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精讲:第12讲 美苏争锋.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184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精讲:第12讲 美苏争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精讲:第12讲 美苏争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精讲:第12讲 美苏争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精讲:第12讲 美苏争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精讲:第12讲 美苏争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精讲:第12讲 美苏争锋.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精讲:第12讲 美苏争锋.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精讲:第12讲 美苏争锋.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概览两次世界大战二战后初期20世纪6070年代20世纪90年代内容进入20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在殖民地和势力划分等问题上矛盾加深,两次世界大战爆发,深刻地影响了国际格局。欧洲传统的中心地位逐步丧失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优势,妄图称霸世界,把苏联看成称霸的障碍,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随着西欧、日本、中国、第三世界等新兴力量的崛起,整个世界出现了新的形势即多极化趋势,并日益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当今世界格局呈现

2、“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主旨一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了挑战。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共体、中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第12讲美苏争锋考纲要求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历史背景思维发散影响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各国综合国力的消长变化。二战后之所以出现两极格局,一是由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二是因为美苏两国实力的增强。2表现思维发散冷战史观结论全球史观美苏之间的冷战以及

3、由此形成的两极格局,延缓了全球化进程唯物史观冷战,就是除了战争行为之外的一切敌对行为,因此冷战给当时的两大阵营带来了一定的和平环境,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思维导图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之间的关系史料一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解读美国强调有责任维护和平与国家安全,实质是公开干预别国内政,谋求世界霸权。史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

4、大学的演说解读马歇尔计划表面上是要帮助欧洲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实质是以经济手段实现控制欧洲的目的。史料三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北大西洋公约解读史料强调北大西洋公约实行集体安全、集体防御,实质上是从军事上孤立、威胁、遏制苏联。史论冷战的目的、实质、影响(1)目的:遏制苏联势力的扩张和共产主义蔓延,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加强对西欧的控制。(2)实质:美国要称霸全球。(3)影响:造成西欧依赖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造成部分国家分

5、裂(德国和朝鲜);导致国际局势紧张:在欧洲,冷战导致德国分裂。在亚洲,冷战则表现为使朝鲜分裂以及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爆发,古巴导弹危机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由于核恐怖和核平衡,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没有发生;不结盟运动中第三世界崛起。1 (2013广东高考)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A联合国 B欧洲共同体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答案D解析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既是美国控制西欧各国的措施,又是美国对抗所谓的苏联“侵略”的措施。联合国是国际性政

6、治组织,其主旨在于维护世界和平而非倡导对抗,排除A项;欧洲共同体是西欧国家建立的经济一体化组织,不包括美国,且是在1967年建立,而材料中马歇尔计划的提出是在1947年,排除B项;华沙条约组织是苏联主导的军事政治集团,目的是对抗美国,排除C项。2 (2013上海高考)某学者写道:战后发生的许多事情是“无法全部装在冷战这个盒子里的”。冷战分割了世界,不过冷战只是这个世界的一个部分,与之并存的还有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冷战无疑对这些问题产生影响,而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影响了冷战。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A冷战是时代的中心,而非时代本身B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影响了冷战的态势C冷战既是时代的中心,又是

7、时代本身D冷战分割了世界,影响了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答案A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之间由于国家利益、社会意识形态等分歧与对立,开始冷战,冷战使世界分裂为两部分,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深刻影响了世界,故A项最准确;在冷战掩盖之下还存在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这些问题与冷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特点,但B、D两项不是最佳理解;C项表述不正确。3 (2011福建高考)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A提出杜鲁门

8、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答案C解析备选项中事件分别出现于1947年、1947年、1955年、1965年,只有C项符合“20世纪50年代”这一条件。4 两个阵营形成了:一个是帝国主义反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建立帝国主义的世界霸权和摧毁民主;另一个是反帝国主义的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摧毁帝国主义、巩固民主和根除法西斯残余势力。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看,这里两个阵营对立的实质是()A两种社会性质不能相互兼容B美苏两国对世界霸权的竞争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余火未熄D对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答案B解析两个阵营是指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集团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其由初期的意识

9、形态对立转变为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对世界霸权的争夺,从历史发展进程看,B项是实质。5 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应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上述言论的背景是()A美苏关系逐渐恶化 B中美关系彻底破裂C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西欧和日本迅速崛起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需结合题干中的时间及“应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等信息,经分析可知当时的美国企图称霸世界,美苏关系的战时同盟逐渐变为战后对抗,故选A项。20世纪40年代中美关系的破裂与题干无关;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20世纪50年代华约的成立,排除C项;西欧和日本迅速崛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故答案为A项。考点二两极格

10、局下的矛盾与影响1.导致一些国家分裂2.导致国际局势紧张3积极影响思维导图冷战的表现史料一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三日凌晨上演。西柏林人一觉醒来,发觉自己等于成为牢中囚徒。东德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外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亨利基辛格大外交解读反映冷战导致德国分裂。史料二美国准备按照总统决定采取一切必要步骤,包括使用武装力量,援助求援保卫其自由的任何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成员国或保护国。1964年8月7日美国国会通过的东京湾决议案解读表明冷战导致国际局势紧张,局部“热战”出现。史料三苏联获得核武器

11、及其运载手段现在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核战争是一种相互毁灭的战争。美国总统肯尼迪解读表明冷战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危险之中。史论1两极格局下的基本矛盾(1)美苏之间的矛盾。美苏争霸对苏联造成极大的损害,加速了苏联的解体。(2)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3)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中苏关系恶化,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也出现了要求摆脱苏联控制的倾向,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分化。(4)第三世界国家与霸权主义、殖民主义之间的矛盾。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崛起,在东西方两大集团之外增加了一支崭新的国际政治力量。史论2两极格局的

12、影响(1)积极影响两大集团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共存中相互借鉴,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在两极格局下,亚非拉国家为维护自身的安全,开展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2)消极影响政治上,严重恶化的国际关系,使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经济上,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局部战争不断,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1 (2013海南高考)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A苏联在对峙

13、中处于攻势地位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材料强调苏联针对美、英等国的分裂措施,而采取的应对措施,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排除B项;选项C,虽然正确,但不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排除C项;1948年冷战已经开始,美苏展开全面对抗,但又避免了爆发直接的军事冲突,也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故选D项。2 (2013江苏高考)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下面地图,理解准确的是()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D德

14、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地图反映了19451949年被占领的德国,D项可以直接排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造成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美苏冷战对峙。当时围绕德国领土问题,美苏两国没有出现热战,排除B项。华约建立于1955年,排除C项。故答案为A项。3 (2013福建高考)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B要用“热战”

15、代替冷战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答案D解析“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是强调冷战对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的重要性,是关乎其生死存亡的对抗,而非强调“热战”。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4 2012年6月22日,美韩在黄海举行“最大规模的”实弹演练,朝鲜国旗被当做道具扮演打击目标。这引发了世人对新一轮冷战的担忧。关于冷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国家利益之争是根本成因B冷战期间世界没爆发武装冲突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D期间孕育着结束冷战的因素答案B解析欧洲冷战、亚洲“局部热战”是二战后世界局势的重要特点,故B项表述错误。5

16、“没有庆祝活动。关于停战协定签字的消息在时代广场灯光新闻牌上闪烁着,人们驻足读着这一通告,耸耸肩膀继续走路,不像欧洲胜利日和对日作战胜利日,没有欢呼的人群聚集在一起艾森豪威尔显然是实现了他结束战争的竞选诺言,但是这一结局丝毫也未能振作美国的民族精神。”这段话中的“战争”指的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 B朝鲜战争C越南战争 D海湾战争答案B解析从材料的总统艾森豪威尔、“未能振作美国的民族精神”等可知选择B项。1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为两极格局奠定基础。正确。二战后期,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并不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完全形成。2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错误。杜

17、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3美苏冷战时期,世界不太平,仍然有局部战争。正确。冷战是指二战后东西方阵营之间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除直接军事对抗以外,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但这并不是说当时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如在冷战的大背景下,美国在局部地区实行“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1冷战政策是指美国针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同时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扶植和控制。2“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政府提出的对外政策纲领,是美国国家实力、国家性质及国家利益的体现,是美国对外扩张的表现。3马歇尔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西欧和土耳其渡过了经济困难时期,进入了经济恢复阶段,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防止了革命的爆发。41949年,在美国的支持下,德国西部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5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