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届北大附中高三三模测试历史试卷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 如表为黄帝到春秋战国时期部落和语言方言的变化情况,部落和语言方言的变化反映了时代部落语言方言黄帝万国万语夏代诸侯三千地域性方言西周诸侯八百若干方言区域形成春秋战国列国几十秦代“书同文”A国家统一趋势加强B. 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发展C. 铁犁牛耕的使用D. 贵族等级体系瓦解【答案】A2. 青海省西北部柴达木盆地,于20世纪80年代陆续出土了大批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文物。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来自中原的物品大量的开元通宝铜钱;宝花纹铜镜;刻有“谨封”二字的一
2、枚印章(唐代官方传递公文的密封专用章);一件南北朝时期的青瓷莲花尊;道教符篆锦两件,其中一件上的文字是“上天太阳神光明,诸神佑护市易,大吉必来,急急如太上律令”。藏文化方面的物品藏文木牍、木简十余枚;写有古藏文的骆驼头盖骨、羊肩胛骨数块;藏文佛经及佛像壁画残片。来自西方的物品东罗马金币一枚;波斯锦、波斯镀金人头像等波斯物品;镀金银质佛舍利容器、玛瑙珠、铜香水瓶等栗特物品。A. 道教受到当地各民族的热烈追捧B. 魏晋至隋唐东西方交往呈现多路径格局C. 自古以来柴达木盆地是兵家必争之地D. 唐朝实现了对青海地区全面有效的统治【答案】B3. 下表为中国古代史上历代地方行政设置状况。秦朝郡、县两汉西汉
3、初年沿袭郡、县,还包括王国和侯国、东汉州、郡、县魏晋州、郡、县隋朝废郡,保留州、县唐末道、州、县宋朝路、州(府)、县元朝省、路、府、州、县明清省、府、县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设置突出特点是()A. 机构完善B. 分级管理C. 因俗而治D. 权力制衡【答案】B4. 在古人的观念中,忠孝是一体的,往往“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但宋代以前,为王朝尽忠死节的官员并不多,在五代时甚至有连仕五朝的大臣。到宋朝灭亡时,“忠节相望,斑斑可书”。与前代相比,宋书忠义传的入选标准严苛,但人数大大增加。“显示出宋代中国的道德结构发生了一次名副其实的革命”。与这一革命的发生相关的因素可能有君主专制的加强 臣民生活
4、水平的提高理学思想的影响 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A. B. C. D. 【答案】B5. 货币与赋税制度是选择性必修一的重要专题,下列对此叙述正确的是()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化赋税形态经历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货币地租三个阶段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货币改革,发行金圆券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A. B. C. D. 【答案】A6. “对朝廷来说,1864年7月,曾国藩抵达南京接管该城,不只是胜利的一刻,也是恐惧的一刻。”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了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对这一变化解释合理的是汉族官僚集团日益崛起 清朝中央权力逐渐下移维新派掀起了改革浪潮 清政府推
5、行“预备立宪”A. B. C. D. 【答案】A7. 甲午战败后,西方列强步日本帝国主义后尘,开始占领和分割中国。国家面临着被瓜分的险境。下列挽救民族危亡的国家探索按时序排列准确的是“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停止内战,一致抗日”A. B. C. D. 【答案】B8. 西方文明史中记载:“1920年代和1930年代的欧洲历史使人们越来越难以像以往那样对进步深信不疑,这是令人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年代。
6、”但在这一时期的中国,有的人却感到“革命胜利的曙光喷薄欲出”,这是因为中共的诞生,让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希望国民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实业救国、设厂自救”思潮兴起,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梁启超介绍马克思生平A. B. C. D. 【答案】A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后领导了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1923年中共三大在上海通过了国共合作的问题决议1937年洛川会议上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A. B. C. D. 【答案】B10. 图1、图2分别是人民画报1955年、1957年的年度封面
7、照片。它们体现出A.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B. 社会主义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突破C. 崇尚劳动艰苦创业的时代风貌D.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答案】C11. “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的变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这段材料旨在说明A. 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期B. 中古时期确立了日耳曼人在欧洲的统治C. 西欧封建制度既有罗马帝国特征又有日耳曼人传统D. 封建社会时期的西欧保留了农奴制【答案】C12. 位于墨西哥城的三文化广场包含了阿兹特克人的
8、金字塔、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和现代墨西哥议会(后改为外交部)大厦。广场上的碑文写道:“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这体现出A. 对殖民罪恶的深度痛恨B. 对文化包容的不懈追求C. 对印第安文明的高度赞扬D. 对文明交融的理性反思【答案】D13. 下列两幅示意图分别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世界局势,以下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A. 大国结盟对世界和平造成威胁B. 帝国主义为了自身的利益既勾结又斗争C.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 大国结盟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答案】A14. 18世纪以前的英国社会在安于现状中停滞不前,人们普遍认为个人命运几乎是父辈的翻版
9、,与自己的奋斗并无多少必然联系;18世纪时这种状态被打破,社会各阶层都加入到追求财富的行列中,他们认为凭借努力可以过和自己父辈完全不同的生活,甚至可以成为高不可攀的贵族。这一变化反映出()A. 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结构的变动B.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成为共识C. 经济发展影响了文化价值追求D. 民主政治冲击传统社会秩序【答案】C15. 20世纪50年代,美国新闻署对外发行影片,讲述黑人体育明星奥尔西吉布森、拉夫约翰逊等人成功。这些电影在颂扬黑人明星的同时,宣称只有民主社会才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人才。美国新闻署此举A. 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B. 解决了种族歧视问题C. 缓和了美苏紧张关系D. 美化了美国国家
10、形象【答案】D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题,共55分。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中国原始社会,先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同时口耳相授,传颂着一些故事,可以说是历史的源泉。商代出现了史官,但史官起初并不是专司记事,而首先是负责主持祭祀,占卜吉凶,沟通神与王的意志。东汉班固编撰汉书艺文志将史书著录于六艺略“春秋家”,以史附从于经,但东汉后期,史籍大量涌现,史书种类增多,史学日益受到社会重视,朝廷设立史官和史馆,目录中也列出了史部。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对民族关系和中外交流情况的记载有所突出。隋唐以来,统治集团的历史意识进一步强化,魏晋以来的私人修史势头受到扼制,官修史书成就明显,史学理论建设得到新突
11、破。明清时期,史学一方面呈现因循保守的气息,另一方面又因时代新因素出现不少具有批判精神的优秀作品。近代史学受社会局势变化的影响,更加强调经世致用功能,在发扬传统学术的精华与接受西方新学理的基础上焕发新生机。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史学史材料二 进入20世纪以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烽火、俄国革命的震撼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动摇了传统史学的地位,新史学在逐步兴起。20世纪西方历史哲学主张对历史学的性质、功能、意义进行反思,主张深入理解历史认识本身。由此,对历史知识的研究代替了对历史现象的研究,对历史学的探讨和解释代替了对历史过程的探讨和解释。对西方传统史学的挑战还来自史学研究本身,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是上层
12、统治者和精英人物以及他们的活动。这样就把研究范围主要局限于政治史,而把经济、社会、文化等丰富内容以及人民群众的作用抛开了。不仅如此,传统史学还忽视历史学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融和渗透。对传统史学的这种局限性,早在18世纪(如伏尔泰)、19世纪(如布克哈特)就有突破的努力。但真正形成突破的是20世纪初以后新史学的兴起。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特点,并说明近代中国史学发展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西方传统史学相比,20世纪西方新史学发展的不同,并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影响史学发展的要素。【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
13、史学发展呈现独立化、专业化;史学理论建设取得突破:史学日益受到重视,地位不断提高:服务于政治;以官修史书为主;与时代特征相符合,具有时代性。背景:近代社会局势的变化,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爱国救亡的思潮出现国近代西方文化传播;对传统经世致用治史理念的传承。(2)不同:重视历史知识的研究和历史学本身的探讨;研究对象范围扩大;研究内容更加丰富;注重学科融合要素:统治者意图;社会思想潮流;史学传统;政治局势;经济基础;自然科学;史学家的个人因素等17. 共产党政权建设与理论探索材料一 1948年5月,中共中央着眼战略形势发展,决定将晋察冀、晋冀鲁豫解放区合并成立华北解放区。全区只划为1个行政省(
14、察哈尔),6个行政公署(冀中、冀东、冀南、冀鲁豫、太行、太岳),294个县。1948年9月,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在石家庄召开,选出了华北人民政府组成人员。1948年12月,华北人民政府宣布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套人民币。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结束。(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华北解放区成立的历史背景,并简述其作用。材料二 下图为不同时期毛泽东主要著作及内容。阅读下图,回答问题。(2)从上图中选取三部相互关联的著作,自拟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1)背景:华北地区抗日根据地与华北地区各解放区政权建设的基
15、础;华北地区的土地改革;群众基础相对广泛;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取得胜利,即将进行战略决战。作用:建立华北行政区,召开华北临时人民地表大会,有利于新中国的政权建设;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有利于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恢复、金融机构建设和人民政权的巩固;华北解放区成立推动了平津地区的最后胜利和北平的和平解放。(2)著作:井冈山斗争论持久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题: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共的优良作风。论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将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斗争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抗战时期,毛泽东准确分析了抗战以来的战争形势,在论持久战
16、中科学论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抗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增强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针对国内主要矛盾变化,毛泽东在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提出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总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的中共一切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中共的方针策略,推动了中国革命与建设。18. 民族解放运动民族解放运动不断冲击着西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直至其崩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苏】列宁列宁选集第二卷(1)依据材料一和
17、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觉醒的含义,并指出中国在亚洲觉醒中的表现。材料二 截至1990年,全世界180个国家中,有近100个国家是在战后宣布独立的。亚非拉各国纷纷摆脱了殖民地附属国的地位,加入了独立的现代民族国家的行列。殖民体系的瓦解使东西方乃至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的形式和重心发生了变化,从直接的政治统治、军事控制转移到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交往与联系,各国之间的联系不但没有断裂,反而表现得更加紧密而具有结构性的特征了。世界历史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的结果和影响。【答案】(1)含义:1
18、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亚洲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产阶级成长,民族民主意识觉醒;实现民族解放和发展资本主义成为斗争目标;运动性质由旧式农民战争转变为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答出两点即可)表现: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2)结果:1945-1991年全世界共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影响:殖民体系崩溃,新独立国家加入现代民族国家行列,这是世界历史的进步;新独立的国家与世界各国平等交往、联系加强;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国家主权,促进社会发展,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进行着不懈的
19、努力。19. 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材料一 民户与土地是古代中国的根本所在。如何有效地控制民户是基层行政组织担负的根本任务,而控制民户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建立一套严密的户籍管理制度。由于中国形成了差异性极大的自然经济区域,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古代乡里基层组织必须适应乡里社会特定的自然、经济、政治条件,成为相对独立的基层管理系统。摘编自韩秀桃中国古代乡里基层组织特征(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古代乡里基层组织的特征。材料二 现行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在二战后美欧等发达国家主导下形成,是一种以多边贸易体制和国际货币金融体制为核心,通过经济、贸易、金融协定等国际条约体系来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经济治理模式。(2)
20、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评析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历程。【答案】(1)特征:严密性,例如秦朝实行“什五制”;汉朝将百姓编入户籍,成为“编户齐民”。(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中国被孤立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之外。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参与多边全球经济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学习和探索各种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及规则。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对接国际规则,深度融入全球经济治理体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了旧有的国际格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
21、”合作倡议。2015年,在中国倡议下,设立亚投行。2016年,在中国在杭州召开G20峰会。2022年,在中国海南召开博鳌亚洲论坛年会。这标志着中国开始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从参与者到引领者,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同时中国也在不断促进全球经济体制变革,推动了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20. 古代漕运漕运是古代通过水路向都城或其它指定地点大规模输送粮草的一种经济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西汉、唐朝、明朝三个时期的漕运线路方向并加以阐释【答案】从线路方向角度:西汉为东西方向。唐朝为东南西北方向。明朝为南北方向。从原因的角度:西汉定都西北(长安),主要依赖东西向河流运输,经济重心在北方。唐朝定都西北(长安),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大运河的开通。明朝定都北京,京杭大运河得以贯通,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分立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