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潍坊第四中学高一年级历史学科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第I卷(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1961年3月4日,国务院以龙山文化命名的山东济南“城子崖遗址”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龙山文化时期
2、,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应是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青铜农具D.铁质农具2. 2011年3月28日,新开馆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根据史学界对 “司母戊鼎”内壁铭文(下图)的重新解读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史学界解读的依据和方法可能是A. 进一步研究古代文献B. 青铜器的纹饰与功能C. 与同期青铜铭文对照D. 研读古文字构造方法3.许倬云说:“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国家权力与家庭关系
3、结合B. 未能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 王权与神权高度结合D. 以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4.公元前663年,北方山戎部落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助。管仲献策齐桓公:“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于是齐桓公援助燕国,攻打山戎。这说明A.华夏认同逐步形成B.宗法分封制重新得到认可C.霸主有“尊王”的义务D.齐桓公以地域区分夷夏之别5.顾颉刚在国史讲话春秋中说“封建社会崩溃的内在原因,是封建制度本身发展过久,贵族阶级的人数一天天的增加,发生相互冲突、互相排挤的情形;它的结果使得贵族阶级的人许多急剧地降入下层社会。”这表明A.分封制的崩溃是由其自身的弊端所造成的B.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社会的政治
4、制度必然崩溃C.分封制走向崩溃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由于生产力的进步,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6.周代“雅乐”实际上是西周的京畿之乐,通过制度的形式推行到各个不同等级的阶级中去,本质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雅乐”的传播A. 孕育了宗法制度B. 实现了思想统一C. 加强了中央集权D. 推动了文化认同7.西周时,“士”不仅可以占有田并指使子弟为其劳作,还要负有亲自执干戈、卫社稷的世职;而到春秋战国时期,“士”失去宗主的庇荫,或负书,或带剑,往来于各国王公之间。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A. 官僚政治开始兴起B. 贵族政治走向崩溃C. 各国关系走向和谐D. 分封制度已被废除8.甲骨卜辞
5、中,有商王祈求禾、黍、稷、麦、稻获得好收成的记录,有向上帝、祖先、神灵祈求降雨、得到好年成的记录,有督促“小精臣”“多尹”等官员去指挥田间生产的记录,还有商王本人参加籍田活动的记录。这些记录说明当时A. 农业历法知识丰富B.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C. 农业人口较为缺乏D. 农业是唯一经济活动9.不同的人与人交流风格迥异,孔子“不问不答,少问少答,多问多答”,老子不在意别人能否理解自己的意思,“知我者希,则我这贵”,墨子老是追着别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强聒而不舍”。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个人性格差异B. 个人职业不同C. 个人品德参差D. 生活环境差别10.秦国君主的继承方式在春秋初年以前以
6、(兄终)弟及为主,自秦穆公后,秦国也采取了子继代替弟及的承继制度,但它的子继不分嫡庶,“择勇猛者而立”。秦国继承制度的变化A. 确保了君主血统的纯正B. 利于秦国贵族内部的稳定C. 有利于树立国君的威信D.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1.诗经氓描写了一个男子向一个女子买丝,借机搭识。可是两人成家没几年,丈夫却抛弃了她。她愤怒地指责丈夫,又告诫其他女子不要轻信男子。这反映了诗经的创作风格是A. 古典主义B. 现实主义C. 现代主义D. 人文主义12.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 化国为家,君权
7、至上B.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C.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13.秦朝规定各级官僚机构均以文书行政,“毋口请”,并形成了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还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秦朝的这种做法()A.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B. 实现了思想统一C. 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D. 导致了暴政统治14.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与民休息”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使东汉统治日益衰落C.张骞通西域解除了匈奴的威胁D.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15.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
8、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 恩泽贵族B. 实现民族交融C. 增加税收D. 削弱王国势力16.有学者研究表明,汉代曾实行对某些重要行业必须由国家垄断的禁榷制,官府自设工场、作坊的管工制及地方官将本地土特产品无偿向皇室纳贡的土贡制。上述制度推行的实质A. 与当时抑制商业的国策相配合B. 推动了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 有利于官营手工业的发展D. 强化了工商食官的局面17.如图为东汉洛阳城平面图。根据考古发现,东汉的太学一处在辟雍(皇家弟子学习六艺之地)之北,一处在辟雍东北,与明堂(天子的太庙)灵台(观天象望气之所)相距不远。据此可知,当时A. 统治者注重政治教化与儒学相渗透B.
9、 统治者加强了对太学的管理C. 太学作为最高学府发展已相当成熟D. 儒家思想开始占据主流地位18.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汉乐府诗讲究铺陈排比,文采华丽B.司马迁的史记首创了纪传体通史C.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促进了文化传播D.汉赋是建安文学,可以配乐演唱19.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A.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C. 政权的更迭与民族交融D. 经济的繁荣与开放的社会20.在中国封建社会,小农善于经营,可以“累其赢余,益市田数亩”,上升为自耕农或小地主,小地主经营得法,也能上升为大
10、地主。不善经营,大地主也会下降为小地主,小地主破产为自耕农,乃至佃农,及身无立锥之地。这说明A. 封建经济发展缺乏稳定性B. 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的顽疾C. 自耕农是封建经济的主体D. 封建经济内隐存竞争因素2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嫛、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 成套铁农具有利于农业精耕细作B. 中原地区开始进入铁器时代C.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D. 战国时期随葬品以铁器为主22.唐朝在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又设立了政事堂。每当需要颁下诏敕的时候,就先
11、由中书省和门下省会同其他必要人员在政事堂举行联席会议,来商议、决定政务。由此可见,政事堂的设立A. 弱化了宰相权力B. 提高了行政效率C. 导致了冗官现象D. 加强了权力制衡23.唐中期出现:“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这表明当时()A赋税沉重,贫富悬殊较大 B按土地和财产征税C“两税法”加剧社会矛盾 D户籍制度日趋完善24.唐朝以前,皇帝曾把外戚引入宫廷辅政,尤其是皇帝幼小之时,因而出现外戚专权现象,两汉尤甚。北宋以后则摒弃外戚辅政做法,明中期以后,选后妃、驸马甚至有意选寒微之家。这种做
12、法反映了中国古代A. 专制君主的权力日益衰微B. 政治统治日益走向腐朽C. 官僚政治呈现理性化倾向D. 君主专制摆脱人治困扰25.杜甫的诗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他的诗歌自唐以来,即被公认为“诗史”。以下关于杜甫的诗歌说法正确的是A.杜甫是安史之乱的亲历者,其诗歌作品可作为信史B.作品通俗易懂。贴近民生,开创了中国市民文学的先河C.杜甫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作为史料应加以甄别D.是浪漫主义风格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底层人民的苦难第II卷(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4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
13、题。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材料二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材料三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
14、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四 佛教进入中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国文化第一次接受另一个人类重要文明的影响,相当程度地改变了自己的文化特质。在佛教进入中国以前,中国人的信仰,是对神祗的祭祀与对祖先的崇敬。神祗与祖先的信仰,没有深刻的教义,对人生种种终极关怀,不足以提供普世超越的解释。来自印度的佛教填补了中国文化的这一空间,。自此以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始终是儒、道、佛三家激荡,互相影响的后果。 许倬
15、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国家治理的制度体系发生的变化,并说明孔子对此所持观点。(4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孟子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在当时的地位。(4分)(3)材料三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主张?你认为董仲舒的主张对我国后世有什么影响?(4分)(4)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拥有广大信徒,请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佛教在当时盛行的原因。隋唐时期,出现上文中所说“儒、道、佛三家激荡”的局面。当时有利于佛教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6分)27.自秦汉以来,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并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
16、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汉王朝在广阔的边疆地区以长城为主干,设置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瞭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可以及时掌握边疆地区的情况,也可以防御来犯之敌。对强大的匈奴先后采取了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徙、分化瓦解等政策;对西域诸国则是先后采取了频繁遣使者往来、武力征服、和亲、屯田、册封官爵等措施;对南方诸族则采取了郡县制
17、和羁縻统治并行、“毋赋税”等政策。从边疆稳定、民族关系和睦的角度看,汉王朝的边疆政策是较为成功的。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和边疆治理材料三 阎步克在波峰与波谷中写到魏晋南北朝陷入低谷时期:帝国动荡、分裂,在体制上也出现变态、扭曲。但是这一时期经济在曲折中发展。中华也在扩大。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朝经略边疆的措施及历史意义。(8分)(3)根据图一及所学,分析少数民族内迁及北民南迁的影响。(4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唐朝后期南北户口升降比较表天宝元年(742年)户
18、数元和年间(806820年)户数下降幅度(%)北方373665286688776.8南方3117624150654851.68总计6854276237343565.73据王育民论唐代南北户口分布比重的消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史实运用正确,逻辑体系严密。)(14分)高一历史答案选择:1-5 BCAAA 6-10 DBBDC 11-15 BACCD 16-20 AABBD 21-25 ABCCC主观:26.【答案】(1)变化:从夏、商、西周时期的“以礼治国”到春秋战国时期“以法治国”。观点: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已复礼”,使每
19、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使社会能够君臣有别,长幼有序。(2)主张:提出“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争取民心。 地位:不受统治者重视。(3)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影响:正面影响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的形成和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它的负面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明显,固步自封,因循守旧,阻滞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4)佛教为人生提供终极关怀,弥补传统文化的不足;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并立,社会动荡不安,造成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渴求。隋唐时期施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佛教的中国化,统治者提倡。27【答案】(
20、1)环节: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2)措施:设立完善的边疆防御体系;因俗而治,采用不同民族政策;边疆民族有较大自主权;多措并举,采用政治、经济、军事等措施。意义: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有利于边疆稳定;促进了边疆开发;推动了民族交融;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3)促进了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少数民族逐渐主导局势,是西晋再次分裂的重要原因,推动了南方的开发。 28【答案】变化趋势:南北户数都大幅度下降,但北方下降幅度高于南方。变化原因: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带来政治动荡;土地兼并加刷,均四制遭到破坏;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变化的影响:进一步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