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十三 探究单摆的运动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准备 图S13-12lg 实验目的 1学会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2能正确熟练地使用秒表 实验原理 当摆角小于_时,单摆做简谐运动,其运动周期为 T_,与摆角的大小及摆球的质量无关,由此得到 g _.因此,只要测出摆长 l 和振动周期 T,就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g 的值542lT2实验器材带孔小钢球一个、细丝线一条(长约 1 m)、毫米刻度尺一把、_、_、带铁夹的铁架台秒表游标卡尺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1)让细线的一端穿过金属小球的小孔,然后打一个比小孔大一些的线结,做成单摆(2)把细线的上端用铁夹固定在_上,把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使铁夹
2、伸到桌面以外,让摆球自然下垂,在_处作上标记,如实验原理图 S13-1 所示(3)用_量出摆线长度 l,用_测出摆球的直径,即得出金属小球半径 r,计算出摆长 l_.铁架台单摆平衡毫米刻度尺游标卡尺位置lr(4)把单摆从平衡位置处拉开一个很小的角度(不超过 5),然后放开金属小球,让金属小球摆动,待摆动平稳后测出单摆完成_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 t,计算出金属小球完成_次全振动所用时间,这个时间就是单摆的振动周期,即 T_(N 为全振动的次数),反复测 3 次,再算出周期 T T1T2T33.1tNN(6)改变摆长,重做几次实验,计算出每次实验的重力加速度值,求出它们的平均值,该平均值即为当地的重
3、力加速度值(7)将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相比较,分析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5)根据单摆周期公式 T2lg计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42lT2.数据处理(1)公式法:测出 30 次或 50 次全振动的时间 t,利用 T tN求出周期;不改变摆长,反复测量三次,算出三次测得的周期的平均值 T,然后代入公式 g42lT2 求重力加速度图S13-2(2)图象法由单摆周期公式不难推出:l g42T2,因此,分别测出一系列摆长 l 对应的周期 T,作 l-T2 的图象,图象应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求出图线的斜率 k lT2,即可利用 g42k 求得重力加速度值,如图 S13-2 所示实验分析 误
4、差分析(1)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悬点不固定,球、线不符合要求,振动的圆锥摆不是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的振动等(2)偶然误差主要来自时间的测量上,因此,要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不能多记或漏记振动次数【基础检测】图S13-3(2013 年安徽卷)根据单摆周期公式 T2lg,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如图 S13-3 甲所示,将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系一小钢球,就做成了单摆(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钢球直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mm.(2)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正确的有()A摆线要选择细些的、伸缩性小些的,并且尽可能长一些B摆球尽量选择质量大些、体积小些的C为了使摆的周期大
5、一些,以方便测量,开始时拉开摆球,使摆线相距平衡位置有较大的角度答案:(1)18.6 (2)ABED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不大于 5,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当摆球回到开始位置时停止计时,此时间间隔 t 即为单摆周期 TE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不大于 5,释放摆球,当摆球振动稳定后,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记下摆球做 50 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 t,则单摆周期 Tt50考点1 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 重点归纳 1强调在同一平面内振动且摆角小于 10.2选择在摆球摆到平衡位置处开始计时,并数准全振动的次数3小球自然下垂时,用毫米刻度尺量出悬线长 l,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然后算出摆球的半
6、径 r,则摆长 llr.4选用一米左右的细线典例剖析 例1: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1)他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 S13-4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填字母代号)A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B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C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D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图S13-4(2)他组装好单摆后在摆球自然悬垂的情况下,用毫米刻度尺从悬点量到摆球的最低端的长度 L0.9990 m,再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结果如图S13-5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_mm,单摆摆长为_m.图S13-5(3)下列振动图象真实地描述
7、了对摆长约为 1 m 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中横坐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B、C均为30次全振动的图象,已知sin 50.087,sin 150.26,这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_(填字母代号)CDBA答案:(1)AC (2)12.0 0.9930(3)A解析:(1)在“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实验中,要使单摆在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而且摆长便于调节,故选项A、C正确、选项B、D错误(2)摆球的直径d12 mm00.1 mm12.0 mm摆长lLd20.9990 m0.0060 m0.9930 m.(3)单摆振动的摆角5,当5时单摆振动的振幅Alsin 50.087
8、m8.7 cm,且为计时准确,在摆球摆至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故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考点2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重点归纳 1通过描点、连线可得到单摆的T2-l图象近似为一条直线2通过作出的图象说明单摆周期的平方和摆长成正比3根据图象求出图线的斜率k,再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可得g42k,进而求出重力加速度g.典例剖析例2:(2015 年四川成都摸底)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在测量单摆的周期时,从单摆运动到最低点开始计时,且记数为 1,到第 n 次经过最低点所用的时间为 t;在测量单摆的摆长时,先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悬挂摆球后的摆线长为 l,再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为 d
9、.(1)该单摆的摆长为_(2)该单摆的周期为_(3)用上述物理量的符号写出求重力加速度的一般表达式 g_.(4)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他测得的重力加速度的值总是偏大,其原因可能是下述原因中的()A单摆的悬点未固定紧,摆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增长了B把 n 次摆动的时间误记为(n1)次摆动的时间C以摆线长作为摆长来计算D以摆线长与摆球的直径之和作为摆长来计算解析:到第n次经过最低点所用的时间的周期数为 n12,该单摆的周期为T 2tn1.由单摆周期公式,T2ld2g,联立解得g n1222ld2t2.若单摆的悬点未固定紧,摆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增长了,测量的周期增大,即t增大,由此可知,测得的重力
10、加速度的值偏小,选项A错误;若把n次摆动的时间误记为(n1)次摆动的时间,由gn1222ld2t2可知测得的重力加速度的值总是偏大,选项B正确;若以摆线长作为摆长来计算,由g n1222ld2t2可知测得的重力加速度的值总是偏小,选项C错误;以摆线长与摆球的直径之和作为摆长来计算,由g n1222ld2t2可知测得的重力加速度的值总是偏大,选项D正确答案:(1)ld2(2)2tn1(3)n1222ld2t2(4)BD【考点练透】(1)如果测得的 g 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填写代号)A测摆长时,忘记了摆球的半径B摆线上端悬点未固定,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C开始计时时,秒表过早按下D
11、实验中误将 39 次全振动次数记为 40 次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用摆长l和周期T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公式是g42lT2.l/m0.40.50.80.91.01.2T/s1.261.421.791.902.002.20T2/s21.592.023.203.614.004.84(2)某同学在实验中,测量 6 种不同摆长情况下单摆的振动周期,记录表格如下:以 l 为横坐标、T2 为纵坐标,作出 T2-l 图线,并利用此图线求重力加速度 g.解析:(1)由公式g 42lT2 可知,g偏小的原因可能是测量摆长l时,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或测量周期偏大,故选项A、B、C正确(2)由单摆周期公式可得T242lg,所以T2-l图象是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直线斜率是k42g,g42k.在图线上取相距较远的两点(l1,T21),(l2,T 22),则kT22T21l2l1,所以g42l2l1T22T21.作出图象如图所示,由直线上的点(0.4,1.59)和(1.0,4.00)可求出k4.001.591.00.4 4,g42k 43.1424 m/s29.86 m/s2.9.86 m/s2答案:(1)ABC (2)如图 D56 所示图D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