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文字运用古代文化常识名句名篇默写(共2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小说写一个_的小角色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长为戏班台柱子的故事,以其浓郁的地域色彩和深刻的文化反思_国内最高级别大奖。作者多年创作,成果丰硕,影响广泛,获此殊荣,可谓_。A.跑江湖问鼎名副其实B.跑龙套染指名副其实C.跑江湖染指实至名归D.跑龙套问鼎实至名归解析跑江湖:指以卖艺、算卦、相面等为职业,来往各地谋生。跑龙套:在戏曲中扮演随从或兵卒;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根据后面的“小角色”可知,应选“跑龙套”。问鼎:借指在比赛或竞争中夺取第一名。染指:借
2、指分取非分的利益,也指插手或参与分外的某种事情。语境是小说获国内最高级别大奖,因此用“问鼎”。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根据前面的语境,选“实至名归”更恰当。答案D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我们停止说话,且看那瞬息万变的落日余晖。迤逦行来,已到水边,水已成冰。_。_。_。_,_,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绮辉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却全呈黛青色,鲜嫩润泽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远山凹处,红日正
3、沉,照得天边山顶一片通红A. B.C. D.解析解答这类题目需要“瞻前顾后”。“水已成冰”与“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绮辉”联系紧密,应放在第一处;根据句意可知,应紧跟;写画框,写框外,应紧跟;中的“鲜嫩润泽”与中的“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联系紧密,应紧跟。故选B。答案B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3分)A.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B.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C.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D.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解析A项,没有使用修辞手法。B项,写宫漏好像接通了大海似的,水永远滴不完,夜长得好像没有了期限,以海水的巨大容量来夸张长门的夜长。
4、C项,将“别意”与“东流水”相比,是夸张。D项,乐曲如此美妙,是“只应天上有”的东西,是夸张。答案A4.下列古代诗句与文段蕴含的意境情感最不符合的一项是()(3分)美国旧金山的中国城中,常见这样一脸沧桑的面孔,操着夹杂粤语或闽南话的英语,却是华人的容颜。他们来到这里,为的不过是买中国人爱吃的蔬菜,或者到餐馆吃一顿中餐。其实胃口比乡音,比容颜,还要难以更改。无论走到哪里,味蕾连接的胃口,永远牵动着人心深处最动人最温暖也最牢固的那一点。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C.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解析B项“少小离家老大回,乡
5、音无改鬓毛衰”,意思是“青年时离乡老年才归还,口音未变却已鬓发疏落容颜衰老”,诗句中乡音未改。但材料中的语境是远离故国,乡音已改。答案B5.下列对南京书展徽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标志左上方图形由“南”字拼音首字母化成,似打开的城门,展现南京书展欢迎、包容的姿态。B.标志右上方文字是繁体“書”字的艺术变体,说明此次展览主体是书籍,同时表示书籍繁多。C.标志下方有“南京书展”四个汉字,下面又有对应的英文翻译,表明此次书展中外书籍齐全。D.该标志图文结合,疏密有致,寓意丰富,在和谐统一中传达出南京的历史特色和文化气息。解析“表明此次书展中外书籍齐全”属过度解读。答案C二、古代文化常
6、识(3分)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乐已失传,此为古说。“经传”,原指经典和古人解释经文的著作,泛指比较重要的古书。B.“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秀才”是指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相同。C.“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都指学校。周代叫序,商(殷)代叫庠。“因入京师,观太学”中的“太学”指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D.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搭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如“岁在癸丑”中的“癸丑”。“七月既望”,既望,过了望日
7、之后,指农历十五日。解析B项,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C项,周、商(殷)对调。D项,“既望”为农历十六日。答案A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间关莺语花底滑,_。(白居易琵琶行)(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4)_,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李白蜀道难)(6)奈何取之尽锱铢,_?(杜牧阿房宫赋)(7)_。思则有备,有备而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8)士不可以不弘毅,_。(论语泰伯)答案(1)谁家新燕啄春泥(2)幽咽泉流冰下难(3)山河表
8、里潼关路(4)至人无己(5)猿猱欲度愁攀援(6)用之如泥沙(7)居安思危(8)任重而道远语言文字运用古代文化常识名句名篇默写(共2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文字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暴等一切与生命作对的怪物_之地。每个人的心情会通过他的穿着打扮泄露_,而时尚其实说的就是这种沟通的技巧。中国宫殿式建筑、新民族形式建筑、西方古典式和现代派建筑在这里和谐相处,体现了这个城市_的气度。A.盘踞千头万绪博大精深B.盘踞蛛丝马迹兼收并蓄C.占据蛛丝马迹博大精深D.占据千头万绪兼收并蓄解析盘踞:非法占据,霸占
9、(地方),比喻某些植物或自然现象长期在某地肆虐。占据:用强力取得或保持(地域、场所等)。句中说的是一些自然现象的肆虐,故应用“盘踞”。蛛丝马迹: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千头万绪:形容事情繁杂,头绪很多。与句中“泄露”搭配的应是“蛛丝马迹”。兼收并蓄: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博大精深:(思想、学说等)广博高深。句中用来形容“这个城市”容纳多种建筑风格的“气度”,应用“兼收并蓄”。答案是B。答案B2.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岳阳楼的一组是()(3分)南极潇湘千里月北通巫峡万重山百代题诗至崔李一楼抗势压江湖吴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庙古人情词赋千秋唯一序江山万里独斯楼A. B. C
10、. D.解析首先要分析选项,找出对联中能够起到提示作用的词语,然后判断该联与“岳阳楼”是否相合。由中“南极潇湘”“北通巫峡”可以联想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由中“崔李”可知是黄鹤楼(崔颢、李白皆有咏黄鹤楼的名作),由中“吴楚乾坤”可以联想到杜甫的登岳阳楼,由中“一序”可以联想到王勃的滕王阁序。故选A。答案A3.下列诗句中,与“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C.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D.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解析例句中,“翠微”本指青翠的山色,此处代指青山,运用了借代的修
11、辞手法。D项,“宛转蛾眉”本为年轻女子的面部妆容,在诗句中代指青春年华,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A项,诗句说月光把隔墙的秋千影子送了过来,把月光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项,诗句将战士战死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C项,诗句说早上还是青丝,到晚上就变得像雪一样白,这是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答案D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血红的夕阳隐去山后,天空纯金一般烁亮,眼前一片混沌的金黄。鸣沙山被天边的霞光勾勒出完美的线条,_,_。_,_,_,_。天低了,地窄了,原野消失,大海沉没唯有这凝固的沙山如同宇宙洪荒时代的巨型雕塑群如同一座巨
12、大的金字塔矗立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起点或是尽头在夜色中静静蹲伏A. B.C. D.解析解答排序题,必须紧紧抓住横线的上下文和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推断,并注意标点的提示。本题可用排除法来确定答案,从标点符号来看,题目给出的六个句子应分为两组,前一组是对鸣沙山的描述,后一组从六个句子的内容看,只能是对沙山的描述,所以应放在后四处横线上,排除D项。横线前说“鸣沙山被天边的霞光勾勒出完美的线条”,可见此时天还没有黑,而说的是天暗下来的情景,因而不能放在前两处横线上,排除A项。说“天”“地”“原野”“大海”的情形,中“唯有沙山”与此形成对比,故应相连,排除B项。据此可得出答案。答案C5.下列各句中,所
13、引诗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有摆脱僵化的思想,跳出思维定式,学会多角度看问题,才能认识事物的全貌与真相。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推开窗户,一阵清新、淡雅的泥土气息迎面而来,漫山遍野荡漾着无边的春意。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距离春节还有大半年的时间,可在外工作的他恨不得时光飞逝,能快点回到故乡和家人团聚。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坐在高铁上,时速近400公里,村庄、树木飞速后退,转眼就是一座城市,让人兴奋不已。解析B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梨花喻雪花,描绘的是冬景,这和“无边的春意”的语境不符。
14、C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着时序交替、时光匆匆不可待的哲理,这和“恨不得时光飞逝”的语境不符。D项,诗句写的是瀑布由上而下的运动,与高铁运动的语境不符。答案A二、古代文化常识(3分)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河东,古地区名。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自北而南的一段之东部,指今之山西省。B.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古代也称以占卦为业的人。C.五行,即儒家所说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又可指孝的五行,即庄、忠、敬、笃、勇。D.黔黎,即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指百姓。黔,黑色;黎,古通“黧”,亦指黑色。解析C项对“五行”的解说不够全
15、面。“五行”又指我国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即水、火、木、金、土。答案C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1)_,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论语子罕)(3)弦弦掩抑声声思,_。(白居易琵琶行)(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苏轼赤壁赋)(5)明月不谙离别苦,_。(晏殊蝶恋花)(6)_,云归而岩穴暝。(欧阳修醉翁亭记)(7)闲来垂钓碧溪上,_。(李白行路难)(8)黑云压城城欲摧,_。(李贺雁门太守行)答案(1)君子生非异也(2)匹夫不可夺志也(3)似诉平生不得意(4)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5)斜光到晓穿朱户(6)若夫日出而
16、林霏开(7)忽复乘舟梦日边(8)甲光向日金鳞开语言文字运用古代文化常识名句名篇默写(共2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古诗词是中国文学长廊上最炫目、最独特、最具有魅力的瑰宝。中国的知识分子几乎都是从_时便开始学习背诵唐诗宋词。那些_的名章佳句,常常伴随一个人的一生,成为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_。A.牙牙学语耳熟能详情韵B.呱呱坠地脍炙人口情愫C.牙牙学语脍炙人口情愫D.呱呱坠地耳熟能详情韵解析牙牙学语:形容婴儿学着说话。呱呱坠地:指婴儿出生。根据语境,第一空应选择“牙牙学语”。脍炙人口: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文艺作品为人人赞美和传诵。耳熟
17、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因前文强调“背诵”,后文又强调“伴随一个人的一生”,所以第二空应选择“脍炙人口”。情愫:感情;本心,真情实意。情韵:情调韵味。第三空强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所以应选择“情愫”。答案C2.下列语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3分)A.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文艺工作者要潜心探索,创造出鲜活、丰富的艺术形象来。B.在硅谷这片热带雨林里,既有领军企业的大树,也有创业企业的小苗,即使大树或小苗死去,留下的腐殖质也会滋养创新的种子。C.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放在前面,让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政治空气的清洁剂
18、,坚决防止不正之风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D.衰败的大时代,精致的小人物。受戒和倾城之恋骨子里很像,我们几乎可以把受戒看作倾城之恋的乡村版。解析A、B、C三项均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项,将“文艺”比作“火光”“灯火”。B项,将“硅谷”比作“热带雨林”,将“领军企业”比作“大树”,将“创业企业”比作“小苗”。C项,将“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比作“清洁剂”,将“不正之风”比作“温床”。答案D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契诃夫要我们笑,要我们笑着走上生活的道路,但是他也似乎时刻在警告我们:_,_,_。_,_,_。我们便免不了要受到它的支配生活绝不是开玩笑的如果是像机
19、械的话但也不是像机械那样没有能力和勇气去支配生活了它是无比严肃的A. B.C. D.解析根据第一空前的“他也似乎时刻在警告我们”和冒号可知,横线处紧接着讲的应是“警告”的内容,再结合前文“笑着走上生活的道路”和所给的六个句子,可推知,“警告”的内容应是“生活绝不是开玩笑的”,因而第一空应该选择。通读所给句子可知,能够紧接在之后的句子为,点明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即生活“是无比严肃的”,其中的“它”指生活。据此利用排除法可得出答案为B。答案B4.根据诗中的人物形象,下列诗句分类恰当的一项是()(3分)甲:迁客逐臣乙:游子思妇丙:戍卒征夫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20、解识行人今古恨,路边惟有短长亭。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A.甲:乙:丙:B.甲:乙:丙:C.甲:乙:丙:D.甲:乙:丙:解析题目中所给诗句分别出自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一)、何应龙的行人、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秦观的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六)。具体作答时,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确定其刻画的人物形象。如根据中的“羌笛”“关山月”、中的“宝剑”“楼兰”可知,塑造的是戍卒征夫的形象,属于丙;根据中的“行人”“恨”“短长亭”、中的“鱼鸟无消息”可知,塑造的是游子思妇的形象,属于
21、乙。据此运用排除法可得出答案为A。答案A5.春华中学举行“全校师生读书月”徽标征集活动,下列是各徽标及推荐理由,其中最切合活动主题的一项是()(3分)A.以学生作为画面主体,展现当代青年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定能引起学生的共鸣。B.画面洗练风趣,猫头鹰专心读书的神态启迪学生读书要专注,给学生方法的指导。C.众人开卷阅读的画面,既突出了读书的主题,又强调了此次活动的“全体性”特点。D.人形的树表达了读书助人成长的寓意,地球图案传达了读书人要行万里路的理念。解析由题目可知,活动以“全校师生读书月”为主题,所以徽标应以“师生”为主体,以“读书”为主要活动,不能只强调一方,据此排除A、B两项。D项,“地
22、球图案传达了读书人要行万里路的理念”与“全校师生读书月”的主题脱离,据此排除D项。答案C二、古代文化常识(3分)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宫,传说中东方青帝居住的地方,也指皇子居住的宫室,可代指皇子。B.青衫,多为低阶的官服或卑贱者的衣服。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哀痛的情感。C.望帝,战国时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用“望帝”代指杜鹃鸟,也用以指悲哀凄惨的啼哭。D.干支纪年法,是我国历法上自古以来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总称。解析“皇子”错,均应改为“太子”。答案A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
23、中的空缺部分。(8分)(1)_,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2)岱宗夫如何?_。(杜甫望岳)(3)朝菌不知晦朔,_。(庄子逍遥游)(4)_,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5)淇则有岸,_。(诗经氓)(6)但愿人长久,_。(苏轼水调歌头)(7)位卑则足羞,_。(韩愈师说)(8)流丸止于瓯臾,_。(荀子大略)答案(1)相与枕藉乎舟中(2)齐鲁青未了(3)蟪蛄不知春秋(4)长恨人心不如水(5)隰则有泮(6)千里共婵娟(7)官盛则近谀(8)流言止于智者语言文字运用古代文化常识名句名篇默写(共2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通往梦
24、想的道路从来都不平坦。过去的一年,摆在我们面前的,有经济下行的压力,有改革深水区的攻坚,有反腐败斗争的进取以_的紧迫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蹄疾步稳的节奏全面深化改革,以抓铁有痕的力度全面依法治国,以_的勇气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_着人们战胜困难的信心。A.只争朝夕壮士断腕坚定B.时不我待壮士断腕树立C.只争朝夕刮骨疗毒树立D.时不我待刮骨疗毒坚定解析只争朝夕:指抓紧一朝一夕,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达到目的。时不我待:指时间不等人,要抓紧时间。根据横线后的“紧迫感”可知,此处强调必须抓紧时间,故应选用“时不我待”。壮士断腕:指勇士手腕被蝮蛇咬伤,就立即截断,以免毒性扩
25、散全身,比喻在紧要关头当机立断,为保存整体不惜牺牲局部。刮骨疗毒:指将深入骨头的毒液用刀刮除,达到治疗的目的,比喻为了根除宿弊,不惧风险,不惜代价。此处用来修饰“勇气”,应选用“刮骨疗毒”。坚定:指(立场、主张、意志等)稳定坚强;不动摇;使坚定。树立: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根据语境可知,此处应选用“坚定”。答案D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一些企业治理环境污染只注重眼前利益而无长远规划,这无疑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B.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这块大石头好像是从天外飞来的一样,高大突兀,人们称它为“飞来石”。C.多年不见,再次相遇
26、,他知道,他和老同学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他心里难受得再也说不出话来。D.封闭的教育有利于管理,把宠物放归山林是有危险的,但是“圈养”让孩子失去生存能力,那才是真正的危险。解析A项,以“树木”“芝麻”比喻眼前的小利,以“森林”“西瓜”比喻长远的规划(长远利益)。B项,句中虽然用了“好像”,但没有喻体,不属于比喻。C项,以“厚障壁”比喻“他”和老同学之间深深的隔膜。D项,以“宠物”比喻孩子,以“山林”比喻社会。答案B3.下列对联中,全是写泰山的一组是()(3分)地到无边天作界山登绝顶我为峰一条界破青山色万古带疑白练飞卧龙两表酬三顾岱岳千寻接九霄谈经云海花飞雨说法天都石点头A. B. C
27、. D.解析联中“山登绝顶”,语出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联中“一条界破青山色”“白练飞”,语出徐凝“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庐山瀑布);联中“卧龙”指诸葛亮,祖籍山东沂南,靠近泰山,“岱岳”即指泰山;联“天都”指黄山“天都峰”,“云海”亦为黄山四绝之一。根据以上知识可以推知正确答案为A项。答案A4.下列古诗句或篇目中,画线的地名古今称谓对应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开封)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C.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杭州)D.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镇江)解析A项,“汴州”即汴京,北宋的都城,今河
28、南省开封市。B项,“姑苏”是今江苏省苏州的古称。C项,“建康”是江苏省南京的古称。D项,“京口”是南北朝时镇江的旧称。答案C5.下列对“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标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注】 标志中心底色为绿色。A.标志整体设计成正圆形,体现了社会福利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强大的向心力的理念。B.标志中心纯绿的底色象征着福利事业是中国社会的绿色事业,福利基金能给社会发展带来勃勃生机。C.标志中心由类似“福”字拼音首个字母“f”的图形和一个莲花底座构成,体现了福利基金造福社会的宗旨。D.标志中心又像一个小孩骑着一把扫帚飞向远方,表示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是专门为失怙儿童提供福利的机构,
29、是孩子未来的希望。解析虽然D项前半句的解读与画面的形象比较接近,但后面“表示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是专门为失怙儿童提供福利的机构,是孩子未来的希望”显然缩小了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的服务对象范围。答案D二、古代文化常识(3分)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忧,又称丁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居丧,期间不准为官。B.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D.拜,本是一种礼仪,后来引申为接受官职或封赐,受封者不拜表示不接受封赐。解析户籍应该是由户部掌管。答案C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30、)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1)水击三千里,_。(庄子逍遥游)(2)_,又重之以修能。(屈原离骚)(3)扪参历井仰胁息,_。(李白蜀道难)(4)_,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李煜相见欢)(6)_,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7)复道行空,_?(杜牧阿房宫赋)(8)宜未雨而绸缪,_。(治家格言)答案(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3)以手抚膺坐长叹(4)锦瑟无端五十弦(5)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6)起舞弄清影(7)不霁何虹(8)毋临渴而掘井小说阅读作文审题立意(共25分)一、小说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31、15分)柳先生的正骨膏刘玲海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邾镇。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过去。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
32、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这天,
33、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八路的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断了。”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被疼痛扭曲的脸,认识。邾镇沦陷后,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在大街上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柳先生指点着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
34、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一条腿整好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翻译官放下大把银元,日本兵抬着少佐走了。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膏药,翻译官再放下大把银元。这些日子,来柳先生药铺里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日本少佐换完药走了,当然还留下许多银
35、元。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丢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地吐下唾沫,转身散去。柳先生一脸淡然。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酒。柳先生和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刑场上
36、,翻译官问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那你干嘛又杀死他?”翻译官追问。“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脱口而答。(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第4期,有改动)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柳先生最初尽自己的努力治好了日本军官的腿伤,最后却在伤好后亲手杀了他,反映了柳先生内心的纠结和挣扎。B.逐渐康复的日本军官“露出一脸笑”,说“你的,良民大大的”,这是在肯定柳先生的医术和他与日本人合作的态度。C.以前病人挤满药铺,后来药铺里病人变少,表明老百姓不理解柳先生医治日本人的行为,表达了老
37、百姓对日本人的恨。D.小说通过诸多细节描写,准确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叙事语言流畅自然,朴实无华,却能打动人心。解析A项,“柳先生反映了柳先生内心的纠结和挣扎”错误,从文中来看,柳先生内心并没有纠结和挣扎,最初医治日本人是出于医生的本职,而他杀日本人是出于爱国正义。故选A项。答案A2.小说中柳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解析考生可以根据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表现来概括人物特点。从柳先生治病来看,“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
38、“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这些表现出人物的医术高明;如从柳先生给少佐治病的原因来看,“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这表现出人物的高尚的医德;从柳先生杀少佐的做法来看,“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这表现出人物的勇敢和智慧;从柳先生杀少佐的原因来看,“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这表现出
39、人物的爱国情怀;当众人不理解柳先生给少佐治伤的行为时,柳先生表现出“淡然”,这表现出人物的“忍辱负重”。考生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概括即可。答案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智慧勇敢。有爱国情怀。忍辱负重。3.文中多次提到颜老爷的花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本题“文中多次提到颜老爷的花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然后要到文中圈出写“颜老爷花树”的文字,再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旨等方面分析作用。如“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过去。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
40、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小说一开始讲述“花树”的来历,由此可知故事发生的背景,即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如“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丢在地上愤愤而去”“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柳先生救好了花树,因柳先生给日本人治伤,颜老爷折断花树,然后柳先生再救花树,“花树”在文中推动情节的发
41、展;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来看,柳先生救活花树,既展示其医术的高超,又凸显其爱国情怀,强化了爱国这一主题。考生从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答案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借花树的来历交代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推动情节发展:柳先生救活花树,颜老爷折断花树,柳先生再救花树,情节步步推进,前后呼应。凸显柳先生的人物形象:救活这棵抗日烈士留下的花树既见其医术高明,又见其爱国情怀,强化了爱国的主题。二、作文审题立意(10分)4.根据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每个舞台都有主角。当好主角需要责任担当、不懈奋斗、勇于超越、合作共赢审题:立意:【审题立意】材料延续江苏高考作文
42、近几年来关注日常生活的特点,着力于感悟生活哲理,提升思维能力,聚焦语文本质,引导写作教学。材料共两句话:第一句话,“每个舞台都有主角”,从日常生活的视角出发,揭示现象,生活中到处都有“舞台”,从而引出“主角”这一关键词,帮助考生打开思路。第二句话,“当好主角需要责任担当、不懈奋斗、勇于超越、合作共赢”,从“主角”的基本素养出发,阐述一个好的主角应该有的品质,即“责任担当、不懈奋斗、勇于超越、合作共赢”,另外句末的“省略号”又给考生无限的发散思维的空间,比如,还可以是“机智勇敢、顾全大局、随机应变”等,“当好”着意引导考生思考“主角”对于自我角色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中的特定作用。理解材料
43、时,要确保在核心话题“主角”的范围内来写,切不可抛开“主角”,大谈“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套作“责任担当、不懈奋斗、勇于超越、合作共赢”等,否则就偏离题意了。行文时要对自己的“舞台”有清晰的认识,要表达清楚自己的“舞台”是什么,可以是抽象的,比如“生活的舞台、人生的舞台、梦想的舞台”等,也可以是具象的,比如,“某一戏曲的舞台、某一比赛的舞台、某一传统技艺的舞台”等。在此基础上或叙事,讲述某个人在某一个舞台上表现出来的“责任担当、不懈奋斗、勇于超越、合作共赢”(可以是某一个方面也可以是几个方面的综合);或者对一个好的主角身上应该有的“责任担当、不懈奋斗、勇于超越、合作共赢”等素养发表看法;或者
44、围绕主角抒发自己独到的情感。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名句名篇默写(共37分)一、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8分)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其罪。凉州刺史梁鹄欲杀正和以免其负,乃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曰:“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谏鹄,鹄从之。正和喜于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
45、句就种羌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捍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滇吾下马与勋,勋不肯上,遂为贼所执。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存活者千余人。拜京兆尹,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赃千余万。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师。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勋曰:“简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悔!”勋虽在外,每军国密事,
46、帝常手诏问之,数加赏赐,甚见亲信。及帝崩,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失色。时,河南尹朱俊为卓陈军事。卓斥俊曰:“我百战百胜,决之于心,卿勿妄说,且污我刀。”勋曰:“昔武丁之明,犹求箴谏,况如卿者,而欲杜人之口乎?”卓曰:“戏之耳。”勋曰:“不闻怒言可以为戏耳。”卓乃谢俊,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节选自后汉书盖勋传,有删改)【注】 句(gu)就:羌别种也。蹇硕:人名。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或劝勋可因此报隙隙:怨仇。B.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 领:领导。C.简贤所以报国也 简:推举。D
47、.而欲杜人之口乎 杜:封堵。解析领:兼任。答案B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后来变成明清两朝对举人的雅称。B.“表”是我国封建时代臣子写给君主表达忠诚和愿望的一种公文文体,可叙事可议论,且往往带有抒情色彩。C.“皇太子”也称太子,通常被授予的对象是皇帝的嫡长子,通常也是封建社会皇帝的第一顺位继承人。D.“崩”和“薨”“卒”“不禄”等常用来委婉地表达“人死”的意思,但古代只有帝王的死才能用“崩”。解析崩,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答案D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勋被三创,坚不动
48、,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4分)(2)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存活者千余人。(4分)解析得分点:(1)着眼“创、表、尸”,并注意句子通顺;(2)着眼“渔、调、禀”,并注意句子通顺。答案(1)盖勋身上三(多)处受伤,坚守不动,指着旁边的木标(牌)说:“一定要将我的尸首放在这里。”(2)当时遭受饥荒,人民互相掠夺食物,盖勋开仓放粮救济百姓,使一千多人得以活命。4.根据文章第三段,概括盖勋“甚见亲信”的原因。(不超过40个字)(4分)答案救济百姓;秉公执法;唯贤是举(举贤任能);为帝谋划。【参考译文】盖勋字元固,敦煌郡广至县人。开始被推举为孝廉,任汉阳长史。当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贪污横暴
49、,无所顾忌,从事苏正和查办他的罪恶。凉州刺史梁鹄害怕贵戚,想杀了苏正和以免掉自己的罪责,向盖勋征求意见。盖勋平日与苏正和有仇,有人劝盖勋可因此报复他。盖勋说:“不行。谋划杀害好人,不忠;乘别人在危难的时候,打击他,不仁。”于是劝谏梁鹄,梁鹄采纳了他的话。苏正和高兴自己免于被杀,跑到盖勋那里感谢他。盖勋不接见,说:“我是为梁使君献谋,不是为苏正和。”当时,叛羌包围了护羌校尉夏育,盖勋与州郡联合出兵援救夏育,到了狐盘,被羌兵打败。盖勋收集败兵百多人为鱼丽之阵。羌人精锐的骑兵两面夹攻,士卒死的很多。盖勋三(多)处受伤,坚守不动,指着旁边的木标(牌)说:“一定要将我的尸首放在这里。”句就种羌滇吾,平日
50、受了盖勋的恩情,于是用兵器拦着众人说:“盖长史是个贤人,你们杀他便是辜负上天。”盖勋抬起头来骂说:“死反虏,你知道什么?快来杀我!”众兵你看我,我看你,惊呆了。滇吾跳下马来,要盖勋上马,盖勋不肯上,被贼兵捉了。羌戎佩服盖勋大义凛然。勇冠三军,不敢加害他,送回汉阳。后来刺史杨雍上表荐盖勋兼任汉阳太守。当时闹饥荒,人民互相掠夺食物,盖勋调拨粮食救济百姓,一千多人得以活命。盖勋被任命为京兆尹。当时,长安令杨党,父亲是中常侍,仗着父亲的权势,贪污、胡作非为,盖勋查实杨党贪赃千多万。贵戚都为他说情,盖勋不听,将全部事实上奏了皇上,并且牵涉到杨党的父亲,诏令严办,盖勋威震京师。当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被皇
51、太子宠爱,太子通过蹇硕嘱托盖勋,要盖勋推举高望的儿子高进为孝廉,盖勋不答应。有人说:“皇太子是国家的副主,高望是皇太子所宠爱的人,蹇硕又是帝的宠臣,你却违背他们的意愿,这就是所谓的三怨成府啊。”盖勋说:“选举贤能的人为孝廉是报效国家,不是贤能的人,就是不举荐,死了也不后悔!”盖勋虽在地方上做官,但有军国密事,灵帝常常下手诏问他。屡加赏赐,很受皇帝亲近信任。等到灵帝逝世,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自公卿以下百官,对董卓没有不卑躬屈膝的,只有盖勋行长揖而已,与之抗礼,在场的人都因此吓得脸色变白了。当时,河南尹朱俊为董卓报告军情。董卓斥责朱俊说:“我百战百胜,一心主事。你不要胡说,将要玷污我的刀了。”盖
52、勋说:“从前武丁那样精明的皇帝,还求别人谏诤,何况像你这样的人,而想堵塞别人的口吗?”董卓说:“我这是开玩笑的。”盖勋说:“没有听说怒骂可以说是开玩笑。”董卓于是向朱俊表示歉意。盖勋虽然正直刚强,不屈服于董卓,但实际上被董卓厌恶,在朝不得志,脊背发毒疮而死,年五十一岁。二、诗歌鉴赏(11分)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题友人壁王安石茆檐前后久松萝,百里乘闲向此过。间水绕田山影转,野林留日鸟声和。萧条鸡犬逢人少,想象乾坤发兴多。世事不如闲静处,知君出处【注】意如何。【注】 出处:出仕和退隐。(1)根据前三联,概括友人处所的环境特点,并分析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2
5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答案(1)特点:幽静、空寂、山水优美。表达效果:渲染环境,为后文抒情作铺垫。(特点“空寂”,如答“萧条”或“人迹稀少”亦可。)(2)对友人隐居生活的羡慕之情;对友人隐退的无奈之感;对自己忙于世事的慨叹之意。(意思对即可。)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1)女也不爽,_。(诗经氓)(2)必先苦其心志,_,饿其体肤。(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_,小年不及大年。(庄子逍遥游)(4)寄蜉蝣于天地,_。(苏轼赤壁赋)(5)觥筹交错,_,众宾欢也。(欧阳修醉翁亭记)(6)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54、古)(7)夫仁者,_,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8)牢骚太盛防肠断,_。(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答案(1)士贰其行(2)劳其筋骨(3)小知不及大知(4)渺沧海之一粟(5)起坐而喧哗者(6)舞榭歌台(7)己欲立而立人(8)风物长宜放眼量语言文字运用散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审题立意(共51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从屈辱到崛起,从_到独立富强,经过70年的风雨前行,如今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中国。从温饱不足、_欺凌到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全球治理的主要参与者,经过70年的_,如今铺陈在世界面前的,是一幅瑰丽无比的中国画
55、卷。A.积重难返倍受栉风沐雨B.积贫积弱备受栉风沐雨C.积重难返备受风雨飘摇D.积贫积弱倍受风雨飘摇解析积贫积弱:(国家、民族)长期贫穷、衰弱。积重难返:长期形成的不良的风俗、习惯不易改变,也指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易解决。“积贫积弱”与“独立富强”形成对比,且文段中论述的对象是国家,因此应选用“积贫积弱”。“备”表示“完全、齐全”,“倍”表示“加倍”。语境中没有和过去相比的意思,因此不存在“加倍”之意,所以应选用“备受”。栉风沐雨:以风梳发,以雨洗头,形容在外奔波,不避风雨,历尽艰辛。风雨飘摇: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此处说的是国家的艰苦奋斗历程,应选用“栉风沐雨”。答案B2.下列各句中,没有
56、语病的一项是()(3分)A.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完善、调适,都不是有关部门某个时刻的突发奇想,都有一个深谋远虑、多方论证、不断调整的过程。B.“中国梦”传递绵延已久的家国天下情怀,唤醒内心深处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凝聚振兴中华的探索与奋斗,激发中华民族强烈的归属感和豪迈的进取心。C.在网上买东西遇到商品质量不过关或者服务态度不够好的情况,消费者可以在网上写差评表达不满,这是监督商家提升商品和服务最见效的手段。D.中美贸易的走势,确实会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中方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把结果交由市场决定,让两国企业和消费者自主进行选择。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为“调适、完善”。B项,搭配不当,“凝聚”和“
57、探索与奋斗”不搭配。C项,成分残缺,“提升商品和服务”后应加“质量”。答案D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我原来不能理解父母的决定,在好朋友的奉劝下,我解开了心结。B.感谢诸位老师对犬子的悉心教导,否则他不会取得这样的好成绩。C.一位母亲向公众求助:“我儿子才十六岁就得了绝症,大家一定不能见死不救啊!”D.她对帮助自己的人说:“虽然这次您尽了绵薄之力,但对我来说却是莫大的恩情。”解析A项,“奉劝”是敬辞,只能用于对别人。表述不得体。C项,语境是求助,语气应诚恳真挚,“一定不能见死不救”有道德绑架之感。表述不得体。D项,“绵薄之力”指微不足道的力量。谦辞,只能用于自己。表述不得
58、体。答案B4.下列诗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B.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C.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D.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解析A、B、C三项运用的都是拟人的修辞手法。D项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答案D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某微信公众号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开展了一场“丢书大作战”活动。1万本书被“丢”在地铁、飞机和顺风车等交通工具上,主办方希望捡到的人能够阅读、写读书心得并将书籍传递下去。_。_。_,_,_,_。但它鼓励人们阅读、分享知识的初衷仍然值得
59、赞赏据主办方统计,活动开始后的三个月内,只有239本书被捡超过3次纵然收效甚微我们理解“丢书大作战”想要做出改变的愿望“丢书大作战”活动似乎失败了想做出一些微小改变的“瞎折腾”总好过面对浮躁风气的无动于衷A. B.C. D.解析解答此题,要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分析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一个结论句,这一结论是在的基础上得出的,说的是“丢书大作战”活动的统计结果,与横线前的语句联系最紧密。据此排除B、D两项。用“纵然但”的句式对活动进行评价,可知在前在后。据此排除A项。选出答案后,可通读一遍,进行检验,确保答案无误。答案C二、散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15分)牟定的铁匠于坚云南
60、楚雄州的牟定县有一个村子,这个村子从前是个铁匠村。最兴旺的时候,全村有70多家人打铁,一边打铁,一边眺望稻田。这些铁匠铺,就像金黄地毯边缘的火炬,很美。大地那边越是丰收,铁匠们的炉子越是热烈。这些铁匠铺,打造的是农具,镰刀、犁头之类,如今还剩下七八家。打铁已经不用大锤,用的是被工厂淘汰的小型汽锤,这汽锤的声音听起来不烦,像某种低调的鼓,徒劳地召唤田野回来。詹铁匠正在打铁,咬紧牙关,火光舔着他的脸颊。铁匠一只脚踩着汽锤刹,钳子上夹着一块通红的铁泥,揉面似的翻着,得心应手。他妻子为他当帮手,将炉子里烧红的铁块用一个长铁夹子夹给他,像是速食物似的。与英国画家约瑟夫莱特18世纪中叶画的那些铁匠作坊类似
61、。看得出他们心心相印,相依为命,相得益彰。铁匠长得就是那种铁匠的样子,脸庞宽阔,浓眉大眼。女人是铁匠的女人,俊俏而坚毅。铁匠意味着一种天然的男子气概,他们总是能找到好女人,就像那些荒野上的牛仔、骑手一样。他俩在炉子前面,时而鲜明,时而幽暗,就像是一对行将就义的烈士,毁灭他们生计的势力已经不远了。铁匠就像真理的一种隐喻,或者说真理具有一种铁匠般的斩钉截铁的气质。来自黑暗的炭和铁,燃烧产生的光辉,锻造之舞,斩钉截铁地成形这一切都隐喻着真理的质地。真理不是概念,而是行动,材料的品质(坚硬、锋利等)被召唤、去蔽的过程,朝向田野和劳动敞开。福柯在讲到真理的时候曾经说:“直言意味着坦诚,即一个人自由地、勇
62、敢地、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铁匠不仅仅是生计,它也是乡村世界暗藏的哲学,构建着乡村世界的真理。一把镰刀,要求的就是“直言者对所言说的真理做出个人承诺,并且通过这一真理确定自己的身份”。炉子、大锤、铁砧就在大地上,大地这位伟大的执法者直接检验产品的真伪,铁匠要直接对大地负责,他必须像大地一样诚实。“修辞立其诚”。詹铁匠每件产品都要打上一个标记“一”,他对这个“一”负责,就像真理,说一不二。铁匠不仅是一个生计,也是一种美学。生生之谓易,花开,鸟鸣,生生的事都是美的。美也是时间的结果,古老的事物无一不美,就是那些在它的时代里生着的庸常事物,经过时间陶冶,也会归于美。美不是既定的模式,而是时间的
63、悠久魅力。没有世代相传的事因为不生生,不美。未来这种事,也许会更美,但不关我们这些人的事,不知道。对我们这些在场的人来说,美永远在过去。铁匠、农夫、渔夫、樵夫、裁缝、纺织娘就像大地一样,曾经是古典文学的主角。现代主义很实用,但是不美,或者美得很勉强,很做作,很霸道。不美的实用令生命无聊。人类最终得适应一个没有铁匠及其派生的一系列的词组、诗歌、艺术、手艺的世界,这就是现代。但是,这种适应也许没有那么容易。从前,詹铁匠在自家的炉子前打铁的时候,时常会看见那些农夫在大地上弯着腰。他不知道让弗朗索瓦米勒画过这场景,牟定县的米勒还没有来得及诞生。他见我有相机,就翻出一块塑料布,与他妻子一人扯着一头展开,
64、上面印着他的广告:传统手工艺,远销省内外,专门打造各种农具、刀具,一字号。上面还有他的手机号码。他让我多拍几张,“帮我们宣传宣传”。(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段作者用饱满的情绪描写了詹铁匠夫妻打铁的情形,让读者非常直观地感受到打铁所包蕴的力与美。B.作者认为美是时间的结果,所以古老的事物无一不美,现代主义因为没有经历时间的打磨,所以是不美的。C.在作者笔下,铁匠和打铁是“真”和“美”的象征,作者既赞颂真与美的价值、又感伤于它们即将逝去。D.本文在表达方式上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为一炉,既能彰显散文的形象化特点,又开掘了作品的思想深
65、度。解析B项,“作者认为美是时间的结果”理解有误,原文是说“美也是时间的结果”,“也”字表明美不只是时间的结果,还有别的原因。故选B项。答案B7.作者说“铁匠就像真理的一种隐喻”,“铁匠”和“真理”有何相似性?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6分)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文章的内容概括“铁匠”和“真理”的相似性。考生要速读文本,找到文中对“铁匠”和“真理”进行分析评价的内容,然后进行分析比较,再归纳概括。如文中有关键词句,则抓住这些词句组织答案。第三节“真理具有一种铁匠般的斩钉截铁的气质”,表明二者气质相似,斩钉截铁;“真理不是概念,而是行动,材料的品质(坚硬、锋利等)被召唤、去蔽的过程,朝向田野和劳动敞开
66、”,这也是阐述二者的相似性,注重行动,包含召唤、去蔽、敞开的行为方式;“铁匠要直接对大地负责,他必须像大地一样诚实。修辞立其诚。詹铁匠每件产品都要打上一个标记一,他对这个一负责,就像真理,说一不二”,表明二者的相似性还包括负有责任,诚实无欺、说一不二。答案气质相似,斩钉截铁;注重行动,包含召唤、去蔽、敞开的行为方式;负有责任,诚实无欺、说一不二。8.文章以詹铁匠夫妇要求我为他们拍照宣传结尾,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解析在内容方面,结尾段的“传统手工艺,远销省内外”能表现铁匠手艺精湛,“他让我多拍几张,帮我们宣传宣传”他打铁的技艺很高超,却需要我给拍照宣传,表明铁匠这一行业日趋衰落
67、,处境艰难的现实。在结构上,他希望我帮他们宣传一事,与开头“徒劳地召唤”以及文中“人类最终得适应一个没有铁匠的世界”相照应。从主题的角度分析,这段内容以铁匠夫妇的惨淡经营收尾,就是表达出对现代主义的批判,第四节说“现代主义很实用,但不美”,这不美的现代主义却取代了传统的美,使之难以为继。传统的手工艺代表的是真与美,这就表达了作者对真与美逝去的无奈与感伤。从艺术表达效果来看,结尾以铁匠与妻子举扯塑料布让我拍照帮宣传这近乎荒诞而无奈的方式,引发读者思考,人们该如何对待传统的手工业。答案(内容上)表现铁匠手艺精湛,同时表现铁匠这一行业日趋衰落,处境艰难的现实。(结构上)前后呼应,与开头“徒劳地召唤”
68、以及文中“人类最终得适应一个没有铁匠的世界”相照应。(主题上)表现出作者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以及对真与美逝去的无奈与感伤。(艺术效果上)展示铁匠近乎荒诞而无奈的方式,引发读者的思考,增加文章的反思力度。三、诗歌鉴赏(11分)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11分)水调歌头赋三门津【金】元好问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注】 三门津:三门峡。黄河流经此处,分成鬼门、神门、人门三股急流。时值
69、蒙古军队南下,词人躲避战乱至三门峡一带。一峰:屹立于中流的砥柱山。燃犀下照:传说晋人温峤曾点燃犀角照见江中水怪。佽飞:春秋时勇士,曾入江刺杀蛟龙。(1)赏析词中画线句的精妙之处。(5分)(2)简述下阕词人表达的思想情感。(6分)答案(1)这两句写黄河水势浩大,砥柱山稳立中流。一动一静,对比鲜明,表现出镇定从容不畏艰险的品质。承上文写景,启下文描写抒怀。(2)山高难攀的感叹,奸邪藏匿的忧虑,力挽狂澜的信心,征服惊涛的豪情。(答三点满分)四、作文审题立意(10分)10.根据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材料一: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在他的遗体装龛
70、时,要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等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材料二:在日本,施工单位清理场地时挖出的每一棵树,都必须及时存入“树木银行”,到工程结束时,再移栽到规划好的地方。材料三:巴塞罗那建筑师高迪从1883年开始接受建造圣家族大教堂的工程。他将全部心血都倾注于教堂的建造,反复推敲,精益求精,要使这个神圣工程尽善尽美。他造了整整44年才完成一个外立面。他去世后,他的学生继续建造。130多年后的今天,这个工程还在继续。然而,这座未完工的建筑早已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景点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材料四: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明方孝孺审题:立意:【审题立
71、意】这是一道典型的组合式材料作文题。面对这样的题目,常见的审题方法有异中求同法和同中求异法。异中求同法的精髓是找到各则材料中内容指向相同的句子,然后从它们的相同点出发顺势提炼观点。四则材料中,材料四是名言警句类的材料“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其中“善怕”是前提,是条件,提示考生可以在前几则材料中寻找类似的关键词。材料一中有“以免蚂蚁等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一句,由此可见,弘一法师的叮嘱是“害怕无辜生命被戕害”。材料二中有“都必须及时存入树木银行”一句,“必须”强调重要性,“及时”指的是遵守时间,也就是说,施工单位一定要按照时间、按照规划移栽树木,而之所以这样做是
72、“害怕伤害树木”。材料三中,高迪“反复推敲,精益求精,要使这个神圣工程尽善尽美”,是因为他“害怕不完美”。四则材料的共同关键词是“害怕”,这个害怕不是怯懦、畏惧、胆小怕事,而是存有敬畏之心。结合“综合理解材料,并联系社会现实”的要求,一类上的立意是围绕“敬畏”立意,并能联系社会现实阐释。如“心有所畏,行方致远”“勇行大道,畏行远程”“常言敬畏,身正行止”等。如果采用同中求异法,可以将四则材料分别提炼立意。材料一提炼为“敬畏生命”,材料二提炼为“敬畏自然”,材料三提炼为“敬业者,人恒敬之”,材料四综合讲“善怕”“敬畏”。写作时,可以材料四作为中心论点,前三则材料的立意为三个分论点,分别举例,并分别结合社会热点进行论证。题目要求“综合理解材料”,如只流于对某一则材料的理解则为一类下的立意。题目要求“联系社会现实”,通篇议论,不能结合社会现实进行阐述或不举现实事例,只举中外历史古例的,只能算二类作文。可以联系的社会热点是比较多的:重庆万州公交坠江事件,是无视规则,更是对别人生命的漠视;滴滴顺风车司机杀人事件,是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也是对他人的生命不尊重;八达岭野生动物园游客不遵守安全规则,可谓血淋淋的教训。此外,长春长生疫苗造假事件、女子阻拦高铁、博士高铁霸座、杜嘉班纳不敬重中国的筷子文化等,也都是缺乏“敬畏”意识的典型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