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北京市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6538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北京市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解析》北京市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解析》北京市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解析》北京市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解析》北京市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解析》北京市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解析》北京市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解析》北京市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解析》北京市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解析》北京市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解析》北京市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解析》北京市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解析》北京市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解析》北京市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解析》北京市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解析》北京市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解析》北京市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解析》北京市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解析》北京市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解析》北京市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解析》北京市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解析》北京市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解析》北京市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解析》北京市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北京十五中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2020.11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卓越(zhu) 颁发(bn) 内涵(hn) 臻于至善(zhn)B. 饥谨(jn) 雍容(yn) 山麓(l) 出类拔萃(cu)C. 挑剔(ti) 感慨(ki) 辩驳(b) 造诣高深(zh)D. 笼罩(ln) 芣苢(f y) 薄雾(b) 技术精湛(zhn)【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A.“卓越”的“卓”读为zhu。C.“造诣高深”的“诣”读为y,这里指(学业、技术等)所达到的程度。D.

2、“笼罩”的“笼”读为ln。故选B。2.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签署 挑战 炉火纯青 义无反顾B. 疆域 浮燥 废寝忘食 脚踏实地C. 检验 蕴藏 丰衣足食 身先仕卒D. 指责 详尽 无与论比 落荒而去【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B.“浮燥”中的“燥”书写错误,应该为“躁”。C.“身先仕卒”中的“仕”书写错误,应该为“士”。D.“无与论比”中的“论”书写错误,应该为“伦”。故选A。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鹤立鸡群:这里指一株水稻在稻田里

3、很显眼很突出B.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上,永远不忘。C. 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亦步亦趋:这里指那些没有自己的主张,只会追随别人的行为。D. 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屏气静神:这里指吃惊得一下子没有了呼吸,也没有了主张。【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辨析能力。D.“这里指吃惊得一下子没有了呼吸,也没有了主张”错误。屏气静神指屏住呼吸,聚精会神,这里是因为欣喜和激动。故选D。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4、. 各位营员从哪所学校来,又实际编排在哪一兴趣班,他都洞若观火,一清二楚。B. 合作小组协力攻关,无暇他顾,有人却趁机大肆侵吞攻关成果,坐收渔人之利。C. 如果美国政府对我方的严正申明仍然置若罔闻,一意孤行,最后必将自食其果。D. 这一批年轻的科学家,正以无所不为的勇气不懈行进在追求科学真理的征程上。【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A.“洞若观火”,意思是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样,这里指对各位营员的情况了解非常清楚,不合语境,应该用“了如指掌”。B.“渔人之利”,意思是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这里“合作小组协力攻关,无暇他顾”不是成语

5、所说的语境,使用错误。C.“置若罔闻”,好像没有听见似的,不加理睬。用于指责美国政府对我方的严正申明采取不理睬的态度,符合语境。D.“无所不为”意思是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或干尽了坏事。是贬义词,用来修饰科学家的勇气属于褒贬色彩失当。故选C。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近期,全国各地频发骗取客户密码、实施网银盗窃案件。网络金融安全遭到破坏,一时间高度引发广大网民关注。B. 美国医疗协会所出版的一份专门刊物中指出,一剂对人体无害的广泛使用的综合药物,在患者服用之后,会持续地破坏维生素C达3个星期以上。C. 最近,北京的社区店除了食品、药物和日常零售外,又出现了一些家居品

6、牌社区店,开始为居民提供各类家居用品。D. 如果在公共领域可以没有证据地、恶意地怀疑普通公民的善行,行善者就会人人自危,社会就将出现无人行善的尴尬局面。【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A.语序不当,“高度”是修饰“关注”的状语,应放在“关注”之前。B.“达”与“以上”语义矛盾,不合逻辑;“无害”与“破坏维生素C”语义矛盾。C.不合逻辑,“食品、药物和日杂零售”不能并列。整个句子中途易辙,“又出现了一些家居品牌社区店”的主语应该是“北京”,而前面句子的主语是“北京的社区店”。故选D。6.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 对方本想对他大吼一气,不想他如此

7、温和静雅,恍如一拳打在了棉花堆里。B. 我们非常不理解,他前程似锦,为何一定要去蹚这股浑水打这场官司。C. 他从来都不会向人炫耀自己的成绩和影响力,因为他坚信一定有人比他强。D. 到底是经商还是治学,这样的毒蛇不断纠缠着他,他感觉脑子都要长草了。【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的把握能力。A.运用比喻修辞,把“他如此温和静雅”比作“棉花堆”。 B.运用比喻修辞,把“前程”比作“锦绣”。 C.没有使用比喻修辞。D.运用比喻修辞,把“疑问”比作“毒蛇”,把“烦乱的思绪”比作“草”。故选C7.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的诗作多

8、以四言为主,结构上较多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B. 诗经中的“风”“雅”“颂”指的是创作题材的区别,“风”是指民间歌谣,“雅”是指宫廷乐歌,“颂”是指作宗庙祭祀的乐歌。C. 诗经中的“赋”“比”“兴”指的是创作手法的区别,“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D. 人物通讯作为一种新闻体裁,相较于消息往往能够更快更生动更细致地报道特定人物的言行和精神风貌。【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D.“更快”说法错误,时效上,通讯不如消息迅速及时。故选D。二、文言文阅读:(共19分) 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

9、,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

10、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悲夫!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8.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去:离开B

11、. 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蹶:受挫折,折损。C. 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希望。D. 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烛:照亮9.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素悍勇而轻齐 蟹六跪而二螯B. 遂成竖子之名 古之学者必有师C.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D.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孙膑“能行”和“能言”一项是( )A.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B. 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庞涓死于此树之下C.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D. 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 善战者因

12、其势而利导之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膑精通兵法,善于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指挥作战常常智胜敌手,深得齐将田忌重用。在马陵之战中,他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大破魏军,名扬天下。B. 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来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忌恨孙膑,设计断其双足。在马陵之战中,庞涓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终因过于自信,兵败自刭。C. 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争。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称为胆小怯弱的齐兵的心理,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计胜庞涓。D. 本文通过马陵道智斗庞涓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孙膑过人的智谋和卓越的战略战术思想。他的孙膑兵法为后世传诵,

13、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12. 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太史公曰”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史学家的眼光,评论孙膑智慧和胆识过人,却难以避免自己的不幸。B. 指出孙子、吴起的兵法后世多有非议,只有其处事原则和方法可以肯定。C. 借用俗语,阐述“能行”和“能言”的关系,对孙膑的遭遇寄予深切同情。D. 启示后人,才智过人者固然可取,但学会保护自己有时更加重要。13. 把文言文阅读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2)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答案】8. C 9. C 10. D 11. B 12. B 13. (1)孙膑到来,庞涓害怕他比

14、自己贤能,忌恨他。(2)(庞涓)于是放弃了他的步兵,只和他轻装精税的部队,一日走两日的路程追击齐军。【解析】【分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C.“期:希望”错误,“期”的意思是“约定”。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的能力。A.两个“而”都是连词,表并列。B.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D.两个“以”都是介词,因为。C.第一个“其”,代词,他们的;第二个“其”,表反问的语气副词,难道。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A.“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不能表明孙膑“能行”;“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是兵法上说的,不能表明孙膑“能言”。B.“孙膑以刑徒阴

15、见,说齐使”能表明孙膑“能行”;“庞涓死于此树之下”是孙膑叫人在白木上面写的字,不能表明孙膑“能言”。C.“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说明孙膑有才能,可以表明孙膑“能行”;“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是兵法上说的,不能表明孙膑“能言”。D.“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是孙膑捉拿庞涓的计策,表明孙膑“能行”;“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是孙膑分析当时的战争情况,表明他“能言”。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B.“庞涓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错误,有原文“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可知,庞涓追逐齐军行军三日,特别高兴地说:“我本来

16、就知道齐军胆小怯懦,进入我国境才三天,开小差的就超过了半数啊!”由此可知,是庞涓猜测齐军胆小怯懦,开小差的就超过了半数,并不是“消灭齐军士卒过半”。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B.“指出孙子、吴起的兵法后世多有非议”错误,有原文“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可知,太史公说:“社会上的人称赞军旅战法,都提到孙子十三篇和吴起的兵法,这两部书,关于这两部书的评价,社会上有很多,所以我不加论述,只评论他们生平行事所涉及到的情况。”由此可知,原文只是说孙子、吴起的兵法后世多有称道,并没有说“多有非议”。故选B。【13题详解】

1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赋分点:(1)恐:害怕。贤于己: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己贤”。疾:忌恨。(2)“乃弃其步军”,省略主语“庞涓”;弃:放弃。轻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轻装精税的部队。倍日:一日当作两日。逐:追击。【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

18、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翻译: 孙膑出生在阿城和鄄城一带,是孙武的后代子孙。孙膑曾经和庞涓一道学习兵法。庞涓奉事魏国以后,当上了魏惠王的将军,却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就秘密地把孙膑找来。孙膑到来,庞涓害怕他比自己贤能,忌恨他,就假借罪名动用刑法砍掉他两只脚,并且在他脸上刺了字,想让他隐藏起来不敢抛头露面。 齐国的使臣来到

19、大梁,孙膑以囚犯的身份秘密地会见了齐使,进行游说。齐国的使臣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回齐国。齐国将军田忌不仅赏识他而且还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十三年后,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齐王派田忌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径直进军大梁。魏将庞涓听到这个消息,率师撤离韩国回魏,而齐军已经越过边界向西挺进了。孙膑对田忌说:“那魏军向来凶悍勇猛,看不起齐兵,齐兵被称作胆小怯懦,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兵法上说:“有急行军走百里和敌人争利的,有可能折损上将军;用急行军走五十里和敌人争利的,可能有一半士兵掉队。命令军队进入魏境先砌十万人做饭的灶,第二天砌五万人

20、做饭的灶,第三天砌三万人做饭的灶。” 庞涓追逐齐军行军三日,特别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胆小怯懦,进入我国境才三天,开小差的就超过了半数啊!”于是放弃了他的步兵,只和他轻装精税的部队,一日走两日的路程追击齐军。 孙膑估计他的行程,到傍晚可以赶到马陵。马陵的道路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适合埋伏军队。孙膑就叫人砍去树皮,露出白木,在上面书写:“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齐兵,隐伏在马陵道两边,约定说:“晚上看见树下火光亮起,就万箭齐发。”庞涓当晚果然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白木上写着字,就点火照树干上的字,上边的字还没读完,齐军伏兵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互相不能接应。庞涓

21、自知无计可施,败局已定,就拔剑自刎,临死说:“倒成就了这小子的名声!”齐军就乘胜追击,把魏军彻底击溃,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回国。孙膑也因此名扬天下,后世社会上流传着他的兵法。 太史公说:“社会上的人称赞军旅战法,都提到孙子十三篇和吴起的兵法,这两部书,关于这两部书的评价,社会上有很多,所以我不加论述,只评论他们生平行事所涉及到的情况。”俗话说:“能做的未必能说,能说的未必能做。”孙膑用计策对付庞涓的军事行动是英明的,但是他自己却不能预见先避免刖足的酷刑。可叹啊!三、诗歌鉴赏:(共22分) (一)完成关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题目:14. 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一段运用了衬托手法,与此手法不相同的两句是( )A

22、.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B.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C.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D.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写作手法的能力。A. 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B. 以树叶在秋风中飘落的形象衬托人的风烛残年。C.以登天的难衬托蜀道艰险。D.“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意思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没有运用衬托。故选D。15. 下列对全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考点:内容、感情、手法)A.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想象奇特瑰丽

23、,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B.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的,这样能更好地发挥他的想象才能。C. 此诗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D. 此诗虽然在最后有一种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宣扬了一种消极意味的思想,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

24、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全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D项,错在“宣扬了一种消极意味的思想,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这个地方。其实,这首诗写梦游奇境,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缥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虽然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这是诗人对现实的顿悟和达观,是诗人向自己的过去告别、与黑暗的现实决裂的表白,它们与诗歌末尾的两句一起表达了诗人不向现实妥协、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豪迈情怀。这显然没有“宣扬了一种消极意味的思想”,更不会给人消沉之感。故选D。16. 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能不能删掉,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

25、,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开头?【答案】不能。瀛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岛,已暗含寻仙的意思。诗人想寻仙,而瀛洲不可寻,这才转而寻天姥。有此两句,下面再写梦中所见仙府图景,才不会使人感到突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以及探究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写瀛洲已暗含寻仙的意思,以虚衬实,瀛洲不可寻,转而寻天姥,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这两句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也使后文写梦中所见仙府图景不使人感到突兀。17.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

26、往往是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一句话,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的“诗眼”是_,_。【答案】 (1).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2). 使我不得开心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本题要求学生对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的主旨有深刻的理解,并把握住主旨句、诗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所以说这两句诗是全诗的“诗眼”。(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唐)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

27、期宿来,孤琴候萝径。【注】山房,山中的屋舍。丁大:作者友人。18.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两句写夕阳刚刚西沉下去,屋舍四周的群山万壑立刻就变得昏暗起来。B. 三四两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诗人在身之所处的环境中的独特感受。C. 五六两句写夜深时山间的静谧,“归”“栖”二字中流露出一种浓浓的乡愁。D. 最后两句用“期宿来”点出与友人的期约,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满心期待。19. 这首诗结尾一句“孤琴候萝径”中的“琴”,蕴含有见证朋友之间彼此相知的意思。下列诗句中的“琴”也是表达这层含意的一项是( )A. 满庭诗境飘红叶,绕砌琴声滴暗泉。 (雍陶韦处士郊居)B. 唯要主人

28、青眼待,琴诗谈笑自将来。 (白居易春雪过皇甫家)C.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李群玉书院二小松)D.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0.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写到了“夜(夕)凉”传递出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案】18. C 19. B 20. 诗人观松月而觉夜凉,听见泉而感山幽,情景交融,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全部感受,松树、明月、山泉勾画出一幅清丽幽美山水画,表现了诗人身心融入清凉幽静环境的适宜。【解析】【18题详解】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地把握能力。C.“流露出一种浓浓的乡愁”错误,本诗描写的是作

29、者夜宿山寺中,于山径之上等待友人的到来,而友人不至的情景,其中并未体现“浓浓的乡愁”。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中意象的鉴赏能力。A.该句写琴声有暗泉相伴,暗示出韦处士以自然天籁为知音的自得其乐的清高。B.该句诗“琴”表达的是知音彼此相知的意思和情感。C.“琴声长伴读书人”的“琴声”紧承第三句的“细韵”,并且将它具象化充分地抒发了诗人对小松爱怜、赞美的情感。D.“胡琴琵琶与羌笛”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故选B。【20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

30、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意思是:明月挂在松树的枝头上,洒下的清辉给夜晚增添了几分凉意,满耳清风声和山泉声,听起来别有一番韵味。“松月生夜凉”是诗人感的触觉,“风泉满清听”是诗人的听觉,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见泉而感山幽,情景交融,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全部感受,很有韵味,表现了诗人身心融入清凉幽静环境的适宜。四、按照课文原句填空:(共20分)21. 填空。(1)越陌度陌,_。_,心念旧恩。(2)呦呦鹿鸣,_,我有嘉宾,_。(3)_,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_。(4)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_,_。(5)我欲因之梦吴越,_。湖月照我影,_。(6)千岩万转

31、路不定,_。熊咆龙吟殷岩泉,_。(7)世间行乐亦如此,_。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_。(8)风急天高猿啸哀,_。无边落木萧萧下,_。(9)_,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_。(10)满地黄花堆积,_,_?【答案】 (1). 枉用相存。 (2). 契阔谈讌 (3). 食野之苹 (4). 鼓瑟吹笙 (5). 暧暧远人村 (6). 鸡鸣桑树颠 (7). 久在樊笼里 (8). 复得返自然 (9). 一夜飞度镜湖月 (10). 送我至剡溪 (11). 迷花倚石忽已暝 (12). 栗深林兮惊层巅 (13). 古来万事东流水 (14). 须行即骑访名山 (15). 渚清沙白鸟飞回 (16). 不

32、尽长江滚滚来 (17). 万里悲秋常作客 (18). 潦倒新停浊酒杯 (19). 憔悴损 (20). 如今有谁堪摘【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契”、“讌”、“暧暧”、“樊”、“已”、“暝”、“栗”、“巅”、“滚滚”、“常作客”、“潦”、“憔悴”。五、散文阅读(18分) 木车的激情张炜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够迅捷而焦躁和苦恼。我们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的旅行交通工具飞机感到焦急,比如说为机场的长长滞留、耽搁,感到愠怒和不安。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

33、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是那样脆弱和渺小。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的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里程是极其艰难的,因而我们今天更有理由说,他的激情才更为强大、更值得信赖。枯叶铺地,北风呼啸。在冬天,那个哲人也不能舍弃自己的旅程。这在越来越聪明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一位不可理喻的执著者,让世界感到畏惧了。“政治”这两

34、个字在现代或许已经变质。我们现代人几乎仅仅可以从那辘辘的木车声中,听到“政治”的真正含义,领略它的本质。它那时候是人、旅途、木车,是面对土地的求索,是这样的不知疲倦。原来在古代,“政治”和“诗”是合二为一的,这才让后人生出了永久的崇敬。他不倦地向各个阶层诉说他的思考,他的思想,他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他探索到的各种各样的原理。作为一位布道者,一位启蒙者,一位诗人,大概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与他比肩。但人们往往承认他是布道和启蒙者,而不愿承认他是诗人。可是,现代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在北风击碎冰凌的时刻,真的不能从辘辘的马车声中,听到和看到孔子那一腔燃烧的诗情吗?这是一首长长的、写在大地上的诗,是可

35、以从东方播散到西方的长卷。它就像高空的彩虹一样,横跨万里,放射出璀璨的光辉。我们相信,一本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它那真正的、更为渊博的思想,的确是由车轮和双足镌刻在大地上的。它们化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需要无数的后人在气流和土末里感觉和辨析,去接受它们的渗透和感染。那个颠簸的木车,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他成了中国乃至整个东方的骄傲,也成了整个人类的骄傲。他的行为表明了人类在某个方面的认识和耐力。他可以指示我们走向多么遥远。他不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未来。给这样一个伟大的言者和行者做一鉴定,我们也许是无能为力的。可是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他是这样一种生命,他抓住了更本质的东西,所以

36、他才能走向未知的远途,才能驾驭颠簸的木车,承载那么多思想,驶进茫茫历史长河之中,驶进一片灿烂之中。遥想那个古人的身影,我们似乎会明白一点什么。原来只有激情,只有他所击打出的思想的闪电,才可以超越一切交通工具的迅捷,使一切现代传播工具相形见绌。思想才是真正迅捷的,阔大无边的,可以笼罩整个宇宙。激光、无线电波甚至都很难拥有这样的速度和力量。当我们人类不断地将自己的智力和激情变为现代科技,变为非常具体的器械和工具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源头,忽略了它们真正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这样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现实。无论怎样现代的工具都不能取代心灵。抽掉了心灵,一切都无从谈起。在那个伟大的心灵面前,即便是缓缓爬行

37、的木车,也不能阻断万丈激情。激情的燃烧可以使他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可以穿越十万大山。枯竭而渺小的现代人即便拥有了火车,有了飞船,有了一切的一切,也并不能阻止眼前的危机。也许当我们现代人懂得一遍又一遍怀念木车的激情的时候,才会走向自己的觉悟。(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有删改)22.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乘坐的木车虽然没有现代交通工具那么快捷、舒适,却可以穿越十万大山,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它深深的辙印诠释了“诗”与“政治”合二为一的真谛。B. 文章以“木车的激情”贯穿全文,赋予木车以深刻的内涵,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大胆展开想象,形象而全面地表现了孔子不懈求索的一生。C. 在

38、作者看来,一部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孔子更为渊源的思想却穿越了时空,照亮人类共同的心灵,可见论语的作用是有限的。D. 作者认为,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现代传播工具和交通工具越来越便捷,这种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制约了现代人的精神追求,使现代人无法阻止眼前的危机。23. “木车的激情”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4. 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请结合原文做简要分析。25. 联系全文,概括本文主旨。【答案】22. A 23. 孔子及其弟子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思想而激动,为理念而不知疲倦,终其一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往复奔走的精神。 24. 引出下文,为下

39、文写“木车的激情”作铺垫:与文中孔子及其弟子乘坐缓慢的木车艰难求索而不知疲倦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木车的激情”的强大和值得信赖表达文章主旨,赞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往复奔走的精神。 25. 文章通过对几千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木车的激情”的怀想和高科技时代人们精神现状的反思,抒发了作者对“木车的激情”的崇敬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心灵缺失现状的忧思与批评。【解析】【22题详解】本题综合考查理解作品内容、语言、表现手法和主旨等各个方面的能力。B.错在“全面”,文章只是选择“木车”一个侧面来反映孔子的一生,不可能全面。C.错在“可见论语的作用是有限的”,论语虽然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但论语记录

40、的孔子的言行,传播的是孔子的思想,孔子渊源的思想穿越时空,照亮人类共同的心灵,可见价值是无穷无尽世代绵延的,因此并不能说“论语的作用是有限的”。D.“使现代人无法阻止眼前的危机”分析有错。原文是说现代人如果没有注意到人主观需求,“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源头,忽略了它们真正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这样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现实。无论怎样现代的工具都不能取代心灵。抽掉了心灵,一切都无从谈起”,那么就不能阻止眼前的危机。作者如此表达,是为了强调心灵和思想的重要作用,并不是说真的不能阻止眼前的危机。故选A。【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的能力。首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重点阅读词语所在的段

41、落和前后相关语境,捕捉该词语的含义。本题要求理解“木车的激情”在文中的含义。文中说“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得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其中“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为思想而激动得不知疲倦”是“木车的激情”的核心内容,所说的人包括了孔子和他的弟子,所以“木车的激情”在文中的含义是:孔子及其弟子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思想而激动,为理念而不知疲倦,终其

42、一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往复奔走的精神。【24题详解】3.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重点理解引用材料所在段落,概括所引用的内容本身所表达的内容及其自身在形式上的表达效果,然后分析材料在段落中的作用,分析材料与文章表达主体之间的关系,材料与上文或下文之间的关系,对表达文章主旨的作用等。本题要求分析,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的原因。写现代人及交通工具是为了表现现代交通工具之迅捷,表现现代人心情之急切,内心之浮躁,激情之脆弱和渺小,正是为了引出下文写“木车的激情”做铺垫;现代人心情之急切,内心之浮躁,激情之脆弱和渺小又同

43、孔子及其弟子们实现理想内心之坚定执着,激情之强大形成鲜明的对比,“木车的激情”,从而突出“木车的激情”之强大。这样对比之中又表达了主旨,赞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往复奔走的精神。【25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文章主旨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巧妙抓住文题分析,文章的标题“木车的激情”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就可以捕捉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倾向,进而得到文章的主旨;文中第二段,通过对孔子及其弟子乘着颠簸的木车,游历各国,表达作者对他们为自己理念而不知疲倦的精神的赞扬,引出了“木车的激情”的怀想,接着写“思想才是真正迅捷的,阔大无边的,可以笼罩这个宇宙”讲出了“无论怎样现代的工具都不能取代心灵”,这揭示了现代科技

44、时代人们的精神现状,文中倒数第二段的表述,抒发作者对“木车的激情”的崇敬,“枯竭而渺小的现代人即便拥有了火车,有了飞船,有了一切的一切,也并不能阻止眼前的危机”,这写出了作者的某种担忧和批判。六、写作(50分) 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根据要求写作。2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辛夷坞说:“在时间和现实的夹缝里,青春和美丽一样,脆弱如风干的纸。”席慕蓉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雨果说:“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习主席寄语青年学生:“青春不是靠天马行空的幻想,青春是要靠脚踏实地的奋斗;青春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青春是靠在事上打磨的成长,青春

45、是心中永远不凋零的花朵。”作为正值青春、风华正茂的高一新生,你是如何理解、体验“青春”的?请结合上述名言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青春易逝,珍惜青春青春的舞步圆滑而又优雅,每个人在这个舞曲里悠然起舞,书写着人生的舞步;青春亦是短暂如烛,火红的耀眼,悄然泯灭后只剩下淡淡蜡油。诚如席慕蓉所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我们的青春经不起等待,就宛如夜市灯火明媚璀璨了夜晚却度不过白日。我们的青春精彩如公园里的百花齐放,千姿百态,各展千秋。我们的青春美好如天空上的云朵洁白的印在淡淡蓝天上。我们的青春需要我们笔墨的谱写,谱写出的也许是辉煌的第三交响曲,也许是

46、一边悠扬宁静的小夜曲,也许是平平淡淡的一首小提琴曲。可惜青春苦短,你又有什么理由带着心里的烦闷完成?青春是一位美丽的少女,纯洁如白绸,让人无时无刻不思恋向往。青春是一片寂静的湖泊,印着夜晚最皎洁的月光,让人移不开眼,偏不了头。青春更是一个人的信念,信念有多长,青春就有多长。当你用着青春,挥洒血汗,当你用着青春,翱翔蓝天,当你用着青春,克服困难,完成心中梦想时,你的青春宛如一首唱不完的歌曲优雅动听,而当你挥霍着青春,沉浸于欲乐,当你挥霍着青春,憨头大睡,当你挥霍着青春,误入歧途时,千万别忘记,你的青春早已如被酸雨腐蚀的大理石石雕一般,黯淡无光,也许只差一步就摇摇欲坠。青春经不起等待,就像你的信念

47、一般濒临瓦解。辛夷坞说:“在时间和现实的夹缝里,青春和美丽一样,脆弱如风干的纸。”再次看见你,你在草原上奔跑,冲着太阳微笑,阳关明媚,心如明镜。你的青春无悔,你总与青春赛跑,争分夺秒的书写着你的未来,你的信念坚不可摧,诱惑送上门府却又拒之门外。你经历了嘲讽,受过了委屈,展望未来,你却谈笑风生,人生苦短,青春可贵。没有理由不被你震撼,没有理由不钦佩,更没有理由是无忌惮的消耗青春。我走在街头巷尾,你穿梭在大街小巷。我在不停追赶你,可是我依然不希望你慢下你那永远前进的脚步,我在不停地寻找你,去不希望你驻足原地,我天空中寻找你的影子,在大地上,探寻你的脚印,我追随,你奔跑,多希望永无止境。青春经不起等

48、待,就像玫瑰不能错过花期,就像不能跳过一座桥,跨过一道路。青春经不起等待,不要让理想化为梦想,梦想化为蓝图,最后化作一江春水只是淡淡的流过你的心田【解析】【详解】审题:本题重点考查写作能力。本题属于材料作文。本次作文材料共有四则,四则材料都是围绕“青春”来谈的,为思考“青春”提供了不同角度的理解。这其中既有对青春的内涵的解读,如辛夷坞认为青春是脆弱的美丽的,席慕蓉则认为青春很短暂,却让人怀念。而在习主席看来,内心的青春才是永久的青春。也有对度过青春的方法的建议,如雨果提出青春不能浪费,而习主席则认为青年要脚踏实地,经得起时间的锤炼。此外,在题目的要求当中明确了言说的身份,是风华正茂的青年同学,

49、言说的背景是我们所身处的时代特点,而对象则是身边的同龄人。题目要求同学们站在时代的特点前,思考自己的青春的内涵、价值以及努力的方向。而按照题干要求“结合上述名言写一篇文章”,即文章中要写出与材料关联的内容。立意:(1)青春很短暂,珍惜青春;(2)把握青春年华,共享生命之光;(3)青春要有所作为,有所成就;(4)青年要积极进取,脚踏实地。(5)青春不朽,青春无悔;(6)珍惜青春,奋斗拼搏;(7)用奋斗浇灌的青春才是最美的青春;结构层次:首先根据立意,给文章拟一个亮丽的标题“青春易逝,珍惜青春”,最常见好用的拟题技巧是巧用四字短语成对偶或对仗结构。文章开头引材料,用题记的形式引出论题“青春易逝”。

50、接下来对论题进行分析,论述“青春易逝”。先引用席慕蓉的名言“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再引用辛夷坞的名言“在时间和现实的夹缝里,青春和美丽一样,脆弱如风干的纸”。然后联系自身特点,写出自己所理解与体会的“青春”。最后,用“青春经不起等待”,重申中心“青春易逝”,做到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参考素材:(1)青春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美丽的,但充满奋斗的青春最美!著名的无臂钢琴家刘伟的一生就向我们诠释了有梦想有奋斗的青春的美丽。刘伟最初的梦想是当一名足球运动员,但是由于一场电击事故让他的足球梦与他擦肩而过。他颓废过,但更多的是重新建立梦想。12岁那年他进入了北京残疾人游泳队实现自己的

51、梦想,可是就在他屡获成功后却因得了过敏性紫癜又一次与自己的游泳梦擦肩而过。被命运捉弄两次的刘伟并没有因此被打倒,而是开始了自己的音乐旅途。他克服重重的困难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位著名的钢琴家!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他的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他生命的悲哀时,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不断奋斗不断飞翔的轨迹。(2)“凡事欲其成功。必须付出代价:奋斗”爱因斯坦四五岁时还不会说话,却在12岁时,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与奋斗,证明了毕达哥拉斯定理。他曾被老师视为最“蠢”的学生。竟靠自己的奋斗在一夜之间成了世界名人,他曾当过小职员,却发现了相对论,成

52、为又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犹太人,他一生充满坎坷与奇迹。却用自己的拼搏与奋斗,为全世界带来了欢乐与进步,成为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奋斗的青春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奋斗的青春最美!(3)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是新一代的青少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不断奋斗过程的终点站;而实现我们的大学梦,是我们不断奋斗过程的中途站。我们是坚强的一代人,面对日趋严厉的升学压力我们还是依然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听好每一堂课,认真对待每一次检测。纵使我们没有天赐的聪颖,但我们可以从后天的努力中获得;纵使我们被无形的手掌拉入深渊,但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爬上来;纵使我们前行的道路风雨交加,但我们可以

53、冒着风雨继续前进。我们不能气馁,因为我们是一群不断拼搏的追梦人。(4)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我们的青春不能黯然无色地度过,平平庸庸不是我们的追求,不断奋斗才能使我们的青春充满激情与活力,才能实现我们的追求。如果我们都守株待兔,自己不去寻找成功,成功也绝对不会主动来找你。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用百分之百的努力,不断的拼搏,奋斗。“停止奋斗,就意味着生命也就停止了”。青春像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因为想要投入大海的怀抱,所以冲破礁石的阻挡,一路高歌;青春像一粒沙子,因为想要感受大漠的坚实的臂膀,所以不断的追随风儿,一路飞舞。(5)“青春不是靠天马行空的幻想,青春是要靠脚踏实地的奋斗;青春

54、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青春是靠在事上打磨的成长,青春是心中永远不凋零的花朵。”现在的我们,处在人生中最好的时光,现在的我们,是最好的我们。去做你想做的,去拼你想要的,只有这样,当你青春逝去,热血不在的时候,你才不会因为你当初的所作所为而后悔。春去秋来,时光易逝,少年莫将光阴虚度,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趁着你青春年华,乘着理想之马,从此启程!只有这样,才能不负年华。27. 根据要求写作。读书就是一场美丽的遇见。在必修上册语文教材学习中我们遇见走在乡野间“喜看稻菽千重浪”的袁隆平,遇见“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的张秉贵,遇见屹立在高原上“立心天地厚”的钟扬;我们还穿越千年与曹操、陶渊明、李白、

55、杜甫、李清照等诗意的相逢。这一次次的相遇,必会激起情感的浪花,或同情他们的遭遇,或羡慕他们的生活,或崇敬他们的精神 请以“假如我与 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要求:从材料中自选一位人物,写在标题中,将题目补充完整;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人物风貌和你的情感;中心突出,叙述详略得当,细写具体生动。【答案】例文:假如我和鲁迅生活一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社会史上,鲁迅无疑是当之无愧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凌厉的战斗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热爱和尊敬,也以其一生辉煌的业绩在近现代史上奠定了崇高的地位。我们在上学的时候读过鲁迅先生的很多作品

56、,像朝花夕拾孔乙己记念刘和珍君祝福等。在鲁迅的世界里,自由的天地,崭新的生活。因为在这里不仅可以免读深奥难懂的四书、五经,还可以同农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到密如蛛网的河上去划船、捉鱼、钓虾,去欣赏带着点点渔火的水上夜景,或者到岸上去放鹅、牧牛、摘罗汉豆,呼吸清新的空气假如我和鲁迅生活一天,我会邀请鲁迅看一场电影,因为我们这儿没有社戏。记得以前,每逢村子里演社戏的时候,鲁迅就和小伙伴们一起摇船儿来到半个在岸上、半个在湖里的戏台前面,看武功演员翻筋斗。有时,他还和农民的孩子一起学演戏、扮小鬼。他们在脸上涂上几笔彩画,手握一杆杆钢叉跃上台去,愉快地玩耍着。农村,对少年时代的鲁迅是很有吸引力的

57、。这一天里,我会和他去农村,再次去找寻自己内心的寄托。在这片自由的天地里,我们不仅学到了许多社会知识和生产知识,还和农民家的小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逐渐了解了农民勤劳、质朴的性格。和鲁迅一起学习他的作品,领略旧社会阶段压迫、阶级剥削的血淋淋的事实,感受那个时代的悲惨。我们将和农民的孩子常念诵的一首渔歌中,就有这样的悲惨的句子:“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两天不下河打鱼),饿得发白;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要哭出声”。这些对鲁迅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鲁迅知道农民“是毕生受着压迫的,很多苦痛,和花鸟并不一样”。这一天里,还要和他探讨弃医从文的事情。回到中国的他,便以鲁迅为笔名,开

58、始了写作生涯,他也发表了中国历史让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自此,鲁迅这个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他时刻都在写作,在作品中,不断唤醒国人的勇气,也去嘲讽那些坏人。于是,很多坏人都想去杀了他,因为他的文章已经成为了人们的精神食粮,很多人都会和那些坏人作对,使得坏人们很难得以发展,使得国人的抗战意识高涨。鲁迅是一位真正的爱国人士,为了祖国的发展,可以弃医从文,放弃自己学习很多年的医术,只是为了能够救国图存,那样的一位英雄,或许可以值得我们能够永远铭记。假如我和鲁迅生活一天,我相信会从大师身上学到很多,快乐、学识、素养、人格【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文的能力。审题:本题属于材料加命题式的命题作

59、文,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即作文材料和作文命题。审题的时候,需要考生对“材料”和“命题”双管齐下,分析“材料”和“命题”之间的关系,切忌抛开材料或片面理解材料去行文。“材料”和“命题”有如下几种关系,如导入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的指向,一步一步地引出命题本身;解说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对命题加以必要的阐释说明,一般是借助材料来阐释命题所包括的内涵或命题所涉及的范围;限制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对命题的内涵或外延适当加以限制,以避免命题过大或过宽泛。本题的材料和命题之间属于导入关系,即命题“假如我与_生活一天”由材料引出,然后结合材料分析标题进行立意作文即可。材料主要讲“读书,就是一场场美丽的遇见

60、”。进入高中以后,在书本上遇到了很多伟大的人物,如“毛泽东”“袁隆平”“张秉贵”“钟扬”“曹操”“杜甫”等。表明重逢的价值。我们读这些名人,或同情他们的遭遇,或羡慕他们的生活,或崇敬他们的精神,必会激起情感的浪花,有所收获。结合选取的对象的个人经历、思想、成就、影响等方面,设想和他生活一天发生的事情,表达情感。在思想上,正确认识选取的人物,增强民族自信,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立意:(1)假如我与苏轼生活一天,学习他的旷达乐观的胸襟;假如我与鲁迅生活一天,感悟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以及对民族劣根性的揭示。(2)文化名人是我们永远的丰碑,值得我们缅怀,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世代传承。(3

61、)新时代更需要文化名人的精神的烛照。(4)用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文化名人的情怀与思想光芒。素材积累:(1)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2)自古以来,人民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潮流,“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天”,因此,最令我敬佩的科学家莫过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我的脑海里,袁

62、隆平的形象总是定格为一位身穿白色衬衫,站在一望无际的稻田里辛苦劳作的老者。常年的躬身在田间地头,他皮肤黝黑,与其说是一位科学家,倒不如说他更像是一个普通农民。“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是两个多么宏大的设想,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又是个什么样的概念?这是世界上迄今尚无人登临的一个高峰,也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带领着中国专家迎战世界粮食问题的一个新跨越。袁隆平曾直言,这条道路虽然是艰难的,但前途是光明的,苦就苦一点,出了产量更高的新品种,全中国、全世界人民都能解决温饱问题,他心里高兴,吃点苦没关系。袁隆平在讲话时会有中英交杂的习惯,就像是吃多了杂交水稻,讲中文后会自动翻译,

63、人们称这是“袁氏幽默”,他还会讲俄语,爱好体育,爱好音乐,考过空军,像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宝藏男孩”怎能不让人敬佩!(3)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2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