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0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线上学习诊断性评价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907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0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线上学习诊断性评价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0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线上学习诊断性评价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0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线上学习诊断性评价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0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线上学习诊断性评价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0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线上学习诊断性评价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0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线上学习诊断性评价试题(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0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线上学习诊断性评价试题(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0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线上学习诊断性评价试题(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0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线上学习诊断性评价试题(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0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线上学习诊断性评价试题(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0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线上学习诊断性评价试题(含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0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线上学习诊断性评价试题(含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0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线上学习诊断性评价试题(含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0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线上学习诊断性评价试题(含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0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线上学习诊断性评价试题(含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0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线上学习诊断性评价试题(含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0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线上学习诊断性评价试题(含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0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线上学习诊断性评价试题(含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0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线上学习诊断性评价试题(含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0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线上学习诊断性评价试题(含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0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线上学习诊断性评价试题(含解析).docx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0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线上学习诊断性评价试题(含解析).docx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0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线上学习诊断性评价试题(含解析).docx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线上学习诊断性评价语文试题 (总分:130分 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三部分,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试号等相关信息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 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3.答题时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 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4.考生答题时必须保持卷面清洁,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第一部分(25分)1.阅读下面一篇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对于我在一九五七年的加(mng),武汉这座巨大的城市,只如一滴水掉入这长江 中

2、一样,可谓沧海一(s).但对于我来说,它就几乎塑造了我的生命。我常常会想,这 座城市有如一本摊开着的书,长江是它的书脊。南北两岸是它摊开的(fi )页。而行走 的我,穿行在它的街巷中,就仿佛走在它的字里行间一样。我曾经想要努力地去读懂它的每 一行文字的内容,努力去参透沉(din)在这些文字深处的寓意,努力去看清落在这些字 后的阴影, A .我在这样无数次的穿行中成长。成长起来的我深深地明白:有些东西你是 无法读懂无法参透无法看清也无法获悉的。你知道的永远只是表面,而隐藏在深处的东西, 尤其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它们多半就终身地隐藏了,隐藏在历史的尘土之下,时光一层 层地夜盖着它们,今生今世也无

3、人知晓。 所以,如果你问我为什么喜欢武汉这座城市?与其他无关,也许只是因为这一次次的探 寻,让它成为我最熟悉的面孔。古诗云,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B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加(mng) 沧海一(s) (fi )页 沉(din) (2)请在文中画A, B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巧15个字。(2分) A. B.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此中有真意,。(陶渊明饮酒) 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

4、渔家傲) ,坐断东南战未休。(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教然后知困。(一则)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3.名著阅读。(6分) A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得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 号板上,直僵僵的不省人事。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 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A中了邪。”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 水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的响了一 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A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了去:这回 不死了,放声

5、大哭起来。(选自儒林外史) 选段中A是谁?请写出他的姓名。他见到天字号和号板,为什么要一头撞死?他和范进有哪 些相同之处?(4分)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平确的一项是( )(2分) A.儒林外史中传神地刻画了卑微的小人物。可怜的读书人一旦考中了进士,便可以名 正言顺的踏入仕途。而那些原本可怜的读书人一旦做了官,很快便会成为贪官污吏,其 中知县汤奉和太守王惠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B. 宋江三打祝家庄之所以能成功,一是先拆散了祝家庄和雇家庄的同盟关系,二是先派花 荣等人打入祝家庄做内应,梁山人马与他们里应外合,这才取得胜利。 C. 艾青在抗战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

6、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 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诗人反复咏叹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 D.儒林外史在极力的夸张中描写范进中举发疯的可笑、严贡生至死不肯点两根灯芯的 吝啬,讽刺丰法具有鲜明的独创性。4.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武汉瘟神,晓袭江城,夜犯北京。又嚣张尘上,随人潜入,全民告急, 。测热查 巡,杀消病毒,不见硝烟比炮鸣。正春节,听燕声淒切,岁首寒星。 中南海里灯明。夜难寐令军医出征。看白衣天使,银装素裹,爱心涌动,舍已挟生。九 域多方,联屯除孽, 。无所惧,隔离肺炎菌,明日相

7、迎。 (1)根据这首词的形式,可以知道其词牌名称是。(1分) (2)上阕和下阕各有一句省略,请根据该词牌知识,从下面选项中选出填入横线处的句子。(2 分 ) A.闭户又疏朋 B.闭户疏朋 C.度过难关一定赢 D.度过难关定赢 第二部分(45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57题。(6分)送严士元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注】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阖闾城,苏州城。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5.用自己的话概括首联中“水国”春天的特点。(1分)6.中间两联写景

8、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7.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3分) 黄生借书说(节选)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

9、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注】通籍,指做官,步入仕途。蟫,这里指书中生的虫。卷轴,卷,念jun,这里泛指书籍。 (本文选自小仓山房文集,作者是清朝的文学家袁枚)8.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2分) 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 B.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赴汤蹈火(成语) C.故有所览,辄省记 D.以中有足乐者(

10、送东阳马生序)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通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2)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10.结合文中的句子,说说“素蟫灰丝时蒙卷轴”是什么原因所致。(3分)11.结合本文,联系下面的材料,试具体分析两者在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之处。(4分)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

11、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214题。(8分)做一个有“祖”的人王开岭 (1)我曾说,无论教育再现代,都别漏掉一点:培养孩子的“身世感”!即在精神、文化、情怀和风物记忆上,做一个有“祖”的人。具体地说,即做一个有“祖国”的人,做一个有“故土”的人,做一个有“家传”的人。 (2)你从哪里来,你是谁,你到哪里去一个人,只有打通了时间,找到自己与历史、个体与族群的联系,他的生命方可定位,方有“来龙去脉”和坐标系,他对自己的生命角色才有完整感受,才能“立身”并持有生命的身份证。 (3)“山一程,水一程”你身在何

12、处?你到了哪一程?这就是“身世”。大的身世,即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国史;小的身世,即我们的家族谱系和故乡史。所谓“家国”,蕴意于此。 (4)给中学生讲座,我问台下,回到过你们的祖籍地吗?知道祖父外祖父曾祖父们的故事吗?摇头,大部分连名字都不知。 (5)我笑着说,你们都是“孙语空”啊,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6)日前,我的央视同事做了一档节目,叫客从何处来。这是一档名人寻根的节目,第一季有阿丘、易中天、陈冲、马未都等人,他们从一点线索开始,寻访祖辈们的生活轨迹和命运细节。它虽然外壳上借鉴了国外的真人秀节目,但在我看来,它对国人的意义尤为重大,在文化和精神上,它更有理由成为正源的本土节目,因为没有比传

13、统中国更推崇“认祖归宗”了,它可以帮我们做好“中国人”那种骨子里致认的“中国人”。我在评点易中天那集时说:“这是一条探亲的路。这是几百年的亲,这是几千年的路。不谙身世,生命即缺少出处,即来历不明、犹若孤儿,我们的灵魂即无舍可守、无枝可栖这样的人生不仅尴尬,而且虚无。易中天著作等身,不过是立言,今乃立身。” (7)中国人需要一条“回家”的路。这条路,曾经照熙攘攘,如今人迹稀冷。这就叫“人心不古”。不久前,有媒体发起了“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和“微家史”征集活动,其实质即精神上的“问祖”、“探亲”。 (8)我问孩子们,什么情形下你会想到自己的“祖国”?通常答: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卫星发射成功的时候

14、,奥运健儿夺冠的时候 (9)我说是,但我更多是在如下情形:坐飞机俯瞰山河的时候;儿时翻地图册的时候,尤其五颜六色的地形图;过长江三峡、观黄河瀑布的时候;爬泰山、游晋祠、登长城的时候我觉得这就是我的“祖国”,它太美了,我没理由不爱它。还有汉川地震时,这个民族承受着大苦难,所有人缔结成一个命运共同体,我会不由自主想到“祖国”这个词,我被大地的裂口震撼,我为它疼痛,为它祈祷。 (10)疚首老歌,叫我的祖国,作者首先描绘了我们的母亲河,长江:“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稍公的号于,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我觉得这段词写得特别好,几句话一出来,即会油生“祖国”之感,热爱之情也随之涌

15、至。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祖国,这才是我们的祖国,世世代代的祖国。也只有这样肥沃清洁的山河,我们才能在“祖国”情感上与之相认。 (11)我认为“祖国”一词,其重心在“祖”字上。支撑它的,是那些古老和永恒的东西,是在“变”中坚持“不变”的东西,是我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最信任的东西。有句话我们常挂嘴边,叫“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但若没有了“祖业”,若没有了祖上的山水、文化、遗存,若没有了祖上的文章、语言、习俗、礼仪,甚至连祖坟都没了,“祖国”何以安身? (12)国庆节,随处可见这样的标语,“热烈庆祝伟大的祖国诞辰XX周年!”我们的祖国至少有五千年文明史啊!显然,它忘“祖”了。一旦抽离了“祖国”的丰富涵

16、义,“爱祖国”即一种空洞的情感,一种虚无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政治献媚而已。 (13)准一个有“祖”的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功课!我们需要文化的国籍、美学的国籍、灵魂的国籍,并在此基础上诞生真正的“爱国者”。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现代教育中要培养孩子的“身世感”,只要他了解“身世”,知道家族谱系和故乡史,他 对自己的生命角色才有完整感受。 B.有媒体发起的“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和“微家史”征集活动,其实质即精神上的“问 祖”、“探亲”。 C.我爱“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也为它遭受灾难而疼痛,当这个民族承受着大苦难,所 有人缔结成一个命运共同体,这就是爱“祖国

17、”。 D.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若没有了“祖业”,若没有了祖上的山水、文化、遗存,若没有了祖 上的文章、语言、习俗、礼仪,甚至连祖坟都没了,“祖国”将无处安身。13.文章第(4)段举了我给中学生讲座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1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谈谈怎样才能做一个有“祖”的人?(3分) 【材料一】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电影上甘岭主题曲我的祖国 【材料二】你是中国人,不要忘了中国,不要一笔抹杀、全盘否定自己的文化。做人要从历史来探求本源,要在时代的变迁中

18、肩负起维护中国历史文化的责任。 钱穆 【材料三】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基因。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519题。(18分)锔匠刘鸿伏 在古玩市场收到一件宣德青花瓷器,深腹,侈口,平底,古人称为“洗”,文房中用品,专门洗笔的。这件宣德青花瓷洗内外壁满绘萱草纹饰,华丽大气,青花发色浓艳,像一位大家闺秀穿着的华丽大方的锦衣。这是典型的进口苏麻里青料,郑和下西洋时从海外带回的,专供宫廷烧制瓷器之用。笔洗外壁有“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这是一件很珍贵的明朝宣德官窑文房佳器,体大工精

19、,十分罕见。 二十多年前收到这件东西时,价极低廉,因为它已经破了。破成数块。这件老物,我极喜欢,虽破,却很有研究与收藏价值。然而因了它的残破,心中常耿耿,总想着怎样才能将这件宝贝复原如初。 数年后,去乡间采风,结识了一位老锔匠。锔匠年七十余,花白头发,一辈子只干锔匠活,别无生计。他这手艺是三代传承,算得锔匠世家。大抵破铜烂碗这类东西,只需经他双手,便可恢复完整如初,且坚实耐用。活儿做得极精细,锔的花式美观,破物锔过后反比原貌要古雅漂亮,因此他在江湖上有不小的名声。 锔匠的手艺,早已在乡间绝迹。记得儿时家中常有破碗破锅破瓶之类,一有锔匠来,母亲便会捡来出要紧必用之物如盆、碗请匠人锔好。锔匠一般是

20、外地人,并不常见,所以一进村子,便忙个不停,总要锔上好多天才会离开。当年物质贫乏,人人手上缺钱,旧衣必缝,破物必补必锔,而且老祖宗留下的惜物美德,在乡间也是根深蒂固的。锅子补好可以再用许多年,瓷碗锔后照样好用。 锔匠的手艺有高低,手艺精湛的,锔出来的碗儿瓶儿就很漂亮,破缝上打进小小的铜马打,将缝箍紧箍结实了,再在器物上依据残破的图形锔出花鸟藤蔓形状,不仅结实,而且较原先更加好看。锔一只碗收一角或两角,有时几分钱。大的器物如花瓶、瓷缸,费工费力,一天锔不完,便按工算价,每天在主家吃三餐饭,收二角钱工钱。 记得我家曾有一件祖上传下来的大瓷缸,用来装米。缸上绘有粉彩人物,是水浒传中李逵背母杀虎的场景

21、,奶奶十分珍惜。可是,一次意外,那口大瓷缸被砸成三片。奶奶哭了,一家人很难过。幸好不久后村里来了一个锔匠,扔扔赶紧请他修那口大缸。 锔匠是一位中年人,脸上长了麻子,粗手粗脚,样子慈厚。 他将破成三片的大瓷缸用木桩和铜箍先固定在禾坪里,再取出一应工具,坐在小板凳上慢腾腾地干着活计。他手粗,但下手极轻,凝神屏气,心无旁鹜。我们小孩子围在他身边看热闹,捣蛋顽皮,他也不恼不气,专心手上功夫。那大缸被他用铜马打细致地联结起来,严丝合缝,而且坚固,奶奶一边递茶送水,一边夸他手艺,锔匠只憨厚地笑笑,也不吭声儿。从上午到天黑,锔匠只吃了一顿饭,是坐在小板凳上吃的,没进屋也没上桌。他很少说话,只是对着那口大缸叹

22、息着,说:“可惜了。”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锔匠。 大缸完全锔好后,摆在禾坪里。真是神乎其技!除了打出花式漂亮的锔钉,缸上的图案居然没有一点破坏! 锔钉总是很巧妙地绕过图案画面,又钉在紧要处,起到固定作用。再细看,便发现锔钉居然不仅将破缸缝合如初,而且走出三株漂亮的牵牛花图案!那牵牛花在乡间常见,所以人人识得,邻人一齐叫好。我们小孩子家不懂好坏,只晓得这个锔匠有点儿神秘,非同寻常。 有关乡间锔匠给我的印象,大抵如此。回到前面采风偶遇的那位老锔匠身上来.老人姓葛,他看了我的宣德青花瓷笔洗照片,惊叹不已,说:“这种东西台北故宫有一件类似,但无款识,先生的有款识!”我也很吃惊,老人竞能识得此物好坏。原来

23、,老锔匠祖上是安徽有名的世家,曾祖精于古物的收藏、鉴赏,琴棋书画样样皆通,为了打发时间,还拜了一个师傅学锔瓷器,哪晓得他把这爱好爱到入迷,竞能巧手复原任何残器。后来家道中落,无意间传下的这门技术,让后人赖以求生。我谈及儿时在乡间所见锔匠种种情形,老人说:“先生看到的印象,也是我们这些锔匠生计的缩影呢。老祖宗传下的这门手艺,于今已经鲜有人记起,更没有人学它,将来失传,是必然的了。现在年轻人,哪个能静得下心来做这种费力不挣钱的活?我儿子不学,孙子更指望不上,葛家锔艺,也就到我这里打住了。”老人叹息,神情落寞。谈到收费问题,老人笑了:“藏家给多少就多少吧。一是我自己喜欢这活计,弄漂亮了自己也高兴。再

24、者呢,如今不缺衣少吃,要那么多钱也没用。”谈及我的宣德青花洗,老人说,若信得过他,东西可先放他这儿,时间不能急,这活儿催不得,半年之内不接别的活,专门弄这件洗。我当然愿意。如能让这件残破了的宝贝恢复如初,再次呈现几百年前的皇家风采,不仅了去我一桩心病,或许还有功于子孙。我的眼前,不禁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那件华美大气的青花洗,有一天摆在晴窗下的案几上,幽幽地呈现出古远的气韵与神采。倘或这世上破碎的一切都可以复原如初,倘若有一双妙手能让这个世界完美,那该多好!15.请从“我”的角度,概括文章相关的内容,写在下面横线上。(3分) “我”意外收到一个罕见的笔洗 “我”结识了一位技艺高超的老锔匠 ;“我

25、”放心地将笔洗交给老锔匠修复 16.从修辞的角度,说说第段划线句子的作用。(3分)17.结合上下文,分别说说下面两句话中“笑”的内涵。侈分) 奶奶一边递茶送水,一边夸他手艺,锔匠只憨厚地笑笑,也不吭声儿。 谈到收费问题,老人笑了:“藏家给多少就多少吧。一是我自己喜欢这活计,弄漂亮了自 己也高兴。再者呢,如今不缺衣少吃,要那么多钱也没用。”18.文章主要是写“我修复笔洗”,为何花大量的笔墨回忆儿时的锔匠修复大瓷缸?(3分)19.请阅读上文的第段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分析这两段文字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点和用意 的不同点。(5分) 【链接材料】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26、马作的卢飞 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 (1)表现手法相同点: (2)用意不同点:第三部分(60分)20.作文。(60分) “醒”,一个有温度的文字:山朗水润,万物苏醒;声声叮咛,爱的唤醒;点滴感悟,心灵觉醒;鉴往知来,值得我们警醒醒来,是一种姿态,是一种对过往的反思,是一种成长。 请以“醒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线上学习诊断性评价语文试题 (总分:130分 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三部分,满分130分,考

27、试用时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试号等相关信息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 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3.答题时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 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4.考生答题时必须保持卷面清洁,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第一部分(25分)1.阅读下面一篇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对于我在一九五七年的加(mng),武汉这座巨大的城市,只如一滴水掉入这长江 中一样,可谓沧海一(s).但对于我来说,它就几乎塑造了我的生命。我常常会想,这 座城市有如一本摊开着的书,长江是它的书脊。南北两岸是它摊开的(fi )页

28、。而行走 的我,穿行在它的街巷中,就仿佛走在它的字里行间一样。我曾经想要努力地去读懂它的每 一行文字的内容,努力去参透沉(din)在这些文字深处的寓意,努力去看清落在这些字 后的阴影, A .我在这样无数次的穿行中成长。成长起来的我深深地明白:有些东西你是 无法读懂无法参透无法看清也无法获悉的。你知道的永远只是表面,而隐藏在深处的东西, 尤其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它们多半就终身地隐藏了,隐藏在历史的尘土之下,时光一层 层地夜盖着它们,今生今世也无人知晓。 所以,如果你问我为什么喜欢武汉这座城市?与其他无关,也许只是因为这一次次的探 寻,让它成为我最熟悉的面孔。古诗云,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29、B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加(mng) 沧海一(s) (fi )页 沉(din) (2)请在文中画A, B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巧15个字。(2分) A. B.【分析】(1)本题考查字形的掌握。根据平时对字词的积累,以及语段的内容,“加(mng)”写作“加盟”,“沧海一(s)”写作“沧海一粟”,“(fi)页”写作“扉页”,“沉(din)”应为“沉淀”。(2)本题考查句子的补写。补写语句要在对上下文内容充分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进行。本题A中要结合前面的句子的内容和形式去写,表现了文字内容的多样;本题B中要结合前面“如果你问

30、我为什么喜欢武汉这座城市?”的内容去作答,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补写即可。【解答】答案:(1)盟粟扉淀(2)示例:A努力去获悉在这些字后的故事B武汉就是我的敬亭山【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能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此中有真意,。(陶渊明饮酒) 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

31、傲) ,坐断东南战未休。(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教然后知困。(一则)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解答】欲辨已忘言;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会当凌绝顶;谁家新燕啄春泥;万里风鹏正举;年少万兜鍪辛弃疾;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宠辱偕忘3.名著阅读。(6分) A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得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 号板上,直僵僵的不省人事。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 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A中了邪。”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 水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

32、灌了下去。喉咙里咯的响了一 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A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了去:这回 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选自儒林外史) 选段中A是谁?请写出他的姓名。他见到天字号和号板,为什么要一头撞死?他和范进有哪 些相同之处?(4分)【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根据“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可知此人为周进。周进,儒林外史的重要人物。作品将其设定为一个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制艺难以自拔的人。周进生活穷困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但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周进和范进都是出身贫寒,暮年得第;都是除了八股之外

33、,一无所知,一无所能的人。他们都是利用八股这块敲门砖敲开了仕途的大门,终于从社会的底层挤进了统治者的行列。两个扭曲灵魂的失态发疯同样让人心酸。【解答】答案:周进。参观贡院时,大半生追求功名富贵但求之不得的的心酸悲苦,以及所忍受的侮辱欺凌一下子倾泻出来,所以想一头撞死。周进和范进相同点:都醉心功名,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都半生潦倒,受人欺凌、侮辱和嘲笑,都晚年中举,飞黄腾达。【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

34、,不平确的一项是( )(2分) A.儒林外史中传神地刻画了卑微的小人物。可怜的读书人一旦考中了进士,便可以名 正言顺的踏入仕途。而那些原本可怜的读书人一旦做了官,很快便会成为贪官污吏,其 中知县汤奉和太守王惠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B. 宋江三打祝家庄之所以能成功,一是先拆散了祝家庄和雇家庄的同盟关系,二是先派花 荣等人打入祝家庄做内应,梁山人马与他们里应外合,这才取得胜利。 C. 艾青在抗战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 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诗人反复咏叹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

35、伤祖国的命运。” D.儒林外史在极力的夸张中描写范进中举发疯的可笑、严贡生至死不肯点两根灯芯的 吝啬,讽刺丰法具有鲜明的独创性。【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掌握。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解答】ACD正确;B有误,应该是派孙立做内应。故选:B。【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4.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武汉瘟神,晓袭江城,夜犯北京。又嚣张尘

36、上,随人潜入,全民告急, 。测热查 巡,杀消病毒,不见硝烟比炮鸣。正春节,听燕声淒切,岁首寒星。 中南海里灯明。夜难寐令军医出征。看白衣天使,银装素裹,爱心涌动,舍已挟生。九 域多方,联屯除孽, 。无所惧,隔离肺炎菌,明日相迎。 (1)根据这首词的形式,可以知道其词牌名称是。(1分) (2)上阕和下阕各有一句省略,请根据该词牌知识,从下面选项中选出填入横线处的句子。(2 分 ) A.闭户又疏朋 B.闭户疏朋 C.度过难关一定赢 D.度过难关定赢 【分析】本词交代了在武汉疫情到来时,全国上下积极应对疫情。白衣天使奋不顾身奔赴抗疫一线,无惧死神,铲除疫魔。表达对抗疫人员,特别是在抗议一线的医务人员

37、的敬意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解答】(1)本题考查对词的形式特点的把握。快速回忆我们背过的词,根据我们熟悉的毛泽东写的沁园春雪的行数、每句的字数,可以很容易地验证该词为“沁园春”。(2)本题考查根据沁园春词牌的特点来填写句子。根据沁园春雪每行的字数,可知句是四个字。故选:B。句,根据“只识弯弓射大雕”是七个字,所以该句也应是七个字。故选:C。答案:(1)沁园春。(2)B;C。【点评】本题考查词牌沁园春的形式特点,要把握沁园春在结构,以及韵律方面的知识。第二部分(45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57题。(6分)送严士元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

38、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注】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阖闾城,苏州城。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5.用自己的话概括首联中“水国”春天的特点。(1分)6.中间两联写景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7.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2分)【分析】这首诗,运用一连串“景语”来叙述事件的进程和人物的行动,即写景是为了叙事抒情,其目的不在描山画水。然而,毕竟又是描写了风景,所以画面是生动的,辞藻是美丽的,诗意也显得十分浓厚。诗中的“景语”,既有“春寒阴复晴”的水国气候特征,又有“细雨湿衣”“

39、闲花落地”的眼前景象,还有“草绿湖南”的意中之景,几个层次中,情、景、事同时在读者眼前出现,寄托了与友人相遇而又别离的复杂情思。诗人的这种手法,是很值得借鉴的。【解答】(1)本题考查对景物特点的分析。首联“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的意思是春风之中你停船靠边,将要告别这苏州古城。江南的水乡春寒料峭,时阴时晴地变幻不定。很容易概括出春天的特点:春寒料峭,时阴时晴。(2)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及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颔联“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诗人和朋友在笑谈之际,天上,飘来一阵毛毛细雨,雨细得连看也看不见,衣服却微微润湿。树上,偶尔飘落几朵残花,轻轻的,一点声音都没有。这里,诗人

40、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得听不到,如此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颈联“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上句“日斜江上孤帆影”是实写,朋友又要告辞,诗人亲送至岸边,眼见船帆飘摇而去,在夕阳下中渐渐远去。实写落日去帆之景,又暗暗带出了两人盘桓到薄暮时分仍恋恋不舍的情景。下句则点出友人所去之地。“草绿”“万里”,是想象之景,虚写想象中湖南的景物,掺杂有游子远行和朋友惜别的特殊感情。“万里情”直抒胸臆,惜别之情尤其突出。(3)本题考查对尾联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青袍”官服上的色彩。据资料记载唐贞观间,八九品官服为青色。上元间规定,八品官

41、服深青,九品官服浅青。作者当时是八九品官员,穿青色官袍。“儒生“指读书人。在古代一般中了秀才以上的人。“君去若逢相识问”是诗人对朋友临别时的嘱托。说你(朋友)这回去湖南,若有相识的人问起我,你就说“青袍今已误儒生”,也就是我现在还是穿青袍的小官吏。这里,一个“误”字,明显地表明了这是诗人的牢骚话,是失意的读书人的愤激之语。也可以说,寥寥七个字,说尽了诗人半世生涯。答案:(1)特点是春寒料峭,阴晴不定。(2)视听结合,虚实相生、想象的表现手法。情感:依依惜别之情和对朋友的牵挂。(3)尾联体现了诗人仕途不顺,官场失意的情怀。诗人借朋友传话给湖南相识的人,“青袍今已误儒生”,仅仅做一员小生,耽误了自

42、己的前程。【点评】古诗鉴赏答题方法:捕捉信息,把握诗歌基本信息的要素:(1)诗歌的吟咏对象及特点。对象就是人、事、物、景。(2)作者借助吟咏对象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3)作者表现吟咏对象及抒情言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3分) 黄生借书说(节选)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43、,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注】通籍,指做官,步入仕途。蟫,这里指书中生的虫。卷轴,卷,念jun,这里泛指书籍。 (本文选自小仓山房文集,作者是清朝的文学家袁枚)8.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2分) 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 B.

44、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赴汤蹈火(成语) C.故有所览,辄省记 D.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通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2)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10.结合文中的句子,说说“素蟫灰丝时蒙卷轴”是什么原因所致。(3分)11.结合本文,联系下面的材料,试具体分析两者在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之处。(4分)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

45、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分析】参考译文: 读书人黄允修来(向我)借书。我把书交授给他并且告诉他说: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认认真真地)去读。你没听说过那些藏书的人(是怎样读书)吗?七略四库,是天子的藏书,然而天子中读书的人有几个呢?那些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的,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中读书的有几个呢?其余那些祖辈和父辈收藏(的书籍),子辈孙辈随便丢弃的就不用说了。不只读书是这样,天下的事物

46、(也)都是这样。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却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担心别人催着要还,因而就显出忧惧的样子,抚摸玩赏那东西久久不能停止,心想:“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给人)拿回去,我不能再看到它了。”如果(这东西)已经被我所拥有,(我)一定会(把它)捆扎好放在高处,保存起来,说一声“姑且等到另外的日子再看吧。“ 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是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藏书很多。(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我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就)像这样。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我)做了官以后,薪俸花出去了,书籍买来了,屋里到处都堆放满了,蠹虫丝迹时

47、常覆盖书册。这样以后我(才)感慨借书读的人是(那么)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候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的啊! 如今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不过我把书公开,慷慨出借和姓张的吝惜书籍,(不肯出借,)似乎并不相同。这样看来,那么是我本来不幸遇到了姓张的,而姓黄的年轻人本来幸运遇到我吧?(黄生)懂得了(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一定会专心,而且他还书也一定会很快。 (我)写下这篇说,让(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A“至舍,四支

48、僵劲不能动”句意为“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舍:学舍。“便舍船,从口入”意思是“(渔人)于是舍弃了自己的船,从山洞进入”,舍:舍弃。B“媵人持汤沃灌”句意为“仆人给我灌下热水”,汤:热水。“赴汤蹈火”意思是“奔赴滚烫的开水,踩踏在烈火上。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汤:热水。C“故有所览,辄省记”句意为“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省:记。“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省:反思。D“以中有足乐者”句意为“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以:因为。“全石以为底”意思是“(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以:用。故选:B。(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

49、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中重点词语有:夫人:那人。指向别人借书的人。强:勉强。惴惴焉:忧惧的样子。摩玩:摩挲玩弄,抚弄。句意为: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却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担心别人催着要还,因而就显出忧惧的样子,抚摸玩赏那东西久久不能停止。中重点词语有:形,动词,现出。诸,等于“之于”。切:迫切。如是:像这样。句意为: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我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就)像这样。(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梳理语段内容,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根据原文中“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的提示可知,有书的人,没有人逼迫自己,不会抓紧时间读书,在“等明天吧

50、”这样的自我安慰中,书卷蒙尘,据此分析概括即可。(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梳理两篇文章的内容,从内容、写法方面找出相同点即可。在内容方面:黄生借书说中“余幼好书,家贫难致”和“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都写作者曾经在艰苦的条件下勤奋读书的故事。在写法方面:黄生借书说中“余幼好书,家贫难致”的勤学与“通籍后,俸去书来”的疏懒作对比;以“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作对比;以自身的“不幸”与黄生的有“幸”作对比;送东阳马生序中“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和“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形成对比,据此可知,两文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答

51、案:(1)B(2)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却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担心别人催着要还,因而就显出忧惧的样子,抚摸玩赏那东西久久不能停止。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我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就)像这样。(3)有书的人,总会把书高高地放着,不是抓紧时间攻读,而是日复一日地自我安慰,直至书蒙尘生虫。(4)在内容方面:两文都写作者在艰苦的条件下勤奋读书的故事。在写法上:两文都运用的对比的写法。送东阳马生序把自己从师时条件的艰苦和同舍生的奢华作对比,黄生借书说写了“我”借书攻读和藏书者读书少的对比,还有黄生与自己在借书这件事情上的不同遭遇的对比。【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1留 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

52、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2直 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3补 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4删 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5调 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考几乎年年考到。6换 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阅读下面一篇文章

53、,完成1214题。(8分)做一个有“祖”的人王开岭 (1)我曾说,无论教育再现代,都别漏掉一点:培养孩子的“身世感”!即在精神、文化、情怀和风物记忆上,做一个有“祖”的人。具体地说,即做一个有“祖国”的人,做一个有“故土”的人,做一个有“家传”的人。 (2)你从哪里来,你是谁,你到哪里去一个人,只有打通了时间,找到自己与历史、个体与族群的联系,他的生命方可定位,方有“来龙去脉”和坐标系,他对自己的生命角色才有完整感受,才能“立身”并持有生命的身份证。 (3)“山一程,水一程”你身在何处?你到了哪一程?这就是“身世”。大的身世,即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国史;小的身世,即我们的家族谱系和故乡史。所谓“家

54、国”,蕴意于此。 (4)给中学生讲座,我问台下,回到过你们的祖籍地吗?知道祖父外祖父曾祖父们的故事吗?摇头,大部分连名字都不知。 (5)我笑着说,你们都是“孙语空”啊,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6)日前,我的央视同事做了一档节目,叫客从何处来。这是一档名人寻根的节目,第一季有阿丘、易中天、陈冲、马未都等人,他们从一点线索开始,寻访祖辈们的生活轨迹和命运细节。它虽然外壳上借鉴了国外的真人秀节目,但在我看来,它对国人的意义尤为重大,在文化和精神上,它更有理由成为正源的本土节目,因为没有比传统中国更推崇“认祖归宗”了,它可以帮我们做好“中国人”那种骨子里致认的“中国人”。我在评点易中天那集时说:“这是

55、一条探亲的路。这是几百年的亲,这是几千年的路。不谙身世,生命即缺少出处,即来历不明、犹若孤儿,我们的灵魂即无舍可守、无枝可栖这样的人生不仅尴尬,而且虚无。易中天著作等身,不过是立言,今乃立身。” (7)中国人需要一条“回家”的路。这条路,曾经照熙攘攘,如今人迹稀冷。这就叫“人心不古”。不久前,有媒体发起了“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和“微家史”征集活动,其实质即精神上的“问祖”、“探亲”。 (8)我问孩子们,什么情形下你会想到自己的“祖国”?通常答: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卫星发射成功的时候,奥运健儿夺冠的时候 (9)我说是,但我更多是在如下情形:坐飞机俯瞰山河的时候;儿时翻地图册的时候,尤其五颜六色

56、的地形图;过长江三峡、观黄河瀑布的时候;爬泰山、游晋祠、登长城的时候我觉得这就是我的“祖国”,它太美了,我没理由不爱它。还有汉川地震时,这个民族承受着大苦难,所有人缔结成一个命运共同体,我会不由自主想到“祖国”这个词,我被大地的裂口震撼,我为它疼痛,为它祈祷。 (10)疚首老歌,叫我的祖国,作者首先描绘了我们的母亲河,长江:“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稍公的号于,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我觉得这段词写得特别好,几句话一出来,即会油生“祖国”之感,热爱之情也随之涌至。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祖国,这才是我们的祖国,世世代代的祖国。也只有这样肥沃清洁的山河,我们才能在“祖国”情感上

57、与之相认。 (11)我认为“祖国”一词,其重心在“祖”字上。支撑它的,是那些古老和永恒的东西,是在“变”中坚持“不变”的东西,是我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最信任的东西。有句话我们常挂嘴边,叫“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但若没有了“祖业”,若没有了祖上的山水、文化、遗存,若没有了祖上的文章、语言、习俗、礼仪,甚至连祖坟都没了,“祖国”何以安身? (12)国庆节,随处可见这样的标语,“热烈庆祝伟大的祖国诞辰XX周年!”我们的祖国至少有五千年文明史啊!显然,它忘“祖”了。一旦抽离了“祖国”的丰富涵义,“爱祖国”即一种空洞的情感,一种虚无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政治献媚而已。 (13)准一个有“祖”的人当代中国人的精

58、神功课!我们需要文化的国籍、美学的国籍、灵魂的国籍,并在此基础上诞生真正的“爱国者”。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现代教育中要培养孩子的“身世感”,只要他了解“身世”,知道家族谱系和故乡史,他 对自己的生命角色才有完整感受。 B.有媒体发起的“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和“微家史”征集活动,其实质即精神上的“问 祖”、“探亲”。 C.我爱“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也为它遭受灾难而疼痛,当这个民族承受着大苦难,所 有人缔结成一个命运共同体,这就是爱“祖国”。 D.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若没有了“祖业”,若没有了祖上的山水、文化、遗存,若没有了祖 上的文章、语言、习俗、

59、礼仪,甚至连祖坟都没了,“祖国”将无处安身。13.文章第(4)段举了我给中学生讲座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1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谈谈怎样才能做一个有“祖”的人?(3分) 【材料一】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电影上甘岭主题曲我的祖国 【材料二】你是中国人,不要忘了中国,不要一笔抹杀、全盘否定自己的文化。做人要从历史来探求本源,要在时代的变迁中肩负起维护中国历史文化的责任。 钱穆 【材料三】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

60、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基因。【分析】首段提出中心论点:做一个有“祖国”的人,做一个有“故土”的人,做一个有“家传”的人。然后依次论述了我们为什么要做一个有祖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有祖的人,怎样做一个爱国者等内容。末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要做一个真正的爱国者。【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有误,根据原文,不仅仅是了解“身世”,知道家族谱系和故乡史,还要做一个有“祖国”的人,还要打通了时间,找到自己与历史、个体与族群的联系,他对自己的生命角色才有完整感受。BCD正确。故选:A。(2)本题考查的是对论据的分析。论据是为

61、论证论点服务的。“我”给中学生讲座时,问中学生是否回过祖籍地,是否了解祖先的故事,大部分学生连名字都不知道,由此可知中学生对家族谱系和故乡史的了解太少,由此说明现代的教育在培养孩子的“身世感”方面的缺乏,这就更能突出“做一个有“祖”的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功课”的观点。(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及迁移。解答此类题,要结合本文提及的如何做一个“有祖”的人及结合题干中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结合文章第(9)段列举的种种心中有祖的表现及结合材料一可以知道这是爱国要从爱家乡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做起,而不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结合文章第(7)段列举的有媒体发起的“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和“微家史”征集活动的事例及

62、材料二,可知要在时代的变迁中肩负起维护中国历史文化的责任。结合材料三提及的古代经典诗词可知古代经典诗词和文章是属于中国人的文化祖籍,要认真学习,让他烙在每一一个中国人的心里,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变成我们的民族基因。据此整理作答即可。答案:(1)A(2)文章第(4)段举了“我”给中学生讲座的例子,说明了现代学生缺乏“身世感“,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做一个有“祖”的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功课”的观点。(3)“祖国“不是一个抽象空洞的词眼,她是实实在在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祖国的内涵。爱国要从爱家乡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做起,而不仅是停留在口头上。古代经典诗词和文章是属于中国人的文化祖籍,要认真学

63、习,让他烙在每一一个中国人的心里,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变成我们的民族基因。在时代变迁中,我们要肩负起维护中国历史文化的责任,让她与时俱进,焕发青春活力。【点评】解答议论文知识的感悟及迁移题型,要注意紧扣论点谈认识或感悟,从作者的观点出发,结合自己的经历,写清楚自己对题干所提现象(观点)的认识,自己受到的启示等。切忌绕开阅读材料,不切实际地陈述。语言组织上注意要采用总分结构,即“我认为,理由是”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519题。(18分)锔匠刘鸿伏 在古玩市场收到一件宣德青花瓷器,深腹,侈口,平底,古人称为“洗”,文房中用品,专门洗笔的。这件宣德青花瓷洗内外壁满绘萱草纹饰,华丽大气,青花

64、发色浓艳,像一位大家闺秀穿着的华丽大方的锦衣。这是典型的进口苏麻里青料,郑和下西洋时从海外带回的,专供宫廷烧制瓷器之用。笔洗外壁有“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这是一件很珍贵的明朝宣德官窑文房佳器,体大工精,十分罕见。 二十多年前收到这件东西时,价极低廉,因为它已经破了。破成数块。这件老物,我极喜欢,虽破,却很有研究与收藏价值。然而因了它的残破,心中常耿耿,总想着怎样才能将这件宝贝复原如初。 数年后,去乡间采风,结识了一位老锔匠。锔匠年七十余,花白头发,一辈子只干锔匠活,别无生计。他这手艺是三代传承,算得锔匠世家。大抵破铜烂碗这类东西,只需经他双手,便可恢复完整如初,且坚实耐用。活儿做得极精细,锔的

65、花式美观,破物锔过后反比原貌要古雅漂亮,因此他在江湖上有不小的名声。 锔匠的手艺,早已在乡间绝迹。记得儿时家中常有破碗破锅破瓶之类,一有锔匠来,母亲便会捡来出要紧必用之物如盆、碗请匠人锔好。锔匠一般是外地人,并不常见,所以一进村子,便忙个不停,总要锔上好多天才会离开。当年物质贫乏,人人手上缺钱,旧衣必缝,破物必补必锔,而且老祖宗留下的惜物美德,在乡间也是根深蒂固的。锅子补好可以再用许多年,瓷碗锔后照样好用。 锔匠的手艺有高低,手艺精湛的,锔出来的碗儿瓶儿就很漂亮,破缝上打进小小的铜马打,将缝箍紧箍结实了,再在器物上依据残破的图形锔出花鸟藤蔓形状,不仅结实,而且较原先更加好看。锔一只碗收一角或两

66、角,有时几分钱。大的器物如花瓶、瓷缸,费工费力,一天锔不完,便按工算价,每天在主家吃三餐饭,收二角钱工钱。 记得我家曾有一件祖上传下来的大瓷缸,用来装米。缸上绘有粉彩人物,是水浒传中李逵背母杀虎的场景,奶奶十分珍惜。可是,一次意外,那口大瓷缸被砸成三片。奶奶哭了,一家人很难过。幸好不久后村里来了一个锔匠,扔扔赶紧请他修那口大缸。 锔匠是一位中年人,脸上长了麻子,粗手粗脚,样子慈厚。 他将破成三片的大瓷缸用木桩和铜箍先固定在禾坪里,再取出一应工具,坐在小板凳上慢腾腾地干着活计。他手粗,但下手极轻,凝神屏气,心无旁鹜。我们小孩子围在他身边看热闹,捣蛋顽皮,他也不恼不气,专心手上功夫。那大缸被他用铜

67、马打细致地联结起来,严丝合缝,而且坚固,奶奶一边递茶送水,一边夸他手艺,锔匠只憨厚地笑笑,也不吭声儿。从上午到天黑,锔匠只吃了一顿饭,是坐在小板凳上吃的,没进屋也没上桌。他很少说话,只是对着那口大缸叹息着,说:“可惜了。”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锔匠。 大缸完全锔好后,摆在禾坪里。真是神乎其技!除了打出花式漂亮的锔钉,缸上的图案居然没有一点破坏! 锔钉总是很巧妙地绕过图案画面,又钉在紧要处,起到固定作用。再细看,便发现锔钉居然不仅将破缸缝合如初,而且走出三株漂亮的牵牛花图案!那牵牛花在乡间常见,所以人人识得,邻人一齐叫好。我们小孩子家不懂好坏,只晓得这个锔匠有点儿神秘,非同寻常。 有关乡间锔匠给我的

68、印象,大抵如此。回到前面采风偶遇的那位老锔匠身上来.老人姓葛,他看了我的宣德青花瓷笔洗照片,惊叹不已,说:“这种东西台北故宫有一件类似,但无款识,先生的有款识!”我也很吃惊,老人竞能识得此物好坏。原来,老锔匠祖上是安徽有名的世家,曾祖精于古物的收藏、鉴赏,琴棋书画样样皆通,为了打发时间,还拜了一个师傅学锔瓷器,哪晓得他把这爱好爱到入迷,竞能巧手复原任何残器。后来家道中落,无意间传下的这门技术,让后人赖以求生。我谈及儿时在乡间所见锔匠种种情形,老人说:“先生看到的印象,也是我们这些锔匠生计的缩影呢。老祖宗传下的这门手艺,于今已经鲜有人记起,更没有人学它,将来失传,是必然的了。现在年轻人,哪个能静

69、得下心来做这种费力不挣钱的活?我儿子不学,孙子更指望不上,葛家锔艺,也就到我这里打住了。”老人叹息,神情落寞。谈到收费问题,老人笑了:“藏家给多少就多少吧。一是我自己喜欢这活计,弄漂亮了自己也高兴。再者呢,如今不缺衣少吃,要那么多钱也没用。”谈及我的宣德青花洗,老人说,若信得过他,东西可先放他这儿,时间不能急,这活儿催不得,半年之内不接别的活,专门弄这件洗。我当然愿意。如能让这件残破了的宝贝恢复如初,再次呈现几百年前的皇家风采,不仅了去我一桩心病,或许还有功于子孙。我的眼前,不禁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那件华美大气的青花洗,有一天摆在晴窗下的案几上,幽幽地呈现出古远的气韵与神采。倘或这世上破碎的一

70、切都可以复原如初,倘若有一双妙手能让这个世界完美,那该多好!15.请从“我”的角度,概括文章相关的内容,写在下面横线上。(3分) “我”意外收到一个罕见的笔洗 “我”结识了一位技艺高超的老锔匠 ;“我”放心地将笔洗交给老锔匠修复 16.从修辞的角度,说说第段划线句子的作用。(3分)17.结合上下文,分别说说下面两句话中“笑”的内涵。侈分) 奶奶一边递茶送水,一边夸他手艺,锔匠只憨厚地笑笑,也不吭声儿。 谈到收费问题,老人笑了:“藏家给多少就多少吧。一是我自己喜欢这活计,弄漂亮了自 己也高兴。再者呢,如今不缺衣少吃,要那么多钱也没用。”18.文章主要是写“我修复笔洗”,为何花大量的笔墨回忆儿时的

71、锔匠修复大瓷缸?(3分)19.请阅读上文的第段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分析这两段文字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点和用意 的不同点。(5分) 【链接材料】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 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 (1)表现手法相同点: (2)用意不同点:【分析】本文第至段写“我”意外收到罕见的笔洗,希望将其复原,在乡间采风时结识了一位老锔匠;第至段回忆儿时锔匠神奇的技艺;第至段写“我”放心地将笔洗交给老锔匠修复,期待笔洗复原如初,完美再现。【解答】(1)本题考查情节的梳理与概括。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所给出的提示,找

72、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再用与提示相同的句式来概括情节即可。文章第段,写“我”意外收到个罕见的笔洗;第段,写“我”总想着怎样才能将这件宝贝复原如初;第段,写“我”去乡间采风,结识了一位老锔匠;第至段,回忆起儿时家中常有破碗破锅破瓶之类,一有锔匠来,母亲便会捡出要紧必用之物如盆碗请匠人锔好。可概括为:“我”回忆儿时锔匠神奇的技艺;第段,写“我”放心地将笔洗交给老锔匠修复;第段,写不禁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倘或这世上破碎的一切都可以复原如初,倘若有一双妙手能让这个世界完美,那该多好”,概括为:“我”期待笔洗复原如初,完美再现。(2)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首先明确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然后按照修辞

73、手法的格式来理解。“这件宣德青花瓷洗内外壁满绘萱草纹饰,华丽大气,青花发色浓艳,像一位大家闺秀穿着的华丽大方的锦衣。”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这件宣德青花笔洗的纹饰、色彩比作大家闺秀穿着的华丽大方的锦衣,生动形象地写出笔洗的华丽大气,很是珍贵;在结构上,为下文“我”需要修复笔洗并期待笔洗完美再现的情节作铺垫。(3)本题考查对词语内涵的理解。语境不同,词语的含义便会不同。第句在第段,“奶奶一边递茶送水,一边夸他手艺,锔匠只憨厚地笑笑,也不吭声儿。”中年锔匠的“笑”是因为奶奶称赞他手艺好,他听了心里高兴,有点不好意思,表现了他的憨厚朴实。第句在第段,谈到收费问题,“老人笑了:藏家给多少就多少吧。”老锔

74、匠不介意给钱多少,他的“笑”是对钱财的轻视。“一是我喜欢这活计,弄漂亮了自己也高兴。”是对锔匠这门手艺的重视和热爱。(4)本题考查对插叙写法的理解。插叙,是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的叙述方式。文章不惜笔墨铺染儿时的锔匠修复大瓷缸的经过,对主要情节起补充作用,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文中锔匠修复大瓷缸的时候,用铜马钉细致地联结起来,严丝合缝,而且坚固,突出其技艺高超、做工认真细致的形象;“从上午到天黑,锔匠只吃一顿饭,是坐在小板凳上吃的,没进屋也没上桌。”突出锔匠人讨生活的不易,表现了作者对中年锔匠的赞美同情;再写“我”找老年锔匠修复笔洗

75、,寄托了作者期待传统手艺能够代代相传的愿望,突出文章的主旨。(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文章结尾“我的眼前,不禁出现这样一幅画面,那件华美大气的青花洗,有一天摆在晴窗下的案几上,幽幽地呈现出古远的气韵与神采”,运用想象笔法,描绘出笔洗修复后的气韵与神采,表现“我”对笔洗复原如初,完美再现的期待,表达对锔匠技艺的信任,寄托了作者期待传统手艺能够代代相传的愿望。链接材料是写辛弃疾主张抗金,但得不到重用,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可怜白发生”,包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啊!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

76、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两段文字都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答案:(1)“我”一心想要修复残破笔洗“我”回忆儿时锔匠神奇的技艺“我”期待笔洗复原如初,完美再现。(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纹饰、色彩等方面,将笔洗比喻成穿着锦衣的大家闺秀,形象地表现了笔洗的华丽大方、精致罕见,为下文“我”一心想要修复笔洗,期待笔洗的完美再现埋下伏笔。(3)对奶奶称赞他手艺的高兴和自身的谦逊、憨厚、不好意思。对锔艺的重视、热爱、追求和对钱财的轻视。(4)浓墨重彩地插叙了修复大瓷缸的过程,刻画出一个憨厚沉默、技艺高超、做工认真细致的锔匠形象,展现了锔匠谋生的艰辛与不易,不露痕迹地交代了锔工技艺逐渐失传的原因,寄托了

77、作者期待传统手艺能够代代相传的愿望。(5)表现手法相同点:两段文字都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用意的不同点:本文最后一段:想象笔洗呈现出华美大气的气质和神韵,表现“我”对笔洗修复后完好如初的期待,也寄托了作者期待传统手艺、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的迫切心情。链接材料:词人想象年轻的时候在军营里犒劳部下、听塞外歌曲、检阅部队、驰骋沙场、奋勇杀敌的场景,寄托作者心中的理想,表现出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与结尾“可怜白发生”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也表现出作者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愤慨。【点评】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五种。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倒叙,是根据

78、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分叙,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第三部分(60分)20.作文。(60分) “醒”,一个有温度的文字:山朗水润,万物苏醒;声声叮咛,爱的唤醒;点滴感悟,心灵觉醒;鉴往知来,值得我们警醒醒来,是一种姿态,是一种对过往的反思,是一种成长。 请以“醒来

79、”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分析】“醒”,不仅本来意义上的睡醒,还可以是“醒悟、觉醒、警醒、唤醒”,其实这就是告诉了我们文章的选材方向:一件事、一句话让我们猛然醒悟过来;一次批评、一个眼神让我们觉醒;一封邮件、一声叮咛唤醒了我们或沉睡的梦想或消沉的心态文体不限,可以写记叙文,记叙自己或他人迷途知返的故事。写作的突破点在于细节,即是什么让我们醒悟或觉醒,如果是一个动作,那么就要对这个动作进行细致的描写;如果是一封信,那么就要对信中的关键语句进行重复再现;如果是一件事,那么就要把这件事的动情点充分展现出来。

80、总之,让我们“醒”的那一瞬间那一个转折点一定要细腻处理,这样才有说服力,才能打动读者。也可以写议论文,用一些事实论据,告诫犯错者早日“醒来”。【解答】醒来王猛同学:你好!你在给我的来信中说,你把我当作知己,并向我倾诉了你近来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的苦惱。谢谢你对我的坦诚和信任,作为同学和朋友,我也用书信这种传统的方式给你回复,希望能够帮你走出沉迷网络游戏的泥潭。其实,以前的我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网虫”,整日泡在网吧里,没日没夜地在虚拟的世界里畅游。在家长和老师的眼中,我是个无可救药的“坏孩子”。那段时间,我的成绩一落千丈,就连视力也急剧下降了。为此,我无奈地加入了“四眼一族”。更为糟糕的是,我

81、的身体也越来越差,早操跑步时,我常常落在队伍的最后面。由于学习成绩差,以前和我要好的同学都渐渐地疏远了我,我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于是,我幡然醒悟,痛下决心要戒除网瘾,奋力拼搏,追上同学们!此后,我不再上网。每天清晨我都早早起床到操场读语文课文和背英语单词;上课时,我心无旁骛,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并积极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后有不懂的问题,我就虚心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晚上回到家里,我远离电脑和电视,一头扎进房间,独自钻研一道道习题,直到深夜“功夫不负苦心人!”半年后,我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每次考试,我的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老师对我赞不绝口,同学们也对我钦羡不已!大家看我的眼神里分明透

82、露着“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惊讶和赞赏。现在,我偶尔也上上网,但一般都是为了查阅学习资料,下载自己喜欢的文章,对于网络游戏,我已经一点兴趣也没有了!爸爸妈妈见我不再沉迷于网络游戏,逢人就夸我懂事。我发现,只要我们用一种理智的心态去对待网络,它就不仅无害,而且还会成为我们学习的好帮手呢!王猛同学,我写了这么多,不知你能否听进耳?这些都是我的亲身经历,我是一个“回头浪子”的典型哦!你目前的处境肯定和我以前的处境差不多吧?我衷心地希望,我的这些经历能够给予你一点启示,帮助你走出网络的泥潭。王猛表现了同学,赶快从迷梦中醒来吧! 祝你早日戒除网瘾!你的同学和朋友:李明 2019年9月7日【点评】本文以书信的形式,表现了希望同学早日醒悟的主题。信中运用叙事、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劝说同学戒除网瘾。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启示和鼓励同学战胜诱惑,走出网络的泥潭。这封书信格式正确,语言得体;主题明确,结构清晰;语言恳切,富有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