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素养强化练二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9204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素养强化练二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素养强化练二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素养强化练二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素养强化练二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素养强化练二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江苏省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素养强化练二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江苏省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素养强化练二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江苏省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素养强化练二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30分钟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小题,共50分)两会期间,桂黔两省区代表建议,两省区应整合旅游资源,共建生态文化旅游圈。读中国生态文化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1.关于各文化区景观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蒙古草原文化区海拔较高、地势崎岖B.江南水乡文化区林海雪原、河湖密布C.新疆荒漠绿洲文化区三山夹两盆D.华南妈祖文化区平原辽阔、沃野千里2.关于各文化区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云贵高原文化区气温低,年较差大B.华北平原文化区雨热同期,季风现象显著C.黄土高原文化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D.四川盆地文化区温暖湿润,太阳辐射强【解析】1选C,2选B。第

2、1题,内蒙古草原文化区,海拔较高、地势平坦;江南水乡文化区,地势起伏,河湖密布;新疆荒漠绿洲文化区,地势特征是三山夹两盆;华南妈祖文化区,地势波状起伏,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第2题,各文化区气候特征,云贵高原文化区,纬度较低,海拔较高,气温年较差小;华北平原文化区,雨热同期,季风现象显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黄土高原文化区,气候冬冷夏热,属于半湿润区,黄土分布广;四川盆地文化区,温暖湿润,云雾天气多,太阳辐射弱。下图为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3.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水源、土壤 B.劳动力、技术C.气候、地形 D.市场、交通4.与区相比,区粮食生

3、产的优势条件是()A.机械化水平高 B.土壤肥力高C.水热资源丰富D.人均耕地面积大5.下列地区中,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生产活动是()A.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B.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C.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D.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解析】3选C,4选C,5选A。第3题,农业生产受气候和地形因素影响最大。第4题,与区相比,区纬度低,降水多,水热资源丰富。区人均耕地面积、机械化水平均不如区、两地土壤均较肥沃。第5题,黄淮海平原多旱涝、盐碱化,故应进行盐碱地改良,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长江中游地区冬季气温较高,不必发展大棚农业;华

4、南地区应保护热带森林,发展特色林果和旅游业;西部地区增加牲畜数量会造成草场超载,破坏生态环境。(2021北京高二检测)宁夏回族自治区是“被贺兰山护着、黄河爱着”的地方。贺兰山东麓是最佳酿酒葡萄产区之一,青铜峡市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葡萄产业,目前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宁夏的四分之一。读图,完成6、7题。6.宁夏地理环境自南向北的变化体现了()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 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农耕区向游牧区过渡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过渡A.B. C. D.7.人们看到葡萄园地上覆盖黑色的薄膜,其目的是()减少水分蒸发 抑制杂草生长减轻土壤侵蚀增加白天热量的吸收保持夜晚地表温度A.B.C.

5、D.【解析】6选A ,7选C。第6题,图中显示,贺兰山位于宁夏西北侧,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穿过贺兰山,它大致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也大致是我国的半湿润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还大致是我国农耕区和牧区的分界线。因此,宁夏地理环境自南向北的变化体现了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农耕区向游牧区过渡;图中显示,宁夏位于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没有联系,因此宁夏地理环境自南向北的变化没有体现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过渡。第7题,黑色地膜透光率低,所以在其作用下杂草不能发芽和进行光合作用,因而可以抑制杂草生长;黑色地膜在阳光照射下,反射率低,容易吸光吸热,使地表增温快;白色和

6、黑色的薄膜都有保持水土的功能,并且都能在夜间保持地表温度,因此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夜晚地表温度,不是葡萄园地上覆盖黑色薄膜的目的。下图为我国两地传统民居图,其中图甲为土墙平顶屋,图乙为砖墙斜顶屋。据此完成810题。8.甲、乙两地传统民居分别位于()A.新疆、四川B.甘肃、浙江C.陕西、江苏D.贵州、广东9.导致甲、乙两地传统民居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气温C.降水D.河流10.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推测甲地民居门窗最不可能的朝向是()A.东北和西北方向B.西北和西南方向C.东南和东北方向D.东南和西南方向【解析】8选B,9选C,10选A。第8题,甲传统民居顶部为平顶,说明该地区降水少是干

7、旱地区;乙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屋檐较长,说明该地区是湿润地区,结合四个选项可知甲、乙两地传统民居分别位于甘肃、浙江。第9题,甲、乙两地传统民居屋顶的差异主要是对当地降水条件的适应,降水多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降水少对排水要求小,顶部为平顶。第10题,甲传统民居顶部为平顶,顶上还有天窗,说明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该地冬季温度低,盛行寒冷的偏北风,所以说甲地民居门窗最不可能的朝向是东北和西北方向。 【补偿训练】 下图是2012-2030年芜湖市城市规划示意图,根据规划,芜湖市主要划分为丘陵森林生态区、平原水网生态区和沿江城镇建设区。据此完成(1)、(2)题。(1)图中代表丘陵森林生态区、平原

8、水网生态区和沿江城镇建设区的分别是 ()A.甲、乙、丙B.乙、甲、丙C.丙、甲、乙D.甲、丙、乙(2)三个区域中()A.甲区域工业最集中B.乙区域地势起伏最小C.丙区域人口密度最大D.甲区域经济最发达【解析】(1)选B,(2)选C。第(1)题,图中丘陵地带适合布局丘陵森林生态区,长江沿线适合布局沿江城镇建设区,甲区域应该是沿江平原地区,适合布局平原水网生态区。图中代表丘陵森林生态区、平原水网生态区和沿江城镇建设区的分别是乙、甲、丙。第(2)题,甲区域是平原水网生态区,工业较少;乙区域是丘陵森林生态区,地势起伏最大;丙区域是沿江城镇建设区,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该县传承千年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农民在山脚下用泥土堆起田埂,引溪水灌溉稻田,鱼啄食杂草与小虫,在稻田里自然生长。近年来,古老的稻田养鱼方式正在发生着转变,一些农户用水泥浇筑田埂防止漏水,通过施用化肥、农药和投放精饲料等措施提高水稻、田鱼产量,并开发以稻鱼共生文化为核心的农业观光活动,农民收入得到增加。(1)说明该地区普遍采用“稻鱼共生”生产方式的自然原因。 (2)“稻鱼共生”系统体现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说明其具体表现。 (3)说明产生上述转变的社会经济条

10、件,并说明该转变对当地产生的影响。【解析】第(1)题,“稻鱼共生”系统是农民在山脚下用泥土堆起田埂,引溪水灌溉稻田,鱼啄食杂草与小虫,在稻田里自然生长;“用泥土堆起田埂”说明该地耕地缺乏,稻田需要水热条件充足的气候,“稻鱼共生”还要考虑多水的地形条件。所以该地区普遍采用“稻鱼共生”生产方式的自然原因是山地多,土地资源有限;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河湖众多,水源充足等。第(2)题,“稻鱼共生”系统中,水稻田为田鱼提供生存环境、食物;田鱼为水稻除草、吞食害虫、耘田松土;“稻鱼共生”减少化肥、农药和饲料的投入等,这种农业是生态农业,这些做法体现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第(3)题,农业生产方式

11、的转变与当地农业技术的进步;市场需求扩大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有关。该“稻鱼共生”系统的转变可以提高稻鱼产量;丰富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但该转变是对传承千年的“稻鱼共生”系统的破坏,不利于农业传统文化的传承;使用化肥、农药,开发旅游等做法可能导致生态破坏等。答案:(1)山地多,土地资源有限;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河湖众多,水源充足等。(2)水稻田为田鱼提供生存环境、食物;田鱼为水稻除草、吞食害虫、耘田松土;“稻鱼共生”减少化肥、农药和饲料的投入等。(3)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农业技术的进步;市场需求扩大等。影响:提高稻鱼产量;丰富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经济效

12、益;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不利于农业传统文化的传承;可能导致生态破坏等。(10分钟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2小题,共12分)读甲、乙两岛示意图,完成12、13题。12.关于甲、乙两岛自然环境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岛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乙岛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B.乙岛河流径流量比甲岛河流大C.甲岛终年受低气压带控制,乙岛终年受高气压带控制D.甲、乙两岛自然带差异主要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3.影响乙岛城市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形和气候 B.气候和交通C.地形和交通 D.交通和资源【解析】12选D,13选C。第12题,乙岛纬度高,终年分布着积雪冰川,南部沿

13、海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所以河流主要依靠积雪冰川融水补给和降水补给;甲岛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大,河流年径流量比乙岛河流大;乙岛终年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第13题,由图可知,乙岛为冰岛,岛上河流由中间向四周流入海洋,可以推断沿海地区有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分布,且冰岛的城市主要分布于沿海平原的环状交通线上,故地形和交通是冰岛城市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二、非选择题(共18分)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加里曼丹岛地处亚欧板块南部,地质稳定,无活火山。岛内森林密布,树木高大稠密。该岛土壤贫瘠,树木不能每年结果。末次冰期,一些大型动物经大陆桥(将岛屿与附近大陆连接起来的陆地)从别处

14、迁徙至此。随后气候转暖,地球大陆冰盖融化,入海径流增加,大陆桥逐渐消失。这些外来动物在连续进化中体型逐渐缩小。(1)说明该岛气候对植被生长特征的影响。(2)分析该岛土壤贫瘠的原因。(3)从水循环的角度解释冰期时大陆桥出现的原因。(4)简述迁徙到该岛的大型动物能连续进化且体型变小的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该岛纬度位置、气候资料可知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该地全年高温多雨;光照、水分、热量充沛,使该地植被生长迅速,高大稠密,形成热带雨林植被。第(2)题,该地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有机物氧化分解较快;全年降水丰富,地表径流对表土的侵蚀与冲刷作用较强,土壤养分大量流失,肥力下降;水热资

15、源丰富,植被生长快,有机质大多储存在生物体内;该地地质稳定,无活火山,矿物质补给量较小。第(3)题,冰期时,全球气温较低,两极地区、大陆的高山地区冰川面积较大;海洋水汽到达陆地,降水以固态形式储存于大陆,多转换为大陆冰盖,流回海洋的地表径流减少;海洋水体减少,海平面下降,将岛屿与附近大陆连接起来的陆地露出海面,大陆桥显现。第(4)题,该岛屿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质条件稳定,气候变化较小,整体自然地理环境相对稳定,所以迁徙到该岛的大型动物的生物进化连续;冰期结束后,气候由冷转暖,大陆冰盖融化,入海径流增加,海平面上升,大陆桥消失,生存空间缩小;雨林地区,土壤贫瘠,树木不能每年结果,大型动物食物相对不足,不利于生长发育。答案:(1)全年高温多雨,光照、水分、热量充沛,植被生长迅速,高大稠密。(2)气温高,有机物氧化分解快;雨水对地表冲刷作用强,土壤养分大量流失;植物生长快,有机质大多储存在生物体内;该岛缺乏活火山,矿物质难以补给。(3)冰期时,全球气温低,海洋水汽到达陆地后,降水以固态形式储存于大陆,多转换为大陆冰盖;流回海洋的地表径流减少,海洋水体减少,海平面下降,大陆桥显现。(4)该岛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质条件稳定,气候变化小,生物进化连续; 冰期结束后海平面上升,大陆桥消失,生存空间较小;土壤贫瘠,树木不能每年结果,食物相对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