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6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2908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6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6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6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6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6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6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6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6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6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6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6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6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6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6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6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6月联考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地球地图、必修1第一章至第二章第3节。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某区域经纬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a、e两地的距离是( )A. 3330kmB. 6660kmC. 9990kmD. 19980km2. b、d两地的区时相差( )A. 4小时B. 4小

2、时20分C. 5小时D. 5小时20分3. 一架飞机从c地起飞,沿最短航线飞往e地,其正确的飞行方向是( )A. 一直向西北飞行B. 先向正北飞行,后向正南飞行C. 一直向东北飞行D. 先向正南飞行,后向正北飞行【答案】1. C 2. D 3. B【解析】【详解】1.从图中看,每两条经线间隔20,可算出a、e两地在60N线上,经度相差180,60纬线上经度每差1的距离为12111千米,可算出两地的距离为9990千米,C正确。2.从图中看,每两条经线间隔为20,b、d两地间隔80,每15相差1小时,可算出两地相差5小时20分,D正确。3.从图中看,每两条经线间隔为20,可算出e所在经线为40W,

3、与c在同一经线圈上,两地最短的距离为沿经线圈飞行,先正北飞行,过北极点后再向南飞行,B正确。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图示四条河流中,绘制错误的是( )A. B. C. D. 5. 图示a.b.c、d四村落中,规模最大的是( )A. aB. bC. cD. d6. 若在P处筑坝修建水库,则需要搬迁的村落是( )A. a、cB. b、eC. c、dD. a、e【答案】4. D 5. D 6. B【解析】【4题详解】山谷集水区域,易发育成河流;山脊为分水岭,水向两侧流,不会形成河流。 读图结合等高线可知,三条河流位于河谷,绘制正确;位于山脊,绘制错误,故D项符合题意要求。【

4、5题详解】读图可知,a地位于坡度较缓的山坡,且靠近陡崖,受地形影响,发展面积有限,A项错误。b地位于口袋状的洼地内部、山谷的出山口,河流丰水期易受洪水危险,发展潜力较小,B项错误。c地位于河谷地区,受地形限制,发展潜力较小,C项错误。d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且位于河流交汇地带,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发展潜力较大,应是四个村落中规模最大,D项正确。【6题详解】若在P处筑坝修建水库,则位于口袋状洼地内部、海拔较低的村落易被水库蓄水淹没,需要搬迁。读图可知,a、b、e位于口袋状洼地内部,且b、e两村落海拔较低,比a村落更易被淹没,故需要搬迁的村落是b、e村落,则B项正确,ACD项错误。下图黑色区域示

5、意某类太阳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图中太阳活动类型及分布位置依次是A. 耀斑 色球层B. 黑子 光球层C. 日珥 日冕层D. 黑子 色球层8. 图中该类太阳活动A. 周期一定为11年B. 为太阳内部核裂变反应C. 与耀斑活动同步D. 区域温度高于周围地区9. 在太阳活动的高峰期,地球A. 无线电短波通信畅通B. 低纬地区出现极光现象C. 山脉雪线明显下移D. 海上航行方向可能受到干扰【答案】7. B 8. C 9. D【解析】【7题详解】图示黑色区域示意某类太阳活动是出现在太阳光球层中的太阳黑子现象,它是太阳光球表面突然变暗的部分,温度低于光球表面;耀斑是出现在色球层中突然发亮的部分;日

6、珥是出现在色球的的太阳爆发。选B正确。【8题详解】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不是一定为11年;黑子发生时,在色球层相应处爆发耀斑,耀斑与黑子活动是同步的;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一种现象,不是太阳内部核反应;黑子出现的区域较周边地区温度低。选C正确。【9题详解】在太阳活动的高峰期,太阳会向外大量抛射高能带电粒子,这些高能带电粒子若闯入地球大气,会干扰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可能中断;极地地区出现极光现象;干扰地磁场,产生磁暴,海上航行方向可能受到干扰;山脉雪线的变化是气温影响的,与太阳活动无关。选D正确。【点睛】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发生的大规模的运动,即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的不稳定

7、状态的表现,但不影响太阳的基本稳定。太阳活动包括光球层上的黑子、色球层上的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上的太阳风,而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其中黑子和耀斑是其主要标志。下图示意6月某日M.N两地太阳高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M地位于N地的( )A. 东北方向B. 西北方向C. 东南方向D. 西南方向11. 该日M、N两地( )A. M地先看到日出B. 同时看到日出C. N地先看到日落D. 同时看到日落12. 由图可判断( )M地位于南半球 N地位于北半球M地位于东半球 N地位于西半球A. B. C. D. 【答案】10. C 11. B 12. D【解析】【1

8、0题详解】6月,北半球是夏半年,昼长夜短,昼长大于12小时;南半球是冬半年,昼短夜长,昼长小于12小时。读图计算两地昼长分析,可以判断M位于南半球,N位于北半球,M地位于N地南边。根据图中时间分析,M地正午时,北京时间10点,M地位于120E东边;当N正午时,北京时间12点,N地位于120E,则M地位于N地东边。综上分析,M地位于N地的东南方向,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11题详解】读图可知,MN两地均在北京时间5时日出,两地同时看到日出,A项错误,B项正确。M地昼长较短,先看到日落,故CD项错误。故选B。【12题详解】由(1)小题分析可知,M位于南半球,N位于北半球;N地位于120E

9、,位于东半球;M地正午时,北京时间10点,M地位于120E东边,且相差2小时,即相差经度30,则M地经度为150。综上分析,对,错,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故选D。下图为某时刻甲、乙、丙、丁四地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与太阳光线经过大气的路程之间的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若图中甲、丙、丁三地太阳辐射强度的差异是由地形地势的差异形成的,则三地中( )A. 甲地海拔最高B. 乙地海拔最低C. 丙地海拔最低D. 丁地海拔最高14. 太阳光线经过大气的路程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散射作用 屏蔽作用 反射作用 吸收作用A. B. C. D. 15. 导致此时乙地

10、太阳辐射强度低于丙地的原因可能是乙地( )A. 天气晴朗B. 云层较厚C. 处于夜晚D. 发生日全食【答案】13. A 14. A 15. B【解析】【13题详解】从图可知,太阳辐射强度由强到弱的排序分别为甲丙丁,甲的太阳辐射最强,因此甲的海拔最高,A正确。丁地海拔最低,BCD错误。故选A。【14题详解】太阳光线经过大气的路程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散射作用、吸收作用和反射作用,正确,故选A。【15题详解】从图可看出,丙经过大气的路程长,但太阳辐射强于乙,可能此时的乙云层较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弱,B正确,天气晴朗,辐射会更强,A错误。

11、处于夜晚,没有太阳辐射,C错误。发生日全食时间较短,对太阳辐射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影响因素。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示信息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知识进行解答。科研观测表明,夏季我国西北地区范围较大的绿洲农田、湖泊上,不同高度层的气温昼夜均比周边沙漠戈壁地区显著偏低,甚至可低30C左右,蒸发量约小50%,湿度比周边沙漠戈壁地区大。这是由于绿洲、湖泊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特殊的气象效应被称为绿洲的“冷岛效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 夏季我国西北绿洲

12、及周边沙漠地区“冷岛效应”产生的原因有( )绿洲热容量大,升温慢 绿洲地表植物蒸腾量大沙漠热容量小,升温快 沙漠上空大气削弱作用强A. B. C. D. 17. 白天“冷岛效应”的形成有利于( )A. 抑制绿洲地表水分蒸发B. 迅速降低沙漠地表温度C. 增加沙漠地区白天降水D. 绿洲地区热量交换变快【答案】16. C 17. A【解析】【16题详解】根据材料,“冷岛效应” 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构造,所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正确。植物蒸腾量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与“冷岛效应”关系不大;沙漠上空云量少,大气削

13、弱作用弱。错误。故选C。【17题详解】“冷岛效应” 是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会使绿洲地区热量交换变缓,水分蒸发减慢(蒸发量约小50%);沙漠地表温度降低速度减缓;空气对流作用减弱,降水减少。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某年7月7日上午9时-11时,我国东部某区域冷暖气团相遇(如图),冷气流数度东移,暖湿气流被迫爬升遇冷凝结产生降水。在短短数小时内降水超过100mm,导致河水暴涨,水库溃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 图中的锋面性质及其移动方向分别是( )A. 冷锋,向东移动B. 冷锋,向西移动C. 暖锋,向东移动D. 暖锋,向西移动19. P地此时( )A. 为晴天,盛行偏东

14、风B. 狂风暴雨,盛行偏东风C. 为晴天,盛行偏西风D. 狂风暴雨,盛行偏西风【答案】18. A 19. D【解析】【18题详解】据材料“冷气流数度东移,暖湿气流被迫爬升遇冷凝结产生降水。”可知图中的锋面移动方向是向东,而且是西部的冷气团势力强大,主动向东部的暖气团移动,因此,可以判断,图中的锋面性质为冷锋,A正确,BCD错误。故选A。【19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P地此时正处于冷锋锋面附近,而且是冷锋锋后的位置,冷锋锋后降雨, AC错误。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的锋面向东移动,则P地此时盛行偏西风,B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冷锋天气:冷锋过境前: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冷锋过境时:常出现

15、多云、大风、雨雪、降温等天气。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 图示季节地( )A. 高温多雨B. 寒冷干燥C. 温和湿润D. 炎热干燥21. 图示四地中,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A. B. C. D. 22. 地气候类型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是( )A.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B.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C. 南北纬30-40大陆东岸D. 南北纬40-60大陆东岸【答案】20. B 21. D 22. B【解析】【详解】1.结合图示可知,地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温带季风气候区。图示赤道低气压带大致位

16、于赤道以南,表明此时太阳直射点南移,为北半球冬季,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ACD错误,B正确。故选:B。2.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形成有关的有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对应图示中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为地中海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为非洲南端的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正确,故选:D。3.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受盛行西风影响而形成,在全球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B正确,ACD错误。故选:B.花岗岩奇峰景观是指受地壳构造运动影响,山体抬升、沿节理或断裂的剥落崩塌、风化侵蚀形成的花岗岩峰地貌景观(如图一),图二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

17、题。23. 形成图一中地貌景观的花岗岩属于图二中的( )A. B. C. D. 24. 形成此种花岗岩地貌的地质作用有( )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A. B. C. D. 【答案】23. A 24. A【解析】【23题详解】读图二可知,是由冷却凝固而成,因此可以判断为岩浆岩,为岩浆,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由沉积作用形成,则为沉积岩;则为变质岩。形成图一中地貌景观的花岗岩属于岩浆岩,A正确。BCD错误。故选A。【24题详解】此种花岗岩地貌的形成首先是岩浆侵入形成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然后,地壳运动抬升,形成山地;最后经外力风化、侵蚀等形成花岗岩峰地貌景观,正确。此种花岗岩地貌的形成没有经

18、过变质作用,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方法:(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岩浆:三进三出。岩浆岩:一进三出。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2)判断箭头的含义: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作用。指向沉积岩的箭头:外力作用。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云贵高原地处我国亚热带南部,广泛分布着著名的喀斯特地貌(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基本条件是( )A. 必须是高温多雨的气候B. 岩石必须是石灰岩C. 必须有植被茂盛的环境D. 岩石需具有可溶性26. 石林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A.

19、B. C. D. 27. 图示的喀斯特地貌中,属于沉积地貌的是( )A. 石林B. 钟乳石、石笋C. 峰林D. 干溶洞【答案】25. D 26. B 27. B【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喀斯特地貌【详解】1.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具有流动的水,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水的溶蚀作用,D正确。湿热的气候可以加速反应,但不是必须条件,A错。岩石有可溶性,不一定必须是石灰岩,B错。植被茂盛不是必须条件,C错。故选D。2.石林为石灰岩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成过程是海洋环境下碳酸钙沉积形成石灰岩,后地壳隆起形成陆地高原,流水溶蚀形成石林,B正确。故选B。3.图中石林、峰林、干溶洞为

20、流水溶蚀作用形成,ACD不合题意。钟乳石、石笋为溶洞中水滴含有碳酸钙沉淀沉积作用形成,属于沉积地貌,B正确。故选B。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 图中b.c.d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 向斜、背斜、断层B. 断层、向斜、背斜C. 背斜、断层、向斜D. 断层、背斜、向斜29. 我国的下列名山中,与图示a处成因相同的是( )A. 泰山B. 太行山C. 嵩山D. 黄山30. a、b.c、d四处向下钻探,有可能发现石油的是( )A. aB. bC. cD. d【答案】28. B 29. A 30. D【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山地的形成【详解】1.图中b两侧岩层出现错动和位移,地

21、质构造为断层;c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d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B正确。2.图中a处为断层相对上升的部分,为断块山,泰山为断块山,A正确。3.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d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最可能发现石油,D正确。图中a为地垒、b为地堑、c为向斜。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1)简述图中a聚落选址的合理性。(2)图中四个聚落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的是_ _(填字母)聚落。(3)图中区域拟在a、b两聚落之间建一条公路,在L1与L2两条规划线路中,试简述L1和L2两线路各自的优势。【答案】(1)地形开阔;地势较高,可以避免洪水威胁。

22、(2)c。(3)L1:线路短,工程量较小,投资少;节省通行时间,节约能源。L2:地形较平坦;经过的聚落较多,利用率较高。【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建设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详解】(1)读图可知,a处等高线较为稀疏,地势平坦开阔,且地势较高,可以避免洪水的威胁。(2)图中四处聚落相比而言,c聚落所在地区等高线最为稀疏,地势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阔,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同时c聚落处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丰富,最有可能发展为城镇。(3)从两条规划线路中选择其中一条,并简述其优势即可。选择L线路:该线路路程较短,工程量较小,可以节约通行时间以

23、及能源消耗。选择L;线路:该线路所经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建设难度相对较小,且经过的聚落较多,利用率较高。32.下图为地球公转及二分二至日晨昏线示意图,图中a位置黑粗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c位置中,该日地的昼长为_小时。地球公转由bcd期间,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_。(2)d位置地、a位置地、b位置地所在日日出时日影的朝向分别是_。(3)d位置图中P1、P2、P3、P4某点与c位置中P点的地方时相同,该点是_【答案】 (1). 12 (2). 先变小后变大 (3). 正西、西南、正西 (4). P2【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地球公转及二分二至日晨昏线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地

24、球在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的判断、昼长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日出太阳方位及日影朝向、光照图中地方时判读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详解】(1)c位置中,地位于赤道上,赤道全年昼夜等长,因此该日地的昼长为12小时。图中公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则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图中地球极点均为南极点。根据a图中晨昏线形态判断,南极点出现极夜现象,应为夏至日,再根据公转方向判断,地球公转由bcd期间,应为秋分日至春分日期间,直射点先由赤道南移至南回归线,后向北移动回到赤道,地位于赤道,因此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先变小后变大。(2)根据前面的判断可知,d位置表示春分日,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日出正东

25、方,因此地日出时日影朝向正西;a位置表示夏至日,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日出东北方,因此地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b位置表示秋分日,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方,因此地日出时日影朝向正西。(3)读d图可知,P2所在经线正对太阳,地方时应为12时,地球顺时针方向自转,则P3、P4、P1的地方时分别为18时、0时、6时;读c图可知,P所在经线正对太阳,地方时应为12时。因此d位置图中P2点与c位置中P点的地方时相同。33.下图为亚洲东南部及澳大利亚7月季风运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试指出a、c两地该月季风成因的不同。 (2)指出a、c两地1月的盛行风向。 (3)简述b地该月的降水特点,并分析

26、其形成原因。【答案】(1)a地: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或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c地: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或7月份陆地气温高,亚洲大陆形成低压,而同纬度的太平洋上形成高压,风由太平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东南季风)。(2)a地盛行东北风,c地盛行西北风。(3)特点:降水较少。形成原因: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所含水汽较少;风从高纬度地区吹向低纬度地区,此过程中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东亚南亚季风成因、风向。澳大利亚西北部降水特点和成因,要结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进行分析。【详解】(1)c地区位于亚洲东部,从图中可看出亚洲东部地区盛行东南风,此时为夏季,表示的是7月季风图。东亚季风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或7月份陆地升温快气温高,亚欧大陆形成低压,而同纬度的太平洋上由于升温慢形成高压,风由太平洋吹向亚欧大陆,形成东南季风)。a位于南亚地区,此时盛行西南季风,该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偏转形成的(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2)a处亚洲南部冬季盛行东北季风。c处亚洲东部冬季盛行西北风,(3)b处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从图中可看出此时处于东南信风影响,东南信风从澳大利亚大陆吹向海洋,水汽较少,且此时风由高纬度吹向低纬度,气温不断升高,水汽不易凝结,故此季节降水较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