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省汪清县汪清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中华民族素来非常重视族谱的纂修,目的是尊崇人伦,维系宗族。这种传统源于商周时期的A禅让制B郡县制C分封制D宗法制2有学者评论说:“(它)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该学者评论的是A科举制B郡国并行制C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3有学者在研究古代中国某制度时提出:它兼具朝廷派出机构和地方官府两重性质,创了高层政区分寄式中央集权。该学者研究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C刺史制D行省制4中国古代的一个王朝推行“崇文抑武”“强干弱枝
2、”的国策,通过“收其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派文臣任知州”“设置通判”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个王朝是A汉朝B明朝C唐朝D北宋5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内阁出现在A秦朝B明朝C唐朝D汉朝6“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代的沉船。这艘船当时满载货物从我国的东南沿海港口出发,在前往东南亚、西亚等地区进行贸易活动的途中沉没。据报道,截至2019年3月20日,出土文物已达14万余件,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资料。在这些出土的文物中,会大量存在瓷器纸张铁器丝
3、绸ABCD7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8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富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其爱国思想的真实写照是A“存天理,灭人欲”B“天下为主,君为客”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天下兴亡,匹夫有贵”9“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宋代苏轼的诗句“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就反映了这种特点。材料反映的是A宫廷画B文人画C风俗画D工笔画10在近代某一条约
4、签订时,列强要求赔款数额为4亿5千万两,用意是当时中国有4亿5千万人口,要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1两白银的“罚金”。材料中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天津条约11卿云曲曾被选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为:“卿云烂兮,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该歌词颂扬了辛亥革命A结束君主专制制度的伟大功绩B结束了封建社会历史C结束中国半殖民地的屈辱历史D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12中国工农红军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了坚定信念、坚强意志等可以创造人间奇迹的精神。反映了红军创造“人间奇迹”的事件是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长征D解放战争13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
5、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列不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史实是A制定全面抗战路线B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C建立了抗日根据地D组建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14朱自清在这一天中说:“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从前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抗战胜利指日可待。”“抗战胜利指日可待”的根本原因是A中华民族实现了全民族团结抗战B有国际力量的支持C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D日本是小国,资源匮乏15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在于A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B推翻了蒋介石在大陆的反动统治C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16解放战争时期,与“1947年6月”“
6、晋冀鲁豫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等信息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B辽沈战役C淮海战役D平津战17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为了挽救国家颓势,他们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发动了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18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此期间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A运输业B轻工业C重工业D金融业191978年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在A城市B农村C广大内地D沿海地区20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新一轮对外
7、开放高潮迭起。“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状况在今天的上海已经不存在了。这主要是由于A第一批经济特区的建立B沿海城市的开放C沿海经济开发区的开辟D浦东的开发开放2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2012)一书中,作者形象地把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征总结为:50年代是“一边倒”战略,60年代是“反对两霸”战略,70年代发展为“一条线”、“一大片”战略。其中,50年代的“一边倒”是指A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B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站在资本主义阵营一边D以发展中国家为核心的外交22以下盛世局面,按时序排列第三的是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光武中兴D开元盛世23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
8、时说:“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B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D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24德克卜德在中国物品西传考中有过这样的评价:“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许多更知名人的恩惠更大。”蔡伦的“恩惠”主要体现在A发明了最早的书写用纸B完成了其毕生的心愿C推动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D完成了造纸术的西传25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曾评价某一史学著作云:“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该著作是A论语B史记C汉书D九章算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计50分)26选官制度
9、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选官制度都极为关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部分)时期宰相总人数进士出身人数其它出身及入仕途径唐朝武则天7311举荐、行伍、门荫唐玄宗347唐肃宗164五代4624吏职、幕僚、行伍、举荐、门荫等宋朝北宋7263资荫、摄官、特奏名、纳粟、从军、举荐等南宋6348王翠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其入仕途径的比较研究材料二宋朝严禁“行卷”(考试前,考生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给有影响力的高官),考官在考试前全部进入贡院(专门的考试场地),考试期间不得外出。考官的亲属如果参加考试另行组织,叫“别头试”。为防止考生作弊,进考场要搜身。为防止考官在判
10、卷环节徇私情,考卷要“糊名”,密封考试试卷;还要誊录,考试密封编号之后发送誊录院,由手书在官员监督下抄写副本,将副本送考官评定,防止以字识人。摘编自任世江宋朝的特点及完善科举制请完成下列要求:(1) 据材料一,概括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该变化趋势的原因。(10分)(2) 据材料二,概括宋朝选拔官员的特点。(6分)(3)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宋选官制度体现的原则,并分析其作用(10分)271919年、1949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蔓延。那些在十几年前把欧美作为中国改革的榜样和理想的青年知识
11、分子,热切地期待着1919年巴黎和会的结果。然而,当和平缔造者们同意日本继续干涉中国时,这些希望被彻底粉碎了。摘自(美)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1750年至今)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大事记1949年(部分)194809194901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90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194904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19490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据金冲及著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上)整理(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青年知识分子期待的“1919年巴黎和会的结果”,简析“这些希望被彻底粉碎”而引发的运动的重要历史意义。(10分)(2)
12、 根据材料二大事年表所列资料及所学知识,概述1949年发生的这些大事为新中国成立所创造的条件。用一句话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性质。(14分)历史答案题目12345678910答案DADDBBCDBC题目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CDACAACBD题目2122232425答案ABBCB26(1)趋势:进士出身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多,以门第、战功为主到以科举选拔为主;入仕途径更多样化。原因: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发展。(2)特点:严格控制考试过程;严密考试操作程序。(3)原则:具有面向社会的开放性;具有公开竞争的平等性。作用:推动了社会不同阶层流动;有利于社会的公正公平;促进了
13、官员素质的提高;有利于选拔人才。27(1)期待:收回德国原在中国山东的权益。意义: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社会广泛流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在基础。(2)条件: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七届二中全会确定了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若写“确定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亦可相应得分);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政协会议通过共同纲领及国名、国旗、国微、国歌等,直接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准备。性质: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主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