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809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3页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3页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3页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3页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3页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3页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3页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3页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3页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3页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3页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3页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人的耐力与体内的一种基因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人体内的这种基因按某种特定形式存在,人就容易在需要耐力的体育运动中取得好成绩。该大学心血管遗传中心蒙哥马利博土领导的研究小组,是在对征服了高海拔山峰的登山运动员和在军训中表现出色的新征入伍的士兵进行DNA测试后得出上述结论的。据介绍,所有这些登山者,都是在没有携带氧气瓶等呼吸设备的情况下顺利地登上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的。而75名接受调查的新兵,都是在为期10周的大强度军事训练中成功地坚持下来的。 科学家们发现,这些

2、体能素质超群者的ACE(血管紧张肽转换酶)基因的存在有某些共同特征。这种基因在人体内的存在有I和D两种形式,形式I使人体血液中的ACE数量较少,形式D能起相反的作用。每个人体内有两个这种基因,或是两个I,或是一个I一个D,或是两个D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证实,拥有至少一个I基因的人,其耐力比拥有两个D基因的人要强。研究人员推测说,I基因能增强肌肉细胞吸收氧或其他营养成分的能力,因而有助于增强人的耐力。 研究人员指出,由于运动能力还与敏捷性、手眼协调等许多其他因素有关,因此这一成果不一定能用于选拔和培养运动员。但如果进一步研究并证明I基因确实可以提高细胞的工作效率,那么可能为中风或心脏病患者找到一种新

3、的治疗手段。(1)对文中加横线的词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基因”是以I形式存在的基因B“这种基因”指人体内的ACE基因C“特定形式”指被试者体内只有I基因没有D基因D“共同特征”是人体内部存在有I和D两种形式的基因(2)从现有研究成果看,与被试者体能素质超群无必然关联的因素是 A人体血液甲ACE的数量B人体内ACE基因存在的形式C人体中I、D基因组合的方式DI、D基因与肌肉细胞的关系(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科学家对登山运动员和受训士兵的DAN测试是为了证明他们的耐力。B研究结果证实,I基因能增强人的耐力的依据是它能增强肌肉吸收氧和其他营养成分的能力。C所有被试运动员和75名士

4、兵体内的ACE基因都至少有一个以I的形式存在。DACE基因的D形式的存在,是造成人的耐力低下的主要原因。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高士明谈林风眠:他不仅是一个人更是一条路郭珊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受客观历史原因所限,林风眠生前被长期曲解、冷落、贬低甚至遗忘。事过境迁之后,我们又该如何纪念这样一位贞静淡泊、会通履远的先行者?下面是南方日报记者对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士明的访谈节选。 南方日报:您曾经提出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即“林风眠不仅是一个人,而且是一条道路,是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上最重要的一支学术脉络”。林风眠这一脉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高士明:我是在1999年参与

5、中国美术学院“林风眠百岁诞辰纪念展”策划工作的过程中,开始重新认识林风眠先生的。我们发现,林风眠的一生与那个时代非常多的文化艺术名人紧密相关。留法期间,他和同乡李金发、林文铮组成了一个“铁三角”,他们共同生活,互相磨砺,一起策划展览,彼此交流心得;回国之后,林风眠执掌国立艺术院期间,是“艺术运动社”的主要发起人,在他的身边形成了一个以留法、旅日归国人士为主的艺术群体,林风眠提出的“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口号,对20世纪中国美术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林风眠之路,一方面是一条“精神之路”;另一方面,也是一条“方法之路”。在林风眠这个名字背后,其实是一个庞大的艺术军

6、团。其中既有林风眠的同仁们,当时国立艺术院第一代教授,还有他的学生们,比如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苏天赐、席德进等。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上,只有这一支林风眠所开启并倡导的这条道路,为中国现当代艺术不断地赢得世界的关注与认同。 南方日报:徐悲鸿和林风眠都曾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求学,也都曾有意识地借鉴西方艺术、改造中国旧时代艺术。在您看来,他们的艺术主张及实践最本质的差异何在? 高士明:徐悲鸿师从写实派导师弗拉孟,他继承的是当时在欧洲已趋于没落的写实主义传统。因为在他看来,中国传统绘画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科学之基础和坚实的造型。徐悲鸿还认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式微,因为和现实生活离得太远,所以他提倡从西方引

7、来现实主义的精神以充实中国艺术的内涵。他所倡导的写实主义道路和风格,顺应了当时时代的需要,演变为时代主流。而林风眠的诊断则是中国传统艺术陈陈相因,其问题在于缺乏自新之能量。所以他从现代派诗歌、艺术之中取经,希望能以现代主义的表现性与批判性,为传统中国艺术找到一种自我更新、重获生机的道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无疑是一位超越时代的、孤独的先行者。 此外,还必须强调一点,林风眠提倡的“中西融合”,并不是一种简单的A+B式的叠加或者并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开放的视野和文化胸襟,实现中西艺术的对话,打开一个崭新的创造格局。这与梁启超所说的“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以及陈寅恪所谓“不中不西,非古非今”,在

8、精神上是共通的。这里所说的“调和”,实则“贯通”和“再造”,最终是为了“创造时代艺术”。 南方日报:在“国际化”、“全球化”已经成为共识和常态的情况下,您认为林风眠当年呼吁的“中西融合”的艺术理念在今天有着怎样的意义? 高士明:林风眠先生提倡的“中西融合”已经是艺术史学者们无法回避的命题,在其原初语境中,这个口号有其超前性、先见性,从其诞生背景上来说,也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在林先生那个时代,人们仍然是从中西二元的思维逻辑出发,去“开眼看天下”;而在今天,“全球”和“本土”的定义处于随时变动之中,这种互动性的跨文化语境,是我们与谈论“中西调和”的林先生那一代前辈最大的不同。 林风眠早年呼吁以艺术

9、启蒙民众,涵养心灵,提升国民性,这实际上呼应了蔡元培先生“以艺术代宗教”的美育思想,应该发扬光大。现在,我们学校也提倡“以乡土为学院”,提醒学生们,眼光不要只盯着798,或者巴黎、纽约,不要忘记我们脚下的土地,不要切断我们与乡土社会的内在联系,也不要遗忘艺术工作者的现世情怀。(节选自南方日报专题撰文)【注】林风眠,出生于广东梅州市梅江区白宫镇公岭村,画家、艺术教育家、国立艺术学院(现更名为 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798:指北京798艺术区,或称大山子艺术区、大山子798厂艺术区等。(1)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的艺术史上,只有林风眠所开启并倡导的这条道路,为中

10、国艺术不断地赢得世界的关注与认同。B徐悲鸿师从写实派导师弗拉孟,他继承的是当时在欧洲已趋于没落的写实主义传统。这表明徐悲鸿在艺术方面的成就没有林风眠高。C林风眠先生提倡的“中西融合”在其原初语境中,有其超前性、先见性,但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已经不适应当今的时代要求。D林风眠呼吁以艺术启蒙民众、涵养心灵,提升国民性,这与蔡元培先生“以艺术代宗教”的美育思想是相契合的,在今天仍值得提倡和发扬。(2)请根据访谈的内容,概括林风眠之路的内涵。(3)林风眠的从艺经历和艺术主张对今天的艺术工作者有哪些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3文学类文本阅读没有对手的生活我的舅舅王五退休了,他说:“我终于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啦

11、。”可在我看来,他刚休息了三两天,人就委顿得如同一片枯黄的菜叶。我这样形容我的舅舅王五,并非故意对他不敬,而是因为,他以前经常用同样的话来讽刺我。所以,当我看到他满脸憔悴的样子,就不由自主想起了那句话。我跟他之间的关系,已经令人兴奋地变成了一片黄菜叶与另一片黄菜叶之间的关系,这很好。退休以前,我的舅舅王五是这座城市里一个不大不小的领导干部。我呢,什么也不是。我辞掉了工作,回到家里睡觉。睡不着觉的时候,就靠读书和写小说打发时间。我整天披头散发,吃穿都不讲究,脸色也不太好。满面红光的舅舅对我很瞧不起。他跟我的母亲也就是他的姐姐,或者别的什么人提起我时,总是说“那片黄菜叶”如何如何。我心里对他很是反

12、感。变成了另一片黄菜叶的舅舅以为自己生病了。他去医院做了全方位的检查,医生说:一切正常。他对这个结果很不满意,连续换了两家医院,还是一切正常。他犯了糊涂,对家里的一只老花猫大发了一通脾气。他说:“没病?没病怎么浑身没有一点力气?没病怎么吃不下饭?你能告诉我吗?他妈的你说你说呀!”可怜的老花猫被他吓坏了,在跃而起,以龙卷风的速度逃掉了。我的舅舅突然心血来潮想写小说。他亲自屈尊来到我的狗窝般的小屋子里,还带来了一条好烟。他知道我烟瘾很大,不过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抽过他一支烟。他对我说:“你看我整天闲着,都快闲出病来了。怎么办呢?你教我写小说吧。”他又说:“我这一辈子,就是一部很好的长篇小说啊。”我一支

13、接一支抽着他带来的好烟,以沉默的方式与他喋喋不休的诉说相抗衡。他告诉我他哪年哪月参加革命工作,又怎样把一个又一个对手打下马去,从而开辟出崭新的工作局面。他提到了一个又一个 名字,这些名字,有的我熟悉,更多的是我第一次听说。我的舅舅王五说:“老丁,老丁你知道吧?”我点点头。老丁我怎么会不知道呢?他跟王五是一个单位的,而且就住在王五的楼上。我的舅舅王五说:“哼,老丁!就凭老丁那点本事,也想跟我争一把手的位置!”他没有再说下去。他眯起眼睛,仰在那张不堪入目的破沙发里,脸上荡漾着令人陶醉的幸福。我的舅舅王五果真写起了小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写的是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他写得很投入。他不允许任何人打扰他

14、,连窗外那棵老杨树上的鸟儿也不行。很多人都亲眼看到他在一天下午跟那棵老杨树以及树上的麻雀们玩命的情景,简直可以说是惊心动魄。他从家中狂奔而出,用石头击打树枝上叽叽喳喳的麻雀。落叶纷纷,在地面上铺了厚厚一层,细看,其中还夹杂着几根麻雀的羽毛。邻居们都惊呆了,他们不知道王五这个老家伙今天吃错了什么药。如果不是老丁下班回家从轿车里探出头来冲他哈哈大笑了一阵子,我敢打赌,我的舅舅王五肯定会毫不留情地把那棵老杨树上的最后一片叶子也给打下来。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几个月以后,我的舅舅王五又改变了想法,他不再写小说了。他当上了园丁,在家里莳花弄草,各种各样的花草挤满了阳台。让我感到更加意外的是,他的精神状态也逐

15、渐好转了,几乎达到了退休前的水平。我忍不住问 他:“舅舅,你为什么不写小说了?”他瞥了我一眼,笑笑说:“忙啊,没时间哪!”紧接着,又压低了声音对我说,“楼上的老丁也退下来了。他在家里养了不少花草,我要跟他好好比一比” 舅舅对我说的悄悄话,一直让我品味了很长时间。现在,我终于可以自豪地向全人类宣布,我对那个名叫王五的人有了比以前更深的了解。(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舅舅王五退休时说“我终于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表明他厌倦了在单位的工作,为终于可以重新过一种自在清闲的生活而感动由衷的高兴。B舅舅王五明明身体一切正常,却满脸憔悴而“萎焉得如同一片枯黄的菜叶”,

16、根本原因在于王五不适应突然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变化。C小说将舅舅王五的形象刻画地生动形象,有赖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成功的描写,以及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外貌描摹。D小说以第一人称来写作,便于抒发情感,并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让故事具有一种真实性,同时还起到串联故事情节的作用。E幽默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在诙谐的叙述中,将主人公的形象逐步勾画出来,而幽默手法的运用,也更有利小说主旨的表达。(2)舅舅王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概括作答。(3)有没有对手,王五的退休生活状态完全不一样。你如何评价王五的这种情况?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二、古代诗文阅读4文言文阅读。 孙沔,字元规,越州会

17、稽人。中进士第,补赵州司理参军。跌荡自放,不守士节,然材猛过人。 时宰相吕夷简求罢,仁宗优诏弗许。沔上书言:“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又以张士逊冠台席,士逊本乏远识,至隳国事。盖夷简不进贤为社稷远图,但引不若己者为自固之计,欲使陛下知辅相之位非己不可,冀复思己而召用也。陛下果召夷简还,自大名入秉朝政,于兹三年,不更一事。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书闻,帝不之罪,议者喜其謇切。 知庆州。元昊死,诸将欲乘其隙,大举灭之。沔日: “乘危伐丧,非中国体。”徙秦州,时侬智高反,沔入见

18、,帝以秦事勉之。对日: “臣虽老,然秦州不足烦圣虑,陛下当以岭南为忧也。臣睹贼势方张,官军朝夕当有败奏。”明日,闻蒋偕死,帝谕执政日:“南事诚如沔所料。”又迁观文殿学士、知并州。而谏官吴及、御史沈起奏沔淫纵无检,守杭及并所为不法,乃徙寿州。 诏按其迹,而使者奏:“在杭州,沔爱许明所藏郭虔晖画鹰图,明不以献。初,明父祷水仙大王庙生明,故幼名大王儿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在并州,私役使吏卒,往来青州、麟州市卖纱、绢、药物。官庭列大梃,或以暴怒击诉事者,尝剔取盗足后筋,断之。”奏至,乃徙宁国节度副使,监司坐失察,皆被绌。(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七,有删节)(1)

19、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B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C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D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字,又称表字,旧时男子20岁时行冠礼,在本名以外另起表德行或与本名意义有关的字,而古代女子无需取字。B中堂,为唐、宋时中书省政事堂之简称,因宰相办公于此而成宰相之别名。今多指悬于客厅的

20、一种书、画形式。C社稷,即土神和谷神,护佑农耕。古时以农为本,“本固则邦宁”,君主设坛祭祀二神,社稷遂成国家之代称。D学士,即求学之士或饱学之士,入朝多为顾问秘书之臣。唐、宋时设翰林学士之职,因接近皇帝,往往参预机要。(3)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沔敢于直谏。曾上书指斥宰相吕夷简推荐平庸之人担任宰相,孙沔也因此被贬谪。B孙沔不趁人之危。元昊去世,众人主张乘机攻打,但孙沔认为这样做有失国家体统。C孙沔假公济私。他在并州任职期间,私下役使官吏士卒,买卖物品,从中牟取私利。D孙沔性情残暴。暴怒时在公堂之上痛殴前来诉事的人;更有甚者,对盗贼使用酷刑。(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

21、译成现代汉语。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奏至,乃徙宁国节度副使,监司坐失察,皆被绌。5古代诗歌阅读。虞美人舒亶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注】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宋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上片的前两句写诗人日暮登楼所见,寥寥几笔,由下及上地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B本词用字精

22、妙,“芙蓉落尽天涵水”中“涵”字写出了天空苍茫、水天一色的特点。C“贴云寒”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双燕背飞的心理感受,更寄寓了诗人内心的凄凉。D“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故人,老朋友,指公度。早晚,是说老朋友早上、晚上都登高望远,思念着我,写出了深厚的情谊。E此词上片主写景,下片主言情,用语清婉雅丽,情真意切,不失为赠答词中的佳作。(2)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默写名句。(1)王维在使至塞上中用“ , ”两句对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了细致的刻画。(2)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 一句印证了这句话。(3)蜀道难中李白通过 ,

23、 两句,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三、语言文字运用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 ,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许多人眼里,美术馆一直是 的代名词,是少数有艺术造诣的人出入的地方,里面陈列的通常是看不懂的作品。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一定会成为 的人。A扬汤止沸 下里巴人 深孚众望B釜底抽薪 阳春白雪 深负众望C釜底抽薪 阳春白雪 深孚众望D扬汤止沸 下里巴人 深负众望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他们不但保质超额地完成了任务,我们也没有落后,很出色地完成了预定

24、目标B参加这次探险活动的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C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D世界卫生组织这份一年一度的报告,提供了儿童与成人的死亡率、疾病谱以及吸烟饮酒等健康风险因素增加的最新资料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_,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_,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_,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

25、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多读如果彻底。少读如果彻底。多读而不求甚解。少读而不求甚解。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ABCD10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年画”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40字。 年画是民间很常见的一种图画,大多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传统年画多为本版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枊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现代年画则多为机器印制。年画的常见题材有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五谷丰登等,也有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多含有吉祥喜庆的意义。年画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相关记载;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

26、行;至今还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答: 。11请仿照下面文段中画线部分的例证,另写一段话,要求和文段论点一致。“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得有个多取向的思路。世界上许多事情都不是单线的,从A到B是一种思考,从B到A又是一种思考,如果你能反复地思考、比较、对证,你对一本书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思想就会丰富许多。比如我们过去常常讲,“大河不满小河干,小河不满渠沟干。”这句话当然是对的,但是如果思考一下,反方向的道理是否也能站得住脚?即如果渠沟里面没有水,小河里面也没有水,那么大河里的水,是怎么来的呢?五、作文:60分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某高中学校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27、”橱窗中,宣传文字内容配有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小王同学就此上书校长,认为学校里的安全教育宣传“给图给真相”用意虽好,但视觉冲击力太强,不太适宜,建议另换其他图片,如漫画等。校长回复说,漫画太“温馨”,不能给人多少触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教育宣传,只有“触目”才能“惊心”。当然,也欢迎大家提出更加完善的建议。 校园安全宣传是“温馨提示”好,还是“触目惊心”好?同学们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或建议。 如果你是该校学生,也参与这场讨论,那么,你的立场是什么?或者对此有什么具体建议?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看法或建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

28、作任务。2017年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一中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人的耐力与体内的一种基因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人体内的这种基因按某种特定形式存在,人就容易在需要耐力的体育运动中取得好成绩。该大学心血管遗传中心蒙哥马利博土领导的研究小组,是在对征服了高海拔山峰的登山运动员和在军训中表现出色的新征入伍的士兵进行DNA测试后得出上述结论的。据介绍,所有这些登山者,都是在没有携带氧气瓶等呼吸设备的情况下顺利地登上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的。而75名接受调查的新兵,都是在为期10周的大强度军事训练中成功地坚持下来的。 科

29、学家们发现,这些体能素质超群者的ACE(血管紧张肽转换酶)基因的存在有某些共同特征。这种基因在人体内的存在有I和D两种形式,形式I使人体血液中的ACE数量较少,形式D能起相反的作用。每个人体内有两个这种基因,或是两个I,或是一个I一个D,或是两个D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证实,拥有至少一个I基因的人,其耐力比拥有两个D基因的人要强。研究人员推测说,I基因能增强肌肉细胞吸收氧或其他营养成分的能力,因而有助于增强人的耐力。 研究人员指出,由于运动能力还与敏捷性、手眼协调等许多其他因素有关,因此这一成果不一定能用于选拔和培养运动员。但如果进一步研究并证明I基因确实可以提高细胞的工作效率,那么可能为中风或心脏

30、病患者找到一种新的治疗手段。(1)对文中加横线的词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BA“一种基因”是以I形式存在的基因B“这种基因”指人体内的ACE基因C“特定形式”指被试者体内只有I基因没有D基因D“共同特征”是人体内部存在有I和D两种形式的基因(2)从现有研究成果看,与被试者体能素质超群无必然关联的因素是DA人体血液甲ACE的数量B人体内ACE基因存在的形式C人体中I、D基因组合的方式DI、D基因与肌肉细胞的关系(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A科学家对登山运动员和受训士兵的DAN测试是为了证明他们的耐力。B研究结果证实,I基因能增强人的耐力的依据是它能增强肌肉吸收氧和其他营养成分的能力。C所有被试

31、运动员和75名士兵体内的ACE基因都至少有一个以I的形式存在。DACE基因的D形式的存在,是造成人的耐力低下的主要原因。【考点】4A:一般实用类阅读【分析】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意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的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其前后句含意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意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隐含在前面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理解句子要瞻前顾后,审读语境,这既是理解句子较普遍的方法,也是理解句子最基本的原则【解答】(1)A、“以I形式存在的基因”并不是说的“一种基因”,根据文中第一段内容,这是与人体耐力有关的;C、“只有I基因没有D基因”不正确,原文第二段

32、表述为“每个人体内有两个这种基因,或是两个I,或是一个I一个D,或是两个D”;D、“人体内部存在有I和D两种形式的基因”错误,从原文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这种基因在人体内的存在有I和D两种形式,形式I使人体血液中的ACE数量较少,形式D能起相反的作用”故选B(2)D、文中只提到I基因与肌肉细胞的联系,原文第二段表述为“I基因能增强肌肉细胞吸收氧或其他营养成分的能力,因而有助于增强人的耐力”故选D(3)A、原文第一段表述为“如果人体内的这种基因按某种特定形式存在,人就容易在需要耐力的体育运动中取得好成绩”,并没有直接论述;B、“基因能增强人的耐力的依据是它能增强肌肉吸收氧和其他营养成分的能力”不属

33、于原文意思,与文章第二段表述内容不相符合D,原文无依据故选C答案:(1)B(2)D(3)C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高士明谈林风眠:他不仅是一个人更是一条路郭珊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受客观历史原因所限,林风眠生前被长期曲解、冷落、贬低甚至遗忘。事过境迁之后,我们又该如何纪念这样一位贞静淡泊、会通履远的先行者?下面是南方日报记者对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士明的访谈节选。 南方日报:您曾经提出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即“林风眠不仅是一个人,而且是一条道路,是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上最重要的一支学术脉络”。林风眠这一脉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高士明:我是在1999年参与中国美术学院“

34、林风眠百岁诞辰纪念展”策划工作的过程中,开始重新认识林风眠先生的。我们发现,林风眠的一生与那个时代非常多的文化艺术名人紧密相关。留法期间,他和同乡李金发、林文铮组成了一个“铁三角”,他们共同生活,互相磨砺,一起策划展览,彼此交流心得;回国之后,林风眠执掌国立艺术院期间,是“艺术运动社”的主要发起人,在他的身边形成了一个以留法、旅日归国人士为主的艺术群体,林风眠提出的“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口号,对20世纪中国美术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林风眠之路,一方面是一条“精神之路”;另一方面,也是一条“方法之路”。在林风眠这个名字背后,其实是一个庞大的艺术军团。其中既有林

35、风眠的同仁们,当时国立艺术院第一代教授,还有他的学生们,比如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苏天赐、席德进等。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上,只有这一支林风眠所开启并倡导的这条道路,为中国现当代艺术不断地赢得世界的关注与认同。 南方日报:徐悲鸿和林风眠都曾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求学,也都曾有意识地借鉴西方艺术、改造中国旧时代艺术。在您看来,他们的艺术主张及实践最本质的差异何在? 高士明:徐悲鸿师从写实派导师弗拉孟,他继承的是当时在欧洲已趋于没落的写实主义传统。因为在他看来,中国传统绘画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科学之基础和坚实的造型。徐悲鸿还认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式微,因为和现实生活离得太远,所以他提倡从西方引来现实主义的精

36、神以充实中国艺术的内涵。他所倡导的写实主义道路和风格,顺应了当时时代的需要,演变为时代主流。而林风眠的诊断则是中国传统艺术陈陈相因,其问题在于缺乏自新之能量。所以他从现代派诗歌、艺术之中取经,希望能以现代主义的表现性与批判性,为传统中国艺术找到一种自我更新、重获生机的道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无疑是一位超越时代的、孤独的先行者。 此外,还必须强调一点,林风眠提倡的“中西融合”,并不是一种简单的A+B式的叠加或者并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开放的视野和文化胸襟,实现中西艺术的对话,打开一个崭新的创造格局。这与梁启超所说的“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以及陈寅恪所谓“不中不西,非古非今”,在精神上是共通的

37、。这里所说的“调和”,实则“贯通”和“再造”,最终是为了“创造时代艺术”。 南方日报:在“国际化”、“全球化”已经成为共识和常态的情况下,您认为林风眠当年呼吁的“中西融合”的艺术理念在今天有着怎样的意义? 高士明:林风眠先生提倡的“中西融合”已经是艺术史学者们无法回避的命题,在其原初语境中,这个口号有其超前性、先见性,从其诞生背景上来说,也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在林先生那个时代,人们仍然是从中西二元的思维逻辑出发,去“开眼看天下”;而在今天,“全球”和“本土”的定义处于随时变动之中,这种互动性的跨文化语境,是我们与谈论“中西调和”的林先生那一代前辈最大的不同。 林风眠早年呼吁以艺术启蒙民众,涵养

38、心灵,提升国民性,这实际上呼应了蔡元培先生“以艺术代宗教”的美育思想,应该发扬光大。现在,我们学校也提倡“以乡土为学院”,提醒学生们,眼光不要只盯着798,或者巴黎、纽约,不要忘记我们脚下的土地,不要切断我们与乡土社会的内在联系,也不要遗忘艺术工作者的现世情怀。(节选自南方日报专题撰文)【注】林风眠,出生于广东梅州市梅江区白宫镇公岭村,画家、艺术教育家、国立艺术学院(现更名为 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798:指北京798艺术区,或称大山子艺术区、大山子798厂艺术区等。(1)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正确的一项是DA在中国的艺术史上,只有林风眠所开启并倡导的这条道路,为中国艺术不断地赢

39、得世界的关注与认同。B徐悲鸿师从写实派导师弗拉孟,他继承的是当时在欧洲已趋于没落的写实主义传统。这表明徐悲鸿在艺术方面的成就没有林风眠高。C林风眠先生提倡的“中西融合”在其原初语境中,有其超前性、先见性,但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已经不适应当今的时代要求。D林风眠呼吁以艺术启蒙民众、涵养心灵,提升国民性,这与蔡元培先生“以艺术代宗教”的美育思想是相契合的,在今天仍值得提倡和发扬。(2)请根据访谈的内容,概括林风眠之路的内涵。(3)林风眠的从艺经历和艺术主张对今天的艺术工作者有哪些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考点】43:传记阅读【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

40、章内容要点,把握文章中心内容的基本能力(3)本题考查探究文本的能力【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项范围扩大应为20世纪中国现当代美术;B项推断不正确;C项文中为“有时代局限性”,并非不适应时代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要点,把握文章中心

41、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本的核心内容,尤其是要注意时代背景一下人物特质之间的具体内容林风眠是因为崇高的艺术家,他在自己的艺术生涯之下创造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方法之路,这条路便是介绍西洋艺术,介绍中国传统艺术,创造时的艺术,为中国传统艺术,找到了一条自我更新,重获生机的艺术道路(3)本题考查探究文本的能力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掘解释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如没有明确的要求不做向外扩展式答题向内挖掘又有两种: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另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本题适用第二种方式,先

42、提出观点,然后结合原文事例作具体的解释本题考生可结合原文先归纳出林风眠的事迹,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内容逐一加以分析,注意语言通顺,言之成理解答此类题目,必须结合全文内容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其次立足自己的观点,本题在解答时主要是要突出林风眠先生开启民众艺术,汉阳心灵的文化素养答案:(1)D(2)是一条“精神之路”,提倡“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是一条“方法之路”林风眠与他的同仁、学生组成一个庞大的艺术军团,共同践行这条道路是一条先行之路林风眠从现代派诗歌、艺术之中取经,用现代主义的表现性与批判性,为传统中国艺术找到一种自我更新、重获生机的道路(一点2分,任两点满分

43、)(3)要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相互磨砺中共同提高林风眠在留学期间与同乡李金发共同生活,互相磨砺回国后又聚集了一个以留法、旅日归国人士为主的艺术群体,要有全新的、开放的视野和文化胸襟他提倡中西融合,善于从从现代派诗歌、艺术之中取经,为传统中国艺术找到一种自我更新、重获生机的道路要有艺术工作者的现世情怀林风眠呼吁以艺术启蒙民众,涵养心灵,提升国民性,具有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一点2分,任两点满分)3文学类文本阅读没有对手的生活我的舅舅王五退休了,他说:“我终于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啦。”可在我看来,他刚休息了三两天,人就委顿得如同一片枯黄的菜叶。我这样形容我的舅舅王五,并非故意对他不敬,而是因为

44、,他以前经常用同样的话来讽刺我。所以,当我看到他满脸憔悴的样子,就不由自主想起了那句话。我跟他之间的关系,已经令人兴奋地变成了一片黄菜叶与另一片黄菜叶之间的关系,这很好。退休以前,我的舅舅王五是这座城市里一个不大不小的领导干部。我呢,什么也不是。我辞掉了工作,回到家里睡觉。睡不着觉的时候,就靠读书和写小说打发时间。我整天披头散发,吃穿都不讲究,脸色也不太好。满面红光的舅舅对我很瞧不起。他跟我的母亲也就是他的姐姐,或者别的什么人提起我时,总是说“那片黄菜叶”如何如何。我心里对他很是反感。变成了另一片黄菜叶的舅舅以为自己生病了。他去医院做了全方位的检查,医生说:一切正常。他对这个结果很不满意,连续

45、换了两家医院,还是一切正常。他犯了糊涂,对家里的一只老花猫大发了一通脾气。他说:“没病?没病怎么浑身没有一点力气?没病怎么吃不下饭?你能告诉我吗?他妈的你说你说呀!”可怜的老花猫被他吓坏了,在跃而起,以龙卷风的速度逃掉了。我的舅舅突然心血来潮想写小说。他亲自屈尊来到我的狗窝般的小屋子里,还带来了一条好烟。他知道我烟瘾很大,不过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抽过他一支烟。他对我说:“你看我整天闲着,都快闲出病来了。怎么办呢?你教我写小说吧。”他又说:“我这一辈子,就是一部很好的长篇小说啊。”我一支接一支抽着他带来的好烟,以沉默的方式与他喋喋不休的诉说相抗衡。他告诉我他哪年哪月参加革命工作,又怎样把一个又一个对

46、手打下马去,从而开辟出崭新的工作局面。他提到了一个又一个 名字,这些名字,有的我熟悉,更多的是我第一次听说。我的舅舅王五说:“老丁,老丁你知道吧?”我点点头。老丁我怎么会不知道呢?他跟王五是一个单位的,而且就住在王五的楼上。我的舅舅王五说:“哼,老丁!就凭老丁那点本事,也想跟我争一把手的位置!”他没有再说下去。他眯起眼睛,仰在那张不堪入目的破沙发里,脸上荡漾着令人陶醉的幸福。我的舅舅王五果真写起了小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写的是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他写得很投入。他不允许任何人打扰他,连窗外那棵老杨树上的鸟儿也不行。很多人都亲眼看到他在一天下午跟那棵老杨树以及树上的麻雀们玩命的情景,简直可以说是

47、惊心动魄。他从家中狂奔而出,用石头击打树枝上叽叽喳喳的麻雀。落叶纷纷,在地面上铺了厚厚一层,细看,其中还夹杂着几根麻雀的羽毛。邻居们都惊呆了,他们不知道王五这个老家伙今天吃错了什么药。如果不是老丁下班回家从轿车里探出头来冲他哈哈大笑了一阵子,我敢打赌,我的舅舅王五肯定会毫不留情地把那棵老杨树上的最后一片叶子也给打下来。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几个月以后,我的舅舅王五又改变了想法,他不再写小说了。他当上了园丁,在家里莳花弄草,各种各样的花草挤满了阳台。让我感到更加意外的是,他的精神状态也逐渐好转了,几乎达到了退休前的水平。我忍不住问 他:“舅舅,你为什么不写小说了?”他瞥了我一眼,笑笑说:“忙啊,没时

48、间哪!”紧接着,又压低了声音对我说,“楼上的老丁也退下来了。他在家里养了不少花草,我要跟他好好比一比” 舅舅对我说的悄悄话,一直让我品味了很长时间。现在,我终于可以自豪地向全人类宣布,我对那个名叫王五的人有了比以前更深的了解。(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DEA舅舅王五退休时说“我终于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表明他厌倦了在单位的工作,为终于可以重新过一种自在清闲的生活而感动由衷的高兴。B舅舅王五明明身体一切正常,却满脸憔悴而“萎焉得如同一片枯黄的菜叶”,根本原因在于王五不适应突然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变化。C小说将舅舅王五的形象刻画地生动形象,有赖于语言、动作、神态、

49、心理等方面成功的描写,以及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外貌描摹。D小说以第一人称来写作,便于抒发情感,并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让故事具有一种真实性,同时还起到串联故事情节的作用。E幽默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在诙谐的叙述中,将主人公的形象逐步勾画出来,而幽默手法的运用,也更有利小说主旨的表达。(2)舅舅王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概括作答。(3)有没有对手,王五的退休生活状态完全不一样。你如何评价王五的这种情况?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考点】41:小说阅读【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作品内容和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分析鉴赏D;(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性格特点的能力,

50、能力层级,分析综合C;(3)本题着重考查考生探究小说主旨的能力,能力层级,探究F;【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其次认真阅读文本,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鉴赏文章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根据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判断选项的正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答案A项,“为终于可以重新过一种自在清闲的生活而感到由衷的高兴”错误,从下文“当我看到他满脸憔悴的样子”看,他并不高兴B项,“根本原因在于王五不适应突然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变化”中“根本原因”不当,根据文本第九段“楼上的老丁也退下来了他在家里养了不少花草,我要跟

51、他好好比一比”,可以看出根本原因是“说明他完全被与对手较量的争强好胜心理所异化”;C项,“心理”描写错误,文本中没有心理描写,“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来描摹外貌”也不当,因为文本中没有对舅舅王五的外貌描写;D项,分析正确;E项,分析正确;(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人物作品中的人物的性格特点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分析文本,理解文章的主旨,从文中找出对“王五”描写的语句,然后根据文中对“王五”描写的语句概括“王五”的性格特点;文本第四段“他犯了糊涂,对家里的一只老花猫大发了一通脾气他说:没病?没病怎么浑身没有一点力气?没病怎么吃不下饭?你能告诉我吗?他妈的你说你说呀!可怜的

52、老花猫被他吓坏了,在跃而起,以龙卷风的速度逃掉了”和文本第七段“很多人都亲眼看到他在一天下午跟那棵老杨树以及树上的麻雀们玩命的情景,简直可以说是惊心动魄他从家中狂奔而出,用石头击打树枝上叽叽喳喳的麻雀落叶纷纷,在地面上铺了厚厚一层,细看,其中还夹杂着几根麻雀的羽毛“文本第九段楼上的老丁也退下来了他在家里养了不少花草,我要跟他好好比一比”根据以上语句可以看出作为从领导为上退下的王五,工作半辈子使他养成逞强好胜的性格特点,并且这种性格已经成了他生活的精神支柱,根据以上分析可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分析鉴赏;(3)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要求是“有没有对手,王五的退休

53、生活状态完全不一样你如何评价王五的这种情况?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明确了题目要求,然后结合本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分析鉴探究,退休后没有对手前“他满脸憔悴的样子,变成了另一片黄菜叶的舅舅以为自己生病了他去医院做了全方位的检查”还要求“我”教他写小说,还有打猫占麻雀等,可以看出王五已经被工作生活中的对手异化,没有对手就萎靡不振,可见对手成了她的精神支柱;另外老丁退休后,王五“他的精神状态也逐渐好转了,几乎达到了退休前的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对手你对他的影响;对于对这种现象的认识,要结合文中的人物来谈,要有理有据,并且能够自圆其说;参考答案:(1)DE;(2)舅舅王五是一个热衷于与对手较量、以争强好

54、胜为精神支柱的退休官员从他“把一个又一个对手打下马去”,跟老丁争当一把手、暗中比养花等可看出他热衷于与对手较量;对老花猫发脾气、跟麻雀们玩命等可见他争强好胜;刚退休时憔悴萎蔫,可以与老丁比养花后精神状态又恢复到从前,可见他已经将争斗作为了精神支柱(3)示例(一):王五需要对手才有精神,其实是一种病态当他有对手时,精神饱满,没有对手时就憔悴萎蔫、脾气暴躁,说明他完全被与对手较量的争强好胜心理所异化,生活已经被“对手”左右了人应该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对手而活、因对手而活,否则就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示例(二):王五在退休后因有对手而精神焕发,无可厚非工作了一辈子,都在与对手较量,可以说这种“

55、争斗”的意识已经深入骨髓;退休之后找不到对手,就变得憔悴萎蔫,连饭都吃不下去,可见“没有对手”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而老丁退休,二人又可较量莳花弄草,从而使他退休生活变得有目标,精神状态也好转且与对手较量也体现了一种不服输的可贵精神因此,无可厚非二、古代诗文阅读4文言文阅读。 孙沔,字元规,越州会稽人。中进士第,补赵州司理参军。跌荡自放,不守士节,然材猛过人。 时宰相吕夷简求罢,仁宗优诏弗许。沔上书言:“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又以张士逊冠台席,士逊本乏远识,至隳国事。盖夷简不进贤为社稷远图,但引不若

56、己者为自固之计,欲使陛下知辅相之位非己不可,冀复思己而召用也。陛下果召夷简还,自大名入秉朝政,于兹三年,不更一事。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书闻,帝不之罪,议者喜其謇切。 知庆州。元昊死,诸将欲乘其隙,大举灭之。沔日: “乘危伐丧,非中国体。”徙秦州,时侬智高反,沔入见,帝以秦事勉之。对日: “臣虽老,然秦州不足烦圣虑,陛下当以岭南为忧也。臣睹贼势方张,官军朝夕当有败奏。”明日,闻蒋偕死,帝谕执政日:“南事诚如沔所料。”又迁观文殿学士、知并州。而谏官吴及、御史沈起奏沔淫纵无检,守杭及并所为不法,乃徙寿州。 诏按其迹,而使者奏:“在杭州,沔爱许明所藏郭虔晖画鹰图,明不

57、以献。初,明父祷水仙大王庙生明,故幼名大王儿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在并州,私役使吏卒,往来青州、麟州市卖纱、绢、药物。官庭列大梃,或以暴怒击诉事者,尝剔取盗足后筋,断之。”奏至,乃徙宁国节度副使,监司坐失察,皆被绌。(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七,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 A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B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C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D沔即捕按明/僭称王

58、/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A字,又称表字,旧时男子20岁时行冠礼,在本名以外另起表德行或与本名意义有关的字,而古代女子无需取字。B中堂,为唐、宋时中书省政事堂之简称,因宰相办公于此而成宰相之别名。今多指悬于客厅的一种书、画形式。C社稷,即土神和谷神,护佑农耕。古时以农为本,“本固则邦宁”,君主设坛祭祀二神,社稷遂成国家之代称。D学士,即求学之士或饱学之士,入朝多为顾问秘书之臣。唐、宋时设翰林学士之职,因接近皇帝,往往参预机要。(3)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孙沔敢于直谏。曾上书指斥宰相

59、吕夷简推荐平庸之人担任宰相,孙沔也因此被贬谪。B孙沔不趁人之危。元昊去世,众人主张乘机攻打,但孙沔认为这样做有失国家体统。C孙沔假公济私。他在并州任职期间,私下役使官吏士卒,买卖物品,从中牟取私利。D孙沔性情残暴。暴怒时在公堂之上痛殴前来诉事的人;更有甚者,对盗贼使用酷刑。(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奏至,乃徙宁国节度副使,监司坐失察,皆被绌。【考点】51:文言文阅读【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60、,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B “沔即捕按明僭称王”中“僭称王”是“捕按”的原因,不能拆分,排除CD;“乃”一般用于句首,前面停顿,排除AC;故选:B译文为:孙沔立即以僭越称王的罪名抓捕了许明,拿走了鹰图,并将许明刺字发配等到孙沔罢去后,许明到提点刑狱处,断一条胳膊为自己诉讼,才得以释放(2)A “古代

61、的女子有名无字”错,古代女子许嫁,及笄而字(3)A “孙沔也因此被贬谪”错,皇上并没有治孙沔的罪原文为“书闻,帝不之罪,议者喜其謇切”(4)安,安定;避谤,逃避批评;尽,用完;书,写完译文为:以姑息纵容为安定,以逃避批评为明智即使用完南山的竹子(制成的竹简),也不能够写完他的罪过啊至,送达;坐,因为;绌,被贬译文为:奏章送达,就将(孙沔)降为宁国节度副使,监司因为失察获罪,全部被贬答案:(1)B (2)A(3)A (4)以姑息纵容为安定,以逃避批评为明智即使用完南山的竹子(制成的竹简),也不能够写完他的罪过啊奏章送达,就将(孙沔)降为宁国节度副使,监司因为失察获罪,全部被贬参考译文: 孙沔,字

62、元规,越州会稽人中进士,补(正式担任)赵州司理参军性格放纵狂妄,不遵守士节礼义,但是才能与凶猛的性格超过一般人 当时宰相吕夷简上书自求罢免,仁宗下诏书褒奖,没有答应(他)孙沔上书说:“自从吕夷简当宰相,废黜罢免说忠言走正道的人,等到他以使相的身份去镇守许昌时,就推荐王随、陈尧叟代替自己担任宰相(王随、陈尧叟)才干平庸却担负重任,(他们)的谋略与议事不和,在中堂之上忿怒相争,被百官取笑,(导致)政事被搁置荒废又用张士逊担任宰相,士逊原本就缺乏远见,以致于对待国事懒散、懈怠吕夷简之所以不推举贤能的人来为国家做长远的打算,只推荐不如自己的人作为巩固自己地位的计策,是想让陛下知道宰相的位子非他不可,希

63、望再次想到他而征召任用他陛下果真召令夷简回来,自吕夷简(吕夷简曾在大名为官,在此代指吕夷简)执掌朝政,到如今已经三年,没有更改一事把姑息纵容当作安定的(手段),把逃避批评当作明智(的举动)即使用完南山的竹子(制成的竹简),也不能够写完他的罪过啊”看过奏章后,皇上帝没有加罪于他,议论者喜欢他的正直恳切 掌管庆州元昊死后,将领们想乘着这个机会,大举消灭元昊的国家孙沔说:“乘人之危攻打有丧事的国家,有失中国的体统”调任秦州,当时侬智高反叛,孙沔入朝觐见,皇帝用秦州的事务鼓励他孙沔回答说:“我虽然年纪大了,然而秦州的事不用陛下担忧,陛下应当以岭南为忧我观察到岭南贼寇的势力正嚣张,官军早晚会有打败仗的消

64、息上奏”第二天,奏报蒋偕战死,皇帝对执政大臣说:“岭南的事确实如孙沔所预料的那样”又升任(孙沔)为观文殿学士、执掌并州但是谏官吴及、御史沈起上奏孙沔荒淫放纵不加检点,主管杭州与并州时所做的事不符合法度,于是将(孙沔)调至寿州 皇帝下诏令审查他的行迹,使者上奏:“在杭州,孙沔喜爱许明所收藏的鹰图,许明不愿意献(给他)当初,许明的父亲在水仙大王庙祈祷才生了许明,因此小时候叫大王儿孙沔立即以僭越称王的罪名抓捕了许明,拿走了鹰图,并将许明刺字发配等到孙沔罢去后,许明到提点刑狱处,断一条胳膊为自己诉讼,才得以释放在并州,孙沔私自役使吏卒,往来青州、麟州买卖纱、绢、药物在公堂之上摆放大棒,有时因为暴怒而痛

65、殴前来诉事的人,曾经剔取盗贼的脚后筋,将其弄断”奏章送达,就将(孙沔)降为宁国节度副使,监司(负有监察责任的官吏)也因为失察获罪,全部被贬5古代诗歌阅读。虞美人舒亶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注】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宋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C DA上片的前两句写诗人日暮登楼所见,寥寥几笔,由下及上地勾

66、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B本词用字精妙,“芙蓉落尽天涵水”中“涵”字写出了天空苍茫、水天一色的特点。C“贴云寒”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双燕背飞的心理感受,更寄寓了诗人内心的凄凉。D“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故人,老朋友,指公度。早晚,是说老朋友早上、晚上都登高望远,思念着我,写出了深厚的情谊。E此词上片主写景,下片主言情,用语清婉雅丽,情真意切,不失为赠答词中的佳作。(2)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考点】55:思乡怀人诗【分析】(1)本题考查诗歌鉴赏中内容手法的能力;(2)本题考查诗歌鉴赏中思想情感和手法的能力;【解答】解析:(1)C项,不是拟

67、人手法,“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寒”表面写天气,实指诗人心境D项“早晚”,这里为随时、每日之意(2)根据“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注释,表达了对他乡友人的思念之情;“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表达了自己想得到友人慰藉的渴望之情;从侧面表达了诗人罢官之后的孤寂和落寞;“浮生只合尊前老”写光阴荏苒,自己寂寥寡欢,这里是直抒胸臆;“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这些的是日暮时分之景,但景中含情,这的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这里化用陆凯折梅相赠的典故;“故人早晚上高台”意思是

68、远方友人也定会登台凝望,这里是想象;答案:(1)C D;(2)本词表达了诗人罢官之后的孤寂和落寞,不仅表达了对他乡友人的思念之情,更表达了自己想得到友人慰藉的渴望之情诗人直抒胸臆,“浮生”一句写光阴荏苒,自己寂寥寡欢,只能借酒浇愁,孤独一生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借日暮时分登楼所见的花残香消、烟波荡漾与双燕分飞来寄托内心的孤寂用典,化用陆凯折梅相赠的典故,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定会给“雪满长安”的自己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表达渴望得到友人慰问的心情虚写(或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想象),下片后两句设想友人想念自己,登上高台眺望,即使道远雪阻也会寄给我江南一枝梅,更能显出迟暮怀人的深深情谊(

69、念友情深)【翻译】荷花落尽天连着水,暮色苍茫烟波随风起分飞的双燕紧贴着寒云,我独上小楼东边倚栏观看短暂浮生在醉酒中衰老,转眼间大雪盖满京城道远方友人也定会登台凝望,请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赏析】这是一首赠送友人的感怀词此词为词人寄赠友人黄公度之作词的上片写主人公傍晚小楼上欣赏秋景,下片写作者在冬日的长安,盼望老友送梅来到,字里行间隐晦地传达出作者因触犯当政者王安石而被撤职后既苦闷孤独又渴望得到帮助的心情上片写景前三句从上到下、从小到大勾勒出一幅苍凉图画“芙蓉落尽”点出时间,暗含萧索凄凉的意味“天涵水”是目之所见,水天一线,空寂使人生愁“日暮”时分,“沧波”浩荡,秋风萧瑟,连夕阳的余晖都蒙上了一层

70、淡淡的悲凉“背飞”句,视角转换,从下到上,“背飞双燕”写燕,也写人,暗指友人离去“贴云寒”是飞翔之状,极言其高,“寒”表面写天气,实指词人心境结尾总揽一句,言明以上所写都是登楼所见“独”字写登楼者只有词人一人,此情此景,怎不让他倍加感伤!下片言情“浮生”两句运笔精巧,直抒胸臆,第二句又以景色作答,把词人此时的心绪准确地表达出来“雪满长安道”,一方面点出地点,另一方面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下大雪的深夜,万籁俱寂,自己却独自一人,对酌无伴,这时多想有个朋友在身旁啊!结尾两句视角转换,由己及人,想象老友此时也正在惦念着自己,如此心心相印的好友,怎不让人挂怀?最后一句笔意又转,挣出哀伤,乐观收笔,怕什

71、么呢?老友一定会给自己寄来梅花慰问,美好的憧憬让人心醉这首词用语清丽,韵味十足,虚实结合,真情四溢,显示出词人深厚的艺术功力6默写名句。(1)王维在使至塞上中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对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了细致的刻画。(2)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一句印证了这句话。(3)蜀道难中李白通过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两句,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考点】39:名篇名句默写【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题干要求,然后根据题干中的关键点及平时积累进行解答注意字形,不要出现错别字,写后要检查【解答】(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72、重点字:圆) (2)学不可以已(重点字:已)(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重点字:豗,砯) (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三、语言文字运用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 ,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许多人眼里,美术馆一直是 的代名词,是少数有艺术造诣的人出入的地方,里面陈列的通常是看不懂的作品。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一定会成为 的人。A扬汤止沸 下里巴人 深孚众望B釜底抽薪 阳春白雪 深负众望C釜底抽薪 阳春白雪 深孚众望D扬汤止沸 下里巴人 深负众望【考点】1

73、8:成语【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辨析“半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深孚众望和深负众望”三组成语的运用,解答本题首先编者三组近义词语,然后认真阅读语段,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语句强调的侧重点采用排除法解答本题【解答】扬汤止沸: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釜底抽薪: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深孚众望:孚:使人信服、信任、相信在群众中享有威望,使大家信服深负众望:

74、指辜负大家的期望;句强调的是“从根本上解决医患问题”,所以用“釜底抽薪”恰当;句根据语句“是少数有艺术造诣的人出入的地方,里面陈列的通常是看不懂的作品”,语境强调的是“美术作品高深看不懂”所以用“阳春白雪”恰当;句根据语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语句强调的是“在群众中享有威望,使大家信服”,所以用“深孚众望”符合语境;故选C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他们不但保质超额地完成了任务,我们也没有落后,很出色地完成了预定目标B参加这次探险活动的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C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

75、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D世界卫生组织这份一年一度的报告,提供了儿童与成人的死亡率、疾病谱以及吸烟饮酒等健康风险因素增加的最新资料【考点】27:病句辨析修改【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首先要明确语病的类别,主要是考纲中规定的六种类型其次要掌握判别病句的常规方法 找出主干,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如果句子主干没问题,就应当检查修饰语(定、状、补)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体会语意如果结构没问题,可体味句子的意思,情趣和表达习惯,看逻辑方面是否有问题,否定是不是太多,指代是否明确,是否有歧义,用词是否

76、妥贴,是否重复,词序是否正确,修辞得当与否等等看关联词语是否用得恰当【解答】A语序不当,“他们不但保质超额地完成了任务,我们也没有落后”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但应放在“他们”前面B成分赘余,“万一”和“若”重复赘余,应删除其一C句式杂糅,“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将“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和“村委会会议室就有很多村民来听课”,可二者取其一D正确故选:D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_,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_,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

77、_,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多读如果彻底。少读如果彻底。多读而不求甚解。少读而不求甚解。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ABCD【考点】26:排列句子顺序【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解答时要注意内容的前后照应,考虑语脉是否相承语句的照应和暗示是语言连贯的重要条件解答此类题关键是语意的把握和关键词语的分析,进而确定补写内容,使其语脉的链条相衔接【解答】整个文段谈论的是读书多少与人格气质高下的关系,整体表述的目的是倡导“少而精”的阅读方式第一个空白处前面的话题侧重精读,横线上只能填“少

78、读如果彻底”第二个空后面的语句蕴含一个“多”字,从整体表述来看是与强调精读相对的话语,据此可填“多读而不求甚解”第三个空从下文的“以多为贵”可知,叙述主体是指“读书”而非“读书人”应填入故选:C10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年画”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40字。 年画是民间很常见的一种图画,大多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传统年画多为本版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枊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现代年画则多为机器印制。年画的常见题材有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五谷丰登等,也有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多含有吉祥喜庆的意义。年画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

79、相关记载;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行;至今还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答:年画是春节时张贴的,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含有吉祥喜庆意义的图画。【考点】28: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分析】这是压缩语段的考查,以下定义的形式出现,明确下定义的形式:被定义概念是什么在语段中找到关键词句,按要求组织成句即可【解答】我们首先拟定“年画是图画”这个主干,然后提取定语,“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多含有喜庆意义”、“深受人们喜爱”同时也要注意定语多时,语序要恰当,不能出现语病因此组织答案即可答案:年画是春节时张贴的,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含有吉祥喜庆意义的图画11请仿照下面文段中画线部分的例证,另

80、写一段话,要求和文段论点一致。“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得有个多取向的思路。世界上许多事情都不是单线的,从A到B是一种思考,从B到A又是一种思考,如果你能反复地思考、比较、对证,你对一本书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思想就会丰富许多。比如我们过去常常讲,“大河不满小河干,小河不满渠沟干。”这句话当然是对的,但是如果思考一下,反方向的道理是否也能站得住脚?即如果渠沟里面没有水,小河里面也没有水,那么大河里的水,是怎么来的呢?【考点】81:综合读写【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表达语言的基本能力【解答】本题设置十分有意思,题型也非常的巧妙,类似于仿写句子,但有较大的区别,划线部分用一句名言揭示这种现象是正确的,从

81、反面方向进行思考也是可以站稳脚跟的,关键是如何去理解这样的一个现象在进行表达的时候可以根据这个要求进行具体的分析,如写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表达的时候可以分析不同的情况,无论是在什么情形下都不能施予他人吗?把握这个现象即可准确的表达答案:(示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当然是对的,但是如果思考一下,反方向的道理是否也能站得住脚?即“己之所欲”就能施与他人吗?或者“己所不欲”,无论在什么情形之下都不能施与他人吗?(句式一致2分,表达明确2分,逻辑正确2分)五、作文:60分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某高中学校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中,宣传文字内容

82、配有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小王同学就此上书校长,认为学校里的安全教育宣传“给图给真相”用意虽好,但视觉冲击力太强,不太适宜,建议另换其他图片,如漫画等。校长回复说,漫画太“温馨”,不能给人多少触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教育宣传,只有“触目”才能“惊心”。当然,也欢迎大家提出更加完善的建议。 校园安全宣传是“温馨提示”好,还是“触目惊心”好?同学们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或建议。 如果你是该校学生,也参与这场讨论,那么,你的立场是什么?或者对此有什么具体建议?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看法或建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考点】91:

83、材料作文【分析】某高中学校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中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引发的两方争论:就校园安全宣传问题,以小王同学为代表的一方主张的温馨提示好,而以校长为代表的校方则主张的触目惊心好这其实是一场正反方的辩论我们从中选择一方进行写作即可立意角度例举(一)赞同校长观点1真相的力量2交通安全:要正视淋漓的鲜血3致命与受伤:谁更可怕?(二)反对校长观点1“触目”才能“惊心”吗?2安全教育不妨“温馨提示”(三)赞同小王观点1忠言“温馨”岂不更好?2漫画宣传:让交通安全教育更温馨3对“触目惊心”的宣传画说再见(四)反对小王观点1不惧“触目惊心”享受安全人生2一时的“温馨”潜在的隐患3有视觉冲击

84、力才有心灵的震撼(五)综合角度1安全教育:“触目惊心”与“温馨提示”的结合2看清温馨背后残酷的真相3安全教育方式:因人而异【解答】风乎舞雩,润物无声 校园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该血淋惨厉般“触目惊心”,还是应描图写意般“温馨提示”?众说纷纭中,我以为,校园乃传播文明之场所,洵应和风细雨,风乎舞雩般润物无声,“温馨提示”为佳 诚然,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教育有时确需呈现血淋淋的场景才足以触动人心,让人动容,尤其是一些社会公共场合、危险频发之地不过,如果在书声琅琅的校园橱窗内张贴血淋淋的事故现场图片恐不妥当一则影响校容校貌,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二则实非教育宣传之高明手段 不可否认,无论何时何地,校园交通安

85、全教育的宣传都是必须的但是如果每天学生往来学校看见那张张惨烈的图片挂于橱窗内,心情难免受影响,至少不是愉悦轻松的这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校容校貌呢?又或许配上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当即会触动一些学生的心,但是长期沐浴在血淋淋场景中恐怕对学生身心教育不利校园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素养的地方,教育也是一个长期润物教化的过程,安全教育不应该操之过急,简单粗暴论语先进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幅和谐温馨的画面是我们教育中追求的至高境界交通安全宣传也是一种教育,应讲究润物写意,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将安全警钟长鸣在心中 当下中国教育中存在形式化、急躁化的倾向,

86、或许为了安全宣传,只是直接拿现场图片配上说明教化的文字罢了,以为这样便会触动学生的心殊不知这或许只是校方的“一厢情愿”实际有意义的安全教育要紧跟时代,有趣有用,学生参与并付诸行动,内化为习惯和素养 日本地震中校园撤离现场异常地井然有序,这不禁让地球人都赞叹个中原因是他们的安全教育落到了实处如将各种防灾洲练、安全讲座、安全演习都常规例行化或者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安全,比如让学生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实地调查,观察哪里是交通隐患处,回家自己绘制一幅“倒吸一口凉气”地图,以提醒学生注意交通安全这些岂不比血淋淋的图片来的更有趣、有味、有意义?此实为我国校园安全教育之借鉴,润物无声胜有声 “勿以恶小而为之”校

87、园交通安全教育牵连着家庭、学校、社会与国家如果不重视内化修养的提升,只是简单挂上触目惊心的事故现场图片,恐怕难以解决频频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不管是校园群殴事件、春游外出交通事件、口角之争酿成投毒悲剧事件等,都反映了我国校园安全教育的漏洞“温馨提示”的功效不在一时,而是在和风细雨中长久培养学生的内在德行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我们教育学生不是粗暴地再现现场,而是提炼升华之后,或漫画、或广告、或板报等形式去解读安全,重视生命;参与各种安全活动,去体验生命的美好运用各种灵活有用的教育手段,让学生将安全内化为文明修养,这才能根本解决问题因此多种形式的“温馨提

88、示”比“触目惊心”来得更艺术、更内化、更文明些 敢于直面“惨烈真相”图固然好,但对于未成年的学生,更需要“风乎舞雩”般的温馨体验的方式去教化安全教育大于天,任重道远,不能简单粗暴,急于求成,应将文明礼让之风长期吹拂,才能使学生心灵得到熏染,警醒之钟长鸣心中 “风乎舞雩,咏而归”,秉承着礼让之传统,希望我们的校园里处处充盈的是文明之风,融洽之意,并能化解社会的戾气,减少悲剧的发生,而不是弥漫着血腥与眼泪 触目惊心的宣传,更有含金量 毋庸置疑,校园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防患未然,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因此,在宣传效果上,相比和风细雨的温馨提示,触目惊心更具含金量 唯有触目,方能惊心宣传想要深入人心,必先

89、能引发触动因触动而警觉,由警觉到自觉如果宣传不能触发学生去关注、去体味、去思考,就很容易让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遑论安全教育的效果有人不知道安全的重要性吗?其实,大家都知道但知道之力有限,安全事故频现新华社报道,我国30%的伤害来自交通事故,每年死于交通事故超过20万人而这些事故中,大部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也就是说,不够注意、不够谨慎是引发事故的顽疾每每发生事故,当事人无不痛哭流涕,悔不当初他们何曾没有收到过来自路标、亲友乃至自己的“温馨提示”?可见,温馨提示的力度远远不够要想避免重蹈覆辙,教育者需要“触目惊心” 之所以要触目惊心,是因为理性的“知道”常常在却熟睡“知道”要走进内心、融入血液

90、、深入灵魂,则需感性认知来做引擎诚然,漫画等方式也可以表现安全的重要,但正如狄德罗所说,“任何东西都敌不过真实”触目惊心的现场图片将最坏的结果呈现出来,告诉我们悲剧不是尚未发生的一种可能,而是已然存在的无数事实一张张真切而具体的图片比任何文字都更具冲击性,直视它们,人们想必更具代入感,更易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进而有所顾忌、加倍珍惜而这些,不正是安全教育的目的吗? 也许有人说,触目惊心的宣传会引起一些学生的不适但这种不适,恰恰是宣传的意义和精髓让人直面痛点、无从回避,甚至为过去的痛点而痛,才是避免下一个痛点的开端鲁迅曾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现实不会因提示的温馨就变得含情脉脉如果惨痛的事故不曾因宣传的委婉而减轻、消弭,就不要屏蔽掉外界的真实和残酷毕竟,“本真地理解和直面死亡”是高中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课而他们的年龄和认知,也足以面对和理解这种“不适”在想抢红灯时,那个提起脚又放下的犹豫瞬间,正是这种“不适”形成的条件反射 在生死攸关的安全教育面前,下一剂猛药,变不痛不痒为触目惊心,显然更具含金量学校的做法正是宁可当时闻议论,不要事后闻哭声在学生们热切地关注、讨论、建议中,这次安全教育已因“触目惊心”而完美谢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