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500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 汉遇“七国之乱”,唐遭“安史之乱”,汉、唐时期的这两次叛乱体现的冲突是A. 神权与王权B. 皇权与相权C. 中央与地方D. 外戚与宦官【答案】C【解析】【详解】“七国之乱”是汉帝国中央与地方王国之间,矛盾激化;“安史之乱”是唐帝国中央与地方藩镇的矛盾问题;二者综合可知,均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冲突。故答案为C项;A B 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点睛】其备考启示:其一,精准简约提炼材料核心信息。其二,材料新信息和所学旧知识对比,寻找异同。2. 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

2、的矛盾和冲突。以下各个朝代采取的措施中,不能起到有利于这一矛盾解决的是A. 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B. 元代设置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C. 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D.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组成内朝,重大事务先由内朝决策,削弱了相权;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这一措施分散了相权;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同样也分散了相权。因此排除ACD。元朝设置中书省,长官任宰相等于扩大了宰相的权力,容易形成宰相专权。鉴于此

3、明朝废除宰相,裁撤中书省。因此B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君权与相权3. 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下列哪项表述符合材料表达的含义A. 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B. 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C. 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D. 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可知,罗马法对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它们的立法基础,故选A;材料论述的是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而非对当时的影响,排除B;材料是对

4、罗马法的评价,体现的是罗马法的影响,并非反映罗马法的具体精神,排除C;罗马法是罗马奴隶社会时期的法律,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排除D。4. 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在悼念因与斯巴达人作战而倒下的雅典将士的葬礼上说:“让烈士的遗孤们在长大成人以前一直受到公家的救济,这是真正的奖品希腊像授花环一样,将这一奖品授予她活着或死去的儿子们。”这一行为A. 解决了雅典公民参军参战的后顾之忧B. 增强了雅典公民对城邦的认同感C. 提高了雅典公民参政议政的水平D. 彰显了雅典民主制度的优越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伯里克利在悼念因与斯巴达人作战而倒下的雅典将士的葬礼上说”可知,这一行为的目的是赞扬牺牲将

5、士为城邦相声的精神,激励公民维护城邦利益,有利于增强雅典公民对城邦的认同感,故选B;A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做法与提高雅典公民参政议政的水平无关,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制度”,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伯里克利在悼念因与斯巴达人作战而倒下的雅典将士的葬礼上说”,联系所学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分析解答。5. 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整理编辑罗马法,编成查士丁尼法典10卷,法理汇要50卷,法理总纲4卷,再加上后来的新律,统称民法大全。由此可知A. 私有财产得到有效保护B. 万民法得以进一步完善C. 罗马法的内容得以保存D. 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

6、识可知,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整理编辑罗马法,编成民法大全。这保存了罗马法的基本内容,故C项正确;A项错在“有效保护”,说法绝对,故错误;民法大全不是为了完善万民法,故B项错误;此时罗马帝国已经分裂,故D项错误。6. 陈乐民先生在介绍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时有过这样一段概述:这条脉络是这样下来的:“大宪章”洛克的思想“权利法案”“宗教宽容”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这条线代表了也反映了人类前进的方向。这条线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A. 对专制王权的制约B. 对宗教思想束缚的抗争C. 对天赋权利的实践D. 对人类共同理想的思考【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大宪章”强调贵

7、族和教会的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洛克主张社会契约,“权利法案”主张限制王权,“宗教宽容”反映信仰自由,美国的“独立宣言”及法国的“人权宣言”均反映了资产阶级欲掌握政权的要求以及资产阶级的民主意识,都提倡自由、民主、平等,故这条线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对天赋权利的实践,C项正确;AB均表述片面,排除;自“大宪章”至“人权宣言”发表不能完全说明人类的共同理想,排除D项。故选C。7.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未经国会同意,各州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和军舰,不得和另外一州或国缔结任何协定或契约,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这表明,当时美国A. 国会是国家权力中心B. 贯彻分权制衡原则C. 扩

8、大了中央政府权力D. 实行民主共和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美国的联邦制。根据材料内容“各州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和军舰,不得和另外一州或国缔结任何协定或契约,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可知,各州的军事和外交权受到国会限制,有利于加强联邦政府权力,建立强大统一的美国,因此材料内容扩大了中央政府权力,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总统是美国权力中心,而不是国会,故A选项错误;分权制衡指的是三权分立,是指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相互牵制,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故B选项错误;民主共和制度指的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9、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民主共和制度,故D选项错误。8. 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下列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 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B. 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C. 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D. 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答案】A【解析】英德两国的君主立宪有着本质的区别,英国是完全意义上的君主立宪,而德国则以立宪之名而行专制之实。故两者的相同点仅仅是A项。9.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这说明两

10、国A. 都富有专制色彩B. 元首掌握议会C. 都属于代议制D. 议会权力较大【答案】C【解析】【详解】代议制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而材料“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并结合所学可知,德国的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法国的参众两院都有选举产生,故C正确;材料德国“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体现了其专制色彩,而法国“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未体现专制色彩,A错误;元首掌握议会这是德国的特征,与

11、法国无关,B错误;德国帝国议会权力很小,故D说法错误。10.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各个国家确立的形式有所不同。下列说法符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所规定的法国代议制特点的是A. 强调君主权力,突出“分权与制衡”B. 议会权力至上,国王“临朝不理政”C. 经参议院同意,总统可解散众议院D. 议会掌握立法,须得皇帝批准才能生效【答案】C【解析】【详解】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来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经参议院同意,总统可解散众议院,故C项正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权力非常大,不体现“分权与制衡”,故A项错误;当时的法国没有国王和皇帝,故B、D项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所规定的法

12、国各国家机构运行机制的掌握。11. 中共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下列探索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A. 秋收起义遵义会议八七会议B. 三大战役渡江占役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C. 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八一宣言D. 瓦窑堡会议中共七大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瓦窑堡会议的召开是1935年12月,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是1949年,D项排列正确,故选D项;八七会议在秋收起义和遵义会议之前,排除A项;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在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之前,排除B项;百团大战在八一宣言和平型关大捷之后

13、,排除C项。故选D。12. 某战争后的条约规定,中国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以谢书记官杉山彬被杀之罪。并在克林德“遇害处所树立铭志之碑”。此战争后A. 中国华夷观开始被打破B. 列强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C. 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D. 革命开始成为中国时代主流【答案】D【解析】据材料“条约规定,中国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以谢书记官杉山彬被杀之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民主革命开始成为中国时代主流,故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华夷观开始被打破,

14、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故B项错误;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故C项错误。故选D。13. 近代历史上中国共开放通商口岸100多个。从下列两幅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示意图中,反映出这一阶段A. 中国的领土主权不断遭到破坏B. 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C.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D. 中国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答案】D【解析】【详解】据第一幅图片可知,这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五口通商示意图,通商口岸分布在东南沿海,第二幅图可以看到,通商口岸深入内地“重庆”,这是马关条约的内容之一,这表明中国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D正确;材料反映的通商口岸的分布,是贸易主权的问题而

15、不是领土主权,A错误;仅凭材料通商口岸的分布,不能看出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B错误;辛丑条约的颁布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C与材料不符。14. “俄罗斯革命常被用来和中国相比,但它们的差异至今还显而易见:布尔什维克首先夺取了城市,然后在农村实行集体化;中国共产党则相反,先农村而后攻占城市。”这里的“差异”A. 由两国革命的性质不同导致B. 都是共产国际指导的结果C. 都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D. 导致两国革命结果不同【答案】C【解析】两国革命都是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也都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两国革命都是无产阶级革命,两国革命性质是相同的,选项A

16、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不适合中国革命,中国的先农村而后攻占城市是中国共产党的创新而非共产国际指导,不符合题意,排除;两国革命都是成功的,结局是相同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俄国的十月革命和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均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发展。15.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试图按照古代大同思想来改中国造社会。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提出仿制火车、轮船,意图效法西方。这反映出A. 革命理论不断发展B. 太平天国走向成熟C. 时代变化影响农民运动D. 中体西用思想广泛传播【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7、试图按照古代大同思想来改中国造社会”“颁布资政新篇,提出仿制火车、轮船,意图效法西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传统农民起义的大同思想,而资政新篇是随着与西方国家的接触,农民运动受到时代变化影响的体现,故C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由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主要是农民运动受到时代变化影响的体现,而不是革命理论不断发展,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虽然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但不能反映农民阶级的革命要求,也不能体现太平天国的走向成熟,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时期的指导思想,并且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中体西用的思想,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18、16. 1917年,俄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发生了巨大的震荡和变化,这一年内俄国发生了两次革命,这些革命改变了俄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并对整个人类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这两次革命除了各自的特色外,还有其共同之处A. 阶级力量对比关系B. 革命的主力和斗争手段C. 革命所追求的目标D. 革命的任务和革命动力【答案】B【解析】1917年俄国发生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前者力量对比是人民与沙皇统治,后者力量对比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故A项不合题意;两次革命的主力都是人民,斗争手段都是武装起义,故B项正确;二月革命目标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后者建立目标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政权,故C项错误;二月革命的任务是推翻

19、沙皇专制统治,十月革命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故D项错误。17. 马克思说:“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这主要是因为巴黎公社A. 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经验B. 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D. 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世界历史舞台【答案】A【解析】【详解】巴黎公社是由偶然因素诱发的一次起义,尽管失败了,但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故A项正确;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它不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发生的,排除B;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排除C项

20、;19世纪早期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排除D项。18. 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A. 都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不同社会制度B. 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C. 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D. 都有独立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都是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故选B;经济特区和民族自治区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是在坚持中央的领导下,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排除A;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管理体

21、制,与“特殊的民族政策”无关,排除C;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不符合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排除D。19. “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此段话符合下列哪一文件的精神A. 临时约法B. 共同纲领C. 五四宪法D. 八二宪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

22、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新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点,属于共同纲领的内容,故B正确。临时约法,属于中华民国时期,故A排除。五四宪法,不存在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故C排除。八二宪法,也不存在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故D排除。考点: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共同纲领20. 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的时期。下列发生在70年代的中国外交事件先后顺序是尼克松访华重返联合国基辛格秘密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尼克松总统访华是在1972年2月,中国重返联合国

23、是在1971年10月,基辛格秘密访华是在1971年7月,中日邦交正常化是在1972年9月,因此按时间排列,正确顺序为。故答案为C项。ABD项,综上分析,此三项的排列顺序错误,排除。【点睛】排序选择题此类题目是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把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如时间先后等,其形式有序号式或非序号式两种。排列式(先后顺序式)选择题解题思路:常规办法是首先确定每个事件的时间,然后进行排序。首尾结合法。解答此类选择题可采取首先从头或从尾判断,即先确定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如能确定最早或最后一个,即使其中个别时间未掌握,也有可能选出正确答案,大大提高命中率。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24、,确定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能否准确、牢固掌握时间概念是答好此种题型的关键。21. 2014年,当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时,中国向科特迪瓦等疫区周边10个国家及时提供防疫物资援助,同时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为遏制疫情扩散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征是A. 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B. 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活动C.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 努力构建睦邻友好的周边国家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A项不是题干的主旨,排除;题干反映的是新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而不是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活动,故B错误;根据题干“中国向科特迪瓦等疫

25、区周边10个国家及时提供防疫物资援助,同时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可以看出这是新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的表现,故C正确。联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不是睦邻友好的周边国家,故D错误。22. 有学者认为,世界格局进入了一个无领导者的“碎片化”时代。自二战结束以来,首次没有任何单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推动国际议程。这里的“碎片化”A. 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 有利于国际政治关系的民主化C. 表明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D. 使欧洲长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答案】B【解析】由材料“没有任何单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推动国际议程”这有利于国际政治关系的民主化,故选B

26、;材料反映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而AC发生在两极格局期间,排除;材料没有反映欧洲的信息,排除D。23. 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引发第二次高潮的主要原因是A.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B. 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D. 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答案】C【解析】【详解】由图表可知第二次建交高潮是1969年,主要是亚非欧国家,结合时代背景可知是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亚非发展中国家崛起,欧洲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故C正确;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是197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错误;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错误;和

27、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195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错误。24. 当今的世界格局可以类比成一个五角形,不过其中的一角要胜于其他角,美国无论从经济和军事力量来讲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美国从二战后一直保持了资本主义强国的优势,俄罗斯、日本、西欧、中国的力量均有不同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各自的作用。下列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A. 美国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约束限制B 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C. 该趋势在20世纪60、70年代已出现D. 各大国共同推动多极化格局的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美国从二战后一直保持了资本主义强国的优势,俄罗斯、日本、西欧、中国的力量均有不同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

28、了各自的作用。”可以看出美国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约束限制。而多极化趋势在在20世纪60、70年代已出现,这一趋势的出现和加强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故ABC三项理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是想要建立以它为中心的单极世界,故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项。25. 清代官员在奏疏中说:江南苏、松两郡“贫乏之民得以俯仰有资者,不在丝而在布。女子十二三岁即能织布,一日之经营尽足以供一人之用度而有余。”这表明江南地区A. 棉纺织业迅速兴起B. 纺织业与商品经济发展相互促进C. 自然经济加速解体D. 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女子十二三岁即能织布,一日之经营尽

29、足以供一人之用度而有余”可知,女子十二三岁就能织布,一天所织布供给自已一人消费还有结余,这说明纺织业与商品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B正确;棉纺织业迅速兴起于南宋时期,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自然经济的特征,而自然经济解体开始于鸦片战争后,C错误;材料未体现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D与材料无关。26. 唐朝中后期,长安城内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庙会开始兴起,寺庙和道观等地成为长安城内便利的经济交流场所。这反映出A. 坊市制逐渐被打破B. 政府不再监管商品交易C.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 宗教传播阻碍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庙会开始兴起,寺庙和道观等地成为长安城内便利的经济交流场

30、所”可知,唐朝中后期商业活动已经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坊市制逐渐被打破,故选A。唐朝中后期,政府对商业活动有严格的监管,即使是宋代也只是不直接监管而已,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重农抑商政策直到宋代才有所放松,排除C;由材料可知,商业活动可在寺庙和道观进行,由此可知,宗教并未阻碍商业活动的开展,排除D。【点睛】本体考查唐朝商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材料“庙会开始兴起,寺庙和道观等地成为长安城内便利的经济交流场所”的描述。27. 下图形象地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为阻力,F2为动力,其中F1F2的情况出现于A.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B. 解放战争期间C.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

31、十年D.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解析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提取信息:关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中,发展阻力大于发展动力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发展缓慢,同时受到国民党滥发纸币引起的通货膨胀的影响。ACD三项时期内都有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均排除。故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28. 下图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对图中现象理解正确的有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肥料不足”是指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先天性的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阳光灿烂”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32、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冰雹无情”是指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四大家族的挤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道路曲折根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图示可知,“肥料不足”处于19世纪60、70年代,这是民族工业产生时期,是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先天性的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故正确;“阳光灿烂”处于1912-1919年,民族工业在这一时期出现短暂春天,故正确;“冰雹无情”处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这一时期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四大家族和日本侵略者的双重挤压,受到沉重打击,故正确;结合所学可知,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

33、得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道路曲折,故正确,故D项正确,ABC项排除。29.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A.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B. 扩大企业自主权、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D. 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答案】B【解析】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关键推动了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

34、开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仅解放了人民的思想而且成为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动力;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搭建了更好的平台,由此可知,B符合题意;A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排除;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在1990年,排除C;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是在1980年,排除D。30. 有史书曾记载:在签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他们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是否谦卑恭敬,重视互相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这从本质上反映()A. 清朝缺乏近代外交经验B. 清朝不了解世界形势C. 中英两国治理秩序差异D.

35、清朝不懂得国际公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是否谦卑恭敬”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是以经济利益为主导,因此他们更加注重条约的内容,尽可能地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中国一直是专制主义以及天朝上国的思想,所以非常注重形式,这就体现了两国的治理秩序差异。缺乏近代外交经验和不了解世界形势并不是本质反映,故A、B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本质上反映的是两国政治体制以及思想的不同,也就是治国秩序的不同,与国际公法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朝“商人之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借助血缘关

36、系维系的商业组织,其任事者为“亲戚知交”,虽无效能亦不便辞退,其商业利益,必须“能活千家百家”,则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由此证实,16、17世纪“中国商业缺乏资本主义之性格。” 据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整理 (1)依据材料一,概括作者认为“中国商业缺乏资本主义之性格”的主要理由。结合所学,进一步分析阻碍明朝商业经济发展的原因。材料二 西人致富之术,非工不足以开商之源,则工又为其基,而商为其用。迩者英人经营国事,上下一心,殚精竭虑,工商之务,蒸蒸日上,其

37、富强甲于地球诸国。诸国从而效之,迭起争雄。泰西强盛之势,遂为亘古所未有。薛福成筹洋刍议(注:1879年至1881年成书,1885年正式刊行)(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指出此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材料三 清末新政时期经济法规一览表(部分) 据蔡双全近代中国实业救国思潮研究整理(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清末新政时期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结合所学,说明清末新政的主观动机及推行新的经济政策产生的客观作用。【答案】(1)理由:商业经营的道德义务大于追求经济利益,商业活动缺乏法律保障。原因:专制制度强大;推行政策的影响(如专卖制度,征收重税,重农抑商,海禁政策等);儒家思想的束缚。(2)观点

38、: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强盛缘于发展工商业。背景: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加剧,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3)内容:奖励实业(鼓励工商业发展)。特点:通过立法保护工商业。动机:维护和巩固清朝封建统治。作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第(1)问,“理由”,由材料信息“则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得出商业经营的道德义务大于追求经济利益,商业活动缺乏法律保障。“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专制制度强大、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等影响、儒家思想的束缚等角度回答。第(2)问,

39、“观点”,由材料信息“西人致富之术,非工不足以开商之源,则工又为其基,而商为其用”得出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强盛缘于发展工商业。“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从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加剧、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等角度分析。第(3)问,“内容”,由材料信息可以得出鼓励工商业发展。“特点”,由材料中各种法规的出台可知“特点”是通过立法保护工商业。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的“动机”是维护和巩固清朝封建统治。“客观作用”是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2. 从专制到民主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40、。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 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总纲材料三 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美】约翰奈斯比特中国大趋势(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明清两代“政治是专制的”,并分析其消极影响。(2)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意义。(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一党体制”指的是现代中国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三指出其作用。(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

41、制度发展的认识。【答案】(1)举例: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影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局面。(2)内容:主权民;三权分立。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3)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用:避免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实现现代化的保障;是形成稳定的关键。(4)专制到民主是人类政治发展趋势;政治制度变革必须与其国情相适应;民主具有多样性。【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结合明清时期专制制度措施回答;第二小问从中国社会落后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信息从主权在民和三权分立回答;第二小问从该宪法性质和反封建角度回答。(3)第一小问结合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措施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的信息归纳回答。(4)本题属于开放题,围绕“专制到民主是人类政治发展趋势以及政治制度变革必须与其国情相适应”等角度思考回答。点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可归纳为“一、二、三”一个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两大影响: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从法律上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三项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