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284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范围:选修二;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共30题,共60分)1. 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如表中,史料与史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选项是史实史论A新石器遗址中发现陶纺轮和骨梭、骨针、骨锥人工育蚕和棉纺织技术出现B在周礼中,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纺织业在经济生活中已相当重要C后汉书记载:“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灌溉D古罗马的自然史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人工巧妙达到顶点。”宋代海上丝绸之路非常繁荣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详

2、解】由材料“在周礼中,妇女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可以得出,当时纺织业在经济生活中已经相当重要,故B正确;由“新石器遗址中发现陶纺轮和骨梭、骨针、骨锥”不能得出,当时已经有人工育蚕和棉纺织业,当时还没有棉花种植,故A不正确;水排是鼓风装置,不是灌溉工具,故C不正确;材料只是体现中国丝织品远销欧洲,没有涉及海上丝绸之路的信息,故D不正确。2. 下图为汉代画像石中的农事图。由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中原地区人地矛盾的缓和B. 田庄的管理方式较为落后C. 个体农户精耕细作的特点D. 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的现象【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精耕细作指的是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的提高

3、单位面积产量,铁犁牛耕体现了个体农户精耕细作的特点。故答案为C项;A项中原地区人地矛盾的缓和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这是田庄生产,因为田庄生产主要是集体劳作,排除;汉朝时期仍然以自耕农经济为主,材料不能得出是雇佣关系,排除D。【点睛】3. 央视纪录片互联网时代的解说词中说道:“互联网实际上是把人与人联结在一起了,另外一个是把人与信息联结在一起了。因为这两个联结实际上大大提升了我们讲的那个信息的一个传播的效率,创造了效率。”由材料可知,互联网A. 推动了人们直接交往的加快B. 有利于鉴别信息的正确性C. 彻底消除了人类社会的隔阂D. 加速了信息传播的效率【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互联

4、网大大提升了信息的传播效率即互联网加速了信息传播的效率,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人们直接交往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有利于提升信息的传播效率而非有利于鉴别信息的正确性,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互联网也不能彻底消除人类社会间隔阂,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4. 198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大力加强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中间环节,促进研究机构、设计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并使各方面的科学技术力量形成合理的纵深分配。”该决定A. 成为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根本指针B. 调整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5、的方向C. 全面落实了“科教兴国”的战略D. 有利于激发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大力加强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中间环节,促进研究机构、设计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并使各方面的科学技术力量形成合理的纵深分配。”可知,强调加强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中间环节,促进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与企业间的协作与联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有利于激发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D正确;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根本指针就是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与材料不符,A错误;据材料没有反映调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方向,B错误;“科教兴国”

6、的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与材料不符,C错误。【点睛】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江泽民在会上指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实现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5. 依据下表材料可以推断考古发现历史文献1998年以来,蒲江战国船棺墓葬群考古陆续发现铁斧、铁凿、铁削等多种铁器。迄今蒲江县境内发现古代冶铁遗址76处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善于治铁的赵国之卓氏,山东之程郑俱来到川西之临邛(今邛崃、蒲江地区)。”汉武帝时

7、,推行桑弘羊制定的盐铁官营政策。临邛冶炼业,设立铁官管理。2017年6月到9月初,蒲江县铁溪村附近文物抢救性发掘3000平方米,该遗址主要由铁炉、炒钢炉、燃烧窑、房址、灰坑、排水沟和废料堆积层组成。根据发掘情况判断,该遗址位于宋代地层之上,遺址内亦仅出土宋代瓷片。班固汉书地理志记载:“临邛县,有铁官。”宋史志“地理”记载:“邛州,监一;患民,铸铁钱。”“食货”:“全国铁钱三监,其一邛州,曰惠民。”A. 蒲江铸铁之源,至早可以追溯到战国B. 蒲江在战国和宋代时冶铁业较发达C. 铁溪村遗址为宋代最大规模冶铁遗址D. 蒲江冶铁业自汉武帝开始成为官营【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考古发现”可知

8、,蒲江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发现成熟的铸铁器具,宋代发现了冶铁遗址,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可说明蒲江在战国和宋代时冶铁业较为发达,故B项正确。蒲江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已经出现了成熟的铸铁器具,由此可见,蒲江铸铁的源头应该早于战国时期,故排除A。蒲江发现了宋代的冶铁遗址,但不能说明其是宋代最大规模的冶铁遗址,故排除C。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盐铁官营政策,但并不能说明蒲江冶铁业在汉代成为官营,故排除D。6. 下表为部分关键年份英国主要经济部门的总收入(单位:万英镑)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造成的主要政治影响是A. 推动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B. 加强了英国国王的经济力量C. 英国国王开始“统而不治”D. 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正式

9、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受工业革命影响,19世纪上半期英国主要经济部门的总收入都有了明显增长,为1832年议会改革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经济发展推动了英国民主政治的进步,A项正确;19世纪中期英国国王的经济力量并没有加强,B项错误;英国国王开始“统而不治”是在18世纪早期,C项错误;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是在18世纪中期,D项错误。7. 下表为1996年2016 年新兴市场与世界GDP份额变化比重统计,据此分析合理的是A. 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B. 南北差距日益缩小C. 新兴市场国家均进步突出D. 多极化已经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表信息可知,199

10、6年2016 年新兴市场与世界GDP份额世界新兴市场及亚洲新兴市场均有所增加,体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故A项正确;B项,全球化趋势下1996年以来,南北差距日益扩大,排除;C项,题干信息不能反映新兴市场国家“均进步突出”,排除;D项,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但尚未形成,排除。8. 明政府规定:“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货物与中国贸易。因设市舶司,置提举官以领之,所以通夷情,抑奸商,俾法禁有所施,因以消其衅隙也。”由此可知,明政府意图A. 设置官吏严厉禁止中外贸易往来B. 在朝贡贸易基础上发展对外贸易C. 解决中外贸易交往中的商业纠纷D. 打击外国商人在中国的不法行为【答案】B【解

11、析】【详解】根据材料“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货物与中国贸易抑奸商,俾法禁有所施,因以消其衅隙也”可知明政府在外国入贡前提下设置管理机构加强对外贸易,故B项正确。A项,与题干信息不符合,排除。题干未体现解决中外贸易交往中的商业纠纷,排除C。打击外国商人在中国的不法行为在题干没有提及,D错误。9. 下面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GDP占世界比重变化图。对图中数据变化解读合理的是A.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B. 高收入国家的制造业发展萎缩C. 中低收入国家的产业发展均衡D. 新兴经济体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从示意图来看,本世纪初发展中国家GDP占世界比重有较大提升,联系所学可知,这

12、是新兴经济体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结果,排除D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GDP的变化,不是制造业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中低收入国家的产业结构,排除C项。10. 下表反映了1919年和1925年苏俄(联)农村每个成年人消费量的变化情况(单位:千克)。此变化主要是由于A. 政府减轻了农民负担B. 农业生产技术革新C. 工业化建设全面开展D.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答案】D【解析】【详解】由表格数据可知,1925年苏俄(联)农村每个成年人消费量要比1919年有较大的提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此变化主要是由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维护了农民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D正确;政

13、府减轻农民负担不是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故A错误;此时苏俄的农业生产技术没有出现革新,故B不符合史实;工业化建设全面开展是在1928年,故C错误。11. 下表为汉冶萍公司在官督商办初期(1909年)的资本构成情况。由此可知该公司A. 带有浓厚的资本主义色彩B. 已为外国侵略势力控制C. 冲击了政府民间设厂的禁令D. 对内社会招股认资困难【答案】D【解析】【详解】从表中数据看,汉冶萍公司在官督商办初期的资本构成中仍然以官办资本和外债为主,社会投资比例远远低于官方巨额投资,故答案为D项;材料不能反映汉冶萍公司的资本主义色彩,排除A项;对日本借款,不能说明为外国侵略势力控制,排除B项;汉冶萍公司不是民族

14、资本主义企业,排除C项。12.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宋代婚俗的记载。据此表能够被认定为历史事实是宋代A.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婚俗B. 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 富绅渴望进入上层社会D. 程朱理学受到冲击【答案】A【解析】【详解】四则材料分别记述了富商可与贫困贵族联烟、以财富多少论婚嫁、富僧可娶妇以及富商用金钱嫁女笼络士人,据此可知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婚俗观念发生了变化,A正确;重农抑商政策一直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政策,排除B;材料不仅体现了富商可以迎娶贵族女子为妻,进入社会上层,还体现了平民阶层中的有钱之人,甚至是僧人,也很容易要妻嫁女,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程朱理学受到冲击,排除D项。13.

15、据联合国统计,日前全世界有4.4万多家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和28万个在国外的子公司和附属企业,其产品已占世界总产值的40%;它们形成了“以世界为工厂,以各国为车间,以全球为销售带的企业运作模式”。这反映了A. 西方国家主导全球化B. 世界开始融为一个整体C. 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D. 企业国际化是时代潮流【答案】C【解析】【详解】众多的跨国公司形成了“以世界为工厂,以各国为车间,以全球为销售带的企业运作模式”。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趋势,故C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出西方国家主导全球化,故A错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逐渐全球化的进程,故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趋势,

16、体现不出企业国际化的时代潮流,故D错误。14. 1973年10月,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全球石油交易必须以美元结算。而在此之前,全球石油交易可以用各种国际流通货币结算。这一变化A. 导致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危机B. 说明美元仍旧维持霸权地位C. 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D. 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得以维系【答案】B【解析】【详解】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但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全球石油交易必须以美元结算,可知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霸主地位,不利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故B正确,CD错。导致美国经济出现滞胀是因为政府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导致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超过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材料的表述无关

17、,故A错。15. 如图是关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图表。对图表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 19491960年城市化发展集中在沿海地区B. 19601978年因政府政策出现逆城市化C. 1978年至今我国已经完成城市化D. 1949年后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迅速【答案】B【解析】【详解】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化进程,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困难,1960年中央实施“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因此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项正确;从图表可知,19491960年我国城市数量呈上涨趋势,但无法得出城市化发展集中在沿海地区的结论,排除A项;我国的城市化尚未完成,排除C项;1978年

18、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迅速,排除D项。16. 清末新政期间作为振兴商务重要内容的“自开商埠”得到推广,仅“关内”就有济南、武昌、昆明等省会城市开放。另外,一些市镇如山东潍县、江苏海州、福建鼓浪屿、湖南常德等,也纷纷开辟商埠,招徕中外客商,从事经营贸易。这一做法A. 抵制了日趋高涨的革命运动B. 推动了近代城市化进程C. 促使中国开始主动融入世界D. 旨在推动内地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清政府“自开商埠”与抵制日趋高涨的革命运动无关,故A错误;“自开商埠”推动了近代城市化进程,故B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这是中国主动融人世界的开端,故C错误;“自开商埠”的主要目的不是旨在推动内地经济发展,故D错误。故

19、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自开商埠”,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自开商埠”与近代城市化进程的因果关系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17. 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化速度加剧,随之而来的则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道光苏州府志卷一记载,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商品经济推动人口流动B. 聚居是城镇化进程的动因C. 政府放宽人口迁徙限制D. 苏州府官员理念开放宽容【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化速度加剧,随之而来的则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

20、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故A项正确。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城镇化进程的动因,而不是聚居,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政府政策的变化及苏州府官员的理念,故CD两项错误。18. 阅读下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是 A. 抵御了匈奴侵扰B. 削弱诸侯国势力C. 促进了南北交流D. 有利于巩固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修筑长城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故D项正确;A项只是长城的作用,故排除;秦朝和隋唐时期没有诸侯割据,故排除B项;C项只是大运河的作用,故排除。19. 洋务运动造轮船、办铁路之初,北京的士大夫纷纷反对,斥为崇洋。京城官员奉旨出京一般

21、借助驰驿。19世纪末以后,京城官员外出公务差旅,往往尽量乘坐轮船、火车。这一变化:A. 有利于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B. 说明近代交通工具成为主导C. 推动了洋务运动的迅速发展D. 体现中体西用思想深入人心【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士大夫从反对洋务到后来主动运用西方的先进技术,这实际上有利于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近代中国传统的交通工具仍占主要地位,近代交通工具并未成为主导;C选项错误,十九世纪末洋务运动已经破产;D选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官员态度的变化,不能说明中体西用思想深入人心,表述绝对。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0. 对比分析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2、 航运成为我国第二大运输方式B. 我国内河航运发展停滞C. 铁路营业里程稳步增长D. 中国船业技术有待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铁路营业里程稳步增长,C项正确;从表格信息不能得出“航运成为我国第二大运输方式”“中国船业技术有待提高”的结论,排除A、D两项;B项“发展停滞”表述错误,排除B项。21. 詹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自序: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通,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以此项路工实关大局由此推断,京张铁路的修筑A. 推动了交通的近代化进程B. 使中国出现铁路建设的一个高潮C. 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D. 有利于促进经济交流与巩

23、固边防【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通,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中可以看出,修筑京张铁路有利于促进北方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发展,巩固西北地区边防,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京张铁路与交通近代化的关系,故A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京张铁路修筑过程中的阻碍因素,故C项排除。【点睛】“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通,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是解题的关键。22. 1898年5月,清廷发布上谕称建铁路为“自强要策”,正式宣布兴办铁路。截至1911年,初步建成以北京为枢纽的京奉京汉京张津浦四条官办铁路干线,以及华北的正太等官商所办

24、各线,总长约达9292公里,其中自建铁路达5754公里。这一时期中国铁路的发展A. 反映了列强倾销商品的要求B. 奠定了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C. 瓦解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D. 是洋务派自强政策推动的结果【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截至1911年,初步建成以北京为枢纽的京奉京汉京张津浦四条官办铁路干线,以及华北的正太等官商所办各线,总长约达9292公里”可知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铁路干线,奠定了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故选B;材料主旨是清廷主张修建自己的铁路,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自然经济的解体与列强入侵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C;洋务运动结束于18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23. 某学

25、者在其论文中谈到,唐朝统治者通过颁行医方、派遣官员赈灾送药、战争之后下诏埋葬骸骨等手段防控疾病。同样,政府也注重饮食及饮水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等。以下结论符合材料的是A. 唐朝已形成完备的城市排污体系B. 战争之后埋葬骸骨成为预防疾病的主要手段C. 唐朝政府将疾病防控与公共卫生有效结合D. 唐朝通过建立公共卫生体系来防控疾病【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了唐朝政府疾病防控的手段以及对饮食饮水卫生的重视,这表明唐朝政府将疾病防控与公共卫生有效结合,C项正确;材料中只提及唐朝设置了城市排污系统,并未说明其城市排污系统完备,A排除;唐朝战争之后埋葬骸骨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疾病,

26、但此举并不是预防疾病的主要手段,排除B;材料并不能说明唐朝建立了公共卫生体系,排除D。24. 隋唐时期大运河经过洛阳,安史之乱后大运河疏于修缮,以至于河道近乎荒废,元朝统一后统治者在隋唐大运河河道的基础上进行了“截弯取直”,使得大运河改道山东。大运河改道主要源于A. 原有河道的阻塞B. 经济重心的南移C. 降低了运输成本D. 政治中心的转移【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和图片信息可知,元朝将大运河“截弯取直”后,南方的物资可以不必再绕道洛阳而直接运至大都,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虽有所体现,但并不是大运河“截弯取直”的主要原因,排除;“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政治

27、中心的转移”都不是运河改道的主要原因,排除B、D两项。25. 1499年7月10日,当达伽马船队返抵里斯本时,大批胡椒从海上到达的消息到处风传。里斯本的胡椒价格当天下午即跌落一半,经营胡椒贸易的商人纷纷宣告破产,产生了所谓“对胡椒的诅咒”。据此可知A.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 海外贸易发展与民众生活关联增强C. 寻找胡椒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D. 丝绸之路畅通使中国产品远销西欧【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使胡椒等传统商品大量出现在欧洲市场上,导致胡椒价格下跌,商人破产,这说明海外贸易发展与民众生活关联增强,因此B选项正确

28、。A选项错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此时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了丝绸之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6. 元史所载,元朝政府在全国设置驿站达1383处,“汉地”由兵部统领,“北地”由通政院统领,“陆则以马、以牛,或以驴,或以车,而水则以舟。”与驿站相辅而行的有急递铺,“梯航毕达,海宇会同,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这些举措A. 开创了古代的驿传制度B.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C. 导致了民族隔阂的加剧D. 促进了交通工具的进步【答案】B【解析】【详解

29、】结合所学可知,驿传制度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政令畅通,军情的及时通报,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故B项符合题意。A项,先秦时期已有驿传制度,排除。C项,题干现象有利于民族交流,排除。D项,题干并未强调交通工具的进步,而是强调交通系统对于国家管理的积极作用,排除。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元代驿传制度的发展,结合所学和材料进行回答。本题考查元代驿传制度的发展,本题结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进行分析即可。27. 先秦典籍里医字写作“毉”。中医形成后,针砭药石成为治病的主要方法,“毉”字也逐渐被“醫”,字取代。“醫”下的“酉”字,是药罐子的象形。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A. 中国古代医学与巫术相伴始终B. 中

30、医因源于巫术而没有科学成分C. 医学经历了从巫术到科学的演化D. “医”字采用了象形的造字方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毉”被“醫”字所取代,针砭药石取代巫术成为治病的主要方法,反映了医学经历了从巫术到科学的演化,故答案为C项。材料强调的是针砭药石取代巫术成为治病的主要方法,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医的来源,且“没有科学成分”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强调医学经历了从巫术到科学的演化,而不是汉字的演变,排除D项。28. 2017年6月15日,天津文化遗产保护部门在静海区纪庄子进行考古发掘的首批遗迹遗物出土,包括陶釜、陶瓮、铁锄,铁铲等残片。考古专家根据这些遗物和出土层位分析,该遗

31、址为战国时期村落遗址。这对研究战国时期文化特色以及村落布局都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由此可见A. 静海区最早于战国时期形成村落B. 实物资料是唯一可信的历史资料C. 考古发现是对历史的证明和拓展D. 实物资料真实反映过往历史全貌【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信息是通过对静海区纪庄子进行考古发掘,发现该地区战国时期就有了村落,这说明考古发现是对历史的证明和拓展,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说明静海区最早形成的村落是在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可信的历史资料除了实物资料外,还有被证实的文献资料等,故B项说法错误;实物资料能够反映真实的历史,但不能反映出历史全貌,故D项错误。29. 14世纪,“私人府邸

32、、市政机关、行会大厦等新建筑逐步占据西欧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的位置变得次要起来”。这一时期,西欧的城市建设A. 促进了理性主义的萌发B. 反映了宗教改革的要求C. 推动了民主政治的构建D. 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14、15世纪意大利工场手工业的兴起,标志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开始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人们对上帝的追求处于次要地位,如材料所说的那样,表明当时的西欧人对商品经济的追求体现在城市建设上,故答案为D。理性主义出现在17世纪,与材料内容不符,A错误。宗教改革在16世纪,时间不符,排除B。材料只提到市政机关的建筑,没有提到民主建设的构建,C错误。30. 如表说明中国现代医

33、疗卫生服务体系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示医疗工作者为人民群众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日趋强化改革开放以来各层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明确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A. 借鉴了西方国家的做法B.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C. 促进了社会保障的发展D. 有效防止了传染病蔓延【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为人民群众服务”“为患者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说明中国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B正确,ACD排除。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40分)31. 妇女地位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缩影,英国的女性解放运动对世界妇女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阅读材料

34、,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41918年英国女性就业增长摘编自陆伟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材料二 从19世纪初开始,英国有人呼吁给予妇女选举权,让她们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19世纪70年代后,妇女选举权问题在英国导致了一场持久的全国性的社会运动,各种妇女选举权运动组织不断涌现,运动也从温和走向激进,并在一战前达到高潮。1918年人民代表法最终出台。根据这部法案,英国的选民人数增长3倍,从战前的770多万增加到2140多万,其中女性选民840万。摘编自薛永生论一战与英国妇女选举权的实现(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期间女性就业情况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英国

35、女性争取选举权的背景。【答案】(1)就业人数增长;就业领域扩大;专业技术人员增多;参政机会增多;传统服务行业就业增长相对较少。(2)工业革命的推动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与完善;一战的影响;启蒙思想的传播;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数据可知,一战期间女性就业增长百分比达到68.4%、10150%等,说明这时期女性就业人数增长;就业领域方面有工业、政府机构、地方公用事业等,说明女性就业领域扩大;这时期女性在专业人员、交通运输业等方面的就业率迅速增长,说明专业技术人员增多;这时期政府机构的就业率最高,说明参政机会增多;结合材料数据可得出这时期女性在传统服务

36、行业就业增长相对较少。(2)根据材料“从19世纪初开始19世纪70年代后”等时间信息可知,这时期英国经济方面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根据材料“英国有人呼吁给予妇女选举权,让她们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各种妇女选举权运动组织不断涌现”等信息可得出材料内容是这时期英国政治方面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发展完善的体现;根据材料“从战前的770多万增加到2140多万,其中女性选民840万”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推动女性争取选举权运动;结合所学可得出这时期女性争取选举权也是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及女性地位提高的体现等。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1 18201911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图图

37、2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观察图1和图2,提取两项19世纪有关广东地区和英国的相关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答案】示例信息一:图1中居民迁出逐渐增多;到他乡种田的现象消失;到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的人增多;出国从事工商业的人增多。原因:中国国门被打开,并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列强入侵,国内局势动荡;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农业、手工业衰落;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等。信息二:图2中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的人增多,从事农业的人减少。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职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大部分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投入到工业生产中去;机器的使用把相当

38、多的劳动力从直接生产中排挤出来,为服务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总结:中国城市化进程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影响较大;英国则主要受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影响。启示:城市化进程主要受政治、经济活动的影响。【解析】【详解】说明:首先根据题目要求,观察图1、图2,结合图例和相关数据,得出相关信息,如分析图1可得出18201911年广东沿海居民迁出逐渐增多,到他乡种田的现象消失,到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的人增多,出国从事工商业的人增多,分析图2可得出英国在19世纪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的人增多,从事农业的人减少等;将这些历史信息表述出来后,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当时中英两国的经济、

39、政治、思想等国内、国际多方面分析其出现的原因,最后在分析现象和原因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升华,说明两幅图展示的历史规律和启示;整个解题过程注意保证提取信息数量,分别说明时要观点明确、逻辑清晰。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柳孜隶属安徽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据濉溪县志记载位于该县境内的大运河故道。1999年初,在柳孜段公路裁弯取直降坡施工中发现陶瓷器等文物和其他遗迹的现象。以下内容节选自该次大发现。罕见的宋代货运码头石构建筑砌体依河道南岸堤坡而建,所使用的石料质地不同,大小厚薄不一致,形状各异的石料均为使用过的旧料,在砌体中还夹杂使用一定数量的汉代墓葬石构件画像石石料。石砌体的基础,采用瓦砾层与

40、黄黏土层间隔夯实处理,共4层,厚75厘米左右,基础大于石砌体,北部向河道内延伸。珍贵的唐宋沉船1号沉船为木板结构,平面呈长方形,船身存长9.6米,包括拖舵共存残长12.6米。现存船体长度由两段木板拼接而成,用双排铁铆钉固定,缝隙间填以油灰。尾舱横梁上有三档舵杆限位木椿,可调节船的航向。2号沉船是一艘独木舟,由一根硕大的原木整体雕凿而成,长10.6米。船体两头窄中间宽,呈大半个圆弧形,头和尾部上收,面部稍上翘。6号沉船为木板结构,残存长23.6米。从这段立于壁板之上的底板结构情况来看,船底为平底。船壁板特别巨大,木质坚硬,板面向内呈弧形,舱中间存有13根空梁方孔,空粱尚残存三根。丰富的古陶瓷经初

41、步鉴定,能确认窑口的有安徽寿州窑,浙江的越窑,江西的景德窑,福建的建阳窑陕西的耀州窑,河北的磁州窑、定窑等20余座全国各地窑口烧制的产品,窑口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实为罕见。摘编自阚绪杭运河考古的首次大发现一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的面世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大运河故道有哪些史料价值。【答案】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材料来源材料选自运河考古的首次大发现一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柳孜发现的的古陶瓷,发现的古代木质沉船和一石构建筑遗迹等是研究大运河历史的一手史料材料内容石构建筑砌体依河道南岸堤坡而建、使用的石料质地不同,石砌体的基础,采用瓦砾层与黄黏土层间隔夯实处理反映了当时码头建设情况对研究的漕运制度

42、和运河设施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运河考古的首次大发现从货运码头、造船、制瓷三方面反映运河故道当时的漕运、交通史、造船技术陶瓷业以及商品流通等情况为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柳孜遗址的考古发掘是隋唐宋运河发展的一个缩影。用双排铁铆钉固定,缝隙间填以油灰、由一根硕大的原木整体雕凿而成反映了唐宋时期造船业的情况。为研究船的时代、种类、用途以及造船技术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史料。安安徽寿州窑、江西景德窑、河北的定窑等各地窑口烧制的产品。反映了当时制瓷业的情况。 .为研究该遗址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研究中国陶瓷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解析】【详解】史料价值:根据所学知识,从材料来源、材料内容两个角度

43、分析材料的史料价值。而史料价值依据遗址发掘所得出。材料来源方面:根据材料“摘编自阚绪杭运河考古的首次大发现一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的面世”“1999年初,在柳孜段公路裁弯取直降坡施工中发现陶瓷器等文物和其他遗迹的现象。以下内容节选自该次大发现”可知,柳孜发现的的古陶瓷,发现的古代木质沉船和一石构建筑遗迹等是研究大运河历史的一手史料。材料内容方面,根据材料涉及的码头建设、造船业情况以及陶瓷业情况分别根据材料涉及内容分析其具有的史料价值,如石构建筑砌体依河道南岸堤坡而建、使用的石料质地不同,石砌体的基础,采用瓦砾层与黄黏土层间隔夯实处理反映了当时码头建设情况,其主要的史料价值是对研究的漕运制度和运河设施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同样的思路说明造船、陶瓷相关材料的史料价值。最后对三个领域的史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其史料价值,运河考古的首次大发现从货运码头、造船、制瓷三方面反映运河故道当时的漕运、交通史、造船技术陶瓷业以及商品流通等情况为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柳孜遗址的考古发掘是隋唐宋运河发展的一个缩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