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1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单元素养测评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535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1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单元素养测评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教材2021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单元素养测评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教材2021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单元素养测评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教材2021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单元素养测评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教材2021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单元素养测评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新教材2021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单元素养测评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新教材2021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单元素养测评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新教材2021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单元素养测评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新教材2021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单元素养测评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新教材2021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单元素养测评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新教材2021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单元素养测评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新教材2021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单元素养测评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新教材2021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单元素养测评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新教材2021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单元素养测评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新教材2021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单元素养测评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新教材2021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单元素养测评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新教材2021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单元素养测评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单元素养测评(三)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21北京高一检测)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在2007年6月27日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全票通过,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之列。据此回答1、2题。1.导致图中溶洞形成的因素是()A.风力侵蚀作用B.风力堆积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流水堆积作用2. 导致图中石柱形成的因素是()A.风力侵蚀作用B.风力堆积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流水堆积作用【解析】1选C,2选D。

2、第1题,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图中的溶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由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风力侵蚀形成风蚀蘑菇;风力沉积形成沙丘;流水沉积形成冲积地貌。第2题,钟乳石的形成是由于含有碳酸氢钙的水分解形成碳酸钙沉淀,故属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2021临沂高一检测)壶穴主要是由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的凹坑,壶穴易在强急流或瀑布前方形成。下图示意某喀斯特地貌区壶穴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3、4题。3.对a时期壶穴形成地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表起伏大B.含沙量大C.水温高D.地表多裂隙4.喀斯特地貌区有利于壶穴形成的条件是 ()A.降水更丰富 B.地势落差大

3、C.岩石抗蚀力弱 D.全年气温较高【解析】3选D,4选C。第3题,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读图a可知,近地表岩层产生节理、裂隙,是a时期壶穴形成地点。没有形成壶穴,地表起伏较小;含沙量、水温差异较小。第4题,壶穴主要是由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的凹坑,壶穴易在强急流或瀑布前方形成。喀斯特地貌区岩石抗蚀力弱,岩石容易被溶蚀,有利于壶穴形成。从图中壶穴的位置可以看出,降水、地势落差、全年气温影响较小。(2021抚顺高一检测)读地貌示意图,完成57题。5.

4、图中地表形态主要由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 B. C. D.6.图所示地貌的 ()A.迎风坡缓B.该地貌链的延伸方向与主风向一致C.背风坡缓D.盛行风向的方向是由陡坡吹向缓坡7.图所示地貌为 ()A.喀斯特地貌B.河流地貌C.海岸地貌D.风沙地貌【解析】5选C,6选A,7选D。第5题,读图可知,为沙丘,因风力沉积而成,为冲积扇,因流水沉积而成,为风蚀蘑菇,因风力侵蚀而成,为火山,为内力作用形成。第6题,图为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沙丘链是沙丘的翼角彼此相连形成的,故该地貌链的延伸方向与主风向垂直。盛行风向的方向是由缓坡吹向陡坡。第7题,为风蚀蘑菇,因风力侵蚀而成,属于风沙地貌。自然界鬼斧神

5、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面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读图回答8、9题。8.以上“天生桥”所在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 B. C. D.9.喀斯特溶蚀桥在我国主要分布于()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解析】8选A,9选D。第8题,黄土“桥”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海蚀“桥”主要分布在基岩海岸地带,是海浪侵蚀的结果;喀斯特溶蚀“桥”主要出现于石灰岩广泛分布地区;风蚀“桥”则是分布于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严重。第9题,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2021山东联考)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

6、然截弯取直。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1012题。10.下列地形区中,牛轭湖最多的是 ()A.云贵高原B.东北平原C.东南丘陵D.塔里木盆地11.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A.凹岸侵蚀B.凹岸堆积C.凸岸侵蚀D.凸岸堆积12.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C.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D.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解析】10选B,11选A,12选D。第10题,牛轭湖是平原河流发

7、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湖泊,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因此牛轭湖最可能出现在东北平原。第11题,河流形成的早期,河岸比较平直,此时期的河流侧蚀比较明显。河流水在侧蚀过程中可能遇到河流两岸岩石软硬不同,较软的一岸侵蚀严重,逐渐形成凹岸,另一岸为凸岸。此后河流凹岸不断遭侵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河道向凹岸一侧不断弯曲),所以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凹岸侵蚀 。第12题,牛轭湖形成后,由于长期的湖水蒸发和下渗,以及植被发育覆盖使得牛轭湖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亡

8、。下表示意甘肃省南部某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单位:gkg-1)变化。据此完成13、14题。2 420 m处2 640 m处3 580 m处4 050 m处半阴坡4124120半阳坡2362阴坡181阳坡209013.海拔4 050 m半阳坡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最有可能为()A.130B.155C.105D.12514.与阳坡相比,阴坡()A.温度高、降水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B.温度低、降水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C.温度高、蒸发强,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强D.温度低、蒸发弱,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弱【解析】13选C,14选D。第13题, 比较表中各个海拔不同坡向土壤有机质含量可推断,半阴坡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半阳

9、坡,从而判断海拔4 050 m半阳坡土壤有机质含量最有可能小于120 gkg-1。第14题, 与阳坡相比,阴坡温度低、蒸发弱,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弱,土壤有机质含量高。(2021嘉兴高一检测)读欧洲西部局部示意图,完成15、16题。15. 甲地可能看到的自然景观是()16.根据图中海岸线特征,推断其形成的原因是()A.流水侵蚀B.板块运动C.海浪侵蚀D.冰川作用【解析】15选A,16选D。第15题,A为峡湾,B为桂林山水,C为梯田,D为风蚀地貌。据图可知,甲地为峡湾。第16题,图中海岸线非常曲折,且分布纬度较高,可以推测其形成的原因是冰川作用 。(2021北京高一检测)下图为四幅地貌景观图。读图

10、完成1719题。17.图中四地气候相对干旱的是()A. B. C. D.18.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一种典型地貌。图中为喀斯特地貌景观的是()A. B. C. D.19.图中地貌景观特征对应正确的是()岩石有层理,形似蘑菇呈扇形,颗粒大小分布均匀沟壑纵横,土质疏松山高谷深,山河相间A. B. C. D.【解析】17选A,18选D,19选C。第17题,据图可知是风蚀蘑菇,属于风力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是冲积扇,是河流堆积地貌,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景观,是流水侵蚀地貌,是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地貌,这三种地貌主要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第

11、18题,据图可知,是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地貌。第19题,是风蚀地貌,岩石有层理,形似蘑菇;是冲积扇,呈扇形,但颗粒大小分布不均匀;是黄土高原的流水侵蚀地貌,沟壑纵横,土质疏松;是喀斯特地貌,山峰林立,地表崎岖。 读图我国西北地区某等高线地形图,完成20、21题。20.该图表示的地形是 ()A.山谷B.山前洪积扇C.山脊D.山间盆地21.该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A.东北向西北B.西北向东南C.东北向西南D.西南向东北【解析】20选B,21选C。第20题,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图中河流分叉较多,区域地势趋于平缓,上部等高线较密集,下部等高线很稀疏。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区域位于山地

12、向平原的过渡地带,属于山前洪积扇;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弯曲形态可知,局部微地形既有山谷,也有山脊;山间盆地河流水系应呈向心状。第21题,该图的方向默认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结合图中河流流向可知,该河的流向为自东北流向西南。(2021滨州高一检测)下图为南极大陆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这里冰川广布,山上的冰川沿陡崖流落,形成壮观的“冰瀑”,但图中的“无雪干谷”全年都不下雪,也没有冰川分布,只有裸露的岩石。据此完成22、23题。22.从甲山顶可看到的冰瀑景象,位于图中的()A.地 B.地C.地 D.地23.图中的“无雪干谷”()A.植被茂盛B.海拔较高C.地形封闭D.寒流经过【解析】22选B,23选C

13、。第22题,读图分析可知,处不是陡崖,没有冰瀑景象,有冰瀑景象。甲山顶与冰瀑之间是凸坡(冰瀑在陡崖下方),不可通视。冰瀑景象朝向甲,甲山顶与之间有山谷,可以通视。因此,在甲山顶观赏地的冰瀑景观效果最佳。第23题,无雪干谷形成的原因主要考虑大气环流以及地形对于气候的影响,该处地形为河谷地区,地形封闭空气干燥,同时盛行离岸风,将水汽从陆地带到海洋,难以上升,气流较弱,难以成云致雨,和海拔高、植被茂盛、寒流经过没关系。(2021钦州高一检测)下图为湖北某地等高线分布图,图中最高峰海拔为1 527米,等高距相同。读图,回答24、25题24.图中M、N两地的高差最大为()A.29米 B.39米C.99米

14、 D.89米25.山区道路受地形影响,随意超车可能酿成严重后果,自M地开车至N地,最适合超车的位置是()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24选B,25选D。第24题,结合材料信息中最高峰海拔和图中1 500米等高线数值判断,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10米。读图可知,图中M地海拔为1 4701 480米,图中N地海拔为1 4401 450米,因此两地的高差范围为2040米,因此图中M、N两地的高差最大应接近40米。第25题,题意表明,山区道路受地形影响,随意超车可能酿成严重后果。读图可知,甲处即将翻越鞍部,不能看到对面来车,此时超车非常危险;读图可知,乙即将由缓坡开往陡坡,不能看到对面来车

15、,此时超车非常危险;读图可知,丙处为急弯道,不能看到对面来车,此时超车非常危险;读图可知,丁处已经开过弯道,且地形平坦,视野开阔,此时超车危险性系数较低,最适合超车。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2021济南高一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云台山雄踞于太行山脉南端。其海拔1 381米的顶峰上,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溶洞; 但在山脚下,却分布着大规模的峡谷地貌。既有壮观的峡谷又有奇特的溶洞,峡谷和溶洞发育于同一座山上,这种地貌被科学家们称为云台地貌。从山脚到山顶,云台山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地貌特点,是云台地貌与众不同的特点。 材料二我国部分区域的地貌景观图片(见下图)。 (1

16、)云台山顶峰大小不一的溶洞属于_地貌。这类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地形区)是由_作用形成的,除溶洞以外,这类地貌还有_、_等形态。(2)材料二中的B、C图片分别属于_ 、_地貌,B 图片所属地貌是由_作用形成的,其主要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有哪些? (3)说明A图所属地貌类型对土壤或水资源产生的影响(任选一个角度作答)。【解析】第(1)题,云台山顶峰大小不一的溶洞,溶洞属于喀斯特(岩溶)地貌景观。这类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是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除溶洞以外,这类地貌还有峰林、峰丛、孤峰、喀斯特漏斗、落水洞、地下河、石柱、石笋、石钟乳等形态。第(2)题,材料二中的B图片是风蚀地貌,C图片属

17、于冰川(冰蚀)地貌,B图片所属地貌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其主要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有气候干旱,风力大;植被稀疏,荒漠广布;河流稀少,多内流河;多风沙地貌;土壤贫瘠。第(3)题,A图所属地貌类型是喀斯特地貌,是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对土壤侵蚀作用强,导致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土壤贫瘠,易水土流失产生石漠化。地表裂隙多,多喀斯特漏斗、落水洞、地下河,地表水易渗漏,转化成地下水,地表水资源短缺。答案:(1)喀斯特(岩溶)云贵高原流水溶蚀峰林、峰丛、孤峰、喀斯特漏斗、落水洞、地下河、石柱、石笋、石钟乳(任答2种)。(2)风蚀(风沙、雅丹)地貌冰川(冰蚀)风力侵蚀自然环境特征:气候

18、干旱,风力大;植被稀疏,荒漠广布;河流稀少,多内流河;多风沙地貌;土壤贫瘠。 (3)土壤:土层薄,土壤贫瘠,易水土流失产生石漠化。水资源:地表水易渗漏,转化成地下水,地表水资源短缺。27.(2021北京高一检测)读某流域示意图(图甲)及局部景观示意图(图乙),完成下列问题。(15分)(1)图乙为图甲中地景观,该河谷的特点是_。(2)地位于河流_(凹或凸)岸,说出1项该岸适宜的人类活动_。(3)说出的名称_。(4)说明与地比较,地沉积物颗粒的特征,并简述原因。【解析】第(1)题,地景观位于河流的上游,水流速度较快,下切侵蚀作用强,该河谷深度较大、岸壁陡峭、谷底狭窄、V型。第(2)题,地河岸向河流

19、方向凸出,为河流凸岸,该岸地形平坦,适宜修建聚落(居住);土壤肥沃,适宜发展农业生产等。第(3)题,从图中的形态可以看出,处由于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为牛轭湖。第(4)题,从图中的位置可以看出,与地比较,地接近河口,坡度较缓,流速较慢,河流携带泥沙能力减弱,颗粒更细的后沉积下来,所以地沉积物颗粒更细。答案:(1)深度较大,岸壁陡峭,谷底狭窄,V型(2)凸 修建聚落(居住)或发展农业生产等 (3)牛轭湖 (4)特征:沉积物颗粒较细。原因:地接近河口,坡度较缓流速较慢河流携带泥沙能力减弱,所以沉积物颗粒更细。28.(2020泰安高一检测)甲图为我

20、国东部地区某河流示意图,乙图为该河流某处干流河谷横剖面形态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1)乙图所示剖面最可能位于甲图中A、C处的哪一处?请说明判断依据。(2)指出甲图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3)古代人在M附近河段河岸建设聚落,最可能选择南岸还是北岸?并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A位于河流上游,C位于河流下游地区,乙图中河谷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且河床中有较厚的泥沙沉积层,说明河流沉积作用较强,应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区,所以该剖面图最有可能位于甲图中的C处。第(2)题,根据P地地貌景观可知,该处地貌为冲(洪)积扇。河流上游山区由于地势起伏较大,洪水期水流

21、速度快,侵蚀能力强,河流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河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的搬运能力减弱,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从而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第(3)题,该题需要注意甲图中的方向指示标。根据甲图中的方向指示标可知,该河流的南岸为凸岸,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河流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流较缓,取水方便,最有利于古代聚落的形成。答案:(1)C;理由:河谷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且河床中有较厚的泥沙沉积层,说明河流沉积作用较强,应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区。(2)P处地貌为冲(洪)积扇。形成过程为: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

22、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3)南岸。南岸为凸岸,河流以堆积作用为主,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流较缓,取水方便。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玉龙喀什河发源于昆仑山,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喀拉喀什河汇合后,称和田河。和田自古出美玉,和田玉为变质岩,其岩体分布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甲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2 000多年以前,和田成为古丝绸之路南道上的必经之地,南来北往的商旅在这里集散,久而久之成了南道重镇。(1)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3、(2)简述和田玉的形成和在甲处富集的地质作用过程。【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图示区域相对高度达3 000米以上,因此地形以山地为主;根据等高线数值和河流流向判断,当地的地势南高北低;图中显示,当地西南部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山岭海拔高,多冰川地貌;图中显示,东北部或北部等高线稀疏,地形起伏小,沙漠广布,多沙丘地貌。第(2)题,和田玉的形成和在甲处富集的地质作用过程应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叙述。材料信息表明,和田玉属于变质岩,岩石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环境下经变质作用,形成和田玉;后地壳抬升,和田玉所在岩层在高处逐渐出露地表;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作用,和田玉从母岩体脱落,由河水向下游搬运,在地形相对和缓地区,流速减慢,和田玉在甲处堆积富集起来。答案:(1)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南高北低;西南部地势起伏大,多冰川地貌;东北部或北部起伏小,沙漠广布。(2)在地下深处经变质作用,形成和田玉;地壳抬升,出露地表;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作用,由河水向下游搬运,在甲处堆积下来。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