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烟台市2020届高三历史适应性练习试题(二)(含解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1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公元前681年,齐桓公被周天子任命为东部国家的“伯”。在先秦“伯”与“霸”相通,本义是兄长。如果说周天子是天下诸侯之父,那么“霸”就是诸侯之长。材料反映出A. 周王的权力得到加强B. 宗法分封秩序进一步强化C. 礼治的内核依然存在D. 周天子的统治彻底瓦解【答案】C【解析】【详解】齐桓公“伯”的地位要得到周天子的任命和认可,说明原有的礼乐制度的内核还存在,故先C;齐桓公是春秋时期最早的霸主之一,他使周天子的权威受到了削弱,弱化了宗法分封秩序,排除AB;“彻底瓦解”的说法过于
2、绝对,排除D。故选C。2.西周时,福建首见于中原文献的记载。周礼夏官载:“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这说明A. 福建地区成为周初重要的分封国B. 周朝的统治和地理认知范围扩大C. 中央政府严格控制地方财政物资D. 周期统治夷夏之防色彩特别浓重【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材料可以看出,西周时期,福建被记载,说明西周时期统治和地理认知范围扩大。故答案为B项。A项,根据所学知识,西周时期福建地区并没有出现诸侯国,排除;C项,中央政府严格控制地方政府财政物资的说法不符合西周时期的特点,排除;D项
3、,在材料中无法看出夷夏之防色彩特别浓重,排除。3.秦朝到元朝地方管理机构演变情况表上表是根据历代地方志整理而成,反映出从秦朝到元朝A. 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减轻中央的负担B.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C. 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加强对地方控制D. 州郡等地方行政区权力不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表可知,秦朝到元朝地方行政区划越加细化,有利于削弱地方实力,层层制约,进而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A项,增设地方行政层级增加了中央治理及管理成本,排除。B项,图表信息反映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君主专制的加强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州郡数量的变化,从侧面可以看出,其权力不断地被中央收走,而不是没有变化
4、,排除。4.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清政府鉴于“钱荒尤甚,银价日短”的局面,允许沿江沿海各省开局铸铜元。各省为获铜元余利遂争相鼓铸。此举A. 有效解决了中央财政危机B. 增强了地方的独立性C. 促使了旧经济结构的解体D. 推动了金融业现代化【答案】B【解析】【详解】地方为余利,争相鼓铸铜元,这不利于中央增加财政收入,反倒促进了地方的独立性,B正确;地方将鼓铸余利收归己有,不能有效解决中央财政危机,排除A;材料未体现出经济结构的变动,而且鼓铸本身不能促进经济结构进一步解体,排除C;地方鼓铸和铜元这种金属货币不属于现代金融业的内容,排除D。5.下面为晚清同治年间洋(货)关税收入变化趋势情况统计
5、图(单位:两)。这一变化趋势A. 反映出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B. 表明中国逐渐收回了关税主权C. 便利了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D. 说明中国确立了洋税主体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图片数据的变化来看,洋(货)关税收入有所上升,说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逐渐加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故答案为A项。B项中国逐渐收回了关税主权不符合1862-1874年史实,排除;C项便利了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材料未反映出洋税在关税收入中的比例,因此不能说明中国确立了洋税主体地位,排除。6.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今后将敷设无数之干线,以横贯全国各极端,使伊犁与山东恍如毗连,
6、沈阳与广州语言相通,云南视太原将亲如兄弟焉,则中国之前途,可永久适存于世界。其意在说明铁路修筑A. 有助于实现中国近代化B. 有利于实现民生主义C. 有利于交通条件的改善D. 有助于增强民族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孙中山意在通过交通建设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中国之前途,可永久适存于世界”,此举有助于加强民族意识,故选D项;有助于实现中国近代化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属于表面现象,没有反映实质,排除AC;实现民生主义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故选D。7.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财政部于7月27日急令四大银行在上海共同办理同业贴现业务,以安定市面和救济银钱工商各业;淞沪会战爆发后,又立即公布非常时
7、期安定金融办法,规定次日起支取银行、钱庄的活期存款,每户每星期只能提取5%,至多150元。这反映出当时A. 金融步入战时统制体系B. 国民政府陷入经济危机之中C. 日本侵华深入金融领域D. 国民政府准备进行全面抗战【答案】A【解析】【详解】七七事变是全面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七七事变后和淞沪会战后国民政府在金融业的一系列规定都说明当时的金融步入战时统制体系,故选A项;对金融业的管制并不能说明国民政府陷入经济危机,排除B项;CD项材料均无法体现,排除。故选A。8.1940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作出关于各抗日根据地内党支部教育的指示,要求“普通党员的政治教育,一般的应当包含:怎样做共产党员、支部本
8、身的工作统一战线政策,乡村工作。争取伪军工作。临时的策略教育等。”这表明,中共在抗日根据地的党性教育A. 强化贯彻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 侧重提高普通党员的军事水平C. 强调各党支部的战斗保垒作用D. 注意结合敌后抗战的实际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根据材料信息“怎样做共产党员,支部本身的工作,统一战线政策,乡村工作,争取敌伪军工作,临时的策略教育等”可知,材料强调要根据抗日根据地的实际需要开展党员教育,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在抗日根据地内加强对党员的政治教育,没有涉及军队的领导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的主旨是加强对党员的政治教育而非提高党
9、员的军事水平,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强调党员在根据地要结合实际开展工作,没有凸显出支部的战斗作用,故C项错误。9.196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国际经济委员会党组关于试办工业、交通托拉斯的意见的报告,批准在全国试办12个托拉斯。之后,建立了如同中国烟草工业公司等批专业性大公司。到1965年,全国工业产值比1962年增长了8.5%,成本降低了9.5%,这表明中共中央意在A. 采取具体措施纠正农村工作失误B. 探索新型工业管理体制促进经济发展C. 运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专业市场D. 利用有利国际形势发展外向型经济【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63年”来看,试办托拉斯、建立专业性大
10、公司是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而采取的措施,表明党中央探索新型工业管理体制促进经济发展,故选B;试办工业、交通托拉斯、建立专业性大公司与纠正农村工作失误无关,排除A;试办托拉斯、建立专业性大公司与“运用商品和货币的关系”无关,排除C;试办托拉斯、建立专业性大公司无法体现利用有利国际形势发展外向型经济,并且此时我国还没有对外开放,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63年”“试办工业、交通托拉斯的意见”,联系所学6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的史实分析解答。10.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 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11、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 增强企业活力C. 发展非公经济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和所学,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的活力,故B正确;现代企业制度是1993年提出建立,排除A;发展非公经济是中共十五大提出,排除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1992年才提出,排除D。故选B。11.古希腊雕塑各个时期表现手法各有特色,经过了从“僵直的站立”到“放松的右腿”再到“自由运动的身体”进而走向了“弄姿作态”的艺术呈现方式。材料主要反映
12、了古希A. 受到了东方艺术的影响B. 人文主义的不断发展C. 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D.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答案】B【解析】【详解】由“僵直的站立”发展到“弄姿作态”可知古希腊的雕塑越来越重视人的肢体动作,体现了对人的重视,是人文主义不断发展的表现,故选B;材料无法体现东方艺术对古希腊雕塑的影响,排除A;古希腊雕塑注重人文主义也不能说明其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排除C;材料主要体现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的发展,没有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排除D。故选B。12.美国最高法院在裁决是否允许公开所谓的“五角大楼文件”的案子时,站在报纸而不是政府一边。美国最高法院还裁决说,新闻媒体应该受到“第一修正案”的某些保护
13、使之不受诽谤罪威胁,从而避免媒体业主因害怕受到诉讼和财产损失而不愿意对公共事务做充分报导。材料反映了A. 最高法院拥有媒体审核权B. 最高法院拥有较高独立性C. 媒体影响最高法院的审判D. 新闻自由在美同存在争议【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美国最高法院在审理新闻媒体案件时强调保护媒体以充分保障对公共事务的监督,实质上体现了联邦法院和美国政府之间的权力制衡,体现了最高法院拥有较高的独立性,故B选项正确;最高法院拥有的是司法审核权,排除A项;题干中并未体现媒体影响司法审判,排除C项;题干并非以美国新闻自由与否为议题,排除D项。故选B。13.新经济政策实行仅仅一年时间,列宁就强调:“我们
14、可以十分坚定地说,我们已经可以停止而且正在停止我们所开始的退却我们走得比我们能够控制的远了一些,但斗争的逻辑就是这样。”这反映出A. 列宁科学分析了当时苏俄国情B. 新经济政策实施中存在政治考虑C. 新经济政策实现了工业化目标D. 计划经济体制在苏俄已开始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新经济政策在实行一年之后国家领导人就有将其叫停的打算,结合所学,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就是缓解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导致的政治危机,因此可以反映出新经济政策实施中有其政治考虑,故选择B选项;根据材料“我们已经可以停止而且正在停止我们所开始的倒退”然而新经济政策在事实上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
15、故排除A选项;材料中认为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在苏联的一种倒退,并没有涉及是否实现工业化目标,故排除C选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在前两个五年计划实施过程中,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选项。14.1935年开始,美国联邦法院先后宣判多部新政法律违宪,但在1937年后联邦法院判决支持了国会的每一项经济立法。联邦法院态度的转变表明美国A. 制衡机制已经失灵B. 总统能够左右立法C. 新政成为社会共识D. 逐步走出经济危机【答案】C【解析】【详解】1935年时美国联邦法院宣布新政法律违宪,但是在1937年支持了国会立法,结合时间可知,这一时期的新政成为社会共识,C正确;联邦法院的做法本身体现了制衡作用有效
16、,A正确;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总统不能左右立法,排除B;D与题无关,排除。15.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被美国人看成是“技术上的珍珠港事件”。美国以此为契机,调整科研发展战略,研究重点由原子能转向空间技术,1969年阿波罗登月。这反映了A. 苏联对美国构成严重威胁B. 美国科技超过了苏联C. 国家间科技竞争被政治化D. 美苏争霸集中在科技领域【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美国在科技领域内与苏联展开竞争以图对抗苏联,说明美苏之间的科技竞争带有政治对抗的色彩,故选C;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并不能证明其对美国构成严重威胁,美国调整科研发展战略也不能说明其科技超过苏联,排除AB;美苏对抗体现在各个
17、方面,并不仅仅是科技领域,排除D。故选C。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商路。在唐代,海上丝绸之路还是对陆路贸易的补充。这种情況在宋代发生了根本转变。宋代海路主要包括:从广州、泉州、宁波等港口出发,通往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东北非洲等地的南海航线;从明州、杭州、登州等港口出发,通往目本、朝鲜和琉球等地的东海航线。在宋代,同中国保持海外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超过以往外商来到中国,“许其在蕃坊居止”,并允许与中国女子通婚。政府在沿海港置市舶司,“掌蕃货贸易之事”海外贸易的收入,在宋代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改变了宋代社会,也
18、影响了整个世界。摘编自国际化的宋代与海上丝绸之路(1)依据材料及所学,指出导致“这种情况在宋代发生了根本转变”的原因。(2)依据材料及所学,简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改变了宋代社会,也影响了整个世界”。【答案】(1)原因:辽、西夏少数民族政权崛起,使陆上丝绸之路受阻;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宋代造船、航海技术先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专门机构管理。(2)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活的繁荣,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西方近代社会的转型,推动了世界的进步与发展。【解析】【详解】(1)“这种情况在宋代发生了根本转变”的原因需
19、结合所学内容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阻碍传统的路上丝绸之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航海技术进步、政府的支持鼓励等方面进行总结。(2)根据“允许与中国女子通婚。政府在沿海港置市舶司,掌蕃货贸易之事海外贸易的收入,在宋代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等信息可知,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能够推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促进西方近代社会的转型和推动世界的进步与发展。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统计,从1902年到1911年,各地起伏生灭的民变多达1300余起,平均每两天半发生一次。这些民变席卷全国各地各民族,触及了城乡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具有杂多的名色
20、。就其内容而分,民变大体可以概括为十类:(一)抗捐抗税。(二)抢米风潮(三)为求食有盐而导致的城乡骚乱。(四)会党、农民起义。(五)罢工斗争。(六)兵变(七)学潮。(八)反对教会和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九)反对“新政”。(十)其他反对压迫的争晚清最后十年的民变持续时间长短不一,規模大小不等,参加者包括除官之外的农民、人商人、学生、“盐梟”等城乡社会的各个阶层和由城乡社会游移出来的会党。他们没有统一的口号、目标和组织,但他们以动乱的方式加速了应该淘汰的东西被淘汰,反映了这个时期中国的世相和众生相。材料二 晚清最后十年,革命既在民变之外,又与民变并存。二者既不可替代,又彼此渗造、相互影响。不少民变曾
21、借助革命的旗号大造声势,革命亦利用民变求自身的发展。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归纳清末民变的特点。(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变的积极影响。【答案】(1)特点:次数多、频繁;波及范围广,影响广泛;参与阶层广;自发性、分散性、落后性。(2)影响:冲击了清政府的统治;促进了社会的新陈代谢;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进程。【解析】【详解】(1)据“各地起伏生灭的民变多达1300余起,平均每两天半发生一次。这些民变席卷全国各地各民族,触及了城乡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出次数多、频繁;波及范围广,影响广泛;据“参加者包括除官之外的农民、人商人、学生、盐梟等
22、城乡社会的各个阶层和由城乡社会游移出来的会党。他们没有统一的口号、目标和组织”得出参与阶层广;自发性、分散性、落后性。(2)根据“他们以动乱的方式加速了应该淘汰的东西被淘汰,反映了这个时期中国的世相和众生相”、“民变曾借助革命的旗号大造声势,革命亦利用民变求自身的发展”等信息可知清末民变冲击了清政府的统治;促进了社会的新陈代谢;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进程。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表节选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百年发展历程:时间发展状况1920年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建立。学校的创建,与俄国在中国建设中东路有直接关系,建校的宗旨是为中东铁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学校按俄国的教育模式办学
23、。1935年学校完全被目本人接管,改用日语授课,指定招收中、日籍学生。19371945年学校完全转入接日本方式办学阶段。日本人给木正雄任校长,直至1945年8月离任。1950年中共中央堂告哈工大完全由中国政府管理,并指示哈工大“应着立招国内各大学理工学院的讲师、助教和研究生。”1951年教育部在关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改进计划的报告中明确了哈工大的办学方针和任务:“仿效苏联工业大学的办法,培养重工业部门的工程师和国内大学的理工科师资”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哈工大在改造扩建的基础上,进入了大建设、大发展、大提高阶段,学校招生規模不断扩大,科研工作有很大的发展与提高这一时期称为哈工大历史上的第一
24、个“黄金时代”。采用一个新时间尺度,对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发展历程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答案】评分参考:水平三:能够将表中所示年份转换为某种恰当的时间尺度,并结合表中史实,对划分依据的解释合理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示例1:新中国成立之前屈辱发展时期(坎坷发展时期)。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遭到外国势力的侵略,国内政局动荡,历届政府(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实力软弱,妥协退让,导致哈工大在新中国成立以前遭受外国控制,屈辱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后(1950年60年代中期)获得新生时期(独立快速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取得了民族独立,中国政府收回哈工大的管理权,开创了哈工大独立发展的新时期;
25、国际上美苏冷战,资本主义国家敌视中国,中国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国内进行五年计划,大力发展重工业,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中国政府大力扶持并借鉴苏联的经验,这些使其在五六十年代得到快速发展。示例2:苏(俄)联控制时期苏(俄)联在其建立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采用苏(俄)联模式办学。东北是俄国势力范围,学校建立是为俄国在中国建设中东铁路服务的;中国历届政府(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实力较弱,妥协退让,导致苏(俄)联长期掌握学校教育的控制权并采用苏联模式办学。日本控制时期日本完全控制了哈工大,采用日本办学模式。九一八事变,日本控制东北;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适应战时需要,日本加强对哈工大的控制。独立发
26、展时期(195060年代中期)中国收回哈工大权利,借鉴苏联模式办学。新中国成立,取得了民族独立,中国政府收回哈工大的管理权,开创了哈工大独立发展的新时期。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中国急需发展重工业,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苏联在工业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建国初期中苏关系友好,所以中国借鉴了苏联的经验。 水平二:能够将表中所示年份转换为某种较为恰当的时间尺度,并结合表中史料,对划分依据的解释较为合理,思路较清晰;水平一:能将表中所示年份转换为某种时间尺度,对划分依据解释具有一定合理性【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本题要求对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发展历程进行阶段划分,可根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
27、学进行划分。如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发展历程可明显划分为新中国成立前、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或者按照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展过程中的主导者,如苏(俄)联控制时期、日本控制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独立自主时期等。按照不同阶段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引用史实进行论述,能够自圆其说即可。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八二宪法”修订内容(节选)时间内容1988年(増加)“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1993年将“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稳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比例地协调发展。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1999年(
28、修订)“在法律規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八二法”修订内容反映出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并分析其背景。【答案】变化: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法律不能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发展。【解析】【详解】根据“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在法律規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
29、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稳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比例地协调发展”等信息可从所有制和经济体制的变化等方面阐述“八二宪法”修订内容所反映的变化。背景结合所学内容可从国家经济中心的转移、改革开放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二战后日美贸易摩擦的发展演变时间摩擦概况初发时期(50年代中期60年代)50年代初,随着战后经济恢复,日本纺织产业迫切需要扩大海外市场。日本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低于国际市场,对美出口不断扩大。1955年日美之间在首次爆发纺织品贸易纠纷,拉开日美贸易摩擦序幕,到20世纪60年代前期,日美貿易摩擦主要围绕轻工业
30、品、杂货品等其中,围绕纺织品的厚擦最为激烈。在美国压力下,日本对美织品出实行自愿限制。频发时期(70年代80年代)7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产业构从资本密集型产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日关贸易格的领域亦从钢铁、家电、汽车半导体等制造业扩展到服务业以及投资、商业慣例等方面。贸易战的结果,从日本自愿限制出口(钢铁、家电)到不得不接受扩大进、取消国内关税(如汽车)开放国内市场(如电信)等条件。摘自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厚擦的比较分析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50到8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为主题,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答案】示例一:20世纪50至8
31、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领域(范围)不断扩大。二战后初期,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随着美国的扶植和国内改革等原因,日本经济逐步恢复发展,轻工业尤其是纺织业发展迅速。日本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低于国际市场,对美出口不断扩大,因此美日贸易摩擦首先从轻工业开始。70年代初,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由于滞胀的出现,日美经济都转入低速增长期,市场争夺更加尖锐。随着日本产业结构调整,对美出口进一步扩大,708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频发,范围不断扩大,从纺织品到钢铁制品、通信产品等。(或由轻工业扩展至重工业、服务业等领域)。两国都试图在贸易中获取更大的利益,遏制对方,保护本国经济,由此也就
32、导致日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示例二:日美贸易摩擦中日本处于被动妥协的地位。二战后初期,日本经济和政治地位下降。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扶植日本,美日同盟形成,日本在经贸、政治等方面对美国的依赖程度极高。随着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在日美双边贸易中,美国从顺差转为逆差,日美关系从依赖关系逐渐变成竞争关系。为避免两国贸易摩擦影响到整个日美同盟关系的巩固与发展,日本在美日贸易摩擦中大多采取了妥协性对策,如对美国出口实行自愿限制。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开始谋求国际政治大国的地位,迫切需要获得美国的支持,因而对美采取扩大进口、开放国内市场等妥协措施。(如果学生回答1945年,美国投下的两枚
33、原子弹,也令日本人一直有“恐美”记忆也有道理)在日美贸易摩擦之中,日本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类做法虽在短期内在局部领域产生了缓解摩擦的效果,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引发摩擦的深层次问题,因而难以改变日美贸易摩擦频发并升级的态势。示例三:美日国家实力对比变化影响日美贸易摩擦。二战后初期,日本经济和政治地位下降,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在日美贸易中一直表现为顺差。随着美国的扶植和国内的改革等原因,日本经济逐步恢复发展,轻工业尤其是纺织业发展迅速,对美出口不断扩大,因此美日贸易摩擦首先从轻工业开始。70年代初,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随着日本产业结构调整,对美出口进一步扩大,而美国因越
34、南战争、美苏争霸的影响,经济实力相对下降,所以708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频发,范围不断扩大。日美贸易摩擦频发,反映出日本经济实力增长和美国经济地位和产业竞争力的下降。【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解答本题首先可根据材料内容总结论点,再引用相关史实围绕论点展开论述。如根据“日美贸易格的领域亦从钢铁、家电、汽车半导体等制造业扩展到服务业以及投资、商业慣例等方面”可知日美贸易摩擦领域不断扩大,又或者根据“日本自愿限制出口(钢铁、家电)到不得不接受扩大进、取消国内关税(如汽车)开放国内市场(如电信)等条件”可知日本在日美贸易摩擦中处于不利地位。由以上观点任选其一进行论述即可。或者从其他角度展开论述,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