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622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北宋真宗时期,将地处四川盆地一带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 合称“川峡四路”或 “四川路”,四川一词由此而来。这一做法A壮大了地方的割据力量B推动了中央集权逐渐加强C导致地方行政效率低下D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监管2唐高祖时期,国家要对大运河一些淤塞的河段进行疏通,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3下列图示呈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其主题是A中央集权的加强B中央官制的完善C选官制度的完善D中枢机构

2、的演变4秦朝时始设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由丞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过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集思广益5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A.联邦体制 B.分权制衡原则 C.共和制度 D.主权在民原则6秦朝到元朝地方管理机构演变情况表年代省数道、路数州数郡(府、国)数县(侯国)数秦始皇二十六年36不详西汉平帝(1

3、5年)131031578东汉顺帝(126144年)131051180隋大业五年(609年)1901255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15道3281573宋宣和四年(1122年)26路2881234元朝12省183路971425下表是根据历代地方志整理而成,反映出从秦朝到元朝A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减轻中央的负担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C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加强对地方控制D州郡等地方行政区的权力不变7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表述正确的是把自己最满意的人选出来了(1953年钱大钧作)和选民证(1953年)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用普选的方式产生人民代表“共同纲领”是选举的法律依据选举产生了各级人

4、民代表大会A. B. C. D. 8某学者说:“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制、罗马共和国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表现在实行直接民主制 保障人民对政治的参与实行代议制民主 构建“分权制衡”机制A. B. C. D.9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指出,皇帝对官员常有一种复杂的心理。一方面,他离不开官员;另一方面,他又近乎本能地认为帝国的事情会坏在这帮家伙手里。下列哪些属于皇帝为了避免“帝国的事情会坏在这帮家伙手里”而采取的措施汉武帝设中朝 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 元朝设中书省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ABCD10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古代罗马政治

5、制度演变示意图。其中对应的制度是A.贵族寡头政治 君主政治 B.民主政治 君主政治C.贵族寡头政治 民主政治 D.君主政治 民主政治11商朝后期,商王“兄终弟及”者占比42%,“父死子继”者占比58%。西周时期改变了这一状况,是因为西周实行了A封建制B井田制 C礼乐制D嫡长子继承制121719世纪,英、美、法、德先后走上政治民主化道路,其主要共同点是A议会成员均由选举产生 B国家元首均有实权C政府首脑均对议会负责 D议会均拥有立法权13“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 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

6、度的关键和核心是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市民的整体素质D革命的彻底性141832年、1867年和1884年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19世纪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1832年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权利,1867年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19世纪英国的三次议会改革( )A逐渐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B基本实现了平等代表制原则C与经济基础的发展相适应D巩固了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151834年,英国首相墨尔本在向威廉四世报告工作时指出:不可使外界了解内阁的分歧。某日墨尔本在内阁讨论进口谷物税时说:“是使谷物更贵些?便宜些?还是去稳定谷物

7、价格?我都不在意,但最好我们都要统一口径。”这说明英国A议会改革推动内阁制完善B内阁奉行集体负责制原则C首相已掌握国家核心权力D民主制度形式化特点明显161878年,德皇威廉一世连续遭到暗杀。愤怒的俾斯麦解散帝国议会,重新选出一批新议员,通过了反社会主义法,禁止社会主义者的一切集会、组织、结社以及各种报刊,也不得接受任何募款捐助。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德国A行政机构控制立法机构B政治体制具有浓厚专制色彩C社会主义运动走向高潮D代议制民主体制的阶级本性17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上院贵族和下院民主三种政治势力博弈与妥协的结果。下图是其结构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首相是国家元首B国家的权力中

8、心是首相C国王是政府首脑D内阁全体成员对议会负责18丘吉尔在英语国家史略中谈到英国革命时说:这场斗争从来不是专制与共和制的斗争,“一方维护有君主存在的议会制,另一方拥护有议会存在的君主制”。这场斗争的结果是英国保留传统并进行制度创新 开始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明确了国王与议会的权力 国王最终“统而不治”A. B. C. D.19雅典城邦的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查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9、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20从1688年光荣革命至1832年议会改革的144年期间,英国再也没有爆发大的国内战争和动荡。这表明英国此时期A制度创新是渐进性的B消灭了社会的矛盾C君主立宪制已经完善D国王不再干预政治21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A. B. C. D.22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

10、体制的变化A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B使权力制衡关系被打破C剥夺了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D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23杰斐逊(1743年1826年)等美国政治家们提出,在美国可以实行“双重分权”机制,既实现国家权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又实现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纵向分权。这一思想在美国制度设计中体现为A三权分立与联邦制B总统制与两院制C共和制与总统制D三权分立与民主制24下图是英国议会、内阁(首相)、英王之间的宪政关系图,据此对英国宪政理解正确的是A作为虚君的国王是无任何权力的B内阁不必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C首相可以通过议会来掌握立法权D议会所有议员都是由英王任命的25雅典绝大多数官职均任期短暂,一般一年一

11、任,且不得连选连任。据统计,雅典大多数公民在一生中至少有一次当议事会议员的机会,出任审判员的机会更多。这意味着A雅典公民具有了较多的参政机会B雅典民主制度缺乏稳定性C雅典的司法独立有了制度的保障D雅典官员选拔具有随意性26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的历史事件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改革开放的深化27某中学历史教师利用数学坐标轴画了一条不甚精确的曲线图,其反映的是西欧A王权演变B教权演变C资产阶级力量变化D市民权力变化28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A王权神圣不可侵犯B王权受到教

12、权的制约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29孙中山说“三民主义”的含义就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下列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条款中,体现“政治是人民所共管”的是A.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C.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D.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30“欧洲的专制制度在它出现的时候,有助于形成民族国家,克服封建分裂的状态。可是到17世纪以后,哪一个国家最早克服专制统治,最早建立新的制度,它就迈出了新的一步,把历史推进到一个新的时代历史上,是英国远出了新的一步

13、。”“迈出了新的一步”指的是英国A率先确立君主立宪制B首创责任内阁体制C第一个确立殖民霸权D最早开始工业革命31如图是某高中一年级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C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多样性的政治文明3213世纪初,英国贵族、骑士和市民联合起来迫使国王约翰签署大宪章,规定不经臣民同意,国王不得在规定的贡款之外征税;由25名贵族组成委员会,负责召开会议;国王不得随意侵犯贵族的人身自由等。这些规定体现了A臣民参与监督王国的政务B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C议会与国王实行集体统治D议会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3319世纪初,英国新掌权者往往竭尽全

14、力排除异己、安插亲信,把官职作为战利品“公开”“合法”地进行肥缺分赃。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深化 B政党政治的发展C文官制度的确立 D国王地位的下降34陕甘宁边区“三三制”政权建设严格控制共产党员的从政比例,保证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它创造性地实现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有机结合。这一政权A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B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C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权D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35徐中约认为孙中山设想通过一个三段式的革命程序即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及最后一个由一部新宪法来统治全国。据此可知,孙中山革命的最终政治目标是A推翻封建专制B赢得民族独立C建立宪政民主D解

15、决民生问题36下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A“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促进民族交融B“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激化民族矛盾C“班赐冠服”废除鲜卑文化D“初立党、里、邻三长,定民户籍”削弱国家对人民的控制37据史书记载,经过王安石变法,“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这反映出王安石变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使广大人民安居乐业,连年有余一定程度缓解了财政危机 扭转了北宋与辽作战失利的局面A B C D38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除中共外,民革、民盟、民建各2人,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人。这一举

16、措A体现出“民主协商”的精神 B反映出人民代表来源广泛C初步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确立391954年,某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继续存在,其职能是A代行人大职能B最高权力机关C最高立法机构D政治协商民主监督40下表为唐朝科举考试考生的三种来源。由此可见,唐朝科举考试类型来源生徒国家最高学府和地方州县官办学校考试合格者乡贡自学成才,向州县官府投牒自举并考试合格者制举皇帝临时下诏选拔的“非常之才”,由内外文武官员举荐者A继承了九品中正制的优点B成为读书人入仕的唯一途径C是自上而下选拔人才的制度D体现了多种选拔方式的结合41汉宣帝诏云:“其令郡国举孝弟(悌)、有

17、行义闻于乡里者各一人。”“行义闻于乡里”就是在郡国乡里受到舆论好评的人物。前者如“冯唐以孝著,为郎中署长”。这说明了汉代察举制A有利于激发官民的责任感B重视乡论与德行的考察C存在地方独揽选官的现象D孝廉成为选官唯一标准42中国古代为监察和约束官员而设计出了相应的制度。以下官职的设置能体现此目的的是A.秦朝丞相 汉朝中书令 B.秦朝太尉 唐朝节度使C.秦朝御史大夫 宋朝通判 D.宋朝枢密使 明朝殿阁大学士43曹魏建国之初,在地方设立中正官,考察、评议人才。中正由当地出身、“德名俱高”的中央在职官员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这一政策A带有中央集权倾向B阻断世家

18、子弟进入仕途C打破贵族政治特权D完善吏部考核官员程序44明代近80%的进士出身于非进士家族,其中4334%的进士出身于上三代皆为平民的家庭。清代仍有32%进士出自平民。这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科举制A提高了基层官员的地位B选拔人才注重实践能力C考试选拔程序更加公正D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45“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是在针砭哪种选官制度的弊端A. 察举制 B. 九品中正制 C. 科举制 D. 赐官制46近代“西艺学堂”创办时,需要教授农工商矿各门课的教习,清政府先选拔洋教员,并翻译农工商等书籍,等学生回国后辞退洋员教习,由学习本专业的留学生充任。此材料反映了留学生选官制度的作用在于A为辛亥革命培养革命

19、人才 B取代科举制成为选官制度的途径C担任中央政府各级行政官 D解决了新式学堂教师紧缺的问题47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说:“废科举使这一年成为新旧中国的分水岭。”亲身经历的严复也曾认为“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之废封建、开阡陌”。废除科举制发生于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48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彭德尔顿文官法,规定在文官制度中实行功绩制,以择优录用和考核晋升为基础,并对试用制度、严禁考试作弊作出规定,以保证功绩制的贯彻执行。据此可知这一法案的最大成果是A打破了政党分肥格局,确立了平等原B使美国文官制走向成熟C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

20、率D维护了美国联邦的统一49关于当代中国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表述,下列正确的是干部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公务员制度的实行,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 ABCD5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2018年新修订的公务员法与监察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相衔接。这一做法体现的是A. 西方文官制度影响到中国公务员制度B. 中国的干部制度被公务员制度所取代C.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得到全方位的实施D. 进一步扎牢从严管理公务员的制度笼子第II卷(

21、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 共50分(51题共12分 52题共24分 53题共14分)51(本题共12分)政治民主化是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宪政制度能够在英国产生有赖于英国传统习惯和中世纪分封制度中有丰富妥协因素克伦威尔在内战后借助议会军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使得英国人充分认识到,通过圣洁的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比传统君主制度危害更大。王从圣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材料二 美国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制,国会与总统领导的政府各自分立,由选民分别选出。总统只对人民负责,不向国会负责,国会没有要求政府辞职的权力,也没有将总统免职的权力;国会不向总统负责,总统也没有解散国会的权力。国

22、会与总统彼此独立,没有相互依存关系,更没有从属关系。摘编自任航代议制的美国模式论析材料三 临时约法的失败固然是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环境所造成,但其本身存在的严重缺陷,乃是导致其失败的根本原因。由于临时约法的制定在形式上就缺乏代表性,所以在内客上很难反映各阶层意见,其内客虽然是先进的,但从其形式来看,科学性、民主性均有所欠缺,宪政在一个国家的确立,往往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几千年专制的国家。音正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缺陷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建立宪政制度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的标志。(3分)(2)根据材料

23、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代议制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意义。(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未能在中国实现宪政的原因。(5分)52(本题共24分)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唐到元中央集权不断加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

24、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二 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摘编自朱绍侯等主

25、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三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

26、通史等(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以前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6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原因及措施和作用。(8分)(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8分)并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2分)53.(本题共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科举始于隋唐时期,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19世纪中后期,工矿企业大出现,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逐步发展。20世纪初,清政府增设外务部、商部、学部、度支部、法部、邮传部等新机构。1905年,清政府颁布渝令,规定自次年起停止科举取士制度。1915年,

27、民国政府公布了文官高等考试令等法令。材料二 19世纪,英国政府除了国防、财政、税收、社会治安等传统事务外,还要管理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新事务。当时国王、贵族仍主导着文官的任用,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低下。曾任驻华领事馆翻译的密迪乐提出,英国应该采用中国科举制公开竞争的原则,面向全体国民,实行考试录用官员的制度。1850-1870年间,许多杂志介绍中国科举制选官程序和方法。1855年,英国开始实行文官考试制度,确立考试竞争和择优录用原则。1870年,英国完成了文官制度的改革,实现了从直接任命官职到公开竞争、考试录用的重大转变。(14分)19世纪以来,英国借鉴中国科举考试制度进行文官选拔制度改革;2

28、0世纪初,中国废除科举考试,推行新式教育体制。请评析这一现象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DBDDACDBB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DBCBBBADA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CACABABCA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DABBCABADD题号41424344454647484950答案BCADBDCBDC51共12分(1)条件:英国传统习惯和中世纪分封制度中有丰富妥协因素;克伦威尔独裁带来的教训。标志:权利法案的颁布。(3分)(2)特点:三权分立体制;人民主权。意义: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避免了绝对权

29、力出现,维护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等。(4分)(3)原因:中国几千年的专制传统;约法自身存在缺陷;宪政确立的长期性;革命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资产阶级力量较弱。(5分)52共24分(1)演变:周朝实行分封制;战国时在边地出现郡县制(春秋战同时期在边地设置郡县);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东汉至南北朝实行州郡县制。(6分)(2)原因:地方出脱分权倾向;机构设置混乱(郡县过多)。(2分)措施: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合并州县。(2分)作用: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国家统一;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管理层次);确立了中国古

30、代行政区划的基本模式。(4分)(4)唐朝: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但最终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削弱中央集权。宋朝: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监督地方行政,文臣执掌地方,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吸取前朝教训,多措并举,削弱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三冗”“两积”局面。元朝:开创了行省制度,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对地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规律: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之争长期存在,相互影响;双方权力此消彼长,在动态平衡中变化发展。(8分)趋势:通过变革与创新,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分)53 (14分).示例

31、:19世纪的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随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的开展,出现了大量近代工厂和新的政府部门,需要更多的新式人才。然而,科举考试的内容脱离实际,无法满足现实需求。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的陆续出现也冲击了科举制度。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有利于新式教育的发展和新式人才的培养,为政府部门提供了专业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是考试选官的原则得以保留。19世纪的英国,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英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政府职能不断扩大,工作内容日趋复杂,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然而,当时英国的官僚体制无法满足现实需求,英国国内出现了借鉴中国科举制、以考试方式选官的呼声。由此,英国开始进行文官改革。文官改革提高了官员素质,为英国政府提供了专业性人才,有利于完善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19世纪以来,中英两国面临着不同的社会问题,英国借鉴科举考试制度进行文官选拔制度的改革,中国则废除科举取士,推行新式教育体制。这些措施顺应了双方不同的现实需求,有利于社会发展,是中西文化交流互鉴的例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