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牛栏山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9月份月考(历史卷)第I卷(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是重大的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的变化有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从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A. B. C. D. 【答案】D【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大动荡和大转型时期,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土地私有制确立政治上官僚政治逐步确立;教育上私学出现,. 符合题意,选择D正确。2.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受到威胁,各朝代采取了不同的解决措施。下列措施与“分宰相军权”相关联的是A. 汉设立中朝B. 唐设节度使C. 宋设枢密院D. 清设军机处【答案】C【解析】宋代设立枢密院分割宰相
2、的军权,故C正确;A属于分割宰相行政权;B属于地方制度;清朝时期没有丞相,故D错误。3.中国古代为监察和约束官员而设计出了相应的制度。以下官职的设置能体现此目的的是A. 秦朝丞相汉朝中书令B. 秦朝太尉唐朝节度使C. 秦朝御史大夫宋朝通判D. 宋朝枢密使明朝殿阁大学士【答案】C【解析】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宋朝的通判负责监督地方官员,故答案为C项。秦朝的丞相是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汉朝中书令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排除A项;秦朝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唐朝的节度使是拥有军权和行政权的地方长官,排除B项;宋朝的枢密使掌握军权,明朝的殿阁大学士是皇帝的侍从顾问,排除D项。点睛:中国封建社会
3、的监察制度,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成为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秦朝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地方设通判、明代设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加强监察机制的表现。4.钱穆的国史新论里描述唐代中央决策制度,凡军国大事,照例先由 属官各拟意见,再由该省长官 审核裁定,送经 画敕后,再须送由 属官一番复审,若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横线上应填写的分别是A. 中书省皇帝门下省B. 中书省门下省皇帝C.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D. 门下省皇帝尚书省【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管决策、中书省掌管审议、尚书省
4、掌管执行,所以是中书省,是门下省,而画敕是皇帝的权力,故本题选A。5.下列是史籍上对一些官职的描述:序号描述出处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劾:揭发)按章。汉书百官公卿表掌经度一路财赋,而察其登耗有无,以足上供及郡县之费。岁行所部,检察储积,稽考帐籍,凡吏蠹民瘼,悉条以上达。宋史职官七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其委任之权力,与前代宰相绝不相同明神宗实录卷五结合所学判断,它们分别对应的是A. 丞相三司使军机大臣B. 丞相转运使枢密使C. 御史大夫转运使内阁大学士D. 御史大夫通判内阁大学士【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职官制度,考查学生运
5、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表格信息和所学可知,为汉代官职,“受公卿奏事,举劾(劾:揭发)按章”反映其职权为监察百官和接受大臣的奏章,故为御史大夫;为宋代官职,“掌经度一路财赋,而察其登耗有无,以足上供及郡县之费悉条以上达”反映其职权在于掌管地方财政并将地方的财政收入运送中央,应为转运使;为明朝官职,“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其委任之权力,与前代宰相绝不相同”反映其性质仅为皇帝的内侍官员,只掌握票拟权,不同于宰相的中央一级行政官员,应为内阁大学士;综上所述,故选C。A、B、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故选C。6.读下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 汉武帝在颁布推恩令B. 宋神宗在
6、任用王安石变法C. 明太祖在设置内阁D. 康熙帝在设军机处【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历史常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图片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是西安,是洛阳,是南京,是北京。汉武帝在都城长安(今西安)颁布推恩令,A正确;北宋定都东京(今开封),宋神宗在开封任用王安石变法,是洛阳,错误,B错误;明成祖在设置内阁,C错误;雍正帝在设军机处,D错误。故选A。7. 某班学生看到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介绍“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
7、明创阁臣制,清因之。”于是就此展开了讨论。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们下列说法的对错( )甲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乙同学: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 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丁同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A. 乙丙对,甲丁错 B. 甲丙对,乙丁错C. 甲乙错,丙丁对 D. 甲乙丙对,丁错【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郡县制起源于春秋后期,并非秦朝始创,故乙同学观点错;殿阁大学士的设立并没有标志着内阁的出现,明成祖时期殿阁大学士入主文渊阁,内阁成立,丁同学观点错。因
8、此正确答案为B项。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的出现8.下图是中国先秦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示意图,其中春秋时期的税制改革所对应的图中序号是A. B. C. D. 【答案】C【解析】春秋时期鲁国于公元前594年进行初税亩改革,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些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故答案为C项。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导致私田增多,排除A项;周王室衰微,诸侯视自己疆域内的土地为私产,井田制开始崩溃,排除B项;
9、战国时期的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排除D项。9.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向是A. 官营手工业渐衰落B. 经济重心逐步南移C. 商品经济较快发展D. 自然经济趋于解体【答案】C【解析】材料中并未体现出手工业的发展情况,且官营手工业逐渐衰落与唐宋时期史实不符故A 选项错误;材料和图表中并没有体现出地理方位信息,故B选项错误;从图表中不难看出,国家收入中钱的数量逐年上升,而谷物和布帛逐渐降低,从侧面反映出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故C选项正确;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与题意不符,故D选项错误。10.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
10、指出:“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下列描述与此相符的是A. 近坊灯火如昼明,十里东风吹市声B. 崆峒西极过昆仑,驼马由来拥国门C. 风云独享三百年,信义生得晋商人D. 十三行畔搬洋货,如看波斯进宝图【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商业革命”指的是宋代商业出现的新变化。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反映出宋代的“市”突破了时间限制,故正确;B项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反映出唐代贸易的繁荣,故错误;C项反映的是明代的商业情况,故错误;D项反映的是清代的对外贸易情况,故错误。11.下列经济现象出现在同一朝代的是“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
11、绸为业,始称为市。”“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A. B. C. D. 【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反映了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时间是在明后期。“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反映明清时期市镇的发展。“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描述的是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反映唐代商业的交易时间受到严格的限制。故以上经济现象出现在同一朝代的是,故BCD排除,A项正确。12.元朝王祯为官“惠民有为”,其所著农书中
12、绘制有100多种农具,农器图谱占全书的4/5。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 关注民生,注重生产工具的推广B. 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C. 首先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思想D. 标志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到顶峰【答案】A【解析】王祯的农书中绘制有100多种农具,农器图谱占全书80%的篇幅,几乎包括了传统的所有农具和主要设施,堪称中国最早的图文并茂的农具史料,后代农书中所述农具大多以此书为范本,说明该书关注民生,注重生产工具的推广,故答案为A项。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排除B项;“重农抑商”思想最早由战国时期的李悝提出,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13.荀子富国说:“今是土之生
13、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材料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生产A. 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B.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 实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D. 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答案】A【解析】材料“人善治之则亩数盆”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问题,故B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模式,故C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故D错误。故选A。14.吕思勉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倘使这时候,能悟到银两与银币不是一物;把银也鼓铸成一种货币,且单认银为货币,而把铜钱认为银币的辅助品;中国早就可进为银本位之国惜乎清朝顺、康、
14、雍、乾四朝,对于币制都很有热心整顿,始终没想得穿这一步,以致不但本位不立,而且银两需用既广,而实际上专用秤量量法,不觉得不便殊甚”。与材料主旨相符的是A. 中国在清朝康乾时期已实行银本位B. 中国的货币理念在当时是最先进的C. 中国在当时已将银币作为主要通行货币D. 中国近代金融理念的缺失阻碍中国转型【答案】D【解析】A不符合“惜乎清朝顺、康、雍、乾四朝,对于币制都很有热心整顿,始终没想得穿这一步,以致不但本位不立”,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金融理念的缺失,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与材料“倘使这时候,能悟到银两与银币不是一物;把银也鼓铸成一种货币,且单认银为货币,而把铜钱认为银币的辅助品;
15、中国早就可进为银本位之国”不符合,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金融理念的缺失,以致阻碍中国近代化,D正确。15.明初晋商借明朝统治为北方边镇筹集军饷之机而崛起,入清后又充当皇商获得商业特权,并通过为清政府代垫和汇兑军协饷等而执金融界牛耳。这说明晋商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 坚持以义制利B. 政府重视商业C. 为封建政府服务D. 商品经济繁荣【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晋商与明清政府关系密切,通过为封建政府服务而兴起发展,故C正确;材料并未反映晋商诚信经营,以义制利,故A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政府重视商业,故B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商品经济繁荣,故D错误。故选C。16.乾隆年间,一份由云南布政使司颁发
16、的开荒执照上写着:“滇省山多田少,水陆可耕之地俱经垦开无余,嗣后山头地角,水滨河尾,俱着听民耕种。沙立目(一家)开垦干地八亩。”此材料反映出A. 由于长期开发,西南地区耕地减少B. 当时政府重视本业,鼓励开垦荒地C. 边疆地区农业经济发达,超过内地D. 乾隆时期西南地区已得到充分开发【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地方官员颁布的开荒执照和“嗣后山头地角,水滨河尾,俱着听民耕种”,可得知,当时政府重视本业,鼓励开垦荒地,B正确。材料中“滇省山多田少,水陆可耕之地俱经垦开无余”,说明耕地得到了开发,耕地面积增加,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边疆地区经济发达,且超过内地这句话是违反史实的,C错误。D项的“充分”
17、过于绝对,由于时代和生产力的局限性,不可能得到充分开发,D错误。17.以下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 男耕女织B. 精耕细作C. 分工协作D. 重农抑商【答案】B【解析】都江堰属于灌溉工程,牛耕和曲辕犁属于耕地工具,农书属于农业技术总结,四者均属于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正确;A属于农业经营模式;C中分工协作,材料没有体现;D属于农业政策,材料没有反映。18.战国时期思想的起源和流行具有地域特征。下图是战国思想大致分域图(虚线为分界线),下列主张与代号对应正确的是A. “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B. “行仁政,民之悦之”C.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D. “燔诗书,贱游学之人”【答案
18、】A【解析】从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A项是秦国,法家思想为主,材料“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是法家思想,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B项是楚国,道家思想的起源地,材料“行仁政,民之悦之”是儒家思想,故B项排除;C项是鲁国,儒家思想的起源地,材料“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道家思想,故C项排除;D项是齐国,荀子曾经在齐国讲学,材料“燔诗书,贱游学之人”是法家思想,故D项排除。点睛:本题是个图片型选择题。首先要从图中找出有线信息,比如“战国时期”、“ABCD”四国;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具体分析四个选项即可。19.下列主张与“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属于同一流派的是A. “处无为之事
19、,行不言之教”B.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C.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D.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服诸侯者,以其威势也”【答案】D【解析】材料中属于法家思想,法家主张“法”“术”“势”,D中“以其威势也”说明权威重要性,符合法家思想,故D正确;A和B均属于道家思想;C中儒家思想。20.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国王钱缪作钱氏家训,提出“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信交朋友,惠普乡邻”、“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的治家思想。以下关于钱氏家训说法正确的是受到程朱理学的深远影响体现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注重良好家风家训的传承蕴含修齐治平
20、的道德理想A. B. C. D. 【答案】B【解析】从材料“五代十国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是宋朝形成的,故不符合题中的时间,排除;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钱氏家训体现了儒学的影响,故正确;所以答案选B。点睛:材料“五代十国时期”是解题的关键时间点。21.有学者认为:“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下列史实未体现这一特征的是A. 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B. 王冕的墨梅图强调个性,追求意趣C. 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D.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的市井生活【答案】B【解析】文人画强调个性,追求意趣,
21、材料“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说明是文人画特点,B正确;A是世俗化文学;C和D均属于世俗文学和绘画,排除。2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化成果表述正确的是A. 东汉九章算术标志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古代数学体系形成B. 王羲之兰亭序注重规范法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开始发展为自觉艺术C. 苏轼赤壁怀古飘逸豪放,表达报效国家的悲愤心情,反映丰富的城市生活D. 李时珍本草纲目系统总结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答案】A【解析】王羲之兰亭序属于行书,注重法度的是楷书特点,故B错误;表达报效国家的悲愤心情是辛弃疾词的特点,故C错误;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是千金方,故D错误。本题
22、选择A项。23.在文化史家的眼中,宋诗是一个思虑精微的宇宙。在这个宇宙中,宋人忘象得意,以意索理,冷静地对外在物象展开概念化思考,进而从凝思中省悟到人生和宇宙的底蕴。宋诗的这一特色A. 受到了程朱理学的深刻影响B. 表现了中国文人的精神气节C. 反映了宋加强专制集权统治D. 满足了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答案】A【解析】材料“忘象得意,以意索理,冷静地对外在物象展开概念化思考”体现了理学的特点,说明宋诗受到了程朱理学的深刻影响,故A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中国文人的精神气节,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宋加强专制集权统治,故C错误;忘象得意,以意索理,并不是满足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故D错误。故选A。点睛:
23、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忘象得意,以意索理,冷静地对外在物象展开概念化思考”,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程朱理学的深刻影响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24.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象的历史叙述李贽形象形象特点评论者(生卒年代)“异端”、“妖孽”、“罪人”、“小人”离经叛道、带坏士风、颠倒是非黄宗羲(16101695)乱天下、导致国家灭亡方以智(16111671)反封建、反专制的斗士具有人道主义等,又有封建主义的局限性侯外庐(19031987)思想具有近代原理和近代精神的思想家发现新的人伦物理,突破儒家的伦理规范,提倡具
24、有近代意识的“欲”、“利”等概念岛田虔次(19172000)这反映出A. 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B. 历史解释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C. 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D. 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史学素养。本题从不同时代的学者对晚明李贽的不同评价来考查学生的史学素养.。历史解释是历史叙述的一部分,基于同一历史事实,历史解释由于学者所处时代、所持立场以及学识等各方面的原因呈现多元化,故答案为C.。25.以下清朝前期的疆域图中,其中四个序号代表四个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安徽徽剧戏班进京演出清朝收复台湾并设立台湾府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英国向中国大肆
25、地走私鸦片A. B. C. D. 【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发生在康熙年间1684年,发生在康熙年间1689年,发生在乾隆年间,发生在道光年间。故本题选B。26.考古发现古希腊的一口井里,有190块陶片写着公元前5世纪一位著名政治家的名字,但陶片上的字迹仅出于14个不同的笔迹。由此可以推论这些陶片A. 是雅典进行民主选举的选票B. 验证了陶片放逐法的伟大性C. 主要被用于古希腊书法练习D. 被用作反对某人的政治手腕【答案】D【解析】陶片放逐法是雅典民主的表现,是用来反对威胁民主的人的方式,A项表述中“选票”错误,故A项错误;根据题意,本来是190个人的民主意见,但却变为14个人的笔记
26、,故B项错误;C项表述有违历史事实,故C项错误;根据“190块陶片”“14个人笔记”,得出陶片放逐法被用作反对某人的政治手腕,故D项正确。27.重划选举区,建立十个地区部落;新设五百人会议,代替过去的四百人会议;创立所谓“贝壳流放制”,这些改革内容在雅典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A. 使雅典成为希腊文化中人文主义的滥觞B. 为新兴工商业奴隶主夺取政权奠定基础C. 使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正式确立起来D. 兼顾了各阶级的利益,缓和了社会矛盾【答案】C【解析】从材料“建立十个地区部落;新设五百人会议” “贝壳流放制”中可以分析出材料中的改革是指克里斯提尼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六世纪,克里
27、斯提尼改革使雅典确立了民主政治,故C项正确;A项是指公元前5至公元前4世纪智者学派,排除;BD项是指梭伦改革,排除。点睛:材料“建立十个地区部落;新设五百人会议” “贝壳流放制”是解题的关键。28.罗马帝国征服的亚洲行省的叙利亚、小亚细亚,北非行省的埃及经济都很繁荣,罗马向行省输出陶器、橄榄油、葡萄酒等产品,从行省输入粮食、纺织品、金属制品和奢侈品。面对这种情况,罗马当局和法学家制定了规范商品交易活动的法律适用于帝国各民族的法律调整平民贵族关系的法律强化维护奴隶制度的法律A. B. C. D. 【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罗马帝国与亚洲行省、北非行省的商贸经济往来,为此,罗马规范了商品交易活动
28、的法律,并制定适用于帝国各民族的法律,故正确;材料未涉及平民贵族关系,故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维护奴隶制度的问题,故排除。故组合正确,故选A。29.西方政治制度史中提到:“总统虽由两院议员选举产生,并在某些方面受到议会两院制约,但仍拥有巨大的权力。”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依据的法律是A. 权利法案B. 1787年宪法C. 1875年宪法D. 1871年宪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员联席会议选出,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因此C项正确;A、D两项分别为英国和德国的法律,两国是君主立宪制,没有总统,可
29、以排除;B项为美国宪法,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不符合“总统虽由两院议员选举产生”,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总统虽由两院议员选举产生”,联系所学法国1875年宪法的知识分析解答。30.下图描绘了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下台的场景。导致俾斯麦下台的主要原因是A. 其政党在议会中失去多数席位B. 没有得到广大选民的有力支持C. 与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意见分歧D. 选举时受到了议会议员的弹劾【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1871年德意志宪法规定,德国首相由皇帝任命,漫画中帝国首相俾斯麦下台显然是因为政见和皇帝不符合,导致皇帝迫使宰相下台,故C项正确;德国宰相是皇帝任命,不是选举产生,故A项和B项错误
30、;德国首相不受议会的干涉,固然不会受到了议会议员的弹劾,故D项错误。【点睛】德国君主立宪制特点31.一场“女婿登陆,丈人逃亡”的宫廷政变以最小的牺牲完成了政权更替,该事件A. 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B. 使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C. 迎来了英国新王荷兰执政威廉二世D. 使得国王权力的来源发生转变【答案】C【解析】材料“女婿登基,丈人逃亡”“宫廷政变”“政权更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政变是指1688年的“光荣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不满国王专制统治的人士发动宫廷政变,推翻国王詹姆士二世的封建专制,另立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荷兰执政威廉担任国王,故C项正确
31、;AD项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影响,排除;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使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故B项错误。点睛:通过材料“女婿登基,丈人逃亡”“宫廷政变”“政权更替”明确所指事件;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32.1689年威廉和玛丽加冕为英国国王时,宣誓“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而以往的誓词只要求国王宣誓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这一新誓词反映出A. 议会至上原则B. 先王法律被废弃C. 国王统而不治D. 内阁专横局面出现【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宣誓“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说明了国王的权利来自议会,反映了议会至上原则,故选A;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先王法律被
32、废弃,所以B的说法与材料不符,故可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时,是拥有行政权的,并不是“国王统而不治”,在内阁出现后,国王才“国王统而不治”,故可排除C;内阁出现在1721,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而且英国的内阁也不是专横的,故排除D。33.美国宪法制定者认为:联邦权力机构中,“由于司法部门最弱,故最易遭到立法和行政两部门的干预和影响,所以必须加以保障”。下列各项能体现上述原则的是:司法部门A. 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B. 任命政府高级官员C. 审查国家财政预决算D. 组织法庭弹劾总统【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美国宪法制定者认为必须对联邦宪法加以保护,以增强其坚定性与独立性。结合
33、所学最高法院经过审查可以宣布国会的立法违宪,可以宣布总统或政府行为违宪,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故答案选A。美国政府高级官员主要是选举产生,排除B;CD均是美国国会的权利,排除。34.美国通过1787宪法构建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从而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当时,这种平衡机制主要表现在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立法、行政、司法部门之间A. B. C. D. 【答案】D【解析】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也有一定的自治权,故
34、正确;政党制度不符合1787年宪法主旨,故错误;参众两院可各自反对对方的法案,正确;宪法规定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立法权归国会,行政权归总统,司法权归法院,体现三权分立原则,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平衡,故正确。所以答案选D。35.有同学整理19世纪大事年表,做出如下时序图。观察下图,空白处应填写的事件是A. 德意志帝国宪法B. 拿破仑法典C.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D. 俄国废除农奴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代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图片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图片中所列的五个事件可分析出,材料前四个显示的
35、是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确立或完善相关的政治事件,后一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治事件,根据前三个事件,推测空白处应与这三个事件属于同一性质的政治事件,根据选项A项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文件,且此事件应在明治维新之后,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项是法律文件,不符合题意;C项与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无关,故排除;D项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制度,符合前三个事件的相同性质,故D正确。故选D。36.金融的逻辑一书写道:“新航路开辟后,航海贸易风险太大,可能有些船会沉没,船员沿途可能死去,如果由众多个人共同参股集资,每位股东的责任最多是损失掉所投入的股金,不承担更多的风险。”以上现象反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了A. 海上贸易频繁B.
36、 商品价格上涨C. 经营方式变革D. 商路中心转移【答案】C【解析】根据“如果由众多个人共同参股集资,每位股东的责任最多是损失掉所投入的股金,不承担更多的风险”可知,这种高风险贸易为现代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出现创造了环境,说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营方式出现,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海上贸易频繁、商品价格上涨,排除AB;材料说明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出现的背景,与商路中心转移无关,排除D。37.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名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其中“新航路的受害者”应是A. 西班牙B. 英国C. 荷兰D. 意大利,
37、【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贸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逐渐衰落,被称为“新航路的受害者”,故D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从美洲掠夺了大量黄金白银,但是转手流入英法和亚洲,被称为“黄金的漏斗”,故A项错误;英国走上了殖民掠夺的道路,故B项错误;荷兰成为现代银行和商业制度的开创者,故C项错误。38.1508年,威尼斯人和埃及人力图帮助印度王公把葡萄牙人赶出印度洋。后来,土耳其人也参与到反对葡萄牙人的运动来。葡萄牙人受到反对的主要原因在于A. 天主教与伊斯兰教的宗教冲突B. 新航路开辟导致的经济利益矛盾C. 葡萄牙参与了欧洲大陆争霸战争D. 亚洲和非洲
38、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走上了早期殖民扩张的道路,掠夺了大量财富,在征服印度时遭到强烈反对,体现了新航路开辟导致经济利益矛盾,故正确选项为B。A项不是主要原因;题干涉及的是葡萄牙对印度的殖民侵略,不是参与欧洲大陆争霸战争,排除C;亚洲和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于一战后,排除D。39.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可以自组佣兵、发行货币,并被获准与其他国家订立正式条约、建立殖民地的股份有限公司。由此可知,荷兰东印度公司A. 推动了荷兰的对外殖民扩张B. 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商业公司C. 成为了现代意义的跨国公司D. 是荷兰海外贸易兴盛的根源【答案】A【解析
39、】【详解】荷兰对外扩张属于商业资本扩张,“被获准与其他国家订立正式条约、建立殖民地的股份有限公司”说明该公司可以直接与国外殖民地进行商业往来,这有利于推动荷兰对外殖民扩张发展,故A项正确;东印度公司并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商业公司,故B项错误;荷兰东印度公司属于殖民性质公司,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故C项错误;荷兰海外贸易兴盛的根源是荷兰经济发展,故项错误。40.钱乘旦认为,英国历史上曾出现“国王大权独揽,议会是一种节制力量,但它服从国王。”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英国A. 打败无敌舰队,拓展海外贸易B. 进行英荷战争,垄断海上航运C. 责任制内阁出现,两党制确立D. 打败法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答
40、案】A【解析】根据“国王大权独揽,议会是一种节制力量,但它服从国王。”可知,英国议会受国王制约,这一时期应该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拓展海外贸易,时间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君主专制时期,英国实行重商主义政策,A正确;英荷战争开始于16521654年,处于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议会和王权进行斗争,不符合“议会是一种节制力量,但它服从国王”,排除B;1721年责任制内阁开始形成,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君主立宪制已经确立,国王的权力受到制约,C不符合题意,排除;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此时英国君主立宪制已经确立,国王的权力受到制约,D不符合题意,排除。4
41、1.1651年,克伦威尔颁布航海条例规定:“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和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准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殖民地或领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的直接原因是A. 打击荷兰的海上贸易活动B. 与法国争夺海上霸权C. 与西班牙争夺海上霸权D. 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的直接原因是打击荷兰的海上贸易活动,故A项正确;18世纪英国开始与法国争夺海上霸权,故B项错误;16世纪英国与西班牙争夺海上霸权,故C项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故D项错误。42.1732年英国通
42、过了帽子法案禁止将帽子从一个殖民地输往另一个殖民地;1750年英国通过钢铁法案,鼓励殖民地为英国市场生产生铁,但禁止建设可能与工业竞争的钢厂及炼钢高炉。上述法案的颁布表明,英国意在A. 取消自由贸易B. 保护专利技术C. 垄断国际贸易D. 保障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答案】D【解析】为了抑制殖民地的工业发展,英国出台如材料中措施,主要是保障殖民地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故项正确;材料的措施是鼓励自由贸易,故项错误;材料目的不是保护专利技术,故项错误;材料主要目的是保护殖民地销售市场,不是垄断国际贸易,故项错误。43.18世纪前,德国工人一半到四分之三的收入必须用来购买食物。到20世纪初,德国工人的工资
43、中平均支出25%来缴房租,25%-30%为饭费。这表明德国A. 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B. 工人阶级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C. 国内外各种矛盾相对缓和D. 工人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答案】B【解析】【详解】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人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不断下降,说明工人阶级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故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到工人阶级的生活变化,并没有与其它阶级进行对比,故无法得出贫富差距加大,故A项错误;德国工人生活状况的变化与国外的情况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同步性,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涉及到“恩格尔系数”这一概念。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德
44、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44.共产党宣言有7篇序言,均是根据历史的发展不断做的修改补充。如1872年序言:“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这体现出,马克思和恩格斯A. 具有自我批判与革新的意识与精神B. 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C. 始终以科学社会主义运动为研究重点D. 把理
45、论运用与历史发展完美结合【答案】A【解析】【详解】“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这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具有自我批判与革新的意识,故A项正确;共产党宣言是工人运动的科学理论,但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故B项错误;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重点除了科学社会主义运动还资本主义经济,故C项错误;D项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本题的现象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具有自我批判与革新的意识。45.第
46、二次工业革命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结构方面发生的最大变化是A. 轻工业的生产逐步下降B. 重工业的地位逐渐上升C. 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D. 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迅速【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问的是工业结构,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钢铁等工业的发展,导致了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上升,故选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轻工业也是不断发展的,排除A;CD不符合工业生产结构变化,排除。【点睛】本题为最佳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工业结构的变化的理解。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出现了汽车、飞机制造业、石油开采业、化学工业、电力工业等绝大多数新兴产
47、业都是重工业,重工业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中占着绝对支配地位。因此,工业结构的重大变化应该是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46.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李贽与路德确有相通之处”,这主要因为二人都A. 敢于公开挑战当时权威思想B.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C. 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D. 引领了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答案】A【解析】李贽反对盲目崇拜孔子,否定儒学权威,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路德主张“因信称义”,挑战教皇的权威,因此可知二人的相同点是都敢于公开挑战当时权威思想,故A项正确。李贽的思想没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故B项排除。李贽不是新兴资产阶级,故C项错误。李贽的思想没有引领了近代思想
48、解放的潮流,故D项错误。点睛:比较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分析、比较和辨别等能力,可以考查背景、原因、历程、结果、作用、影响等,比较的角度可以是相同点也可以是不同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李贽与路德的主张及其作用,然后比较两者共同点即可得出答案。47.在欧洲近代早期,一些国家的君主专制统治被称为“国王的神圣权利”。17、18世纪,启蒙思想的倡导者开始质疑这些观念,认为国王应该为他们统治的人民负责。启蒙思想家提出这一主张的理论依据是A. 依法治国原则B. 社会契约学说C. 三权分立理论D. 反抗暴政观念【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国王应该为他们统治的人民负责”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与人民主权相关的理论依据在
49、于社会契约论,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指出主权是不可转让,不可分割,不可代表,主权是绝对的、至高无上和不可侵犯的,故答案选B。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排除A;三权分立主张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不同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相互制约制衡,排除C;题干没有体现反抗残酷的暴政观念,排除D。48.17、18世纪,中、法两国都出现了思想的启蒙。两者的相同之处有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都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都提出了限制君权的设想都引发了反封建的社会革命A. B. C. D. 【答案】A【解析】由于受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时的中国没有发生革命,而西方的启蒙思想成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50、的思想武器,所以都引发了反封建的社会革命说法错误,排除含有的选项BCD,故本题答案选A项。【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和法国的启蒙运动的比较,解题的最佳方法是使用排除法,只需能判断出中国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没有引发革命而法国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然后排除选项即可。49.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卢梭等人编写的百科全书于1751年到1772年共计出版17卷文字和11卷图解。该书编者的信念是人类具有可完善性,通过不断扩充知识能够实现人类的进步。该书编撰反映了A. 启蒙运动理性与科学的主张B. 法国大革命促进文化的普及C. 工业革命推进印刷技术发展D. 世界市场对文化发展
51、的推动【答案】A【解析】由材料“该书编者的信念是人类具有可完善性,通过不断扩充知识能够实现人类的进步”可以得出其主张用知识来完善人类,体现了启蒙运动的理性与科学的主张,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法国大革命的影响,B不正确;题干所涉及时期的法国工业革命尚未展开,C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世界市场的作用问题,D不正确。50.人类的思想和文化是在继承与创新中发展的。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A. 亚里士多德发展了柏拉图的三段论B. 宗教改革继承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念C. 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的精神D.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是空想社会主义【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法国民法典,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
52、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是高度理性的体现,法国民法典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精神,罗马法是法典化的体系,并为后世开启和树立了法典编纂的先河和楷模,C项正确;三段论就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A项错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智者学派的观点,同宗教改革关系不大,B项错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是德国古典哲学,D项错误。故选C。第II卷(问答题)51.材料一古希腊集市广场是公民们经常出没的地方,它布置着一些相关的设施:突出的柱廊长厅、存放国家圣火的议会大厦、体操竞技场以及各种神庙,它们共同构成城市以及城市生活的中心,广场往往呈不规则形状,也不存在明确的控制性建筑物。摘编自蔡永洁空间的权利与权力的
53、空间材料二中国传统广场的主要形态是扩大了的、四周合围的院落,传统广场,尤其是礼制性广场(如天安门广场,太和殿广场),往往具有严格纵直的中轴线,广场与宫殿、坛庙构成井井有条、重重叠叠的空间序列。摘编自曹文明中国传统广场与社会文化生活阅读材料,概括古希腊集市广场和中国传统礼制广场在布局上的不同特点。结合所学,从政治和思想观念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答案】不同特点:古希腊集市广场开放、随意;中国传统礼制广场封闭,规整。原因:在政治上,古希腊实行城邦制度,公民政治盛行;中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思想文化上,古希腊孕育了人文精神;中国古代严格的等级尊卑纲常伦理 【解析】【详解】(1)本题考
54、查雅典的民主政治和中国的传统礼制的比较,考查学生横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它们共同构成城市以及城市生活的中心,广场往往呈不规则形状,也不存在明确的控制性建筑物”得出:古希腊集市广场开放、随意;根据材料二“传统广场,尤其是礼制性广场(如天安门广场、太和殿广场),往往具有严格纵直的中轴线,广场与宫殿、坛庙构成井井有条、重重叠叠的空间序列”得出:中国传统礼制广场封闭、规整。 第二小问原因,从政治和思想两个角度分析:政治上:古希腊是西方民主的源头,实行公民政治;中国古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思想:古希腊是人文精神的滥觞;中国古代重视等级纲常的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52.节庆
55、活动承载了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法国大革命的节日表现出日益强烈的世俗化或非基督教化倾向,理性神崇拜、反宗教化装舞会等节日的出现,显然也直接体现着人民大众狂欢文化的这种反基督教传统。1790年7月l4日的联盟节庆典,也已出现了数万人共同宣誓效忠祖国之类世俗的新因素,这是一个反映了旧时代向新时代过渡的节日。革命节日的人民大众文化特质还表现为人民大众对节日的广泛参与,卢梭认为剧院里的演出决不是人民的节日,人民的节日应当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让群众自己变成演员,“让每个人都走到别人当中并使自己得到愉悦,以便使大家更紧密地团结起来。”摘编自高毅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依据材
56、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法国节庆文化的新特点和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答案】特点:摆脱基督教的影响,呈现出世俗化;强调爱国主义的政治情感;群众的广泛、主动参与。原因: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影响;法国大革命的氛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代法国节庆文化的新特点和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特点一问,根据材料“法国大革命的节日表现出日益强烈的世俗化或非基督教化倾向”、“出现了数万人共同宣誓效忠祖国之类世俗的新因素”、“革命节日的人民大众文化特质还表现为人民大众对节日的广泛参与”等信息,概括出新特点;原因一问,结合所学时代背景,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的
57、角度入手,答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影响、法国大革命的氛围。5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知识即美德就将是对的。苏格拉底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材料二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柏拉图学派等等,都在文艺复兴那个时候找到它的信徒在14至15世纪,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吴仁平、彭隆辉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材料三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
58、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1)据材料一,苏格拉底和孟子他们对美德的认识有何不同?(2)依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研究呈现的特点。(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论证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这一观点。【答案】(1)不同点: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孟子强调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2)特点:继承、创新了古典哲学(文化);与自然科学结合产生了新的哲学体系。(3)论证: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发展。思想文化方面: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
59、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发明在宋代推广应用,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高峰。【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苏格拉底和孟子对美德认识的不同,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比较的能力。根据材料一“我们认为知识即美德就将是对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可以概括出两者对美德认识的不同。(2)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研究呈现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和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二“都在文艺复兴那个时候找到它的信徒”、“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可以概括出特点。(3)本题考查对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对
60、知识的评价和认识的能力。本题属于评述型试题,以“关于宋代观点”的文字材料为依托,考查了学生史论结合、多角度分析问题的学科综合能力。解答本题注意结合宋代的经济上的商品经济和城市的发展;思想文化上的理学和文艺成就、科技成就等相关知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即可。54.材料1833年,英国皇家委员会经调查后,认为应进行大规模的公共空间建设,建议由私营业主来负责具体的建设工作,由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据此,1835年,议会通过了私人法令,允许在任何一个大多数纳税人要求建公园的城镇建立公共园林;1838年要求在所有未来的圈地中,必需留出足够的开敞空间,“足够为当地居民的锻炼和娱乐之用”,“以提高居民
61、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舒适”。1845年,柴郡切斯特市获得议会法令,建设公园与娱乐用地;1846年,曼彻斯特也获得此项权利。1859年,议会通过娱乐地法允许地方当局为建设公园而征收地方税。在全国上下形成共识的情况下,全国范围内各城市掀起了公园建设的热潮。摘编自陆伟芳城市公共空间与大众健康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英国公园建设热潮形成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强城市公园建设的历史背景。【答案】(1)特点:中央和地方政府重视和主导;以法令的形式推动;由个别城市到全国推广;全国上下的支持。 (2)背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实力增强;政治民主进程不断发展;人们对日常文化娱乐生活的要求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加
62、剧了城市环境恶化,危害到人们的健康。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19世纪英国公园建设热潮形成的特点及原因,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特点一问,从材料“议会通过了私人法令”、“由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1845年,柴郡切斯特市获得议会法令,建设公园与娱乐用地;1846年,曼彻斯特也获得此项权利”、“在全国上下形成共识”中可以概括出19世纪英国公园建设热潮形成的特点。历史背景一问,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工业革命后社会环境状况等方面来分析。55.材料16世纪欧洲的历史表明属于欧洲旧社会的一切开始瓦解,为欧洲在17世纪的社会变化和文明进步奠
63、定了基础。17世纪的欧洲已经进入其近现代历史范畴,社会的变化和文明的进步基本表现在这三个方面:思想上的自由探索、社会制度方面的实验和科学领域的革命。徐新西方文化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运用相关史实说明16、17世纪的社会变化和文明进步。【答案】思想上:文艺复兴打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宗教改革否定了罗马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启蒙思想奠定基础,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社会制度:西欧封建制度逐渐瓦解,英国较早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践了资产阶级代议民主制度;科学领域:在伽利略的天文学、力学研究成果基础上,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16、17世纪的社会变化和文明进步,意在
64、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题干时间“16、17世纪”和 “社会的变化和文明的进步基本表现在这三个方面:思想上的自由探索、社会制度方面的实验和科学领域的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思想、社会制度和科学领域等方面的史实及知识来归纳出答案。56.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发展决定性的转折是从生命能源(即人力和畜力)为主转向对无生命能源的使用。我们所说的工业革命其实更好的名称是能源革命。【英】马丁沃尔夫全球化为什么可行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进行简要论证。【答案】观点:工业革命期间,能源的变革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论证:第一次工业革命期
65、间,煤炭的大规模使用和蒸汽机的改进,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发电机和电动机研制成功,电力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得以广泛使用,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以石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的创制,为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奠定基础,引发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知识的综合评价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根据材料“从生命能源(即人力和畜力)为主转向对无生命能源的使用。我们所说的工业革命其实更好的名称是能源革命”概括出观点:工业革命期间,能源的变革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然后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和主要成就的相关的史实进行具体的分析即可。但注意要观点
66、明确,史论结合,观点论证要逻辑严密,不可简单的一笔带过。57.材料二大约在17、18世纪,新的儿童观念逐渐形成。卢梭认为:“在自然的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儿童时代有属于它自己的独特观察、思维、感知方式。”18世纪末,童工约占西方工人总数的1/10,平均每天工作13-14小时。1821年,法国爆发了反对雇佣童工的抗议。19世纪,英法等国先后颁布一系列法律,限定童工的最低工作年龄及工作时间,并规定儿童要接受教育。1884年,伦敦防止虐待儿童协会成立。在此前后,英法等国先后制定法律,保护儿童免受肉体及精神侵害;剥夺虐待儿童的家长的监护权。(2)阅读材料,概括18-19世纪儿童保护方面取得的
67、成就,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答案】19世纪的成就:人们认识到儿童是与成人不同的特殊群体;社会采取行动保护儿童;国家通过立法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注重儿童的受教育权利。背景:启蒙运动的“天赋人权”观念,成为儿童权利保护的思想基础;工业革命时期,大量使用童工引起社会关注;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国家直接采取措施,保护儿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18-19世纪儿童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及背景,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就一问,根据材料 “1821年法国爆发了反对雇佣童工的抗议英法等国先后颁布一系列法律”、“1884 年, 伦敦防止虐待儿童协会成立”、“保护儿童免
68、受肉体及精神侵害;剥夺虐待儿童的家长的监护权”等信息,可以概括出成就;背景一问,根据材料时间内,与儿童保护关系密切的大事件分析即可,包括思想文化领域的启蒙运动、经济社会领域的工业革命、政治领域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等。58.材料一司马迁撰述史记时,“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对于纷杂无凭的说法则依据传说与“古文”相对应,“择其言尤雅者”成编。叙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其编著目的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稽(考证)其成败兴坏之理”。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认为他的责任是对所列各种事件的每一细枝末节进行精心审核。叙述时不能为引人入胜而虚构。历史编著是为了让那些希望清晰地了解业已发生的事件
69、以及希望知道将在某一天以同样或相似的方式再次发生类似事件的人从中获益。(1)依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和修昔底德编著史书的相同主张。【答案】(1)相同主张:对史料的收集要广泛、细致;对历史事件记述要言之有据;编写史书的目的是总结经验教训、以供后人借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司马迁和修昔底德编著史书的相同主张,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对知识的综合分析比较的能力。根据材料“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择其言尤雅者”、“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稽(考证)其成败兴坏之理”、“每一细枝末节进行精心审核”、“已发生的事件以及希望知道将在某一天以同样或相似的方式再次发生类似事件的人从中获益”等信息,可
70、以对史料的收集、对历史事件的记述、对史书编写的目的等概括出两者共同的主张。59.“如何”和“为何”之间有何不同?描述“如何”的时候,是要重建一连串从一点导致另一点的事件顺序。至于要解释“为何”的时候,则是要找出因果关系,看看究竟为什么发生的是这一连串的事,而不是另一连串的事件。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2)谈谈你对“如何”和“为何”的理解。请以秦到元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的变化为例,选择“如何”或“为何”进行史论结合的简单论述。【答案】(2)“如何”是指描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为何”是指分析历史事件中的因果关系,是探究历史事件之所以发生的原因。“如何”:能够全面梳理秦到元地方管理变化的过程,即秦统一后,
71、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建立了一套地方官僚机构。汉初,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郡县、封国并存。汉武帝推恩令后,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唐朝中期后,在地方设置节度使,形成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一百多年。北宋初年,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政权、军权收归中央,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的局面。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为何”:能够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说明上述过程中某两重大事件的原因即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秦到元的中央集权的加强,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材料审清题目要求: “如何”是指描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为何”是指分析历史事件中的因果关系,是探究历史事件之所以发生的原
72、因。所以,论述如何时:结合秦到元的中央集权加强的有关史实回答即可; 论述“为何”时:能够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过程中某两重大事件的原因即可。如:汉初的郡国并行制,主要是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刘邦为了巩固刘氏天下的地位,分封同姓王。6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朝太祖废丞相,皇帝精力有限,无法高效处理政务。到了明成祖时代,皇帝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参与机密事物的决策。明朝内阁由此出現。主持内阁的首辅,更是权压群臣,地位非常之高。英国内阁是政府的高级官员。大多被冠以“大臣”的称号,由议会下院中多数党领袖组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君主同意只是象征性的,实则对议会
73、负责。刘骞、蒋媛萍英国式政治民主制的发展特性及文化溯源根据材料,指出中英两国内阁产生方式的主要区别并从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来拟定一个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答案】区别:明朝内阁成员由皇帝任命,阁臣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英国内阁成员由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首相)任命,形式上需要得到国王的承认。论题:中英两国的内阁与社会管理明朝的内阁部分地限制了君权,有利于国家决策一定的民主科学性,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推动中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英国的内阁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使君主立宪制更加完善,为英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提供了保证。两国的内阁制度都有利于维护国家的
74、统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进一步发展。综上所述,中英两国的内阁都推动了加强了对社会的有效管理。【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皇帝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参与机密事物的决策”和“由议会下院中多数党领袖组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君主同意只是象征性的,实则对议会负责”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史实可知,中英两国内阁产生方式存在很大区别,明朝内阁成员由皇帝任命,阁臣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英国内阁成员由首相任命。从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阐述不同内阁的作用,应当联系所学,从明朝内阁部分限制君权、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英国内阁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使君主立宪制更加完善、为英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提供
75、了保证等方面来论述二者的不同。还可以从维护统治、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来论述二者都推动了对社会的有效管理。本题的解答还要根据材料信息拟定论题,然后联系史实进行论述。6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妥协”一词在中国近代政治语境中常以贬义的形式出现,意为无原则地让步、退缩,“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被看作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然而,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宪政的实践却显示出,没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妥协与利益让渡,他们的历史发展就无法淌过深水区和激流区。要求:试以近代欧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践为例,阐述以上观点。(要求至少以两个国家为例,论述充分、表达清晰)【答案】观点:妥协在欧美国家民主政治进程中起
76、到重要作用论证例一:英国,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光荣革命都体现了妥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期也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暴力革命,革命过程曲折反复而后期则以妥协的方式探索适合英国国情的转型道路克伦威尔死后,英国政局动荡,资产阶级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革命成果,选择让斯图亚特王朝重掌政权这体现了一定的妥协由于请回来的国王缺乏妥协精神,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又有了后来的光荣革命光荣革命体现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相互妥协举议会改革的例子亦可例二: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充满了矛盾,如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和矛盾、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州与北方州的矛盾最终通过实行联邦制、议员分配
77、比例、奴隶人口计算等方法调和了各方矛盾体现了各方的妥协例三:法国1875宪法的制定法国共和之路过程曲折,充满暴力1875年宪法得以通过,体现了共和派与君主派的妥协,承认共和,这是君主派的妥协,而赋予总统以大权,这又体现了共和派的妥协正是双方的妥协才使得宪法得以签定,共和体制确立下来【解析】首先解读材料提取观点,依据材料“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宪政的实践却显示出,没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妥协与利益让渡,他们的历史发展就无法淌过深水区和激流区”可以得出观点是妥协在欧美国家民主政治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然后以近代欧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践为例,对观点进行阐述。阐述时,可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光荣革命、美国
78、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等角度进行说明。62.材料一战国时期,国家强制诸子均分土地,从而分割成若干小家庭,适应征税、服役的需要。汉代允许诸侯将土地分给诸子,以削弱分化诸侯,推动了古代家产均分制度。后世律令规定土地继承基本沿用诸子均分的方式,但受传统习俗影响,长子往往被赋予双倍的继承份额。名公判清明集记载了一个宋代案例:王有成“因不能孝养父母,遂致其父母老病无归,依栖女婿,养生皆赖其力”,因此官府判决土地等家产“当归之婿”。家庭的土地代代均分,阻碍了大规模地产的传承,也使夫妻为主要核心的小家庭成为社会主体。人们依赖土地、满足于拥有少量的生产资料,难以开启新的生产与经营。摘编自浅谈中国古
79、代继承制度的演进等材料二进入16世纪世纪以来,英国的土地继承逐渐普及了长子继承制。此后,英国规定土地只能由长子继承,长子继承制使贵族大地产代代相传,基本固定。圈地运动就是以贵族普遍世代保持着土地所有权为前提的,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权力驱赶佃农,圈占土地。长子继承制避免了家庭财产的平均分配,单传给长子有利于家庭财富的积累,并向资本转化。大地产的稳定性固化了贵族群体,强大的贵族群体逐渐形成了限制王权的反对派组织,最终促使了英国议会的产生。摘编自英国长子继承制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土地继承制度与中国的不同之处,并简析中英土地继承制度对两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答案】不同
80、之处:英国以长子继承制为主;中国均分土地为主。影响:中国古代诸子均分土地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和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团结和睦的家庭关系,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客观上助长了人们的惰性(安土重迁,依赖家庭,封闭保守)。英国“长子继承制”维护了贵族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有利于限制王权,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转型奠定了基础。【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英国土地继承制度与中国的土地继承,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的能力。不同之处一问,根据材料一中“战国时期,国家强制诸子均分土地,从而分割成若干小家庭,适应征税、服役的需要”得出以诸子均分为主要方式;根据材料二“进入 16
81、世纪世纪以来,英国的土地继承逐渐普及了长子继承制” 得出是以长子继承制为主。 第二小问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注意从积极和局限两个角度思考:积极从对中国将土地均分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和社会稳定、 有利于家庭的团结、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消极从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形成保守的思想回答。对英国的影响:注意从维护贵族制度、对资本的原始积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有利于政治上民主政治的确立等角度思考。63.材料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
82、禁止流通之列。但纸钞因政府未能控制投放量而渐至名存实亡,铜钱则因币材缺乏,铸币量难以满足流通的需要。明朝中期中国精美的丝瓷等商品通过几条航线大批输往海外,世界各地的白银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一个以白银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时,即规定赋税折银征收,说明民间使用白银已较普遍。清朝用银之势也已不可遏制。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二1550年后,由入股组成的企业在英国和尼德兰普遍确立起来。1553年,英国成立了第一个股份公司莫斯科公司。16世纪,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首先在尼德兰出现。在相对较弱的封建王权与人文精
83、神的苏醒的背景下,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马世力世界史纲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商业革命与西方商业革命在影响上的不同。【答案】不同:中国古代的商业革命没有突破农耕经济的范畴,自然经济仍然是经济主体;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手工业和江南地区;虽然推动了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出现,但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未能推动社会向近代转型。西方的商业革命推动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促进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革命与西方商业
84、革命在影响上的不同,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的能力。依据材料一“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和材料二 “在相对较弱的封建王权与人文精神的苏醒的背景下,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主要从未突破农耕经济的范畴、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个别地区和个别行业、没有推动社会向近代转型思考;西方:从推动封建制度瓦解、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人文主义的传播、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促进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等角度对比分析回答即可。64.材料西汉统治时期,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
85、御史中丞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下属御史丞则负责监督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内。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但在政府中,仍存在专责监督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宰相。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宪法学透视请回答:根据材料,概括从汉朝到宋朝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简要评价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答案】(1)趋势:从全面监察皇帝、宫廷、政府到只监察宰相与政府;制度发展逐渐严密,监察制、谏官制相配合。 (2)评价:积极:有利于反贪防腐,加强中央集权;消极: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很难起到真正的监察作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代的监察制度,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关键词“西汉统治时期、监督王室和宫廷、监察皇帝、监督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内。监察权是相权的一部分”、“唐代、限于监察政府、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仍存在专责监督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宰相”等信息归纳概括即可;第二小问,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结合所学反贪防腐、加强中央集权和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本质等简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