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849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省前中国际分校2017届高三年级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在最美学生的表彰大会上,两个孩子的老师也接受了主持人的采访,当老师走出来时,台下的掌声雷鸣般地响了起来。B.一国货币定价最终取决于该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在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背景下,人民币仍将是较强势的货币。C.这个皮影戏剧团选剧考究,演员唱腔圆润,在当地名气很大,剧团每次外出演出,许多附近的老人孩子都跑来看。D.那年夏天,带着振兴家乡经济、帮扶邻里乡亲的想法,我们的“新农村合作社”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热热闹闹地开张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表意不明,“两

2、个”是指“孩子”还是“老师”,有歧义。C项,语序不当,“附近”放在“许多”前。D项,中途易辙,“带着”一句的主语对应的是蒙后的“我们”,但后面一句的主语却换成了“新农村合作社”。2王国维在论及诗歌境界时,指出诗歌意境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且言“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下列诗句,不属于“无我之境”的一项是( 3分 )A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B杨柳岸,晓风残月C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王国维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提法。所谓“有我之境”,就是诗句中有直接表示诗人感情、动作、神态

3、、情绪的词语;而“无我之境”,诗句里只有物象描写,作者的感情融合在景物之中。可以作这样一个转移,“有我之境”的景情关系是借景抒情或以景衬情:“无我之境”是触情于景,情景交融。本题ABD三项是“无我之境”,C项“把酒、盈袖”已有了诗人的形象,属“有我之境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解答本题,首先理解“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的意思,有我的地方,用我来观察事物,事物都像我一样没有我的地方,用事物来观察事物;然后再分析所给的诗句,看哪句诗有诗人的影子。选项C中“把酒”的对象自然是词人,故属于“有我之境”。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

4、组是( 3分 )全美房价崩跌导致丧失赎回权的房产数目创新高,不良资产尾大不掉,一些金融机构因受拖累而濒临破产倒闭。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轼和辛弃疾是别开生面的大家。他们的创作实践,极大地提高了词的地位,使之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一朵奇葩。对甘地的许多观点,泰戈尔不仅不赞一词,而且苛评有加。然而,他对甘地的品格却极为钦佩。我们从他们的友谊中看到了什么是伟大情怀。康熙秘史已经在三大卫星频道播出多日了,夏雨饰演的康熙也大热银屏,影帝演皇帝入木三分,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在今年5月的“成都别车门”中,一名姓送宋的出租车司机因为出手相助而受伤,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平和淡然地说:“没什么的,这点伤势不足挂齿。”对于明

5、明是“中国制造”,却因为在国外注册一个听起来洋味十足的品牌名称就自我鼓吹“高大上”的产品,公众的态度是既嗤之以鼻,却也无可奈何。ABC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尾大不掉:比喻机构下强上弱,或组织庞大、涣散,以致指挥不灵。此处应为“数量惊人”。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形式。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此处应为“未加赞赏”。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此处应为“惟妙惟肖”。不足挂齿:不值得提起,可用于自谦。嗤ch之以鼻:语义重,有时可以表示“讥笑”之意。4下列对联,搭配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上联:飞阁排云入 下联:垂

6、杨夹道生B上联:山光扑面经新雨 下联:历尽艰难好做人C上联:几家深树碧藏楼 下联:一壶清茶知真味D上联:花开阴影浓 下联:花谢白玉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项中,上下联格式攀均为名词+动宾短语+动词,搭配恰当;B项上联格式为名词+动宾短语+动词+偏正短语,下联却是动词+名词+形容词+动宾短语,搭配不恰当;C项上联格式为偏正短语+偏正短语+形容词+动宾短语,下联却是偏正短语+偏正短语+动词+偏正短语,搭配不恰当;D项上联格式为名词+动词+名词+形容词,下联是名词+动词+名词+动词,搭配不恰当,而且上下联皆以“花”字开头,也不符合对联的一般要求。【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

7、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根据题干中的限定词语(比如此题中的“对联”)确定本题所要考查的修辞类型,然后思考该种修辞的特点,并用此特点对应分析所给语句,找出符合要求的选项,进而确定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联,对联在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对仗工整,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而且一般要求上下联相同部位不要重字,上联结尾字要平声,下联结尾字要仄声。本题中A项符合要求。5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解说最贴切的一项是( 3分 )A要有统观全局的眼光,否则容易导致处事失当。B双方观点争执不下,最无辜的是争论中心的“牛”C人生总是存在这样的怪圈,谁先谁后没有固定标准。D实践才能出

8、真知,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它的寓意解说最贴切的一项”,本题属于图文转换中的漫画转换类型。漫画中有两个人一头牛,面对耕牛下田这一问题,老者坐在毯子上表示反对,理由是“不会耕田,怎样下田”;另一个人认为“不让下田,怎会耕田”。这里说明,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一、读懂漫画的信息。1读懂漫画的标题。漫画的标题往往是诠释漫画主旨的点睛之笔,对漫画主旨有提示、启发作用。2读懂漫画中的对白或说明文字。3读懂漫画的构图。4读懂漫画中的要素。要素包括:“人”“物”“对白”等。

9、二、提炼、升华;整合与重述。1提炼、升华。通过以上的“读”基本上理解了漫画的含义和主旨,但从答题角度这还是不行的,要答好题必须找出漫画涉及到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常识的观点。这时需要对书中相关内容进行疏理,再回过头来解读漫画,这样对漫画的理解就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2整合与重述。在对观点归纳整理的基础上,注意信息与原理的联系,按照“原理、方法、启示、警示、说明、表明”等,把观点和漫画中读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做到言简意赅,逻辑严密,最后用学科术语表达出来。二、文言文阅读(20分)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茅坤青霞沈君,由锦衣经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

10、,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青霞沈炼君,以锦衣卫经历的身份向皇帝上书斥责宰相。宰相因此非常忌恨他,正当宰相要极力罗织罪名陷害他时,幸亏皇帝仁慈圣明,特地减轻他的罪罚,只把他贬谪到塞上。当时,沈君直谏的声名传遍天下。不久,沈君满怀郁懑,携带家小,迁居塞上。正逢北方的敌人多次侵犯内

11、地,而帅府以下的各级官员都束手无策,关闭城垒,任由敌人往来出没,连向敌人发一支箭来抵抗都做不到。甚至等到敌人退走以后,他们就割下在战争中阵亡的中原士兵和在郊野中赶路的人的耳朵来当作军功。而百姓中父亲哭儿子、妻子哭丈夫、哥哥哭弟弟的,到处都是,怨愤之情无处可诉。沈君既对上愤慨于边疆防务的日益懈怠,对下又痛心于将士们肆意残害百姓、欺骗国家。他多少次为之哭泣哀叹,于是就将他满腔郁愤表现在诗歌文章中,从而抒发他的情怀,文集中所载录的各篇就是他这类的作品。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 所相与

12、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以敬,来请予序之首简。 沈君本来就因为敢于直谏而为当世人所敬重,而他所作诗文又多所讥刺,稍一传播,上下都感到震惊恐慌,于是他们就竭力造谣、陷害,而大祸也就落到了沈君头上。沈君遇害之后,那些曾身居军中要职、一同陷害沈君的人,不久也都因罪被罢官。又过了不久,原来仇视沈君的宰相也被罢官。而沈君的门人、给事中兼谏议大夫俞君,就搜集编纂了沈君生前的著述若干卷,并加以刊刻流传。沈君的儿子沈以敬,来请我为文集作这篇序文。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

13、刺谗而下,其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贲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 我拜读了沈君文集后,题写道: 像沈君这样的人,难道不就

14、是古代那些志行高尚的一类人吗? 孔子删定 诗经,从怨恨亲人的 小弁、讽刺奸谗的巷伯 以下,那些忠臣、寡妇、隐居之士、愤世嫉俗者的作品,一概被列入“国风”,并入 “小雅”,这样的作品不可胜数。难道这些都是古代的合乎音律的诗歌吗? 然而孔子之所以不轻易删掉它们,只是怜悯那些受谗害的人,彰显他们的志向,他还说过“这些诗歌都是发自真情实感,都合乎礼义的要求”,“说话的人没有罪,听的人完全可以把它作为借鉴”。我曾依次考察了自春秋 以来的作品,发现屈原的 离骚 好像是在发泄怨恨,伍子胥的劝谏像是在进行威胁,贾谊的奏疏很激切,叔夜的诗歌又像是在抒发愤恨,刘蕡的对策像是在表现亢直的个性。然而按照孔子删定 诗经

15、 的原则而收集、编辑它们,应该是未必没有值得收录的。沈君已经辞世,然而海内的官员大夫到现在谈到他,没有不鼻子发酸流下眼泪的。唉! 文集中所载的 鸣剑、筹边等篇,假使让后人读了,那么它们完全可以使奸臣胆寒心折,令守边将士战马腾跃,振奋起同仇敌忾的义愤,这是必然的。今后,国家负责采诗的官员看到这些诗篇,难道会把它们给遗漏掉吗? 在此,我怀着一片恭谨之情记在这里。(文章引自名家精译,有删节,中华书局2007年版)【注】沈君:沈炼,即文题中的青霞先生,明嘉靖年间名臣。 馘(gu):被杀者的左耳。 阃寄:被委以军事重任。裒(pu)辑:搜集、编辑。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A上

16、书诋宰执 诋:斥责 B以恣敌之出没 恣:任凭C然孔子不遽遗之者 遗:留下 D而作之忾也 忾:愤恨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C项,“然孔子不遽遗之者”中的“遗”应解释为“舍弃”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 然而孔子之所以不轻易删掉它们”。【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比如本题的C项,可以联系句子的小语境和句子所在语段这一大语境来分析“遗”的意思。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18、项是( D )(3分)A沈炼为人刚直,被权臣构陷,曾遭遇贬谪而携带家小远赴塞上,但他仍然为国事担忧,关心民生疾苦。B沈炼死后,他平生所作诗文被门人刊刻传布,本文作者茅坤应沈炼儿子的请求为青霞先生的文集作序。C沈炼以直谏闻名,以诗文抒发悲忧天下的情怀,他的诗文也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多有讥刺,最终引来杀身之祸,D茅坤将沈炼的遗作与屈原的离骚等著作相提并论,认为沈君的文章符合古人“中声”的要求,给予了极高评价。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认为沈炼的文章符合古人中声的要求”说法法有误;文章最后一段的原句是“岂皆古之中声也哉”,这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难道这些都是古代的合乎音律的诗歌吗”

19、,由此可以知道选项的说法有误。【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

20、如本题,D项,对作者的观点分析有误,选项对应的信息在最后一段。8. 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3分)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不知东方之既白C.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D.不赂者以赂者丧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试题分析:A项前一个连词,递进关系,后一个转折关系;B项均为主谓间取独;C项前一个介词“跟、和”的意思,后一个连词“和”的意思;D项前一个介词,“因为”的意思,后一个介词,“用、凭”的意思。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7分)(1)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 (3分)又过了不久,原

21、来仇视沈君的宰相也被罢官。(定语后置句式1分,报罢1分,意思通顺1分)(2) 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 (4分)沈君已经辞世,然而海内的官员大夫到现在谈到他,没有不鼻子发酸流下眼泪的。(没、荐绅、流涕各1分,意思通顺1分)10 试列举沈炼远赴塞上所见的诸多乱象。(4分) 将领们面对敌人的内犯束手无策;有将领割下阵亡者和“野行者”的左耳邀功请赏;到处是百姓因亲人失去痛哭的惨状;百姓们没有可以控诉呼吁的地方。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试列举沈炼远赴塞上所见的诸多乱象”,这是考查学生筛选概括的能力。可以到文中找到答题的区域,筛选出相关的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或者翻译。第一段有

22、提示性的句子“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可见所见的乱象应在第一段。【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解答文言文的概括题,首先应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意;然后仔细审题,寻找答题区间,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到文中找到沈炼到了塞上的语言标志,然后在其周围寻找答案,主要在第一段。最后组织答案的时候,可以采取如下方法。一是摘录法,就是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要点: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语句,文中有的关键句如观点句或抒情议论句如果吻合题意,可以直接摘录;如只出现关键词,那还需要去改写。如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的,文中的重要句子就必须翻译。二是句意(层意)提取

23、法:就是需要概括的内容在文章或文段中并无明显的中心句,读者要通过阅读文章,自己去感受、体会、把握和提炼大意,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方法。三、古诗词鉴赏(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小题。夏日三首(其一) 张 耒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11 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5分)这首诗运用的是反衬的艺术手法表现环境的“清”的。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静。本诗通过对燕

24、雀、蝴蝶、蜘蛛等意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夏日清净、安宁生活的喜爱,抒发了诗人淡泊名利、厌恶世俗,想要归隐田园的情怀。(手法1分,分析2分,情感2分)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手法和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题干要求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分析手法,先明确手法,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运用的是反衬的艺术手法表现环境的“清”的。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静。本诗通过对燕雀、蝴蝶、蜘蛛等意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夏日清净、安宁生活的喜爱,抒发了诗

25、人淡泊名利、厌恶世俗,想要归隐田园的情怀。【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结合尾联里的内容分析,分析的时候借助“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嘈嘈虚枕纳溪声”等反衬环境的“清”的。表现了诗人对夏日清净、安宁生活的

26、喜爱,抒发了诗人淡泊名利、厌恶世俗,想要归隐田园的情怀。12 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4分) “邀”字是用拟人手法,写得很有人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纳”字展开想象,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潺潺的流水声似乎就在耳边响起,凸显的午夜的静和内心的安宁。(各2分)试题分析: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邀”字是用拟人手法,写得很有人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纳”字展开想象,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潺潺的流水声似乎就在耳边响起,凸显的午夜的静和内心的安

27、宁。【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炼字”题的答题步骤首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然后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最后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如本题用“纳”字展开想象,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潺潺的流水声似乎就在耳边响起,凸显的午夜的静和内心的安宁。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荀子劝学)(2)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3)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4)辘辘远听, 。(杜牧阿房宫赋)(5)驾一叶之扁

28、舟, 。(苏轼赤壁赋)(6)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8)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 17题。 蚊刑 孙方友陈州城四周皆是湖,万余亩,水天一色,素有“水城”之誉。湖内蒲草丛丛,荷花片片,因而夏日多蚊虫。傍晚时分,那蚊虫便密匝匝飞出,团团而来,团团而去,云集之处,铺天盖地,“嗡嗡”之声,能传百步之遥。此地蚊虫,针长翅大,肚明腿花,为花脚蚊子,咬人贼轻,过后则又肿又硬,奇痒难忍,素有“飞蛇”之称。为防蚊虫,每到夏日傍晚,陈州内外便火艾熏天。外埠人进陈州,必得先经得起火艾薰,要不,你就无法呆

29、下去。因而,此地火艾有价钱。先前的时候,陈州一直为府。不知何朝何代降为县。首任知县姓贾,至于叫贾什么,已无从考究。此人为人刁毒,搜刮民财,不择手段,人送外号“花脚蚊子”。每到夏日,他必做火艾生意,而且还订了“土政策”:不准外埠或本地客商在此出售火艾。独门生意好做,因此他年年必发火艾财。火艾生意,扎本小,获利大,商人和四周村民见钱眼开,便偷做。每每抓到偷售火艾者,贾知县就用蚊刑惩罚之。蚊刑,顾名思义,就是用蚊子叮。让人把罪犯衣服扒光,然后缚了,划船送到河心,看守守在四旁,坐在吊了帐子的船上。受刑者如若天明五更身亡,罪有应得;如若命大不死,当场放生。可大多受蚊刑者,皆撑不到黎明,便浑身浮肿,一命呜

30、呼。有时候,贾知县也用此刑法严惩土匪和惯偷。偷偷倒卖火艾的商人和村民虽然对贾某奈何不得,但土匪们却不是好惹的。土匪们扬言,若有一天活捉贾知县,一定要为弟兄们雪耻。这一年七月,一队土匪夜袭县城,果真绑走了贾知县。到了一处,众匪推出贾知县。匪首望了望一县之长,冷笑一声,当即命令,用蚊刑。几个匪徒应声把贾知县的衣服扒了个精光,知县又白又胖,如同刚褪净的肥猪。一匪徒照腚一掌,脆响。众匪大乐,细看父母官,仍气宇轩昂,不屑一顾。匪首大怒,高喝:“上刑!”众匪应声而动,把知县缚了,搁到船板上,送到湖中。时处盛夏,蚊虫极多。月光下,众匪坐在吊了帐子的大船上,喝酒吃肉,笑看贪官丧九泉,那贾知县身上早已落满了蚊虫

31、,里三层外三层,如蜂房一般。一时间,知县又肥了许多,像陡然下了一场黑雪,父母官被埋进了雪堆里。那知县如死了般一动不动,直到天明。众匪以为知县已亡,给他松了绳索。没想他突起,虽然眼肿脸胖,竟没死。众匪惊诧,问:“你怎么没死?”知县笑道:“蚊子,懒虫也,吃饱喝足便是睡觉。吾一夜如眠,怕的就是惊动他们。这样一来,后边的蚊子过不来,趴在身上的已喝饱,是它们保全了我!说出道理来怕你们不懂,这就叫逆来顺受!”“胡扯!”匪首怒吼,“我们兄弟为何叮死了?”“这就怪他们自己了!蚊刑中有明文规定:天明不死者放生。可他们耐不住,来一批蚊子刚喝饱,他们便摇头晃身,把它们赶跑了,于是又来了一批!一夜之间,赶跑一批又来一

32、批,赶跑一批又来一批如此循环,那血哪有不被喝干之理呢?”众匪惊叹。匪首顿悟,当下就放了贾知县。14 小说开头对“蚊虫”的描写有何作用?(4分)小说开头对蚊虫的描写突出了蚊虫的多,以及咬人的后果严重,为后文描写蚊刑张目,表现了蚊刑的狠毒残忍。题干问的是“小说开头对蚊虫的描写有何作用”,这是考查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思考答题。先从内容上看,写了,表现;然后再从结构上看与上下文的关系,因是开头,故主要考虑与下文的关系。文章一、二段主要介绍陈州蚊子之多,咬人之厉害,这就下文使用蚊刑做了铺垫,同时也表现出施行者用心之恶毒残忍。【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对于

33、考查段落作用的题目,要回答该文字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1文首句:照应标题(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中心)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句:前后照应,承上启下(过渡);总结上文;开启下文;为下文作辅垫。3文末句:总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卒章显志,揭示中心;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比如本题中涉及的文字就处于文章的开头,主要是为下文作铺垫。15 简析画线句子“一时间,知县又肥了许多,像陡然下了一场黑雪,父母官被埋进了雪堆里”(4分)(1)“又肥了许多”既写知县体态之“肥”,又暗示知县搜刮民财而“肥”。(2)“一时间”“陡然”“埋进”等词语,表现了蚊

34、虫之多,蚊刑之恐怖,侧面表现知县狠毒。(3)“父母官”的称谓,是对欺压百姓的贪官知县的讽刺。(4)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字的生动性。(每点1分)题干要求“简析画线句子一时间,知县又肥了许多,像陡然下了一场黑雪,父母官被埋进了雪堆里”,这是考查句子含义。可以采取如下方法:语境分析法、关键词分析法、特色分析法等。从用词上来看,应重点分析“肥”“陡然”“埋进”“父母官”这些词语的内涵;从句子特色来看,“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对于语句的含义题:要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

35、揭示句子的双关意。解答的方法如下:借助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和语言特色,回归文本,借助语境和语法知识理解其含义。比如本题所给的句子“一时间,知县又肥了许多,像陡然下了一场黑雪,父母官被埋进了雪堆里”,其中“肥”就使用了双关意。“父母官”则使用了反语,“像”使用了比喻的修辞。16 概括“贾知县”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1)贪财枉法(2)阴狠刁毒(3)奸诈狡猾(每点2分,)题干问的是“概括贾知县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这是一道人物形象的概括的题目。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正面和侧面,正面主要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主要是环境的烘托,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的评价等。考生可以到文中

36、找到贾知县的言行举止,然后进行概括归纳即可。“此人为人刁毒,搜刮民财,不择手段,人送外号花脚蚊子。每到夏日,他必做火艾生意,而且还订了“土政策”:不准外埠或本地客商在此出售火艾。独门生意好做,因此他年年必发火艾财”,从这一介绍中可见其文人刁毒,贪财;“每每抓到偷售火艾者,贾知县就用蚊刑惩罚之”,可见其阴狠;“蚊子,懒虫也,吃饱喝足便是睡觉。吾一夜如眠,怕的就是惊动他们。这样一来,后边的蚊子过不来,趴在身上的已喝饱,是它们保全了我”,可见狡猾。【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37、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

38、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比如本题,可以抓住贾知县的言行举止来分析其特点。17 结合文本探究土匪们为什么最后还是“放了贾知县”?(6分)(1)按照“蚊刑”的规则:“天明不死者生”,土匪按约只能放人。(2分)(2)更重要的是,土匪“顿悟”,明白了,即使贾知县死了,还会有别的贪官来残害百姓,(2分)而且,新来的知县可能比已经“肥”了

39、的贾知县更加残虐。(2分)题干问的是“土匪们为什么最后还是放了贾知县”。这是针对小说情节设题。上文介绍了蚊刑的规矩“受刑者如若天明五更身亡,罪有应得;如若命大不死,当场放生”;“可他们耐不住,来一批蚊子刚喝饱,他们便摇头晃身,把它们赶跑了,于是又来了一批!一夜之间,赶跑一批又来一批,赶跑一批又来一批”,这段话既是说蚊子,又何尝不是说贪官。【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解答探究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探究的方向,比如本题,“土匪们为什么最后还是放了贾知县”,这是针对小说情节设题。小说的情节是环环相扣的,“放了贾知县”是小说的结局,既有这样的结局

40、,那么前面自然会交代原因,文章倒数第三段借贾知县之口就解释了这一原因,“蚊刑中有明文规定:天明不死者放生。可他们耐不住,来一批蚊子刚喝饱,他们便摇头晃身,把它们赶跑了,于是又来了一批!一夜之间,赶跑一批又来一批,赶跑一批又来一批如此循环,那血哪有不被喝干之理呢”。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校训:大学的文化符号 孙邦华校训,如同现代大学一样,是近代从西方引入中国的,有研究者认为上海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为近代中国最早明定校训 “光与真理”的大学,民国时期诞生的各类大学大都仿而效之,确立校训。中国大学的校训既然受西方校训的影响而产生,因而存有一些共同的特质和属性,且不说

41、民国时期的新教大学燕京大学、齐鲁大学、圣约翰大学等,要么直接借鉴了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校训的内容与形式,要么思想源于圣经,更重要的是中西方大学的校训都具有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性、导向性,把校训悬于校门、礼堂等重要位置,甚至标识在校徽之中。从内容上看,中西大学校训可划分为“为学”、“为人”、“为人”与“为学”相结合等三大类。以“为学”为主旨,是指大学强调学生对知识、真理的不懈追求为办学的主要目的。对于这类大学的校训,比较有代表性的西方大学有:英国剑桥大学的校训为 “此乃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这类有代表性的中国大学校训有:民国时期的新教大学齐鲁大学的校训是“尔将识真理,真理必释尔”。所谓以“为人

42、”为主旨,是指大学主要强调对学生的塑造以道德为本,培养具有高尚品格、勇敢气质和服务精神的人。这类大学校训,比较有代表性的西方大学有: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校训是“法无德不立”,美国著名军事院校西点军校的校训是为“职责,荣誉,国家”。中国大学的这类校训以清末民国时期的大学较为普遍,如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校长唐文治于1910年确定“勤、俭、敬、信”为校训,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曾经确立一个字的校训“诚”,后来发展成为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后,把校训相继改为“止于至善”与“诚、朴、雄、伟”。 所谓“为学”与“为人”相结合,是指大学强调求知求真与人格完善兼顾,培养德才兼备的人。相比而言,西方的大学和民国

43、时期的中国大学大多从“为学”或“为人”中一个方面确立校训,个别大学校训是“为学”与“为人”的结合型,譬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校训为 “知识,智慧,人性”,清华大学自1914年起确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近年来中国的大学在确立校训的大潮中,绝大多数校训都是“为学”与“为人”的结合型。譬如: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南京大学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中西方大学的校训,尽管在内容上大致都可划分三种类型,但是也还是有一些本质差异。西方历史名校的校训思想内容大都来源于基督宗教的经典圣经,如美国的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一部分出自古希腊罗马先贤、诗人的话语或诗句,如加拿大多伦多大

44、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中国的大学校训,在民国时期,一般来自大学中庸等儒学经典和史书。同样在讲“为人”,西方的大学非常强调博爱、自由、服务,如斯坦福大学的校训为 “愿自由之风劲吹”,中国的大学主要强调诚朴勇爱等道德修养。同样在讲“为学”,西方的大学强调在上帝的灵光中去探索真理,牛津大学的校训为“上帝乃知识之神”,中国的大学则强调勤笃、敬业等儒学传统。大学校训是大学理念、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中西方大学在大学理念、大学精神上是共性与个性(特色)兼具的,共性与个性都植根于赖以生存的文化之中。现代大学在造就具有高深知识和高尚人格的高素质人才之时,离不开超越东西方的人类共同的知识、思想,也不能忽视民族文

45、化资源和传统。一定的文化形成一定的校训,大学校训则是体现人类共性和民族特性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符号必然渗透到每一所大学的办学宗旨、办学传统、管理制度、学科建设、师生群体等各个方面,并转化为对育人的整个活动之中。 18 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首先,中国大学受西方大学的影响而确立校训,接着从“为人”、“为学”、“为人”和“为学”三个方面介绍中西方大学的校训,最后写中西方大学校训的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试题分析:本文层次非常清楚,全文共7个自然段,开头两段指出校训是“近代从西方引入中国的”,中国大学的校训“受西方校训的影响而产生”,并在第2段结尾指出“中西大学校训可划分为为学、为

46、人、为人与为学相结合等三大类”,第3段讲“为学”,第4段讲“为人”,第5段讲为学”与“为人”相结合,第6段和第7段讲中西差异。【考点定位】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本题考查分析分析文章行文思路,概括段落大意。考生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给文章划分层次,然后归纳概括。答题时注意抓中心句、转折句、过渡句、结论句、主旨句,表层次的序词。分析概括段内层次的步骤:逐层概括,注意语句转换。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组织答案时一般采用“先写了然后写了最后写了”的格式。注意语言简洁准确通顺。19 文章的第六小节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6分) 举例论证(2分)(中西方大学的

47、举例)和对比论证(2分)(中西方大学之间的对比),分别列举了美国的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大学的校训来源及内容,并将其与中国民国时期大学校训来源及内容进行对比,有力地论证了中西方大学校训的差异性(2分)。试题分析:文章第6段谈的是中西方大学校训的本质差异,分别列举了美国的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大学的校训来源及内容,并将其与中国民国时期大学校训来源及内容进行对比,有力地论证了中西方大学校训的差异性,所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考点定位】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

48、掌握。考生在备考中应注意积累并掌握议论文常用的各种论证方法,并能结合具体文段加以分析。组织答案的方法是,指出文段是如何运用这种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道理,达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引用论证: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对比论证、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使论证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读者明白。20 请概括中西方

49、大学校训的差异性,并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6分)差异性:思想来源(2分)、价值观(2分)造成差异的原因:民族文化资源和传统(2分)试题分析:本题信息主要集中在67两段,第6段主要讲了“差异性”:首先来源不同,“西方历史名校的校训思想内容大都来源于基督宗教的经典圣经”“一部分出自古希腊罗马先贤、诗人的话语或诗句”,中国的大学校训“一般来自大学中庸等儒学经典和史书”;第二,价值观不同,“西方的大学非常强调博爱、自由、服务”,“中国的大学主要强调诚朴勇爱等道德修养”。第7段讲了原因,“大学校训共性与个性都植根于赖以生存的文化之中”“不能忽视民族文化资源和传统”。事理上述信息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50、【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本题既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又考查归纳概括要点能力。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解答时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首先要锁定答题范围,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七、作文(7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位现代诗人这样赞美蚯蚓:“蚯蚓的舞,排开土、排开大地为了这天塌地陷的柔柔一舞,蚯蚓把体内的骨头也排了出去。”然而,也有人压根就看不上蚯蚓,因为它们

51、与蝼蚁为伍,在土里刨食,终其一生只生活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对于蚯蚓的生存状态,你有怎样的看法和评价?上面的材料,又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卑微但不渺小也许,我只是山峦上的一粒沙,一阵清风九可以注定我漂泊的路程,也许,我就是银河中的一颗星,一片云九可以遮出人们的视野;也许,我只是田野中的一脉青绿;一丝干涸九可以 夺去我鲜活的生命。是的,我不得不说,我很渺小。是的,我很渺小,但不卑微。我真实地存在着,并努力地经营着自己的生活,我无须整个世界因我而停止转动,只暗暗地期待能用自己的体温去温暖那同样孤独冰

52、冷却对爱无限渴求的心。无论是一粒沙、一颗星、抑或只是一脉青绿我对明天同样充满期盼。当然,我也任性,也曾叛离,但我从不放弃,防区我信仰的梦,防区我所追求的目标。就像青春一去不复返,我会细心地守护时光,经历挫折后的我,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勇敢、更加坚强。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宝藏,只待人执着挖掘。失败-勇敢,失败-坚持,每经历一个生命轨迹就会被印刻得更加厚重。九项期待窗外世界的少年,经历了暴风骤雨后忽然思恋起故乡夕阳如橘的黄昏,在这条人生路上我得到的不仅仅是谦虚、执着,也学会放慢脚步偶尔停下来欣赏自己,欣赏度过的那本书欣赏那支用来书写自己的笔,欣赏自己就是品味生活。青春就是一场无法被证明的自负,也只

53、有把持一颗青春的心去爱自己,才能把溢出的爱分享给别人。也许某天,在孩子阳光灿烂的面孔上看到那曾经张狂的自己和自己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消失的骄傲,会黯然神伤。何不找个幽静的夜晚,坐在写字台前,在昏黄的灯光下,在家乡袅袅的笛声中将自己的优点一一写下,你会发现,自己拥有的远比想象的多。爱他人,更爱自己。当周围的人都渐渐离我而去,至少有我对自己不弃不离。是的,我很渺小,但并不卑微。放眼窗外,那星河中总有一颗是我,平凡但依然存在。【解析】试题分析:(1)人生需要坚忍也需要视野,要做一条有理想的“蚯蚓”;(2)好高骛远未必能成就大业,有坚守之志,方能赢得成功;(3)卑微者未必渺小,敢于吃苦,乐于进取,才会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其他合乎材料寓意的立意亦可)【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名师点睛】从荀子(甚至可能更早)起,人们就 关注过蚯蚓的生存状态。然而,人们观察蚯蚓是为了反观自己,蚯蚓只是人生的一面镜子。赞美蚯蚓的坚忍顽强、矢志不移,是因为人类同样需要这样的品格;鄙视蚯蚓的卑微、渺小,是因为人们有发展自我的的愿望。然而,人毕竟不是蚯蚓,可以活得更自由、更精彩:一方面,我们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另一方面,我们又可以志在四方,谋画并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取蚯蚓之长而去其短,或许会是最佳的选择。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