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二)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梅州质检)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一五”计划促进了时期的科技发展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时期取得的C“文革”使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D杂交水稻是在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2从1999年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飞船安全返回到2003年“神舟”五号、2005年“神舟”六号飞船完成载人航行,我国的尖端科技一步一个新台阶,取得了重大突破。科技的重大
2、突破生动地说明()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开始掀起“向科学进军”的热潮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进世界先进国家行列航天技术的发展对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有重要意义ABC D3北京时间2012年6月27日,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完成了第五次下潜试验,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这不仅打破了中国载人深潜的历史记录,更意味着我国在深海探测能力上有了重大提高,这可使中国深海活动范围覆盖世界99.8%的洋底。这说明()A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C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42012年3月,袁隆
3、平提到:“今年的目标是向亩产1 000公斤迈进,这虽然很不容易,但像矮子爬楼梯,一步一步走。”由袁隆平选育的杂交水稻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主要原因是()A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B世界上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C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成果显著520世纪50年代,我国文学艺术领域涌现出如红旗谱青春之歌创业史等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同时学术界围绕中国历史分期、人口学、遗传学等问题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主要得益于()A新中国的成立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落实C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D我国教育体制的逐步完善6(2012丰台期末)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
4、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A“百家争鸣”的方针 B“百花齐放”的主张C“文化革命”的观点 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71967年,有位作家说:“曾经有人说过,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我却要说,做文人难,做作家尤难。”这位作家这样说的原因是()A19世纪60年代缺乏创作素材B作家搞创作比较辛苦,得不到社会的认可C“文革”期间“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D改革开放以后,“双百”方针没有得到及时恢复8(2012武昌模拟)历史上邓小平曾在一次讲话中说:“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
5、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这次讲话的历史背景是()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胜利完成B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C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开始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小明的爷爷在20世纪50年代就读于某工业大学,当时他在校学习的课程有电工技术、电机学、电路分析原理、电机测试与控制等,可见学校重在培养实用型科技人才。他说那时我国创办了20个新的科技院校和26个新的工程研究所,在大约200个高等教育机构中,只有13个是有文理学科的综合性大学。该材料说明当时我国的
6、教育()A遵循旧中国的教育模式B重视文理科院校均衡发展C培养工业化建设人才D实施“211工程”计划10(2013台州模拟)1977年的中国没有冬天。这一年冬季和1978年夏季报考大学的人数,竟高达1 160万!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居然拿不出足够的纸来印考卷。为了解决考生的考试用纸,中共中央决定,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由此,你可以获得的信息是()高等学校开始大量招收“工农兵学员”国家在教育战线实行拨乱反正国家开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A BC D11美国学者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
7、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制度”具体是指()A恢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B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制度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D建立高校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12(2012中山期末)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八飞船成功实现空间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完全独立掌握太空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重大标志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下面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表时间4011000年10011500年15011840年中国科技在世界科技中的比
8、例71%58%29%自然科学大事年表材料二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1956年,中国组建0038部队,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1960年,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发射成功。1965年,中国开始正式立项研制航天运载火箭。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1973年,中国卫星(“长空1号”卫星)发射失败。1990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1992年,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澳星”)失败。2003年,“神舟5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
9、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11年11月3日、14日,“神舟8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实现两次成功对接。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15011840年科技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10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在19562011年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4分)(3)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1世纪初,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国际格局和国内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2分)14(2012枣庄三校模拟)山东教育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教育的发展历程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是论语中记载的孔
10、子教育言论“有教无类”“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当仁不让于师”材料二山东大学堂(今山东大学)是我国第一所省立大学堂,于1901年在济南泺源书院创办。山东大学堂章程规定:“诸生来堂肄业,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要通解经史,文理明顺。”第一批招收学生300人,聘请中西教习50余人(如图为“山东大学堂西学教习合影”)。课程设置除经史子集外,还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外国语等20多门。学堂在建校14年中,共培养毕业生770人,选送欧美和日本留学有59人。王怀兴主编山东历史材料三下表反映了1949年和1998年山东教育的相关信息学校数(单位:所)在
11、校学生数(单位:万人)小学中学高等学校小学中学高等学校1949年27 47666411933.891.771998年34 4804 635303(含两所民办高校)951571.551.4王怀兴主编山东历史(1)表格中的言论体现了孔子的哪些教育主张?(4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山东大学堂体现了怎样的办学特色?大学堂的创办有怎样的历史意义?(8分)(3)据表格中的数据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教育的主要变化。变化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8分)答 案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二)1选A“两弹一星”中的原子弹于1964年试爆成功,1967年氢弹试爆成功人造卫星于1970年发射成功,故B项错误;氢弹和人
12、造卫星是在期时期取得的,故C项错误;杂交水稻是1973年取得的重大成果,不是在时期,故D项错误。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时期的科技发展。2选C本题考查我国航天技术的成果及其影响,属于航天技术的影响。“向科学进军”是1956年提出的口号,排除含的选项。3选BA、D两项表述本身不正确,排除。C项表述过于绝对,不选。材料反映了中国深海探测技术的发展,这说明当代科学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故选B。4选C本题考查新中国科技的发展。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并不局限于中国,而是推向了全世界。其推广应用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所以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5选B材料反映
13、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文学艺术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主要得益于“双百”方针的实施。C项是新时期的方针,不符合题意。A、D两项不是主要原因。6选A从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鼓励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并非艺术上的百花齐放,排除B项;C、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7选C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67年”,此时正处在“文革”时期,“双百”方针受到破坏。8选C邓小平提倡继续坚持“双百”方针应该是在“文革”以后,三大改造发生在建国初期,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思想是在“文革”后期,都应排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21世纪初,此时邓小平已经逝世,因此,A、B、D三项都是错误的。9选C“20世纪
14、50年代”的中国正在进行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当时的教育就是为了适应这方面的需求。A项旧中国的教育主要培养懂得四书五经的人才;B项材料强调理科,文理科院校发展并不均衡;D项与题干时间不符。10选B“工农兵学员”主要出现在“文革”期间;“211工程”是在90年代以后提出来的,排除。11选A根据“毛(泽东)后的领导”“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等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文革”以后,在邓小平的努力下,我国恢复高考制度,A项符合题意。12选A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1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15、。第(1)问可根据比例变化直接概括,原因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等角度分析。第(2)问通过材料信息概括即可。第(3)问主要考查时代背景。第(4)问为开放性题目,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政策等角度分析,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趋势:中国逐渐失去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优势。原因:农耕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难以对科技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使科技发展缺少新的推动力;明清时代的君主专制及其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政府不重视发展科技;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2)特点:独立自主研制;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走向国际市场;发展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3)变化:
16、由美苏冷战(两极对峙)到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出现;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国家政策、国际竞争、时代需要、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14解析:本题地方色彩比较明显,主要考查山东地区古今教育发展的史实。第(1)题根据表格材料,逐条提炼即可。第(2)题的“特色”要从材料中分析概括得出,“意义”要根据自己的认识进行概括。第(3)题的“变化”要根据表格进行归纳,“因素”要从经济、政策等方面入手来分析。答案:(1)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把学和思结合起来,勤奋学习;独立思考。(2)特色:注重聘请西方教师,把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的先进技术结合起来;把人才培养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意义:学习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培养了近代人才;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国力;推动了教育近代化,对中国近代大学的创办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3)变化:学校数量和在校学生数量都有大幅度的增长,民办高校出现,人们受教育的程度和水平不断提高。推动因素:改革开放增强了综合国力;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对教育的投入;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