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天津市南开区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027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南开区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天津市南开区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天津市南开区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天津市南开区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天津市南开区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天津市南开区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天津市南开区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天津市南开区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天津市南开区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天津市南开区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天津市南开区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天津市南开区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天津市南开区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天津市南开区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天津市南开区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天津市南开区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60分钟。第I卷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崩塌是指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图1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该地在某次降雨后形成多处崩塌地(图1中阴影部分)。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 关于图1中四处崩塌地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形成的高差最大B. 地所在地形是山脊C. 地崩塌物的体量最小D. 地的崩塌方向朝南2. 图2方框表示岩浆、侵入岩、喷出岩、沉积岩、变质岩,箭头表示地质作用,能够反映

2、崩塌过程的地质作用及其相关地理事物的是A. 、沉积物B. 、丁C. 、戊D. 、乙【答案】1. D 2. A【解析】【1题详解】图中显示,处崩塌区域跨六条等高线,而处崩塌区域跨五条等高线,因此地形成的高差不是最大的,A错误。地等高线凸向高处,应为山谷的一侧,B错误。图中显示,地崩塌区域面积比处大,因此崩塌物的体量应该不是最小的,C错误。读图可知,地北边为山脊,海拔较高,南部较低,因此崩塌方向应朝南,D正确。故选D。【2题详解】图2方框表示岩浆、侵入岩、喷出岩、沉积岩、变质岩,箭头表示地质作用,根据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判断,图中甲、乙、丙、丁、戊分别表示喷出岩、侵入岩、岩浆、沉积岩、变质岩;图中、

3、分别表示外力作用、固结成岩作用、变质作用、地壳上升运动、侵入冷凝作用、喷出冷凝作用、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材料信息表明,崩塌是指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其中岩土体主要是沉积物,崩塌的动力主要是重力作用,属外力作用,因此能够反映崩塌过程的地质作用及其相关地理事物的是和沉积物,A符合题意。造成崩塌的作用不是固结成岩作用()、变质作用()、侵入冷凝作用,崩塌的主体不是深埋地下的沉积岩(丁)、变质岩(戊)、侵入岩(乙),排除B、C、D。故选A。【点睛】崩塌产生的地质条件:通常岩性坚硬的各类岩石、初具成岩性的石质黄土、结构密实的黄土等形成规模较大的岩崩,

4、页岩、泥灰岩等互层岩石及松散土层等,往往以坠落和剥落为主。坡体中的裂隙越发育、越易产生崩塌,与坡体延伸方向近乎平行的陡倾角构造面,最有利于崩塌的形成。坡度大于45度的高陡边坡,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均为崩塌形成的有利地形。3.2019年我国春运大数据报告显示,前往武汉、重庆、西安等地的人群最常退票或改签,成为春运“变卦”城市。读图,回答问题。武汉、重庆、西安、广州成为春运最易“变卦”城市的原因可能是A. 重庆地形起伏大,交通线路少B. 西安多暴雨天气,车次易误点C. 武汉为交通枢纽,行经车次多D. 广州返乡人口少,容易买车票【答案】C【解析】【详解】如果重庆交通线路少,行经车次就少,退票改签机会少

5、,而图中显示重庆退票或改签次数多,不符合题意,排除A。春运期间,受亚洲高压影响,北方地区多晴朗天气,因此西安多暴雨天气的可能性小,排除B。武汉为我国中部的交通枢纽,经过的车次多,旅客选择的机会多,因此导致退票或改签次数多,C符合题意。广州外来务工人员多,春节广州返乡人口多,不容易买到车票,排除D。故选C。图为某区域某时段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 图中所示雨带位置绘制正确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5. 关于图示季节该时段四地的天气预报最为准确的是A. 北京、-64、多云转晴、东南风B. 上海、912、小雨转阴、东北风C. 哈尔滨、-413、晴、西南风D.

6、 满洲里、-31-17、小雨转晴、西北风【答案】4. B 5. B【解析】【4题详解】低压中心西侧槽线上往往形成冷锋,东侧槽线上往往形成暖锋;北半球冷锋大致向南移动,暖锋大致向北移动;图中乙位于冷锋锋后,易形成降雨带,B正确。图中显示,甲位于暖锋锋后,不易形成降水,因此甲处雨带位置错误,A错误。图中显示,丙、丁分别位于高压脊附近,均不易形成降水,不可能形成雨带,C、D错误。故选B。【5题详解】读图可知,北京附近等压线凸向低压区,则北京位于高压脊附近,天气晴朗,北京此时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西北指向东南,右偏形成偏北风,不是东南风,A错误。上海纬度较低,温度较高;且上海位于冷锋锋后,离雨带有一定距离,

7、应表示冷锋刚刚过境后,因此小雨转阴;读图可知,上海此时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西北指向东南,右偏形成东北风,B正确。读图可知,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冷高压非常强盛,因此此季节应为隆冬,哈尔滨纬度较高,其气温应远低于0,C错误。图中显示,满洲里附近没有能带来降水的天气系统,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D错误。故选B。近年来我国的城乡对比关系已经开始出现新的现象。城镇化的条件开始出现改变,以前农村城市单向的城镇化过程,可能会出现反向或双向的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 促使近年来出现城乡人口流动变化的条件包括城乡收入差距减小 乡村交通通达度高于城市乡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乡村生活节奏比城市悠闲A. B. C. D.

8、7. 在农村城市反向或双向流动过程中,出现了A. 虚假城市化B. 逆城市化C. 初期城市化D. 滞后城市化【答案】6. C 7. B【解析】【6题详解】近年来,乡村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增加,城乡收入差距减小,导致农村城市可能出现反向或双向的过程,正确;随着乡村的发展,乡村交通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乡村交通通达度仍低于城市,错误。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乡村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对人口的“拉力”增强,导致农村城市可能出现反向或双向的过程,正确;相对城市的各种压力,乡村住房宽敞、生态环境好,乡村生活节奏比城市悠闲,对人口迁移的“拉力”作用明显,导致农村城市可能出现反向或双向的过程,正确。综上所述,

9、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7题详解】城市环境质量较差、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心理压力大,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导致部分人口迁往附近乡村,在城镇化过程中出现农村城市反向或双向流动,这种流向与城市化人口流向相反,因此这属于逆城市化现象,B符合题意。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是指城市化速度和水平与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协调,与题意不符,排除A、D。在城镇化过程中出现农村城市反向或双向流动,往往是城市化发展到较高水平时才会出现,不是初期城市化的表现,排除C。故选B。【点睛】逆城市化原因:由于城市人口的高度集聚,导致市区过度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和生活质量下降;人们对环境质

10、量要求提高;郊区、小城镇和乡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下图为我国某地冻土融化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8. 下列有关该地冻土融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A. 气温高低和人类活动对冻土融化速度影响较大B. 1、2月份冻土层最厚,7、8月份冻土层最薄C. 冻土的冻结厚度的增长是先快、后慢、再变快D. 冻土从开始融化到全部融化全过程约需180天9. 该地区的公路受冻土影响易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主要原因是A. 春季升温较快,水分蒸发,导致冻土厚度变薄B. 夏季冻土融化,汇成径流,流水侵蚀作用增强C. 秋季降水较少,冻土变薄,导致路面塌陷严重D. 冬季土壤结冰,体积膨胀,导致路面拱起严重【答案】8. A 9.

11、D【解析】【8题详解】据图可知,气温高的季节冻土层薄,甚至消失,说明气温越高越利于冻土融化,人类的某些活动使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使冻土融化速度会加快,A正确。据图可知3、4月份冻土层最厚,8、9月份冻土层最薄,B错误。据图可知冻土的冻结厚度的增长是先慢、后快、再变慢,C错误。据图可知冻土从7月底融化,10月初开始冻结,冻土从开始融化到全部融化全过程约需70天,D错误。故选A。9题详解】多年冻土阻隔地表水下渗,使覆盖其上的活动层富含水分;冬季加剧了活动层土壤冻结体积膨胀程度,导致路面拱起严重;夏季路面热量向下传导,使活动层冻土融化,体积收缩,导致路面凹陷。综上所述,故选D。【点睛】冻

12、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一般可分为短时冻土(数小时/数日以至半月)/季节冻土(半月至数月)以及多年冻土(又称永久冻土,指的是持续二年或二年以上的冻结不融的土层)。下图为世界某海域。由于洋流的影响导致各处水温有差异。完成下面小题。10. 与图示海区洋流流向有关的风向及主要来源地是A. 东南风 夏威夷高压B. 东北风 亚洲高压C. 西北风 副热带高压D. 西南风 印度低压11. 图中四地在该季节发生的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A. 地处于全年的气温最高季节B. 地正值秋风瑟瑟,稻花飘香C. 地地下水位为一年中较高位D. 地沿岸海域的鱼类密度较大【答案】10. B 11. C【解析】

13、【10题详解】据图可知该海域为北印度洋阿拉伯海,再根据等温线的凸向即流向,作图如下。北印度洋的洋流呈夏顺冬逆的规律,此时为逆时针,可知北半球为冬季,印度半岛及阿拉伯海会受到来自亚洲高压吹来的东北季风影响。综上所述,故选B。【11题详解】据上题分析北印度洋的洋流呈夏顺冬逆的规律,此时为逆时针,可知北半球为冬季,地气温不是最高,A错误;地为热带,干旱少雨,B错误;地受地形阻挡,东北季风经过波斯湾带来水汽在此抬升,多地形雨,降水较多,因此地下水位较高,C正确;此时受东北季风影响,海水迎岸而来,没有上升流,所以饵料较少,鱼群也较少,D错误。故选C。【点睛】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图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和气

14、候变化带来越来越大的地区差异,形成多样化的食物需求和多种生产模式。从种子需求的角度中国大致呈现出三大农业模式,其典型区域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 图中A. 北方为产业农业模式,南方为传统农业模式B. 产业农业模式分布于地广人稀的北部、西部C. 传统农业模式分布在云、贵、川、湘等省区D. 新兴农业模式集中于大城市周边和沿海地区13. 图中间接反映出我国粮食增长中心北移的现状,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南方地区人口增长快,人均粮食生产减少南方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快,耕地减少华北地区迁入人口多,农业劳动力增加东北地区耕地广大,机械化程度高,粮食单产提高A. B. C. D. 【答案】12. D

15、 13. C【解析】【12题详解】读图可知,北方主要以产业农业模式和亲兴农业模式为主,南方主要以新兴农业模式和传统农业模式为主,A错误。读图可知,产业农业模式在我国北方人口稠密区也有分布,如河北、山东等省,B错误。图中显示,传统农业模式分布在云、贵、川、桂等省区分布较多,图中湘(湖南)传统农业模式分布较少,C错误。读图可知,新兴农业模式集中于大城市周边和沿海地区,D正确。故选D。【13题详解】题意表明,我国粮食增长中心北移。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人口增长差异不大,南方地区人均粮食生产减少,主要不是人口增长的原因,不符合题意;相对于北方地区而言,南方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快,城市、工业、交通等占用耕

16、地面积较多,耕地面积减少,导致粮食增加趋缓,甚至减少,导致粮食增长中心北移,符合题意;从净迁移量来看,华北地区主要是人口迁出区,农村人口大量迁出,农业劳动力减少,不符合题意;东北地区耕地广大,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粮食单产提高,粮食产量增长快,导致我国粮食增长中心北移,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图中直线为经线,圆圈为纬线,该纬线穿过两块大陆的北部,纬线圈中心点处太阳高度为20,表格为当日A、B两地昼长时间。读图表完成下面小题。14. 若在A、B两地的游客同时看到了日出,则A地位于B地的A 东南B. 东北C. 西南D. 西北15. 若图中15经线的地方时为2

17、1时,则下列叙述可信的是A. 甲地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B. 新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3/4C. 甲地可见正午的阳光D. 甲地此刻的太阳高度为90【答案】14. A 15. C【解析】【14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该纬线穿过两块大陆的北部,由此判断,该纬线穿过的大陆应是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则该纬度圈位于北半球,该图为北极上空俯视图。材料信息表明,纬线圈中心点处太阳高度为20,即北极点的太阳高度为20,则太阳直射北半球,白昼向北递增。表中信息表明,A地昼长为14小时,B地昼长为14小时51分,因此从南北方向上,A地位于B地以南;根据A地和B地昼长计算,A地日出地方时为5时,B地日出地方时为4时34分3

18、0秒,A、B两地的游客同时看到了日出,此时地方时为5时的经线位于地方时为4时34分30秒的经线以东,因此从东西方向上,A地位于B地以东,综合起来,A地位于B地的东南方,A正确,B、C、D错误。故选A。【15题详解】根据上一题分析可知,该图为北半球俯视图,地球逆时针自转,图中15至60向东递增,应为东经度。读图可知,甲地位于15E以西135,即晚9小时,若图中15经线的地方时为21时,则甲地地方时应为12时,正值正午,因此甲地可见正午的阳光,C正确。根据上一题分析可知,图示日期北极点的太阳高度为20,太阳直射纬度与极点的太阳高度相同,因此此日太阳直射20N,图中纬线穿过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因

19、此甲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中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值时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北回归线,A错误。由于15E为21时,则0时经线为60E,60E以东至180为新的一天范围,仅占全球1/3,B错误。图中纬线穿过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因此甲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不可能出现太阳直射现象,D错误。故选C。第卷16.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长江中游部分“九曲回肠”的河段通过天然或人工裁弯取直的方式,形成了许多与主河道若即若离的“长江故道”。一些周边人口稀少的“长江故道”逐渐成为水生动物的乐园,如图所示的某江豚保护区。(1)从“故道”与主河道“即”、“离”关系的角度,分析周边人口稀少的“长江故道”逐渐成为水生动物乐园的原

20、因。下表为武汉(30N,114E)与亚历山大(31N,29E)多年气候平均数据(2)据表分析与亚历山大相比,武汉7-8月气候特征有何差异,分别解释两地7-8月降水特征的成因。2018年11月,武汉被中共中央国务院确立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近年来,武汉光谷已形成电子信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该城市从传统“钢城”向“芯城”转型升级。(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促使武汉从“钢城”向“芯城”转变的区位条件。【答案】(1)丰水期与主河道自然连通,保障了必要的水体交换与水质更新,大量鱼虾及水生植物进入“故道”为水生动物提供食物,保障了“故道”内的水生生物多样性;枯水期与主河道相对隔离,为生物提供一个相对

21、安全(独立)的生存环境,同时避免主河道污染物对“故道”水质的污染。(2)与亚历山大相比,武汉7-8月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天数偏多。武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风带来海洋水汽,形成降水,平均降水天数多;亚历山大: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晴热干燥,平均降水天数少。(3)武汉科技快速发展,劳动力素质提高;环保要求提高;航空发展,空运能力增强;原料和能源投入成本上升;市场需求的变化(钢材等市场需求萎缩)。(任意三点)【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长江中游地区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生物生长环境条件、气候特征及成因、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利用题中信息和相关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

22、能力。【详解】(1)题意表明,周边人口稀少的“长江故道”逐渐成为水生动物乐园的原因应从“故道”与主河道“即”、“离”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故道”与主河道“若即”时,长江处于丰水期,水位高,与主河道自然连通,保障了必要的水体交换与水质更新,大量浮游生物、水生植物在“故道”中繁殖生长,为水生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利于水生动物的生长繁殖,保障了“故道”内的水生生物多样性;“故道”与主河道“若离”时,长江处于枯水期,水位较低,“故道”与主河道相对隔离,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湿地环境,避免主河道污染物对“故道”水质的污染,为水生动物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生存环境,因此“故道”成为水生动物乐园。(2)与亚历山大相

23、比,武汉7-8月气候特征差异应根据表中信息进行归纳分析。表中信息表明,亚历山大78月平均气温在26左右,降水量极少;而武汉78月平均气温在28以上,降水较丰富,因此与亚历山大相比,武汉7-8月平均气温偏高,降水较多,即亚历山大夏季火热干燥,武汉夏季高温多雨。亚历山大和武汉78月降水特征的成因应从大气环流角度进行分析。武汉属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亚热带季风气候,78月,盛行夏季风,夏季风带来海洋水汽,形成较丰富的降水;而亚历山大位于地中海沿岸,78月,当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很难成云致雨,降水稀少。(3)促使武汉从“钢城”向“芯城”转变的区位条件应结合图文材料从科技、环保、交通

24、、生产成本、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武汉高校和科研机构较高,科技快速发展,人才丰富,劳动力素质提高,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随着武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了缓解城市化环境问题,对产业的环保要求提高,促使武汉的产业升级,促使武汉从“钢城”向“芯城”转变;随着多条高铁、高速公路以及航空发展,高速运输网络基本形成,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随着原料和能源投入成本上升,钢材等市场需求萎缩,武汉“钢城”的区位优势下降,武汉从“钢城”向“芯城”转变。17.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位于欧洲中部的瑞士湖光山色,被誉为“世界公园”。高大的阿尔卑斯山横贯中南部,境内河湖众多,日内瓦湖是形成于第四纪冰期的冰碛湖(冰川在

25、末端消融后退时,挟带的砾石在地面堆积成四周高、中间低的洼地)。(1)有人说“罗讷河促成了日内瓦湖,但却又在不断消灭着它”,运用地质作用相关知识,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德萨雷梯田式葡萄园位于瑞士拉沃地区,当地人在陡峭的石坡上用石头垒成石墙,上面堆积当地的石灰质土壤,建成梯田,用来种植优质晚熟葡萄品种,梯田脚下是波光粼粼的莱蒙湖。有诗人写道:德萨雷是幸福的,因为有三个太阳照耀着它的葡萄园,一个在天上;一个在水面;一个在古老的石墙上(2)结合上述图文材料,分析德萨雷地区盛产优质葡萄的有利光热条件。瑞士并不产可可,与各可可生产地也没有过直接关联,但瑞士巧克力却享誉全球。那是因为瑞士人使巧克力的制造流程和方

26、法达到了几乎完美地步,并且所有制造方法都在瑞士发明,瑞士人使巧克力从昂贵的奢侈品成为了大众化的消费品。(3)依据上述材料,说明瑞士巧克力的“发迹史”对我国食品加工产业发展的借鉴意义。【答案】(1)第四纪冰期时,冰碛物在日内瓦湖附近堆积,形成低凹地,罗讷河流至此处积水成湖;罗讷河穿行于阿尔卑斯山区,落差大,水流急,侵蚀作用强,携带大量泥沙,汇入日内瓦湖时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到湖底。(2)夏季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莱蒙湖水和厚厚石墙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当地光照和热量;夜晚湖水和石墙将白天储存的热量释放,保证葡萄正常生长;陡坡地形增加葡萄园的光照,累积热量。(任意三点)(3)加强宣传,提高产品质量,

27、打造品牌;积极研发创新,改进加工流程与方法;不断更新适应市场需求,拓展销售渠道和消费群体。【解析】【分析】本大题以瑞士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水体相互补给、流水沉积作用、农业区位、产业发展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材料信息表明,日内瓦湖形成于第四纪冰期,古冰川在末端消融后退时,挟带的砾石在地面堆积成四周高、中间低的洼地,罗讷河把河水注入该洼地,从而积水形成湖泊,因此有人说“罗讷河促成了日内瓦湖”。图中显示,罗讷河穿行于阿尔卑斯山区,落差大,水流急,流水侵蚀作用强,河流含沙量和输沙量较大,携带的大量泥沙汇入日内瓦湖,流

28、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到湖底,水深变浅,使得日内瓦湖面积缩小,因此有人说“罗讷河却又在不断消灭着日内瓦湖”。(2)题意表明,德萨雷地区盛产优质葡萄的有利光热条件应结合图文材料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德萨雷是幸福的,因为有三个太阳照耀着它的葡萄园,一个在天上;一个在水面;一个在古老的石墙上。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高,昼长较长,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有利于优质葡萄的生长;莱蒙湖水和厚厚石墙反射太阳辐射,增加葡萄园的光照和热量;夜晚湖水和石墙将白天积累的热量释放,保证葡萄正常生长;图中显示,德萨雷梯田式葡萄园,朝向太阳布局,陡坡地形增加葡萄园的光照,导致获得的太阳光热丰富,从而盛产优质葡萄。(3)题意表明

29、,瑞士巧克力的“发迹史”对我国食品加工产业发展的借鉴意义应依据材料从质量、创新、市场等方面进行说明。材料信息表明,瑞士并不产可可,与各可可生产地也没有过直接关联,但瑞士巧克力却享誉全球。说明食品加工业应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宣传力度,增强市场知名度和接受度;材料信息表明,瑞士人使巧克力的制造流程和方法达到了几乎完美地步,并且所有制造方法都在瑞士发明。说明食品加工业应积极研发创新,改进加工流程与方法,打造品牌;材料信息表明,瑞士人使巧克力从昂贵的奢侈品成为了大众化的消费品。说明食品加工业应不断更新适应市场需求,拓展销售渠道和消费群体。18.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在我国横断山区、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交

30、汇地带,隐藏着一个长期被人们忽视的宜居带。在这片海拔1200-2300米的山区,很多地方四季如春,物产丰富,环境优良,人口稀疏。(1)据图文材料分析该地区海拔1200-2300米以外区域不宜居的气候条件。(2)结合影响环境承载力的条件,解释西南宜居地带人口稀疏的原因。2010年,宜居带内的四川省攀枝花在全国率先提出“康养”(健康+养老/养生)概念,是国内最早谋划发展康养产业的城市。2019年,攀枝花成立康养产业发展局。(3)针对攀枝花近年来发展康养产业面临的问题,对应提出具体发展措施。面临突出问题具体发展措施多年主打以“暖冬”为主题康养计划当地居民从事相关产业的参与率偏低游客主要来自周边省区,

31、沿海地区较少【答案】(1)1200米以下:海拔较低,获得热量较多,夏季较炎热;2300米以上;海拔较高,获得热量较少,冬季较冷;含氧量较少,会造成人体不适。(2)耕地少且破碎,可耕种土地资源(粮食)不足;地质灾害多发,生态环境脆弱;距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较远,经济欠发达;地形崎岖,交通、通信不便。(任意三点)(3)挖掘特色产业,弘扬当地文化,打造多元化产业;转变居民观念,进行相关产业服务培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完善对外交通体系建设。【解析】【分析】本大题以西南宜居地带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环境承载力、旅游康养业发展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

32、题中信息和相关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该地区海拔12002300米以外区域不宜居的气候条件应气温和降水等方面进行分析。1200米以下地区,海拔较低,获得热量较多,散热不畅,夏季较炎热,这些地区大多在谷底,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燥,因此居住条件较差;2300米以上地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冬季寒冷,且空气较稀薄,含氧量较少,会造成人体不适,因此居住条件较差。(2)题意表明,西南宜居地带人口稀疏的原因应结合影响环境承载力的条件从资源、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开放程度等方面进行解释。西南宜居带多山地,耕地少且破碎,可耕种土地资源(粮食)不足,部分资源供给不足,导致人口稀疏;当地处于板块交界处

33、,地质灾害多发,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纳能力较低,导致人口稀疏;西南宜居带地形崎岖,交通、通信不便,距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较远,经济欠发达,社会影响力和开放程度较低,导致人口稀疏。(3)针对攀枝花近年来发展康养产业面临的问题,对应提出具体发展措施。当地康养产业多年主打以“暖冬”为主题康养计划,产业结构单一,因此要发挥当地自然和文化优势,发展多种特色产业,打造多元化产业,适应多样市场需求;当地当地居民从事相关产业的参与率偏低,因此应加强宣传和教育,转变居民观念,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产业服务培训;当地游客主要来自周边省区,沿海地区较少,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打造旅游品牌,完善对外交通体系建设,吸引更多游客。【点睛】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承受力或环境忍耐力。它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多维向量,主要分为三部分:(1)资源供给指标。包括水、土地、生物量、能源供给量等。(2)社会影响指标,包括经济实力(如固定资产投资与拥有量)、污染治理投资、公用设施水平、人口密度、社会满意程度等。(3)环境容纳指标,包括排污量、绿化状况、净化能力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