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怀柔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地理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45分)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2019年11月10日至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希腊进行国事访问,并赴巴西首都巴西利亚(4756W,1547S)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与巴西利亚相比,北京A. 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B. 白昼更长C. 更早进入11月14日D. 自转线速度更快2. 习主席出访期间A.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草木茂盛B. 我国已过小雪节气C. 墨西哥湾沿岸易受飓风影响D. 北极极昼范围逐渐缩
2、小【答案】1. C 2. A【解析】【1题详解】2019年11月10日至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京位于北半球、巴西利亚地处南半球,所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小,A错误;此时,北半球是秋冬季节白昼更短,B错误;巴西利亚4756W,北京120E,北京位于东部日出更早,更早进入新的一天,所以C正确;北京40N,巴西利亚1547S ,北京纬度更高自转线速度更慢,D错误。故选C。【2题详解】习主席出访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草木茂盛,A选项正确;2019年11月10日至14日,我国还没有过小雪节气,B选项错误;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墨西哥湾沿岸易受
3、飓风影响,C选项错误;北极极夜范围逐渐扩大,没有极昼,D选项错误。故选:A。3.下图为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主持修建的河南登封(34N)古观星台,观星台上有两间小屋,小屋之间有一横梁,台下有一“长堤”。每天正午,横梁的影子会投在“长堤”上,用来测量正午日影,可定节气和一年时长。据此,回答下题。图中A. “长堤”位于观星台的正东方向B. 横梁的正午日影离观星台最近时正值夏至节气C. 横梁的正午日影离观星台由近及远移动时太阳直射点北移D. 连续两次横梁正午日影离观星台最远的时间间隔为6个月【答案】B【解析】【详解】中午太阳位于正南,影子朝向正北,因此“长堤”位于观星台的正北方向,A错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
4、度角越大,影子越短,正午日影离观星台越近,对于北半球,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影子最短,离观星台最近,B正确;太阳直射点北移,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正午日影逐渐变短,离观星台由远及近移动,C错误;横梁正午日影离观星台最远时为冬至日,因此连续两次横梁正午日影离观星台最远的时间间隔为12个月,D错误。故答案选B项。4.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质超标的笼统表述。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图为“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图”。读图,完成问题。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情形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
5、解】逆温现象指的是对流层中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这种情况下,污染物不易扩散。而、在不同的高度有逆温现象;甲图气温随高度增加逐渐降低,空气下部热,上部冷,大气的垂直运动显著,污染物随气流的上升得到稀释、净化。 故选:A。【点睛】雾霾天气是近年新出现的一种天气现象,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空气下热上冷,大气的垂直运动显著,污染物随气流的上升,得到稀释、净化。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5. 图中气压带A. 为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B. 以上升气流为主C. 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D. 以下沉气流为主6. 图中风带A. 为东南风B.
6、为东北风C. 的性质多为冷湿D. 的性质多为暖湿7.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 撒哈拉沙漠受影响全年干旱少雨B. 我国东部夏季受控制炎热多雨C. 欧洲西部受影响全年温和湿润D. 非洲草原受影响时正值干季【答案】5. D 6. D 7. A【解析】【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属于教材基础内容,依据风向向右偏转可判断为北半球;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气压带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气压带为极地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D项正确。【6题详解】结合上题气压带的分析可知,为东北信风带,A错误;为盛行西风带,为西南风,性质为温暖湿润,B错误,
7、D正确;为极地东风带,性质干冷,C错误。故答案选D项。【7题详解】撒哈拉沙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影响,即受影响,全年干旱少雨,A正确;我国东部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东南季风影响,炎热多雨,B错误;欧洲西部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全年温和湿润,C错误;为热带雨林气候,非洲草原受热带雨林影响时正值雨季,D正确。故答案选A。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地表径流在不同历史时期发生明显变化。下图为“北京城区不同历史时期雨洪径流变化状态图”,下表是“北京市城区与郊区的水循环相关数据表”。读图表,完成下面小题。8. 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区雨洪径流变化状态的是A. XB. XC. YD. Y9. 从水循环角度看,北京城
8、市建设给市中心带来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是A. 降水量减少-减少建筑物的密度,控制城市发展规模B. 下渗量减少-推广使用渗水砖、扩大绿地面积C. 径流总量减少-从郊区调入地表水到市中心D. 地下水位的上升-适当增加排水渠道【答案】8. A 9. B【解析】【8题详解】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区地表硬化程度高,下渗量少,地表径流量大,汇集速度快,径流时间短,为应为北京城区雨洪径流变化状态,B、D选项错误;郊区地面硬化程度低,下渗量大,地下径流量大,Y为郊区,X为城区,C选项错误,A选项正确。故选:A。【9题详解】北京城市建加剧城市热岛效应,降水量增加,A选项错误;北京城市建地表硬化程度高,下渗量减
9、少,应使用渗水砖、扩大绿地面积增加下渗量,B选项正确;城市建加不会改变径流总量,C选项错误;下渗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D选项错误。故选:B。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制品中10%最终“归宿”是大海。图中阴影部分示意太平洋上最集中的塑料物品和碎片“垃圾场”,被称为“太平洋垃圾漩涡”,箭头表示洋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 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A. 大陆轮廓B. 海水温度C. 地转偏向力D. 盛行风11. 围绕“垃圾场”的洋流分布规律是A. 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陆西岸为寒流B. 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岸为寒流C. 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陆东岸为暖流D. 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岸
10、为暖流12. 该“垃圾漩涡”的形成原因是A. 受气旋影响垃圾向中心集中B. 受反气旋影响垃圾向中心集中C. 受洋流影响垃圾向中心集中D. 受径流影响垃圾向中心集中13.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A. 海洋污染物会随洋流向西扩散B. 沿洋流航行会导致行驶速度降低C. 洋流与沿岸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密不可分D. 附近洋流利于世界性大渔场的形成【答案】10. D 11. B 12. C 13. D【解析】【10题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盛行风,大陆轮廓、地转偏向力、海水温度是影响的因素,不是洋流的主要动力,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11题详解】图中阴影部分示意太平洋
11、上最集中的塑料物品和碎片“垃圾场”,被称为“太平洋垃圾漩涡”,箭头表示洋流。围绕“垃圾场”的洋流分布规律是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岸为寒流。 故选:B。【12题详解】图示为太平洋,其阴影部分处于回归线附近,漩涡为顺时针方向,根据中低纬度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运动、洋流及反气旋呈顺时针运动,而南半球气旋呈顺时针运动、洋流及反气旋顺呈逆时针运动,回归线附近大范围地区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无论南北半球可以排除受气旋的影响,还可确定该地为北半球,主要受洋流及反气旋影响,但垃圾漩涡位于中心是受向内辐合的动力影响,而反气旋属辐散,其径流仅仅影响到沿海,根据洋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有辐合的趋势。 故选:C
12、。【13题详解】据图可知,洋流为北太平洋暖流,盛行西风吹拂向东流,海洋污染物会随洋流向东扩散,A错误;顺着洋流航行会加快行驶速度,逆着洋流航行会导致行驶速度降低,B错误; 洋流的形成主要是受地转偏向力和陆地轮廓的影响,沿岸为季风气候,C错误;附近为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搅动强烈,大量营养物质上泛,有利于世界性大渔场的形成,D正确。 故选:D。【点睛】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纬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北印度洋海域形成季风洋流。下图照片显示某同学所做地貌形成模拟试验场景。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4. 该试验最可能模拟
13、的是A. 海岸上沙滩的形成B. 沙漠地区沙丘的形成C. 山麓冲积扇的形成D. 火山的形成15. 与下图中甲成因类似的地貌景观是A. 黄河三角洲B. 广东韶关丹霞山C. 广西桂林象鼻山D. 贵州黄果树瀑布【答案】14. C 15. A【解析】【14题详解】本题演示的是流水在流经山地,在出山口形成泥沙堆积的现象,符合山麓冲积扇的形成条件和现象,故答案选C项。【15题详解】冲积扇为流水沉积地貌,黄河三角洲属于流水沉积地貌,A正确;广东韶关丹霞山属于丹霞地貌,主要是流水侵蚀地貌,B错误;广西桂林象鼻山 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属于流水的侵蚀地貌,C错误;贵州黄果树瀑布属于流水的侵蚀地貌,D错误,。故答
14、案选A。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分布着由红色砂岩、砾岩形成的色彩斑斓的地貌景观(下左图)。下右图中甲乙丙丁代表不同的岩石类型。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6. 左图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属于右图中的( )A. 甲B. 乙C. 丙D. 丁17. 该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A. 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风化、侵蚀B. 沉积作用岩浆侵入风化、侵蚀固结成岩C. 岩浆侵入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D. 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固结成岩风化、侵蚀【答案】16. D 17. A【解析】【16题详解】左图地貌景观是由红色砂岩、砾岩形成,岩石类型属于沉积岩。图中箭头指向,由外力作用形成的丁是沉积岩,D对。侵入岩、
15、喷出岩属于岩浆岩,A、B、C错。故答案选D项。【17题详解】该地貌景观岩层是沉积岩,形成过程可能是外力沉积形成沉积岩层,受水平挤压作用,发生褶皱运动。后来地壳抬升,表层受外力侵蚀形成红层地貌景观,A对。与岩浆活动无关,B、C、D错。故答案选A。【点睛】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1)岩浆:三进一出。(2)岩浆岩:一进三出。(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下图中甲地森林茂密,有“林海雪原”之称,乙地草原丰美,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2000年至2009年丁湖水位曾下降了4.6米,
16、近年来丙湿地水域变化较小。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8. 甲地山麓所属的自然带是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 温带针阔混交林带D. 寒带苔原带19. 形成甲、乙两地自然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 光照B. 热量C. 土壤D. 水分20. 丙湿地近年来水域变化小的主要原因是A. 河道弯曲,水流平缓B. 降水多,季节变化小C. 气温年较差小,蒸发稳定D. 水源地植被覆盖率提高21. 丁湖泊水位下降会A. 导致海平面上升B. 加剧湖区草场沙化C. 使入湖径流大幅减少D. 使湖泊蓄洪能力下降【答案】18. C 19. D 20. D 21. B【解析】【18题详解】读图,根据经纬度位
17、置,甲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侧平原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A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是地中海气候区植被,B错。寒带苔原带是极地气候区植被,D错。故答案选C项。【19题详解】根据材料,乙地是草原景观,形成甲、乙两地自然景观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水分,图示位置符合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对。海拔是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的主要因素,A错。热量是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影响因素,B错。土壤是在植被影响下形成的,C错。故答案选D项。【20题详解】河道弯曲,水流平缓与湿地水域面积变化没有关系,A错。读图,甲湿地地处大
18、兴安岭西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温年较差大,B、C错。甲处有河流汇集,水分条件较好,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功能强,故湿地水域面积变化小,D正确。故选D。【21题详解】海平面上升主要由全球变暖导致,乙湖泊水位下降不会导致海平面上升,A错。乙湖泊水位下降导致湖区周围水分条件变差,加剧湖区草场沙化,B对。入湖径流大幅减少会导致乙湖泊水位下降,C项逻辑关系错误。乙湖泊发源于蒙古,来水量小,湖泊的调蓄洪水能力不明显,D错。故答案选B项。垫状点地梅(左图)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垫状植物,通常具有很强的喜光性,其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植物叶表面温度)在1518之间,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减弱光合作用,不利
19、于其生长;降水的减少会导致垫状植物茎的死亡,并加速植物叶子在秋季的枯萎过程。右图为“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坡垫状点地梅盖度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22. 垫状点地梅分布区的优势植被是A. 高山针阔叶混交林B. 高山灌木林C. 高山草甸D. 常绿阔叶林23. 在海拔4900m盖度最大,主要原因可能是A. 气温适宜,降水较多B. 地势平坦,坡度较小C. 晴天较多,热量充足D. 土壤肥沃,沙尘较少【答案】22. C 23. 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考查垂直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和影响植物生长条件。要求熟悉青藏高原高山或喜马拉雅山脉垂直自然带的自然带的分布,从整体性分析自然环境
20、的特点,同时也需要结合图文材料来进行分析。此题与2016新课标卷选择题1011题考查土壤中磷累积量非常类似,符合新课标理念。【22题详解】根据材料,垫状点地梅分布区是青藏高寒区,优势植被是高山草甸,C正确。高寒荒漠不是优势植被,D错误。高山针叶林、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在青藏高寒区东南边缘降水较多、海拔较低的山谷中,不是主要植被,A、B错误。故选C。【23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垫状点地梅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垫状植物,具有很强的喜光性,需要最适宜的温度,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光合速度,不利于其生长;降水的减少会导致垫状植物茎的死亡,并加速植物叶子在秋季的枯萎过程。据此推测在海拔4900m地区气温适宜
21、、降水较多适宜垫状植物生长,该地区盖度最大,A正确。从材料中可推知地势、热量和土壤等自然条件并不是垫状点地梅生长最依赖的条件,BCD排除。故选A。【点睛】植被的垂直分布可以概括以下规律: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在各森林地带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与随着纬度的增加,植被类型的变化大题一致,垂直带可以看作水平带的缩影。但二者存在差异。如落叶阔叶林带在典型的亚热带以南退出各垂直带,寒温带针叶林也只限于亚热带以北的山地。另一方面,一些山地植被带,如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草甸带是水平带中所没有的。植被带中每个植被带的下限海拔高度向两极逐渐降低,森林带的上限海拔高度也有类似规律。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宽度互不相同,
22、且随气候差异而变化。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塞罕坝地区在辽、金时期曾被称为“千里松林”,清朝在此设立“木兰围场”,清末围场废弃。五十多年来,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有效保护了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下图为塞罕坝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4. 林场建立前,塞罕坝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 水土流失B. 土地荒漠化C. 酸雨污染D. 气候变暖25. 加剧该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 发展旅游B. 过度放牧C. 乱砍滥伐D. 气候干旱26. 塞罕坝林场的建设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是A. 减轻风沙危害B. 减轻汽车尾气污染C. 解决水资源
23、短缺问题D. 减少生物多样性27. 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A. 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B. 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C. 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D. 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答案】24. B 25. C 26. A 27. A【解析】【24题详解】读图,结合材料分析可知,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说明该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故答案选B项。【25题详解】由材料中可知,塞罕坝地区在辽、金时期曾被称为“千里松林”,说明该地历史上森林茂密,但是由于过度砍伐和破坏,从而导致荒漠化问题的产生,故答案选C项。【26题详解】塞罕坝林场有防风固
24、沙作用,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有减轻风沙危害,A对;不能使京津地区增加或者减少生物多样性,D错;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但是不能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C错;减轻汽车尾气污染主要是城市绿地的作用,塞罕坝林对城市环境污染影响不大,D错误。故答案选A。【27题详解】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是阳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A对。南坡是迎风坡,降水较多,B错。光照、昼夜温差不是影响造林的主要因素,C错。南坡是冬季风的背风坡,风力较小, 受低温冻害影响小,D错。故答案选A。沃尔特河是西非第二大河,其流域范围广,水量大,年平均流量可达1200立方米秒,但大部分在洪水期排入海洋,枯
25、水期最小流量仅为14立方米秒。为了开发沃尔特河,人们在其下游修建大坝拦水,形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水库沃尔特水库。下图为沃尔特河流域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28. 沃尔特水库的主要补给水源为A. 河流水B. 地下水C. 季节性积雪融水D. 湖泊水29. 沃尔特河流域A. 地势北高南低,利于将水引至南非B. 河流有结冰期,不利于发电C. 多为热带沙漠地区,太阳能丰富D. 河流水位变化大,不利于通航30. 水库建成后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好处有扩大耕地面积稳定灌溉水源发展淡水养殖提高土壤肥力A. B. C. D. 【答案】28. A 29. D 30. C【解析】【28题详解】由材料分析可知,
26、水库是在河道中修建大坝拦水而形成的,河流直接与水库相连接,所以补给水源为河流水,A正确。【29题详解】根据河流流向,沃尔特河流域地势北高南低,河流流入几内亚湾,属大西洋水系,与南非之间隔着南非高原,不利于降水引至南非,A错。纬度低,气温高,河流没有结冰期,B错。多为热带草原地区,C错误;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的水位季节变化大,不利于河流通航,D对。故答案选D项。【30题详解】水库建成后,调节下游径流,可导致大坝下游河段枯水期缩短,能够稳定灌溉水源,对。水库建设会淹没耕地,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错误;水库建设有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对;水库减少了入海泥沙,减少了河
27、流带来的营养物质,因此,土地肥力会下降,错误。因此正确,故答案选C项。【点睛】建设大坝的作用:提供了下游农田的灌溉水源防止了下游河水泛滥,提高了土壤肥力改善了航运条件利用水库养鱼,增加了收入减少了河口泥沙淤积,保护了河口地区的环境二、非选择题(共55分)31.阅读考察报告,回答下列问题。地理野外考察是提升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北京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进行野外考察,并撰写考察报告。(1)考察记录单中处最可能记录的是_(双项选择题)。A.奇峰林立 B.冰川广布 C.地势平坦 D.地表崎岖 (2)除记录单中所列项目之外,地貌景观的描述角度还有_、_等。(3)根据地貌形成条件判
28、断,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_(双项选择题)。A.植被 B.土壤 C.岩石 D.水文(4)阅读考察报告,概括此次考察活动的主要任务。(5)对“拓展学习”四幅景观图中的地貌进行分类,并说出理由。【答案】(1)AD(2)规模 分布(质地、地表植被等)(3)CD(4)观察、识别、描述喀斯特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探究其成因。(5)分类并说出理由,合理即可。例如:分两类。峰林、洪积扇为一类,属于流水地貌;风蚀蘑菇、沙丘为一类,属于风成地貌。【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较容易。【详解】(1)由考察报告可知,处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奇峰林立。故AD
29、正确,C错误。图中信息未见冰川发育,而且房山地区纬度、山体海拔高度较低,因此现阶段无冰川发育,故B错误。(2)地貌景观的描述内容主要包括:形态、物质组成、色彩、规模、分布、植被等。(3)喀斯特地形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碳酸钙+二氧化碳+水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溶洞形成并逐步扩大。因此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岩石和水文,故C、D正确。(4)分析考查报告可知,此次考察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观察、识别、描述喀斯特地
30、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探究其成因。(5)四幅景观图中的地貌均为外力作用而成,塑造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有:流水、风、海浪和冰川作用。峰林为流水化学溶蚀而成、洪积扇发育在河流出山口,因流水沉积而成,二者属于流水地貌;风蚀蘑菇因风力侵蚀而成,沙丘因风力堆积而成,二者属于风成地貌。32.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同一天内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说出甲、乙天气系统的名称,比较6日1420时甲、乙天气系统强度的变化。(2)判断6日14时20时渤海海面风力变化,并说明理由。(3)说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6日下午天气特征,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甲为高压,乙为低压。 甲天气系统增强
31、,乙天气系统强度变化不大。(2)风力(风速)减小。理由:等压线变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3)天气晴朗,风力较弱(气温较高)。受(副热带)高气压(或高压脊)控制,气流下沉。【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等压线的综合判读。【详解】(1)读图分析可知,甲为高压天气系统,乙为低压天气系统,6日1420时甲天气系统中心的气压值增高,乙天气系统中心的气压值变化不大。(2)对比两图等压线的变化可以看出,等压线变得稀疏,说明风力减小。(3)读图分析可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6日下午一直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气温较高。33.小明暑假前往新疆旅游,被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所吸引。下图为“新疆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和天山垂
32、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各题。小明在新疆旅游期间,发现接近北京时间22点太阳才下山。(1)说明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图中甲、乙两类景观在该地区十分常见。(2)分析气候对该类景观形成的影响。小明在天山脚下看到茫茫荒漠,远看山顶则是白雪皑皑,由山麓至山顶还有森林和草甸分布。(3)分析小明所见天山独特景观的形成原因。小明在塔里木河沿岸看到大片胡杨林的分布,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胡杨耐旱、抗风沙,能够拔盐改土,被称为“沙漠英雄树”。(4)说出胡杨林对当地环境产生的生态效益。小明通过查阅地图发现,新疆的城市和交通线分布很有特点。(5)说明新疆城市和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答案】(1)此时
33、正值北半球夏季,新疆昼长夜短,日落较晚;新疆位于我国最西端,与东八区相差23个时区,北京时间22点正值新疆当地1920点。(2)该地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多大风天气,风力作用强,多风蚀、风积地貌。(3)天山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山麓为荒漠;山体海拔高,相对高差大,山顶积雪不化;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4)改善局地气候;改良土壤;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防止沙漠化加剧。(5)沿山麓(或盆地边缘)分布;地形、水源【解析】【分析】新疆昼长夜短,日落较晚,北半球夏季,新疆位于我国最西端,与东八区相差23个时区,北京时间22点
34、正值新疆当地1920点,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天山山麓为荒漠带,昼夜温差大,风力作用强,多风蚀、风积地貌,天山山体海拔高,相对高差大,山顶有永久性积雪,增加植被覆盖率能起到改善局地气候、改良土壤、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防止沙漠化加剧作用。【详解】(1)新疆昼长夜短,日落较晚,北半球夏季,新疆位于我国最西端,与东八区相差23个时区,北京时间22点正值新疆当地1920点。(2)根据图示,该景观为风力侵蚀和风力堆积地貌,主要分布在风力较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风力作用强,多风蚀、风积地貌。(3)该景观反映的是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天山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
35、,山麓为荒漠带,故天山脚下看到茫茫荒漠,山体海拔高,相对高差大,山顶有永久性积雪,故远看山顶则是白雪皑皑;由山麓至山顶体现水分的减少和热量的降低,故表现为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由于水热组合不同,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4)增加植被覆盖率能起到改善局地气候、改良土壤、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防止沙漠化加剧等作用。(5)读图分析可知,该地中心荒漠区气候干旱、水源短缺,土壤贫瘠,因此交通线和城市分布在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的山麓冲积扇地带。34.图a为北美部分地区地理简图,图b是温哥华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图a中地形特征。(2)说出
36、甲河流的特征并分析其成因。(3)描述温哥华降水特点并分析原因。【答案】(1)以平原、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部低,地势起伏大。(2)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流;东西经度跨度大,河流流程长;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量少,河流径流量小;河流所在纬度较高,结冰期长(河流有些河段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因此有凌汛现象)。(3)特点:年降水量丰富,冬季多于夏季(集中冬季)。成因:受盛行西风控制,有太平洋暖流流经,临海,位于山地迎风坡。冬季高、低纬度间温差大,导致盛行西风更强劲;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该地区。【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和读图析图能力。【详解】(1)
37、地形特征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1地形以什么为主。2地势哪高哪低。3地势起伏是大或者小。本题结合图中内容,可以描述为:以平原、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部低,地势起伏大。(2)河流的特征一般包括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水文特征一般从水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水位季节变化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水系特征一般从发源地,流程,流向,注入,支流的长短多少,河流河床比降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回答本题时,要看哪些内容可以从图中判断出来。从地形来看,该地地势西高东低,可以判断出河流自西向东流;该地东西经度跨度大,可以判断河流流程长;结合当地的盛行西风带,可以得知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量少,河流径流量小;根据河流所在纬度较高,可以判断出结冰期长;河流有些河段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因此有凌汛现象。(3)降水特点一般要描述降水总量的多少,和季节分布情况。影响降水的成因主要有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洋流等,视具体情况而定。据图,温哥华降水特点:年降水量丰富,冬季多于夏季(集中冬季)。成因:有太平洋暖流流经,起增温增湿的作用。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冬季高、低纬度间温差大,导致盛行西风更强劲;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该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