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1答卷前,将姓名、考号填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第卷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合计50分。)1.分封制又叫“分土封侯制”,是古代中国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由此可推断()A分封制产生于东周 B古代历朝都实行分封制C分封的核心是土地 D封侯有义务保护周天子2.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同祖同宗”“认祖归宗”“寻根问祖”“叶落归根”等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A夏 王位世袭制 B周
2、分封制C周 宗法制 D唐科举制3.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候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 )A诸候争霸,胜者为王 B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C尊王攘夷,号令诸候 D大国诸候饮马黄河,问鼎中原4.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每郡设监郡御史一名,是中央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府在每郡设置的派出机构,其职责主要是监察一郡地方官吏。此后,这种派出管理制度一直延续至清代。这一制度()A削弱了地方权力 B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C加强了中央集权 D
3、维护了大一统的局面5.清朝某学者在评价中国古代的一项制度时,称这一制度导致“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选举之弊至此而极”。这一制度是()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 D八股取士6.唐代宰相会议在最后决策时,通常采取协商一致通过的方式,宰相必须在议决后上报皇帝的奏章上联合署名,如某一宰相拒绝在奏状上署名,则此状即成为废状。这一做法有利于()A提高宰相议事的效率 B削弱皇帝的决策权C避免官僚之间的内斗 D加强相权间的制约7.“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文中的“今世”是指( )
4、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8.某中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在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过时光隧道在一起谈论自己的丰功伟绩。下列台词与史实不符的是( )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B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C明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9.“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B科举选拔日益趋向严格C中枢机构设置调整,六部地位提高 D官员数量相对减少,行政待遇提高
5、10.“廷寄”上谕是清代军机处官员日常工作之一,其内容大都是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法之失当等。这体现了军机处的职能是()A传达皇帝旨意 B参与行政决策C总领全国政务 D负责监察百官11.王定保在唐摭言中提道:“三百年来,科举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喻显贵)望之继世。孤寒失之,其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由此可知该制度()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打破了贵族特权C. 提高了官员素养 D. 实现了社会平等12.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
6、”钱穆先生所述的第一级和第三级演进分别开始于()A秦汉隋唐 B西周秦汉C西周隋唐 D秦汉明朝13“封建之天下分而简,简可治之以密;郡县之天下合而繁;繁必御之以简。”材料意在说明()A郡县制度有利于克服分封制的弊端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应主辅结合C官僚政治代替血缘政治是历史进步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14.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D武力
7、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15.黄仁宇认为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帝国”,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隋唐是“第二帝国”,形成了新的官僚政治。出现这一转变主要是因为()A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B藩镇割据削弱皇权C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 D统治者的开放与包容16.雅典民主制中,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 )A、五百人议事会 B、公民大会 C、民众法庭 D、执政官17.亚里士多德指出:“城邦正是若干公民的组合”,“若干公民集合在一个政治团体以内,“就成为一个城邦”。在他看来( )A公民是构成城邦的基本要素 B城邦人口互相熟悉C城邦和民主两者相互依存 D城邦中人人都有管理能力18.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一书第21节
8、写到:“他使每一个居住区内的居民都相互成为其他居住区的(名义)乡民,为的是使新公民们不致因其父名的使用而受窘,而可以借其居住区的名称来称谓;雅典人私下里以区名相称即源于此。”引文中所称的“他”应是 A梭伦 B克利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庇西特拉图19.古代雅典经常举办戏剧公演,舞台对所有城邦公民开放。在戏剧公演前,评委以抽签方式从雅典各政区中选出代表行使戏剧评判权,等到比赛结束,由他们评出3位获奖者。古代雅典戏剧公演()A扩大了城邦公民的权利 B照搬了公民大会议事程序C避免了民主政治的缺陷 D折射出社会生活的政治化20.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
9、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则故事突出反映了( )A雅典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B“陶片放逐法”形同虚设C直接民主导致权力误用 D很多雅典政治家浪得虚名21.十二铜表法制定之前,罗马贵族喜欢用习惯法裁判,主要是因为习惯法( )A可以保护大众的利益 B是传统法律,不容更改C可以随意解释,有利于保护贵族特权 D是公平的22.在古罗马,法学家几乎都是一身数任,既是法学家,又是医生、律师、政治顾问和参谋;有的甚至直接就是法官,与政治权力紧密结合。据此可以推断,罗马法的制定()A受到专制政体的制约 B易导
10、致权力的滥用C与社会经验密切相关 D彰显了自然法理念23.罗马法强调,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使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这主要表明罗马法()A限制公权滥用 B保障民众自由C主张法律至上 D追求司法公正24.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必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A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B皇帝的教令是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C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D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25.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历史舞台
11、,他们征服了希腊化的东西,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贺拉斯所说的“俘虏”是指( )A商业征服 B文化同化C宗教皈依 D财富侵蚀第II卷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汉制每年八月,举行饮酎(醇酒)大典,诸侯王和列侯献“酎金”助祭。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以列侯酎金斤两成色不足为名,
12、削夺106个列侯的爵位。还有一些列侯因其他各种原因而陆续失爵。晁福林中国古代史材料三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何突出特点和进步意义?(10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侯”“王”的由来及汉武帝削夺其爵位的目的。(8分)(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8分)
13、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某班的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古代政治制度的时候,收集了一些法律条文。甲同学收集的是中国秦朝“秦律”的部分条文,并整理如下: 秦律的律文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生活等各个方面,在田律、徭律、仓律、公律、金布律、关布律等法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 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乙同学收集的是查士丁尼汇编的民法大全,看到了下列条文: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 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
14、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程度。 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拷问不应该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的原则。 请回答:(1)根据甲同学搜集的信息,概括说明“秦律”有哪些特点? (4分) (2)从乙同学收集的民法大全的法律条文中,你认为哪些规定值得肯定?(4分) (3)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和罗马制定法律的相同出发点是什么?(8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罗马
15、法和秦朝法律的认识。(8分)高一历史答案选择题1-5 CCBCB 6-10 DCCCA 11-15 BABAC 16-20 BABDC 21-25 CCBCB 26题答案(1)制度:郡县制。特点: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制(或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或以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意义: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10分)(2)由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分封同姓诸侯王。目的:削弱王国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8分)(3) 创新: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历史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开创了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8分)27题答案(1)维护等级制度;涉及内容广泛;刑罚严厉等;(答出2点即可,4分) (2)如法官判刑要注重证据;注重保护思想自由;注重保护未成年人等。(答出2点即可,4分) (3)用法律来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统治或用法律调节社会关系。(8分)(4) 认识:罗马法和秦朝法律都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对大一统国家的形成与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也体现出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