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934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人教版必修3).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人教版必修3).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人教版必修3).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人教版必修3).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人教版必修3).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讲宋明理学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考点清单1.宋明理学。2.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一、宋明理学1历史背景2思想内容整体把握宋明理学3影响易混易错程颢、程颐兄弟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朱熹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陆王心学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其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学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深层点拨理学的内涵(1)“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气。(2)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就是天理,表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3)存天理,灭人欲。(4)格物致知,贯通明理,从而达到明道德之善的目的。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1背景2“异端”思想家李贽3三大进步思想家史论共识李贽、黄宗羲、

2、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明清之际思想界的活跃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易混易错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并不是对儒学的否定,而是对儒学中不符合时代潮流的落后成分进行改造,是一种批判继承。整体把握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基准考点一宋明理学主题一理学出现的历史背景视角1儒、佛、道三家相互融合(1)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道家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提出道教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3)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特别是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视角2 宋代理学出现

3、的社会条件(1)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2)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参政议政。(3)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主题二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与实质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理”是世界的本原;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可进一步认识到,程朱理学所谓“天理”是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理学实质上是用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望,以维护专制统治。主题三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史料一 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宇宙便是吾心,吾心

4、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陆九渊集史料二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史料三王守仁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信息解读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者的主要思想是:陆九渊:世界观: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是理”、“吾心即是宇宙”。方法论:“发明本心”、进行内心反省。王守仁:世界观:核心“致良知”、本心是良知,良知就是理。方法论:克服私欲、回复

5、良知;强调自我主动,鼓励奋发立志,树立思想标准的重要性。主题四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1)共同点: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2)不同点: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就是“理”。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

6、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主题五 宋明理学的影响史料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中国文化概论信息解读据史料可知:(1)宋明理学主要的消极影响是: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积极影响: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2)

7、我们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基准考点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主题一李贽的思想主张及评价史料“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未必)高,众人不曾低。”“仲尼虽圣,效之则为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然则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初无所谓一与理也。”信息解读从上述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贽具有以下“异端”思想:挑战正统教条,反对绝对权威;抨击传统道德,强调个性发展,提倡男女平等

8、;探讨世界本原,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的存在。评价: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冲击迂腐的纲常名教,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 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主题二王夫之与程朱理学的不同程朱理学王夫之世界本原理在气先理在气中方法论格物致知,唯心主义先验论考察客观事物得到正确认识天理与人欲的关系存天理,灭人欲私欲之中,天理所寓主题三黄宗羲的君主专制批判和顾炎武的爱国思想史料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以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

9、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由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信息解读史料主要反映了:批判揭露君主专制,君主为天下大害。亡国不同于亡天下: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题四如何理解“经世致用”的含义“经世致用”是明清之际许多思想家所共同主张的一种学说。它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实际,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它把学术研

10、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并由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倡导“经世致用”的学者,均主张以实用为宗旨的“实学”。就是要提倡实习、实讲、实行、实用之学。他们还发扬注重实践、注重实证的求实精神,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历史考察。明清之际之所以成为中国学术文化发展史上可与先秦媲美的另一个时代,与“经世致用”之学是分不开的。 主题五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作用(1)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主要特点反传统,反教条。反专制,倡民主。反对浮夸空谈的风气,讲求经世致用。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2)明末清初批判思想并未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那样起到推动历史进步的作用的原因明清之际的资本

11、主义萌芽较为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不利于学术自由发展。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未能彻底突破传统思想的局限。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1创立: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礼”的学说。2继承: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发展“仁政”学说。3重创: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创。4主导: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冲击: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并立,儒学遭冲击。6融合: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7理学:宋明时期,儒学逐渐吸纳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了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8批判: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

12、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给传统思想注入时代气息。探究思考:你认为当商场着火的时候,上面两个人物各有何反映?提示(1)程朱理学代表:反复观察火情,寻找逃生方法 。(2)陆王心学代表:闭目静坐,想象着火会自生自灭,千万不能乱了方寸。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例1 (2012海南高考)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审题突破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朋友有信是儒家的三纲五常思想,属于封建纲常伦理思想,魏晋时期对佛

13、教的斥责说明佛教的某些教义触犯了儒家伦理。答案D例2 (2012全国新课标高考)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审题突破审题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材料含义。材料突出士、农、工、商四民都是“以求尽其心”,“四民异业而同道”,心与道是核心,致良知是目的。A项的表述与材料突出的四民并举相矛盾;材料不涉及对四民的整合,所以B项不正确;C项错误在于误解了“其归要在于有益生

14、人(民)之道”,其强调的不是民生内容,而是强调关系人们生存的方法。答案D例3 (2012浙江高考,节选)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审题突破 解题主要

15、根据材料进行归纳,“根据材料”提醒了不要脱离材料而直接回答课本所学知识,否则会容易造成所答非所问的状况。“分别”要求从三个层次上回答。答案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顾炎武:注重实学,经世致用;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非选择题得高分的诀窍(1)一个前提: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2)两个原则:一是立足材料,二是联系教材。联系教材是必要的,应该把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教材所学的相关知识联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答。(3)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信息是指回答问题、解

16、析材料利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4)五个步骤:读(审题)找(关键信息)接(嫁接相关知识)转(转换材料信息和知识)答(组织答案)。解答注意事项(1)答案要做到“两化”:要点化、系统化。要点化是根据设问分成要点组织答案;系统化是指从多个角度和多个层次来考虑问题,尽量做到答案的系统化,避免重复或者遗漏现象的发生。(2)语言要做到“两化”:简单化、专业化。简单化是指组织答案时,要尽量做到高度概括、语言精炼;专业化是指组织答案时,要尽可能地用历史学科语言作答。(3)书写要做到“三化”:段落化、序号化、条理化。命题思想一隐含社会热点1(立意社会遗存:贞节牌坊)说到徽州,我们马上就想起了徽商徽州又

17、以牌坊闻名。明清时期徽州妇女贞节牌坊数量惊人,据记载,仅仅一个歙县,历代受旌表的贞女烈妇唐代2人、宋代5人、元代21人、明代710人、清代7098人。1905年,古徽州最后一座牌坊“贞孝节烈坊”在徽州知府主持下建成。镌有“徽州府属贞孝节烈六万五千零七十八名口”等大字。这反映出()A明清时期徽州妇女地位逐步得到提高B妇女受到的道德束缚越来越严重C徽州商品经济发达,大兴土木工程D中国古代对妇女极其尊重答案B解析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理学的消极作用,理学的消极作用是压抑人性,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贞节牌坊的数量增多实质上反映了理学对妇女的思想束缚越来越严重。命题思想二紧扣主干知识或核心概念2(立意主干知识

18、:宋明理学)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答案C解析A项错在“统治地位丧失”;B项错在“彻底否定”;D项只是表面现象;C项揭示了明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本质。3(立意核心概念:理学求理的方法)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

19、之效所以未著。”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B“存天理,灭人欲”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D“学者须先立志”答案A解析“理以应事”与“格物致知”思想一致;B项强调等级秩序;C项强调自修自省;D项突出立志。命题思想三凸显新史观或核心价值观4(立意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张岱家、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有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C黄宗

20、羲等代表地主阶级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答案A解析题中所述黄宗羲等人在思想和政治上的局限性根源于经济基础的局限性,即A项。命题思想四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5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这表明德清禅师()A认为儒、道、佛三教缺一不可B认为儒、道、佛三教相互矛盾C主张以佛教改造中国传统文化D强调做学问要学习诸子百家典籍答案A解析认真读题,明确德清禅师主张儒(知春秋)、道(精老庄)、佛(参禅)三者不能缺一。6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

21、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在此倡导的是()A推行体现民众意志的法治B明确和强化法治的严肃性C树立统一的“天下之法”D法治与人治有机结合起来答案A解析黄宗羲强调“天下之法”、“治法”(完善制度建设),即强调法治要体现民众意志和利益。对点训练考点一宋明理学1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某一哲学家的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据此判断,陶行知推崇的哲学家是 ()A程颐B王阳明C陆九渊D朱熹答案B解析王阳明有“知行合一”的观点。2“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

22、;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挂在某思想家纪念堂大殿内的这副楹联叙事写意,辞简意赅。该纪念堂的主人应是 ()A朱熹B程颐C李贽D陆九渊答案A解析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时期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3清史稿烈女传记载:蔺氏许嫁于季斌敏,未及成婚,季斌敏亡故,“蔺年十八,矢不嫁。”二年以后,听说家人张罗自己的再嫁之事,就割下自己的右耳以明心志,三天后又割下左耳。蔺氏如此行为是受什么思想的毒害()A法家思想B道家思想C程朱理学 D明清君主批判思想答案C解析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了理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考点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4“咸以孔子之是非

23、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这说明李贽()A赞扬商鞅、吴起的改革精神B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C尖锐批判封建道学家的虚伪性D否定孔子和儒学的权威性答案D解析“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的意思是都是以孔子认为的对错为对错,所以从来没有什么对不对的。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题干。5在红楼梦第二回中,贾宝玉发表了自己离经逆道的独到见解:“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他的这种叛逆精神与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是一致的()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李贽答案D解析从材料的信息来看,主要反映了贾宝玉思想与现实的思想格格不入。这与李

24、贽的思想极其相似。6南宋学者金履祥说:“国,天下之国;家,天下之家也。君之者,长之而已,固非其所得私也,况可以专其利以自私哉?”以下持相似观点的思想家是 ()A陆九渊B顾炎武C王守仁D黄宗羲答案D解析材料观点与“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观点相似,而此观点是黄宗羲的观点。7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上述材料表明()A朱熹主张恢复三代制度B李贽与梁启超、谭嗣同主张民权共和C王阳明思想主张激进D黄宗羲为晚清思想巨变奠定

25、基础答案D解析从材料所指时间可以推断该理论出现在明末清初,由此排除南宋朱熹、明代李贽和王阳明。而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为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8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家思想的背弃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答案D解析D项是错误的,顾炎武对儒家思想批判继承,他的思想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9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依据此言论,可见其

26、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工商皆本”C要求实现耕者有其田D反对君主专制独裁的制度答案D解析由“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得出王夫之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深化训练1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了() 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对儒家思想的崇拜。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在西汉,三教合一的趋势在唐宋。2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

27、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宋代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主要从万事万物的本原出发。3历史观是历史学的核心,任何一个研究、解释历史的人,都有意无意地遵循着一种历史观。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一部分。下列不属于历史观的是()A“合久必分,分久必合”B“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C“太极生阴阳,理生气”D“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答案C解析“太极生阴阳,理生气”这是属于哲学的观点,和历史观没有关系。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一物上有一

28、理,须是穷致其理。穷理亦多端,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论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处其当,皆穷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安得天分,不有私心,则行一不义,杀一不辜,有所不为。有分毫私,便不是王者事。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曰:怎得便会贯通?若只格一物便通 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朱熹近思录材料二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南宋学者和思想家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之间的理论分歧,使两人的哲学观点“会归于一”,于是出面邀请陆九韶、陆九渊兄弟前来与朱熹见面。六月初,陆氏兄弟应约

29、来到鹅湖寺,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就是著名的“鹅湖之会”。会议辩论的中心议题是“教人之法”。会上,双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双方争议了三天,最终不欢而散。如今,这座古寺也许是因为有这么一次重要会议,也许是因为朱熹住过,将其作为“书房”,作为教书育人之地,因而也叫做“鹅湖书院”。请回答:(1)据材料一,扼要归纳朱熹思想的主要内容。(2)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朱熹与陆九渊就“教人之法”方面对读书与明理成为圣贤方面会如何各执一词?为什么?(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朱熹与陆九渊对世界本原认识上的不同和思想属性方面的相同。答案(1)“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人伦道德、尊卑等级、三纲五常都

30、是“天理”;要“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上主张“格物致知”,通过探究万物,更好地理解天理,从而达到明德之善的目的。(2)朱熹:主张多读书,多观察事物,根据经验,加以分析、综合与归纳,然后得出结论。强调“格物致知”。陆九渊:不必多读书,也不必忙于考察外界事物,养心神是最重要的,反对多做读书穷理之工夫,读书不是成为至贤的必由之路。从“心即理”出发,主张“发明本心”,心明则万事万物的道理自然贯通。(3)对世界本原认识的不同:朱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思想属性的相同: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体系。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

31、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材料二天理流行,处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朱子语类材料三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不遂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原君请回答:(1)材料一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2)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3)材料三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经济根源。(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答案(1)认识: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或对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2)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3)观点: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限制君主权力;判断是非的标准在学校。经济根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4)历程: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西汉武帝儒学成为正统;宋明儒学发展为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并焕发新的生机。- 10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