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蒙古通辽市蒙古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第I卷一、选择题。本卷共32个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这种耕作方式开始被铁犁牛耕所取代是在A. 商代B. 西周C. 春秋战国D. 西汉2.中华民族是典型的农耕民族。观察下面图片,请为这些图片设立一个主题是A.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B. 中国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C.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技术发达D. 中国古代农业工具的变更3.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农书粪
2、田之宜中的“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任地中的“时至而作,渴时而止”。以上材料均反映了A. 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 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 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4.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A. B. C. D. 5.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A. 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 小
3、农经济发展完善C. 旧土地制度的瓦解D. 土地兼并严重6.在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位于成都平原的一座2000多年前的大型水利工程经受住了考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A. 战国时期的郑国渠B. 西汉的白渠C. 战国时期的都江堰D. 春秋时期的芍陂7. 礼记有“天下为籍千亩”、“天下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记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籍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统治者 ( )A. 重视农业生产B. 关心百姓疾苦C. 常能与民同乐D. 热爱劳动8.观察如图,判断影响宋元明清四朝都城选址的重
4、要因素是A. 工商业发达是都城选址的重要因素B. 地理位置优越,利于防范外敌入侵C. 水利工程是都城经济的重要支撑D. 政治文化中心,有助于加强统治9.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这种观点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 土地兼并现象盛行 B. “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社会风气盛行C. 小农经济的瓦解 D. 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10.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在18世纪珍妮纺纱机发明以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一个双头人容易”。而这一局面在中国被打破是在A. 西汉B. 唐朝
5、C. 元朝D. 明清时期11.如图为2019年1月故宫展出的一件龙纹残罐,罐颈有“宣德(14251435)年制”四个字样。由此推之,该残罐可能产自于A. 汉代长安B. 唐代越窑 C. 宋代汝窑D. 明代景德镇12. 下列瓷器品种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 青花瓷、青瓷、白瓷B. 白瓷、青瓷、青花瓷C. 青瓷、青花瓷、白瓷D. 青瓷、白瓷、青花瓷13.宋代的商业活动范围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专著,其最为合适的书名应该是A. 坊墙倒塌以后B. 汴河两岸C. 长安城的落日D. 盛世的辉煌14.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的祖先早已熟知商
6、品经济了。”这幅画最有可能是A. 唐朝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B. 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C. 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D. 唐朝阎立本的步辇图15.张三正在撰写一部历史小说,背景是明末的江南,故事中的主角正在为他的儿子准备学费,张三不知道在这时候,主角应该使用何种货币。请根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为张三判断最有可能的货币是A. 纸币B. 黄金C. 银两D. 贝壳16. 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旨习机业。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不能反映当时A. 出现劳动力市场B. 工匠技术水平高C. 实行计时工资D. 存在失业现象17. 韩非子认为,商人乃“邦之
7、蠹也”(蠹,蛀虫)。下列各项所反映的与韩非子所持观点不同的是A. “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B. “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 C. “重租税以困辱之”D.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18徐锡龄熙朝新语载:“苏州长间门外南滚黄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较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由此可见,明清时期A开始形成一批繁荣的商业市镇B苏州成为徽商晋商主要活动区域C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较为繁荣D苏州居当时对外贸易的中心地位19.佃农是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他们有一定的劳动工具及生产和生活资料。魏晋南北朝时,
8、他们被列入豪强地主家籍,自由受到限制。唐宋时代,佃农阶层日益扩大,于是封建政权将他们列入户籍,取得封建国家编户的地位。这一变化A增加了政府掌握的土地数目 B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C限制了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 D减轻了佃农对地主的依附20南宋洪迈夷坚志载:“许大郎者,京师人,世以鬻面为业,然仅能自赡。至此老颇留意营理,增磨坊三处,买驴三、四十头,市麦于外邑,贪多务得,无时少缓,如是十数年,家道日以昌盛,浸浸致富矣。”材料反映了A私营手工业发展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很大B个体经营方式向小作坊式管理模式转化C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D民营手工业规模已经超过了官营手工业21汉代“楚越之地无冻饿之人,
9、亦无千金之家”,而后世“(江浙)财赋之地,人物渊薮”。这表明A南北经济差异逐步扩大 B随着人口南迁,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经济重心南移促进文化重心南移 D自然条件决定经济发展水平22.唐代素有商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之称,两宋的商业发展已经超过了唐代。下列为两宋商业繁荣表现的是A. 农村集市贸易开始兴起B. 长途贸易发展比较快C.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D.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23.下面为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据此推知,北宋时期农业税非农业税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2408.11567.7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264123874.0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
10、A. 农耕经济出现衰退现象B. 商业得到较大发展C. 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D. 民众负担日渐沉重24.封建时代的商人因为统治者“重农抑商”的政策,在经营和竞争过程中会遭受不公平的对待。于是商人们只得利用乡亲和宗族的关系互相抱团来维持自己的权益,这就促使A. 地方商业城镇的兴起B. 农产品逐渐实现商品化C. 地域性商人群体形成D. 地方政府放松对商业的限制25.1949年10月1日周恩来外长致各国使节的公函,在该公函中有周恩来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世界各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是需要的”文字。这体现了新中国A. 决定与各国建立平等外交关系B. 打破了美国包围和封锁政策C. 积极与世界各国结成友好同
11、盟D. 得到西方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26.“金瓯久分终必合,两岸贵和避干戈。自古盛世处安定,振兴中华同尽责。”海外华人的这首诗表明A“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B稳定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前提条件C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D实现祖国的统一不能采取非和平的方式27.在1636年到1637年间,荷兰出现了一股争相求购郁金香热潮,导致郁金香价格急速上升,当时很多人变卖家财,参与到投机郁金香上。到1637年后期,郁金香泡沫破裂,很多人蒙受巨大损失,引发了历史上第一次金融危机。这反映出当时的荷兰A. 资本主义发展影响人们的投资观念B. 与东方经济往来日益频繁C. 经济的泡沫化引发世界市
12、场的波动D. 民族主义推动了国花种植28.观察如图,这一航线A. 开辟了欧洲前往美洲的航线B. 引发了世界性的商业革命C. 给葡萄牙带回了巨大财富D. 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29.1684年,荷兰每磅中国武夷茶售价是80荷盾,1698年售价是7.75荷盾,至1701年跌至2.32荷盾。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生产力水平下降B. 受价格革命的影响C. 商业革命的发展D. 贸易中心发生转移30.据记载,新航路开辟后形成了中国与欧洲及其殖民地的“丝银贸易”,此贸易体系中西属美洲生产的大约10万至13万吨白银中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这一现象A. 加速了欧洲价格革命爆发B. 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C.
13、导致了西班牙经济的衰落D. 反映了欧洲经济的主导地位31.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不结盟运动的开展,77国集团的兴起,改变了联合国内一两个大国控制的局面。这表明A. 各国意识形态对立的淡化B. 各国根本利益实现趋同C. 世界一超多强格局的形成D. 国际关系的逐步民主化32有学者指出:“美国恪守的门户开放原则同苏联的势力范围原则是完全相对立的两种思想和理论体系,甚至是历史上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民族传统。这两个原则的冲突不仅仅推动了冷战的到来,而且是冷战的原动力。”该学者认为A国家利益分歧导致了美苏冷战 B冷战源于美苏意识形态的冲突C美苏加紧在全球范围内的争夺 D美苏争霸引起民族传统
14、的对立第II卷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33、34、35、36三个客观题,共52分,考生根据具体要求作答。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朝的商品经济非常繁荣。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西北等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 在宋代两浙地区,农村市场快速发育和成长,广大农民越来越多地卷入到市场活动之中。在两浙地区,到北宋中期,镇作为农村经济中心地位的意义已基本确立。南宋
15、时期,不少镇的市场发展水平不仅赶上,甚至超过了所在县城。摘编自陈国灿宋代两浙路的市镇与农村市场材料三 西汉中叶,中国商人渡海到达印度半岛,购置当地奇珍。到了唐代,海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广州设置了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宋代是我国海外贸易大发展的时期。当时同中国发生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多达数十个,进口货物在4000种以上,宋王朝在海外贸易方面的收入不断增加。宋高宗绍兴初,年收入占当时全部收入的1/20。宋代及其以后,海路已经取代陆路而成为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摘编自王嘉两宋海外贸易发展的社会基础(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浙地区出现
16、的经济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4分)34.(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16世纪50年代中欧海路开通至19世纪,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葡萄牙学者戈迪尼奥的研究表明,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占美洲产量一半的世界白银流入了中国,数量十分庞大,因此他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形象地说明了明清中国吸纳了当时全球巨量的白银。据史料记载,1618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约有236种之多,其中手工业品有137种,占总数的半以上。其中生丝、丝织品出口最多,其次是瓷器和茶叶等。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在与欧洲、美洲各地商品的较量
17、中势如破竹。摘编自陈昆、汪祖杰国际竞争力、海上贸易与套汇:明朝中后期白银流入的考察材料二 16世纪西班牙入侵美洲之后,不断将美洲白银开采,运送到本国和其他殖民地,运送到本国的白银通过外债和贸易流通到西欧各国,西欧接着同中亚、南亚进行贸易,白银流向东方,再通过中国同南亚的贸易流入中国,而西属殖民地也通过和中国的贸易流入中国。这一时期也正是欧洲建立其世界中心的时期,全球化已经不可避免的波及到了亚洲、非洲和美洲。摘编自刘昊欧洲世界体系与美洲白银16、17 世纪美洲白银的流向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中国成为世界白银“吸泵”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
18、洲白银在近代世界体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4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白银对中国和西班牙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2分)35. (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国际秩序是 指园际体系中的行为体包括从事跨国活动的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依据国际规范采取非暴力方式处理冲突的状态,由主导价值观、制度安排和国际规范三要素构成。国际体系是国际行为体的组合及其运动规则,由国际行为体、国际格局和国际规范三要素构成。二者关系图示:-摘編自阎学通(全球化or逆全球化?国际秩序的转型与重组从图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要素,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
19、论题,史论结合)3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冷战”这场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的起源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如果维护和追求本国的国家利益是美苏对外政策最根本的依据和动因的话,那么美苏传统文化的迥异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则不仅为美、苏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支撑,而且充当冷战的宣传工具。此外,美苏领导人认识的差异,也是促成冷战爆发的重要因素。摘编自马建元冷战爆发原因剖析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两极格局主要表现为以美囯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冷战对抗,其中当然也含有美苏争霸的成分。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摧毁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是世界
20、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进步,为第三世界的崛起奠定了基础。由于苏联推行大囯主义和霸权主义政策,从而在社会主义阵营中造成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20世纪70年代,美囯霸权地位开始衰退;随着经济力量的壮大,在政治上,西欧、日本出现独立自主的倾向,从而导致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极格局正式结束。摘编自百度文库世界政治格局(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苏冷战爆发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及发展趋势。(8分)历史答案1- -5CDBDC 6-10CACAC 11-15DDACC 16-20BDCDB 21- -25CC
21、BCA 26-30CADCB 31-32DB33.【答案】(1)表现:农产品商品化;市场类型多样,商品流通范围扩大;纸币的出现与使用;海外贸易发达。(4分)(2)现象:农村市场快速发展;镇作为农村经济中心的地位确立。原因: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4分)(3)特点:海外贸易范围扩大;海外贸易额增加;海外贸易税收成为政府收入重要来源;海上贸易取代陆路贸易。(4分)34.【答案】(1)原因:中国手工业品具有对外竞争力;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中欧间的贸易联系;欧洲从美洲掠夺了大量白银。(10分)(2)作用:促进了欧洲各国间的贸易流通;成为欧洲与中国
22、贸易重要支付手段;成为世界主要大洲间贸易联系的重要纽带;推动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4分)(3)不同影响:白银流入推动了中国工商业的迅速发展,西班牙则将白银用于消费而导致了手工业的衰落。(2分)35.示例1:论题:国际规范是构成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共同要素(3分)闸述:二战后期,为風新规划世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制定联合国宪章)。成立联合国。确立了雅尔塔体系。维护了国际政治秩序:二战后。美国主导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形成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维护了世界经济秩序。总之。国际规范的制定有助于形成国际体系。维护国际秩序。(9分)
23、示例2:论题:打为体的外交政策和制度安排是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求(3分)阐述: 20 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战后。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危及世界和平马安全。成为导致国际秩序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总之,行为体基于国家利益制定外交政策。并作出相应制度安排,会对国际秩序产生風要影响。(9分)(其他论题如:国际格局的变化影响医际秩序的变化:国际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维护国际秩序等也可。)36.【答案】(1)原因: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所致;美苏两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的不同;两国领导人认识的差异。(任答两点即可)(4分)(2)特点: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不断:国际力量的分化组合;第三世界的崛起;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任答三点即可)趋势:多极化的趋势。(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