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207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宁城县高三年级统一考试(20181020)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计48分)1.春秋初期,楚国君主首先称王。随后,吴、越等国国君也相继称王。上述现象本质上反映了A. 分封制的动摇B. 江南经济超过北方C. 专制制度动摇D. 周王实行宽松的统治策略【答案】A【解析】诸侯国国君相继称王,这从本质上说明分封制的动摇,故A正确;春秋时期江南经济并未超过北方,故B错误;春秋时期也没有形成君主专制制度,故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周王实行宽松的统治策略,故D错误。故选A。点睛:

2、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词“本质上反映”,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分封制的动摇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2.据史记记载: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卫国经商有方,成为著名的大商人,遂携束帛重礼去拜访诸侯,所到之处,诸侯与之只行宾主之礼,不行君臣之礼。出现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 宗法分封制逐渐趋向瓦解B.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C. 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壮大D. 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推崇【答案】B【解析】“拜访诸侯,所到之处,诸侯与之只行宾主之礼,不行君臣之礼”说明私人从事商业开始出现,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B正确;A与材料中商人与诸侯交往信息不符;地主阶级的信息材料没有体现,C错误;

3、D属于西汉时期受到推崇。3.易中天说:“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其中“争”的实质是A. 建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B. 争夺国家主导思想的特权C. 寻求稳定社会秩序的途径D. 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依据所学知识,“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主要是对社会问题阐述自己的见解,寻求稳定社会秩序的途径,故C项正确;建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不是实质,排除A;争

4、夺国家主导思想的特权,不是实质,排除B;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是此时的改革和变法,不是百家争鸣,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4.东汉前期,豪强地主田庄的规模都十分巨大,劳动者多为投身于田庄寻求庇护的农民,还有不少是庄主的同姓同宗,他们与庄主形成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这体现出当时的田庄A. 土地归封建国家所有B. 存在着分裂割据的隐患C. 能够与朝廷分庭抗礼D. 呈现出自给自足的特点【答案】B【解析】由“劳动者多为投身于田庄寻求庇护的农民,还有不少是庄主的同姓同宗,他们与庄主形成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结合所学可以分析出当时田庄聚族而居,拥有强大的凝聚力,一个田庄实际上就是一个坞堡,久而久之容易形成地方格

5、局,造成国家分裂,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说法错误,田庄经济是封建大地主土地私有制;C项说法错误,直接由题干材料分析不出田庄与朝廷分庭抗礼;D项说法虽然正确但是与题干材料无关。【名师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劳动者多为投身于田庄寻求庇护的农民,还有不少是庄主的同姓同宗,他们与庄主形成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田庄体现了宗族的特点,结合宗族的特点进行分析选择。5.宋代整个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对于国家财富看法是“财富的来源不在于小农而在于豪强,兼并之家是为国家守财尔”。在这种看法的影响下,宋代A. 实行了二府三司制度B. 将地方财政收归中央C. 租佃经济发展D. 放松了对商业的监管

6、【答案】C【解析】材料“兼并之家是为国家守财尔”反映了宋代不抑兼并的政策,这导致租佃经济发展,故C正确;二府三司制度与土地政策无关,故A错误;将地方财政收归中央,也与不抑兼并的政策无关,故B错误;政府的商业的监管政策也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兼并之家是为国家守财尔”,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不抑兼并与租佃经济的关系入手,即可进行正确判断。6.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A. 汉赋和唐诗B. 风俗画和文人画C.

7、 宋词和元曲D. 话本和小说【答案】B【解析】宋元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化的世俗化日趋明显,话本、宋词、风俗画、元曲、小说都是文化世俗化的体现,故B正确;汉赋和唐诗属于贵族文学,故A错误;C和D均属于世俗文学,排除。7.洪武四年(1371年)十二月颁布诏令:“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洪武十四年十月:“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明太祖实行海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 维护沿海地区稳定 B. 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C. 政府独占对外贸易 D. 防御欧洲殖民者侵略【答案】A【解析】材料中明太祖颁布诏令,下令沿海居民不得私自出海,禁止私自与外商互市,这种海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防范海上敌对势力及倭寇的骚扰

8、,维护沿海地区的稳定,故选A;明初海禁政策规定对外贸易一律在官府主持下进行,并非禁止外商来华贸易,故B错误;C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欧洲殖民者侵略的问题出现于明朝晚期,故D错误。8.“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不能过度解读材料,在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这是历史研究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以下对史实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史实结论A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秦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开始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C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元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D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明朝严禁中外通商贸易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根

9、据所学,商鞅变法中实行郡县制,并不能得出秦国建立专职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第一个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是秦朝,排除A项;文化开始成为政治权利的附庸在商鞅变法中和秦朝时期就有过,排除B项;元朝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D项中的“严禁中外通商贸易”与史实不符,如明朝郑和下西洋,故D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注意材料中史实与结论的关系,培养学生理解“论由史出,证由据来”基本的史学理论,培养学生初步的史论知识。9.下表为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词语的使用频率变化表,据此可知年代“天朝”使用频率“中国”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50余次不

10、满10次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6次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6次14次A. 中国国际地位持续下降B. 洋务思想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C. 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D. 清政府逐渐形成对等外交的理念【答案】A【解析】本题表格中突出的表现出鸦片战争对中国的自身认知观念的变化。从最开始“天朝上国”自居的态度到后来渐趋平等的态度,是一种观念的转变,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无法从材料得出;B选项错在洋务运动此时还没有开始;C选项与材料表现的含义相悖。点睛:本题是一道表格型的问题。回答表格型的问题关键点有三处:第一要注意表头,了解表格所涉及到的内容,以便于结合具体的知识点;第二要注意表格的横纵向

11、,了解表格主要展示的项目;第三对比的分析数字以及其余内容的变化。10.有学者说:“魏源倡导师夷长技的目的,只是“制夷”,其注重点在于强兵,而对富国的目的则被相对忽略了。”这说明魏源A. 对西方缺少整体的了解B. 过分注重维护清朝统治C. 思想理论水平相对较低D. 坚持“中体西用”思想【答案】A【解析】魏源倡导师夷长技的目的,只是“制夷”,并没有涉及政治制度方面,说明魏源对西方缺少整体的了解,A正确;魏源倡导师夷长技的目的是学习西方技术维护统治,B错误;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是洋务运动指导思想。11.孙中山在三民主义民权主义中把人类社会的进化分为“洪荒时代”、“神权时代”、“君权时代”和“民

12、权时代”。他认为无论是宇宙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史,都处于进化之中。这表明孙中山A. 倡导通过革命推动社会进步B. 力主宣传达尔文进化论C. 通过西学寻求社会发展进步D. 深刻剖析社会演进规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孙中山运用的实质上是进化论的思想,这种思想在维新派思想中已经有所涉及,他这样做目的就是探索出一条社会发展的道路,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涉及革命问题;B选项错误,孙中山只是通过进化论来阐述自己的观点;D选项错误,他对社会演进并未进行深刻的剖析,体现不出“深刻”二字。12.有学者对新青年杂志中“科学”“民主”两词的出现频率作计量统计,“科学”一词出现19

13、13次,而“民主”仅305次。据此,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更注重A. 摆脱保守愚昧的旧思想B. 宣传社会科学的重要性C. 赞赏西方文明的新内涵D. 树立自然科学的权威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科学一词出现1913次,而民主仅305次”等,可知新文化运动较为看重社会科学的价值,但是深层次的寓意是假借科学名义扫荡封建落后思想,从而B项错误,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其余CD两项题干材料内容无从体现,均属于无关项。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思

14、想文化阶段)新文化运动13.1930年6月,共产国际在给中共的指示中强调,必须集中精力组建和加强红军,以期将来根据军事和政治形势,去夺取一个或数个工业中心和行政中心。据此可知A. 中国革命形势发展迅速B. 中国革命探索道路曲折C. 中共得到了苏联的援助D. 工农红军亟待发展壮大【答案】B【解析】从“去夺取一个或数个工业中心和行政中心”可以看出,共产国际在此时依旧是坚持“城市中心论”,这与中国实际道路探索是不一致的,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没能理解材料的含义。14.1933年,国民政府在与西方列强谈判后,经立法院审议通过,正式公布了新的关税修订案,将之前最高50%的进口税率提高到80%,实行5

15、%到80%共14级的累进税率。这次税制改革A.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 树立了独立自主的国际形象C. 收回了海关行政管理权D. 扭转了长期的对外贸易逆差【答案】A【解析】关税的提高将会遏制外国商品进口,从而有利于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A正确;B中独立自主说法不符合事实;材料中涉及的是关税降低,并不是收回了海关行政管理权,C错误;D中扭转说法绝对,排除。15.1956年,中国国民收入中全民所有制经济占322%,集体所有制经济占534%,公私合营经济占73%,个体经济占71%。据此可以推知A. 中国原有经济基础比较薄弱B.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初步具备C. 国民经济调整取得显著成效D. 国民经济结构

16、出现根本性变化【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1956年,公有制经济占据主导,个体经济微乎其微,资本主义经济基本被消灭,中国已经由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国民经济结构由此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项正确。A项依据材料不能推出;材料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B项错误;1960-1963年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C项错误。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56年。联系所学,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将由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国民经济结构必将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材料所要我们答的趋势,落脚点还是所学

17、的基础知识。16.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A. 不再坚持对苏联的友好政策B. 改变了美国对华敌视态度C. 减弱了外交意识形态因素D. 意在推动亚非社会主义革命【答案】C【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不能说明中国不再坚持对苏联的友好政策,故A错误;50年代中期美国仍然有对华敌视态度,故B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国与国和平共处,减弱了外交意识形态因素,故C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目的并不是推动亚非社会主义革命,故D错误。故选C。17.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

18、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 宗教信仰意识淡薄B. 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 理性占据主导地位D. 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可知,神话文化中凸显的是诸神的人性而非神性,具有早期的人文思想,故B项正确。结合题中信息与所学知识可知,宗教信仰意识淡薄与此无关,排除A;题中突出的是诸神的人性而非理性,排除C;公元前9至前8世纪,雅典民主还没有确立,排除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18.罗马法

19、不愧是近代和现代法律的先驱,“它包含的封建关系最少,而包含的资本主义法律关系却是最多。”下列选项中无法体现“资本主义法律关系”的是A.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B. “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以25阿斯的罚金。”C. “夫得向妻索回钥匙,令其随带自身物件,将其逐出。”D. “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答案】C【解析】选C是对女性的歧视,包含的是包含的封建关系,无法体现“资本主义法律关系”,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体现的是资本主义法律关系中的平等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体现的是资本主义法律关系中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不符合题意

20、,排除;选项D体现的也是资本主义法律关系中的保护私有财产,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9.意大利史学家布鲁尼(1369-1444)认为:历史是人自己的历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历史发展的原因所在,必须排除上帝决定人类历史的观点。这反映A. 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取得突破B. 神学丧失对历史研究的影响C. 史学领域出现人文主义思想D. 人类已经进入理性时代【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此题考查文艺复兴,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布鲁尼所处的时代(14、15世纪)及其观点可知,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对历史研究影响很大,故C项正确。A项的宗教改革是在16世纪的德国发生的,D项

21、的“理性时代”是更晚的启蒙运动的产物,故这两项错误。仅仅凭题干材料布鲁尼的观点无法得出B项结论。故选C20.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商业革命的影响B. 工业革命的开展C. 世界市场的形成D. 亚洲人口的膨胀【答案】A【解析】美洲的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这是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的影响,故A正确;当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展,故B错误;世界市场的形成在工业革命后,故C错误;亚洲人口的膨

22、胀,并不是“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故D错误。故选A。21.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A. 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B. 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C. 实现了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D. 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人的权威下解放”应该是指启蒙运动,主张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宣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反对君主专制,等级制度,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的准备。故答案为D项。A项是文艺复兴的影响,B项是经典力学的贡献,C项是宗教改革的主张,均排除。点

23、睛:所谓理性,就是承认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主张用科学知识来认识客观事物,对其进行合理的分析、思考、判断和处理;坚决反对和批判“信仰高于知识”的宗教观念。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理论启迪了人们的思想,人们把这个时代称为“启蒙时代”,把他们提倡的思想称为“理性主义”。22.1713年英国内阁会议通过了一份结束欧洲战争的条约,安妮女王将条约提交枢密院,枢密院院长克蒙德里勋爵告诉女王说,枢密院需要一段时间讨论,并强调了枢密院决策权的独立性。安妮女王为此大发雷霆,克蒙德里也丢了官职。这件事反映了A. 英王权力仍在强化B. 君主立宪制尚不完善C. 枢密院对内阁负责D. 内阁与国王共

24、同进退【答案】B【解析】1713年,英国已经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A排除;“安妮女王为此大发雷霆,克蒙德里也丢了官职”说明当时的君主立宪制还不完善,B正确;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枢密院逐渐失去了实际权力,到了18世纪,内阁逐渐取代枢密院行使主要权力,C错误;君主立宪制下,首相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故D错误。23.19世纪30年代,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白麻布、薄纱、蝉翼纱、条纹毛织物,而19世纪晚期后,人造染料、人造纤维的发明改变了衣料,人造丝袜成为女性的时尚用品。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A. 女性审美情趣发生了变化B. 社会变迁影响服饰变化C. 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D. 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答案】D

25、【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女性服装面料以传统的棉纱为主,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出现化工面料,这反映的是科学技术进步对生活的影响,而不是女性审美情趣变化的表现,A正确;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反映了材料前半部分的信息,不能反映出后一部分的信息,B错误;女性服饰的变化看不出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C错误;19世纪后半期出现的人造衣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发展的表现,D正确。点睛: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些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因此,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

26、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24.下表为1930-1940年苏联对外贸易进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卢布)年代19301931193219331934193519361937193819391940外贸总额16431502100266185103477448545237475127144852(下表)孙家恒、孙秀峰主编苏联对外经济贸易表中外贸总额的变化反映了A. 经济危机严重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B. 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政权的经济封锁C. 苏联工业化建设轻视世界市场的作用D. 计划经济体制具有自给自足的优越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经济危机是

27、指1929-1933年的危机,在这段时期内世界贸易形势是很好的,故A项错误;帝国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与材料中1930-1932年贸易额很大不符,而且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危机需要对外贸易,不可能采用经济封锁的,故B项错误;苏联的工业化推进中是国家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的(纯计划经济),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故C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自给自足的说法不符史实,故D项错误。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特点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7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一)必考题(2题,共37分)25.阅

28、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伦敦集中了庞大的国家行政机构、大批工厂、金融和保险机构、宗教团体、俱乐部、博物馆、艺术馆,先进发达的服务业设施。1600年,伦敦有25万人,约为全国第二大城市诺里奇的16倍。到1801年,当一大批工业城市兴起后,伦敦人口达96万,仍是当时第二大城市曼彻斯特的114倍。伦敦都市区域扩大很快,远远超出旧城的范围,城市建筑沿着主要公路和铁路向郊外延伸,吞噬了邻近的威斯敏斯特、索斯沃克、格林尼治、德普特福德等,形成一个庞大无比的都市区大伦敦市。摘编自王章辉近代英国城市化初探材料二 下面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上海流行的新的城市用语。据邵建新生活新观念新名词:以近代上海城

29、市用语变迁为考察线索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伦敦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上海城市发展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作简要评价。【答案】(1)特点:城市功能综合性强;人口增长速度快;都市区域范围广。原因:伦敦作为首都的区位优势;工业革命的进行。(2)新变化:主权丧失;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社会生活西化。评价: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但也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性质。【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19世纪伦敦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原因,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特点”一问,可以依据材料中

30、伦敦的机构、服务设施、人口及都市区域的扩大等信息归纳;“原因”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伦敦的城市性质、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等角度分析。(2)本题考查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上海城市发展的新变化,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新变化”一问,根据材料“租界”、“啤酒、风扇”、“马路、外国戏院”、“领事”等众多的城市用语进行分类后归纳概括,可以从主权丧失、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社会生活西化回答。“评价”一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特征方面进行分析,注意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个角度思考。26.时间是一个计量单位,还是人类用于记录历史、开展各

31、种工作所必需的工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代英国时间标准统一过程近代中国时间标准统一过程1675年,格林尼治时间已经制定,但直至工业革命前,其影响力有限。1839年,英国出现了第一张火车时刻表,把火车运行流程精确到了分钟。1860年,英国主要城市都能通过电报报时信号,与格林尼治时间保持一致。19世纪6070年代,在社会普遍要求下,英国大部分市镇调整为格林尼治时间。1880年,英国法律规定:格林尼治时间成为英国标准时间。1884年,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1874年,法国传教士采用“海岸时”这一时间标准,为外国船只服务。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海岸时”逐

32、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1929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东八区区时定为北京时间。对比两则材料,提取相关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体现中外关联,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答案】赋分标准:论题,论题明确,体现中外关联,否则不给分;阐述,史论结合,体现中外关联,史实准确,每个论据,至少两个论据;逻辑,逻辑清晰,论题明确、无阐述给逻辑分,论题明确、阐述合理、仅1个论据给逻辑分,论题明确、阐述合理、2个论据给逻辑分。只照抄

33、材料不得分。示例一:论题:工业革命推动了中英两国对时间标准统一的要求。阐述:工业革命的发展,火车、电报等交通通讯工具的使用,促使人们对时间精确度的要求提高;两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各地联系日益密切,英国的殖民霸权地位,促使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邮政、航运等新兴行业在中国逐渐发展,标准时间“海岸时”经由传教士引入中国,开启了中国时间标准统一的过程。示例二:论题:中英两国时间标准统一的过程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阐述:与英国相比,中国时间标准的统一更多的受到外来因素的冲击。“海岸时”最初由来华传教士引入,为外国船只服务;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掌

34、握发布标准时间的权力,带有殖民色彩。英国时间标准的统一主要是本国工业革命的推动。与中国相比,英国时间标准的统一是自下而上的过程。19世纪60-70年代,在社会普遍要求下,英国大部分市镇调整为格林尼治时间。中国时间标准的统一,从海关、北洋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官方的推动。示例三:论题:中英两国时间标准统一的过程有其一致性。阐述:两国时间标准的统一都与交通、通迅的发展息息相关。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铁路、电报等新兴行业的发展,扩大了格林尼治时间在英国、世界的影响力;近代中国时间标准的统一,最初从铁路、航运、邮政等行业开始,借助先进通讯技术,逐渐在全国范围使用。两国时间标准的统

35、一都经历了由点及面、影响由弱到强的阶段。工业革命的推动、交通通讯的发展、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逐步形成、英国的殖民霸主地位,使格林尼治时间逐步成为英国标准时间、国际标准时间,影响力不断增强;从引入“海岸时”到“北京时间”成为东八区区时,中国标准时间的影响力由通商口岸、沿海地区逐渐向内陆扩展。其他论题,如:时间标准的统一是中英两国近代化的必然结果;交通通信对中西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对近代中国具有双重作用;等等,言之成理,都可得分。【解析】材料中给出的表格是有关中国和英国在对时间的态度上的发展过程,注意材料中的要求:论题明确,体现中外关联以及史论结合。所以我们不能单单只谈一个国家,

36、而是必须两者都要涉及到。而且要结合所学知识,给出具体史实来分析。所谓的论题明确,必须要给出明确的观点,之后再分析。(二)选考题(15分)请在2729四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作的第一题计分。27.【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从周朝开始,中国的皇位(王位)继承,施行是嫡长子继承制。清初是其建立政权、平定叛乱、恢复经济、巩固统治的关键时期,但皇权斗争也始终没有停止过,即使像康熙这样英明的皇帝,也被皇子之间你死我活的竞争弄得心力交瘁。于是,雍正帝即位后,吸取了历代围绕预立太子发生的皇子、后妃之间为争储位明争暗斗、倾轧不休、骨肉相残、造成混乱的教训,以及自己争夺皇

37、位的亲身经历,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从此,不再公开立皇太子,而是秘密立储,直到自己驾崩之后,由谁来继承皇位才真相大白。具体方法是:由皇帝亲书立储谕旨一式两份,一份密封在锦匣内,安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另一份皇帝自己保存。待皇帝驾崩时,由御前大臣将两份遗旨取出,共同拆封,对证无误后当众宣布由谁继位。雍正就是用这种新的制度选立了乾隆皇帝。(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帝实行“秘密立储制度”的原因。(2)评析“秘密立储制度”。【答案】(1)背景:清前期(雍正帝时)君主专制加强;皇位争夺造成混乱;雍正帝的个人经历,吸取教训。(2)削弱了宗法制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支配作用,扩大了对皇帝候选人的选

38、择范围;削弱了皇权争夺斗争,有利于政局稳定;此制度是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的结果,也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皇权争夺的矛盾。【解析】(1)本题依据材料“但皇权斗争也始终没有停止过吸取了历代围绕预立太子发生的皇子、后妃之间为争储位明争暗斗、倾轧不休、骨肉相残、造成混乱的教训,以及自己争夺皇位的亲身经历”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君主专制加强、皇位争夺造成混乱、雍正帝的个人经历等方面分析雍正帝实行“秘密立储制度”的背景。(2)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削弱宗法制支配作用、扩大候选人的选择范围、削弱皇权争夺斗争、君主专制制度等方面评析“秘密立储制度”。28.【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

39、38年美国官员们“对中日战争看法开始转变,认为这场冲突不能被看作中日两国间事件”。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从6月起就致力于对华贷款,他一再向罗斯福说明:美国只需一艘战列舰代价,就可维持中国抗战;如果中国停止抗战,美国就需用更多的钱建设海军。而且,目前只有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国,这有利于共产主义的发展与苏联对中国的控制。此外向中国提供贷款,让中国购买美国汽车与石油,这有利于美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罗斯福最终于1938年11月30日批准了对中国2500万美元桐油贷款。在美国影响下,英国也宣布对华贷款50万英镑,随后又决定贷款500万英镑。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

40、福批准向中国提供贷款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斯福批准向中国提供贷款的影响。【答案】(1)原因:日本侵华损害了美国的在华利益;扩大对华贸易与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抵制战后苏联在中国的影响;确保战后美国的全球利益。(2)影响:增强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和勇气;激化了美日矛盾,刺激日本进一步铤而走险;推动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解析】(1)由史实可知日本侵华损害了美国的在华利益;由材料“此外向中国提供贷款,让中国购买美国汽车与石油,这有利于美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可知美国扩大对华贸易与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由材料“目前只有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国,这有利于共产主义的发展与苏联

41、对中国的控制”可知可以抵制战后苏联在中国的影响;由史实可知通过援助中国控制中国,以确保战后美国的全球利益。 (2)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美国向中国贷款增强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和勇气;但因美国援助中国激化了美日矛盾,刺激日本进一步铤而走险,1941年发动珍珠港战役;美国援助中国及后来美国卷入战争推动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29.【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卡尔本茨出生于德国西南部卡尔斯鲁厄的一个普通家庭。从中学时期,他就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60年,16岁的本茨进入卡尔斯鲁厄综合科技学校学习机械工程,并取得了优异成绩。1872年,本茨与他人合作组建了“奔驰

42、铁器铸造公司和机械工厂”,专门生产建筑材料,不久便因行业不景气和经营不善濒临倒闭。本茨决定研制发动机以摆脱困境,最终发明了二冲程内燃机。1885年制成第一辆以汽油内燃机为引擎的三轮汽车,1886年获得德意志帝国专利局颁发的世界上第一张汽车专利证书,并在1888年的慕尼黑产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此后,他的事业开始蓬勃发展。1890年,奔驰发动机厂改组为奔驰汽车厂,是当时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厂,开始生产名扬四海的奔驰汽车。1893年他又研制出性能先进、走高端路线的“维多利亚”牌四轮汽车,1895年开发出外形更小、价格相对亲民的“维洛”牌四轮汽车,并批量生产。之后,又开发出第一辆公共汽车摘编自奔驰车之父

43、(1)根据材料,概括卡尔本茨创办实业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卡尔本茨事业发展能够取得成功的有利社会因素。【答案】(1)特点:依靠自主创业,坚持不懈地努力;注重技术创新与发明;既注重维护品牌形象,又注意产品结构调整;注重市场,关注利润。(2)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德国统一,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社会稳定;政府鼓励政策;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消费迅猛发展。【解析】(1)依据材料“本茨与他人合作组建”“获得德意志帝国专利局颁发的世界上第一张汽车专利证书”“研制出性能先进、走高端路线的“维多利亚”牌四轮汽车的信息归纳回答。 (2)依据材料中时间以及本茨从事工业生产的经历从科技创新、德国统一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消费迅猛发展等角度归纳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