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普 通 高 中 学 业 水 平 测 试 合 格 考标准示范卷(五)(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一、本大题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毕净 B英熊C光名D历史DA. 毕竟B英雄C. 光明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sn),嘴尖皮厚腹中空。B要解决“雅而不高”的问题,就得从增强文化底蕴(yn)入手。C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g)命的力量。D米洛斯的维纳斯显示了高贵典雅同丰满诱(xu)人的惊人的调和。DD.诱(yu)人3下面语段中,填入“()
2、”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这就是那首光射千古的七律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A句号 B. 顿号 C冒号D问号C解释说明过零丁洋的内容,所以用冒号。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公司已被我们收购,大家要抓紧时间做好_和管理工作。这家商场的购物环境不错,广告宣传也做了不少,但营业额一直很低。_商场得做做市场调查,找找原因。父亲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他在外国文学方面的造诣足以使专业人士_。A接洽看来侧目B接洽可见刮目C接收看来刮目D接收可见侧目C“接洽”强调联系、
3、洽谈,“接收”多指根据法令把机构、财产等拿过来,与语境中的“收购”联系更为紧密。“可见”用来揭示某种因果关系的推断,语气非常确定,“看来”是根据客观情况作出的估计。从说话人的口气看,“营业额低”的原因并不能肯定,因此用“看来”更恰当。“侧目”意思是“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刮目”是指“彻底改变眼光”,故本句应用“刮目”。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慢慢品味生活,你会发现,回味无穷的生活,就在那如水的平淡中。B清晨,千万缕金光洒向水面,那一池带着露珠的娇艳睡莲,尽态极妍。C一场春雨之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美丽。D拿到最新一期的读写舫,我迫
4、不及待地读起来,一篇篇精美的文章让我爱不释手。CC项,“雪白”与“五彩缤纷”矛盾。6下列句子表达明确、无语病的一项是()A冬天的济南是一个温晴的季节。B欧阳文忠从小就重视对子女进行素质教育。C做手术的是他的父亲。D能够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实现强国之梦的关键所在。DA项,应把“冬天”和“济南”交换位置;B项,“从小”应放在“重视”后,去掉“就”字;C项,有歧义。7对下列句子所运用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虎狼在前,重任在肩,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积极工作。风撞开人家的门窗,把破屋子上的茅草大把大把撕下来向空中扬去。A借代比喻拟人B借代借代拟人C比喻
5、借代拟物D比喻比喻拟人D均为比喻,“硬骨头”比喻高洁的气节,“虎狼”比喻困难;拟人,本句赋予了“风”人的动作。8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每当落日黄昏,暮烟疏雨的时候,_。一种松脂燃烧的香味山脚下便笼罩着一片苍茫的烟幕缕缕白色的炊烟弥漫在山野的四周缭绕在茅舍的烟囱上ABCDC根据所给的首句,可知与时间状语衔接最紧密的是,先写“山脚下”的“烟幕”,再写“炊烟”“缭绕”,后写“香味”“弥漫”。顺序是由视觉到嗅觉。9下面文字中画线的部分,表达都不得体的一组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来了,我校将于教师节当天早上在学校礼堂举行教师节庆祝活动,并表彰一批优秀教师。我校研究决定邀请您出
6、席,并代表家长在大会上讲几句话。希望您认真准备并依时光临。A B C DC“又来了”改为“又将来临”;“教师节当天”改为“9月10日上午8点”;“我校研究决定邀请您”改为“特邀您(届时)出席”;“讲几句话”改为“发言”;“希望您认真准备并依时光临”改为“恭候光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周军同学生病了,医生说要住院治疗一个星期才能上课。请你以周军的身份向他的班主任陈老师写一张请假条。称呼和日期可以忽略。10下列请假条,表达最恰当的一项是()A请假一星期。B我病了,要住院治疗。C医生说要住院治疗一个月。D我因病需住院一星期,特向陈老师请一星期的假。答案:D11在上题的选项中,选择不恰当
7、的一项,把序号填入下列括号中,分析其不恰当的原因。()不恰当的原因_答案:A.没说明原因,不恰当。B没说明请假时间,不恰当。C需住院一星期,不是一个月,不恰当。二、本大题7小题,共3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215题。(19分)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
8、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节选自赤壁赋)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
9、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选自宋史苏轼传,有改动)【注】范滂:东汉人,曾任汝阳太守属吏,因抑制豪强,反对宦官,33岁死于狱中。其母深明大义。涂潦:泥水。锸(ch):锹。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B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C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D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
10、/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D“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是并列词组,前后都断开,故选D。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相缪:互相盘绕C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酾酒:斟酒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渔夫、樵夫DD项,“渔樵”,捕鱼砍柴。14对节选自赤壁赋选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曹操短歌行中的句子,既描写了当时的景象,又引出了话题。B“客”想象了曹操当年的盛况,并以曹操自比。C“而今安在哉”一句,从结构上看,承上启下。D“客”通过人和自然的对比,为人生感到悲哀
11、。BB项,用曹操“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表示人世的无常和悲哀。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5分)译文:_(2)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5分)译文:_答案:(1)你如果能成为范滂那样的人,我又怎么能不和范滂的母亲一样深明大义呢?(2)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替我尽力护城。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县人。十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苏洵到外地去游学,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次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程氏读到后汉书范滂传时,发出深深的慨叹,苏轼对她说:“我如果想和范滂一样为名
12、节而不顾生死,母亲您答应吗?”程氏说:“你如果能成为范滂那样的人,我又怎么能不和范滂的母亲一样深明大义呢?”(苏轼)从密州到徐州赴任。这年,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在梁山泊上泛滥,就要溢出南清河。水汇集在城下,不停上涨不能及时流泻,城就要被冲垮了,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城。”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亲自到武卫营,将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替我尽力护城。”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当效命于您。”于是率领众人拿着箕畚铁锹出城。从东南方向筑起长堤,以戏马台为
13、起点,一直到城门口。然而雨日夜不停地下,水势更大了,城还有六尺没有沉。苏轼住在城上,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最终保全了城。苏轼又请求增调明年的夫役,在老城增建木岸,以防洪水再来。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7题。(9分)春光好五代欧阳炯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16下列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全词皆写春光,上片写特定环境的春景,下片写对春天总的印象。B“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写出了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争奇斗艳的景象。C“笋迸苔钱嫩绿”的意思是春雨之后新笋从点点
14、如钱的绿苔地中迸发出来。D词的下片后两句描绘了早春园林夕照的美丽景色。A此词上下片都是写春光,上片写总的印象,下片写特定环境的春景。17作者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6分)_答案:阳光(或天气)温暖,花儿芬芳,万物充满勃勃生机。表达了词人对春天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喜之情。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庄子逍遥游)(2)_,_,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吾尝终日而思矣,_;吾尝跂而望矣,_。(荀子劝学)答案:(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3)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三
15、、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明代花鸟画明代初期,因太祖朱元璋对南宋院体画风青睐有加,花鸟画大致延续了宋代院体工笔画风格,没有新突破。明宣宗朱瞻基同宋徽宗一样,雅好诗文书画,尤好花鸟画。他在位期间,宫廷画院的花鸟画风格面貌多样,有延续南宋院体花鸟画艳丽典雅风格的工笔重彩画家边文进,有出自北宋徐熙野逸风格的没骨画家孙隆,有笔墨洗练奔放、造型生动的水墨写意画家林良,还有精丽粗健并存、工笔写意兼具的画家吕纪。不过,这些风格面貌大多沿袭宋代花鸟画,并无根本突破。从意境与格调方面看,这时期的花鸟画比宋代院体花鸟画略逊一筹。事实上,明代花鸟画的大突破直到中期以后才出现
16、。明代中期,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花鸟画创作,他们的创作风格一开始就与院体画大相径庭,最有代表性的是吴门画派。吴门画派的成就主要在花鸟画方面,代表人物有兼擅人物、山水、花鸟的“吴门四家”,即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沈周与文徵明主要延续宋、元文人画传统,疏简而不放逸;唐寅与仇英主要吸收南宋院体画风,并融入了时代的精神特质,体现了当时的市民趣味。他们的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美术史上颇有影响。严格地说,吴门画派的花鸟画是对前代的延续,并没有开宗立派的意义。然而,到吴门画派的弟子一代,花鸟画在陈淳、陆治、周之冕那里结出了果实,陈淳早年习元代绘画,后学于文徵明,花鸟、山水
17、兼擅。他将书法和山水画笔法融入花鸟画,运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巧妙地表现花叶的形态与阴阳向背,简练放逸又不失法度,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如果说陈淳的大写意花鸟充分表现了笔墨的特征与画面的形式感,那么徐渭的作品则充分发挥了大写意花鸟托物言志的功能,洗胸中块垒,抒澎湃激情。在绘画语言风格方面,他吸收宋、元文人画及林良、沈周、陈淳的长处,兼融民间画师的优点,同时将自己擅长的狂草笔法融入绘画。在其笔下,梅兰竹石被赋予了他强烈的个性,以狂怪奇崛的姿态傲视万物。他是第一个使用生宣作画的花鸟画家,利用生宣良好的吸水性来控制画面水墨渗化效果,表达特殊韵味。他还以泼墨法作花鸟,用笔墨的纵横捭阖表达自身的愤懑情绪
18、。徐渭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的新体派,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海派乃至齐白石都曾受其影响。他的成就超越了早于他的陈淳,后世将二人并称为“青藤白阳”。19下列关于明代花鸟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明宣宗时,宫廷画院花鸟画风格多样,但意境与格调比宋代院体花鸟画略逊一筹。B陈淳的大写意花鸟画充分表达了笔墨的特征与画面的形式感,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C“吴门四家”的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基础上发展出鲜明个性特征,在美术史上颇有影响。D徐渭在绘画上的成就超越了诸多前代画家,对后世影响深远。D“成就超越了诸多前代画家”错,文中只是说徐渭在花鸟画上的成就超越了陈淳。20下列对明代花鸟画取得丰硕成果的
19、原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画家们广泛地学习和借鉴院体画家、文人画家及民间画师的优良画风。B文人参与花鸟画创作以后,绘画作品更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特质。C画家们大胆尝试,或借鉴山水画笔法,或引书法笔法入画,或使用新材料。D画家们具有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激情和狂怪奇崛、傲视万物的强烈个性。D“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激情”错,原文中并未体现。属于无中生有;“狂怪奇崛、傲视万物的强烈个性”,只有徐渭具备,而非“画家们”,属于以偏概全。2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标题点明了文章的论述对象,文章主要论述了明代花鸟画的发展。B第一段最后一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C文章语言典雅,饶有韵味
20、,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D文章列举“吴门画派”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吴门画派的花岛画取得了极大突破。D根据原文第三段“严格地说,吴门画派的花鸟画是对前代的延续,并没有开宗立派的意义”可知“取得了极大突破”错。四、本大题3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湖底阿城后半夜,人来叫,都起了。摸摸索索,正找不着裤子,有人开了灯,晃得不行。浑身刺痒,就横着竖着斜着挠。都挠,咔哧咔哧的。说,你说今儿打得着吗?打得着,那鱼海了去了。听说有这么长。可不,晾干了还有三斤呢。闹好了,每人能分小二百,吃去吧。人又来催。门一开,凉得紧,都叫,关上关上!快点儿快点儿,人家司机不等。这就来,也得叫人穿上裤子呀
21、!穿什么裤子,到那儿也是脱,怎么也是脱。不但裤子穿上了,什么都得穿上,大羊皮袄一裹,一个一个地出去,好像羊竖着走。凉气一下就麻了头皮,捂上帽子,只剩一张脸没有知觉。一吸气,肺头子冰得疼。真冷。玩儿命啊。吃点子鱼,你看这罪受的。都说着,都上了车。车发动了,呼地一下蹿出去,都摔在网上了,都笑,都骂,都不起来,说,躺着吧。草原冻得黑黑的,天地黑得冷,没有一颗星星不哆嗦。就不看星星,省得心里冷。骑马走着挺平的道儿,车却跑得上上下下。都忍着说,颠着暖和。天却总也不亮,都问,快到了吧?别是迷了。车也不说一声儿,一下停住。都滚到前头去了。互相推着起来,四面望,都说,哪儿呢?怎么瞅不见呀?车大灯亮了,都叫起来
22、,那不是!草原不知怎么就和水接上了。灯柱子里有雾气,瞅不远。都在车上抓渔网,胡乱往下扔。扔了半天,扔完了。都往下跳,一着地,嗬,脚腕没知觉,跺,都跺,响成一片。车转了个向,灯照着网。都择,择成一长条,三十多米,一头拴在车头右边。一抬头,天麻麻亮。都说,刚才还黑着呢。先拢起一堆火。都伸出手,手心翻手背,攥起来搓,再伸出去,手背翻手心,摸摸脸,鼻头没知觉。都瞅水。说是湖,真大,没边儿。湖面比天亮着几成。怪了,还没结冰。都说,该结了,怎么还没结呢?早呢,白天还暖和呢,就是晚上结了,白天也得化。这才刚立秋。关外不比关里。北京?北京立秋还下水游泳呢!霜冻差不多了,霜冻也没这疙冷。酒拿出来了,说,都喝。喝
23、热了,下水。火不能烤了,再烤一会儿离不了,谁也不愿下水了。别烤了,别烤了。都离开了,酒传着喝。天一截比一截亮。湖纹丝不动。都甩了大羊皮袄,缩头缩脑地解袄扣子。绒衫不脱,脱裤子。都赶紧用手搓腿肚子,咔哧咔哧的。搓热了,搓麻了,手都搓烫了,指尖还冰凉。都佝着腰,一人提一截网,一长串儿,往水里走。都嚷,这水真烫啊!要不鱼冻不死呢,敢情水里暖和。你说人也是,咋不学学鱼呢?嘿,人要学了鱼,赶明儿可就是鱼打人了。都笑着,都哆嗦着,渐渐往深里走。水一圈儿一圈儿顺腿凉上来。最凉的是小肚子,一到这儿,都吆喝。水是真清。水底灰黄灰黄的。脚碰到了,都嚷,嘿,踩着了!别嚷别嚷,鱼一会儿跑了。网头开始往回兜,围了一大片
24、。人渐渐又走高了,水一点一点浅下去。水顺着腿往下流。都叫,快!快!冻得老子顶不住了!天已大亮,网两头都拴在车头后面。司机说,好了没有?都说,好了好了,就看你的了!半天没动静。司机一推门,跳下来,骂,冻上了,这下可毁了!都问,拿火烤烤吧?司机不说话,拿出摇把摇。还是不行,就直起腰来擦一下头。都在心里说,嘿,这小子还出汗了。司机的胳膊停在脑门上,不动,呆呆的。都奇怪了。心里猛地一下,都回过头去。一疙瘩红炭,远远的,无声无息,一蹿,大了一点儿。光着的腿上都有了感觉。那红炭又一蹿,又大了一点,天上渗出血来。都噤声不语,心跳得咚咚的,互相都听得见,都不说。还站在水里的都一哆嗦,喉咙里乱动。听见那怪怪的声
25、音,岸上的都向水里跑。湖水颤动起来,让人眼晕,呆呆地看着水底。灰黄色裂开亿万条缝,向水面升上来。都是鱼。2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二段“打得着,那鱼海了去了”这句充满地方色彩的话,既巧妙交代了这群人要去打鱼的事情,又表现出他们兴奋的心情。B文章注重描写特定情境下人物的感受,“哆嗦”的星星,“红炭”似的朝阳,都绝妙地写出了人们在打鱼境遇中的特殊感受和情绪。C文章擅长人物性格描写,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善于在人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与衬托中,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D文章叙写了一群人半夜前往草原大湖网鱼的神奇过程,以短句为主要言说方式,笔法
26、老练,用语奇崛,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CC项,“善于在人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与衬托中”错,没有“对比”。23文章中网鱼的人群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分)_解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人物性格特征的题目,注意梳理文章的情节,根据文章的情节进行概括。答案:(1)性情粗犷而有野性。大声说闹,大声笑骂,不拘生活小节。(2)性格坚忍而乐观。半夜网鱼,虽然气候异常寒冷,路途颠簸遥远,湖水冰冷刺骨,但因能打到鱼的愿望而勇敢从容面对。(3)经验丰富,互相配合。大家听从安排,统一行动,团队间能互相帮助,互相安慰。24文章是怎样叙述网鱼的一群人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_解析:这是一道考查文章的
27、材料组织特征的题目,注意线索、视角、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此题以时间为线索,清晰地呈现出打鱼过程;以“我”的所见所闻来叙写,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以网鱼人群在特定的打鱼境遇中的感觉状态和情绪状态来叙写事件,容易调动读者的体验。答案:(1)以时间为线索,从半夜被叫起到日出看到湖底的鱼,清晰呈现打鱼的过程;(2)以“我”(隐匿的叙述人)的所见所闻来叙写,真实再现打鱼时节气候的寒冷和打鱼人群的辛苦、兴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3)以网鱼人群在特定的打鱼境遇中的感觉状态和情绪状态来叙写事件,容易调动读者的体验,使读者感同身受。五、本大题1小题,共60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28、的武亦姝获得“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后,文化界引发了背诵古诗词是否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的争论。有人认为机械地背诗比的不过是记忆力,这本质上是一场记忆力大比拼,是高考模式的可悲延伸;也有人认为该节目让传统文化的魅力被挖掘出来,有助于提升全民文化素养。对于这种争议,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不少于700字。【立意探索】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中国国学热,热爱者有之,唏嘘者有之,艳羡者有之,批判者有之。材料中一些评论者、学者的观点也合理。但是我们要明白,一档电视节目容量有限,不大可能具备普及传统文化的能力。记忆力是基础,其他的各种能力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在传
29、统文化长期式微的背景下,这是需要呵护的。背诗也是需要下苦功夫的,不盲目追随同龄人聚集的潮流,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可敬的举动。参考立意:(1)从支持的角度:迎合了当前“国学热”节目,弘扬了传统文化精粹;是综艺界的清流,让人们看到了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不必做过多的拔高,也不必认为没有积极的一面;少一点警惕和挑剔,多一点善意和欣赏;启蒙国人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热情,能普及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人文主义。(2)从批判的角度:大部分内容考查记忆力,对人的能力提高无益,更谈不上弘扬传统文化;节目选材基于中学教材,更加重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加重了急功近利的现实;考查死记硬背,束缚人的创新能力;纯粹的记忆不能代替理解,只是暂时的;能背多少诗词,与个人的文化程度、人格修养不成正比;背诵量的大小不能衡量人的能力和本事。- 13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