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对都不同的一项是()A.深渊/猿猴浩荡/皓月当空适当/对酒当歌B.慷慨/梗概子衿/自矜功伐忏悔/阡陌纵横C.哺育/逮捕羁绊/亟待解决废墟/嘘寒问暖D.樊笼/规范荫庇/绿草如茵守拙/罢黜百家解析:A项,分别读yun/yun,ho,dng/dng;B项,分别读ki/gi,jn,chn/qin;C项,分别读b,j/j,x;D项,分别读fn/fn,yn/yn,zhu/ch。答案:D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守拙归园田守拙:持守愚拙的本性,即不学巧伪,不争名利。B.悠悠我心悠悠:形容思虑连绵不断。C.枉用相存相存:相
2、互记住。D.契阔谈讌契阔:这里指久别重逢。解析:C项,相存:互相问候、互相探望。答案:C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绕树三匝譬如朝露沉吟至今枉用相存开荒南野际依依墟里烟复得返自然A.B.C. D.解析:“沉吟”在诗中的意思是“思念和倾慕贤人”,在现代汉语中指“低声吟咏(文辞、诗句等);(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枉用”在诗中的意思是“屈驾来”,在现代汉语中指“白白地用”。“依依”在诗中的意思是“隐约的样子,一说轻柔的样子”,在现代汉语中形容留恋,不忍分离。答案:C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少无适俗韵B.乌鹊南飞C
3、.天下归心 D.榆柳荫后檐解析:B项,“南”,名词作状语,向南;C项,“归”,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服;D项,“荫”,名词作动词,遮蔽。答案:A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杜康,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后世多以“杜康”借指酒。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C.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有不少优秀之作,如短歌行观沧海。D.归园田居(其一)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是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解析:D项,“山水田园”应改为“田园”。“
4、山水”诗的开创者是谢灵运。答案:D6.理解默写。(1)短歌行借用了诗经中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来表达自己渴望得到贤才,这两句诗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短歌行中点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3)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愿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诗句是: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4)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诗句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9题。西北有高楼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注】。清商随风发,中曲
5、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鸣鹤,奋翅起高飞。【注】杞梁妻:据说齐国大夫杞梁,出征莒国,战死在莒国城下。其妻临尸痛哭,一连哭了十个日夜,连城墙也被她哭塌了。这两句是说,楼上谁在弹唱如此凄婉的歌曲呢?莫不是像杞梁妻那样的人?7.下列对诗句中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绮”,平纹底上起花的丝织物。“阿阁”,四面有檐的楼阁。B.“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为”,作。“无乃”,莫不是。C.“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清商”,五音之一,商声;其调凄清悲凉,故名。“徘徊”,比喻犹豫不决。D.“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知音”,指真
6、正了解自己的人。解析:C项,“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这里指乐曲旋律回环往复。答案:C8.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这四句诗写出歌者地位的不凡。B.中间八句诗“上有弦歌声”至“慷慨有余哀”写弦歌声的激越悲哀,婉转动人。C.“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抒发了作者知音难遇的感慨和无人理解的忧伤之情。D.这首诗吟咏的是高楼上演奏弦歌的女子,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女子的理解、同情和倾慕之情。解析:D项,“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女子的理解、同情和倾慕之情”理解错误。此诗的作者,应是一位彷徨的失意人,他把自己的失意、悲伤幻化成了“高楼上的弦
7、歌”,把自己幻化成那个女子。答案:D9.“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张庚在古诗十九首解中评价这四句诗“摹写声音,正摹写其人也”。你如何理解?答案:这四句诗通过琴声写人。我们仿佛从那跌宕回环的琴韵和叹息声中,隐隐约约“看见”了一位蹙眉不语、抚琴垂泪的“绝代佳人”。(意思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11题。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
8、向长沮、桀溺两位隐士问路的典故。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尽管作者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B.作者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幽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解析:“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表述有误,从“先师有遗训”可以看出,陶渊明把孔子“忧道不忧贫”的理想记在心里,只是他更喜欢“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的农耕生活
9、。答案:A11.“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画面: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情感:表达了作者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以及因济世与归隐相互矛盾而产生的复杂情感。(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13题。杂诗二首(其二)三国魏曹丕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吴会非吾乡,安得久留滞?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注】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飘风:暴起的风。吴会:指吴郡和会稽郡,今江浙一带。12.诗人在开篇两句中塑造“浮云”这一意象的
10、目的是什么?答案:“浮云”喻义为身不由己、无所依靠,诗人塑造这一意象一方面暗示游子的孤独无依,另一方面为下文的“东南行”埋下伏笔。13.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用“浮云”来象征游子。诗歌前六句借“浮云”写出了游子的遭遇,表达了游子生不逢时、遭遇乱世、漂泊不定的凄苦之情,七、八两句抒发了游子滞留异乡的惴惴不安的心情。三、语言运用14.请根据下面的诗句展开想象,描写画面。要求:想象合理,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答案:示例:远处的村庄隐约可见,袅袅炊烟若细长的白带飘浮于村庄上空。深巷中传来一阵狗叫,好似在迎接远方的客人;鸡也不甘寂寞,引吭高歌,声响树颠。15.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使前后文内容连贯、句式整齐。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道道的河川,我们看到:楚大夫沉吟泽畔,忠心不改;,。他们都选择了永恒!纵然身沉大江,也不随波逐流,这是执着的选择;,。答案:示例:陶渊明寄情南山怡乐无穷纵然躬耕荒园也不心为形役这是高尚的选择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