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作为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补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呈现出往复式规律性变化如下表,下列吻合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规律与特点的是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元 明 清 高层政区 州 行省 布政使司 省 统县政区 郡 郡 州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州、县 加强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重要原因 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 上稳下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 地方行政分层决
2、策中存在矛盾与困局 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A. B. C. D. 【答案】B【解析】表格显示从秦朝至清朝地方行政机构不断变化,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正确;后代不断采用前朝的制度,体现出继承性,故正确;地方制度演变目的是保持地方的稳定性,故错误;表格中体现出地方制度不断演变,说明采取何种形式统治成为一种困局,故正确;政区层级的调整逐渐缩小地方自主性,故错误。选择B项正确。2.以下是有关古代“通判”一职的史料记载。据此判断史料出处(943年,张易)以水部员外郎通判歙州郡事亦赖以济。南唐书张易传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宋史职官
3、志(南宋通判)有按察之名,无事权之实督经总制钱为职业。四库全书后村集A. 南唐开始设置通判B. 通判发挥过地方监察作用C. 南宋通判有名无实D. 通判行使地方最高行政权【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可以看出,至少在宋初通判发挥过监察职能,B项正确;根据材料“(943年,张易)以水部员外郎通判歙州郡事亦赖以济。”可得出南唐时有设置通判一职,但是不能得出从南唐才开始设置,故A项错误;“督经总制钱为职业”说明通判对知州及所属官吏拥有监察权,其中最重要的是在财经上进行监督,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通判行使对地方的监察
4、权,而不是最高行政权,故D项错误。3.图中是中国古代官阶制变迁五大阶段示意图。对秦汉和明清时期官阶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 秦汉官阶反映了当时贵族政治的形态B. 秦汉品位分等高峰适应了氏族的统治C. 明清官僚特权萎缩而待遇向职位靠拢D. 明清官阶超越士族统治向官僚政治回归【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标注可知,秦汉和明清主要是以官僚政治为主,AB均不正确;C符合题意;材料体现明清政治仍然以官僚政治为主,表中信息没有涉及士族统治问题,D符合题意。4. 据史料记载,唐初诏令男20岁、女15岁即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岁、女13岁,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
5、,以进考第”。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 促进人口增长B. 稳定地方秩序C. 完善政绩考核D. 增加政府收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可以看出,政府采取这种措施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人口的增长,提高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故答案为D。促进人口增长不是主要目的,只是增加政府收入的手段,排除A;BC项与材料中的措施无关,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唐朝赋税制度5.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A. 手工工场普遍建立起来
6、B. 农业生产地位降低C. 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D.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手工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收蚕、烘煮等手工业领域的专业化生产问题,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专业化生产而非手工工场普遍建立,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末仍然是重农抑商,农业生产地位并未降低,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资本主义萌芽方面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6.1873清廷礼崩乐坏元年指出,“1858年天津条约签字之际,咸丰皇帝还念念不忘:一切跪拜礼节,悉遵中国制度,
7、不得携带家眷。他担心的是:一旦允许西方使节以西礼代替跪拜勤见,天子颜面尽失,将何以为天下共主?”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A. 防范西方对华的经济侵略B. 尚未有近代国际意识C. 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D. 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答案】B【解析】“一旦允许西方使节以西礼代替跪拜勤见,天子颜面尽失”这说明当时咸丰皇帝的观念还是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故B符合题意;题干所述是关于外交礼仪方面的,与经济侵略无关,故排除A;C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7.下表是18731903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该表说明近代中国( )年份生产资料半制品制成品农林渔牧产品手工开采机器开采
8、手工生产机器生产手工生产机器生产18732637458317189315628401534251903268020217214732980A. 出口贸易呈现下滑趋势B. 经济结构变化比较缓慢C. 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优势D. 出口贸易总值相对稳定【答案】B【解析】由表格中可知生产资料、半制品和制成品的机器生产是增加,排除A;材料表明生产资料、半制品和制成品比重很大,说明经济结构变化比较缓慢,故选B;18731903年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外贸易本没有优势,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出口贸易总值的信息,排除D。8.著名学者田秉锷在大国无兵一书中认为:“较之清王朝的制度,洪秀全政权的制度建设没有历史
9、进步的大势。”下列各项中,最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A. 以“拜上帝会”号召,发动金田起义B. 定都天京,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C.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案D. 颁布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资政新篇,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是符合历史发展进步方向的,不属于封建政权性质范畴,符合题干要求,D项正确;A项中太平天国组织的方式,体现出的是封建政权的性质,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B项体现出的是封建政权的性质,不符合题
10、干要求,排除;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案,体现出的是封建政权的性质,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C。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名师点睛】对资政新篇的深刻认识。1.资政新篇作为太平天国继续反封建反侵略的纲领,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2.它明确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主张平等的外交等,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具有进步性。3.但它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
11、起来,只字未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起任何积极作用;而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的客观条件,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9. 托克维尔认为:路易十六统治时期(1774年即位)是旧君主制(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而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也曾发生过类似情况,其中最符合材料中托克维尔观点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B. 维新变法运动C. 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结合所学
12、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革命派发起要推翻清朝统治的辛亥革命,加速清政府的灭亡,故本题选C项。A、B、D不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名师点睛】实际上解答历史试题也是需要讲究技巧的,学生在答题时必须要联系国际国内背景,放宽视野,不要只局限于某个历史事件。要学会中外联系、横向比较。学生自己在平时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多训练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历史试题,以期在正式考试时能适应试题的难度。10.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做“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A. 中
13、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B. 参与发起建立APECC. 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D. 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的外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所以答案选D。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时期的外交新时期的外交建树11.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
14、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 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B. 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C. 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D. 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答案】B【解析】英国是从英国利益出发,属于商业战争;我国民族战争从民族命运角度出发,属于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是从文明冲突角度出发,B正确;其他顺序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2.社会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和
15、自然界一样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这种学说曾经风靡中国思想文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因为它A. 与近代中国的时代精神较为契合B. 科学地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C. 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指明了道路D. 准确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答案】A【解析】近代中国由于受到列强的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容易激发国人的救亡图存意识,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对应的是马克思主义;C项对应的是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D项对应的是社会基本矛盾,与进化论无关。13.孙中山主张普遍建立消费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认为建立合作经济是“地方自治团体”之“要事”,是避免“商家垄断”的有效办法。还
16、主张“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这体现孙中山A. 节制资本的思想B. 深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C. 关注工农的利益D. 提倡建立公私合营经济【答案】A【解析】无论是消费合作社还是生产合作社以及“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都体现出孙中山对中国资本的态度,要节约这些原有资本,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无法得出;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D选项曲解材料含义。14.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各种社会思潮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其中有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近代中国保守主义、近代中国无政府主义、近代中国民族主义、近代中国民粹主义、近代中国三民主义、近代中国科学主义、
17、近代中国实用主义、近代中国改良主义。这种现象反映了A. 各种政治势力角逐使中国政局动荡B. 政党政治成为社会政治生活主流C. 社会主义成为民主革命的必然选择D. 中国国民的民族国家意识日益觉醒【答案】D【解析】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各种社会思潮涌现,这与当时中国民族危亡的背景相适应,说明中国国民的民族国家意识日益觉醒,故D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各种政治势力角逐使中国政局动荡,故A错误;各种社会思潮涌现也不能说明政党政治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流,故B错误;社会主义只是当时各种思潮之一,并未成为民主革命的必然选择,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的大背景
18、、总特征,再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各种社会思潮如雨后春笋”,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国家意识的角度分析选项,注意排除与材料无关的说法,即可进行正确判断。15.北京大学在1923年秋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其中一问的主题是“你相信当今的国会吗?”,下表是调查结果。这份调查本质上表明()学界男学界女商界工界政界军界记者界警界未注明职业性别者合计相信2000100003不相信381437694112198661A. 民主政治不受民众认可B. 知识精英倾向社会主义C. 学生开始关注议会政治D. 议会决策为少数人控制【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相信国会的人是非常少的,也就体现了议会决策是代表少数人
19、的,是为少数人控制的,故D项正确;1923年民众已经受到了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民主政治是受民众认可的,故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社会主义方面的信息,故B项错误;从材料来看不仅仅学生开始关注议会政治,其他人也关注议会政治,故C项错误。16.在“大跃进”运动以后,毛泽东多次提出经济管理要还当分散。他说,“欧洲能够发展,就是欧洲有很多国家:中国人口比欧洲多,发展不起来,就是太集中,因此要分权。“毛泽东的这一思想A. 旨在推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B. 促进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和发展C. 是想破大一统的计划经济体制D. 纠正了经济建设中右倾保守思想【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经济管理要分权即想
20、要打破当时管理过死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内容和民主政治建设无关联,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内容和“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无关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不是纠正右倾保守思想而是纠正左倾冒险思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7.有人评价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依然遵循着百余年前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路径,这种评价A. 肯定传统文化本位主义B. 肯定洋务运动制度变革的示范意义C. 是评价历史的基本方法D. 忽略了先进制度对推进变革的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注重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资金和管理经
21、验,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是推动我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基础,我国不需要学习西方的社会制度;而洋务运动时,我国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都落后,“中体西用”路径不能使中国富强。材料评价没有认识到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与洋务运动的本质区别,忽略了先进制度对推进变革的作用,故D项正确。中国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是肯定传统文化的本位主义,排除A。洋务运动并未涉及制度变革,排除B。材料评价缺乏实事求是的分析,不是评价历史的基本方法,排除C。18.有学者指出,自然法作为一种“元则”,即民主、平等、公平的原则,是构成近代西欧高效制度的关键特征。这种以自然法为基础
22、的制度起源于罗马法的所有权制度,以及由这一制度产生的罗马保民官制度等等,就是保护无权者以对抗掌权者。由此可知A. 自然法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B. 罗马开创的法律和制度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C. 自然法是罗马法律制度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D. 罗马法本质特征是保障无权者对抗有权者【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自然法蕴含“民主、平等、公平”的原则,是构成近代西方国家高效制度的关键,这种以自然法为基础的制度起源于罗马的所有权制度及其衍生的保民官制度,体现出罗马开创的法律和制度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故B项正确。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资本主义的发展,A项错误。自然法是罗马法的指导思想,
23、不是具体的法律制度,C项错误。罗马法的本质特征是维护奴隶主的统治,D项错误。19.在民主政治建立之初,为限制财富不平等产生的消极影响、保证民主的实现,雅典设立了由富人承担的捐献制度,即富人出钱为城邦服务。每当精英成为诉讼的对象时,诉讼人一般都会列举自己过去的公共服务记录,表白自己是一个爱国公民,其目的是赢得陪审员的感激,使他们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判决。这反映了A. 雅典城邦民主政治体制仍有待完善B. 雅典城邦重视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感C. 捐献成为评判公民道德的主要标准D. 一定时期城邦发展的良性运作机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运作。材料表明捐献制度一方面有助于限制财富不平等带
24、来的消极影响、确保民主,另一方面为富人带来荣誉和象征性回报,体现出一定时期内城邦发展的良性运作机制,故D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出民主政治体制的重大弊端,故A的结论无法从本题得出;捐献制度确实能体现城邦对公民社会责任的重视,但不是本题重点,B排除;捐献不是评判公民的主要标准,C错误。【点睛】材料内容较为生疏,解题关键在于将材料合理分层,认识到捐献制度设置的背景和起到的作用,有利于缓解贫富分化,促进雅典民主制的良性运作。从这一角度解答即可。20. 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在西方哲学史中提到:“(这)是一个政治联合体赖以奠立的根本原则,这条原则有助于克服绝对放任自流所导致的无法无天的状态,因为人们将自愿地调
25、整自己的行为,以与他人合法的自由权利相和谐这意味着,他将被强迫而成为自由的。”文中这个“根本原则”是A. 人人平等B. 社会契约C. 自由民主D. 理性法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强调的是“政治联合体”,“人人平等”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社会契约强调的是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符合材料意思,故B项正确;自由民主强调的是个人权利,与题干主题不符,故C项错误;理性法制突出的是人的理性,是人在主观上对自我的控制,与题干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社会契约21.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
26、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A. 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B. 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C. 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D. 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答案】A【解析】题干中斯塔夫里阿诺斯是从经济、文化两个不同层面来说明世界的联系加强这一事实。故选A22.拾穗(秋季庄稼收割后前往土地上捡拾谷物)在英国宗教文化和历史传统中曾被视为穷人的正当权益。然而到18世纪80年代,随着新一轮圈地运动的高涨,拾穗者与农场主的纠纷日益频发。1788年,高等民事法院公开宣称:“未经土地所有者的许可,任何人不得进入土地拾穗”,从而以
27、中央法庭裁决的形式传递了英国官方对拾穗权的否定态度,为地方法庭处理类似诉争提供了判例依据。这表明A. 英国近代物权立法趋于完善B. 社会转型损害贫民法定权利C. 传统惯例受到近代法理冲击D. 工业革命加剧社会阶层对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英国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材料表明英国伴随圈地运动与工业革命发展,私有财产意识增强,司法实践随之发展并保护私有财产,C正确。材料体现司法审判,未体现立法的完善,故A错误;对拾穗的承认是传统英国社会的惯例,并非贫民法定权利,B错误;材料未体现工业革命造成的阶层对立,D错误23.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过程就是西方代议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它的确立意义
28、在于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 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之柱 调节和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 对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近代西方政体都是以代议制为基础的,均否定了君主专制的统治,是民主政治大厦的基础;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能够有效的缓解社会矛盾,从而稳定了资本主义的统治秩序,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近代西方民主政体对亚洲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均正确,故选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代议制代议制确立的意义。24.为下图选择最恰当的标题( )A. 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B. 当今世界格局
29、的两极化趋势C. 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趋势D. 当今世界格局的单极化趋势【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格局中的三种力量,即要求单极化趋势的势力、要求多极化趋势的势力、处于二者之间的游移力量,可以看出世界格局有两个变化趋势,即单极化和多极化趋势。故选C。从图中三种力量的分配上可以排除B、D两项;A项说法错误,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二、非选择题: (共52分。第25、26题是必答题,分别是25分和12分;第27题和第28题是选做题,分别是15分,选择其中一题作答。)2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1842年6月,英国军舰闯入长江,进攻吴凇炮台。两江总督牛鉴
30、闻风逃遁,守军士气大受影响;江南提督陈化成率部抵抗,英勇牺牲,宝山、上海相继陷落。英军溯长江西上,进攻镇江,爱国官兵虽然奋勇抵抗,但终究不敌,镇江失守。8月,英舰进抵南京江面,清政府妥协,被迫签下屈辱的城下之盟南京条约。至此,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摘编自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近代史材料二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准备发起渡江作战,英国海军远东舰队“紫石英”号护卫舰无视解放军关于外国舰船撤离长江期限的公告,闯入解放军前线预定渡江江段,遭到解放军炮击,受重创而搁浅。英国又紧急派出三艘军舰前来救援也被解放军炮兵击退。“紫石英号被扣,直到7月底才趁夜逃走经此事件,再加上出于维护自己在香港利益的需要,
31、1950年,英国在西方阵营中第一个承认了新中国。摘编自百度网下载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针对1842年和1949年英国军舰在中国长江江面上的侵略挑衅行为,中国军队的相同反应和不同结果。(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842年和1949年中国军队军事斗争结果不同的原因。【答案】【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1)相同反应:都英勇抵抗,坚决回击。不同结果:1842年抵抗最终失败;1949年抗击取得完胜。(2)结果不同的原因1842年失败:英国发展资本主义,完成了工业革命,实力强大;中国固守传统文明,军备废弛,武器落后,政权腐朽黑暗,国民沉睡愚昧。1949年胜利:二战后,英国实力
32、已大大下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意志坚定,作战勇猛;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军装备和战斗力都大大改善和加强;人民被充分动员起来,反侵略斗争社会基础坚实。【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江南提督陈化成率部抵抗,英勇牺牲,宝山、上海相继陷落。英军溯长江西上,进攻镇江,爱国官兵虽然奋勇抵抗,但终究不敌,镇江失守”,据材料二“遭到解放军炮击,受重创而搁浅。英国又紧急派出三艘军舰前来救援也被解放军炮兵击退”,即可概括说明针对1842年和1949年英国军舰在中国长江江面上侵略挑衅行为中国军队的相同反应。再从1842年抵抗最终失败、1949年抗击取得完胜等方面说明不同结果。(2)本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英国
33、完成工业革命实力强大、中国固守传统文明军备废弛政权腐朽黑暗等方面说明1842年抵抗最终失败的原因;再从二战后英国实力大大下降、人民军队意志坚定作战勇猛、解放军装备和战斗力都大大改善和加强、人民充分动员等方面分析1949年中国军队军事斗争结果的原因。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间中国美国19371945年中华民族积极抗击日本侵略;国民政府组织远征军入缅作战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等特权;向中国提供贷款6.9亿美元,依租借法案;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8.25亿美元19451949年重庆谈判和重庆政协会议;国共两党内战;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出台;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关贸总协定成
34、立;提出了稳定和复兴日本经济的九原则19501980年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原子弹和氢弹相继爆炸成功;19591961年出现严重经济困难;“文化大革命”;1969年“珍宝岛”事件;“乒乓外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尼克松主义发表;“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人类首次踏上月球;尼克松访华表为20世纪三十至八十年代中美两国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一个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答案】示例示例1:20世纪70年代中美调整外交政策的必要性。阐述:中国:外交方面,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
35、家长期奉行孤立、封锁的对华政策;20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关系严重恶化。我国急需改善外交环境以满足国内各项建设事业的需要。经济方面,经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革”的破坏,加上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存在的严重弊端,我国经济发展缓慢,急待调整经济政策与体制。美国:外交方面,由于陷入越南战争泥潭,美苏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不利于美国的变化;美国与欧、日矛盾加深等因素的影响,迫使美国调整外交战略,以改善外交处境。1969年“尼克松主义”发表。经济方面,20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出现了经济“滞涨”,美国总统采取措施效果有限,凯恩斯主义失灵,美国经济政策需要调整。总之,外交政策应根据国家所处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作出主
36、动调整,审时度势。示例2: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阐述:20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出现了经济“滞胀”,西欧、日本的崛起,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深陷越战泥潭;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原子弹和氢弹爆炸使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但因中苏关系恶化,中国调整外交战略,出于共同利益的需要,1972年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随着中国“文革”的结束,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美建交并开展广泛的合作。总之,中美关系的发展受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其他论题,言之有理,围绕论题,史论结合,即可得分)【解析】【详解】题干要求提
37、取一个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根据表格中70年代中美两国重大历史事件可知当时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善有必要性。观点:20世纪70年代中美调整外交政策的必要性,或者直接描述为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论证角度可以分别从中美两国面临的实际情况切入,具体论证过程要结合材料信息和课本知识。中国方面可以从中苏关系、中美关系得出我国急需改善外交环境以满足国内各项建设事业的需要。另外中国经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革”的破坏,加上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存在的严重弊端,我国经济发展缓慢,急待调整经济政策与体制。美国方面,结合材料信息可以从越南战争、美苏实力对比、资本主义世界的三足鼎立,另外在20世纪七十年
38、代初,美国出现了经济“滞涨”,美国总统采取措施效果有限,凯恩斯主义失灵,美国经济政策需要调整。最后对论证过程进行总结升华,外交政策应根据国家所处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作出主动调整,审时度势。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元末以来,由于连年战争,田册户册或毁于兵火,荡然无存;或面目全非,不足为凭,“民有一户应数十户差役者”。在战争期间,朱元璋就多次下令在其控制的区域内“籍户口”。洪武十四年(1381)明朝政府正式按职业把人口分为民、军、匠三大类,另有灶籍,登记制盐户。同时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各户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等。黄册共造4份,上送户部,布政司、府、县各存一份。因送
39、户部的册子表面用黄纸,所以叫“黄册”或“户口黄册”。当时政府对编造黄册很重视,规定各户表册必须由本人填写,或本户自报请人代写,如有隐瞒作弊,家长处死,家属流放化外。黄册的编造,奠定了明朝的户籍制度,加强了对户口的控制。摘编自栾成显明代黄册研究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初年黄册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明朝初年黄册制度的作用。【答案】(1)特点:以职业为标准;内容详细细密;程序严格(2)作用: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农业经济的恢复;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贪腐;加强对基层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户籍制度提供经验。【解析】【详解】第(1)问,“
40、特点”,根据材料信息“洪武十四年(1381)明朝政府正式按职业把人口分为民、军、匠三大类,另有灶籍,登记制盐户。同时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各户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等。黄册共造4份,上送户部,布政司、府、县各存一份”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得出:以职业为标准、内容详细细密、程序严格。第(2)问,“作用”,根据材料信息“黄册的编造,奠定了明朝的户籍制度,加强了对户口的控制”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农业恢复、一定程度上防止贪腐、加强基层的管理以及为后世户籍制度提供经验等角度分析。28.材料 阎立德(约596-656年),名让,字立德,唐代建筑家、工艺美术家、画
41、家。出身于工程世家,继承家学,擅长建筑、工艺、绘画,具有多方面才能。唐武德至贞观年间任尚衣奉御、将作少匠、将作大匠、工部尚书等。阎立德一生设计建造了许多伟大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其中以唐朝国君的寝陵唐高祖献陵、唐太宗昭陵、唐大明宫最具代表性。作为唐初著名的建筑设计师,阎立德在帝王陵及宫殿设计上把唐朝封建盛世的恢弘气象和封建皇权的浩大气势有机的集合为一体;园林建筑设计则在秉承汉晋以来的自然清新的风格基础上,把唐朝皇权的威严巧妙的融入到建筑设计中,达到了自然情趣和皇家气派的有机统一,尽展豪放气势和山水幽情。摘编自中国古代建筑之魅力建筑师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阎立德建筑设计的特点。(2)根
4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阎立德能够取得巨大建筑成就的原因。【答案】(1)特点:以大型建筑为典型代表;突出盛世气象和皇权威严;把皇权威严与山水幽情巧妙结合。(2)原因:唐朝时期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唐朝封建盛世局面的出现;工匠世家的熏陶;个人的努力和皇帝的重视和支持。【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中“阎立德一生设计建造了许多伟大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得出:以大型建筑为典型代表;依据材料中“把唐朝封建盛世的恢弘气象和封建皇权的浩大气势有机的集合为一体”得出:突出盛世气象和皇权威严;依据材料中“把唐朝皇权的威严巧妙的融入到建筑设计中,达到了自然情趣和皇家气派的有机统一,尽展豪放气势和山水幽情”得出:把皇权威严与山水幽情巧妙结合。(2)原因从客观和主观角度进行分析,客观方面主要强调唐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处于封建盛世局面;主观方面从唐代工匠家族、个人、皇帝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