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天津市和平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265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和平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天津市和平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天津市和平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天津市和平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天津市和平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天津市和平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天津市和平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天津市和平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天津市和平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天津市和平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地理试题 温馨提示:拳试卷包括第1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第1卷选择题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下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面夫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3题。1使近地而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 B. C. D.2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这是因为晴天A弱,近地新水汽易蒸发 B强,近地面水汽易蒸发C弱,近

2、地面水汽易凝结 D强,近地面水汽易凝结3“地势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说明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 D.放射性元素衰变读“某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的等温面(理想模式)图”,回答4-5题。4甲、乙、丙三处,气温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序为A.甲、乙、丙 B甲、丙、乙C.丙、乙、甲 D丙、甲、乙5若甲、乙同在陆地,且位于同一经线上,则甲地肯定A.位于乙地北侧 B.位于乙地南侧C.纬度高于乙地 D.纬度低于乙地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67题。6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

3、气压带7图中P风带的风向是A.西南风 B.西北风C.东北风 D.东南风 今年11月下旬我市经历了一次降雪过程,读我市降雪前后的气温、气压、降水、风速变化示意图,完成89题。8该天气系统是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9该天气系统到达我市的时问是A1718日 B. 19-20日 C20-21日 D. 2223日 由于受太阳辐射、下垫面条件、大气环流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全球的气候在不停地变化。据此回答10-12题。10.下列地理事实能说明某一时期地球气候正处在冰期的是冰川南高纬度向低纬度推进 冰川由平原向高山后退台湾岛的两积比现在的大 沿海地区被海水淹没A. B. C. D.11.全球气候

4、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对此解释合理的是引起地壳下沉,海水淹没陆地 海水温度升高,海水受热膨胀极地温度升高,造成冰川融化 造成降水增加,入海径流增加A. B C D.12.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不可能是A.太阳活动 B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差异C大气环流的多年变化 D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下图为某假想陆地的一部分,读图回答1315题。13甲地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14.下列地区,河流有冰期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15F为大陆附近一小岛,1月份小岛西侧A.月平均气温大于0,降水较东侧多 B.月平均气温小于0,降水较东侧多C.月平均气温大于

5、0降水较东侧少 D.月平均气温小于0,降水较东侧少水循环在促进水资源更新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据此完成1618题。16.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A.大气环流 B.海陆间水循环C.地壳物质循环 D.生态系统物质循环17.下列水体中,水循环速度最快、更新周期最短的是A.河流水 B.湖泊水 C.地下水 D.冰川水18下列地区水循环最活跃的是A.南极大陆 B.喜马拉雅山脉 C.长江流域 D.撒哈拉沙漠下图示意某国家局部地区,读图完成1920题。19.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在北美洲附近的大西洋西北部N处(约42N,50W)撞上冰山而沉入海底。该冰山是A

6、.N地海水结冰形成的 B.由河流从内陆带来的C.由暖流从低纬带来的 D.由寒流从高纬带来的20.图中M岛附近有世界著名渔场,该渔场的主要成因是A.入海河流带来大量营养物质B.寒暖流交汇,营养物质丰富C.离岸风形成上升流,带来大量营养物质 .D.沿岸污水排放,使海水富含营养物质.读图,回答2122题。21.有关图中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寒流,为暖流B为暖流,为寒流C均为暖流D均为寒流22在当地出现热带雨林气候,这种现象属于A.经度地带性 B.纬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区域景观图”,历史上该区域曾植被茂密,后因自然原因和某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出现图示景观。据此

7、回答23-24题。23.黄土高原干沟万壑、支离破碎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沉积 D.风力沉积24.植被的破坏和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 B.整体性 C. 一致性 D.多样性读下面景观图片,回答2526题。25.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了A.地壳的水平运动 B.地壳的垂直运动C.强烈的侵蚀作用 D.剧烈的火山活动26乙图中构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 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 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 水体污染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称为水质性缺水;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称为资源性缺水。

8、据此回答2728题。27下列城市中,资源性缺水最严重的是A.杭州 B.广州 C-福州 D.天滓28.上海是我国水质性缺水最严重的地区,造成上海水质型缺水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沿岸工农业发展迅速,导致水污染严重B.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C.受全球变暖影响,长江流域降水大幅减少D.地势低洼,河口地区海水倒灌一位游客由我市出发向西去新疆旅游,沿途依次看到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观。据此回答29-30题。29.该游客看到的景观自东向西变化,体现了A.自然带的周期性更替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随海拔升高而变化的垂直分异规律 D.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30.该游客看到的自然

9、景观依次变化,主要是A.人工改造自然的结果 B水分差异形成的结果 C自然灾害影响的结果 D.热量差异造成的结果第1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本卷共4题,共40分。31读“中纬度大气环流理想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l)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a、b、c三种气流的流动方向,以完成中纬度大气环流。(3分)(2)a气流在地面形成的气压带叫_,此气压带在近地面形成的气团的性质是 。(2分)(3)与b气流有关的气候类型.是_、_。(2分)(4)常年受b气流影响的地区,其气候类型分布在 ,气候特点是 。(2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

10、分)材料 我国近海2月和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 (1)我国近海南北水温差异大的是 月,原因是_。(2分)(2)右图中东海、黄海海域的等温线自南向北呈舌状凸出,原因可能是 。(1分)(3)我国四大近海海域中,水温年较差最小的是 ,主要原因是 。(2分)(4)我国降水最多的地点是位于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试分析其原因。(3分)33.读“某大洋两岸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图中反映的内力作用主要有 、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2分)(2)洋流A的性质为 ,对沿岸气候起到 (4分)(3)在图示水循环的各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填数字)。(2分)(4)三大类水循环中能促进陆地水更新的水循环类型是 。(2分)34.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1)将合适的字母填入图中空格内(每项限用一次)。(4分)A.土地肥力下降 B.洪水灾害增多C.河道淤塞加快 D.水土流失加剧(2) 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是一个 ,种资源的变化,将使其他资源及其环境发生变化。图中内容表明,生物资源的破坏会危及 资源和_资源。(3分)(3)1998年长江洪水并未达到历史上最大流量,却创下多项洪涝灾害的历史纪录。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其人为原因。(3分)上游 中游 下游 (4)据以上分析,你认为人类在利用资源时需注意什么问题?(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