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华学校2018届高三考前测试语文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材料一】中国的姓氏产生于什么时候?一般认为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氏”的产生比姓要晚一些。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人口增加,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徙到不同的地方居住和生活,每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一个氏族分成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因此可以说,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这
2、就是姓与氏在最初阶段的根本区别。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的功能除了保留那些原有的区别以外,又带上了浓厚的阶级色彩,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来的。这时的氏已经是贵族地位的标志,贵者有氏,贱者无氏。如果封邑、官职或居住地发生变化,氏也就会跟着变化。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男子称氏以别贵贱”。另外,夏、商、周三代,严格实行“同姓不婚”的制度,因此,女子在出嫁时都要用姓标明血统,而在姓之前冠以孙(伯)、仲、叔、季等排行,如孟姜、仲姜,孟姬、仲姬等。周代的晋、鲁两国不能通婚,因为都姓姬;但秦、晋两国却可世代通婚,因为秦国姓嬴。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女子称姓以别婚姻”。秦汉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哪些
3、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严格规定。汉代以后,姓氏合一,统称为姓。姓氏的来源相当复杂。带女字旁的姓氏,如姒、姬、姜、嬴等,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反映,有些直接就是女族长的名姓称号;以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氏,如马、牛、花、叶、谷、林、金、石等,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如齐、楚、宋、司马、王、公孙等,由于古代封爵官职名目繁多,故此类姓很多;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职业为姓,如东方、西门、东郭、南、陶、卜等;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如唐、虞、夏、商、康等。还有出于帝王意志与政治目的的避讳赐姓,因战乱人祸避难而改姓,因特殊事件或因省文、音讹而改姓等。当然,兼容并包的华夏文化
4、与古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融,也直接导致大量胡姓汉化与部分汉姓胡化。凡此种种,使中国姓氏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以致世系难辨,脉络难清。姓氏是公共的,名是个人的。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很讲究命名,而命名的出发点与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周朝建立,礼制规范,如何命名也有了许多规定。如左传所说“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汉代是中华大一统帝国的初始阶段,国力强盛,安国、奉汉、勇、超、雄等名字,张扬的是汉代人雄浑阔大的气势、蓬勃向上的精神。西汉末年复古,王莽禁取复名,人们多取单名,直到东汉、三国,单名依旧盛行,因此一部三国志,人物几乎都是单名。到魏晋南北朝,因单名重复太多,复名又兴盛起来,由于受
5、士大夫清高风气的影响,人们取名喜欢“之”字,如王羲之、顾恺之、裴松之等。以后数代,取名均受时代影响。古代的中国人不但有名,而且有字,字由名演化而来,所以统称为“名字”。由于古人注重礼仪,因此称名称字大有讲究。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于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而字则用于下对上、少对长或对他人尊称,在多数情况下,直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从历代的取字情况看,名与字有密切关系,古人称为“名之与字,义相比附”。这“义相比附”正是取字的一条原则。名与字的关系大约有这样几种。一是名与字意义相同。如楚人屈原,本名平,原是字,平与原同义。二是名与字的意义相关。如三国赵云字子龙,古人认为“云从龙,风从虎”,云与
6、龙因此相关。三是名与字意义相反。如朱熹,字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此外,还有以孟(伯)、仲、叔、季排行为字或取于古语、成语等情况。(取材于程裕祯的中国文化要略)1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追溯 谥号 避讳As sh wiBshu y wiCs sh huDshu y hu2下列有关“姓”“氏”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关系的氏族称号,一般认为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B姓的产生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密切关系,氏的产生则源于原始社会的人口繁衍。C古老的姓、氏很少,中国大量的姓、氏起源于周代,是周王室分封制的直接产物。D秦汉之前,姓与氏有
7、明显的区别,使用时也有严格的规定;汉代以后,姓氏合一。3下列词语中,可以证明秦汉之前的姓具有“别婚姻”功能的一项是(2分)A秦筝赵瑟B朝秦暮楚C燕歌赵舞D秦欢晋爱4下列句中有关“名”“字”的表述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姜女,姓孟,名姜女,据说是春秋齐国人杞梁之妻,是“孟姜女哭长城”的主人公。B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孔子名丘,字仲尼,说明其排行老二。C古人的名多用于自称。鸿门宴中项羽所言“籍何以至此”的“籍”就是项羽自称。D在古代,平辈之间的“指名道姓”是不尊重他人的无礼行为,见面时要称呼他人的字。【材料二】秦汉以后,随着家族的繁衍迁徙,姓氏原有的以血缘论亲疏的
8、文化内涵逐渐淡化,而以家族郡望明贵贱的内涵成了姓氏文化最为突出的特点。“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表示在某个区域内某个姓氏是一个有地位、有声望的名门大族。汉魏以来,盛行门阀制度,姓氏有了高低贵贱之分。封建社会里,最尊贵的姓氏是皇帝的姓,称为“国姓”。刘汉王朝时就明文规定,凡刘姓之人可免除一切徭役,享受“六百石”的中级官吏待遇。李唐王朝编修姓氏的书中,也明文规定了姓氏尊卑的排列。武则天执政时,修纂姓氏录,改武姓为第一。门阀制度下,姓氏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婚姻问题,以至前途命运。甚至连日常交往、场面坐次亦明确有别。当时无论是选官还是婚嫁最重郡望门第,朝中最为显赫的官位
9、只能由有最著名郡望的人来担任。西晋文学家左思在咏史诗中曾对这种不合理现象提出尖锐的批评,诗曰:“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诗中“金张”指西汉宣帝时的权贵金日磾和张安世,他们的后代凭着祖先的世业,七代为汉室高官。而奇伟多才的冯唐(即诗中之“冯公”)却因出身微门,竟一生屈于人下,不能展露其才。隋唐时代,科举盛行,寒门庶族大量进入统治阶层,但门第观念依然流行。李姓以陇西为贵,崔姓以博陵为贵,卢姓以范阳为贵,郑姓以荥阳为贵,王姓则以太原为贵。五姓之外,还有河东裴、薛二姓,与五姓并称“
10、门阀七大家”。唐代的宰相及其他高级官员大都出身于这些高门。到宋代,郡的行政区划已经取消,百家姓中所标明的“郡望”,仍是沿袭魏晋至隋唐时期所形成的名门望族的地理分布。由于长期形成的以姓氏、郡望标明出身门第贵贱和社会地位的影响,以郡望标注姓氏的习俗,十分盛行。唐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对此制颇为不满,他曾参与纂修国史,在写李义琰传的时候,因为义琰家住魏州昌乐,已有三代之久,所以如实写道:“义琰,魏州昌乐人也。”结果监修官竟指责他违背了写史原则,要他照李氏郡望改为“陇西成纪人”。近年,来随着全球寻根热的兴起,海外炎黄子孙纷纷归国,寻根问祖。姓氏郡望成为他们追寻家世渊源,谒祖朝宗的重要依据。“姓氏郡望”这一传
11、统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团结海内外炎黄子孙,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仍具有现实意义。5下列现象与“门阀制度”无关的一项是()(3分)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B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C自昔以来,州郡大吏,但取门资,多不择贤良。D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6江南农村的古宅上常嵌有“某某流芳”的牌匾,以表明家族来历。如果你看到“陇西流芳”的牌匾,说明这户人家的姓氏是。某王姓华侨回大陆寻根问祖,你可以建议他到(地名)去追寻家世渊源。(2分)7一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的姓氏书,当数宋朝编撰的百家姓。百家姓的前八姓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请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说明“赵”姓位居榜首的原因。(4分)8
12、材料二中所讲的“郡望”现象,与材料一中的“姓氏”“名”“字”哪一个关系最紧密?据考证,唐代诗人韩愈是今河南孟州人,并非河北昌黎人,请说明韩愈又称韩昌黎的原因。(5分)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材料一】杂说(清)周实浅草不盈寸,微风荡成波,倚楼睨之,不忍遽去,则吾之爱此草也为何如?东园桃与李,香色袭人魂,有时日坠游倦,便欲和衣宿其下,则吾之爱此花也为何如?虽然,吾尝见世之爱草者,往往踏之以足;爱花者,往往折之以爪。夫至踏之折之,与桎梏之蹂躙之将毋同?揆诸爱之初心,讵不大相背谬哉?在踏之折之者之心,固以为吾之踏之折之,正吾所以爱之,而不意其踏之折之之时,已刁民
13、爱之之心南辕北辙也。于是得一解焉。方爱之之心之初萌,乃天性之流露于莫知其然而然者;及其踏之折之,则不免济以人欲之私矣。夫自私者,未有能爱物者也,虽间有貌似爱物之顷,亦非真能爱物,特以物足供一己之愉快耳。踏草折花者,非此类而何?噫,天下之真能爱物者,至不惜以身殉物。试问踏草折花者,能以身殉花草也否耶?不能以身殉花草,而徒桎梏花草,蹂躙花草,此其人早溢乎爱之分际,而流于纵欲矣。是故善用其爱者,能保存天性而扩充之,而天下民物,无不在胞与之中;不善用其爱者,遂狭小其天性而戕贼之。后世战争盗窃之纷纭,畴非欲攫取天下之民物以快己私者乎?踏草折花,其小焉者也。呜呼噫嘻!【注释】周实(1885-1911),周
14、实(18851911),字实丹,号无尽,江苏山阳(今淮安)人。曾于南京两江师范学堂读书,接触新学和革命思想。1909年参加南社,并组织淮南社。1911年武昌起义后,回乡组织学生军,宣布光复,被当地县令杀害。他是南社中有成就的诗人。揆(ku):揣度。“而天下民物”二句:宋朝张载日:“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言泛爱一切人与物。畴:谁。【材料二】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
15、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9对以上两则材料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讵不大相背谬哉? 讵:难道B无不在胞与之中 胞与:同胞和朋友C植木之性 性:方法D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蕃:茂盛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方爱之之心之初萌 则又爱之太恩B不惜以身殉物 以致其性焉尔C乃天性之流露于莫知其然而然者 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D是故善用其爱者 不抑耗其实而已
16、11对以上两则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通过剖析生活中常见的踏草折花现象是出于“人欲之私”,推广而论“后世战争盗窃”的行为也是由于“欲攫取天下之民物以快己私者”。B材料一以小喻大,卒章显志,批判了当时发动侵略战争和殖民主义者的本性。C材料二运用了类比衬托的手法来写郭橐驼具有丰富的植树经验。郭橐驼种树经验在于种树“不害其长”,而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而“他植者”却与之截然相反。D材料二种郭橐驼的种树经验是:种树者对树木要满怀深情,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细心呵护,根要舒展,土要常换,培土要平、要捣筑结实;要尊重客观规律,顺应树木的生长天性。12将上面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17、汉语。(7分)天下之真能爱物者,至不惜以身殉物。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13材料二中他植者与材料一中踏草折花者行为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417题。蒲剑(明)唐寅三尺青青太古阿,舞风砟破一川波。长桥有影蛟龙惧,江水无声日夜磨。两岸带烟生杀气,五更弹雨和渔歌。秋来只恐西风恶,削破风棱恨转多。【注释】蒲剑:水草菖蒲叶子,其形似剑。唐寅:明朝著名的画家、诗人。29岁中解元,因受考场舞弊牵连得为官,依靠卖画为生,生活贫困潦倒,54岁即病逝。太古阿:古代“太阿”宝剑。砟( zh)破:穿破。棱:指菖蒲
18、叶的棱角。14下列各项对这首诗判断错误的是()(3分)A这是一首咏物诗。B这是一首七言古诗C这首诗主要运用托物抒情手法。D诗的中间两联对仗1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运用比喻,将蒲叶比作古代的太阿宝剑,突出蒲叶的宝贵。B颔联写长桥倒影似蛟龙,流水无声磨损蒲叶,渲染环境的险恶。C“两岸”、“五更”写时空变换,“烟”、“雨”写气候特点。D“恐”、“恨”以拟人修辞,表达诗人对宝剑的担忧怜惜之情。16古人论诗云:“一篇全在尾句。”结合全篇,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赏析尾联。(6分)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风”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意象,作者往往借助“风”来表情达意,如:枯藤老树
19、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借助“风”抒发羁旅之苦;浴乎沂,咏而归,借助“风”表达政治理想;,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借助“风”阐述治学方法;,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借助“风”表达哲学观点;天朗气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借助“风”表达愉悦之情;,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借助“风”展现内心的旷达。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3题。森林里的阳光一(1)很幸运,我的楼下就有一片森林。(2)一天早晨,我去林子里散步,阳光柔和而温暖。忽然,我看到树枝上有几只鸟儿在叽叽喳喳歌唱。它们面朝太阳,昂头挺胸,唱得是那样响亮投入,那样虔诚真情,那样痴迷陶醉很显然,它们是在迎接太阳,感谢太阳;是
20、在早晨向太阳问好呢!(3)这样的情形,只要你留意,在有阳光的森林里经常能看到,因为阳光是鸟儿生命的希望。据说,夜莺非常需要从阳光中获得灵感,只要有阳光,就足以使它不断鸣唱。如果把它关在暗处,一旦让它重返阳光,它会欣喜若狂地大唱特唱。而云雀看到太阳升起,更会激动得冲出森林,唱着飞向太阳,把快乐带上蓝天。(4)“鸟如此,人亦如此,这是万物的感受。”法国浪漫主义历史学家米什莱在大自然的诗里说得好,“印度古老的吠陀的每一行都是在歌颂阳光。”“印度人以为,凡是动物,尤其是最有智慧的,比如大象在创造生命时,会向太阳致敬,会在晨曦微露时向它致谢,它们会在内心唱一首感恩歌。”(5)大象们在内心默默感恩,而鸟儿
21、们是唱出来的。所以那几只鸟儿唱得如此热情洋溢;所以每天晨曦微露时,我都能听到森林里的鸟儿开始集体大合唱,那是迎接太阳的隆重仪式;千百只鸟儿,面向东方,此起彼伏地歌唱,唱得轰轰烈烈,唱得森林震动,唱得阳光摇晃(6)于是,森林歌唱起来,森林的阳光也歌唱起来二(7)我喜欢幽深茂密的森林,喜欢绿意葱茏的森林,但我更喜欢阳光中的森林!(8)阳光中的森林更通透更明亮,意气风发,神采飞扬;森林中的阳光更温柔更多情,不温不火,恰如其分。我说不清是森林成就了阳光,还是阳光成就了森林。但我知道,森林里的阳光是经森林滤过的;经森林滤过的阳光,变无形为有形,一缕缕,一丝丝,像姑娘长长的金发,更像一张金色的网,倾泻而下
22、,触手可及(9)几个小孩在森林里玩,他们肯定是被这美妙的阳光迷住了,忍不住纷纷伸手去抓,去捕捉;嘻嘻哈哈,又蹦又跳。他们捉住了阳光,捏在手心里,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松开手指瞧:啊,阳光逃走啦!于是再伸手去抓,去捕捉(10)一群鸟儿羡慕地看着孩子们,似乎有点不服气。它们突然从树枝上飞下来,在一缕缕、一丝丝的阳光里穿梭往来,是在向孩子们宣战:看谁能把阳光剪断?可它们剪来剪去剪不断,阳光依然一缕缕一丝丝,引来孩子们一阵嘲笑(11)捕捉也好,剪断也好,那都是游戏,不必计较。值得高兴的是,森林的阳光里,回荡着鸟儿的叽叽喳喳、孩子们的欢笑三(12)森林的阳光是魔术师,那一缕缕一丝丝的阳光,就像一支支法力无边的
23、魔杖,会指挥森林表演各种各样琳琅满目让人目瞪口呆的魔术(13)魔杖点到绿叶,绿叶更绿;点到黄叶,黄叶更黄。魔杖点到花朵,花朵开得格外娇艳芳香。魔杖点到树干,树干的一面亮,另一面却暗,就像一张反差强烈的阴阳脸。许多不显眼的地方,比如墙角、路边、草丛、树下只要魔杖出现,那里就成了迷人的风景;即便是一棵小草,也会有精彩表现;就连一块晒热的石头,也变得热情洋溢、笑容可掬(14)有一次,我走过林间的大草坪,看见大树的影子,映在青草地上,有的像蝴蝶,有的像巫婆,有的像睡美人,有的像美人鱼风一吹,一幕幕有趣的童话剧就开场了森林的阳光,这支魔杖,就是它们的总导演。(15)还有一次,我走过一棵枫树,看到两片枫叶
24、被魔杖点得玲珑剔透、鲜红透亮。我喜不自禁,看了又看。待我不舍地走了几步,回头再去看时,那两片红叶却已经不见踪影。我知道,魔杖又把它们变回了原形,它们正掩藏在叶丛里,笑我呢(16)那一支支魔杖,让森林变化无穷、精彩纷呈;让森林生动起来,热闹起来。森林于是就有了灵气,有了变化,有了丰富想象在这样的森林里散步,实在是无比惬意,心情大好;如果端起相机,还能把这些稍纵即逝、不可多得的变幻,定格成永久的图画!四(17)这时天色已晚,太阳落到森林边缘的时候,越来越大,越来越红,很快地,给森林镶上了一道金边;渐渐地,又把整个森林染红。它用红光在青草地上写字:生命成长。啊,生命靠太阳,成长靠太阳,难怪歌德在临终
25、时还呼喊:“阳光!再来点阳光!”(18)而这时,太阳即将离去(19)我看到鸟儿们都齐刷刷飞到了树枝最高处,静静地,深情地,不舍地看着夕阳它们肯定是希望夕阳慢点走,再多待一会儿吧。那只黑猫已经躺着晒了很久的太阳,这时突然站立,面朝夕阳,痴痴相望。它是在内心默默感恩呢?还是在默念:亲爱的太阳,请明天再来此地,我会等你18第(8)段画线句运用了形象而生动的比喻,请对此加以分析。(4分)19根据文意,在方框内填入小标题。(4分)20对第(10)段的描写加以赏析。21下列对第(13)段的划线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一句有三个分句构成,在语义上形成了层层递进的逻辑关联。B“不显眼的地方”与“迷
26、人的风景”构成对比,表现阳光的魔力。C“即便也会”、“就连也变得”理性语言聚焦一草一石的生动变化。D两处省略号引发联想,前者强调“不显眼”处多,后者突出“石头”变化的丰富。22从行文思路的角度,对全文四个部分的内在联系加以分析。(5分)五、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60分。24微写作。(10分)下面两个题目与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和论语六部文学名著有关。请从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班里举办文学名著读书交流活动,请从上面名著中任选一个人物,介绍他的成长历程,与同学分享。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晰,语言生动。有人说:“伟大的文学作品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永恒性。”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
27、从上面的名著中任选一部,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孔子聚徒授业,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就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也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如果你是孔子授业活动中的一名听学者,你会见到怎样的情景呢?请根据你所了解的论语中的相关内容,写一段场景描写。要求:想象合理,有场景,有细节。25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汉字的发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之一。汉字承载着很多功能,它除了可以用来记录事件,抒发情感,阐述思想,还有如下功能:1做成谜语,展示智慧。如:月出惊山鸟(打一字)谜底:鹃;2拆分汉字,感悟人生哲理。如:“我”,如果
28、丢了一撇,就成了“找”,人丢了“自我”当然就要尽力寻找;3艺术地创造发挥,表达期望或祝愿。如:右图你有过怎样的关于汉字的故事呢?请以“我的汉字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主题明确,有故事,有细节,有描写,不少于700字。遗传是一个生物学概念,但又有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学内涵。甲:遗传是亲代将遗传物质传给子代,使子代的性状像亲代的现象。乙:遗传也可以是财富的传递。丙:遗传还可以是精神品质的传递呀,而且可以在没有亲缘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代甚至是不同种族的人之间传递。丁:你们只考虑了遗传的一方面,却忽略了另一方面继承!戊:可是,遗传的过程中也有突变呀!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以“遗传”
29、为内容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观点明确,论证合理。参考答案一、1C(2分)2C(3分)3D(2分)4A(3分)5B(3分)6(2分) 李 太原7(4 分) 参考答案 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带上了浓厚的阶级色彩,特别是氏,由统治阶级赐封而来, 氏是贵族地位的标志,汉代以后,姓氏合一,统称为姓。宋朝皇帝的姓氏是“赵”,所以宋 朝人编撰的百家姓把皇帝的姓氏放在第一位置。8(5 分) 参考答案 古代“以郡望标志姓氏的习俗十分盛行,”韩愈之所以被称为韩昌黎,是因为韩氏家族 的郡望在昌黎,所以即使韩愈出生在孟州,也可以按照郡望来称呼。 二、9D(3分)10D(3
30、分 )11C(3分)12参考答案: 天下真正能够爱惜事物的人,甚至到了不惜为了事物牺牲自己的生命。(3分) 参考答案: 更严重的,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着,摇晃树根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这样树木的 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4 分)13(6 分) 答案要点: 都是名为爱心实质上摧残草木;前者源于对草木生长天性的无知,后者出于自私贪婪。 【材料一】 参考译文: 低矮的小草不满一寸,微风吹过如同波浪飘荡,我靠着楼向下看,不忍心匆忙离开(这 里),如此我爱这草的行为怎么样呢?东面园子的桃子和李子,颜色香味侵占了人的魂魄,有 时太阳下山,游览得感到倦怠,便想要不脱衣服住在花的下面,如此我爱这花的行为怎
31、么样 呢? 虽然这样,我曾经见过世上说爱花草的人,常常用脚踩它们,常常用手折断它们。那些 到了踩踏折断花草地步的人,和用刑具镣铐摧残蹂躏它们的行为应该是相同的吧。揣度他们 对于花草的最初的喜爱之心,难道这种行为不是完全不同的错误吗?在(那些)踩踏花草的人的内心中,本来认为他们之所以踩踏花草,正是因为我喜爱它们,却没有料想到他们踩踏花 草的时候,已经和最初爱花草的心南辕北辙了。 无尽(作者字号)于是获得了一些领悟,正当那些人爱花之心刚刚出现时,是在不知道内心为什么喜爱而喜爱时流露的天性,等到他们踩踏花草折断它们,只是因为免不了满足人的 私欲。那些自私的人,是不能够爱惜事物的,虽然偶尔有表面上爱惜
32、事物的短暂时间,也并 不是真正地爱惜事物,只不过因为事物足以供自己一时愉悦罢了。踩踏花草的人,难道不是 这一类人吗? 哎!天下真正能够爱惜事物的人,甚至到了不惜为了事物牺牲自己的生命。试问那些踩 踏花草的人,能够为了花牺牲自己的生命吗?不能够为了花草牺牲生命,却只是桎梏花草, 蹂躏花草,这些人早已超过了爱的分寸,因而趋向于纵欲的行为吧。 因此善于施用自己的爱的人,能够保存外物的天性并且扩充它,因而天下的人民和事物, 没有不是做自己的同胞和朋友之列,不善于施用爱的人,最终使事物的天性缩小,并且戕害 它。后世的战争盗窃多而杂乱,谁不想要夺取天下的百姓和宝物来使自己的私欲畅快呢?踏 草折花的人,就是
33、在这件事情上让它们变得狭小的人啊。唉唉! 【材料二】 参考译文: 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我郭橐驼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 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但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树根 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它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做 了,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它不再回顾。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 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所以我只不 过不妨碍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 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
34、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又换 了生土;他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过于 吝惜它们了,担心它太过分了,在早晨去看了,在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 看。更严重的,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着,摇晃树根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这样树 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 是仇视它。所以他们都不如我。我又能做什么呢?”三、14B(3分)15C(3分)16(6 分) 参考答案: 前三联以铺陈手法,层层渲染蒲剑的锋利神威,尾联陡然一转,写出蒲剑受到西风摧折 的悲惨命运,前后对比,卒章显志,寄托了诗人怀才不遇(
35、凄凉身世)的感叹。(将“铺陈”、 “对比”理解为“铺垫”、“反衬”也可)17(6 分) 古道西风瘦马 风乎舞雩 顺风而呼 风之积也不厚 惠风 和畅 料峭春风吹酒醒四、18(4 分) 参考答案: 该句将森林过滤后的一缕缕,一丝丝的阳光形状比作“姑娘长长的金发”,不仅突出了 阳光的色彩而且描摹了阳光细长、密集的质感;特别是比作“一张金色的网”既突显森林阳 光构成的整体形态,又生动传神的把无形的光变得有形,可感知、可触摸;表达了对阳光的 喜爱之情。19(4 分)歌唱 魔术师20(4 分) 参考答案: 该段描绘了鸟儿与孩子们上下两个群体,在阳光下嬉闹的场景,通过拟人的手法生动展 示了鸟儿在阳光里的穿梭,构成了一幅鲜活的画面;特别是一个“剪”字传神描摹出了鸟儿 在阳光里飞舞的倩影,富有动态的美感;反衬出孩子们在阳光下的快乐。21A(3分)22(5 分) 参考答案: 以时间先后的自然推进为关联;由物及人地推演;对阳光的情感逐渐强化的变化过程。23(6 分) 参考答案: 阳光是柔和温暖的,是鸟儿希望的象征,是生命创造的象征,是欢乐的象征,是万物成 长的象征;作者描写万物对阳光的渴求和依恋,抒发对阳光普照大地带来生命、欢乐和成长 的礼赞。 五、略