才能安定太平。C蔡襄体恤民情。他在福州和泉州为官期间,开塘灌田、奏减赋税、立石为桥、植松庇路,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和好事。D蔡襄深受赏识。他做过留守推官馆阁校勘,掌管过谏院,担任过知州以及转运使等官职,死后被赐谥号为忠惠。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
25、张于曲州馆。译文:卖书的人买了这首诗,也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契丹使者刚好到宋朝,买了这首诗返回,在幽州旅馆张贴。(2)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扁,难责效矣。译文:医生虽然有高明的医术,如果不能尽用,那么病将会日渐加重,即使有秦和与扁鹊这样的名医,也难以取得效果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采桑子宋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网络译文】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无
26、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网络注释】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轻舟:轻便的小船。短棹:划船用的小桨。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宋时属颍州。绿水:清澈的水。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隐隐:隐约。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琉璃:指玻璃,这里形容水面光滑。涟漪:水的波纹。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网络赏析资料】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正德颍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27、。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
28、。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
29、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全词描绘了春日的颍州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水面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有很的强吸引力。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上片写了西湖的美景,绿水透迤、芳草长堤,隐隐约约身旁跟随着笙歌声。B词人认为“西湖好”是因为西湖景色优美,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C没有风的水面如琉璃光滑,让人感觉不到船在移动,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的境界。【没有表现词人超然物外的境界。】D涟漪微动,惊起
30、的沙鸟飞起,与前文的“无风水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动静结合。15词的下片被人们广为流传,请做简要赏析。(6分)【答案】运用比喻,把无风的水面比作琉璃,写出了水面的光滑,让人感觉不到船的移动;动静结合,无风水面与惊起的沙鸟形成鲜明的对比,画面富有生机;水面与沙鸟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相映成趣的沙鸟掠岸图,表现了词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6分)(1)杜甫望岳中,诗句“_,_”抒发了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积极进取的豪迈情怀。(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_,_”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3)逍
31、遥游中,庄子与宋荣子看谈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音乐的整体面貌发生了_的变化。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具体来说,形成了三种不同的音乐类型:流行音乐逐渐进入社会生活。起初,人们对这种新的音乐类型,存有一些疑虑。后来,慢慢接受和喜爱。几十年来,流行音乐_,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艺术音乐,也获得了长足发展。期间,涌现出了谭盾、孔祥东、吴碧霞等一大批优秀的作曲
32、家、演奏家、歌唱家。传统音乐,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七八十年代,针对中国民间音乐、戏曲音乐、曲艺音乐、民族民间器乐和民间歌舞,专门启动了“五大集成”工作。2004年,中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此后,我国在传统音乐传承和保护方面更加重视,成效可观。三种音乐_此起彼伏。同时,也在追求良性互动和深度交融,不断书写新篇章、创造新气象。协调发展的前提,是引导而非抹杀。流行音乐未必就时尚,传统音乐也未必就陈旧;艺术音乐未必就高雅,流行音乐也未必就低俗。只要品质佳,就能打动人心;只有好内容,才能传之久远。(_)。不同的音乐类型,需要_地相互尊重。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33、此后,我国在传统音乐传承和保护方面更加注重,取得了可观的成效。B此后,我国在传统音乐传承和保护方面更加重视,成效可观。C此后,我国在传统音乐保护和传承方面更加重视,取得了可观的成效。【画线句子的语病,一是“音乐传承和保护”语序不当,应该是先保护,再传承;二是“成效可观”偷换了主语,导致前后语句不衔接,为了和前面主语保持一致,应该改为“取得了可观的成效”。答案选C。】D此后,我国在传统音乐保护和传承方面更加注重,成效可观。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项是(3分)A改革开放40年,多样性的音乐文化来之不易,对此我们应当珍惜B改革开放40年,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来之不易,我们应当珍惜C改革开
34、放40年,多样性的音乐文化来之不易,我们应当珍惜D改革开放40年,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来之不易,对此我们应当珍惜【这个文段主要讲音乐文化的多元发展强调发展的多样,而不是强调音乐文化,从上下文语境看,排除A、C项。而B、D项比较,D项前面增加了“对此”,保持了叙事角度的一致,比B项更连贯,更恰当。】19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项是(3分)A翻云覆雨方兴未艾各有所长一成不变B翻天覆地方兴未艾各得其所一如既往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手段,感情色彩不符合。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如火如茶: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文中是讲流行音乐,而不是说流行音乐的流行与传播,故用方兴未艾更准
35、确。各有所长:各有各的长处、优点。各得其所:每个人或每件事物都得到很好的安顿。从语境看,并非讲三种音乐的长处,而是说三种音乐都得到了发展,有了各自的地位。一成不变:含有旧不变或固守陈法,不符合语境。C翻云覆雨如火如荼各得其所一成不变D翻天覆地如火如荼各有所长一如既往20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如果您是重大事件的参加者,事故现场的目击者,业界内幕的打探者,社会热点的关爱者请与我报“社会深度”栏目联系。本栏目长期公开征询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等着您的支持。20示例:“参加者”改为“亲历者或者“参与者;“打探者”改为“知
36、情者”;“关爱者”改为“关注者”;“征询”改为“征集”;“等着”改为“期待”或者“等待”。21下面是某教师给高三学生列出的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学习过程写成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6分)高三的学习过程,首先应通过自学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引导,展开讨论或听课学习;由此发现规律,并在练习中加以运用;然后再次发现问题,巩固对规律的掌握。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作家薛涌写了一篇名为在自拍中消失的人生的文章,文末有这样一段话:苏格拉底上街,是和人们论道的,由此留下的智慧,两千多年来依然让人类受用不尽。如今人们上街,拿着手机随处自拍,所见
37、证的,则是自我的消失。对此你有何看法?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报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22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的观点是有倾向性的,倾向于对自拍的针砭,自拍本身是为了留住人生的瞬间,将瞬间定格以作为永久的留存,但薛涌却认为自我在自拍中消失了,可见其对自拍是持否定态度的。此外,在文章中将苏格拉底与现代人进行对比,凸显苏格拉底的智慧与现代人消失的自我。立意时,可从多个角度思考。从自拍者角度立意:批判一些自拍者眼中只有自拍,而忽视了生活和亲情的社会现象。从苏格拉底上街交流的角度立意:交流产生智慧。从苏格拉底与人交流时,交流的语言转瞬即
38、逝,但产生的智慧却永久流传而自拍是想让瞬间成为永恒,但没有思想的“永恒”却最易消失的角度立意:短暂与永恒。改编为: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近日,某市一名小伙子扶起摔倒老人后,反遭对方家属讹诈,幸而通过路边小店监控还原真相,证其清白。气愤之余,小伙子提出反诉,却被民警劝服作罢。网民经过十余年“扶不扶”的新闻洗礼,已大多达成共识,即支持合法反诉,弘扬社会正气,但关于反诉的要求却产生了一些争议。网民甲:建议“秋菊打官司”,求赔偿一元钱了事,旨在讨个说法,教育对方,有个象征意义;网民乙:建议巨额索赔,或极尽可能地从财力、舆论上严惩,以此提高讹诈成本,打压嚣张气焰;网民丙:建议彻底维权,尽可能搜集证据还原真相,对涉嫌敲诈的行为,对违反调解规定进行无原则、和稀泥般息事宁人的敷衍行为统统追究到底。对甲、乙、丙三者之一的意见,你作何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