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原创]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必修模块综合练习8.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840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创]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必修模块综合练习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原创]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必修模块综合练习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原创]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必修模块综合练习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原创]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必修模块综合练习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原创]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必修模块综合练习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必修模块综合练习(八)一选择题1抗流感的疫苗每过几年就要更换新的,因为流感病毒已经产生了高度的抗药性,对这种抗药性的产生合理的解释是 ( )A流感病毒的获得性遗传的结果B病毒对疫苗产生了定向变异C疫苗对病毒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的结果D流感疫苗诱发病毒产生突变2在我国云南省澄江发现的动物化石群约处于5.3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该化石群有100多种、60多个类群,而在此前的地层中却找不到与他们类似的祖先化石。如此多的动物种类在寒武纪早期“爆发式”出现的实施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那一观点相矛盾?( )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B生物之间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C生物进化

2、是通过自然选择并经历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演变的过程D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3右图横坐标为纬度变化纵坐标为温度变化,图中4个不规则的图形代表4种不同生物的生存范围。若环境变化剧烈,则有被淘汰危险的生物是( )A B C D4基因A与a1、a2、a3之间的关系如图9-4,该图不能表明的是( )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B等位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正常基因与致病基因可以通过突变而转化 D这些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5在某动物种群中,假如基因型为AA占25%,Aa占50%,aa占25%。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图中

3、哪个图能比较正确地表示A基因和a基因之间的比例变化情( )6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为5人;男性患者为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多少( )A12 B9 % C6 % D4.5 %7人类中有一种致死性疾病,隐性纯合的儿童(aa)10岁以前可导致全部死亡,而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都表现为正常。已知在一个隔离的群体一代中,该基因a在成人中的频率为0.01。如果群体中随机婚配的没有突变发生的情况下,在下一代的新生儿中杂合体(Aa)的频率会是( )A0.0198 B0.0099 C0.198 D0.0001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

4、正确的是( )A进化过程中霉菌比细菌出现早 B进化过程中蓝藻比需氧细菌出现早C有性生殖生物比无性生殖生物进化得慢 D具羊膜的动物必定生活在陆地上9在一个多变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最多种群是( )A个体最大的种群 B个体最小的种群 C个体差异最少的种群 D个体差异最多的种群10某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下左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的结果最可能是( )1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与新物种的形成B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个体C种群之间的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地理隔离

5、必然导致生殖隔离12突变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下列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突变的有利与有害可因生物的不同生存环境而异B突变的有利与有害可因人类的需求不同而异C有的突变对生物生存有害,但对生物进化有利D有的突变对生物生存有利,对生物的进化也有利13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B隔离阻止了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C生殖隔离一定是地理隔离的必然结果 D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14下图表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种群,一个种群主要以a为食,另一个种群以b为食,它们所吃的食物有些是共同的,以c表示。(图B表示A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下

6、列关于种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两个种群间存在着竞争的关系B自然选择使以C为食的个体逐渐减少C自然选择一定会使两种群中的一种灭亡D两个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15右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 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3有被排除的危险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斗争激烈程度相等二非选择题16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

7、,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生的脚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分趾的海龟则不易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为0.2,w为0.8。请问:(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的基因称为该种群的 。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海龟种群中连趾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 ;分趾的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 。(2)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发生了生物进化?请简述理由。(4)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请简述理由。17

8、下面是关于果蝇对DDT抗药性的进化实验:实验一:将一个果蝇群体(第一代)饲养到一定规模后,用涂有a浓度DDT的玻璃片处理,将成活下来的果蝇后代(第二代)继续饲养到一定规模后用2a浓度的DDT处理,将存活下来的果蝇的后代(第三代)用3a浓度的DDT处理用同样的方法逐代将DDT浓度增加1a处理果蝇。到第15代时,DDT浓度增加至15a,仍有能抗15a浓度DDT的果蝇存活,因此,实验者认为,果蝇的变异是“定向的”,即是在环境条件(DDT)的“诱导”下产生的,并且认为,该实验证实了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的正确性。另有学者发现了“实验一”设计的缺陷,怀疑实验一得出的结论的科学性。因而设计了实验二。实验二

9、:将若干雌雄果蝇分别饲养成若干个家系,此为第一代,然后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用a浓度的DDT分别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然后将此代(第一代)中未处理的另一半果蝇家系,再培养若干个家系(第二代),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用2a浓度的DDT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然后再将此代(第二代)中未处理的另一半家系,再培养若干个家系(第三代),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用3a浓度的DDT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用同样的方法逐代将DDT浓度增加1a,处理果蝇。到第15代时,DDT浓度增加至15a,也产生了能抗15a浓度DDT的果蝇群体。然而这些具有抗性的果蝇的父母及其祖先并没有接触过DDT。通过对实验二的分析后,你认为:(1)DDT对

10、果蝇变异所起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_,果蝇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果蝇个体的变异是_的,果蝇的抗药性的产生在环境变化(DDT处理)之(前、中、后)_。(2)通过对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比较分析,你认为实验一得出不正确结论的原因有:_18下图表示物种形成的过程,图中小圆圈表示物种,箭头表示物种产生变异,带有两条短线的箭头被淘汰的变异个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将上图物种形成的基本过程,用文字归纳为三个基本环节: 、 、 。(2)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物种形成的过程: 。(3)用字母(或数字)表示自然选择的方向: 。19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 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

11、尺蠖,它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树干上。材料2 自然条件下桦尺蠖触角和足有长的也有短的,体色有深些的也有浅些的。材料3 试验表明,桦尺蠖之间能进行相互杂交,黑色的桦尺蠖杂交能产生浅色的华尺蠖,而浅色的桦尺蠖之间杂交其下代都是浅色的。材料4 19世纪中叶以前,浅色的桦尺蠖数量较多,到20世纪中叶则是黑色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类型。这种现象被称为桦尺蠖的“工业黑化现象”。材料5 桦尺蠖的黑色是由显性基因S控制的,浅色是由隐性基因s控制的。19世纪中叶以前的桦尺蠖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只有5以下,而到了20世纪中叶则上升到95以上。(1)材料1说明 。(2)材料2说明 。(3)材料3说明 。(4)材料4中桦尺蠖的

12、“工业黑化现象”说明 。(5)材料5中基因S频率变化的原因是 。(6)生物变异是否是定向的 ;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是定向的 ;自然选择是否是定向的 。20阅读以下两段材料并回答问题:(1)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英国重工业的发展,尺蛾中黑化蛾的比例越来越高。为了研究环境改变对尺蛾种群变化的影响,1950年科学工作者在英国的两个地区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了调查,获得如下结果:项目地区白色蛾黑化蛾释放数回收数回收率释放数回收数回收率污染区641625015482532非污染区393541374061947请回答下列问题:自然选择是_的过程。表中两组数据_大于_、_大于_ _共同支持“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

13、向”这一论点。(2)20世纪50年代后,英国开始实行控制计划,大气环境污染得到了治理。请根据下图说出三者的变化关系并解释原因。15 CCADA 610 CABDB 1115 CCCCA 16基因库 64% 32%(提示:20.20.8) 自然选择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化 发生了进化,因为只要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就是在进化;没有产生新物种,只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17(1)不定向前(2) 实验(一)将果蝇个体作为进化的单位来研究不能发现个体变异不定向的特点 实验(二)用DDT直接处理果蝇,虽然看到的是群体变异但容易误认为DDT对果蝇的抗性起“诱导”作用。而看不出“诱导”

14、掩盖下的选择作用。18. (1)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隔离 (2)ABCD (3) ABCD19. (1)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和适应性(2)说明生物存在着变异现象(3)说明这些桦尺蠖是属于同一个物种,黑色是显性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4)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环境对生物的生存会产生影响,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5)自然选择使物种基因频率定向改变(6)不定向是定向是定向。20(1)淘汰。53.2,25.0;13.7,4.7%(两组数据先后顺序可以调换)(2)由于煤烟排放量减少,SO2浓度逐年降低。 由于SO2浓度降低,树干上地衣数量逐渐增多。原因是地衣对SO2敏感,因此SO2浓度降低,有利于地衣生长。 由于地衣数量增多,黑化蛾频率逐年降低。原因是地衣颜色浅,黑化蛾易被鸟类捕食)本资料由七彩教育网 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