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三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1878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三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三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三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三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三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三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三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三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三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三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三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三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三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三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三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三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三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新中国成立后,从19491952年,中国人民用三年多时间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随即开展了“一化三改”,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既有诸如中共八大、八字方针等正确的决策,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甚至后来的“文化大革命”的重大失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78年以前,体制僵化,发展不畅;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

2、建设进入一个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程标准素养解读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的表现。 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理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和失误。 从唯物史观角度总结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关注国情的意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_1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开展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企业。(2)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

3、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2方针: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3第一个五年计划(1)执行时间:19531957年。(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突出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4)意义: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4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时间:19531956年年底。(2)方式农业:组织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

4、路。手工业:组织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3)意义: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4)局限: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给社会经济发展遗留下了许多问题。曲折发展的十年_1探索历程(1)初期探索1956年4月,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实际上提出了开辟一条与苏联不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1956年9月,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制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即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

5、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重大失误原因: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刚刚起步,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党产生了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表现:1958年“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危害: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3)调整国民经济: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十年建设的成就(1)工业方面:建成武汉、包头等钢铁基地;形成冶金、采矿、电站、石化等工业设备制

6、造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础行业。(2)交通方面:新修铁路约八千公里,全国除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福建、宁夏、青海、新疆第一次通了火车。(3)能源方面:石油已经实现自给,结束了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_表现(1)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在“全面夺权”的狂潮影响下,全国经济陷入空前的混乱之中。(2)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经过近两年的整顿和调整,国民经济工作出现起色。(3)1975年,经过邓小平大刀阔斧的整顿,国民经济逐渐摆脱停滞和倒退的局面,开始了恢复和发展。影响(1)“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经济

7、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2)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易错提醒】土地改革运动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而不是集体公有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将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1949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概念阐释】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时期。所谓“过渡”是指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

8、会。【特别提醒】19491956年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过渡性”的主要表现(1)社会经济结构由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为唯一经济基础。(2)社会阶级结构由多种成分并存到都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3)社会主要矛盾由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转变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之间的矛盾。【图示图解】“一五”计划【名师点拨】“一五”计划主要在东北地区开展的原因东北矿产资源丰富;交通方便;工业基础好;距离苏联近,易于接受援助。【轻巧识记】“一、二、三、四”归纳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个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两大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

9、义经济建设(生产力)和改造(生产关系)并举。三项成果: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了单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四项举措: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制定共和国宪法。【易错易混】准确区分“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1)“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运动涉及生产关系方面。(2)“大跃进”错在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严重背离客观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错在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图示记忆】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9491952年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 (1)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为国家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2)在城市没收官

10、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具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进行“五反”运动,建立工人对资本家的监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使资本主义经济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3)稳定物价,统一财经: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粮食、食油、棉花实行统购统销,目的是保障城镇农副食产品的供应。 统购统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一项控制粮食资源的计划经济政策,所谓“计划收购”被简称为“统购”,“计划供应”被简称为“统销”。后来,统购统销的范围又继续扩大到棉花、纱布和食油。这一政策取消了原有的农业产品自由市场,初期有稳定粮价和保障供应的作用,后来变得僵化,严重地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

11、20世纪80年代改革之后,该项政策被取消。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一五”计划的特点史料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19531957年),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相当于7亿两黄金。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说明投资领域的侧重点。说明援助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国家及新建企业重点分布地区。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特点。提示 优先发展重工业;重点发展区域在东北地区。2“一化三改”

12、的成就史料下面是1950年、1953年、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史料隐含两层信息:一是资本主义工业逐渐消失;二是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该时期对民族工业的政策是利用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方面,限制其投机倒把的消极性,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史料反映了1950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提示 变化: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意义:标志着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工业化

13、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1)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革命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2)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被喻为“一体两翼”。 (3)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三大改造使得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经验教训1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史料大会(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刘少奇的政

14、治报告,不仅系统地论述了以论十大关系为中心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而且进一步提出和解决了一系列战略问题。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明确指出:我们党已经领导人民取得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说明中共八大是一次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正确探索,但是这些正确的方针没有贯彻落实。是毛泽东于1956年4月发表的一篇文章,标志着中国从“模仿苏联”到“走自己的路”的开始。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共八大认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一主要矛盾?提示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

15、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解决方法:发展生产力。2国民经济建设的失误史料一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史料二说明“左”倾错误思想在经济建设领域的发展。说明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人民生产积极性的降低。史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以这两个事件为代表的经济建设失误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提示 事件:“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后果: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生产积极性降低,19591961年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比较“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运动比较项开始时间背景概况后果“大跃进”运动1958年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定社会

16、主义建设总路线片面大办工业、大办农业,提出不切实际的高指标造成严重后果,导致19591961年的三年经济困难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大跃进”高潮的影响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损害农民的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降低,农业停滞不前 一、 “一五”计划的特点、实质和成因1特点(1)改革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2)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3)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4)具有渐进性和长期性的特点。(5)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相辅相成。2实质:“一五”计

17、划既是中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3成因(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2)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3)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的速度都比较快。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也是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对点演练】1下表是1950年中国与美国、印度在钢、发电人均产量方面的比较中国美国印度钢2.37 kg538.3 kg4 kg发电2.76 kWh2 949

18、 kWh10.9 kWh为改变这一局面,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A鼓励私人企业投入再生产B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C对国民经济方针进行调整D开展“三反”“五反”运动解析:选B。“一五”计划期间实行的是三大改造,故A项错误;从表格数据可知,中国的重工业很落后,“一五”计划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故B项正确;对国民经济方针进行调整是在1960年冬开始,故C项错误;开展“三反”“五反”运动是在1951年年底到1952年10月,且“三反”“五反”运动也无法解决重工业落后的问题,故D项错误。 二、1956197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出现失误的原因及教训1原因(

19、1)客观原因:人们对错综复杂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及中国革命、建设的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需要一个过程。(2)主观原因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形势的认识和分析发生了偏差,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得不到认真执行,党内民主得不到充分发扬,党的领导干部缺乏严格监督。没有正确处理“左”倾、右倾错误的关系。长期以来,注意反对右倾错误,但缺乏对“左”倾错误的认识和警惕,人们在心理上认为越“左”越革命,从而造成了“左”倾错误的恶性发展,多数人的失误都是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出现的。缺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生产力

20、发展阶段。2教训(1)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必须结合和反映中国的具体实际。(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3)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4)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发展,综合平衡。(5)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6)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反之就会造成失误甚至遭受挫折。因此,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对点演练】2某学生搜集了以下相关资料:“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召开、“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你认为他研究的主题是()A政权巩固B曲折探索C改革创新 D盛世华章解析:选B。材料强

21、调的是经济发展举措而非政权巩固,故A项错误;由材料“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召开、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可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成功有失败,在曲折中前行,故B项正确;改革创新是在1978年以后,故C项错误;盛世华章是在21世纪,故D项错误。1以下历史事件,标志着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开始的是()A土地改革的开始B“一五”计划的实施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改革开放的提出解析:选B。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从此开始,故选B项。2新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批新型喷气式飞机是在()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C“大跃进”运动期间 D改革开放时期解析:

22、选B。“一五”计划期间,飞机制造等重工业部门建立起来,试制成功第一批新型喷气式飞机,故选B项。3下表反映了我国19521956 年所有制结构的重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公私合营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1952年19.11.50.77.971.81956年3.253.47.30.17.0A.人民政权的巩固 B苏联的援助C三大改造的进行 D工业化的实现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从1952年到1956年,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比例上升,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减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

23、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故选C项。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A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B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C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D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解析:选C。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故选C项。5下图是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宣传画,上面有“社社亩产万斤粮”“人人共庆丰收年”等标语。它反映了当时()A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B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C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D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据“社社亩产万斤粮”“人人共庆丰收年”可知,该宣传画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故选B项。6

24、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中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征是()A国民经济的曲折发展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C国民经济停滞D国民经济高速增长解析:选A。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中期,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出现曲折和失误,故选A项。教材答疑名师指津一、学习思考1.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并举的路线?提示 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明确提到在我国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提示 因为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建立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

25、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形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3.论十大关系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进行了哪些重要探索?提示 它在总结新中国经济建设经验和以苏联经验为借鉴的基础上,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等十大关系,提出要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大力进行经济建设,从而提出了开辟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提示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下发动起来的,其主要特点或主要标志是:

26、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5.1975年邓小平领导整顿的重点是什么?提示 1975年邓小平领导整顿的重点是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对交通运输、钢铁工业和国防科技工作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6.为什么说“文化大革命”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极其沉痛的教训”?提示 在“文化大革命”的长时间社会动乱中,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发展缓慢。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从20世纪70年代起,正是国际局势趋向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的时期。但中国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因此说“文化大革命”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

27、极其沉痛的教训”。二、自我测评1.我国政府为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实施了哪些重大的经济举措?提示 接收帝国主义在华资产,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归国家所有;开展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结合史实,说明从1956年到1966年的十年是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曲折发展的十年。提示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方面,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在具体实践方面建成了武汉、包头两大内地钢铁基地,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全国除西藏以外的各省、

28、自治区都有了铁路,福建、宁夏、青海、新疆第一次通了火车。这一时期,石油基本实现自给,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宣告结束。,这十年间,也发生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样的严重失误。中共中央在经济工作中的一些“左”倾错误观点并没有得到彻底纠正,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所发展,如“阶级斗争扩大化”等。三、材料阅读与思考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材料中所说的“十年中”经济建设遭遇的严重挫折和取得的主要成就。提示 从严重挫折和主要成就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回答。可参见“自我测评”中的第2题的答案内容。(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 1952年我国某一出版社出版了苏联农民的今天就是中国农民的明天宣传画

29、。以苏联为榜样,中国随后在农业领域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封建土地制度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建立人民公社体制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解析:选D。根据史实我们不难得知,新中国早在1952年年初就基本完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改革,故A项错误;中国正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1978年以后,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体制确立于1958年,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952年我国某一出版社出版了苏联农民的今天就是中国农民的明天宣传画”和史实可知,随后新中国采取的措施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故D项正确。2(2019嘉兴高一期末)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途径是(

30、)A公私合营B建立生产合作社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实行人民公社制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故A项正确;建立生产合作社是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故B项错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故C项错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人民公社制于1958年实施,故D项错误。3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以户籍来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实行这一制度旨在()A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B适应工业化战略的需要C满足抗美援朝战争的需求D促进三大改造顺利实施解析:选B。根据材料“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

31、供应制度,以户籍来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可知,这一时期开始逐步确立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适应工业化战略的需要,故B项正确。4下图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中国已经实现工业化C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明显D“一五”计划成就巨大解析:选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指的是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不是农、轻、重的比例,故A项错误;1957年,中国的工业化刚刚起步,故B项错误;国有企业改革是在改革开放后,故C项错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的比例有所变化,故D项正确。5下图是新中国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宣传画。它反映了当

32、时()A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 B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C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D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解析:选B。“敢想敢说又敢干,甘薯亩产五十万”反映的是浮夸风,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6 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我国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应是()A一化三改 B综合平衡C多快好省 D以粮为纲解析:选B。一化三改是1953年到1956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故A项错误;由材料“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可知为国民经济的调整,目的是实现综合平衡,故B项正确;多快好省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

33、强调的是国民经济的调整,故D项错误。7据统计,到1965年,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商业机构的从业人员由1957年的522.2万人减少到302万人,减少42.1%。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财政困难依然严峻 B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产业结构趋于均衡 D八字方针的推行解析:选D。材料不能体现财政困难的信息,且财政困难不是商业机构人员调整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材料本身就是经济结构变化的一种表现,故B项错误;产业结构趋于均衡属于结果,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社会主义性质的商业机构的从业人员由1957年的522.2万人减少到302万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是八字方针推行的结果,故D项正确。8 20世

34、纪70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实行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农村的生产关系已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B暴露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下所产生的严重弊端C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表现形式D农村富裕生活使人们普遍产生了非常懒惰的心理解析:选A。“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反映的问题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其实质是农村的生产关系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

35、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为此,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的发展战略。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材料二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项目1952年1957年增幅(%)钢(万吨)135535296煤炭(万吨)6 60013 10098棉纺物(亿米)38.350.532谷物(万吨)16 09219 50521材料三在这岁月更新的时候,回顾过去一年的巨大成就,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越发增强了。我们的事业永远是前进的。但是,在前进的道路上,有时会遇到某些曲折,这也是很自然的。因为我们所从事的社会主义事业,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项伟大的艰巨的新事业。人民日报社

36、论(1957年元旦)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前提。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的作用。(2)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3)据材料三,指出人民日报社论体现出的心态。结合1956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简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得出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角度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数据的纵横比较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发展特点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苏联模式的影响、建设经验的欠缺等方面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越发增强了”得出乐观自信的心态;第二小问,结合1956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共八大等方面简析。答案:(1)前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作用:“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2)状况:重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农业生产发展滞后。原因:受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影响;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欠缺。(3)心态:乐观自信。因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中共八大的召开。- 1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