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赤峰市第四中学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590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赤峰市第四中学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内蒙古赤峰市第四中学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内蒙古赤峰市第四中学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内蒙古赤峰市第四中学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内蒙古赤峰市第四中学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内蒙古赤峰市第四中学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内蒙古赤峰市第四中学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内蒙古赤峰市第四中学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内蒙古赤峰市第四中学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内蒙古赤峰市第四中学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内蒙古赤峰市第四中学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内蒙古赤峰市第四中学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内蒙古赤峰市第四中学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内蒙古赤峰市第四中学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内蒙古赤峰市第四中学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内蒙古赤峰市第四中学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内蒙古赤峰市第四中学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内蒙古赤峰市第四中学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内蒙古赤峰市第四中学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内蒙古赤峰市第四中学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历史高二试卷一、选择题 1. 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这番话的实质是A. 加强与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B. 与英国在全球进行商业竞争C. 发展工业,使德国成为“世界工厂”D. 推行殖民扩张,控制全世界2. 汉朝初年,2000石以上的大官僚可以送子弟京师为郎,称为“任子”;拥有资产十万钱而又非商人的人,也可以候选为郎,叫做“赀选”,其后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自此之后郡国岁举孝廉的察举制度宣告确立,这一变化表明A. 地方政府的任用官吏权逐渐扩大B. 选官制开始受到儒

2、家思想影响C. 大官僚大富豪不再支持中央政权D. 官僚富豪失去垄断官位的特权3. 明朝,内阁可以封驳皇帝的诏旨。嘉靖时,阁臣杨廷和为大礼议一事,“先后封还御批者四,执奏几三十疏,帝常忽忽有所恨”。可见,当时内阁的作为A. 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B. 使内阁失去皇帝的信任C. 完善了中央决策体制D. 改变了内阁的行政职能4. 清朝废除了沿自明代的巡按御史制度,总督、巡抚成为真正的封疆大吏。军机处曾上折曰:“近来督抚提镇之权,亦大盛矣,挟赫赫炎炎之势,令人敢怒而不敢言,即有过举,谁为参究?”这反映出清朝的上述举措A.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 打破了地方权力制衡架构C. 注重监察制衡行政的作用D.

3、有利于稳定地方社会秩序5. 古希腊500人会议的议员们在任职期间可以免服兵役,在城邦中的庆典中享有特别座位;在公元前450年后,议员也可以领取相当于成熟工匠三分之一日薪的薪资。材料中描述的这些现象A. 导致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B. 反映了财产限制走向极盛C. 对形成城邦具有促进作用D. 推动了雅典公民积极参政6. 2017年2月8日,英国下议院就政府提交的“脱欧”法案进行投票,结果为494票支持、122票反对。首相特蕾莎梅在投票结果出来后表示无异议。这是因为A. 首相不拥有行政权B. 英国奉行均势外交C. 首相须对议会负责D. 国王对议院的支持7. 在鸦片战争后的对外谈判中,清政府认为治外法权(

4、英国人在中国只受英国法律约束)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协定关税可以省除争执,只一味觉得五口通商妨碍自身利益。这表明清政府A. 彻底屈服于列强的坚船利炮B. 夜郎自大脱离世界发展大势C. 认为经济主权高于政治主权D. 对国家主权的认知存在缺陷8. 1905年8月,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代表大会上发表了充满民族主义的演说。这次演说,不仅唤醒了留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热情,还令那些迷惑于保皇的留学生幡然醒悟,快速转向了革命。这说明A. 孙中山的革命威望崇高B. 东京已成为革命的中心C. 民主革命思想的进一步传播D. 民主革命时机的成熟9.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

5、潇湘直进。”毛泽东诗词反映的事件背景是A. 工农红军开始进行战略转移B. 国民大革命的高潮到来C. “八七会议”总方针确立D. 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10. 在蒋介石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毛泽东著)的精神归纳成“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这一认识逐步成为中国军民抗战的战略指导思想。这表明国共两党A. 实现了抗战政策的一致B. 做到了战场的协调作战C. 推动了相持阶段的到来D. 认识到了抗战的艰巨性11.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摘自墨子)引文反映出来的信息正确的有耕的是“王田”纺的是棉布反映出“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A. B. C. D. 12.

6、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A. 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 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 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13. 如果你穿越时光隧道,回到距今1150年前的唐朝大地,你可能 ()。看到农民正在用曲辕犁耕田看到冶铁作坊的角落里堆放着作燃料的煤终于买到了中意的粉彩瓷器与纺织手工业作坊中辛勤工作的雇工交谈A. B. C. D. 14.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把“尚农除末,黔首是富”定为基本国策,刻在琅琊台石壁上,并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继承。”这一政策指是A. 休养生息政策B. 无为而治政策C. 划疆分治政策

7、D. 重农抑商政策15. 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下列现象最能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是A. 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B. 洋纱、洋布畅销,手工棉纺织业衰败C. 五口通商后关税大幅降低D. 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16. 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不包括 ()。A. 洋务运动的核心是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大机器生产B. 洋务派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机器工业C. 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入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化潮流D.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化机器工业都具有资本主义性质17. 根据蔡增基十年来的中国航运记载:“自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至今,不过

8、十年,此十年间,民营公司之组织,约计二十五家,已远胜以前数十年矣。”当时航运业民营公司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B. 蒸汽轮船制造技术开始传入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 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18. 下图是中国近代广东的一家火柴厂的六耳火柴商标。其设计最能反映这一时期()。A. 广东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B. “实业救国”的社会思潮C. 民族工业发展艰难D. 轻工业发展较快19. 著名作家周立波1957年的山那面人家中说:”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源泉。”这里的”农业社”是指A. 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B

9、. 农业生产合作组织C. 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 农村的基层行政组织20.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经济曾出现过两段好时光,他们分别是()。A. 1971年1973年B. 1972年1975年C. 1973年1975年D. 1973年1976年21. 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人认为它具有“两个扇面”的作用。“两个扇面”指的是A. 对外开放和对内交流B. 技术革新和对内交流C. 对外开放和对内辐射D. 管理更新和引进外资22.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用文明史观来分析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下列结论不符合此观点的是( )A. 西欧终于走出中世纪

10、的黑暗B. 树立起西欧工业文明的形象C. 为商业阶级开辟新的贸易场所D. 开辟人类文明联结的新航线23. 有学者称:“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当时有评论家评论说,“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的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哪个方面的支持A. 技术支持B. 市场支持C. 劳动力支持D. 资本支持24. 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A. 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上升B. 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

11、下降C. 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D. 电力工业的发展益为突出25 著名学者赵汀阳说:“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可见,科举制度A. 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B. 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C. 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D. 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二、非选择题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国汉学家亚瑟莱特认为中国传统性格有如下十三种特征:1.服从权威父母或长上2.服从礼法3.尊重过去和历史4.好学,尤其好学正統的经典5.循例重俗6.君子不器7.主张逐渐的变革8.中庸之道9.与人无争10.任重致远11.自重与自尊12.当仁不让,

12、不妄自菲薄13.待人接物,中规中矩材料二 社会学者丹尼尔勒纳在“传统者”和“现代人”之间,设定了“过渡人”这个概念。中国的“过渡人”(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一类人)一直在新、旧、中、西中摇摆不定。他一方面要扬弃传统的价值,因为它是落伍的;另一方面,他却极不情愿接受西方的价值,因为它是外国的,他强烈地希望中国能成为一个像西方的现代化工业国家,但同时他又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护中国传统的文化。摘编自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材料三 当传统文化的特质与西方文化的特质无法合成为一时,其反应不外二途:一种是出于种族中心主义作祟,感情地拒绝西方的价值;一种是摆脱种族中心主义羁勒,理性地、痛苦地放弃腐蚀了的传统的价值。前一种反

13、应妨害了现代化的发展,其结果是自外于世界的潮流,后一种反应则加速了现代化的发展,参与到世界的湖流中。摘编自丹尼尔勒纳传统社会的消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人“服从权威父母或长上”及“好学,尤其好学正统的经典”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指出近代中国出现“过渡人”的原因。近代中国的洋务派是否具有“过渡人”的特征?简要说明你的理由。(3)根据材料三,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出现的材料中所述的两种“反应”的有关历史事件。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曾长期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但是自从8世

14、纪初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发达之后,已有衰落的趋势。到15、16世纪,这条曾经为古代文明建立过丰功伟绩的陆上丝绸之路,伴随着东西方海上直接贸易的开始,终于变成了象征中西人民世代友好往来的历史遗迹了。材料二 从出现伊始,丝绸之路就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它仿佛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沿途的一个个亚欧文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民族、各文明的科技、制度和文化不断地发生剧烈碰撞,最终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摘编自【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材料三 习近平提出,要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沿路国家可以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一个改革开放40多年后的中国,可以更直接细致地感知

15、和了解优秀的中华文明,进而接纳甚至吸收其优秀的成分。摘编自张勇略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发展战略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陆上丝绸之路衰败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亚欧文明交流方面归纳丝绸之路所带来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历史基础和时代背景。28.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为了平抑物价,桑弘羊建议“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召工官治车诸器,皆仰给大农。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日平准。天子以为然,许

16、之。”这就是说,在京师设立平抑物价的机构,它所需要的各类物资和车辆等器物,都由大农供应。由大农所属诸官把全国各地输纳的货物集中起来,作为资金,物价上涨时卖出,物价下跌时买入,使富商大贾无法牟取暴利,以稳定物价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实行均输、平准之后,朝廷仓库储存的粟帛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山东漕益岁六百万石。一岁之中,太仓、甘泉仓满,边(郡)余谷,诸均输帛五百万匹。”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桑弘羊平抑物价的指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桑弘羊所采取措施的影响。历史高二试卷一、选择题 1. 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在地球遥远的地方

17、,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这番话的实质是A. 加强与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B. 与英国在全球进行商业竞争C. 发展工业,使德国成为“世界工厂”D. 推行殖民扩张,控制全世界【答案】D【解析】【分析】 【详解】材料“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的德国正在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企图成为“世界帝国”,故D项正确,A项错误;B项错误,错在“商业竞争”;材料“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说明C项错误。【点睛】材料“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是解题的关键信息。2. 汉朝初年,2000

18、石以上大官僚可以送子弟京师为郎,称为“任子”;拥有资产十万钱而又非商人的人,也可以候选为郎,叫做“赀选”,其后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自此之后郡国岁举孝廉的察举制度宣告确立,这一变化表明A. 地方政府的任用官吏权逐渐扩大B. 选官制开始受到儒家思想影响C. 大官僚大富豪不再支持中央政权D. 官僚富豪失去垄断官位的特权【答案】B【解析】【详解】察举制度中孝、廉成为选官的标准,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B正确;封建社会,官吏的由皇帝任命,排除A;材料涉及的是察举制度,不涉及对中央政权是否支持,排除C;“大官僚可以送子弟京师为郎”“拥有资产十万钱而又非商人的人,也可以候选为郎”说明官僚富豪对官

19、位仍有垄断,排除D。点睛:材料中“任子”、“赀选”、“举孝廉”的关键信息,选官制度为察举制,结合察举制的选官制度进行思考回答。3. 明朝,内阁可以封驳皇帝的诏旨。嘉靖时,阁臣杨廷和为大礼议一事,“先后封还御批者四,执奏几三十疏,帝常忽忽有所恨”。可见,当时内阁的作为A. 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B. 使内阁失去皇帝的信任C. 完善了中央决策体制D. 改变了内阁的行政职能【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嘉靖帝对内阁封还诏旨一事表示不满,这说明当时内阁对皇帝起了一定的制约作用,故A正确;内阁享有并行使封驳权,这虽然引起了皇帝的不满,但并不能使内阁失去皇帝的信任、改变了内阁的行政职能,排除BD;内阁没有

20、决策权,C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先后封还御批者四,执奏几三十疏,帝常忽忽有所恨”,紧扣关键信息并结合内阁的职能分析解答。4. 清朝废除了沿自明代的巡按御史制度,总督、巡抚成为真正的封疆大吏。军机处曾上折曰:“近来督抚提镇之权,亦大盛矣,挟赫赫炎炎之势,令人敢怒而不敢言,即有过举,谁为参究?”这反映出清朝的上述举措A.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 打破了地方权力制衡架构C. 注重监察制衡行政的作用D. 有利于稳定地方社会秩序【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清朝废除了沿自明代的巡按御史制度,总督、巡抚成为真正的封疆大吏挟赫赫炎炎之势,令人敢怒而不敢言”可知废除御

21、史制度,总督权力渐升,打破了地方权力制衡,B项说法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中央地方的关系,A项排除;古代重视加强皇权,C项错误;废除御史制度,打破权力制约,不利于地方稳定,D项错误。5. 古希腊500人会议的议员们在任职期间可以免服兵役,在城邦中的庆典中享有特别座位;在公元前450年后,议员也可以领取相当于成熟工匠三分之一日薪的薪资。材料中描述的这些现象A. 导致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B. 反映了财产限制走向极盛C. 对形成城邦具有促进作用D. 推动了雅典公民积极参政【答案】D【解析】【详解】“可以免服兵役、享有特别座位”等做法必然利于调动公民参政的积极性,所以也必然会推动雅典公民积极参政,即选D是符合

22、题意的,正确;材料并没体现出民主政治衰落和财产限制方面的信息,所以选项A、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中描述的这些现象是对形成民主政治具有促进作用,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要注意两个原则,一是立足材料,读懂和透彻地理解材料;二是联系教材知识,注意迁移所学知识与材料的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析。6. 2017年2月8日,英国下议院就政府提交的“脱欧”法案进行投票,结果为494票支持、122票反对。首相特蕾莎梅在投票结果出来后表示无异议。这是因为A. 首相不拥有行政权B. 英国奉行均势外交C. 首相须对议会负责D. 国王对议院的支持【答案】C【解析】【

23、详解】材料反映了议会投票首相还得表示无异议,这是英国的行政程序,这是英国首相须对议会负责而导致的,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首相拥有行政权,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根本就不涉及均势外交和国王对议院支持方面的信息,所以选项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7. 在鸦片战争后的对外谈判中,清政府认为治外法权(英国人在中国只受英国法律约束)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协定关税可以省除争执,只一味觉得五口通商妨碍自身利益。这表明清政府A. 彻底屈服于列强的坚船利炮B. 夜郎自大脱离世界发展大势C. 认为经济主权高于政治主权D. 对国家主权的认知存在缺陷【答案】D【解析】【详解】清政府眼中只有所谓的通商经

24、济权,而相关的近代司法权和关税贸易权却极为淡薄,这是一种主权意识缺失的表现,故D项符合题意;清政府彻底屈服于西方列强是以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为标志,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无法体现“夜郎自大”,故B项不符合题意;清政府并非是认为经济主权高于政治主权,而是其在此时还尚未真正意识到相关的司法权等近代国家主权的重要性,故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8. 1905年8月,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代表大会上发表了充满民族主义的演说。这次演说,不仅唤醒了留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热情,还令那些迷惑于保皇的留学生幡然醒悟,快速转向了革命。这说明A. 孙中山的革命威望崇高B. 东京已成为革命的中心C.

25、 民主革命思想的进一步传播D. 民主革命时机的成熟【答案】C【解析】【详解】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列强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国人已经看到政府的腐败,“迷惑于保皇的留学生幡然醒悟,快速转向了革命”说明当时民主革命思想积极的传播,影响到留学生,故C正确;A不是材料体现主旨;东京是同盟会成立的地方,不是革命中心,故B错误;民主革命思想传播,并不能说明革命时机成熟,故D错误。9.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毛泽东诗词反映的事件背景是A. 工农红军开始进行战略转移B. 国民大革命的高潮到来C. “八七会议”总方针的确立D. 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答案】C【

26、解析】【详解】工农红军战略转移是指长征。长征期间,毛泽东建议放弃向湖南转移,改向敌人统治薄弱的贵州地区进军,这与“要向潇湘直进”不符,排除A;国民大革命期间中共没有掌握军队,而土地革命期间的中共军队才叫工农红军,排除B;国民革命失败后,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故选C。解放战争 时期,中共领导的军队叫人民解放军,排除D。10. 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毛泽东著)的精神归纳成“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这一认识逐步成为中国军民抗战的战略指导思想。这表明国共两党A. 实现了抗战政策的一致B. 做到了战场的协调作战C. 推动了相持阶段的到来D

27、. 认识到了抗战的艰巨性【答案】D【解析】【详解】“论持久战、积小胜为大胜”等字眼反映了国共两党都认识到了抗战的长期性、艰巨性等,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国共两党抗战政策是不一致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根本就不涉及协调作战以及抗战相持阶段方面的信息,所以选项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1.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摘自墨子)引文反映出来的信息正确的有耕的是“王田”纺的是棉布反映出“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农夫,耕稼树艺妇人,纺绩织纴”,可以看出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28、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项。“王田”出现在井田制的土地国有制度下,棉花在北宋时期才大量种植,但从材料来源看,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因此说法错误,排除含有或的AB项和说法不全面的D项。点睛:本题的解答要特别注意材料是引自墨子,而棉花在北宋时期在中原一带才有种植,因此从时间上可以排除。12.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A. 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 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 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答案】C【解析】【详解】江宁织造局的生产由政府派人主持,应该属于官营手工

29、业。而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不投放市场,全部供皇室使用,故C正确。13. 如果你穿越时光隧道,回到距今1150年前的唐朝大地,你可能 ()。看到农民正在用曲辕犁耕田看到冶铁作坊的角落里堆放着作燃料的煤终于买到了中意的粉彩瓷器与纺织手工业作坊中辛勤工作的雇工交谈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的主要提供了一个历史时期唐朝,把握好历史阶段特征,运用排除法可以选择B。彩瓷出现于明清,雇工出现于明中叶之后,因此排除。14.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把“尚农除末,黔首是富”定为基本国策,刻在琅琊台石壁上,并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继承。”这一政策指的是

30、A. 休养生息政策B. 无为而治政策C. 划疆分治政策D. 重农抑商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尚农除末,黔首是富”可得出其强调的是重农抑商政策,强调农业是根本,故D项正确;排除ABC。15. 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下列现象最能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是A. 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B. 洋纱、洋布畅销,手工棉纺织业衰败C. 五口通商后关税大幅降低D. 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表现是:(1)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织”与“耕”分离;(2)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因此选B

31、。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16. 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不包括 ()。A. 洋务运动的核心是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大机器生产B. 洋务派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机器工业C. 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入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化潮流D.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化机器工业都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问题的能力。本题可用排正法。题干的核心信息是,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领域上的工业化、商品化

32、,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打着自强的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又打出求富的旗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选项A、B正确。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兴起,选项C正确。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都是官办企业,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多数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官督商办解释: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即企业的用人、行政和理财大权由洋务派委派的总办或督办掌握,一般商民无权过问。但企业盈亏“全归商人,与官无涉”。我们由此可以看出这些企业已基本属于

33、资本主义性质,但封建因素浓厚。因此,选项D不符合史实,错误。【点睛】17. 根据蔡增基十年来的中国航运记载:“自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至今,不过十年,此十年间,民营公司之组织,约计二十五家,已远胜以前数十年矣。”当时航运业民营公司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B. 蒸汽轮船制造技术开始传入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 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有力的促进了航运业民营公司的发展。因此选择C。选

34、项A、B、D不符合题干时间的限制,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18. 下图是中国近代广东的一家火柴厂的六耳火柴商标。其设计最能反映这一时期()。A. 广东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B. “实业救国”的社会思潮C. 民族工业发展艰难D. 轻工业发展较快【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图片上方的文字说明,振兴国货,挽回利权,因此选择B。从一家火柴厂的商标设计,还不能反映出广东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信息还不够充分,C、D也是如此,因此排除A、C、D。【点睛】19. 著名作家周立波1

35、957年的山那面人家中说:”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源泉。”这里的”农业社”是指A. 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B 农业生产合作组织C. 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 农村的基层行政组织【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解答此题要注意时间“1957年”。材料反映的是三大改造时期的农业生产组织的发展变化。三大改造开始后,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到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故A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合,都应排除。所以应选B。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三大改造20. “文化大革命”时期,

36、国民经济曾出现过两段好时光,他们分别是()。A. 1971年1973年B. 1972年1975年C. 1973年1975年D. 1973年1976年【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文革期间,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因此,选择C。【点睛】21. 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人认为它具有“两个扇面”的作用。“两个扇面”指的是A. 对外开放和对内交流B. 技

37、术革新和对内交流C. 对外开放和对内辐射D. 管理更新和引进外资【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在经济特区的影响范围中,对外开放和对内辐射共同形成了两个扇面的作用。故C项正确。22.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用文明史观来分析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下列结论不符合此观点的是( )A. 西欧终于走出中世纪的黑暗B. 树立起西欧工业文明的形象C. 为商业阶级开辟新的贸易场所D. 开辟人类文明联结的新航线【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对人类社会演进的影响。B项中“工业文明”是工业革命的结果。故B项符合题意。23. 有学者称:“商业革命为工业

38、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当时有评论家评论说,“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的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哪个方面的支持A. 技术支持B. 市场支持C. 劳动力支持D. 资本支持【答案】B【解析】【详解】大量用木头建造房租,必然对钉子的需求量也巨大,所以由题干材料“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的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可知,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支持,B正确;材料说明的是市场的支持,并不是技术、劳动力和资本的支持,A、C和D错误。24. 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

39、、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A. 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上升B. 轻工业地位在逐步下降C. 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D. 电力工业的发展益为突出【答案】A【解析】【详解】注意题干限定信息“工业生产结构”,结合所学可以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得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故A项正确。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并不能说明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故B项错误;CD不属于工业生产结构变化。25. 著名学者赵汀阳说:“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

40、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可见,科举制度A. 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B. 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C. 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D. 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答案】D【解析】【分析】题干中的“智力精英集团”指的是知识分子,该学者认为科举制度利用人性的弱点把知识分子纳入到统治集团,从而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故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C项表述过于绝对化,不符合史实。【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二、非选择题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国汉学家亚瑟莱特认为中国传统性格有如下十三种特征:1.服从权威父母或长上2.服从礼法3.尊重过去和历史4.好学,尤其好学正統的经典5.循例重俗6.君子不

41、器7.主张逐渐的变革8.中庸之道9.与人无争10.任重致远11.自重与自尊12.当仁不让,不妄自菲薄13.待人接物,中规中矩材料二 社会学者丹尼尔勒纳在“传统者”和“现代人”之间,设定了“过渡人”这个概念。中国的“过渡人”(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一类人)一直在新、旧、中、西中摇摆不定。他一方面要扬弃传统的价值,因为它是落伍的;另一方面,他却极不情愿接受西方的价值,因为它是外国的,他强烈地希望中国能成为一个像西方的现代化工业国家,但同时他又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护中国传统的文化。摘编自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材料三 当传统文化的特质与西方文化的特质无法合成为一时,其反应不外二途:一种是出于种族中心主义作祟,感情地

42、拒绝西方的价值;一种是摆脱种族中心主义羁勒,理性地、痛苦地放弃腐蚀了的传统的价值。前一种反应妨害了现代化的发展,其结果是自外于世界的潮流,后一种反应则加速了现代化的发展,参与到世界的湖流中。摘编自丹尼尔勒纳传统社会的消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人“服从权威父母或长上”及“好学,尤其好学正统的经典”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指出近代中国出现“过渡人”的原因。近代中国的洋务派是否具有“过渡人”的特征?简要说明你的理由。(3)根据材料三,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出现的材料中所述的两种“反应”的有关历史事件。【答案】(1)

43、原因: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封建王朝通过考试(科举制或察举制)选拔官员,考试内容主要是正统(儒学)经典。 (2)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加深;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新经济因素产生;西学东渐.传统思想受到冲击。具有。理由:洋务派强调“中体西用”(洋务派主张在维护封建伦理纲常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3)反应: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排斥西方文明;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否定传统文化。认识:从原因上看,是西方工业文明冲击的结果;从特征上看,由保守逐渐转向开放;从影响上看,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古代中国人“服从权威父母或长

44、上”是因为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强调家长的权威;儒家伦理道德强调“孝道”;“好学,尤其好学正统的经典”是因为封建王朝通过考试(科举制或察举制)选拔官员,考试内容主要是正统(儒学)经典,因此把读书、考试与做官三者结合起来,有利于推动社会重学的风气。(2)第一问根据材料二“中国的过渡人(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一类人)一直在新、旧、中、西中摇摆不定”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指出近代中国出现“过渡人”的原因,从政治方面来看,近代以来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从经济方面来看,鸦片战争后受西方侵略的影响,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是客观上推动了近代工商业的产生与发展,新经济因素产生;从思

45、想方面来看,随着西学东渐,传统思想观念也受到了冲击。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的洋务派具有“过渡人”的特征,根据材料二“他一方面要扬弃传统的价值,因为它是落伍的;另一方面,他却极不情愿接受西方的价值,因为它是外国的,他强烈地希望中国能成为一个像西方的现代化工业国家,但同时他又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护中国传统的文化”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李鸿章、曾国藩等为代表的晚清洋务派官员提出“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一方面希望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实现国家富强,另一方面仍然维护清朝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文化。(3)根据材料三“一种是出于种族中心主义作祟,感情地拒绝西方的价值;一种是摆脱种族中心主义羁勒,理性地、痛苦地

46、放弃腐蚀了的传统的价值”,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出现的材料中所述的两种“反应”的有关历史事件,前一种的代表有19世纪末爆发的义和团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提出“扶清灭洋”,虽然将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列强,显示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民族精神,但是也存在盲目排斥西方文明的落后性和局限性;后一种的代表有20世纪初爆发的新文化运动,进步知识分子倡导西方的“民主”“科学”,猛烈批判封建道德礼教。这些“反应”从原因上看,是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结果;从特征上看,由保守逐渐转向开放;从影响上看,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曾

47、长期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但是自从8世纪初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发达之后,已有衰落的趋势。到15、16世纪,这条曾经为古代文明建立过丰功伟绩的陆上丝绸之路,伴随着东西方海上直接贸易的开始,终于变成了象征中西人民世代友好往来的历史遗迹了。材料二 从出现伊始,丝绸之路就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它仿佛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沿途的一个个亚欧文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民族、各文明的科技、制度和文化不断地发生剧烈碰撞,最终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摘编自【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材料三 习近平提出,要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沿路国家可以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一个改革开

48、放40多年后的中国,可以更直接细致地感知和了解优秀的中华文明,进而接纳甚至吸收其优秀的成分。摘编自张勇略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发展战略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陆上丝绸之路衰败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亚欧文明交流方面归纳丝绸之路所带来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历史基础和时代背景。【答案】(1)原因:海上丝绸之路的日益兴盛;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2)影响:丝绸之路影响文明进程;经济文化交往联系密切;物种和人员的相互传播流动;科学技术交流。(3)历史基础:古代丝绸之路。背

49、景: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设和平的国际环境的需要。【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发达”可知,海上丝绸之路的日益兴盛;根据“(15、16世纪)东西方海上直接贸易的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陆上丝绸之路衰败的原因还包括,经济重心逐渐南移、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2)影响:根据材料二中“各民族、各文明的科技、制度和文化不断地发生剧烈碰撞,最终相互影响、相交交融”,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可知,丝绸之路影响文明进程,促进经济文化交往和联系,推动物种和人员的相互传播流动,有利于科学技术交

50、流。(3)历史基础:根据材料三中“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可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历史基础是古代丝绸之路。背景:根据材料三中“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分析可知,本世纪初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主要有,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设和平的国际环境的需要。28.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为了平抑物价,桑弘羊建议“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召工官治车诸器,皆仰给大农。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日平准。天子以为然

51、,许之。”这就是说,在京师设立平抑物价的机构,它所需要的各类物资和车辆等器物,都由大农供应。由大农所属诸官把全国各地输纳的货物集中起来,作为资金,物价上涨时卖出,物价下跌时买入,使富商大贾无法牟取暴利,以稳定物价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实行均输、平准之后,朝廷仓库储存的粟帛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山东漕益岁六百万石。一岁之中,太仓、甘泉仓满,边(郡)余谷,诸均输帛五百万匹。”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桑弘羊平抑物价的指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桑弘羊所采取措施影响。【答案】(1)国家设立管理市场的大农官;设立政府机构参与市场交易;以贵卖贱买来稳定市场物价。(2)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维护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不利于私人工商业的发展。【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中“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召工官治车诸器,皆仰给大农。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日平准”信息从设立官员、市场交易等角度思考回答。 (2)依据材料“朝廷仓库储存的粟帛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维护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不利于私人工商业的发展等角度思考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