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792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5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考纲展示核心素养定位考查方向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地协调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探讨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综合思维: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区域认知:环境问题的分布。地理实践力:调查本地主要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1.以区域地图、环境问题示意图、最新时政地理为背景,考查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2以区域地图、循环经济关联图、最新时政地理为背景,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以及发展生态农业、实施清洁

2、生产的意义。基础全面梳理一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历史时期人地关系思想人地关系采集渔猎崇拜自然原始的平衡关系农业文明改造自然对抗性增强,环境遭到破坏工业文明征服自然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二 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形成环境污染。3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地域差异问题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表现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短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

3、污染、海洋污染等地域差异发达国家更突出乡村地区、发展中国家严重城市地区、发达国家严重形成原因过度消耗资源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过度开采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集中三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内涵3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1)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中,“公平性”侧重的是“权利”,“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持续性”侧重的是“发展”。(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不要把公平性原则与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一个整体。四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1走可持续

4、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均资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手段环境无害化技术核心提高生态效益方式环境友好目的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实践工业发展清洁生产农业推行生态农业公众提倡适度消费1目前,世界上许多种鲸数量减少,有的甚至濒临灭绝,指出其可能原因。提示:全球气候变暖;人类过度捕杀;海上航行等人类活动;海洋环境污染。2剁手一时爽,地球垃圾场。“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后,全国快递业务总量超过了15亿件。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随之而来。说明“双十一”使电子商务不再环保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提示:主要原因:快递业务增加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措施:推广使用电动、乙醇等新

5、能源车辆;使用可回收或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建立包装材料回收体系;制定法律法规和加强政府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商家和买家的)环保意识。考点深度研析考点1)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1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典型案例环境问题具体表现主要原因 典型案例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太湖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有害垃圾垃圾围城现象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海洋污染陆上生产生活排放,海上生产和海洋交通渤海康菲石油公司漏油事件噪声污染 建筑、娱乐、交通城市噪声污染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滥伐、滥垦、滥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

6、高原水土流失、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渍)化不合理的灌溉等华北平原次生盐碱(渍)化续表环境问题具体表现主要原因 典型案例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白鳍豚功能性灭绝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滥伐森林、森林面积减少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华北平原的春旱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耕地减少、草场退化能源短缺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资源分布不均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缺2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表现原因典例或分布全球变暖自然:气候的变化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乱砍滥伐森林全球气温升高续表表现原因典例或分布臭氧层破坏自然:太阳

7、活动人为:大量排放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两极和青藏高原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酸雨自然:地形造成酸性气体不易扩散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世界:西欧、北美、日本中国:南方地区3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不同区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有所不同,即环境问题表现形式具有地域差异,主要表现为城市地区与乡村地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如下表:地区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由于交通、工业活动与人类居住地的过分集中,造成污染物的集中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等资源利用方式不当或者强度过大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

8、态破坏为主,环境污染加剧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接受污染转移,环保意识淡薄,环保能力差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轻,以环境污染为主过度消耗资源,废弃物排放量大,重视环境保护(2019江苏高考)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1)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2)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能源结构 B人口密度C

9、资源条件 D出行方式思维探究答案(1)C(2)A考向1环境污染(2019吉林汪清六中期中)近地面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是自然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受到大气运动、植被状况、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时空差异。下图是北京市大气中CO2的浓度年变化(a)及4月日均变化(b)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冬季的主要原因是()A植物光合作用弱,吸收CO2少B气候寒冷,降水少,CO2稀释少C季风受地形的阻挡,CO2扩散慢D人类生活取暖,工业能耗的增加答案D解析冬季是北方的取暖季,燃烧矿物燃料多,因而排放CO2增多,使CO2浓度最高。(2)关于北京市大气

10、中CO2浓度一天中出现最低值时刻的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强B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C交通工具、餐饮耗能少D人类生活取暖耗能少答案C解析图示一天中最低值出现在17时左右,正是下班时间,交通工具使用量应较大,故C项符合题意。考向2生态破坏六道沟流域位于11021E11023E,3846N4851N,处于黄河粗沙来源区,是陕北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流域内的沟道地、梯田及居民用地等土地占流域面积的18%左右,其余82%的土地均为坡地。如图示意六道沟流域土地利用结构。据此回答(1)(2)题。(1)六道沟流域产沙最严重的月份是()A35月 B78月C1011月 D12月次年1月答案B解析根据经

11、纬度可知,六道沟流域位于黄土高原,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流水侵蚀强度大,水土流失最严重。(2)六道沟流域成为黄河粗沙来源区的人为原因有()土质疏松不合理开矿滥砍滥伐,过度垦牧灌溉方式落后A B C D答案B解析土质疏松属于自然原因;六道沟流域是重要煤炭能源基地,开矿会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区域里几乎没有天然林草,坡地中耕地比重较大,说明区域滥砍滥伐、过度垦牧现象比较严重;灌溉方式落后主要导致次生盐碱化问题。考向3资源问题森林蓄积量是指一定森林面积上树干部分的总体积,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下表为我国“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20092013)”中森林

12、面积前十位省区及其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据此完成(1)(2)题。省区内蒙古黑滇蜀藏森林面积/万hm22 487.91 962.21 914.21 703.71 471.6单位森林蓄积量/m378.5384.37110.88141.92266.59省区桂湘赣粤秦森林面积/万hm21 342.71 011.91 001.8906.1853.2单位森林蓄积量/m356.3445.2651.7049.9261.39(1)据表推测,下列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为()A秦岭山地 B祁连山麓C两广丘陵 D横断山区答案D解析读表可知,滇、藏、蜀的林木蓄积量较大,这三个省区的森林主要位于横断山区,故D项正确。(2)影

13、响表中湖南省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的主要原因可能为()A降水较多,以阔叶林为主B过度砍伐,森林质量下降C工业发达,占用林地较多D耕地广布,多商品粮基地答案B解析表格显示,湖南省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少,而湖南山地多且水热配合条件较好,常绿林生长环境较为优越,因此林木蓄积量少不会是自然原因,最可能的原因是修路、城市化或其他人为原因导致过度砍伐,森林质量下降。林区多位于山地,工业一般不占用山地;湖南的商品粮基地主要是洞庭湖平原,也不是林区土地。环境问题类型的判断方法根据各类型的含义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判断:(1)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2)生态破坏是指由于自然环境系

14、统某一组成部分的功能遭到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的影响,导致系统本身按正常规律运行的能力减弱,异常变化增多,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不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甚至生存的趋势。(3)资源枯竭侧重于资源本身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生态破坏侧重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导致的生态失衡现象,即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的表现。考点2)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1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具体内容如下所示:(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表析如下:原则 含义 具体做法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

15、之间的公平保护生物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应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加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3)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2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3循环经济(1)循环经济的含义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

16、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2)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区别项目 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利用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资源利用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多次利用,利用率高废弃物处置污染物和废弃物大量排放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物质流动 物质单向流动 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结果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3)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异同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不同点提出背景应对因经济高速发展而引发的全球资源环境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全球气候变暖关注重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定位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强调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

17、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共同点根本目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要求应贯穿于经济发展的过程基本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2019全国卷)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2)题。(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A废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思维探究答案(1)B(2)C考向1生

18、态农业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能正常生长的生态共生效应。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地区最适合发展“鱼菜共生”模式的是()A黄土高原 B长江三角洲C湟水谷地 D河西走廊答案B解析鱼菜共生模式较适合在水系发达和热量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2)“鱼菜共生”模式的优势有()解决鱼塘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蔬菜可从鱼塘中汲取养分鱼类主要以蔬菜的根系为食丰富农产品供应,增加农民收入A B C D答案C解析该农业模式是一种生态农业模式,

19、使物质和能量实现了循环,减少了农业废弃物;既增加了产品的多样性,又增加了农民收入。考向2清洁生产读某地制糖工业清洁生产流程示意图,完成(1)(2)题。(1)清洁生产的主要优势是()A提高了蔗糖的产量 B提高了蔗糖的质量C减少了废弃物排放 D提高蔗糖生产速度答案C解析清洁生产的目的是减少废弃物排放。(2)该清洁生产模式最可能分布在()A东北地区 B华南地区C西北地区 D华北地区答案B解析图中制糖的主要原料为甘蔗。我国甘蔗主要分布在北纬24以南的地区,其中以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海南、云南、四川等省区种植面积较大,广西是大陆上种植甘蔗最多的省份。循环经济的措施和意义1发展生态农业的具体措施及影响

20、2清洁生产的具体措施及影响素能专项突破聚焦核心素养25)蓝天保卫战蓝天保卫战是李克强总理于2017年3月5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是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12个新词之一。同2013年相比,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下降22.7%,北京PM2.5平均浓度从每立方米89.5微克降至58微克。蓝天保卫战的提出,旨在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治理。核心素养定位:人地协调观1措施(1)源头防控、重点防治:在重点区域严禁新增钢铁、焦化、电解铝等产能,提高过剩产能淘汰标准;集中力量推进散煤治理;大幅提升铁路货运比例等

21、。(2)创新环境监管方式:加强监管,鼓励群众举报环境违法行为;严格环境执法督察等。2意义(1)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2)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3)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2020浙江海亮高级中学质检)位于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西南角的除霾塔,主体由空气导流塔(高60多米,直径达10多米)、玻璃集热棚(夜晚可将储存的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对集热棚内加热)构成。玻璃集热棚内设置过滤网墙,地面上铺鹅卵石。上图示意除霾装置。据此完成13题。1除霾塔的工作原理是()A水汽输送 B海陆风C热岛效应 D雨岛效应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除霾塔利用玻璃集热棚吸收太阳辐射,使集热棚内形成热中心,大气受热后膨胀上

22、升,周边地区气温相对集热棚内低,含霾气流从周边向集热棚内运动,形成热力环流,经过过滤后沿导流塔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降温,起到除霾的作用,所以其工作原理主要是热岛效应,故C项正确。2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的时段是()A多云微风的白天 B阴雨大风的夜晚C晴朗无云的白天 D晴朗微风的夜晚答案D解析在白天,集热棚和周边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相似,周边道路和建设物比热容小,升温快,此时集热棚与周边的温度相差不大,因此热力环流不强,除霾效率不高,排除A、C两项;阴雨大风的夜晚,空气的霾大多被沉降或扩散,空气质量较好,该除霾装置工作效率不高,排除B项;晴朗的夜晚地面降温快,集热棚内与周边地区的温差更大,微风有利于大

23、气运动,更有利于周边地区的气流流向集热棚内,此时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D项符合题意。3集热棚内地面上铺鹅卵石的主要目的是()A增强导流塔稳定性 B加大集热棚粗糙度C加快集热棚内升温 D吸附大气中的霾尘答案C解析集热棚内地面上铺鹅卵石,鹅卵石比热容小,升温快,有利于集热棚内气温的升高,可以增强热岛效应,热力环流强度增加,促进周边气流流向集热棚内,C项符合题意;松散的鹅卵石不会增强导流塔稳定性,排除A项;加大集热棚的粗糙度,不利于空气流动,排除B项;鹅卵石不会吸附大气中的霾尘,排除D项。突破图表技能25)循环经济示意图(2018天津高考)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答案B1明确产业特点循

24、环经济的判断关键是看产业发展过程中是否涉及物质的循环利用。2理清内部联系注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内部的联系如何,如稻田养鱼,鱼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害虫,鱼的排泄物增加了土壤肥力;垃圾发电、残余物制砖;“卤水制盐”。3关联的特点稻田养鱼、垃圾发电、“卤水制盐”都涉及物质循环利用,共享单车不涉及物质循环利用。4影响及意义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减少生产投入,降低了成本;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2018浙江4月选考)下图为我国某酒精企业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其中虚线部分为传统生产工艺。完成12题。1该清洁生产方式的益处

25、是()提高土壤肥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产品种类缩短生产工艺流程A BC D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实施清洁生产后,利用沼气发酵后的沼渣作为农田的有机肥料,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正确;生产流程延长,产品的种类增多,错误;该厂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污染物质的排放,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正确。故A项正确。2从接近原料产地考虑,该企业最可能布局在我国粮食主产区()A青海省 B河南省C湖南省 D广东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酒精生产需要大量的玉米作为原料,因此该企业应位于我国玉米主产区。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湖南省和广东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均不在我国玉米主产区,排除A、C、D三项;河南省位于我国华北平原,位于我国主要的玉米产区,故B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