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11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700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11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11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11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11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11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11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11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11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11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11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11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11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11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11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11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11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11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11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11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课文导读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它断断续续,没有贯穿全书的线索,故事和人物都是零零碎碎的,从一个片段跳入另一个片段,让人摸不到脉络。它以一个孩子单纯天真的视角,描绘一个小镇上的世态人情,记叙作者童年生活的点滴。作者萧红写出了呼兰河人的寂寞,写出了呼兰河人的愚昧,写出了呼兰河人的麻木,写出了呼兰河人的消极,也写出了呼兰河人的希望。呼兰河传风格明朗,笑里含着沉痛,以一个孩子的小视角,反映出中国的一个大时代。小团圆媳妇之死通过描写健康活泼、天真善良的小团圆媳妇被折磨而死的经过,批判了善良的呼兰河人身上所表现的国

2、民的麻木、愚昧、残忍的劣根性,揭示了旧的传统意识对善良人民的束缚和戕害。思路梳理国学知识诵读区背名句1李白的蜀道难中,“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无奈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两句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写出了早春的细雨蒙蒙,春色若隐若现,报告了春天早来的消息的诗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读经典经典: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符读书城南翻译:人如果不通晓古今,就如马、牛穿着人的衣服。赏析:所谓通达古今的道理,无非是指做人的道

3、理。先圣先贤留下来的格言,都在教导我们如何做人,才不致失去了人的正道。既是历史给予我们的教训,也是教我们如何做通达古今的人。要不违背做人的本意,心眼不要如牛马一般,只看眼前的一把粮草,而看不到天的寥廓。当你认为自己是马牛的时候,你就是马牛,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人,你做的便该是人做的事。至于知识分子,更应该懂得做人的道理。偏偏历史上,乃至在现今社会中,有许多读书人道貌岸然,实则徒有虚名,今天他们读到这先贤之言,定会茅塞顿开。课文助读预习区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玲玲。中国现代女作家。生于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

4、和中外文学,尤其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因反抗包办婚姻,1930年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走上写作之路。1942年在香港病逝。作品: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篇小说生死场牛车上小城三月短篇小说三个无聊人王阿嫂的死后花园、祖父和我散文天空的点缀失眠之夜在东京回忆鲁迅先生桥背景回放萧红一生生活动荡,情感也遭受挫折。寂寞的童年生活以及成年后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岁月强化了她性格中的敏感和坚韧倔强,同时,女性所独有的纤细、敏锐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感悟能力,使她成为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作家,“她是凭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在创作”。在萧红生命的最后两年里,她远离故土,索居香港,在艰苦的生活环境和

5、孤寂的心境中度过。萧红在寂寞、怀旧的心情中,完成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这部小说可以称得上是其艺术上的巅峰之作。作者逸事萧红与恩师鲁迅的情谊萧红是鲁迅精心培养起来的作家。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与鼓励下,萧红很快步入了上海文坛,发表了不少散文和小说。鲁迅先生的人格风范、美学思想和文艺创作乃至为人处事等方面都对萧红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一次,萧红到鲁迅家里做客,他们谈得非常高兴,不知不觉忘了时间,当萧红要走时已是午夜1点钟以后了。许广平送萧红出来,外面正下着蒙蒙细雨,弄堂里的灯全都熄灭了。鲁迅一再嘱咐许广平一定让萧红坐小汽车回去,并让许广平先付车费。后来,二萧把家搬到北四川路,跟鲁迅家住得近了,萧红就经常到鲁

6、迅家来,一方面排解纷杂的思想因素,一方面聆听鲁迅先生的教诲。有时萧红也给鲁迅一家做一些饺子、韭菜盒子、荷叶饼之类的北方面食,即使萧红没做好,鲁迅也必定要多吃一些,似乎是对萧红的一种鼓励,萧红看到鲁迅先生吃了许多,心里非常高兴。1936年夏,由于个人感情方面的原因,在极度苦闷的心情影响下,萧红只身东渡日本去东京疗养。临行前的7月15日,鲁迅支撑着病重的身体,设家宴为萧红饯行,许广平亲自下厨烧菜。鲁迅爱怜地嘱咐萧红:“每到码头就有验病的上来,不要怕,中国人就会吓唬中国人。”这一次相聚,竟成了萧红与鲁迅先生的永诀。1936年10月21日,萧红在日本东京得知了鲁迅逝世的消息,悲痛万分。为此,她写了散文

7、海外的悲悼。人物速览慈祥寂寞的祖父身份地位:“我”的祖父。性格特征:宽容、仁慈、寂寞。主要情节:不会理财的祖父总是“自由自在地一天闲着”“我想,幸好我长大了,我3岁了,不然祖父该多寂寞”。寂寞的祖父“天天使用一种方法抓掉孩子的帽子,这未免可笑”,可是即使这样,“每当祖父这样做一次的时候,祖父和孩子们都一齐地笑得不得了,好像这戏还是第一次演似的”。在这短暂的快乐之后,“我”感受最多的是祖父难于摆脱的寂寞。 因为他是老太爷,厨子给他更多的是吹捧,有二伯给他更多的是敬畏,冯歪嘴子给他的同样是低等人对上层的尊敬。因此,他无法抹去他和这些人之间的隔膜阶级的隔膜。所以,他的寂寞也就无法消除。形象特点:封建

8、大家族的开明绅士。残忍愚昧的婆婆身份地位:小团圆媳妇的婆婆。性格特征:保守固执、迷信愚昧、残忍麻木、勤劳节俭。主要情节:婆婆花了很多钱把小团圆媳妇从外地买回来,为了遵循惯例,把她规矩成“好人”,打了她一个月。为了给小团圆媳妇治病,婆婆又不惜一切代价,花钱雇大神赶鬼,用猪肉拌黄连的偏方,抽帖画符,甚至用大缸盛上滚烫的开水为小团圆媳妇当众“洗澡”,烧“替身”等一切可能想到的办法。当这一切都不能救治小团圆媳妇时,婆婆又剪断她的辫子,诬陷她是妖精,最后将她活活折磨致死,自己也哭瞎了一只眼睛,手肿得“像张开的小簸箕”都舍不得花一吊钱买药。形象特点:封建陋习惯例的自觉维护者与受害者。基础自主学习区一、认字

9、音1单音字涟漪(lin)(y)虔诚(qin) 拯救(zhn)感喟(ku) 悲怆(chun)2多音字帖抹蒙 扎二、记字形 三、辨词义1虔诚虔敬辨一辨都是形容词,都表示内心恭敬的意思。虔诚:指恭敬而有诚意(常指宗教信仰),侧重于心中诚心诚意。虔敬:指恭敬,侧重态度的恭敬。浪费的背后,是人们对于粮食、食物缺少虔敬之心。事实上,在古人看来,粮食、食物不仅仅是果腹的中介、手段,更是一种值得虔诚地敬奉的对象,且与图腾崇拜、民俗文化紧密相连。2一起一齐辨一辨一起:指一共,一同。又指同一个处所。例如:两个人坐在一起。一齐:表示同时,重在“齐”上。“垃圾”围炉活动已经举行十几年,每年除夕夜,思明环卫各个环卫所领

10、导和员工都会一起在环卫所围炉聚餐,然后一齐出动,清扫完路面的垃圾。四、积词语背一背1战战兢兢:战战,害怕,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2络绎不绝:(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错点提醒:只用来形容人及车马多,不能用于其他对象。)3锦上添花: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在锦上再绣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4波澜不惊: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5探头探脑:伸着头向左右张望。形容鬼鬼祟祟地探望。6倾家荡产:把全部家产都弄光。练一练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长假临近尾声,各地楼市成交量波澜不惊,购

11、房者大多仍持币观望。在竞争激烈的时代,千万不要再探头探脑,谁先想到更好的办法,也许谁就是一匹征服整个行业的黑马。因为身陷债务危机,44岁的前英格兰国门大卫詹姆斯不仅要复出到印度联赛踢球挣钱,甚至开始“倾家荡产”。人已经转过山头看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络绎不绝。本应为普通百姓“雪中送炭”,结果却变成了给高收入者“锦上添花”,这显然不公平。A BC D解析选D 。“波澜不惊”在这里形容楼市成交量平稳,使用正确。“探头探脑”形容鬼鬼祟祟地探望,与语境不符。语境是大卫詹姆斯几乎把所有的财物都拿出来偿还债务,“倾家荡产”使用不正确。“络绎不绝”不可用来形容声音。语境说让高收入的人收入更多,符合语境,使

12、用正确。1找出文中小团圆媳妇被热水烫了三次后的一段自然环境的描写,并分析其特点与作用。明确描写自然环境的语句:星星月亮,出满了一天,冰天雪地正是个冬天。雪扫着墙根,风刮着窗棂。鸡在架里边睡觉,狗在窝里边睡觉,猪在栏里边睡觉,全呼兰河都睡着了。特点:寒冷,死寂。作用:描绘了呼兰河这座小城特有的风貌,展示了人物活动的场所;寒冷的背景烘托了故事的寒冷和人心的寒冷,为下文做铺垫。2选文中主要情节是洗澡、烧替身和埋葬,尤以洗澡为主。在此之前还写了“我”眼中的小团圆媳妇之“病”,在此之后还写了小团圆媳妇之死对老胡家的影响。试分析作者描写这些情节的作用。明确情节作用“我”眼中小团圆媳妇的“病”侧面表现小城人

13、的愚昧。小团圆媳妇是作者花重墨写就的一个人物形象,从她身上凸显出了一个女人的悲剧命运。迷信、愚昧、落后的呼兰河人把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孩子活生生地折磨致死,而这一切却是在希图拯救她的美好愿望下做的对老胡家的影响后面写老胡家在小团圆媳妇死后的凄惨状况,深刻揭示出老胡家既是害人者又是被害者的悲剧命运总结:作者通过对以上两方面情节的描写,突出表现了小城人的麻木、残忍和愚昧3.赏析下面的文字。(1)天一黄昏,老胡家就打起鼓来了。大缸,开水,公鸡,都预备好了。公鸡抓来了,开水烧滚了,大缸摆好了。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的来看。我和祖父也来了。(2)小团圆媳妇还活着的时候,她像要逃命似的前一刻她还求救于人的时候,

14、并没有一个人上前去帮忙她,把她从热水里解救出来。现在她是什么也不知道了,什么也不要求了。可是一些人,偏要去救她。明确(1)单调而重复使用的句型,复沓回荡的叙述方式,透出儿童的稚拙和朴实,娓娓道来,节奏徐缓,却又内蕴深藏,浑朴淳厚。萧红的小说语言清纯童稚,拙朴天成,纯而多韵,拙而能巧;于浑朴中带有隽逸的色彩,在清纯中内蕴淳厚的意韵。(2)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重在揭露人们行为的不合理性、矛盾性,从而引起读者对这种行为的质疑。当小团圆媳妇挣扎的时候,没有人去救她;等她没了生息,人们又拥上去要救醒她。4小团圆媳妇的婆婆为什么这样对待小团圆媳妇,而且还这么理直气壮?周围的人在小团圆媳妇之死中充当了什么角

15、色?试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评判。明确人人都如此,所以她也这样,她是众多迫害者中的一员,她做了大家极认可又极习以为常的一件事,有落后愚昧的民风民俗作支撑;这样残忍的态度,这种冷漠的眼光,还源于对生命的毫不怜惜;这种天经地义的语气,还源于一种文化认同:媳妇的地位,媳妇的生存价值不值得一提,而婆婆拥有管教的权利;这里还有世俗人心的期待心理,大家在枯寂的日子里期待着有戏可看,哪怕这戏是以别人的生命为代价,人生百无聊赖,精神贫穷,才使得人性淡漠。周围的人既推波助澜又充当刽子手。5(链接考点)你认为小团圆媳妇之死的叙事角度有什么独到之处?明确作者成功地运用了第一人称“我”一个单纯幼稚的小姑娘的眼睛,为读

16、者摄下了一幅悲惨的人间画面。在这里,作者是让叙述者用儿童好奇的目光来观看这一切的,而一个儿童显然是不会洞察这一悲剧的意蕴的。对叙述者“我”来说,这只不过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于是叙述者越是平静,读者越会激动;叙述者越是超然好奇,读者就越会悲哀、愤恨而不能自已。可见,情感评价上的儿童视角既增加了作品的心理情感的容量,也增加了作品内部的张力。6小团圆媳妇的婆婆是怎样对待小团圆媳妇的?表现了什么?明确小团圆媳妇想从炕上起来时,她婆婆用破棉袄把她蒙起来,请大神当着众人用滚热的水给她洗了三次澡,每次都洗得她奄奄一息,以致小团圆媳妇昏睡了六七天也没有好。于是她婆婆又请大神给小团圆媳妇烧替身,却为没有看热闹

17、的人和衣裳被烧掉而后悔。小团圆媳妇的辫子被人剪去之后,她婆婆却污蔑她是个妖怪。直到最后,将小团圆媳妇折磨而死。表现了封建家长的愚昧、迷信和残暴,媳妇的地位、生存价值不值一提,而婆婆拥有管教权利,不受任何人制约,她是造成小团圆媳妇之死的主要刽子手。7小团圆媳妇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明确小团圆媳妇是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小姑娘;曾经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笑呵呵的”,说碗碟很好看,想坐起来弹玻璃球玩。被洗澡时,“在大缸里边,叫着,跳着,好像她要逃命似的狂喊”;“到后来她连动也不动,哭也不哭,笑也不笑”;“当晚被热水烫了三次,烫一次昏一次”;“还没有到二月,那黑忽忽的,笑呵呵的小团圆媳

18、妇就死了”。从课文的这些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小团圆媳妇最初是一个天真烂漫、美丽茁壮,有着对生命本能的欲求和热望的健康快乐的女孩,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孩,不断地遭受折磨、摧残直至死去。小说借此揭露了病态的国民心理。试比较小团圆媳妇之死中的小团圆媳妇和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并且思考:萧红在呼兰河传里面的国民性批判与祝福有哪些相似性?我的理解(1)祥林嫂与小团圆媳妇的共同身份是媳妇,这个身份使她们受到礼教重重的束缚。所不同的,祥林嫂是再嫁的寡妇,受到贞节与迷信的捆绑,而小团圆媳妇则受到媳妇应行止合宜、唯婆婆之命是从的规范要求。面对此压迫,祥林嫂虽是成人,却毫无觉醒地接受不贞罪名;而小团圆媳妇虽有意识反抗

19、,但童稚的身份,亦让她面对重重迷信、仪式的侵害而无能为力。(2)无疑地,祥林嫂与小团圆媳妇都是受到封建礼教与迷信的逼迫而致死,但帮助这黑暗社会吃人的,是借舆论之名,以封建礼教与迷信来围剿受害者的庸众看客,此为二者的共同点。(3)主题相同:都是美好而有价值的女性,如祥林嫂、小团圆媳妇,被吃人的社会价值体系封建礼教、迷信和散播此价值的看客庸众逐步打败、毁灭。如何解答小说中叙述人称(或角度)题课内挖掘小说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文中的“我”以一个儿童的眼光,洞彻了整个过程的细节及其可笑可悲的荒谬。文中的“我”绝非是强加的旁观者和局外人,而是作为小说中的一个角色,作为生活的见证人而存在。正是第一人称

20、叙述角度的运用,给萧红的小说带来了强烈的情感效果;而且这种角度所特有的叙事功能,使她的作品增加了内容含量,也使读者在与叙述者的娓娓交谈中易于产生一种艺术的共鸣和认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考点讲解叙述人称或叙述角度属于情节叙述手法,是高考情节手法类题型的一个重要考查点。叙述人称或叙述角度是小说的立足点,它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在具体的作品中,“叙述者”既不等同于作者,也不完全等同于小说中的人物。把握小说中的叙述人称或叙述角度的特点,辨别其类别,分析这些叙述人称或叙述角度的作用,有助于我们快速准确地解答此类题目。一、考题试做(2014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1、古 渡 头叶紫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唔,”我放下包袱,“是的。”“那么,要等到明天啰。”他又弯腰做事去了。“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

22、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从军队里回来。”“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唔!”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

23、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他们呢?”“他们?那一年,北佬来

24、,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伕子。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拳!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我没有钱,我寻不到

25、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我目不转睛地瞧着他。“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坐在船

26、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我不管地,也不管天。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有删改)考题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行文构思的妙处。解答本题应从全文的叙述角度去看。快速地读完这篇短篇小说后,我们不难发现文章的叙述视角以“我”为主,叙述方式以对话为主。文章讲述了一个凄惨的故事,但并不影响文章的诗意。答案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

27、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二、技巧点拨(一)明确此类题型,通过审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1常见设问方式(1)(2018高考全国卷I)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2)(高考浙江卷)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3)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4)部分在人称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有何效果?(5)本文在叙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赏析。2审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题干中有“叙述”“人称”“叙述手法”“我”等字样,可以确定解答此类题目着重从小说

28、叙述人称角度分析作答。(二)掌握解题技法叙述人称和叙述角度1掌握各类叙述人称和叙述角度(1)叙述人称类别特点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2)叙述角度类别释义全知视角“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

29、出解释和评价。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但作者的过多干预和介入同时也使作品与读者之间产生了距离,从而降低了作品的真实度和可信度有限视角“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和评价;不足之处是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2.答题技巧(1)确认文中人称的运用和变化情况。基本的叙述人称有三种,个别文章可能采用几种叙述人称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情况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确定叙述方法,常用的叙述方法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30、2)要了解每种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真实、可信;第二人称抒情更强烈感人,可使作者的态度更鲜明,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限制,灵活自由,显得客观冷静,便于叙事和议论。要了解每种叙述方法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分析时,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来考虑。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分冰心一个巨灵之掌,将我从忧闷痛楚的密网中打破了出来,我呱的哭出了第一声悲哀的哭。对面也躺着一个小朋友。我们已被放在相挨的两个小筐床里,护士们都走了。我笑着招呼说:“小朋友,我看见我的父亲和母亲正在商量我将来教育的事。母亲说我没有奶吃不要紧,回家去就吃奶粉,以后

31、还吃桔子汁,还吃”我一口气说了下去。小朋友微笑了,似怜悯又似鄙夷:“你好幸福呵,我是回家以后,就没有奶吃了。今天我父亲来了,对母亲说有人找她当奶妈去。一两天内我们就得走了!我回去跟着六十多岁的祖母。我吃米汤,糕干但是我不在乎!”我默然,满心的高兴都消失了,我觉得惭愧。小朋友的眼里,放出了骄傲勇敢的光:“你将永远是花房里的一盆小花,风雨不侵的在划一的温度之下,娇嫩的开放着。我呢,是道旁的小草。人们的践踏和狂风暴雨,我都须忍受。你从玻璃窗里,遥遥的外望,也许会可怜我。然而在我的头上,有无限阔大的天空;在我的四周,有呼吸不尽的空气。有自由的蝴蝶和蟋蟀在我的旁边歌唱飞翔。我的勇敢的卑微的同伴,是烧不尽

32、割不完的。在人们脚下,青青的点缀遍了全世界!”我窘得要哭,“我自己也不愿意这样的娇嫩呀!”我说。小朋友惊醒了似的,缓和了下来,温慰我说:“是呀,我们谁也不愿意和谁不一样,可是一切种种把我们分开了,看后来罢!” 明天一月一日回去了!我的父亲怕除夕事情太多,母亲回去不得休息。小朋友的父亲却因为除夕自己出去躲债,怕他母亲回去被债主包围,也不叫她离院。自夜半起便听见爆竹,远远近近的连续不断。万千的爆竹声里,阴沉沉的大街小巷之中,不知隐伏着几千百种可怖的情感的激荡我栗然,回顾小朋友。他咬住下唇,一声儿不言语。这一夜,缓流的水一般,细细的流将过去。将到天明,朦胧里我听见小朋友在他的床上叹息。天色大明了。两

33、个护士脸上堆着新年的笑,走了进来,替我们洗了澡。一个护士打开了我的小提箱,替我穿上小白绒紧子,套上白绒布长背心和睡衣。外面又穿戴上一色的豆青绒线褂子,帽子和袜子。穿着完了,她抱起我,笑说:“你多美呵!”小朋友也被举了起来。我愣然,我几乎不认识他了!他外面穿着大厚蓝布棉袄,袖子很大很长,上面还有拆改补缀的线迹;底下也是洗得褪色的蓝布的围裙。我低头看着地上堆着的,从我们身上脱下的两套同样的白衣,我忽然打了一个寒噤。我们从此分开了,我们精神上、物质上的一切都永远分开了!小朋友也看见我了,似骄似惭的笑了一笑说:“你真美呀,这身美丽温软的衣服!我的身上,是我的铠甲,我要到社会的战场上,同人家争饭吃呀!”

34、护士们抱我们出去。走到玻璃门边,我不禁大哭起来。小朋友也忍不住哭了,我们乱招着手说:“小朋友呀!再见呀!再见呀!”一路走着,我们的哭声,便在甬道的两端消失了。从两扇半截的玻璃门里,看见一辆汽车停在门口。父亲上前开了门,吹进一阵雪花,母亲赶紧遮上我的脸。似乎我们又从轮车中下来,出了门,上了汽车,车门砰的一声关上了。母亲掀起我脸上的毯子,我看见满车的花朵。我自己在母亲怀里,父亲和母亲的脸夹偎着我。这时车已徐徐的转出大门。门外许多洋车拥挤着,在他们纷纷让路的当儿,猛抬头我看见我的十日来朝夕相亲的小朋友!他在他父亲的臂里。他母亲提着青布的包袱。两人一同侧身站在门口,背向着我们。他父亲头上是一顶宽檐的青

35、毡帽,身上是一件大青布棉袍。就在这宽大的帽檐下,小朋友伏在他的肩上,面向着我,雪花落在他的眉间,落在他颊上。他紧闭着眼,脸上是凄傲的笑容他已开始享乐他的奋斗!车开出门外,便一直的飞驰。路上雪花飘舞着。隐隐的听得见新年的锣鼓。母亲在我耳旁,紧偎着说:“宝贝呀,看这一个平坦洁白的世界呀!”我哭了。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分”为题,拥有丰富的内涵,包含了作者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批判,也表达了对底层民众坚韧奋斗精神的赞美。B“小朋友”面对“我”的富贵出身,感到既羞惭又悲哀,但对“我”的优越条件,他也显出怜悯和鄙夷,表现出较为强烈的自尊。C“宝贝呀

36、,看这一个平坦洁白的世界呀!”这句话表面上赞美雪景,实际上是作者对那些不知民间疾苦的为富不仁者的讽刺。D小说在对比中呈现了不同家庭出身的孩子的命运,作者的笔触热烈而冷静,语言精练而细腻,体现了作者对文学审美的追求。解析:选C。C项,“实际上是作者对那些不知民间疾苦的为富不仁者的讽刺”分析不恰当,文中没有为富不仁者,也没有对为富不仁者的讽刺,表达的是看似平和美丽的世界背后有深层的痛苦和悲辛。2“我”从开始的“笑”,到结尾的“哭”,这种由喜到悲的情感变化包含哪些具体内容?请简要分析。(6分)答:答案:由初生的喜悦,到认识了世界不公的悲哀;由对小朋友的友善,到无力改变对方命运的无奈;由身处优渥的幸福

37、,到不能享受奋斗人生的感伤。3.小说以婴儿的视角叙述故事,有哪些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答:答案:视角新颖别致,能使读者对故事产生一种奇妙感,能激发阅读兴趣;以赤子之心审视世界,更能反映世间真相,揭示主题;以婴儿世界的单纯和现实世界的复杂沉重形成对比,增强了艺术张力。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北风吹雁刘美兰下午5时10分,朱晓玉准时地出现在W城火车站第三站台的月台上。朱晓玉抬起头来望望天,天空黑沉沉的,北风呼啸着一阵阵从站台掠过,无形雁阵撞击着她的黑色羽绒服,她不由得将头埋进灰黄黑小格围巾里,提着小马扎推着旅行箱往标有6号的候车点走去。此刻,6号候车点的人已排起了长队。一会儿

38、,K568次列车就要进站了,每到周末返回J城的人多,朱晓玉只买到站票,所以她提着小马扎,一个半小时后就到J城了。这样的双城生活让朱晓玉渐渐变得能干起来。因为丈夫陆迅下派在J城当公安局局长,J城现在已成为她全部生活的中心内容。周末去J城,她不去都不行,有父母催着呢。做陆迅爱吃的可口饭菜,收拾陆迅的脏衣服和家务,她忙得不亦乐乎。到了周一,又得起大早赶回W城上班。W城还有她已年迈的父母,小病小灾的不断。女儿倒是没让她操什么心,静悄悄地自己考上了研究生。一年年地过去了,她憔悴下来,她累了。那天,她几次想对陆迅说:“咱不当局长了,回W城吧。”她还没开口,陆迅却拍着她的手说:“媳妇儿,你知道吗?我现在感觉

39、最幸福的事,就是周末晚上推开家门时,你正系着围裙在厨房里做饭。”J城有着600万人口,当一名公安局局长该是何等风光。可是,在媳妇儿面前却只有这点小小的要求。朱晓玉眼圈一红,扭过头去,低下了头,两颗泪珠一前一后地砸在一株四叶草上,四叶草颤抖了一下又挺直了身子。公安工作危险性强,朱晓玉从来不问陆迅工作,陆迅怕她担惊受怕也不会去说工作,两个人平静而默契地过着惊心动魄的生活。K568次列车到了,她麻利地提起旅行箱。今天运气不错,靠近车门过道处正好可以放下一个马扎。火车开动了,“况且且”地扑向迷离的暗夜里,关于陆迅的回忆又潮水般地浮现在她的眼前,她的嘴角浮现出几丝笑意。因为五道拐或者说是爱情,他们走到了

40、一起。那时候陆迅是片儿警,朱晓玉还在音乐学院读书。一天,朱晓玉下课早,背着书包回家。可刚拐进五道拐巷,几个小混混就围上来了,这个伸手抓她的长辫子,那个扯她的书包带,朱晓玉吓坏了。喊吧,可这地处偏僻,周围一个人都没有,幸亏碰上了陆迅。那天,陆迅为王家奶奶送户口簿,看到了,还没放好自行车就冲上前去,三个招式就把他们制伏了。后来的后来,漂亮的朱晓玉嫁给了陆迅。“旅客同志们,请注意,J城火车站就要到了”沉浸在回忆中的朱晓玉抬起头,目光停留在旅行箱上。箱子里有父母给女婿带的中药、好烟以及W城特色菜。陆迅为了案子长期加班加点,出现失眠状况后开始嗜好抽烟了。一个女婿半个儿,陆迅在他们眼里早就是亲儿子了。有一

41、次,母亲说:“晓玉啊,我发现你怎么越来越像陆迅呢?”像吗?怎么可能像陆迅?她望着镜子仔细端详,呵,眼神,对,是眼神。她的眼神越来越坚定了,越来越勇敢了。记得有一回,有个黑社会成员给陆迅寄了颗子弹,是她打开的快递,她打开后笑着对陆迅说:“有人用花生米恐吓你呢!”母亲说:“嫁谁随谁,人总是在成长的。晓玉早已不是过去那个柔弱无骨的晓玉了。”车慢慢停住了,车上的旅客秩序井然地往外走着。朱晓玉围上围巾,用一条尼龙绳将马扎捆在旅行箱的把手上。她知道,陆迅不会来接她,但没关系,她习惯了一个人行走在寒冷的J城街道上。北风吹雁雪纷纷,她大步地行走着,渴望着寒风送来一个充满美好意境的玲珑剔透的冰雪世界。(有删改)

42、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写朱晓玉“准时”地出现在W城火车站第三站台的月台上,“准时”在这里主要是表明朱晓玉在丈夫影响下做事严谨、守时的特点。B小说擅长细节描写,如对小马扎、人物衣着、旅行箱里的中药好烟等的描写,表现了朱晓玉对丈夫的爱,也从侧面塑造了陆迅的形象,可谓一举两得。C小说中有朱晓玉流泪的情节,写她一年年地奔忙,感觉很累,所以在丈夫面前,不免流露出小女人情态,流下了委屈的泪,人物形象很真实。D这篇小说语言既简洁朴实,也不缺乏诗意,色调丰富、意蕴隽永,有英雄救美的美丽故事,也有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平静而默契的生活。解析:选D。A项,“在

43、这里主要是表明朱晓玉在丈夫影响下做事严谨、守时的特点”错,这里主要是说明朱晓玉经常在这一时间到J城,对火车时刻非常熟悉。B项,“人物衣着”错,对人物衣着的描写,不能表现出来朱晓玉对丈夫的爱。C项,“流下了委屈的泪”错,文中是说她被丈夫感动了而流泪。5.小说叙述朱晓玉去J城探望丈夫的行程,其间穿插了不少回忆的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答案:补充交代了女主人公恋爱、家庭生活的状况,表现了她对丈夫工作的理解、支持以及她勇敢、镇定、能干等特点,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历程,丰富了人物形象。现实与回忆交替呈现,充实了小说内容,使小说情节更加完整。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表现了公安干警及其家属在社会建设中的默默付出与奉献。形成小说时空交错的艺术特点,避免了平铺直叙,使小说情节发展自然,结构摇曳多姿。6小说以女主人公在“北风吹雁雪纷纷”中大步行走的情景结尾,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要赏析。(6分)答:答案:在内容上,小说对女主人公在“北风吹雁雪纷纷”中大步行走的情景描写,烘托女主人公不畏艰险、不惧风雪的形象特征,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结构上,北风吹雁的景象描写,紧扣标题,和开头呼应,使小说结构严谨。在艺术效果上,小说结尾描写北风吹雁的景象,含蓄蕴藉,有着浓郁的审美色彩,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