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12月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3分1. 北宋初年以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以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宋神宗变法,废三司使,财权重归宰相。因与金国长期军事对峙,南宋又恢复了宰相的军权,宰相权力扩大,甚至出现一批“权相”。下列各项对南宋的“权相”认识正确的是A. “权相”破坏了南宋的中央集权B. 南宋相权的扩张提高了行政效率C. 南宋以“权相”来制衡割据军阀D. “权相”意味着南宋君主专制名存实亡【答案】B【解析】【详解】北宋时期,相权被分割容易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南宋时期,相权再次加强,有利于提高行政
2、效率,故选B;中央集权体现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材料体现的是相权的变化,属于君主专制问题,排除A;“权相”制衡割据军阀,材料并没有体现,排除C;“南宋君主专制名存实亡”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2. 梁启超在谈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时说:“洪秀全之失败,原因虽多,最重大的是他那种四不像的天主教做招牌,因为这是和国民心理最相反的。”梁启超在此强调的主要目的是( )A. 否定“中体西用”的主张B.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C. 否定中国的儒家思想D. 否定两方的基督教【答案】B【解析】据题干材料分析并结合梁启超生活的时代背景可知,当时中国社会民族危机严重,梁启超认为天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思想上没有找到
3、与国民心理相适应的指导思想,粱启超的主要目的是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故B项符合题意。3. 西汉流行的儒家经典是靠经师口授,用隶书写成,被称为“今文经”;后来在孔府旧宅等处发现的使用前代文字书写的经书,被称为“古文经”。但古文经在汉代一直不被今文经儒生认可,其主要原因是A. 秦代焚书,古代典籍真假难辨B. 时代变迁,阅读隶书已成习惯C. 传承断绝,五经内容差异甚大D. 儒学独尊,利禄之争日趋激烈【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处于“独尊”的地位,所以今文经受到追捧,古文经不受重视体现出利禄之争日趋激烈,故D正确;A不符合汉代儒学独尊的时间;B中阅读隶书已成习惯不是出了体现主旨;C中
4、断绝不是材料现象主要原因。4.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直属中央户工两部的宝泉、宝源两京局铸钱3.4亿4.6亿文,18世纪中叶以后每年铸钱约14亿文,较前增加了23倍。各省铸钱增长更快,年铸钱总数保持在30亿文以上。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 人口增长非常迅速B. 商贸规模日渐扩大C. 财政体系逐渐完善D.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答案】D【解析】【详解】清朝实行白银、制钱并行制,大数用银,小数用钱,以钱辅银。随着新航路的开辟,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导致市场上银多钱少,势必引起银钱比价的变化。为平抑钱价,官方大幅度增加了制钱的投放量,所以D选项正确;A选项人口增长非常迅速与B选项商贸规模日渐扩大和政府
5、增发货币构不成因果关系,二者均排除;C选项财政体系逐渐完善应是这一举措的结果,而非原因。5. 用阶级观点去分析,天朝田亩制度显然是天国最革命的文献,其按人口均田的土地政策渗透了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但与此相反,太平天国多数地区实施的则是“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这表明A. 太平天国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精神B. 天朝田亩制度遭到封建势力的狙击C. 太平天国的革命理想与实践背离D. 领导者的个人价值取向影响历史进程【答案】C【解析】【详解】太平天国虽然提出了平均主义的天朝田亩制度,但却并未付诸实施依然照旧交粮纳税,这表明太平天国的革命理想与革命实践脱节故选C项;材料主旨强调的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在实践中无法
6、实施,不得不重新推行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A,B两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故排除;天朝田亩制度是天国前期领导人集体决策的体现,而不是洪秀全个人价值取向的反映,排除D项。6. 明代中叶以后,江南地区出现了许多藏书楼,它们大多由地方官员提倡、当地士绅和富商进行捐资创建,除官府颁发赠送的儒家经典外还收藏小说等商业书籍,一些大型的藏书楼藏书数量甚至超过万卷。这一现象反映当时A. 藏书成为社会主要潮流B. 政府对科举考试的重视C. 经济发展推动文化发展D. 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加强【答案】C【解析】【详解】明代中叶江南地区经济发达,此时江南地区出现许多藏书楼与经济的发展与推动不无关系,故选C;“成为社会主要潮流
7、”说法过于夸张,无法体现,排除A;地方官员提倡创建藏书楼,不代表政府重视科举考试,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完成,排除D。故选C。7. 下表是考古发掘的战国时期部分墓葬信息表。它反映出当时 墓葬名称墓主身份墓道数墓道长(米)面积(口)(平方米)附属设施金村V号墓周天子176.2148.6车马坑2固围村M1魏王2125756?胡庄韩王陵韩王2?95424座陪葬坑邯郸二号陵赵王270*1600陪葬坑陪葬墓注:*表示该数据是最小值;?表示没有相关信息。A. 墓葬规制严整B. 等级制度消亡C. 贵族阶层没落D. 社会变动剧烈【答案】D【解析】【详解】从墓的规格来看,诸侯
8、的规格有些已经超过了周天子,反映出分封制的逐渐瓦解,社会变动剧烈,D项正确;墓葬规格都不太一样,不能说明严整,排除A项;当时等级制度仍然存在,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出贵族没落的信息,排除C项;8. 宋代的理学家们认识到,儒学之所以会受到来自佛教和道教的挑战,在于儒学本身在形而上学的层面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这表明宋代理学的特点是A. 利用天人感应学说规劝皇帝B. 强调仁政民本思想以维护统治C. 吸收佛道思想以充实儒学D. 完成了儒学的理论化和思辨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
9、哲学理论体系”可知宋代理学最终形成了完整的哲学体系,完成了儒学的理论化和思辨化,故选D;A项是汉代儒学的特点,B项是先秦儒学的特点,排除;宋代理学家吸收佛道思想并不仅仅是为了充实儒学,而是为了构建完整的理论体系,C项没有体现材料主旨,排除。故选D。9. 西汉初期,在南方、西南等边疆地区,除中央设立郡县,任命太守、县令外,还任命土长为王,如“平南夷为群舸郡,夜郎遂人朝,上以为夜郎王”“滇王离难西南夷,举国降,(上)赐滇王王印”.西汉初期在南方、西南地区任命“土王”这一举措A. 受制于社会经济基础B. 推动了郡县制推广C. 开创了管理边疆新模式D. 削弱了诸侯国的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
10、考查汉代初年的边疆治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西汉初年,在西南和南方边疆地区,除了中央政府设立的郡县长官外,还任命土长为王,如夜郎王和滇王,这主要是因为汉代初期,由于长期的战争,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中央力量尚未恢复。西南和南方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带有极强的原始部落色彩,地方部族势力较为强大,汉朝为维护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就任命当地土长为官,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任命少数民族地区土长为王的现象,而非郡县制的推广,故排除B项;任命土长为王,早在汉初之前,就已经开始实行,故排除C项;材料信息与削弱诸侯国的地位无关,故排除D项。10. 中国早期的工业化运动在起步之际,
11、许多重要项目均由各地方督抚分别推动。这一状况A. 起因于清朝权力结构的变化B. 有助于中国近代化的均衡发展C. 根源于传统的官本位意识D. 加强了晚清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答案】A【解析】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清政府权力下移,地方督抚权力日益扩大,因此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答案为A项。中国近代化发展在各地很不均衡,排除B项;材料中的现象与官本位意识无关,排除C项;清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削弱,排除D项。点睛: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最终被清朝镇压了下去,但却使清王朝的权力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后来开展的洋务运动中,汉族地方官僚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分别担任直隶总督、两江总督、湖广总督
12、达数十年之久,并左右清廷的内政外交,成为清政府最为持重的地方实力派。11. 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病,周公请上天代周王病,把祝策藏在金滕之匮中。周公死,成王葬以人臣之礼。天大雷雨,又刮起大风。成王大惧,开金滕之匮,知周公代武王事,改用王礼葬周公,灾异平息。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 西周王位继承较混乱B. 西周政治具有神秘色彩C. 天意与人事交感相应D. 周公制礼作乐功绩卓著【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周公请上天代周王病周公死,成王葬以人臣之礼。天大雷雨,又刮起大风改用王礼葬周公,灾异平息”可知,这一记载意在说明天人感应,即天意与人事交感相应,故C正确;材料信息未说明王位继承,故A错误;材料主旨
13、不是强调西周政治的神秘色彩,故B错误;材料没有周公制礼作乐的信息,故D错误。12. 明成化元年(1465年),礼部等衙门题为“建言民情”等事,湖广布政司郑序等上书:“云南各边卫指府军民相参,山多田少,不通舟车,过活艰难。浙江龙游商帮,偏处乡村屯堡安歇,生放钱债,收债米谷,贱买贵卖,娶妻生子,置买奴仆,二三十年不回原籍。”这一记载主要表明,明代龙游商帮A. 推动了西南经济发展B. 助长南方社会奢侈之风C. 开启了西南地区开发D. 促进江浙商品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云南各边卫指府军民相参,山多田少,不通舟车,过活艰难。浙江龙游商帮,偏处乡村屯堡安歇,生放钱债,收债米谷,贱
14、买贵卖,娶妻生子,置买奴仆”,这一记载主要表明,明代龙游商帮对云南边远地区的开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即推动了西南经济发展,故A正确;B项夸大了该商帮的作用,不可能助长南方社会的奢侈之风,故错误;C项错在“开启了”,故错误;材料信息涉及的是云南地区,故D说法错误。13. 玄学是流行于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西晋时,一些佛教名僧为了借助玄学推行佛法,不仅以“空无”宗旨与玄学的“虚无”相呼应,而且模仿玄谈家的语言和情趣,主动与名士交游。这一现象说明A. 三教融合趋势开始出现B. 佛教文化日益中国化C. 佛教对传统文化构成冲击D. 佛教为当时主要宗教【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一些佛教名僧为了借助
15、玄学推行佛法”看出玄学和佛学的融合,说明佛教文化日益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思想的融合,排除A;材料也体现不出佛教思想对儒家思想的冲击,排除C;材料看不出佛教是主要的宗教,只能看出佛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一些佛教名僧为了借助玄学推行佛法”,结合所学魏晋时期佛教道教盛行的知识分析解答。14.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由大农令统一在郡国设均输官,负责管理、调度、征发从郡国征收来租赋财物,并负责向京师各地输送。这一举措A. 实现了社会稳定B. 加强了对地方管理C. 增加了政府收入D. 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
16、】材料显示,汉武帝统一在郡国设官,并对租赋财物采用官营贩运,这使中央对地方经济管理加强,B项正确;A、C、D三项均夸大了这一举措影响,排除。15. 1862年,马克思在中国记事中指出:“在桌子开始跳舞以前不久,在中国,这块活的化石上,就开始闹革命了;这种现象本身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东西,因为在东方各国,我们经常看到社会基础不动而夺取到政治上层建筑的人物和种族不断更迭的情形。”这表明马克思A. 高度赞扬中国农民阶级的反侵略斗争B. 认定太平天国运动仍是旧式农民运动C. 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缺乏科学理论指导D. 强调太平天国兼具革命性和空想性双重特点【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材料信息“桌子开始跳舞以前
17、不久”“这种现象本身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东西”以及“社会基础不动而夺取到政治上层建筑的人物和种族不断更迭的情形”等,再结合1862年和中国记事等信息,我们可以判断出马克思认为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仍是旧式农民运动,故选B项;其他三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第II卷二、材料分析题(16题17分,17题14分,18题12分,19题12分)16.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但是它们最终流行了,并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其一个原因在于,他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接受现状,这自然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另一原因是,他强调道德原则,坚认道德原则是恰当地行
18、使权力的先决条件。最后,孔子为在他去世两个半世纪后,随着帝国政府的建立而成为必不可少的官吏们提供了一门官场哲学。(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学说为什么在其生前没有被普遍接受。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学说最终“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的原因所在。材料二 孔子学说之后,中国最有影响的是道家学说。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两家学说正好可以相互补充,满足了中国人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儒家和道家是如何“互相补充,满足中国人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的。材料三 法家的这些原则为秦统治者所采纳时,其效能显示了出来。秦统治者利用这些原则开始征服其他诸侯,建立第一个帝国。然后他们又用一贯无情的
19、手段将严密的组织扩大到全国,不过,其结果正如我们看到的,引起了一个反作用,使帝国在其创立者去世后没几年就被推翻。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以上材料均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结合法家思想的相关内容,说明其为什么能被秦统治者所采纳?其实践效果如何?【答案】(1)未被接受:孔子主张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统治者的需要。被接受: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强调道德原则;提供一门官场哲学。(2)儒家提倡“仁”“礼”“以德治民”;道家强调“无为而治”和超然、潇洒的人生观。(3)法家提倡变革和中央集权,符合秦统治者的需要。一方
20、面秦以法家为治国思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帝国;另一方面,秦短命而亡,使法家信誉受损。【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没有并普遍接受”的“原因”,根据材料“他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得出:孔子主张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统治者的需要。第二小问“被接受”的“原因”,根据材料“自然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得出: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根据材料“强调道德原则”得出:强调道德原则;根据材料“提供了一门官场哲学”得出:提供一门官场哲学。(2)根据“理智和感情上”并结合所学可知,儒家思想核心中的“仁”“礼”“以德治民”对人们进行规范,而道家则强调“无为而治”、顺应自然,二者互相补充。(3)第一
21、小问“原因”,从法家思想对国家统一的作用进行分析,得出:法家提倡变革和中央集权,符合秦统治者的需要。第二小问“效果”,运用辩证的观点概括效果,一方面秦以法家为治国思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帝国;另一方面,秦短命而亡,使法家信誉受损。17. 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为早期儒学思想家的主张思想家思想主张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荀子“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材料二:朱熹所处的南宋时代,内忧外患,危机四伏,整个社会道德失落朱熹认为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
22、下的根本他提出“谨守力行以践其实”。他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格物才能穷其理。材料三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1)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共同思想是什么?(2)据材料二,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3)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观念的原因。【答案】(1)共同思想:民本(爱民)思想(2)进步之处:重视道德建设;强调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主张身体力行,具有务实倾向。(3)标准:百姓的忧乐。原因:明清之际专制主义强化,社会动
23、荡,矛盾尖锐;商品经济发展,思想观念发生变化。【解析】(1)根据“为政以德”“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可概括得出共同思想:民本(爱民)思想。(2)进步之处:根据“朱熹所处的南宋时代,内忧外患,危机四伏”得出强调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根据“整个社会道德失落”得出重视道德建设;根据“谨守力行以践其实”得出主张身体力行,具有务实倾向。(3)标准:根据“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概括得出;原因:材料反映的是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分别从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背景分析回答。18. 轮船招商局是洋务
24、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采用“官商合办”形式,是中国第一个近代股份公司,推动了中国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的20年间,外资轮运企业垄断了中国沿海及内河航运,清政府担心漕粮运输受制于外轮。已至暮年的晚清政府既无振作航运业的美备之法,又无力筹集全部资金,统管局务;中国社会大量游资的持有者买办商人拥有大量资金,却由于利润刺激大多将资本投向外国股份公司,“深受洋人盘剥之”而且,洋务运动的军事建设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于是,李鸿章向当时的同治皇帝上书,要求公开发行股票,通过股票募集资金,然后进行轮船招商。摘编自李玉晚清政治经济史论材料二 1872年李鸿章创办时,仅有轮船4艘,2319吨;
25、到1883年,已有轮船26艘,33370吨。开办后,要消耗大量燃料,招商局于1878年投资开办开平煤矿,该矿设备完善,雇佣工人达35004500人。燃料问题解决后,进一步又要解决原料问题,于是有同茂铁厂的创办及各种有色金属,如铜矿、铅矿、金矿之开采。煤与各种金属矿厂的开办,又产生陆上运输的问题,于是导致了铁路的建筑。因铁路的修建,需要大量优质钢材,于是1889年张之洞筹办汉阳铁厂。通讯等事业也被提上日程天津电报局于1880年开办。摘编自胡显中上海轮船招商局与中国近代化材料三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推动着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6、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请回答: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的核心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00字左右)【答案】观点论证和论据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经济创办近代工业,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军事举办军事工业,创办海军,推动军事近代化。社会结构促进了近代产业工人队伍的壮大,推动了中国社会结构的近代化。文化创办近代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推动了中国教育和思想的近代化。【解析】【详解】根据“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推动着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可得出其核心观点是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论述时可
27、从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的近代化的角度进行概括。言之有理即可。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儒家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延续至今,不仅是因为儒家文化的信奉者们不断为它添砖加瓦,拾柴加火,同时也是因为它作为民族文化,蕴含了那个历史时期人们所具有也是人们所能够接受的人文精神。特别是儒家文化中关于人的修身立命之说,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人行,必有我师”,以及有关“仁义礼智信”等说法,都是做人之本,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精神财富。但也必须看到,儒家文化在本质上是维护和强化封建统治的御用文化和官场文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儒家文化的保守思想
28、,抑制了中国人民创新思维的本来灵性。摘编自卢希悦文化力量与国运兴衰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前兴后衰的历史之谜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文化力量与国运兴衰”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论题:中国古代儒学政治化与封建社会的发展。阐述: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利益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政治目的,将儒学视为显学,儒学实质上成为政治伦理之学。特别是科举制实行之后,读书、应考、做官连为一体,儒学制度化。由于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经典,广大知识分子把精力与智慧放到儒家经典上,儒学成为士子求取功名利禄的进升工具,从而忽视了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和研究,到明清时期,中国的科学技术开始落后于世界。总之,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政治化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导致古代创新意识严重不足,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根据材料“儒家文化在本质上是维护和强化封建统治的御用文化和官场文化”、中国古代史及题干“文化力量与国运兴衰”的限制可提炼出论点是中国古代儒学政治化与封建社会的发展。关于阐释可从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程朱理学的影响及儒家思想对科举制选拔人才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