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第一部分 第7章《论语》经典阅读题 《论语》经典阅读题.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7194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第一部分 第7章《论语》经典阅读题 《论语》经典阅读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第一部分 第7章《论语》经典阅读题 《论语》经典阅读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第一部分 第7章《论语》经典阅读题 《论语》经典阅读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第一部分 第7章《论语》经典阅读题 《论语》经典阅读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第一部分 第7章《论语》经典阅读题 《论语》经典阅读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第一部分 第7章《论语》经典阅读题 《论语》经典阅读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题点训练分析解答论语选读题复习方略浙江卷论语阅读题侧重于对孔子思想观点、内涵的考查。二轮复习要依然围绕这个中心,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论语复习,熟练掌握孔子的十大思想内涵;二是对孔子思想学说及其为人要有自己的认识,并且能充分、有条理地阐发自己的观点;三是多训练和积累题目,做到题与论语的篇目相对应,重点训练自己的分析、评价能力。如何审准题、答好题?自主练习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所谓“诤友”,就是能够直言规劝的朋友;就是勇于当面指出缺点错误,敢于为“头脑发热

2、”的朋友“泼冷水”的人。(百度百科)(1)材料体现了孔子_的交友原则。(2)材料对朋友“不可则止”的态度与材料中“诤友”相矛盾吗?说说你的理解。答:_答案(1)中庸(适度)(2)不矛盾。孔子认为劝善规过,是作为朋友的道义责任,义不容辞,这与“诤友”的标准相符合;如果规劝朋友而不听,也只能适可而止,这是对别人独立人格的尊重。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此三者,有道者之所慎也。(吕氏春秋)(1)根据上面两段

3、文字,概括孔子和吕不韦的生命意识。答:_(2)对这两种生命意识进行简要评析。答:_答案(1)孔子:仁重于生,杀身成仁。吕不韦:生命至上,珍惜生命。(2)在孔子看来,追求“仁”“道”等远远重于珍惜生命,宁“求仁”不求生,为理想而不惜牺牲人的生命,有悲壮、豪迈之气,但多少有些沉重。而吕不韦则认为人的生命最为珍贵,无与伦比,生命无法重复,即使贵为天子、富甲天下也不能跟生命媲美,所以应当看重和珍惜生命。这种生命意识更接近现代人对生命本质的认识。精准审题(一)设问方式1.(2013浙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4、论语学而)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者。(宋真德秀西山读书记)(1)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2.(2014浙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论语季氏)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论语公冶长)注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醯(x):醋。(1)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_观。(2)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二)审题要点试题由材料和问题组成

5、。所给材料是论语中节选的两则材料,问题由两小题组成。第一题重在考查对所给材料的思想内涵的理解和概括。第二题重在考查对材料中的思想内涵的分析、评价能力,题干用语很明晰,如“简析”“评价”等。规范答题答题规范1.读懂所给语段,拎出核心词语文化经典语言凝练而含意深远,思辨性强而故事性弱,理解分析很多考生觉得深奥晦涩而茫然。其实,只要读懂所给语段,就感觉不难。粗译所给语段,尽量读懂其“字面义”积极调动以往积累的文言知识,大胆而灵活地迁移到文意的疏通上。语段后如有注释,一定要借助它们来读文意。拎出体现思想的核心词语读的是语意,抓的是思想。几乎任何语段,都有能体现其思想的核心词语(如“义”“孝”“德”“信

6、”等),阅读时把这些词语拎出来,就能“纲举目张”。有的核心词语题干已给出,如“请简要概括孔子对自省的看法”,题干中的“自省”就是语段中的核心词,以“自省”为中心去读语段,就容易多了。知章论题根据核心词语,回忆它来自哪篇文章,相应的思想主题是什么。2.两道题的答题要求第一题,重在把材料中的思想观点内涵指出来,题型有填空、简答两种。其答案要点在于简、准、精,做到要言不烦,一语中的。第二题,重在分析、评价其思想观点内涵,是重点难点。具体做法是:精思细想、深入挖掘所给语段大都是字约意丰,言简意赅,为此要深入文意内部,细致地思考,挖掘思想的要点及表达的层次。评析评析,有评有析,评析结合评,就是要发表自己

7、对语段所体现出来的思想的看法,或赞成,或肯定,或作辩证评价。析,就是要结合所给语段的词语、句子,说明观点的由来、根据,必要时也可联系现实,沟通古今,挖掘出其对当今社会和现实生活的指导、借鉴意义。答题时要评析结合,不可光评不析,或者光析不评。评析结构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方式进行先亮明自己的看法,再结合语段阐述自己的理由,后指出观点的价值、意义或作用,尤其指出语段所体现出的思想在孔子整个思想体系中的位置、价值。答题示例试题见“设问方式”2答案第1问:择友(两个字,极准确地概括了孔子的思想观点)第2问第(1)小问: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无就说无,微生高应据实相告。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

8、用意委曲,并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分析原因,主要是就材料论材料,紧扣材料)第(2)小问:如何保证分析到位?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吾孰与足?”结合哀公与有若的谈话背景,简要分析有若的观点所包含的儒家德政思想。考生答案1有若提出了减收赋税措施,这体现了民本思想。考生答案2有若的观点体现了儒家德政观的富民思想,他认为只有让百姓共同富裕,国家(君)才能富裕。问题诊断缺少分析,或者分析不到位(不充分)剖析矫正考生答案1只点出了德政观的具体

9、思想,但没有分析。考生答案2不仅指出了“富民”思想,而且指出了百姓富裕和国家富裕的关系,但没有再进一步结合哀公与有若的谈话背景即赋税问题来分析。满分答案答案体现了儒家的富民(民本)思想。减轻赋税,让百姓增加收入,解决民用问题,缓和百姓与国君的矛盾,从而有利于国家稳定。这与孔子一贯提倡的薄赋敛、轻徭役的民本思想是一致的,对后世也有借鉴意义。围绕材料进行分析、评价是做论语阅读题的重中之重。分析要准确、全面,方可叫“分析到位”。分析到位取决于下面几个条件:1.对得准。即把所给材料与论语哪章哪节孔子的思想对应起来。为此,要有以下步骤作保证:(1)认读所给材料的出处,它出自论语哪一课;(2)回忆这一课的

10、主题是什么,阐述的问题是什么;(3)所给材料是从哪个角度诠释这一课的主题的。2.折得开。即分析要有层次、多角度地展开。可以是依据材料的层次展开层次分析,可以是翻译式的陈述加自己的理解,可以是材料内分析加联系实际,可以是两则材料的多层对比分析,等等。为能保证有层次、多角度地展开,可以用下列格式:一方面另一方面;从当时看从现在看;尽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但是;从语言内容上看从精神内涵看。3.高立意。即注意从中华文化精神内涵的传承、中华文化的精义层面认识。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子路问于孔子曰

11、:“君子亦有忧乎?”子曰:“无也。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则乐其意;既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则不然,其未得也,患弗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孔子家语在厄)(1)结合语言环境,解释成语“死而后已”。答:_(2)孔子认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无忧”。结合上面两则语录,谈谈你对“君子无忧”这一观点的理解。答:_答案(1)死而后已:到死后才停息,形容为完成任重道远的实践“仁”、传播“仁”这个任务而尽献一切力量。(2)孔子认为,君子要修养德行,在修行的过程中因矢志不移而获得快乐;德行修成后,在生活中践行德行获得快乐。终身修行则快乐相伴。一个读书人,

12、一个君子,要抱负远大,心胸开阔,意志坚定;心怀理想,矢志不移。君子不是无忧,而是“仁以为己任”,为天下而忧,敢于担当,而不是为自己忧。“君子无忧”是一种坦荡情怀,是由内而外洋溢出来的人格力量。对我们今天坚守学业、事业、家业、道业都有积极劝诫意义。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夫礼者,自卑而尊人。(礼记曲礼上)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论语子罕)圣人缘人情以制礼,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明是非也。(明张璁正典礼第一)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答:_答案(1)礼不只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它要求有

13、一颗仁爱的心,要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2)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是在承认个人有一定自由欲望的基础上提倡人要克服欲望,约束自己,达到“礼”所规范的要求。(3)在孔子看来,“礼”是一种制度、规范,而“仁”则是“礼”的基础和体现。对统治者来说,要实行“仁政”;对个人来说,要以“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和准则。离开了“仁”,也无所谓“礼”了。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

14、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丈人与荷蒉者都不赞同孔子的哪一种处世态度?对孔子的这一态度及所表现的言行,你如何评价?答:_答案一心求仕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赞成仕的观点。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奉献和牺牲的精神。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赞成隐的观点。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必须正视现实,不能自欺欺人。修身养性、保存实力,这在乱世之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

15、神虽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上述语段中,子贡和孔子对管仲的看法各是什么?答:_(2)从孔子评价管仲这个特殊人物,谈对仁者的看法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答:_答案(1)管仲非仁;管仲为仁。(2)孔子评价管仲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要求他拘于小节小信,而肯定了他的大信大节,从孔子对待仁的观点可以看出孔子知权达变,具体人物具体分析,所以我们看待人、事时,也不宜用统一的标准衡量,要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分析对待。参考译文子贡说:“管仲不是有仁德的人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不但不能殉难,而且又去辅佐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使他称霸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人民直到今天还享受着他的恩惠。如果没有管仲,我们大概已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怎么能像普通男女那样拘于小信,自己吊死在沟渎里而谁也不知道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