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北高级中学高三历史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内容:复习第六单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一)二、教学目的要求:把握封建制度衰弱的历史特征并从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等方面予以把握三、教学重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综合认识我国古代的农民起义四、主要教法:分析、提问五、教具及现代化教学技术设计:投影仪阶段特征本单元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二是封建社会由盛而衰。设问:如何理解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向前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外交:日益闭关锁国,外交方式由经济文化交流转为侵略与反侵略。思想:
2、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反映了资本主义时代的要求。适应君主专制的需要,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逐步走向极端。产生心学。文化:古典科技进入总结阶段,但未产生近代自然科学;反映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长篇小说红楼梦出现。重点阐释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一)要求学生概括其主要措施: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调整官制 三司分权 设五军都督府,与兵部互相牵制明朝时期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设问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颁布大明律 (提问其主要特征和内容)实行八股取士科举制度 设立军机处 (提示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清朝时期大兴文字狱(二)认识:以上措施的核心是加强君权。说明封建制度的
3、腐朽性日益明显,封建统治者要依靠非正常手段才能维持统治。这种制度已到了末路,它严重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可见,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关于明末农民起义(一)要求学生掌握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明朝后期的腐朽统治;直接原因-陕北地区连年灾荒和官府照旧催逼租税。(二)与历史上的农民战争相比,明末农民战争的两个突出特点第一次以“均田免粮”这样的口号形式明确提出了土地问题,触及了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其斗争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第一次遇到了复杂的情况:遭到了满汉地主阶级的联合镇压。(三)综合认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问题(1)起义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关系极大
4、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封建暴政,赋役繁重;土地兼并;矛盾尖锐等。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2)历史作用一种观点认为:农民战争是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直接推翻或瓦解残暴的封建王朝的统治;为社会生产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如秦末、隋末、元末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阻碍社会发展的腐朽制度(如唐末农民起义催垮士族制度)沉重打击了贵族地主,农民直接获得了部分土地,自耕农数量增加,农民劳动积极性提高。迫使新的统治阶级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农民起义阻碍社会的变革和进步它事实上是专制制度借以摆脱王朝危机,实现改朝换代的工具。专制制度通过农民起义不断获得再生。农民起义的领袖发动起义并非为农民的翻身解放,而是为个人的荣华富贵,起义动机大多冲着皇帝宝座而来,他们在起义中发泄私欲,行为残暴,破坏生产,毁灭文化。由于农民自身的局限,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所以农民战争的结果,要么失败,被封建统治者镇压,要么成为地主阶级的代理人。农民起义后,封建统治的让步政策实际上和反攻倒算两手并举,所以农民战争后,社会生产力长期处于停滞衰落状态。例题训练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试评论顾炎武的观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