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239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赤峰二中高三年级文科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 下表反映的是某历史学者根据出土的春秋时期楚国的农具进行分类的概况。由此可推断,春秋时期的楚国类别掘土农具中耕农具收割农具名称锸、耒、镢、锹锄、铲、耙镰A. 重视对生产工具的改进B. 较早进入农耕文明时代C. 政府大力提倡发展农业D. 已掌握较先进的农耕技术【答案】D【解析】【详解】表格中楚国的农具有掘土工具、中耕农具和收割农具,说明此时楚国的农业生产的工具多种多样,不同的工作采用不同的工具,表明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较先进的农耕技术,答案为D。材料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工作用不同的工具,而没有体现重视工具的改进,A错误。中国在原始社会就进入农耕文明时

2、代,B错误。材料并不能表明政府发展农业,C错误。2. 史学大家钱穆认为,汉初政治,往往有较秦为后退者,如宰相必用封侯阶级,即其一例。如萧何、曹参、周亚夫、刘舍,皆功臣,其先亦军人也。武帝始相公孙宏,多布衣儒术进,既拜相又封侯,此又汉廷政制一绝大转变也。这一转变反映了汉朝A. 国家教育体系的健全B. 外儒内法得到推行C. 社会主流思想的转型D. 察举制度日益完善【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所给材料体现的是由汉初的功臣封侯为相到武帝时期儒家或儒者官居高位,联系史实可知,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汉代董氏儒学逐渐成为统治思想,因而材料中的变化体现了社会主流思想的转型,C正确;“国家教育体系”在题干所给材

3、料信息中没有涉及,A排除;“外儒内法得到推行”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B排除;察举制是一种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这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D排除。故选C。3. 唐代婚俗中流行“陪门财”观念,即新贵与旧门攀亲,门望不够要花巨额钱财;而宋代则“婚姻不问阀阅”,“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成为士人的美好愿望。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门第观念已经消逝B. 女性地位得到提高C. 社会风气自由开放D. 社会阶层流动加快【答案】D【解析】【详解】从唐代注重门第到宋代“不问阀阅”,体现出世家大族的衰落,“金榜题名时”也反映了科举制成熟后社会阶层的流动,因此材料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社会阶层

4、流动加快,D项正确;材料所述变化体现了门第观念的削弱,但不能表述为“已经消逝”,A项错误;在宋代理学影响下,女性地位下降,B项错误;在宋代理学的影响下,社会观念也趋于封闭,C项错误。4. “便宜”之权是中央赋予臣下的一种特殊权力,臣下随时决断,不受中央既有规定制约。南宋赋予川陕宣抚处置司“便宜行事”之权,但强调“行事”中的“上奏”程序,对与法令不符的“便宜行事”予以否定和更改,还设置副使等。南宋对川陕宣抚处置司的规定表明A. “便宜”以加强中央集权为宗旨B. 地方官拥有对地方事务独断权力C. 南宋中央集权遭到严重的冲击D. 地方官“便宜行事”之权名不副实【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南

5、宋赋予地方官处理地方事务的自由权,但又通过“上奏”程序、设置副使等措施进行制约,这就加强了中央的权威,不至于对地方官失去控制,故选A项;“拥有独断权力”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南宋的中央集权是得到了加强,排除C项;地方官的“便宜行事”之权并非名不副实,排除D项。故选A。5. 明会典规定“凡官民服色、冠带、房舍、鞍马贵贱各有等第,上可以兼下,下不可以僧上”。但到了明后期,普通百姓的云巾也“以绸组为质,界以蓝线”。这一变化反映了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 经济发展冲击了等级秩序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 奢靡风气和平等思潮盛行【答案】B【解析】【详解】明朝輿服制度有严格规定,明确了等级贵

6、贱,但到了明后期,普通百姓的服饰却僭越了规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发生变化,冲击了旧有的等级秩序,B正确;题干内容与君主专制加强无关,排除A;连普通人家也都使用了上层使用的绸绢和蓝线,而并非局限于市民,而且材料也未涉及伦理问题,排除C;材料不能反映出平等思潮形成和盛行,排除D。6.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咸丰帝一方面指示两广总督叶名琛“熟悉夷情,设法驾驭,操纵得宜,勿贻后患,朕亦不为遥制”,又警示其不可“意存迁就”。据此可知A.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B. 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重大变化C. 统治者举棋不定是战争失败重要原因D. “华夷之辨”思想的根深蒂固【答案

7、】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熟悉夷情,设法驾驭”,可得出,当时咸丰帝仍然秉承“华夷之辨”的思想,故D项正确;“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重大变化”是在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统治者举棋不定,故C项错误。7. 以下为18731910年中国农产品输出表。(注:本表包括农产、渔产和畜产,唯丝、茶在外,据下表可以得出年份农产品输出额(千元)指数(1910年为100)占出口额总值的百分比1873年28661.22.61893年2842312.315.61903年8949638.626.81910年231957100

8、.039.1A.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B. 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 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D. 洋货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有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表格中1873-1910年中国农产品输出额大幅度增长,说明中国大量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体现了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故C项正确;“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也是在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洋货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小,故D项错误。8. 近代西方国家电报行业的发展过程是先有国内线路,再有国际线路。在中国是先有国际线路,后有国内线路。

9、造成中国这种不同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近代社会动荡与经济落后B. 洋务运动在通讯领域决策失误C. 近代半殖民地社会状况D. 通讯事业近代化存在后发优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电报事业发展是服务于侵略者的,因此先有国际线路,再有国内线路,故C项正确,D项错误。“近代中国社会动荡与经济落后”是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而且它是由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排除A项;近代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路是外国人架设的,并非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架设,排除B项。故选C。9. 孙中山指出:“官吏贪污和疫病、粮食缺乏、洪水横流等自然灾害间的关系,可能不是明显的,但是它很实在,确有

10、因果关系。这些事情绝不是中国的自然状况或气候性质的产物,也不是群众懒惰和无知的后果。”这一认识A. 主张大力发展经济以工业强国B. 指出了减少社会灾害的具体措施C. 体现了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D. 强调了发动群众进行监督的意义【答案】C【解析】【详解】19世纪末,孙中山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疫病、粮荒等自然灾害,不是自然、气候、群众懒惰和无知造成的,而是吏治败坏的结果,说明孙中山认识到了吏治清明等对自然和民生的重要性,体现了当时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孙中山主张“工业强国”,A项错误;材料中孙中山并没有提出减灾的“具体措施”,B项错误;“发动群众监督官吏的意义”在材料中没有体

11、现,D项错误。10. 新文化运动前期,各种西方思潮纷至沓来,相互角逐,马克思主义被淹没在其中。在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从众多学说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这一变化A. 是新文化运动的必然结果B. 说明欧美文明并不适合中国C.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 改变了救亡图存运动的路径【答案】D【解析】【详解】由“马克思主义被淹没在其中”、“从众多学说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可知,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这体现先进中国人从学习西方转向学习苏俄,救亡图存运动的道路发展发生了转折,故D项正确;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是深受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并非新文化运动必然结果,A项错误;西方道路不适应中国,

12、而非西方文明,故B项错误;C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而非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影响,错误。故选D。11. 1937年7月,蒋介石表示,“决心运用全力抗战”“以保持我国家之人格”。1938年,毛泽东也说:“我们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但是国内各个党派各个阶级的,而且是国内各个民族的”。这表明当时A. 中国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已经高度重合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初步建立C. 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D. 国共之间的分歧已经基本消除【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国共两党都认可全民族对抗日本,表明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结合,A正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B排除;193

13、5年华北事变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C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12. 这一外交方针是中国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反映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面对当时两极对峙的世界,受自身革命逻辑及判断的影响,从中国的现实需要出发,权衡利弊做出的合理、主动选择。据此推知,这一外交方针A. 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残余势力B.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C. 奠定了新中国初期外交的基本格局D. 成为解决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考察的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面对当时两极对峙的世界,受自身革命逻辑及判断的影响,从中国的现实需要出发,权衡利弊做出的合理、主动选择”具体的说是

14、“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反映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面对特殊的历史环境,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做出的合理主动选择,奠定了新中国初期外交的基本格局,C项正确;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方针的影响,A项错误;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与材料无关,D项错误。13. 到1956年春,在农业初级社的优越性尚未发挥出来的情况下,又掀起了小社并大社、初级社转高级社的热潮。该现象反映出A. 中国经济建设的道路仿照苏联模式B. 民众急切改变农业落后面貌C. 国家积极配合“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弊端严

15、重【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又掀起了小社并大社、初级社转高级社的热潮”反映出,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工作过粗、急躁冒进的倾向,反映了民众急切改变农业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故B项正确;“小社并大社、初级社转高级社”与苏联模式无关,故排除A项;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而题干时间是1956年,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D项夸大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问题,故排除。14. 下表为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些讲话。据此可知,邓小平意在时间讲话内容1977年5月科学研究方面的先进东西是人类劳动的成果,为什么不接受?接受这些东西有什么可耻的?整个国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科学研究是先行官。1

16、977年9月14日国际形势变化很大,许多老的概念、老的公式已不能反映现实,过去老的战略规定也不符合现实了。1978年5月资本主义先进的经验、好的经验,我们都应当把它学回来。A. 彻底纠正“左倾”错误思想B. 论证实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C. 推动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D. 全面推动中国融入全球化【答案】B【解析】【详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提出,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就要学习“科学研究方面的先进东西”,“老的概念、老的公式”“老的战略规定”等不符合现实,要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经验、好的经验”等,意在论证实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邓小平意在彻底纠正“左倾”错误思想,A项错误;早在1

17、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已经开始了,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邓小平的讲话旨在“全面”推动中国融入全球化,D项错误。15. 兰奇光在重评“十二铜表法”中指出,为了解决这些矛盾,罗马平民采用“撤离、运动”等非暴力形式,与罗马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这表明十二铜表法A. 摈弃了习惯法的主要弊端B. 是平民与贵族妥协的产物C. 迎合了罗马帝国扩张的需要D. 是罗马公民法发展的结果【答案】B【解析】【详解】由“与罗马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可知,十二铜表法的出现是罗马平民与贵族进行长期斗争的产物,也是平民与贵族妥协的产物,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十

18、二铜表法与习惯法之间的关系,且十二铜表法保留了习惯法的做法,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处于罗马共和国时期,C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公民法的一种,两者并非因果关系,D项错误。16. 每当希腊城邦面临重大政策选择时,意见双方通常斗争激烈。陶片放逐法通过公民团体而不是直接源自政治对手的命令,将其中一方的政治领袖有条件地流放国外,阻止城邦进一步的分裂。这表明雅典A. 城邦精英内部实现了妥协B. 城邦的政治斗争消除C. 公民群体掌握最后仲裁权D. 民主制政体正式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通过公民团体而不是直接源自政治对手的命令”可知,城邦发生意见分歧由公民群体做最后裁决,故选C项,排除A项;这一做

19、法虽然有利于避免更严重的分裂和政治报复,但不能消除城邦内部的政治斗争,故B项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7. 17世纪,人们对世界的研究往往是描述性的,无论是笛卡尔还是培根,都没有与现存的政治秩序发生冲突,甚至还公然向现存的政治权威表示敬意。18世纪则不同,那时的哲学家们考虑和讨论的都是社会应该怎样,而不是它实际上是怎样的。这一转变A. 掀起了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B. 促成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复苏C. 打破了民众对罗马天主教的迷信D. 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7世纪,人们对世界的研究都没有与现存的政治秩序发生冲突,18世纪则不同,那时的哲学家们考虑和讨论的

20、都是社会应该怎样,而不是它实际上是怎样的”,可得出,18世纪,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哲学家们的研究深入到对社会的探究,不再对政治权威表示敬意,这必然会冲击当时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故D项正确;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出现在古希腊时代,故A项错误;促成西方人文精神的复苏是文艺复兴的影响,故B项错误;打破民众对罗马天主教的迷信是宗教改革的影响,故C项错误。18. 托克维尔考察美国民主时曾说过,“我最挑剔于美国所建立的民主政府,在于它拥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又指出“独立的报刊、自由的新闻、中立的舆论、出版物、政治结社、乡村自治组织、 宗教和法学家精神都是促成美国民主自由的重要因素”。据此可知,托克维尔意在A.

21、 强调邦联制容易形成中央集权B. 注重以社会力量制约公共权力C. 坚持奉行妥协机制和实用精神D. 坚持贯彻孟德斯鸠的分权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独立的报刊、自由的新闻、中立的舆论、出版物、政治结社、乡村自治组织、 宗教和法学家精神都是促成美国民主自由的重要因素”表明,作者注重以社会力量约束公共权力,B项正确;邦联制不利于中央集权,同时材料没有涉及邦联制,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妥协机制和实用精神,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分权原则,D项错误。19. “从1864年到1869年的5年间,世界生理学的100项重大发现中,德国占了89项。1855年到1870年的15年间,德国取得了136

22、项重大发明,而当时英、法两国合起来才91项。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第一台电动机、第一台四冲程煤气内燃机、第一台汽车,都诞生在德国。”材料主要表达了A. 德国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超越英国法国B. 德国的生理学研究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C. 实现国家统一促进了德国科技走在前列D. 科技创新使德国在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德国科学技术创新领先英法,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助力其完成统一,并成为世界强国,主要说明科技创新促使德国在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D项正确;19世纪中期,德国两次工业革命交叉实行,“德国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超越了英国法国”不是材料主旨,A项

23、错误;“生理学研究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只表达了材料的部分内容,不是材料的中心观点,B项错误;德国直到1871年才完成统一,材料中提到的不少科技进步出现在统一前,C项错误。20. 下图是一副17世纪出版的,描绘意大利北部帕尔马诺瓦城的地图,该城呈放射状排列的街道令交通畅通,外墙有由多个堡垒构筑成星形要塞,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市政建设的多元需求B. 工业革命对城市的影响C. 欧洲扩张的军事手段D. 市民阶级的出现和壮大【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呈放射状排列的街道令交通畅通,外墙有由多个堡垒构筑成星形要塞”并结合17世纪的意大利社会状况可知,当时的市政建设具有多元需求的特点。A正确;

24、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时间不符,B排除;单从建筑外围的堡垒,不能反映当时欧洲的军事扩张,C排除;通过意大利城市的特点无法看出市民阶层的出现和壮大,D排除。故选A。21.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当时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去推翻临时政府,因为这样做会同苏维埃对立,会脱离群众。他要求苏维埃把全部政权收回到自己手中,然后通过苏维埃的内部斗争,使苏维埃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据此可知,列宁意在A. 对资产阶级实行妥协的政策B. 支持临时政府的战争政策C. 最大限度地减少革命的阻力D. 维持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列宁反对立即采取暴力革命,他认为“这样会同的苏维

25、埃对立”,因为当时苏维埃内部的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支持临时政府,由此可见,列宁的意图是减少社会主义革命的阻力,选项C正确;列宁不主张立即暴动,不等于对资产阶级实行妥协,排除A项;列宁支持临时政府的政策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了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革命任务,意味着要结束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排除D项。22. 乔治-桑是法国著名小说家,曾被称为最具风情、最另类的女小说家。在其成名作安蒂亚娜中,她既表达了对妇女屈从于男性社会的抗议,也表达了对上帝忠实信仰的乐观主义。下列与其风格相似的文艺作品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

26、安蒂亚娜是浪漫主义文学流派,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特征是“感情至上,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反映客观现实,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安蒂亚娜“既表达了对妇女屈从于男性社会的抗议,也表达了对上帝忠实信仰的乐观主义”,这正是浪漫主义文学的风格体现,西风颂是浪漫主义文学,故A项正确;人间喜剧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故B项错误;等等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故C项错误;向日葵是印象派画作,故D项错误。23. 在英国传统福利制度下,中央政府统一规定福利保障的覆盖范围、水平及项目。20世纪90年代,布莱尔政府强调福利既是每个人的权利也是每个人的责任,强调个人自我保障,建

27、设国家、社会、企业、个人的责任机制。据此可知,布莱尔政府A. 极大提高了民众的福利待遇B. 使社会保障实施形式多元化C.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D. 清除了福利国家存在的弊端【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布莱尔政府强调,福利是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多方面的责任,结合所学可知,布莱尔政府使社会保障形式朝着多元化方向转变,B选项正确。材料无关“提高”公民福利待遇的信息,20世纪90年代英国正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加强政府对经济宏观调控的说法错误,排除AC项。实施福利保障的多元化并不能清除福利国家的弊端,D选项错误。24. 随着近年来中东难民不断涌入欧洲,部分成员国家对欧盟强制摊派的难民接收任务

28、多有怨言。长期反对此政策的奥地利外长库尔茨在 2018 年大选中获胜,坚决推行排斥难民政策。这表明A. 欧盟发展遭遇挫折趋于解体B. 中东国家对欧盟影响力增强C. 区域合作与民族主义有冲突D. 经济全球化冲击欧洲一体化进程【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部分成员国家对欧盟强制摊派的难民接收任务多有怨言”“坚决推行排斥难民政策”并结合当今的世界局势来看,区域合作与民族主义等问题存在着冲突。C正确;欧洲国家对于难民政策的抵制,不能证明欧盟趋于解体,A排除;材料只反映了中东难民涌入欧洲,不能看出中东国家对欧盟的影响力增强,B排除;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经济全球化的问题,D排除。故选C。二、非选择题2

29、5. 公共卫生是指与公众有关的卫生问题。主要是指通过社会共同努力 、改善公共环境卫生、公共食品卫生、公共饮水卫生、灌输个人卫生知识、促进医事发展以及对传染病的防治。公共卫生问题与人类社会相始终,反映时代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按照布罗代尔的研究,在前近代时期,欧洲城市,公共卫生情况大同小异,人们一般通过排放污水管道处理污水(主要是雨水),通过清洁工处理固体垃圾。直到18世纪,巴黎、伦敦的河畔依然成为人们自由大小便的场所;城内街道无清扫街道章程,是以各街道泥淖拉杂,堆积甚多;饮水也成问题因为居民什么东西都往河里扔。糟糕的卫生状况导致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极易流行。 19世纪前后,欧

30、洲城市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空前发展起来。伦敦 、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设、自来水的使用、室内抽水马桶的使用、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使城市公共卫生得到很大改善。19 世纪中叶细菌学和寄生虫学的建立,使人们开始对传染病的积极预防。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使得这些城市率先实现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 材料二 19 世纪中叶,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才逐渐酝酿、开展。这方面,传教士倡其先声,他们从母国和故乡的经验出发,呼吁中国改善卫生环境。中国出使人员有感于中国与欧美城市公共卫生的巨大差距 ,开始发出改善公共卫生的议论。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记载了西方自来水生产过程, 称之为“激水机”。中国早期改良派思想家,也对改善公

31、共卫生问题发表许多真知灼见。郑观应对西方城市垃圾处理称道不已。 近代中国,以上海为代表的25 个租界,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近代化也领先全国。以上海为例,租界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近代公共卫生系统。而上海华界将租界的一套移植过去,并在食品检疫、预防流行病等方面与租界合作。 以上材料根据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整理、改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相比于前近代时期,19世纪欧洲公共卫生事业进步的表现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条件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结合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背景分析说明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意义。【答案】(1)表现

32、:由初级排污设施到大型排污系统;由引用自然水到自来水;由卫生状况糟糕到有系统健全的公共卫生机制。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物质条件;民主政治的逐渐建立提供制度保障;科技文化的进步;资产阶级、市民对文明生活的追求;社会文明的程度不断提高。(2)特点:起步晚;受西方文明或外来影响;地区发展不平衡,租界更先进;发展总体缓慢。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受到西方侵略;西方文明逐渐传入中国;社会经济进步尤其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的进步,都有利于近代公共事业的发展。意义:有利于防治疾病、健全体魄;有利于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有

33、利于中国近代化。【解析】【详解】(1)表现:根据“人们一般通过排放污水管道处理污水”“ 伦敦 、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设”得出由初级排污设施到大型排污系统;根据“自来水的使用”得出由引用自然水到自来水;根据“糟糕的卫生状况导致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极易流行”“ 欧洲城市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空前发展起来”得出由卫生状况糟糕到有系统健全的公共卫生机制。条件:根据“19世纪前后”,结合所学,可从工业革命的开展、民主政治的逐渐建立提供制度保障、科技文化的进步、社会文明的程度不断提高等方面分析总结。(2)特点:根据“19 世纪中叶,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才逐渐酝酿、开展”得出起步晚;根据“传教士倡其先声”得出受

34、西方文明或外来影响;根据“以上海为代表的25 个租界,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近代化也领先全国”得出地区发展不平衡,租界更先进。背景: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从西方侵略、西方文明逐渐传入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的进步等方面总结回答。意义:可从防治疾病、健全体魄、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中国近代化等角度分析总结。26. 中国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点说得不错。每当我们说到“中央集权”这几个字,往往就与统治者的强力统治联系起来,与独裁联系起来。人为是某些人所为,造成中央集权的状况。其实中央集权的形成是与中国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相关的,在历史中一

35、步一步演变而来的。黄仁宇曰:专制政府不出于专制者的选择。专制是出于自然和历史的选择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特殊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的选择。论述:中国文明处于亚洲东部,有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大洋,季风气候明显,自然灾害频发,需要强大统一的政权来应灾害进行各种救济,如面对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兴修水利工程。所以,追求专制集权是这种自然条件的选择。中国拥有广阔的平原,有广袤而肥沃的黄土和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河,因而农业条件尤为发达,所以,中国的经济是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形态,农业为主的社会,使中国

36、社会对农业高度重视。同时自然经济明显具有分散性倾向,为克服地方分散性保证国家统一团结,必须加强中央集权以及专制统治。封建集权统治者也在不遗余力的推行小农经济,来保证国家政权的稳定。综上,正因为中国文明特殊的自然条件,才有中国专制制度和集权体制的选择,这种制度也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示例二:论题:中国专制集权制度是历史的选择。论述:中国的专制是中国政治体制延续和调整的结果。奴隶社会的贵族制、分封制容易造成分裂,所以在春秋战国以后,面对广大的政权,中国的政治选择了集权专制。而历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扩大疆域,也必然要加强中央集权。中国专制政体,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选择。从春秋战国开始割据混战时法家思想被

37、统治者采纳,而儒家成为统治思想后又吸收了法家思想,成为几千年来稳定统治思想,这种思想体系是中国专制集权的基础。中国文化一直有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天、神的权威,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伦理道德中推行专制统治的基础。总之,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中国政治制度的调整都有利于中国形成专制集权的政治体制。说明:从自然和历史两个角度结合论述也可,如学生提取论题为“政治制度受地理环境影响深远”,并用雅典的地理环境影响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史实,历史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也酌情给分。【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从材料中提出一个具体的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

38、以论述。解答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可以选择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特殊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的选择,可以选择中国专制集权制度是历史的选择的角度,也可以选择政治制度受地理环境影响深远的角度,结合中国特殊的自然条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为“求知识于世界”,1871年11月,明治政府派出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全权大使的数以百计的庞大代表团赴欧美考察西方文化教育制度。1873年官派留学生250人,经费75万日元,占文部省年预算的18%。从1860年至1914年间,日本聘请的外籍专家中,单有姓名可考的就在1100人以上。其中最多的是工部省,从1868年至18

39、75年,工部省聘请外籍专家达588人之多。政府强调,凡6岁以上儿童均需读完小学,女子与男子享有同样的受教育权利;凡拒绝送子女入学的父母要受到相应的惩罚。1883年,文部省公布了农学校通则,第二年又制定了商业学校通则。以此为起点,日本开始大力发展近代职业教育。1877年,日本建立第一所现代化的大学一一东京大学,1880年给这所大学的拨款占该年全部文教经费的44%。摘编自肖兴安、熊家国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及其启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的教育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维新教育措施的意义及启示。【答案】(1)措施:派团出访和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聘请西方科学技

40、术专家;大力普及初等教育;发展实业教育;注重重点大学的建设。(任答三点即可)(2)意义:培养了改革的人才;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进了日本的近代化。启示:教育要“先行”,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力度,全民义务教育从普及到完善刻不容缓,政府重视是教育改革成功的保证。(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1)根据“派出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全权大使的数以百计的庞大代表团赴欧美考察西方文化教育制度。1873年官派留学生250人”得出派团出访和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根据“日本聘请的外籍专家中,单有姓名可考的就在1100人以上。其中最多的是工部省”得出聘请西方科学技术专家;根据“凡6岁以上儿童均需读完小学,女

41、子与男子享有同样的受教育权利;凡拒绝送子女入学的父母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得出大力普及初等教育;根据“日本开始大力发展近代职业教育。1877年,日本建立第一所现代化的大学一一东京大学,1880年给这所大学的拨款占该年全部文教经费的44%”得出发展实业教育;注重重点大学的建设。(2)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治维新的教育措施在培养人才、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进近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带来的启示:“教育先行”是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民义务教育从普及到完善刻不容缓,政府重视是教育改革成功的保证。28. 材料 侯德榜我国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

42、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23岁赴美国学习化工,31岁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毅然归国。20世纪初,化工在世界上还是一门方兴未艾的学科。为了能实现心中的“富国强民”梦,侯德榜放弃了自己熟悉的铁路工程专业而选择了化学工业。侯德榜埋头钻研简略的资料,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于1926年取得成功,正常生产出优质纯碱。1934年,他与实业家范旭东在天津塘沽创办了永利碱厂。1937年2月5日,在侯德榜努力下,硫酸铵生产出来,硝酸也顺利投产这标志着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完全可以驾驭硫酸厂、氨厂、硫酸铵厂、硝酸厂的整体工程了。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侵略军逐渐逼向南京,曾先后3次以“工厂安全”相要挟,提

43、出“合作”管理南京钲厂的要求。侯德榜和同仁们拒绝“合作”,同时,积极响应抗战,利用工厂设施,转产硝酸铵炸药和地雷壳等物资,支援前线。国难当头,侯德榜率领员工离开南京,西迁重庆,并肩负起华西化工基地建设的设计重任。此后在资料、资金、物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侯德榜博士卧薪尝胆,历尽三年艰辛,终于创造了一种远胜于察安法制碱的新工艺侯氏制碱法。他还积极传播交流科学技术,培育了很多科技人才,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做出了卓越贡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侯德榜主要的历史成就。(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侯德榜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答案】(1)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世界制碱业的权威;打破

44、制碱技术的垄断,开创侯氏制碱法;提升民族白尊心、自信心;为前线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持久抗战保存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促进西部地区工业的发展;推动近代中国化学工业的进步,培育科技人才等(2)受到良好的专业教育;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侯德榜的个人才能与努力;关国公司的帮助;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政府的支持);爱国心的驱使。【解析】【详解】(1)根据“杰出化学家,中国重化学工业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得出是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世界制碱业的权威;根据“终于创造了一种远胜于察安法制碱的新工艺侯氏制碱法。”得出打破制碱技术的垄断,开创侯氏制碱法;根据“同时,积极响

45、应抗战,利用工厂设施,转产硝酸铵炸药和地雷壳等物资,支援前线”得出提升民族白尊心、自信心、为前线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持久抗战保存了一定的经济实力;根据“国难当头,侯德榜率领员工离开南京,西迁重庆,并肩负起华西化工基地建设的设计重任。”得出促进西部地区工业的发展;根据“他还积极传播交流科学技术,培育了很多科技人才,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得出推动近代中国化学工业的进步,培育科技人才等。(2)根据“23岁赴美国学习化工,31岁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毅然归国。”得出受到良好的专业教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侯德榜的个人才能与努力;关国公司的帮助;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政府的支持);爱国心的驱使等角度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