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烟台市2019届高三政治5月适应性练习试题(二)(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自2018年8月我国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居民产生心理恐慌,导致猪肉
2、价格持续下跌,引起鸡肉需求量的变化。不考虑其它因素,下图(P表示猪肉价格、Q1表示猪肉需求量、Q2表示鸡肉需求量)能够正确反映这一信息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价格变动对互替商品需求的影响。材料主旨是由于非洲猪瘟病的影响,居民产生心理恐慌,即使猪肉价格持续下跌,猪肉也无人问津,引起鸡肉需求量的增多。图表示猪肉需求量减少,而猪肉的替代品鸡肉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图正确;图表示随着猪肉价格下降,猪肉需求量增加导致其替代品鸡肉需求量减少,这是未发生猪瘟时市场的正常反应,图不符合题意;图表示随着猪肉价格上涨,猪肉替代品鸡肉需求量减少,图错误;图表示猪肉需求量增加,其替代
3、品鸡肉需求量增加,图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购买,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购买。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在两种替代商品中此商品的价格变动与彼商品的需求变化成正比,在两种互补商品中此商品的价格变动与彼商品的需求变化成反比。2.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公布了总额近两万亿的一揽子大规模减税降费的系列举措,力减制造业、小微企业的负担。这些措施必将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其合理的传导路径是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缓解经济下行压力营商环境得到优化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
4、考查宏观调控。减税降费,会减轻企业税负,减少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排首位;BD未将排首位,错误;材料中减税降费的最终影响落实到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因此排尾位;CD未将排尾位,错误。企业活力增强,有利于促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排前,因此合理的传导路径为。故选A。【点睛】本题属于推导排序选择题。由题干(题目要求)、备选内容和备选项(内容组合)三部分构成。其特点是要求学生把一些事件、现象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方位、或按因果关系等加以排列,选出正确答案。此类题型可以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最常用的方法:“首位判断法”或“尾项判断法”,即找出事件、现象关联中的第一
5、位或最后一位。对于较复杂的排序选择题无法用“首位判断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时,通常采用“首尾两端结合判断法”进行解答。第一步,先看“首”,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第二步,看“尾”,即对剩余项的“尾”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哪个尾项正确。排序选择题的设计无论内容和形式怎样变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充分运用解题技巧,注意备选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就能化繁为简,变难为易。3. 十八大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占比情况如图所示。从图表可以推断出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发展巩固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民营经济更能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民营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A. B. C. D. 【答案】C【
6、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民营经济的作用。图示显示自2012年9月底至2017年9月底,民营企业占企业总数比例、民营资本占企业注册总资本比例均在不断提高,说明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符合题意;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随着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就已确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还需公有制经济自身快速健康发展,错误;民营经济与其他经济都能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上,它们各具优势,错误;民营经济之所以不断发展壮大,一个重要原因是民营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正确。故选C。4. 2018年12月22日,国务院正式对外发布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
7、行办法,暂行办法将伴随新修订的个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今后纳税人计算个税应纳税所得额,在5000元基本减除费用扣除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可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该政策的发布施行旨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同步富裕提高居民收入,充分激发消费潜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社会公平强化责任意识,引导公民依法纳税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税收的作用。实现同步富裕,说法错误,错误;个税改革提高起征点,进行专项附加扣除能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社会公平,符合题意;个税改
8、革提高起征点,进行专项附加扣除的目的在于切实减轻广大纳税人的负担,还利于民,与强化责任意识,引导公民依法纳税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B。5. 2018年12月25日,我国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标志着我国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新公布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比此前的试点版负面清单缩减了177项,具体管理措施减少了288条,将进一步推动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相关的审批体制、投资体制、监管体制、社会信用体系和激励惩戒机制的改革。这表明政府简政放权进一步落到实处政府基本职能在缩少政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政府对市场监管力度降低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转
9、变政府职能。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缩减负面清单缩减,减少具体管理措施,进一步推动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相关的审批体制、投资体制、监管体制、社会信用体系和激励惩戒机制的改革,这些说明政府简政放权进一步落到实处,政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符合题意;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缩减负面清单缩减,减少具体管理措施,这并不意味着政府的基本职能在缩少,不符合题意;推动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相关的审批体制、投资体制、监管体制、社会信用体系和激励惩戒机制的改革,这意味着政府将加强对市场监管,不符合题意。故选A。6. 西藏民主改革60年来,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的循序渐进之路
10、,为民族自治地方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西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先后制定、批准了大量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对多项全国性法律制定了适合西藏特点的实施办法,凝练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地方法规规章体系。西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表明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依法享有并行使自治权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协调了西藏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确立了西藏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权利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西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表明在行使
11、立法自治权,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早已确定,并不是西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确定的,错误;西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批准了大量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对多项全国性法律制定了适合西藏特点的实施办法,凝练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地方法规规章体系,这表明西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协调了西藏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符合题意;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坚持各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西藏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权利不是西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确立的,错误。故选B。7. 经过五年的实践,“一带-路”作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在共商、共建
12、、共享的基础上,将众多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60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0多万个就业岗位。这表明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我国积极促进各国经济均衡发展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我国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材料没有涉及世界多极化,也就没有反映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不符合题意;“各国经济均衡发展”表述错误,错误;“一带-路”作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基础上,将众多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
13、一起,相关国家的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60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0多万个就业岗位这表明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我国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符合题意。故选D。8.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时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幵好思想政治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告诉我们思想政治课是文化传播的最主要途径思想政治课是滋养先进价值观念的生动载体思想政治课决定了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政治课要全面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A.
14、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途径、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错误;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幵好思想政治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表明思想政治课是滋养先进价值观念的生动载体,思想政治课要全面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题意;思想政治课影响着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错误。故选C。【点睛】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
15、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9. 从现代黑洞概念提出,到首张黑洞照片的问世,人类已经走过了103年的历程。2019年4月10日,全世界200多位科学家通过事件视界望远镜合作完成的黑洞照片在全球多地同步发布。这一天文学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科研成果,直接确认了黑洞的存在,证明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在极端条件下仍然成立。这表明事物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深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唯一标准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过程随着实践的成功走向终结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不能起决定作用
16、,事物发展取决于事物自身的矛盾,错误;从现代黑洞概念的提出,到首张黑洞照片的问世,经历103年的历程,科学家通过事件视界望远镜合作完成的黑洞照片在全球多地同步发布直接确认了黑洞的存在,证明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在极端条件下仍然成立,这表明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符合题意;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错误。故选C。【点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因为:实践为认识提供新问题和新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实践不断提高人的判断和推理能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因为:只有处在主观与
17、客观的交汇点上的实践,能把指导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1)认识的反复性是指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因为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2)认识的无限性 是指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因为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3)认识的上升性 认识运动的反复
18、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10. 近年来,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城市形式发展起来。它借助云计算、物联网、GIS等新兴技术,将城市运行的交通、电力、教育等核心系统整合到一个大平台上,植入智慧的理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城市运营,优化城市的资源使用,实现更美好的生活。从哲学角度看,智慧城市体现了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功能发挥了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决定作用遵循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表明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9、、系统优化的方法。部分功能之和不一定大于整体功能,错误;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不能笼统地说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决定作用,错误;智慧城市将城市运行的交通、电力、教育等核心系统整合到一个大平台上,优化城市的资源使用,实现更美好的生活,表明智慧城市遵循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符合题意;智慧城市借助云计算、物联网、GIS等新兴技术,将城市运行的交通、电力、教育等核心系统整合到一个大平台上,植入智慧的理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城市运营,优化城市的资源使用,表明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符合题意。故选D。11.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文艺。毛泽东同志在延
20、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其他许多问题也就不易解决。”这表明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无视次要矛盾就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应着重抓住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主要矛盾的地位作用。“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其他许多问题也就不易解决。”这表明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在解决问题时应着重抓住主要矛盾,符合题意;“无视次要矛盾就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强调了次要矛盾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是强调主要矛盾的重要性
21、,而不是强调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转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12. 2019年3月29日,中央宣传部授予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时代揩模”称号。为保护家园,38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矢志不渝、拼搏奉献,科学治沙、绿色发展,持之以恒推进治沙造林事业,以愚公移山精神生动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六老汉”三代人的先进事迹表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社会对个人的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人的价值、价值观的导
22、向作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六老汉”三代人矢志不渝、拼搏奉献,科学治沙、绿色发展,持之以恒推进治沙造林事业,以愚公移山精神生动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表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符合题意;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错误;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错误。故选A。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已成长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第一贸易大国。相较于出口,中国在进口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拓展空间。中国将枳极维护经济全球化,保
23、持贸易平衡,主动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在国际贸易发展史上是一大创举,在当今世界贸易促进领域也是独一无二的。本届博览会展览规糢大,展示水平高,经贸成果丰碩,吸引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博览会不仅彰显了中国坚持扩大开放的决心,同时还能让消费者和企业不出国门就能体验全球质优价廉的产品,充分享受全球化带来的福利,满足国内消费升级需求,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
24、积极扩大进口。【答案】是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满足人们对产品多样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基础性作用的需要;是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需要;有利于实现对外贸易平衡发展,减少贸易摩擦;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动力。【解析】分析】本题以改革开放40年为背景设置试题情境,以进博会成功举办为材料,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运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积极扩大进口。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材料与试题设问
25、进一步确定答题的相关知识角度: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新发展理念、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体系。然后用这些知识点结合材料分析扩大进口的意义。【点睛】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此类高中政治主观题的设计往往是承上启下的,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的原因”等形式呈现。此类高中政治主观题题目要求往往包括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优越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的理论依据;“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地位、作用、意义、优越性、目标等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新闻客户端和各类社交媒体成为很多干部群众特别是年轻
26、人的第一信息源。网络舆论场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是造福国家和人民,还是带来难以预料的危害。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会议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要依法加强新兴媒体管理,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更加清朗。要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要在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上下功夫,坚持不懈讲好中国故事,
27、不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要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使全媒体传播在法治轨道上运行。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共中央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的重要意义。【答案】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促进公民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有利于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解析】【分析】本题以全媒体时代,媒体如何融合发展为背景设置试题情境,从政治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运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
28、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共中央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的重要意义。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结合材料分析,考生可从公民的政治素养、公民的政治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加强党的领导,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等角度分析作答。【点睛】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此类高中政治主观题主要是根据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高中政治主观题时,首先要明确回答是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还是社会意义。其次此类高中政治主观题解题时,一是注意确定范围分析意义。如区域范围,即考虑对“当地”有何意义、对“地区”有何意义、对“国家”有何
29、意义、对“世界”有何意义。二是根据主体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如经济生活中,是国家,还是企业(经营者)、劳动者、消费者等。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1963年11月,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枫桥经验”就此从浙江走向全国。2013年10月,习近平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
30、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讲话指出,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健全平安建设社会协同机制,从源头上提升维护社会稳定能力和水平。50多年来,“枫桥经验”始终不变,不变的是其善于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内在灵魂:“枫桥经验”始终在变,这种变源自于其体现时代要求的创新精神,正是这种创新精神不断半富和发展着“枫桥经验”;“枫桥经验”始终在前行,新世纪以来,浙江大力弘扬“枫桥经验”,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突出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注重德法并举,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路子。全国各地也在学习“枫桥经验”的基础上枳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
31、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新时代应如何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2)“枫桥经验”己从“浙江风景”上升为“全国风景”,成为我国行之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方案。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3)借鉴“枫桥经验”,就新时期我国的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两条建议。【答案】(1)“枫桥经验”是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优秀文化。坚持好、发展好“枫桥经验”,要继承其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成功经验;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化解矛盾的新做法;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
32、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性地探索出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成功经验,取得了社会治理的良好成效,为全国其他地区的社会治理提供重要借鉴。全国其他地区借鉴“枫桥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探索新时期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坚持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的统一。(3)示例:在群众中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德化人;在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依法治理;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发挥科技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解析】【分析】本题为学科综合类试题,以枫桥经验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枫桥经
33、验的“变”与“不变”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新时代应如何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需要考生结合材料进一步确定知识范围。结合材料分析,可以确定本题的知识角度主要有: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立足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主体、时代精神等。从这些角度整合梳理成“怎样做”的表述形式,可以较好地组织作答。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34、枫桥经验己从浙江风景上升为全国风景,成为我国行之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方案。”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两者相互区别: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指导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
35、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考生分析材料将材料信息与上述原理内容对应,形成答案要点。第(3)问,本题要求考生借鉴“枫桥经验”,就新时期我国的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两条建议。考生可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书写建议,这里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考生可从精神文明创建、道德建设、法制建设等诸多角度作答。【点睛】第(1)问,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可按以下方法予以解答:1回归教材法,即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所以在解答“措施类”题目时首先是联系课本,看看课本
36、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2挖掘材料法,这类试题的材料隐含着问题的答案,可结合背景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找出问题的答案。挖掘材料时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的字、词、句,抓主谓宾,看定状补;还要注意标点符号,从句意到层意,再到段意,归纳出中心。具体方法有:一是材料中反映该类现象或事件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从材料中找出原因,针对原因或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或者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正面归纳答案。第(2)问,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第(3)问,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对开放性题目,要用好发散思维方式。解答好开放题切记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教材内外知识的结合上来回答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